2017年中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声现象
2017中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85套)专题2-- 声

9、(2017•潍坊)声音可以传递能量与信息。
下列实例利用声传递能量的是AA.利用超声波清洗机清洗眼镜B.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病C.利用超声波检测锅炉有无裂纹D.盲人利用超声导盲仪探测前进道路上的障碍物1.(2017•东营)在旅游景区,导游常利用扩音器进行讲解,如图所示。
关于扩音器的作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BA .提高声音的音调B .增大声音的响度C .改变声音的音色D .改变声音的传播速度14.(2017•东营)考场内翻阅试卷的声音是由纸张的产生的。
倒车雷达利用(选填1.(2017•枣庄)下列声现象中,能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的是( )CA.蝙蝠靠超声波发现昆虫B.倒车雷达C. 真空罩中的闹钟D.超声波清洗机 2.(2017•聊城)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 .用大小不同的力先后敲击同一音叉,音叉发声的音调会不同B .“闻其声辨其人”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C .超声波能排除人体内的结石是利用声波传递信息D .房间的窗户安装双层玻璃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B (1)(2017•青岛)探究影响音调高低的因素: 过程 方法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
拨动钢尺,保持振幅相同,运用的科学方法是 法。
现象 缩短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发现钢尺振动得越来越 ,音调越来越 。
问题 讨论 在桌面上撒些碎纸片,敲击桌子,发现桌子发声的同时,碎纸片被弹起,由此证明声音是由物体 产生的。
控制变量快高振动1.(2017•威海)在公共场所“轻声”说话是文明的表现,在课堂上“大声”回答问题才能让老师和同学们都能听清楚,这里的“轻声”和“大声”是指声音的()A.音调B.响度C.音色D.声速【考点】9G:响度与振幅的关系.【分析】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解答】解:“轻声”和“大声”都是指声音大小、强弱,也就是声音的响度,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1.(2017•烟台)演奏弦乐器时,演奏者的手指不停地在弦上不同位置按下或松开,这是在改变声音的()A.振幅B.响度C.音调D.音色【考点】9I: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分析】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解答】解:弦乐器发声的音调高低是由弦的材质、长度、横截面积、松紧度来决定的;在材质、横截面积、松紧度一定的情况下,改变其长度,可以改变音调高低;所以,演奏弦乐时,手指在弦上的位置不断变化,这是为了改变琴声的音调.故选C.2.(2017•滨州)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B.“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音调来判断的C.医生用“B超”观察胎儿的发育情况是利用超声波传递能量D.今年滨州市学考英语考试由上午调整到下午,目的是减少喜宴鞭炮声对听力测试的影响【考点】9L:防治噪声的途径;93:声速;9I: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9M:声与信息.【分析】(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声音在15℃的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m/s;(2)音调指声音的高低,是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是由物体振动的振幅决定的,音色是声音的特色;(3)声音既能传递信息,又能传递能量;(4)防治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解答】解:A、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0m/s,故A错误;B、“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音色来判断的,故B错误;C、医生用“B超”检查胎儿的发育情况,利用了声能传递信息,故C错误;D、喜宴鞭炮声对考生来说是噪声,应该减弱,故将今年滨州市学考英语考试由上午调整到下午,故D正确.故选D.1.(2017•德州)如图中关于声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A.能从不同乐器中分辨出小提琴的声音主要是因为响度不同B.太空中宇航员能对话,说明声音可在真空中传播C.“倒车雷达”是利用次声波传递信息D.发音的音叉将乒乓球弹开,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考点】9I: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91:声音的产生;92:声音的传播条件;9E:超声波与次声波.【分析】解决此题要掌握以下几个知识点:(1)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与特色;(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3)超声波的应用:回声测距、倒车雷达、B超等;(4)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解答】解:A、能从不同乐器中分辨出小提琴的声音主要是因为音色不同,故A错误.B、真空不能传声,太空中宇航员对话需借助无线电设备,故B错误;C、“倒车雷达”是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故C错误;D、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发音的音叉将乒乓球弹开,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故D正确.故选D.7.(2017•菏泽)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比在水中传播的快B.声音和光在空气中传播时,声音传播的较快C.喇叭播放的歌曲都是乐音D.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7、D 解析:声速受介质的种类影响:一般情况下,声音在气体中传播的最慢,在液体中传播的较快,在固体中传播的最快,A错;在空气中声速约为340m/s,光速约为3×108m/s,B错;从环境保护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学习、休息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到干扰的声音都是噪声,因此喇叭播放的歌曲有时候也是噪声,C错;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D正确。
2017年中考物理试题分项版解析汇编--专题1 声现象(原卷版)

专题1 声现象一、选择题1.【2017•山西卷】位于我省永济市普救寺中的莺莺塔如图所示,它是我国现有的四大回音建筑之一.若游人在塔附近的一定位置以两石相击,便可听到“呱、呱”的回声,类似青蛙鸣叫,并且声音也变得格外响亮.关于此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以两石相击”主要是空气振动发声B.“类似青蛙鸣叫”是指音色相近C.“变得格外响亮”是指音调变高D.“呱、呱”的回声一定是噪声2.【2017•威海卷】在公共场所“轻声”说话是文明的表现,在课堂上“大声”回答问题才能让老师和同学们都能听清楚,这里的“轻声”和“大声”是指声音的()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声速3.【2017•无锡卷】物理老师上课声音洪亮,大家听得很清楚,这里的“洪亮”是指声音的()A.响度大B.音量高C.音色优美 D.传播速度快4.【2017•衡阳卷】下列关于声现象说法正确的是A.剧院四壁做成凹凸不平或用蜂窝状的材料,是为了增强声音的响度B.医生用“B超”给病人做检查,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C.百米赛跑时,终点计时员以看到发令枪冒烟开始计时,而不是以听到枪声开始计时,是因为声速远小于光速D.学校路段“禁鸣喇叭”,是在传播过程中阻断噪声5.【2017•郴州卷】噪声已成为现代城市环境污染重要因素之一.下列措施不能直接减弱噪声的是()A.在道路两旁、建筑物周围植树B.给摩托车、汽车的排气管安装消声器C.在城市主要道路两旁安装噪声监测仪D.纺织工人在车间工作时戴上耳罩6.【2017•宜昌卷】以下事例是利用声音传递能量的是()A.将超声波应用到倒车雷达B.医生用听诊器给病人诊断病情C.利用次声波判断地震方位D.利用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7.【2017•襄阳卷】能辨析出琴声和笛声的主要依据是()A.音色 B.音调 C.响度 D.频率8.【2017•武汉卷】下列事例中利用声传递能量的是()A.通过声学仪器接收到的次声波判断地震的方位B.利用超声导盲仪探测前进道路上的障碍物[来源:]C.利用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D.利用超声波给金属工件探伤9.【2017•成都卷】如图1 所示,小秦改变了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用大小相同的力拨动尺子,尺子振动的快慢不同,听到的声音不同。
湖南长沙中考物理分类汇编第1讲声现象含解析

第一讲声现象(建议答题时间:25分钟)1. (2017凉山州)放在发声的扬声器纸盒上的小纸片会跳舞,发声的音叉会弹开乒乓球.这些有趣的现象都说明了( )A. 声音能传播信息B. 声音能在水中传播C.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D.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2. (2017北京)用大小不同的力先后敲击同一个音叉,比较音叉两次发出的声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响度不同B. 音调不同C. 音色不同D. 频率不同3. (2017绵阳)物理课上,老师用力吹一根较长的塑料吸管的同时,用剪刀一小段一小段地剪短吸管,如图所示.同学们听到的声音( )第3题图A. 音色不变B. 音调变了C. 是老师的声带振动产生的D. 后排同学听到的与前排同学听到的相同4. (2017日照)下列有关声现象的实验中,能用来探究决定音调高低因素的是( )5. (教材素材改编题)为了使教室内的学生免受环境噪声干扰,采取下面的哪些方法是有效、合理的( )A. 每个学生上课时戴上防噪音耳罩B. 学生课堂上禁止说话C. 在教室周围、道路旁植树D. 教室内安装噪声监测装置6. (2017长沙模拟)声音可以传递信息、传递能量.下列声音的利用与其他三个不同的是( )A. 渔船上利用声呐探测鱼群B. 用电动超声波牙刷清理牙齿C. 用超声波对结石病人“排石”D. 登雪山时不许高声讲话7. (2017广益一模)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鼓手打鼓用的力越大,鼓声的音调就越高B. 二胡演奏的优美旋律,是由弦的振动产生的C. 航天员与地面交流时的声音是通过声波传回地球的D. “禁止鸣笛”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8. (2017达州)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声波能够传递信息和能量B. “声纹门锁”是依据声音的响度来识别的C. 声音的传播速度是340 m/sD. 人们能听见地震时产生的次声波9. (2017长郡双语二模)关于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利用回声可以测地球到月球间的距离B. 人们小声说话时,声音的音调一定低C. 在市区高架桥两侧修隔音墙是为了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D. 声和电磁波都能传递信息,且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相等10. (教材素材改编题)用手拨动绷紧的橡皮筋,我们听到了声音,同时观察到橡皮筋变“胖”变“虚”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听到的声音是由手拨动橡皮筋振动产生的B. 教室后面的同学先听到声音,后看到橡皮筋变“虚”了C. 橡皮筋变“胖”变“虚”了,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D. 橡皮筋变“胖”变“虚”了时,听到的声音大小是因为改变了音色11. (2016荆门)海上发生风暴时会产生次声波.次声波在空气和海水中传播的速度比风暴移动的速度大.次声波接收处理设备就是利用这一特点提前感知、预报海上风暴,从而为渔业、航海等服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次声波不能传递信息B. 次声波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C. 次声波在海水中比空气中传播慢D. 次声波的频率太高,人耳听不见12. (2017青海)声音无处不在,下列关于声音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 运动会上,同学们的呐喊声越大,声音的传播速度越快B. 音乐会上,观众能够辨别美妙的琴声,是依据音调的不同C. 教室里,听到开始考试的铃声,同学们立刻开始答卷,说明铃声可以传递能量D. 中考期间,为减小噪声对同学们的影响,停止校园周边工地的施工,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13. 长沙梅溪湖音乐喷泉是亚洲最长音乐喷泉.位于梅溪湖国际新城市庆岛与文化艺术中心之间的水面上,景观十分漂亮,免费开放,吸引了不少游客.以下关于音乐喷泉说法正确的是( )A. 我们在较远处就能听见音乐声是因为音乐声的频率高于20 000 HzB. 我们听见的音乐声是通过空气传播过来的C. 对于去欣赏音乐喷泉的人来说,音乐声属于噪声D. 我们听见的音乐声是喷泉喷出的水振动产生的14. (2017陕西)物理老师自制了“探究真空是否可以传声”的简易装置如图所示,实验时将正在发声的音乐卡芯固定在拔罐器内,用抽气枪逐步抽出罐内空气.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第14题图A. 音乐卡芯发出的声音不是由振动产生的B. 音乐卡芯发出的声音尖锐刺耳,说明其声音响度大C. 抽气时听到的声音越来越小是由于音调变低的缘故D. 由实验可推理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15. (2017山西)位于我省永济市普救寺中的莺莺塔如图所示,它是我国现有的四大回音建筑之一.若游人在塔附近的一定位置以两石相击,便可听到“呱、呱”的回声,类似青蛙鸣叫,并且声音也变得格外响亮.关于此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第15题图A. “以两石相击”主要是空气振动发声B. “类似青蛙鸣叫”是指音色相近C. “变得格外响亮”是指音调变高D. “呱、呱”的回声一定是噪声16. (2017安顺)第十七届科博会在北京召开,中外多款智能机器人齐亮相,如幼教机器人正和小朋友比赛背唐诗,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机器人的声音不是由振动产生的B. 机器人的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C. 能区分机器人和小朋友的声音主要是因为他们的音色不同D. 机器人的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108 m/s17. 如图所示,甲、乙分别为音叉、长笛发声的波形图,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第17题图A. 音叉、长笛发出的声音音色相同B. 音叉、长笛发出的声音响度相同C. 音叉、长笛发出的声音音调相同D. 音叉、长笛发出的声音都是由振动产生18. (2017内江)如图所示,是小明探究“看”到自己的声音的实验.把两个纸杯底部用细棉线连接起来,固定其中一个纸杯,在纸杯口上蒙上胶膜,膜上粘一片小平面镜,拉紧棉线,将激光笔发出的光照射在平面镜上,小明对另一纸杯说话(不接触纸杯),会看到墙上反射的光点在晃动.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第18题图A. 小明发出的声音是由声带振动产生的B. 该实验说明声音不能传递能量C. 两个纸杯间声音的传播主要是通过空气实现的D. 在月球上做该实验也能看到光点的晃动第19题图19. (2016黄冈)为了保证城市正常供水、减少水资源浪费,素有“城市血管医生”的听漏工常常在凌晨一点左右、大街上车辆稀少时,利用听音棒检查地下水管是否漏水(如图).选择在凌晨且车辆稀少时段检查是为了____________.利用听音棒可以使听到的声音更________(选填“高”或“大”)些.答案1. D2. A 【解析】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同一个音叉,改变了音叉的振动幅度,用力越大,振幅越大,故响度越大,A正确;频率影响音调,同一个音叉的发声频率是不变的,故音调不变,B错误;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同一物体的音色相同,故同一音叉的音色不变,C错误;同一个音叉的发声频率是不变的,D错误.故选 A.3. B 【解析】因为吸管的材料结构发生了变化,所以音色是变化的,A错误;吹吸管时发出的声音是靠吸管内空气柱的振动产生的,不断地剪短吸管,空气柱越短,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B正确、C错误;后排同学距离声源较远,听到的声音响度较小,D错误.故选B.4. A 【解析】手指蘸水摩擦杯口时,杯子由于振动发声,增加杯中的水量,声音振动的频率发生改变,则声音的音调将改变且由尖锐逐渐变得沉闷,此实验可以用来探究影响音调高低的因素,A正确;响铃时,不断抽出瓶内的空气,是探究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的实验,实验表明,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B错误;室内收音机播音时,喇叭前方烛焰摇晃,此实验表明声音能够传递能量,C错误;用大小不同的力敲鼓时,鼓面的振动幅度不同,响度不同,是探究影响声音响度的因素,D错误. 故选A.5. C6. A 【解析】声音的利用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传递信息和传递能量.用超声波牙刷清理牙齿,对结石病人进行“排石”,是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能量;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当登雪山的人高声讲话时,就会引起雪崩,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而渔船上的渔民利用声呐传递信息,准确掌握鱼群的大小和位置.故选 A.7. B8. A 【解析】声波既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A正确;“声纹门锁”是利用声音的音色来识别的,B错误;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种类、温度等有关,声音只有在15 ℃的空气中传播速度为340 m/s,C错误;次声波在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之外,D错误.故选A.9. C10. A11. B 【解析】一切声波都能传递信息,A错误;一切声音都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B正确;次声波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比空气中快,C错误;次声波的频率在人耳能听到的频率范围之外,故人耳听不见,D错误.故选 B.12. D 【解析】声音在同一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A错误;观众能够辨别美妙的琴声,依据琴不同于其他乐器的音色,B错误;学生听到铃声开始答卷,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C错误;停止校园周边工地的施工,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D正确.故选 D.13. B 【解析】音乐声属于人耳能听见的声音,频率范围在20~20 000 Hz之间,A 错误;声源与人之间是空气,即我们听见的音乐声是通过空气传播的,B正确;对于欣赏音乐喷泉的人来说,该声音没有影响到他们的学习、休息和工作,所以它不是噪声,C错误;我们听到的音乐声是由音箱的振动产生的,D错误.故选 B.14. D 【解析】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音乐卡芯发出的声音也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A错误;音乐卡芯发出的声音尖锐刺耳,是因为其振动频率大、音调高,B错误;抽气时听到的声音越来越小,是由于声音的响度变小的缘故,C错误;实验中抽气时听到的声音越来越小,可以推理出没有空气时听不到声音,即真空不能传声,D正确.故选 D.15. B 【解析】“以两石相击”产生的声音是由石块的振动产生的,A错误;“类似青蛙的鸣叫”说明声音听起来像是青蛙的鸣叫,音色相近,B正确;响亮是指声音的响度大,C错误;当声音影响到别人的休息、学习和工作时才能称为噪声,D错误.故选 B.16. C17. A 【解析】所有声音都是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声音的响度与发声体振动的幅度有关,音调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音色由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所决定.从题图中可知,甲、乙图中的振幅、频率相同,故响度和音调相同,但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故选A.18. A 【解析】小明发出的声音是由声带振动产生的,A正确;光点在晃动是由固定纸杯中的空气振动带动胶膜振动引起的,说明声音能够传递能量,B错误;两个纸杯间通过棉线连接起来,棉线是固体,两个纸杯间声音的传播主要是通过固体实现的,C错误;在月球上做实验,由于真空不能传播声音,也不会引起真空的振动,所以看不到光点的晃动,D错误.故选 A.19. 减少噪声的干扰大。
中考物理试题分项版解析汇编第期专题01声现象含解析

专题1 声现象一、选择题1.【2017•怀化卷】“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我们能区分蛙声是根据声音的()A.音调不同 B.响度不同C.音色不同 D.频率不同【答案】C【解析】“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我们能区分蛙声是根据声音的音色不同;故ABD错误;C正确;故应选C。
【考点定位】音色2.【2017•陕西卷】物理老师自制了“探究真空是否可以传声”的简易装置如图所示,实验时将正在发声的音乐卡芯固定在拔罐器内,用抽气枪逐步抽出罐内空气,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音乐卡芯发出的声音不是由振动产生的B.音乐卡芯发出的声音尖锐刺耳,说明其声音响度大C.抽气时听到的声音越来越小是由于音调变低的缘故D.由实验可推理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答案】D【解析】【考点定位】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3.【2017•广元卷】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教学楼走道的声控开关是利用声音的音调来控制电路的B.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与其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相等C.轮船“声呐”系统是利用了超声波在水中能传递信息的特征D.中考期间在考点范围“禁止鸣笛”是为了在传播途径中减弱噪声【答案】C【解析】声控开关是利用声音的响度来控制电路通断的,故A错误;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小于其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故B错误;轮船“声呐”系统是利用了超声波在水中能传递信息的特征,故C正确;中考期间在考点范围“禁止鸣笛”是为了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D错误;故应选C。
【考点定位】声速;超声波与次声波;防治噪声的途径4.【2017•绥化卷】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根据声调可以判断是哪位歌手正在唱歌B.用“B超”查看胎儿的发育情况,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C.二胡演奏出的优美旋律,是由弦的振动产生的D.城市道路旁的隔音板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答案】C【解析】【考点定位】声音的等级和噪声的危害;声音的产生;防治噪声的途径;声与能量5.【2017•贵港卷】贵港市城市建设和管理越来越注重以人为本.如金港大道两旁植树造林,穿城而过的南广高铁两旁建有隔音房,跳广场舞的大妈要把音量调小一些等,这些措施的共同目的是()A.绿化美化环境B.减小噪声污染C.减小大气污染D.减小水污染【答案】B【解析】金港大道两旁植树造林、穿城而过的南广高铁两旁建有隔音房能阻断噪声的传播,跳广场舞的大妈要把音量调小一些是从声源处减弱噪声,故这些措施都是为了减小噪声污染,故应选B。
物理声现象题20套(带答案)及解析

物理声现象题20套(带答案)及解析一、初中物理声现象1.下列有关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A. 人说悄悄话时,声带是不振动的B. 超声波能击碎病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音具有能量C. 考场周围禁止鸣喇叭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D. 我们能区分不同同学说话的声音,是因为他们发出声音的响度不同【答案】B【解析】【解答】解:A、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人说悄悄话时,声带也在振动,故A错误;B、利用超声波击碎病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波能够传递能量,故B正确;C、考场周围禁止鸣喇叭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C错误;D、区分不同人的说话声是音色不同,故D错误.故选B.【分析】(1)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2)超声波可以传递能量.(3)减弱噪声的三条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4)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2.在我国云南生长着一种神奇的“跳舞草”每当音乐声响起,它的叶子就会随着音乐旋律的高低快慢上下跳动,音乐的节奏越快,它跳动就越快;音乐的节奏一慢,它也随之慢下来;音乐停止时,它也就停止了跳舞;如图所示,人对着它唱歌时,它也会“跳舞“.根据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将“跳舞草”置于月球上,“跳舞草”也会翩翩起舞B. “跳舞草”能够跳舞是因为声音传播时引起空气的振动,振动的空气又会引起跳舞草叶子的振动C. 音乐节奏快时,声波频率大,叶子就振动得快D. 音乐停止时,没有了振动,它也就停止了跳舞【答案】A【解析】【解答】解:A、“跳舞草”之所以能跳舞,是这种草对声波的刺激很灵敏,声音传播时引起空气的振动,月球上没有空气,故“跳舞草”不会跳舞,故A错误;BCD、“跳舞草”之所以能跳舞,可能是这种草对声波的刺激很灵敏,声音传播时引起空气的振动,空气的振动又会引起草叶的振动,音乐节奏快时,声波频率高,叶子振动的就快;反之,则慢,音乐一旦停止,没有了振动,“跳舞草”也就停止了振动,故BCD正确.故选A.【分析】跳舞草能随着音乐跳舞,是因为音乐响起,引起周围空气振动,节奏不同,周围空气振动不同,因而跳舞草振动不同.3.小徐在教室里能分辨出教室外老师的说话声,主要是依据声音的()A. 音调B. 响度C. 音色D. 以上三项都是【答案】C【解析】【解答】解:在教室里能分辨出教室外老师的说话声,主要是依据不同人声音的音色不同,故ABD错误、C正确.故选C.【分析】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4.2017年4月22日“天宫二号”与“天舟一号”成功对接,我国航天技术又上升到一个新的台阶,如图所示是在对接前从天宫看天舟的图片,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 发射“天舟一号”的火箭主要用液态氢作为燃料,选择该燃料的原因是它的比热容大B. “天舟一号”所使用的供电装置最可行的是太阳能电池C. “天宫二号”与“天舟一号”成功对接后,以“天宫二号”为参照物,“天舟一号”是静止的D. 航天员在飞船外共同作业时需要借助电子设备对话,是因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答案】A【解析】【解答】A、用液态氢作为燃料是氢的热值较大,A符合题意;B、用太阳能电池板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太阳能在太空中是非常丰富的,B不符合题意;C、“天宫二号”与“天舟一号”成功对接后,以“天宫二号”为参照物,“天舟一号”没有位置的变化,所以是静止的,C不符合题意;D、太空中是真空,真空不能传声,所以对话要借助电子设备,D不符合题意。
2017年云南省中考物理集训真题(1)声现象(含答案解析)

分类集训1 声现象声音的产生和传播1.(2015云南中考9题1分)2015年3月1日,南京地铁3号线正式通车。
列车车轮上新增了降噪环,有效降低过弯道时轮轨摩擦发出的声响,这是在__声源处__(选填“声源处”、“传播途中”或“人耳处”)减弱噪声。
2.(2014云南中考10题2分)声音是由物体__振动__产生的。
噪声会影响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因此控制噪声十分重要。
公路两旁的隔音墙是在__传播途中__(选填“声源处”、“传播途中”或“人耳处”)减弱噪声。
声音的特性与噪声3.(2015昆明中考11题2分)打电话时,我们仅凭声音就可判断对方是谁,这是通过声音的__音色__进行判断的;从手机中听到对方的声音,是由于手机的喇叭__振动__产生的。
4.(2014昆明中考11题3分)经常看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的观众,只需听声音就知道是谁在播音,这是观众根据声音的__音色__进行判断的;人能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是__20__Hz~20000Hz;靠近居民区的高速公路两旁一般都安装有隔音墙,这是在声音__传播过程中__减弱噪声。
5.(2013云南中考10题1分)乐队演奏时,指挥能准确分辨出各种乐器声,是因为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的__音色__不同。
超声波与电磁波6.(2014曲靖中考9题1分)手机的声控密码锁解锁时,只能由设置语音密码的人说出密码才能打开手机,这种语音密码记录的是人声音的__音色__特性;手机是通过__电磁波__来传递信息的。
7.(2015玉溪五中模拟)阅读短文并回答下列问题。
超声波及其应用人能够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从20Hz到20000Hz。
低于20Hz的声音叫次声波,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超声波。
超声波具有许多奇异的特性:空化效应——超声波能在水中产生气泡,气泡爆破时释放出高能量,产生强冲击力的微小水柱,它不断冲击物件的表面,使物件表面及缝隙中的污垢迅速剥落,从而达到净化物件表面的目的。
传播特性——它的波长短,在均匀介质中能够定向直线传播,根据这一特性可以进行超声探伤、测厚、测距、医学诊断等。
初中物理试卷分类汇编物理声现象(及答案)

初中物理试卷分类汇编物理声现象(及答案)一、初中物理声现象1.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B.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C. 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D. 公路旁安装隔音板是为了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答案】 A【解析】【解答】解:A、发声的物体都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说法正确,符合题意;B、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最快,在气体中的传播速度最慢,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C、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D、公路两旁安装隔音板可以在声音的传播途中减弱噪声,不符合题意;故选A.【分析】解决此题需要掌握:解决此题的关键是要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它既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防治噪声可以从噪声的产生、噪声的传播及噪声的接收这三个环节进行防治.2.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与地面通信时利用的是声波B. 声音在任何介质中的传播速度都是340m/sC. 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D. 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答案】D【解析】【解答】解:A、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与地面通信时利用的是电磁波,故A错误;B、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在15℃空气中,传播速度为340m/s,在液体和固体中传播速度更快,故B错误;C、物体振动,我们不一定就能听到声音,只有频率在人耳听觉范围内,且达到一定响度的声音人耳才能听到,故C错误;D、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D正确.故选D.【分析】(1)导航利用的是电磁波;(2)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在15℃空气中,传播速度为340m/s;(3)人耳听到声音的条件:①物体发生振动;②介质向外传声;③良好的听觉器官;④频率在人的听觉范围之内;⑤有足够的响度;(4)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3.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B. 公路旁安装隔音墙是为了在声源处减弱噪声C. 超声波能击碎人体内“结石”是因为声波能传递信息D. 用大小不同的力先后敲击同一音叉,音叉发声的音调会不同【答案】A【解析】【解答】解:A、“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音色来判断不同的发声体,故A正确; B、公路旁安装隔音墙,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B错误;C、超声波能击碎人体内“结石”是因为声波能传递能量,故C错误;D、用大小不同的力先后敲击同一音叉,音叉发声的响度不同,故D错误.故选A.【分析】(1)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2)防止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3)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4.小徐在教室里能分辨出教室外老师的说话声,主要是依据声音的()A. 音调B. 响度C. 音色D. 以上三项都是【答案】C【解析】【解答】解:在教室里能分辨出教室外老师的说话声,主要是依据不同人声音的音色不同,故ABD错误、C正确.故选C.【分析】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5.小明家对面楼的住户正在装修房间,影响了他的学习和休息,为了减小影响,小明设计了下列方案,其中最佳方案是()A. 将门窗关紧B. 用棉花塞住耳朵C. 将门窗关紧,同时用棉花塞住耳朵D. 将门窗打开,同时用棉花塞住耳朵【答案】C【解析】【解答】A、“将门窗关紧”是在噪声传播的过程中减弱噪声,可以减弱噪声但效果不是最佳,A不符合题意;B、“用棉花塞住耳朵”是在人耳接收处减弱噪声,可以减弱噪声但效果不是最佳,B不符合题意;C、“将门窗关紧,同时用棉花塞住耳朵”是在噪声传播的过程中和人耳接收处共同减弱噪声,减弱噪声的效果最佳,C符合题意;D、“将门窗打开”不仅没有减弱噪声,而是增大噪声,D不符合题意。
【物理】中考物理声现象真题汇编(含答案)含解析

【物理】中考物理声现象真题汇编(含答案)含解析一、初中物理声现象1.如图所示的四幅图中,不能产生声音的是()A. B.C. D.【答案】 C【解析】【解答】A. 敲击水瓶,水瓶会振动,所以会发出声音,不符合题意;B. 响铃的闹钟在振动,所以能够产生声音,不符合题意;C. 收音机没有打开,没有电流喇叭不振动,就没有声音,符合题意;D. 吹着哨子是哨子内的空气振动,能够产生声音,不符合题意;故选C。
【分析】根据声音的产生条件可以知道:要想产生声音,发声体必须是振动的,如果物体没有振动就不会产生声音,2.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A.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B. 声音的音调越高,响度就越大C. 声音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D. 用声呐探测鱼群说明声音能传递能量【答案】A【解析】【解答】解: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故A正确;B、物体的振动频率越高,我们听到声音的音调越高;物体的振幅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大,故B错误;C、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C错误;D、用声呐探测鱼群说明声音能传递信息,故D错误.故选A.【分析】(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2)声音的高低称为音调,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的振动的频率有关;声音的强弱叫响度,响度的大小与物体的振幅有关;(3)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4)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3.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响鼓也要重锤敲”,说明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且频率越大音调越高B. “闻其声知其人”,说明可以根据音调来判断说话者C. “用超声波去除人体内的结石”是利用了高频声波具有做功的本领D. “公共场所不要高声说话”是要求人们说话时音调不要太高【答案】C【解析】【解答】解:A、物体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响鼓也要重锤敲”,说明说明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且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故A错误.B、不同人说话的特点不同,即音色不同;所以“闻其声知其人”说明可以根据音色来判断说话者.故B错误.C、“用超声波去除人体内的结石”是利用了高频声波具有能量,即具有做功的本领,故C正确.D、“公共场所不要高声说话”是要求人们说话时响度不要太大,故D错误.故选C.【分析】(1)声音的三大特征分别是响度、音调和音色.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它与振幅有关.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频率有关.音色是指声音的品质与特色,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音色是不同的.(2)声音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4.考试时,少数同学将笔放在手指上不停转圈,笔经常会掉在桌上发出噪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发出声音时,只有桌子在振动B. 笔静止在手指上时受到平衡力作用C. 停止拨动后,笔还会继续转动,说明笔与手指间没有摩擦力D. 在手指上不停地拨动笔,笔才会持续转圈,说明力是物体运动的原因【答案】B【解析】【解答】解:A、发出声音时,笔和桌子都在振动,故A错误;B、笔静止在手指上时受到平衡力作用,合力为0,故B正确;C、停止拨动后,笔还会继续转动,是因为笔具有惯性,故C错误;D、在手指上不停地拨动笔,笔受到了力的作用,笔的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这说明力是改变为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故D错误.故选:B.【分析】(1)物体振动产生声音;(2)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时,受到了合力为0;(3)任何物体都有惯性;(4)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5.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B. 高速公路两旁的隔音板可防止噪声的产生C. 人耳听不到次声波是因为响度太小D. 用声呐给鱼群定位是利用声音可以传递能量【答案】A【解析】【解答】解:A、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所以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故A正确;B、城市路旁安装隔音板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并不能防止噪声的产生.故B错误;C、人耳正常的听觉范围是20赫兹到20000赫兹,因为次声波的声音频率小于20赫兹,所以人耳听不到.故C错误;D、声音可以传递信息,也能传递能量.用声呐给鱼群定位是利用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故D 错误.故选A.【分析】(1)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振动的物体都在发声;(2)防治噪声的途径,从三方面考虑:①在声源处;②在传播过程中;③在人耳处;(3)次声波是振动频率小于20赫兹的声波,人耳的听觉范围是20赫兹到20000赫兹;(4)声音在生活中有很多应用,比如:声音可以传递信息与能量,超声波可以还可以测距或者定位等,声音还可以影响人的情绪.6.声音是一种常见的现象,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以下有关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市区内某些路段“禁鸣喇叭”,这是在声音的传播过程中减弱噪音B. 有些高科技产品,不振动也可以发出声音C. 用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超声波具有能量D. “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调来判断的【答案】C【解析】【解答】解:A、市区内某些路段“禁鸣喇叭”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音,故A错误.B、物体不振动,是无法发出声音的,故B错误.C、用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超声波具有能量,故C正确.D、“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故D错误.故选C.【分析】防治噪声可以从噪声的产生、噪声的传播及噪声的接收这三个环节进行防治;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与特色;声音的传播过程也是能量的传播过程.7.2017年4月22日“天宫二号”与“天舟一号”成功对接,我国航天技术又上升到一个新的台阶,如图所示是在对接前从天宫看天舟的图片,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 发射“天舟一号”的火箭主要用液态氢作为燃料,选择该燃料的原因是它的比热容大B. “天舟一号”所使用的供电装置最可行的是太阳能电池C. “天宫二号”与“天舟一号”成功对接后,以“天宫二号”为参照物,“天舟一号”是静止的D. 航天员在飞船外共同作业时需要借助电子设备对话,是因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答案】A【解析】【解答】A、用液态氢作为燃料是氢的热值较大,A符合题意;B、用太阳能电池板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太阳能在太空中是非常丰富的,B不符合题意;C、“天宫二号”与“天舟一号”成功对接后,以“天宫二号”为参照物,“天舟一号”没有位置的变化,所以是静止的,C不符合题意;D、太空中是真空,真空不能传声,所以对话要借助电子设备,D不符合题意。
2017年中考物理分类汇编(精编解析版)第2章 声现象(解析版)

2017年中考物理分类汇编第2章声现象(解析版)一.选择题1.(2017深圳1)下列关于声现象和光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A.鱼在水中漂﹣﹣光的折射B.阳光照在云上,云底下会形成阴影区域﹣﹣光的反射C.玻璃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敲击会发出不同音调的声音﹣﹣音调和振幅有关D.次声波预报仪可以预报台风和地震活动等﹣﹣次声波可以传递信息【考点】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频率及音调的关系;超声波与次声波;光在均匀介质中直线传播.【分析】(1)浸入水中的物体2)光沿直线传播的典型事例有日食、月食及影子等;(3)音调与振动频率的关系,频率越快,音调就越高;(4)声波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解答】解:A、鱼在水中漂是利,故A错误;B、光在直线传播的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在物体后面光照不到的区域形成影子,故阳光照在云上,云底下会形成阴影区域是光的直线传播,故B错误;C、由于玻璃瓶中装有水的多少不同,导致敲击时,振动快慢就不同,水少的振动快,振动的快慢影响声音的音调,故C错误;D、次声波预报仪可以预报台风和地震活动等说明次声波可以传递信息,故D正确.故选D.2.(2017绥化1)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根据声调可以判断是哪位歌手正在唱歌B.用“B超”查看胎儿的发育情况,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D.城市道路旁的隔音板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考点】声音的等级和噪声的危害;声音的产生;防治噪声的途径;声与能量.【分析】(1)声音的特性包括音色,音调指声音的高低,响度指声音的大小,音色指声音的品质与特色.据此判断;(2)声音既能传递信息,又能传递能量;(3)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4)减弱噪声有三种:①在声源处减弱;②在传播过程中减弱;③在人耳处减弱.【解答】解:A的结构不同,发声的音色不同,“闻其声辨其人”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故A错误;B、用“B超”查看胎儿的发育情况,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故B错误;C、物体发声时一定在振动,二胡演奏出的优美旋律,是由弦的振动产生的,故C正确;D、城市道路旁的隔音板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D错误.故选C.3.(2017牡丹江1)下列与声音有关的现象中,说法正确的是()A.人说话时声带在振动B.用麦克风唱歌可以提高音调C.听到的鼓声是通过地面传来的D.小声说话时防止噪声进入耳朵【考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响度与振幅的关系.【分析】(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的物体肯定能发出声音,但由于人的听觉范围的限制,发出的声音不一定能听得见;(2)麦克风可将声音的响度扩大,但不能提高音调;(3)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4)减弱噪声主要从三种途径入手,一是在声源处减弱,二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三是在接收处减弱.据此分析判【解答】解:A、声音是生的,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人说话时发声是靠声带的振动,故A正确;B、用麦克风唱歌可以提高声音的响度,但不能提高声音的音调,故B错误;C、听到的鼓声是通过空气传来的,故C错误;D、小声说话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不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故D错误.故选A.4.(2017天津1)如图所示,纺纱工人工作时戴着防噪声的耳罩,这是为了()A.防止噪声产生B.监测噪声强弱C.防止噪声进入耳朵D.减小噪声传播速度【考点】防治噪声的途径.【分析】防治噪声污染可以从噪声的产生、噪声的传播及噪声的接收这三个环节进行防治.【解答】解:工人戴着防噪声耳罩,减弱传入入耳的噪声,这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防止噪声进入耳朵.故选:C.5.(2017自贡1)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B.声音不可以在真空中传播C.声源振动的频率越高,音调越高D.音调越高,说明声源振动的幅度越大【考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频率及音调的关系.【分析】①声音是由物体,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②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传播的速度与介质种类和温度有关,真空不能传声;③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由频率决定,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与振幅有关;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故B叙述正确;C、声源振动的频率越高,音调越高.故C叙述正确;D、声音的强弱叫响度,声源振动的幅度越大,响度越大,故D叙述错误.故选D.6.(2017绵阳4)物理课上,老师用力吹一根较长的塑料吸管的同时,用剪刀一小段一小段地剪短吸管,如图所示.同学们听到的声音()A.音色不变B.音调变了C.是老师的声带振动产生的D.后排同学听到的与前排同学听到的相同【考点】频率及音调的关系.【分析】(1)的高低,与物体振动的频率有关;响度指声音的大小,与振幅和距离声源的远近有关;音色与发声体的材料、结构有关;(2)管乐器都是靠空气柱的振动发出声音的,空气柱越短,声音的音调越高.【解答】解:时发出的声音是靠吸管内空气柱的振动产生的,不断的剪短,空气柱越短,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其材料没有变,所以音色是不变的,故A错误、B正确;C、据A分析可知,此时的发声是空气柱的振动,不是声带的振动,故C错误;D、后排同学距离老师比较远,故听到响度会变小,而前排同学听到的声音相对较大,故D错误;故选B.7.(2017德阳1)下列与声现象有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宇航员之间在太空中不能直接对话,是因为真空不能传声B.汽车安装的倒车雷达是利用超声波工作的C.看电视时调节音量是为了改变声音的响度D.高速公路两旁的隔音板可防止噪声的产生【考点】声音的传播条件;回声;响度与振幅的关系;防治噪声的途径.方位,确定目标的位置和距离,即利用声音获得信息;(3)声音的强弱叫响度,影响响度的因素是发声体的振幅;(4)防治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解答】解:A、太空中没有能传声,因此两名宇航员在太空中不能直接对话.故A正确;B、汽车安装的倒车雷达是利用超声波回声定位的原理制成的,是根据回声到来的时间和方位,确定目标的位置和距离,即利用声音获得信息.故B正确;C、看电视时调节音量,声音强弱发生变化,所以改变的是声音的响度.故C正确;D、高速公路两旁的隔音板是在传播中减弱噪声,而不是为了防止噪声的产生.故D错误.故选B.8.(2017成都3)如图所示,小秦改变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用大小相同的力拨动尺子,尺子振动的快慢不同,他听到的声音不同.这表明()A.音色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B.音调与声源振动的频率有关C.响度跟人与声源的距离无关D.声音只能在空气中传播【考点】频率及音调的关系.【分析】声音的三个特征、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解答】解:尺子发出声音的音快慢有关,(1)当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时,振动越慢,发出声音的音调越低;(2)当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越短时,振动越快,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故探究的是音调与声源振动的频率的关系.故选:B.9.(2017上海2)新“七不规范”中.“言语不喧哗”提醒大家要控制声音的()A.响度B.音调C.音色D.频率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解答】解:校园内和一些公共场所有“言语不喧哗”的规定,指的是声音大,即指声音的响度大;故选:A;10.(2017山西2)位普救寺中的莺莺塔如图所示,它是我国现有的四大回音建筑之一.若游人在塔附近的一定位置以两石相击,便可听到“呱、呱”的回声,类似青蛙鸣叫,并且声音也变得格外响亮.关于此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以两石相击”主要是空气振动发声B.“类似青蛙鸣叫”是指音色相近C.“变得格外响亮”是指音调变高D.“呱、呱”的回声一定是噪声【考点】91:声音的产生;9I: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9J:噪声及来源.【分析】声音是由物的;物理学中把人耳能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称为响度,把声音的高低称为音调,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与特色.从环境保护角度凡是妨碍人们正常工作、学习和休息的声音都是噪声;从物理学角度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发出的声音是噪声.【解答】解:A、“以两石相振动,振动会产生声音,故A错误;B、“类似青蛙鸣叫”是指的是与青蛙的音色相近,故B正确;C、“变得格外响亮”是指响度大,故C错误;D、如果有人喜欢听“呱、呱”的回声,回声不是噪声,故D错误.故选B.11.(2017威海1)在公共说话是文明的表现,在课堂上“大声”回答问题才能让老师和同学们都能听清楚,这里的“轻声”和“大声”是指声音的()A.音调B.响度C.音色D.声速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解答】解:“轻声”和“大声”都是指声音大小、强弱,也就是声音的响度,故B 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12.(2017呼和浩特3)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声也是一种波,而且能够传递能量B.在空气中,只要物体振动,近旁的人就一定能够听到它的声音C.外科医生常利用超声波的振动除去人体内的结石D.在教室周围植树,是一种让学生免除噪声干扰很有效的方法【考点】声与能量;声音的传播条件;人耳感知声音的过程及听到声音的条件;防治噪声的途径.【分析】(1)声波可以传递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人耳能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是20~20000Hz,低于20Hz的叫次声波,高于20000Hz叫超声波,超声波和次声波都是人耳听不到的;(3)声音即可以传递信息,又可以传递能量;(4)防治噪声的途径有:①在声源处;②在传播过程中;③在人耳处.【解答】解:A、声也是一种递能量,故A正确;B、若物体振动发出超声波或次声波人们就听不到,故B错误;C、医生通常利用超声波振动除去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故C正确;D、在校园内植树可以减弱校外传来的噪声,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是一种让学生免除噪声干扰很有效的方法,故D正确.故选B.13.(2017北京6)用大小不同的力先后敲击同一个音叉,比较音叉两次发出的声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响度不同B.音调不同C.音色不同D.频率不同【分析】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它与物体振幅有关;根据响度定义,来进行分析.【解答】解:大小不同的力先后两次敲击同一个音叉时,音叉振幅不同,所以发出声音的响度就不同,与其他因素无关.故选A.14.(2017南京1)如图所示,小华在唱《青藏高原》这首歌,老爷爷所说的话是指唱到“高原”的“高”时,要求声音的()A.音调高B.音调低C.响度大D.响度小【考点】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分析】音调和物体振动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声音的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解答】解:老爷爷所说的话是指唱到“高原”的“高”时指声音的高低,要求声音的音调高.故选:A.15.(2017无锡1)物理老师上课声音洪亮,大家听得很清楚,这里的“洪亮”是指声音的()A.响度大B.音量高C.音色优美D.传播速度快【考点】响度.【分析】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听声能辨人,是因为不同人发出的声音的音色不同.【解答】解:声音的特征有:音调、响度、音色;上物理课时,物理老师声音洪亮,这里“洪亮”指的是声音的大小,指响度大,故BCD不符合题意.16.(2017淮安1)如图所示,在学校运动会的开幕式上,小明表演了“威风锣鼓”节目,他时重时轻地敲击鼓面,这样做是为了改变鼓声的()A.音调B.音色C.响度D.声速【考点】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分析】声音的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振动幅度越小,响度越小.【解答】解:当时重时轻地敲击鼓面时,鼓面会因振动而发出声音,由于鼓面振动的幅度不同,所以声音的响度也会不同.故选C.17.(2017扬州3)如图,盲人过街提示器(即盲人砖)提示盲人的途径可能是()A.可见光B.红外线C.紫外线D.声音考点:声音的利用【解析】试题分析:盲人眼睛有毛病红外线和紫外线是不可见光,所以盲人过街提示器(即盲人砖)提示盲人的途径可能是声音,故D正确为答案。
[原创]2017年 《南方新中考》 物理 第一部分 第一单元 声现象[配套课件]
![[原创]2017年 《南方新中考》 物理 第一部分 第一单元 声现象[配套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e45127125c52cc58bd6be54.png)
D.音调、音色和响度都不同
答案:B
考点一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振动 产生的.一切正在发 1.产生条件:声音是由物体的________
振动 声的物体都在________. 介质 ,真空不能传声.声 2.传播条件:声音的传播需要________
A.音调
答案:C
B.响度
C.音色
D.声速
3.(2016 年广州)琴弦 H 比琴弦 L 每秒振动的次数多,推断 H 比 L 发出的声音( )
A.音调高
答案:A
B.音调低
C.响度大
D.响度小
4.(2016 年达州)如图 1-2 所示是敲击音叉时示波器在相同时 间内截取的两列声波图,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0.1 ,常利用回声来测距或定位. 人耳的时间间隔大于______s
考点二
声音的特性
高低 音调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 1.音调:指声音的________. 高 人能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是20~ 频率越高,音调越______.
超声波 20 000 Hz,高于 20 000 Hz的声音叫____________ ,低于 20 Hz
2015
声音的产生、传播条件, 选择 乐音的三要素,噪声的 防治,人的听觉范围
声音的产生,乐音的三 选择 要素
3
容易
2014
3
容易
1.(2016 年广东)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利用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是利用声波传递信息
B.调节小提琴琴弦的松紧程度的主要目的是改变音色
C.房间的窗户安装双层玻璃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2017年中考物理试题分项版解析汇编专题01声现象含解析-精选

专题1 声现象一、选择题1.【2017•泰安卷】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振动的越快,发出的音调越低B.外科医生利用超声波振动除去人体内的结石是利用了声音传递能量C.用真空罩罩住发声体减弱噪声的做法是控制噪声的产生D.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都相同【答案】B【解析】音调的高低与频率有关,频率越快,音调越高,故A错误;外科医生利用超声波振动除去人体内的结石是利用了声音能传播能量.故B正确;用泡沫盒罩住发声体减弱噪声的做法是在声音的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即阻断噪声的传播.故C错误;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一般不同.故D错误;故应选B。
【考点定位】声音的综合利用2、【2017•自贡卷】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B、声音不可以在真空中传播C、声振动的频率越高,音调越高D、音调越高,说明声振动的幅度越大【答案】D考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频率及音调的关系.3.【2017•长沙卷】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声音在各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均为340m/sB.只要物体在振动,人就一定能听到声音C.利用超声波清洗眼睛,说明了超声波可以传递能量D.真空也能传声【答案】C【解析】A.声音在15℃的空气中传播速度为340m/s,“各种介质”中,A错误;B.物体振动一定产生了声音,并不代表一定听到了声音,人听到声音,还需要传播到人的耳朵里,B错误;C.利用超声波清洗眼睛,说明了超声波可以传递能量,C正确;D.真空中不能传声,D错误;故选C考点:声速声音的产生声音能够传递能量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声。
4. 【2017•菏泽卷】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比在水中传播的快B.声音和光在空气中传播时,声音传播的较快C.喇叭播放的歌曲都是乐音D.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答案】D【解析】A.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在水中传播的比在空气中传播得快,故A错误。
重庆市2017-2021年5年中考1年模拟物理分项汇编-专题02 声现象(Word版+答案+解析)

专题02 声现象1、(2021·重庆市A卷·T9)如图甲所示,阵阵鼓声是鼓面的___________产生的;图乙抽取玻璃罩内空气的过程中铃声变小直至微弱,说明真空___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传声。
【答案】振动不能【解析】[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鼓声是鼓面的振动产生的。
[2]玻璃罩内空气越来越少,声音的响度将会逐渐变小,是声音传播的物质(空气)逐渐减少造成的,由此可以推出玻璃罩内空气越少,传出的声音越小;如果玻璃罩内抽成真空后,就听不到闹钟响铃的声音了,最后得出结论:真空不能传声。
2、(2021·重庆市B卷·T9)中国的高铁已成为亮丽的“中国名片”。
我们听见列车鸣笛声是通过______传播的;列车减速进站时动能_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答案】空气减小【解析】[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我们听见列车鸣笛声是通过空气传播的。
[2]列车减速进站时速度减小,质量不变,则动能减小。
3、(2021·重庆八中九年级三模)为增强居民对新冠病毒的科学防护意识,社区工作人员用大喇叭在小区内播放疫情防护知识。
关于此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大喇叭发出的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B.大喇叭发出的声音是超声波C.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D.工作人员调节大喇叭的音量,是为了改变声音的音色【答案】A【解析】A.任何声音都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故A正确;B.超声波是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音,超声波人耳是听不到的,大喇叭发出的声音不是超声波,故B错误;C.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大约是340m/s,故C错误;D.工作人员调节大喇叭的音量,即调节声音的大小,是为了改变声音的响度,故D错误。
故选A。
4、(2021·重庆育才成功学校八年级开学考试)以下关于声的描述正确的是()A.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105m/sB.女高音歌唱家中的“高音”指的是音调高C.声音的响度是物体的振动快慢决定的D.老师用话筒上课是为了提高音调【答案】B【解析】A.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故A错误;B.女高音歌唱家中的“高音”指的是歌唱家嗓子的音调高,故B正确;C.声音的响度是物体的振动幅度决定的,即振幅决定响度,故C错误;D.老师用话筒上课是为了提高声音的响度,故D错误。
2017年中考物理试题汇编—声现象

2017年中考物理试题汇编—声现象一、选择题1、(2017长沙,1)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声音在各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均为340m/sB、只要物体在振动,人就一定能听到声音C、利用超声波清洗眼镜,说明了超声波可以传递能量D、真空也能传声【答案】C【解析】解:A、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在15℃空气中,传播速度为340m/s,在液体和固体中传播速度更快,故A错误;B、物体振动,我们不一定就能听到声音,只有频率在人耳听觉范围内,且达到一定响度的声音人耳才能听到,故B错误.C、声波可以传递能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实用,利用超声波清洗眼睛就说明了声波可以传递能量.故C正确;D、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真空不能传声,故D错误.故选C.【考点】声音的传播条件,声速,人耳感知声音的过程及听到声音的条件,声与能量2.(2017益阳,2)噪声会严重影响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因此控制噪声十分重要.下列措施中属于在声源处有效防止噪声产生的是()A.摩托车安装消声器 B.在学校周围植树C.纺织车间工人戴上防声耳罩 D.阳台及窗户安装双层隔音窗【答案】A【解析】解:A、摩托车安装消声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符合题意;B、在学校周围植树,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不符合题意;C、纺织车间工人戴上防声耳罩,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不符合题意;D、阳台及窗户安装双层隔音窗,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不符合题意.故选A.【考点】防治噪声的途径.3.(2017湘潭,6)下列关于声音说法正确的是()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B.戴耳罩是为了在声源处减弱噪声C.根据音调的高低辨别不同乐器D.声波能传递信息,但不具有能量【答案】A【解析】解: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当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故A正确;B、戴耳罩是为了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B错误;C、我们能辨别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这是根据发声体的音色不同进行判断的,故C错误;D、声音即能传递信息,又能传递能量,故D错误.故选A.【考点】防治噪声的途径;声音的产生;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声与能量.4.(2017怀化,1)“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我们能区分蛙声是根据声音的()A.音调不同 B.响度不同 C.音色不同 D.频率不同【答案】C【解析】解:“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我们能区分蛙声是根据声音的音色不同;故ABD错误;C正确;故选C.【考点】音色.5.(2017衡阳,1)下列关于声现象说法正确的是A.剧院四壁做成凹凸不平或用蜂窝状的材料,是为了增强声音的响度B.医生用“B超”给病人做检查,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C.百米赛跑时,终点计时员以看到发令枪冒烟开始计时,而不是以听到枪声开始计时,是因为声速远小于光速D.学校路段“禁鸣喇叭”,是在传播过程中阻断噪声【答案】C【解析】A选项,剧院四壁做成凹凸不平或用蜂窝状的材料,是为了减弱声波反射,增强听众收听效果,故A错误;B选项“B超”给病人做检查,可以检查脏器是否有病变,从而活动信息,说明了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故B错误;C选项,声音在15℃空气中传播的速度约为340m/s,光在空气中传播速度约为3×108m/s,声速远小于光速,所以终点计时员看冒烟而不听枪声,故正确;D选项,“禁鸣喇叭”是在生源处防止噪声产生,故D错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年中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声现象(2017绵阳)物理课上,老师用力吹一根较长的塑料吸管的同时,用剪刀一小段一小段地剪短吸管,如图所示.同学们听到的声音()A.音色不变B.音调变了C.是老师的声带振动产生的D.后排同学听到的与前排同学听到的相同(2017,滨州)2.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B.“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音调来判断的C.医生用“B超”观察胎儿的发育情况是利用超声波传递能量D.今年滨州市学考英语考试由上午调整到下午,目的是减少喜宴鞭炮声对听力测试的影响(2017南京)如图所示,小华在唱《青藏高原》这首歌,老爷爷所说的话是指唱到“高原”的“高”时,要求声音的A.音调高B.音调低C.响度大D.响度小(2017陕西)物理老师自制了“探究真空是否可以传声”的简易装置如图所示,实验时将正在发声的音乐卡芯固定在拔罐器内,用抽气枪逐步抽出罐内空气,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音乐卡芯发出的声音不是由振动产生的B.音乐卡芯发出的声音尖锐刺耳,说明其声音响度大C.抽气时听到的声音越来越小是由于音调变低的缘故D.由实验可推理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2017烟台)演奏弦乐器时,演奏者的手指不停地在弦上不同位置按下或松开,这是在改变声音的()A.振幅B.响度C.音调D.音色(2017镇江)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鼓面可改变声音的是()A.传播速度 B.音调C.音色D.响度1.(2017盐城)重敲音叉发生的声音与轻敲音叉相比()A.音调变低 B.频率变大 C.响度变大 D.声速变小(2017长沙)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声音在各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均为340m/sB.只要物体在振动,人就一定能听到声音C.利用超声波清洗眼镜,说明了超声波可以传递能量D.真空也能传声(2017绥化)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根据声调可以判断是哪位歌手正在唱歌B.用“B超”查看胎儿的发育情况,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C.二胡演奏出的优美旋律,是由弦的振动产生的D.城市道路旁的隔音板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2017上海)新“七不规范”中,“言语不喧哗”提醒大家要控制声音的()A. 响度B. 音调C. 音色D. 频率(2017德州)如图中关于声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A.能从不同乐器中分辨出小提琴的声音主要是因为响度不同B.太空中宇航员能对话,说明声音可在真空中传播C.“倒车雷达”是利用次声波传递信息D.发音的音叉将乒乓球弹开,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2017呼和浩特)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声也是一种波,而且能够传递能量B.在空气中,只要物体振动,近旁的人就一定能够听到它的声音C.外科医生常利用超声波的振动除去人体内的结石D.在教室周围植树,是一种让学生免除噪声干扰很有效的方法(2017福建)夏商时期,已有铜制的铃和皮质的鼓.人耳能分辨出铃声和鼓声是根据声音的()A.响度B.音调C.音色D.频率(2017山西)位于我省永济市普救寺中的莺莺塔如右图所示,它是我国现有的四大回音建筑之一。
若游人在塔附近的一定位置以两石相击,便可听到“呱、呱”的回声,类似青蛙鸣叫,并且声音也变得格外响亮。
关于此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B )A.“以两石相击”主要是空气振动发声 B.“类似青蛙鸣叫”是指音色相近C.“变得格外响亮”是指音调变高 D.“呱、呱”的回声一定是噪声(2017乐山)下列有关声音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敲击鼓面,看到鼓面上的泡沫颗粒跳动,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B.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音量减弱,说明空气能够传声C.直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短,拨动时发出的声音音调越高,说明响度由频率决定D.发声的扬声器外,烛焰晃动,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2017聊城)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用大小不同的力先后敲击同一音叉,音叉发声的音调会不同B.“闻其声辨其人”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C.超声波能排除人体内的结石是利用声波传递信息D.房间的窗户安装双层玻璃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2017益阳)噪声会严重影响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因此控制噪声十分重要。
下列措施属于在声源处有效防止噪声产生的是( )A.摩托车安装消声器B.在学校周围植树C.纺织车间工人戴上防声耳罩D.阳台及窗户安装双层隔音窗(2017深圳)下列关于声现象和光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A.鱼在水中漂﹣﹣光的折射B.阳光照在云上,云底下会形成阴影区域﹣﹣光的反射C.玻璃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敲击会发出不同音调的声音﹣﹣音调和振幅有关D.次声波预报仪可以预报台风和地震活动等﹣﹣次声波可以传递信息(2017成都)如图所示,小秦改变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用大小相同的力拨动尺子,尺子振动的快慢不同,他听到的声音不同.这表明()A.音色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B.音调与声源振动的频率有关C.响度跟人与声源的距离无关D.声音只能在空气中传播(2017南通)许多成语对声现象有着生动描述。
下列成语中描写声音响度的是()A.声如洪钟B.曲高和寡C.悦耳动听D.余音绕梁(2017通辽)笛子爱好者小亮在午休期间吹起了他心爱的笛子,悠扬的笛声传遍宿舍楼,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悠扬的笛声是笛子振动发出的B.笛声在传播过程中速度越来越慢C.因为笛声悠扬,所以小亮的笛声不是噪声D.按住不同的笛孔发生的音调会改变(2017常德)对下列四幅图中的物理实验或事实解释正确的是A.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B.乒乓球弹开的越远,C.蝙蝠靠电磁D.穿越北京动物园的“隔音蛟龙”是为了(2017苏州)语音智能门禁系统能“辨音识人”,这主要是依据声音的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频率(2017宿迁)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B.声音传播的速度是340m/sC.“闻其声,不见其人”是根据音调来分辨人的D.戴上耳罩可以防止噪音的产生(2017泰安)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振动的越快,发出的音调越低B.外科医生利用超声波振动除去人体内的结石是利用了声音传递能量C.用真空罩罩住发声体减弱噪声的做法是控制噪声的产生D.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都相同(2017天津)如图所示,纺纱工人工作时戴着防噪声的耳罩,这是为了()A.防止噪声产生B.监测噪声强弱C.防止噪声进入耳朵D.减小噪声传播速度(2017鄂尔多斯)关于下列四个情景的说法错误的是()A.发声的音叉将乒乓球弹开,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B.不能听到真空罩中闹钟的闹铃声,说明声波的传播需要介质C.城区内某些路段禁止汽车鸣笛,是为了从声音的传播环节控制噪声D.发声扬声器的烛焰晃动,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2017无锡)物理老师上课声音洪亮,大家听得很清楚,这里的“洪亮”是指声音的()A.响度大B.音量高C.音色优美 D.传播速度快(2017临沂)下列四副图片与其对应的说法,正确的是()A.甲图摩托车的消音器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B.乙图蝙蝠的导航系统在太空中依然可以发挥作用C.丙图正在发声的音叉把小球反复弹开,说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D.丁图自制橡皮筋吉他的橡皮筋绷紧程度相同时,细的橡皮筋是低音弦(2017兰州)4.关于音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音调的高低只与发声体的长度有关B.“闻其声便知其人”判断的依据就是音调C.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无关D.音调的高低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2017广东)如题1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人的听觉频率范围是85-1100HzB.狗的听觉频率范围是15-50000HzC.蝙蝠能听到次声波D.大象能听到超声波(2017遵义)下列措施中是在声音的产生处减弱噪声的是()A.房间的窗户安装双层玻璃B.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C.燃放鞭炮时用手捂住双耳D.剧院内墙用吸音材料装饰(2017攀枝花)如图所示的各种声学现象中,分析正确的是()A.拉二胡时,手在不同位置按弦,是为了改变响度B.抽出罩内空气,听到闹钟的声音变小,说明发声体的振动变小了C.穿越公园的公路设置“隔音蛟龙”,是为了防止道路上的汽车发出噪声D.发声的音叉轻触悬挂的乒乓球,球被多次弹开,说明发声体在振动(2017自贡)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B.声音不可以在真空中传播C.声源振动的频率越高,音调越高D.音调越高,说明声源振动的幅度越大(2017鸡西)下列各图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敲击编钟能发声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B.钢尺振动的越快、响度越大C.街头设置噪声监测仪可以控制噪声D.B型超声波诊断仪可以传递能量(2017黄石)每年辞旧迎新之际,黄石爱乐乐团在磁湖剧院举办迎新年音乐会,乐团优美的演奏为观众献上了盛大的“听觉宴”.观众能够分辨出多种不同的乐器,依据乐音的特性是()A.音调B.响度C.音色D.声音频率范围(2017武汉)下列事例中利用声传递能量的是()A.通过声学仪器接收到的次声波判断地震的方位B.利用超声导盲仪探测前进道路上的障碍物C.利用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D.利用超声波给金属工件探伤(2017衡阳)下列关于声现象说法正确的是()A.剧院四壁做成凹凸不平或用蜂窝状的材料,是为了增强声音的响度B.医生用“B超”给病人做检查,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C.百米赛跑时,终点计时员以看见发令枪冒烟开始计时,而不是以听到枪声开始计时,是因为声速远小于光速D.学校路段“禁鸣喇叭“,是在传播过程中阻断噪声(2017大连)“高声喧哗”中的“高”,是指声音的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速度(2017营口)关于声现象及声的利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超声波清洗机利用了声波传递信息B.地震时,声学仪器接收到的是超声波C.学习时,响亮的广场舞音乐声对同学们来说是噪声D.根据音调可以分辨出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2017长春) 2017年5月31日,位于长春市伊通河上的自由大桥在2s内成功爆破.由于采用“微爆破”技术,爆破中产生的声音很小,这是在处减弱噪声,最大限度的控制了声音的(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2017哈尔滨)哈尔滨的端午节赛龙舟时,龙舟上发出的阵阵鼓声是由于鼓面的产生的;鼓声通过传到观众处.(2017营口)如图所示,老师在课堂上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他给放在真空罩内的手机打电话,手机随即发出悦耳的铃声.铃声是由于手机内的扬声器产生的,手机间是利用传递信息的.把抽气机接在真空罩上向外抽气时,同样打电话,手机铃声却越来越小,这说明声的传递需要,不能传声.(2017临沂)2017年4月20日19时41分,搭载航天“快递小哥”天舟一号货运飞船的长征七号二运载火箭发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