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4古代诗歌四首

合集下载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四课《古代诗歌四首》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四课《古代诗歌四首》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四课《古代诗歌四首》
《古代诗歌四首》一课主要介绍了四首古代诗歌的背景和内容。

这四首古代诗歌分别是《古风·无言独上西楼》、《七步诗》、《鹅》和《闻笛》。

《古风·无言独上西楼》是一首描写古代豪杰壮志豪情的诗歌,作者通过描写登高望远的情景,表达了自己无畏艰险、追求理想的精神。

《七步诗》是一首描写历史上著名的秦始皇与嬴政公主的故事的诗歌,通过描写秦始皇七步成诗的情节,表达了秦始皇聪明才智、胸怀壮志的形象。

《鹅》是一首描写古代饮酒赋诗文化的诗歌,作者通过描写饮酒征调、壮志豪情的场景,表达了自己豪情壮志和对时代的向往。

《闻笛》是一首描写世事沧桑、人生无常的诗歌,作者通过描写听到笛声引发的哀思和对逝去时光的怀念,表达了人生的无常和时间的流逝之悲。

通过学习这四首古代诗歌,我们可以了解古代诗歌的表达方式和抒情手法,感受古人的聪明才智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也能够从中汲取智慧和情感的营养。

七年级上册语文古代诗歌四首赏析

七年级上册语文古代诗歌四首赏析

七年级上册语文古代诗歌四首赏析一、《观沧海》曹操的《观沧海》是一首描绘大海及周边景色的诗歌。

诗人通过丰富的想象和卓越的文笔,将大海的浩渺和周边景象描绘得淋漓尽致。

诗中的"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两句,使用了对比的手法,将"碣石"与"沧海"相对,突显了大海的辽阔无垠。

而"水何澹澹,山岛竦峙"两句,则通过具体的描绘,使读者感受到了大海的壮丽景象。

二、《次北固山下》王湾的《次北固山下》是一首描绘长江两岸风景的诗歌。

诗中,"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两句,通过对比的手法,将青山与绿水相对,生动地描绘了长江两岸的美丽风景。

而"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两句,则通过具体的描绘,使读者感受到了长江的雄伟壮观。

三、《钱塘湖春行》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是一首描绘西湖春景的诗歌。

诗中,"水面初平云脚低"两句,生动地描绘了春水初生,云脚低垂的西湖春景。

而"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两句,则通过具体的描绘,使读者感受到了春天的生机勃勃。

四、《天净沙·秋思》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是一首描绘秋天景色的诗歌。

诗中,"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两句,通过具体的描绘,使读者感受到了秋天的萧瑟与寂静。

而"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几句,则通过深情的描绘,使读者感受到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思念。

总结:以上四首诗歌,分别描绘了大海、长江、西湖和秋天的景色,每一首都具有深刻的意境和情感。

通过深入的赏析,我们可以更深刻地理解这些古代诗歌的魅力所在。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赏析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赏析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语文七年级上第一单元古代诗歌四首赏析一、《观沧海》【东汉末年】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诗人简介:曹操(155年-220年),即“魏武帝”,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bó州)人,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他是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著有《孙子略解》、《兵法接要》;诗歌《蒿里行》、《龟虽寿》、《短歌行》等。

《观沧海》是一首四言诗,是《步出夏门行》的第一章。

他的诗以气魄雄伟、情感深沉、慷慨悲凉风格见称。

他的诗歌多反映社会现实和人生感慨,既有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又有对自己壮志未酬的感慨。

在艺术表现上,语言质朴,意境宏大,常以壮阔的景象来烘托自己的豪情壮志,给人以强烈的震撼。

2、诗的创作背景建安十一年(206 年),乌桓攻破幽州,俘虏了汉民十余万户。

同年,袁绍的儿子袁尚和袁熙又勾结辽西乌桓首领蹋顿,屡次骚扰边境。

曹操于建安十二年(207 年)毅然决定北上征伐乌桓,在田畴的指引下取得胜利。

在凯旋的途中,曹操经过曾是秦皇、汉武登过的碣石,他的心情像沧海一样难以平静,于是将自己的豪情壮志写进了这首《观沧海》。

3、诗歌译文与赏析•东行登上碣石山,来观赏那苍茫的大海。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山岛高高地挺立在海边。

•树木和百草丛生,十分繁茂。

•秋风吹动树木发出悲凉的声音,海中涌着巨大的海浪。

•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发出的。

•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

•幸运的很啊,就用这首诗歌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志向吧。

这首诗是乐府题材,最后两句是合乐时的套语,与正文没有直接关系。

这首诗的最大特点是寄情于景,北伐归来的曹操面对北方已定的局面,虽已是秋天,但他看到的却是“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的盎然生机,心中所想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的壮观之景,正如曹操想要安定天下的雄心壮志。

七年级古代诗歌四首

七年级古代诗歌四首

七年级古代诗歌四首我国诗歌源远流长,至今也有2500多年历史了。

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aa,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七年级古代诗歌四首欣赏一)次北固山下唐代: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青山外一作:青山下)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译文旅途在青山外,在碧绿的江水前行舟。

潮水涨满,两岸之间水面宽阔,顺风行船恰好把帆儿高悬。

夜幕还没有褪尽,旭日已在江上冉冉升起,还在旧年时分,江南已有了的气息。

寄出去的家信不知何时才能到达,希望北归的大雁捎到洛阳去。

英文In Castle Peak Road outside, in front of the Green River.The tide flat, broad between the two sides of the water, happened to hoist heavy.Residual night has not yet subsided, the sun rises from the sea, bye-bye is not behind the river has been revealed of spring.Letter to send out not knowing when to arrive, the geese are sent to Luoyang to hope that the North.注释次:旅途中暂时停宿,这里是停泊的意思。

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北,三面临长江。

客路:旅途。

潮平两岸阔:潮水涨满时,两岸之间水面宽阔。

风正:顺风。

悬:挂。

海日:海上的旭日。

残夜:夜将尽之时。

江春:江南的春天。

归雁:北归的大雁。

大雁每年秋天飞往南方,春天飞往北方。

古代有用大雁传递书信的传说。

青山:指北固山。

乡书:家信。

七年级古代诗歌四首欣赏二)过故人庄唐代: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复习课件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复习课件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 随君直到夜郎西。
诗意: 柳絮已经落尽,杜鹃鸟在不 停地啼鸣, 听说你被贬到龙标去了,一 路上要经过五条溪水。 我把为你而忧愁的心,托付 给天上的, 它伴随着你,一直走到那夜 郎的西边。
问题探究 1.“杨花落尽子规啼”一句中描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 有什么特点?有什么作用?
问题探究
3.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这四 句是全诗的高潮,诗人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怎样的表 达效果?
诗人通过丰富的想象,运用夸张、互文的手法,描画 了大海吞吐日月、包容星汉的壮阔景象,表现了诗人 开阔的胸怀和宏伟的抱负。
诗歌情感
本诗借景抒情,诗人以洗练的笔法, 神秘的想象,描画了大海吞吐月月, 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诗人开 阔的胸襟,抒发了诗人统一中国建功 立业宏伟抱负。
树木丛生, 百草丰茂。
澹澹:水波荡漾的样子
秋风萧瑟[sè], 洪波涌起。
竦峙:耸立
日月之行, 若出其中;
萧瑟 :风吹动树木发出的声音
星汉灿烂, 若出其里
若:好像
幸甚至哉[zāi],歌以咏志。
星汉:银河
译文
策马东来,登上碣石,我要饱览这大海的壮观。 海面浩渺,水波荡漾,突兀耸立的山岛,最先跃入眼帘。 岛上的树木,一丛丛生长着,百草丰茂繁密。 大海在萧瑟秋风中,汹涌起伏着不尽的波涛! 太阳和月亮昼夜不停运转,都是大海吐纳的; 天上的银河,星光璀璨,好像也都诞生于大海广阔的胸间。 啊!今日我观赏大海,真是荣幸到了极点,且让我引吭高 歌,倾吐宏伟的心愿。
诗歌背景
公元207年,八月,曹操大破占据在北方边 塞地区的乌桓族及袁绍的残余势力,基本 统一了北方;九月,他在归途中经过碣石 山,面对洪波涌起的大海,触景生情,写 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

七年级上册第四课古代诗歌四首笔记

七年级上册第四课古代诗歌四首笔记

古代诗歌四首【第一首:《登鹳雀楼》】作者: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第二首:《望岳》】作者: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第三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作者: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第四首:《静夜思》】作者: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序】古代诗歌是我国传统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作者的情感、历史的风貌,以及我国文化的深厚内涵。

本次笔记将围绕七年级上册的四首古代诗歌展开,通过逐一解读和分析,带领读者深入了解这些古诗的内涵和意境,以及作者的生活背景和情感表达。

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些古代诗歌的世界,感受其中的韵味和情感。

【一、《登鹳雀楼》解读】1.1《登鹳雀楼》语言简练,意境深远。

通过“白日”和“黄河入海流”描绘了自然景观,凸显了自然的宏伟和广阔。

1.2诗人通过“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表达了不甘心平凡的心境,展现了一种永不满足、追求进取的精神品质。

1.3这首诗唤起人们对自然景色的向往和对精神境界的追求,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人生理想和追求的态度,给人以启迪和鼓舞。

【二、《望岳》解读】2.1《望岳》描绘了作者对泰山的向往和景仰之情,通过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表现了诗人对泰山的赞美之情。

2.2诗中还融入了作者的历史情怀和对国家兴衰的关注,展现了诗人对泰山的热爱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2.3这首诗歌以对山川的歌颂,体现了我国古代诗歌的神韵和崇高情感,也启示了人们对自然和祖国的热爱之情。

【三、《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解读】3.1李白以对友人的送别之情,写下了这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诗中情感真挚,形象生动,极富诗意。

3.2通过“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描绘了别离时的惆怅和离情,表现了对友人的深情不舍。

3.3这首诗感情真挚,意境深远,表现出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别离的难舍难分,也抒发了诗人对人生沧桑和命运无常的感慨。

七年级上册古代诗歌4首

七年级上册古代诗歌4首

七年级上册古代诗歌4首
1. 《登鹳雀楼》 -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首诗描绘了登上鹳雀楼的壮丽景象,以及人们追求进步的精神。

2. 《春晓》 - 孟郊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这首诗描述了春天的一天开始,以及大自然的变化。

3. 《静夜思》 -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首诗表达了李白的乡愁之情,以及对家乡思念的深切感情。

4. 《望岳》 -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这首诗以崇拜的目光仰望泰山,表达了作者对山川自然的喜爱和敬仰之情。

七上语文古诗四首

七上语文古诗四首

七上语文古诗四首一、七年级上册语文古代诗歌四首原文1、东汉曹操的《观沧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2、唐代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3、唐代王湾的《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4、元代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二、七年级上册语文古代诗歌四首诗歌的体裁1、东汉末年曹操的《观沧海》的体裁是:乐府诗、四言诗、古体诗。

乐府诗是一种带有音乐性的诗体名称;四言诗每句四个字;古体诗是与近体诗相对而言的一种诗歌体裁,它格律自由,押韵较自由,篇幅有长有短。

2、唐代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一首七言绝句。

绝句属于近体诗,每首4句,每句5个字或7个字,第1、3和4句押韵。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韵脚分别是“啼”“溪”“西”,押i韵。

3、唐代王湾的《次北固山下》是一首五言律诗。

律诗也属于近体诗,一般每首8句(排律超过10句),每句5个字或7个字,每2句成为一联,分别为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

其中颔联和颈联要求对仗。

第2、4、6、8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

《次北固山下》的颔联“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和颈联“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对仗工整。

这首诗的韵脚分别是“前”“悬”“年”“边”,押an韵。

4、元代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的体裁是元曲、散曲、小令。

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散曲包括小令和套数。

每一个曲牌的句式、字数和平仄都有固定的格式要求。

《天净沙·秋思》的韵脚分别是“鸦”“家”“马”“下”“涯”,押a韵。

三、七年级上册语文古代诗歌四首诗歌的主要内容、表现手法和思想感情1、《观沧海》运用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的手法描写了大海秋天雄伟壮丽的景象,表现了作者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知识点梳理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知识点梳理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2024-2025学年统编语文七年级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导学清单【知识梳理】(一)曹操(155年-220),字孟德,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

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的奠基人。

著有《孙子略解》《兵法接要》,诗歌《蒿里行》《观沧海》《龟虽寿》《短歌行》等。

(二)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

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李白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三)王湾(生卒年不详),洛阳(今河南洛阳)人,唐代诗人。

现存诗10首,其中最出名的是《次北固山下》。

他的诗格调壮美,意境开阔,预示了盛唐诗歌健康发展的前景。

(四)马致远(约1251年-约1321以后),字千里,晚号东篱,元大都(今北京)人,著名戏曲家、杂剧家,被后人誉为“马神仙”,还有“曲状元”之称,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

著有《汉宫秋》《青衫泪》《岳阳楼》《马丹阳》《黄粱梦》等。

在他的作品中,更能反映他风格的是散曲,散曲中又以小令《天净沙·秋思》最为有名,被称为“秋思之祖”。

生难字词:谯县(qiáo)碣石(jié)澹澹(dàn)竦峙(sǒng zhì)萧瑟(xiāo sè)枯藤(t éng)天涯(yá)词语注释:《观沧海》①临:到达,登上。

②碣(jié)石:山名,在今河北昌黎西北。

东汉建安十二年(207)秋天,曹操征乌桓时曾路经这里。

③澹(dàn)澹:水波荡漾的样子。

④竦峙(sǒng zh ì):耸立。

竦、峙,都是耸立的意思。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课文原文及教案课文原文《清平调·其一》——宋代:辛弃疾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江雪》——唐代: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登鹳雀楼》——唐代: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望岳》——唐代: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 会当凌絜输,嗟尔远道之人。

\ 胡为乎遗却少年事,他年会取寻常差。

教学目标1.了解古代诗歌的基本特点以及常见修辞手法2.学会课内四首古代诗歌的基本意思和表达手法3.能够有感情地朗读四首古代诗歌教学重点1.学习和理解古代诗歌的结构(用典、对仗、排比、押韵等)2.准确读懂课内的诗歌3.有感情地诵读出四首古代诗歌教学难点1.学生对一些生僻的成语、用典理解能力不足2.押韵的理解和表达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1.用PPT展示古代诗歌的结构和特点,让学生初步了解。

2.学生回忆一下,以前学过的小诗或歌词,是否有哪些编排模式和修辞手法。

学习新课(25分钟)1.教师将四首古代诗歌在PPT上展示,学生朗读出诗歌,然后老师讲解古诗的背景和意义2.老师指导学生分析结构特点,并解释其中较为复杂的用词。

3.分组讨论,每组精读一首古诗,并在课前准备课后分组朗读以及剧情表演。

课堂练习(10分钟)1.教师根据课文,出题检测学生的课文阅读水平和理解能力。

2.根据语言表达练习,提出一些押韵的练习。

总结(5分钟)1.总结学生在今天学习过程中的易错点和问题,进行梳理。

2.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表扬或点评,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读经典名著。

课后作业1.整理今天上课的笔记2.按照分组分派的任务,整理出小组的诵读稿3.选择本课中最喜欢的一首古诗,进行背诵。

总结这堂课的核心是学习古代诗歌的基本特点和常见修辞手法、掌握四首古代诗歌的基本意思和表达手法,重点培养和提高学生朗读古代诗歌的能力。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天净沙.秋思》课件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天净沙.秋思》课件

萧瑟 恬静 凄苦
思 乡
对照 反衬
断肠
拓展延伸,同题异构
秋词二首·其一 唐代: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主旨:这首小令用寓情于景的方法,通过对秋天黄昏 时的景物描写,表现了异乡游子的羁旅之情,也反应了 当时沉闷的时代气氛,体现了飘泊羁旅的游子思乡的愁 苦以及孤寂,悲凉的心境。
天色黄昏,一群乌鸦落在枯藤缠绕的 老树上,发出凄厉的哀鸣。小桥下流水哗 哗作响,小桥边庄户人家炊烟袅袅。古道 上一匹瘦马,顶着西风艰巨地前行。夕阳 慢慢地失去了光泽,从西边落下。凄寒的 夜色里,只有孤独的旅人漂泊在遥远的地 方。
以画入诗—景中见情
➢ 请同学们来当一当插画师,给这首诗配图。结合作品, 想一想你将会画些什么景物呢?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
作业:以写入诗—绘秋之景
结合自己的生活,仿照马致 远的《天净沙·秋思》,选 择的景物用诗歌描画出自己 眼中的秋景图。
谢谢观看!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思乡之情 飘零天涯的游子之悲
以史入诗,知人论世
文人的精神家园:步入仕途,居于庙堂去实现治国济世的理想。 元代文人的处境:蒙古统治者压迫汉人。进,科举废除,无路可走, 无法实现治国济世的理想。 退,除了满腹诗书一无是处,地位低下, 尊严全无,在现实中找不到归属感。元代文人,集体被时代被社会流 放了....作为元代文人中的一员,马致远通过“断肠人”表达元代文 人群体被集体放逐的悲苦孤寂的漂泊感。
课题:《天净沙·秋思》
·
天 净 元沙

致秋 远思
初识文体,了解元曲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四课古代诗歌四首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四课古代诗歌四首

《古代诗歌四首》一、曹操《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整体感知】曹操这首《观沧海》准确生动地描绘出海洋的形象,单纯而又饱满,丰富而不琐细,好像一幅粗线条的炭笔画一样。

尤其可贵的是,这首诗不仅仅反映了海洋的形象,同时也赋予它以性格。

句句写景,又是句句抒情。

既表现了大海,也表现了诗人自己。

诗人不满足于对海洋做形似的摹拟,而是通过形象,力求表现海洋那种孕大含深、动荡不安的性格。

海,本来是没有生命的,然而在诗人笔下却具有了性格。

这样才更真实、更深刻地反映了大海的面貌。

【白话译文】东行登上碣石山,来观赏那苍茫的海。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山岛高高地挺立在海边。

树木和百草丛生,十分繁茂,秋风吹动树木发出悲凉的声音,海中涌着巨大的海浪。

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发出的。

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

我很高兴,就用这首诗歌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志向。

【诗歌主旨】前面的描写,将大海的气势和威力凸显在读者面前;在丰富的联想中表现出作者博大的胸怀、开阔的胸襟、宏大的抱负。

暗含一种要像大海容纳万物一样把天下纳入自己掌中的胸襟。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整体感知】《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七绝。

此诗是李白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以抒发感愤,寄托慰藉,表达对王昌龄怀才不遇的惋惜与同情之意。

首句写出了春光消逝时的萧条景况,渲染了环境气氛的黯淡、凄楚;次句是对王昌龄“左迁”赴任路途险远的描画,显出李白对诗友远谪的关切与同情;三、四两句寄情于景,对诗友进行由衷的劝勉和宽慰。

全诗选择了杨花、子规、明月、风等意象,以奇特的想象力编织出一个朦胧的梦境,虽未追叙与好友昔日相聚的情景和友谊,但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把友情抒发得真挚感人。

【白话译文】在杨花落完子规啼鸣之时,我听说您被贬为龙标尉,龙标地方偏远要经过五溪。

2024秋季新教材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 古代诗歌四首课件

2024秋季新教材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 古代诗歌四首课件

观沧海
曹操
作者简介 曹操(155—220),字孟德,沛
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政 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善诗歌,有 《步出夏门行》《蒿里状行元成才路 》诸篇,用乐府旧题 抒发自己的政治状抱元成才路 负,气魄雄伟,慷慨悲凉, 对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也有所反映。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写作背景
汉献帝建安十二年(207)八月,曹操大 破盘踞在北方边塞地区的乌桓族及袁绍的残余 势力,基本统一了北方;九月,他在归途中经 过碣石山,面对洪波涌起的大海,触景生情, 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
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被后世誉为“诗仙”,与杜甫合称
“李杜”。其诗豪放飘逸,想象丰富,
状元成才路
语言夸张,并惯于借用历史典故和神话传说表达感
状元成才路
情。代表作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
留别》等。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实景 山岛:竦峙(:丛生


百草:丰茂(向荣姿态)

日月:运行—出其中(奇特想象)
虚景
星汉:灿烂—出其里(宏伟意境)
博 大 胸 襟
次北固山下
旅途奔波之意 恢弘阔大之景
哲理之思 思乡之情
借景抒情
第2课时 新课导入
1.检查背诵。
2.上节课学习了《观沧海》《次北固山下》, 这节课将借助上节课学习的经验,继续学习本课 的后两首诗歌。
柳絮已经落尽,杜鹃鸟在不停地啼鸣,听 说你被贬到龙标去了,一路上要经过五条溪流。 我把为你而忧愁的心,托付给天上的明月,让 它伴随着你,一直走到那夜郎的西边。

【人教版】七年级上《古代诗歌四首》原文、译文及赏析

【人教版】七年级上《古代诗歌四首》原文、译文及赏析

【人教版】七年级上《古代诗歌四首》原文、译文及赏析一、曹操《观沧海》曹操【整体感知】曹操这首《观沧海》准确生动地描绘出海洋的形象,单纯而又饱满,丰富而不琐细,好像一幅粗线条的炭笔画一样。

尤其可贵的是,这首诗不仅仅反映了海洋的形象,同时也赋予它以性格。

句句写景,又是句句抒情。

既表现了大海,也表现了诗人自己。

诗人不满足于对海洋做形似的摹拟,而是通过形象,力求表现海洋那种孕大含深、动荡不安的性格。

海,本来是没有生命的,然而在诗人笔下却具有了性格。

这样才更真实、更深刻地反映了大海的面貌。

【白话译文】东行登上碣石山,来观赏那苍茫的海。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山岛高高地挺立在海边。

树木和百草丛生,十分繁茂,秋风吹动树木发出悲凉的声音,海中涌着巨大的海浪。

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发出的。

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

我很高兴,就用这首诗歌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志向。

【名句含义】“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运用作者的想象,写出了作者曹操的壮志情怀。

【诗歌主旨】前面的描写,将大海的气势和威力凸显在读者面前;在丰富的联想中表现出作者博大的胸怀、开阔的胸襟、宏大的抱负。

暗含一种要像大海容纳万物一样把天下纳入自己掌中的胸襟。

二、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整体感知】《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七绝。

此诗是李白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以抒发感愤,寄托慰藉,表达对王昌龄怀才不遇的惋惜与同情之意。

首句写出了春光消逝时的萧条景况,渲染了环境气氛的黯淡、凄楚;次句是对王昌龄“左迁”赴任路途险远的描画,显出李白对诗友远谪的关切与同情;三、四两句寄情于景,对诗友进行由衷的劝勉和宽慰。

全诗选择了杨花、子规、明月、风等意象,以奇特的想象力编织出一个朦胧的梦境,虽未追叙与好友昔日相聚的情景和友谊,但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把友情抒发得真挚感人。

【白话译文】在杨花落完子规啼鸣之时,我听说您被贬为龙标尉,龙标地方偏远要经过五溪。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课件(共344张)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课件(共344张)语文七年级上册

日月:太阳和月亮。 若:如同,好像是。 星汉:银河,天河。 幸:庆幸。 甚:非常。 至:极点。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乐府歌结束用语,不影响全诗内 容与感情。意为太值得庆幸了!就用诗歌来表达心志吧。
思考?
➢ 诗眼是哪个字? ➢ 写实的诗句是哪几句,哪些又是诗人想象的? ➢ 哪些诗句可以体现诗人的博大胸怀?
因首句已于景中见情,所以次句便直叙其事。“闻道”,表示惊惜。“过五溪”,见迁谪之荒远,道 路之艰难。不着悲痛之语,而悲痛之意自见。
后两句抒情。人隔两地,难以相从,而月照中天,千里可共,所以要将自己的愁心寄与明月,随风飘 到龙标。这两句诗所表现的意味,有三层意思,一是说自己心中充满了愁思,无可告诉,无人理解,只有 将这种愁心托之于明月;二是说惟有明月分照两地,自己和朋友都能看见她;三是说,因此,也只有依靠 她才能将愁心寄与,别无它法。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这一名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明月有了人性,能将“愁心”带 给远方的朋友,诗句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诗人的忧愁和无奈,以及对友人的关切之情。
举例: 1.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温庭筠《商山早行》) 2.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黄庭坚《寄黄几复》 3.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陆游《书愤》)
古诗代诗歌四首
朗诵

准 确 的
情 感 的
大 声 的

观沧海
(东汉)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临:登上,有游览的意思。 碣(jié)石:山名,在今河北昌黎西北。东汉建安十二 年(207)秋天,曹操征乌桓时曾路经这里。 沧:通“苍”,青绿色。 海:渤海。 何:多么。 澹澹(dàn):水波摇动的样子。 竦峙(sǒng zhì):高高地挺立。竦 ,高起。峙,挺立。 萧瑟:树叶被秋风吹的声音。 洪波:汹涌澎湃的波浪。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第4课 古代诗歌四首课件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第4课 古代诗歌四首课件

“断肠人”三个字总结全诗,直
抒游子心中那无言的悲戚。
理解性默写: 1.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渲染萧条、冷落、 凄凉气氛的写景的句子是: ___枯__藤___老__树__昏__鸦______、 ___古__道__西___风__瘦__马______、__夕___阳__西__下_____。 2.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写游子孤寂愁苦 之情的名句是:____夕__阳__西___下_____, ___断___肠__人__在__天___涯_____。
二 1
4
、古巴比伦王国:、时间:公元前18世纪2、人物:汉谟拉比3、建立的国家:古巴比伦王国、汉谟拉比实行君主专制度,加强中央集权,还制定了一部较为系统和完善的法典。使古巴比伦王国达到鼎盛时期。
三 、 汉 谟 拉 比 法 典 : 法 典 内 容 : 《 汉 谟 拉 比 法 典 》 原 文 刻 在 一 段 高 2.25米 , 上 周 长 1.65米 , 底 部 周 长 1.90米 的 黑 色 玄 武 岩 石 柱 上 , 故 又 名 “ 石 柱 法 ” 。 282条 , 现 存 于 巴 黎 卢 浮 宫 博 物 馆 亚 洲 展 览 馆 。 《 汉 谟 拉 比 法 典 》 由 序 言 、 正 文 和 结 语 三 部 分 组 成 , 序 言 和 结 语 约 占 全 部 篇 幅 的 五 分 之 一 , 语 言 丰 富 , 词 藻 华 丽 , 充 满 神 化 、 美 化 汉 谟 拉 比 的 言 辞 , 是 一 篇 对 国 王 的 赞 美 诗 。 正 文 包 括 282条 法 律 , 对 刑 事 、 民 事 、 贸 易 、 婚 姻 、 继 承 、 审 判 等 制 度 都 作 了 详 细 的 规 定 。
第一单元
第4课 古代诗歌四首
古诗词默写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课件(共75张ppt)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课件(共75张ppt)
观沧海 听 秋风萧瑟
全景、动静结合、
大海的辽阔和威严
近景、静态


动态,展现了大海的 惊人力量和宏伟气势

日月之行 星汉灿烂
互文、夸张
描绘出了大海吞吐日月、 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
虚 写
3.诗人写“树木”“百草”有什么作用?
作者虽写观海,但并不单纯地写海。 用山岛上的“树木”“百草”来点染、 烘托大海,衬托大海的生机勃勃、欣欣 向荣。
相同之处。
从天边吹来阵阵凉风,你现在
天末怀李白
的心境怎么样呢?
杜甫
不知道我的书信你何时才能收
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 到?只恐江湖险恶,秋水多风
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浪。
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 创作诗文最忌讳坦荡的命途,
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 奸佞小人最希望好人犯错误。
你与沉冤的屈子同命运,应投
6.这首诗哪一句直接抒情?哪些句子属于写景?能说出来这是 什么写作手法吗?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直接抒情,其他三联属于 写景。先写景,再抒情,景为情设,情因景生,这是诗歌里常 用的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
7.尾联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尾联运用典故,抒发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作者见 北归的大雁掠过晴空,便借“鸿雁传书”来慰藉家人,使全诗 笼罩在一层淡淡的乡愁之中。
4.“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这几句诗 在写法上有何特点?写出了作者在观沧海时的什么感受?
借助奇特的想象,通过写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势, 两个“若”字,虚中有实,实中有虚。
创作背景:汉献帝建安十二年(207)八月,曹操大破 盘踞在北方边塞地区的乌桓族及袁绍的残余势力,基本统一 了北方;九月,他在归途中经过碣石山,写下了这首诗。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课文原文及教案.【篇一】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课文原文【作者】曹操【朝代】汉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作者】李白【朝代】唐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次北固山下》【作者】王湾【朝代】唐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天净沙·秋思》【作者】马致远【朝代】元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篇二】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教案11、理解诗歌大意,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2、通过诵读,品会诗歌中描绘的意境,学会把握诗歌意象的方法。

3、激发学生诵读古代诗歌的兴趣,提高审美和鉴赏能力。

重难点:1、《观沧海》中“大海”这一意向的准确把握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杨花”“子规”“明月”等意象的理解3、《次北固山下》中重点分析颈联蕴含的自然理趣4、《天净沙·秋思》中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的结合第一课时《观沧海》教学目标:1、熟读并背诵诗歌。

2、理解诗歌内容。

3、品味语言,体会诗中描绘的宏伟壮丽景象。

4、体会诗人广阔的胸襟、豪迈的气慨。

教学重点:理解诗歌内容,背诵诗歌。

教学难点:体会诗人广阔的胸襟、豪迈的气慨。

教学过程:一、导入一代枭雄曹操成为人们热议的焦点话题,这一切都缘于河南省文物局的高调宣布--该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安阳县安丰乡西高穴村抢救性发掘的一座东汉大墓被确定为文献中记载的魏武王曹操高陵。

曹操是一位备受争议的历史人物,在老百姓的眼里,他是阴险狡诈的白脸奸雄;在读书人眼里,他是文才卓异的文坛巨擘;在政治家的眼里,他是叱咤风云的乱世枭雄;在历史家的眼里,他是雄才伟略的盖世英豪,真实的曹操是一位怎样的人呢:让我们通过一首诗来初步了解一下这位备受争议的历史人物。

语文七年级上册期末基础知识专项复习(部编版)专题04古代诗歌四首(解析版)

语文七年级上册期末基础知识专项复习(部编版)专题04古代诗歌四首(解析版)

专题04古代诗歌四首知识归纳一、《观沧海》【作者简介】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在镇压黄巾起义的过程中,逐渐扩充军事力量。

建安元年(196年)迎献帝都许昌,并以其名义发号施令,先后削平吕布等割据势力。

建安五年(200年)在官渡大败兵强地广的袁绍,此后逐渐统一了北方。

建安十二年(207年)东征乌桓,也取得了很大的胜利。

次年率军南下,被孙权、刘备的联军击败于赤壁。

建安二十一年(216年)封魏王。

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他为武帝。

善诗歌,《步出夏门行》《蒿里行》诸篇,用乐府旧题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气魄雄伟,慷慨悲凉,对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也有所反映。

遗著有《魏武帝集》,已佚,明人有辑本。

又有今人整理排印本《曹操集》。

【写作背景】建安十二年(207年),曹操亲率大军北上,追歼袁尚和袁熙残部,五月誓师北伐,七月出卢龙寨,临碣石山。

他跃马扬鞭,登山观海,面对洪波涌起的大海,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

【文体知识】汉代乐府诗一般无标题,“观沧海”这个题目是后人加的。

乐府诗原来是可以歌唱的。

诗的最后两句“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是合乐时加上的,是诗的附文,跟诗的内容没有联系。

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作者简介】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大诗人,是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称为“诗仙”,著有《李太白集》。

他的《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望庐山瀑布》《望天门山》等都是脍炙人口的作品。

《次北固山下》【作者简介】王湾,生卒年不详,洛阳(今属河南)人,唐代诗人。

先天元年(712年)中了进士,官洛阳尉。

早有文名,往来于吴楚间,不得归家,故有此作。

其诗流传不多。

《天净沙•秋思》【作者简介】马致远(约1251—1321以后),号东篱,一说字千里,大都(今北京)人,元代散曲家。

他与关汉卿、王实甫、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

一生著有《汉宫秋》《青衫泪》《荐福碑》《岳阳楼》《马丹阳》《黄粱梦》等,并写有小令、套数二百余首,经后人辑入《东篱乐府》。

七年级上册《古代诗歌四首》

七年级上册《古代诗歌四首》

七年级上册《古代诗歌四首》
《古代诗歌四首》是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诗歌篇章,包括了四首古代诗歌作品。

以下是《古代诗歌四首》中的四首诗歌和简要介绍:
1. 《登鹳雀楼》 - 王之涣
这首诗描写了登上鹳雀楼之后,眺望远方的美景,通过描写自然景色和传统文化来表达对国家的美好祝愿。

2. 《静夜思》 - 李白
这是李白最为著名的一首诗,表现了诗人在寂静的夜晚思念远方亲人的心情。

以简短神秘的表达方式,寄托了作者异乡漂泊的思念之情。

3. 《望岳》 - 杜甫
这首诗以壮丽的自然景色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岳阳楼的景色和历史背景的思考和留恋之情。

4. 《静夜思》 - 唐代诗人白居易
与李白的《静夜思》同名,但内容不同。

这首诗以别具一格的节奏和自然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在深夜思念亲人的情感。

这些古代诗歌作品通过描写自然景色、表达个人情感和思念,展示了中国古代诗歌的优美和独特之处。

通过阅读和欣赏这些诗歌,学生们可以感受到古代文人的情感表达方式和寄托吉祥美好的文化传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昏鸦
枯藤
小桥 流水
人家
西风 老树 瘦马
古道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九种景物 渲染悲凉的气氛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直抒胸臆 道出天涯游子之悲
寓情于景,表现了长期流落异乡的人的悲哀
纯用白描勾勒出多幅图景,极具艺术特色。曲的前 三句只用了十八个字,便描绘了九种景物 。
观 沧 海
曹操
作者简介:
曹操,字孟德,东汉末年政 治家、军事家、诗人。
在镇压黄巾起义中,逐渐扩 充军事力量。“挟天子而令诸侯” 后,先后灭吕布,败袁绍,逐渐 统一了北方。建安十二年北征乌 桓,大胜。次年率军南下,被孙 权、刘备的联军击败于赤壁。他 善诗歌,《步出夏门行》、《蒿 里行》均用乐府旧题抒发自己的 政治抱负,气魄雄伟、慷慨悲凉。
朗读诗歌
幸星日秋树水东 甚汉月风木何临 至灿之萧丛澹碣 哉烂行瑟生澹石
歌若若洪百山以 以出出波草岛观 咏其其涌丰竦沧 志里中起茂峙海

曹 操
沧 海
jié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临:登临 以: 来,表示东临碣石的目的是观沧海
这是本诗的第一层,交代了观海的 地点,显得很质朴。
dàn
sǒng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写作背景:
东汉末年,正当军阀逐鹿中原之时,居住在辽西 一带的乌桓强盛起来,他们南下攻城掠地,成为河北 一带的严重边患。建安十年(205),曹操摧毁了袁绍 在河北的统治根基,袁绍呕血而死,其子袁谭、袁尚 逃到乌桓,勾结乌桓贵族多次入塞为害。当时,曹操 处于南北夹逼的不利境地:南有盘踞荆襄的刘表、刘 备,北有袁氏兄弟和乌桓。为了摆脱被动局面,曹操 采用谋士郭嘉的意见,于建安十二年夏率师北征,五 月至无终,秋七月遇大水,傍海大道不通,后接受田 畴建议,断然改道,经徐无山,出庐龙塞,直指柳城, 一战告捷。九月,胜利回师,途经碣石等地,借乐府 《步出夏门行》旧题,写了这一有名的组诗。诗中描 写河朔一带的风土景物,抒发个人的雄心壮志,反映 了诗人踌躇满志、叱咤风云的英雄气概。
1、先说这两句所写的景象。 2、这两种景象有相同的地方吗?
提示:白日和黑夜的交替,新年和旧年的交替。 (都描写了时序交替中的景物。) 3、这两种景物跟诗人的乡愁有关吗?
提示:白日和黑夜的交替,新年和旧年的交 替——如此一天一天地过去,一年一年地过去, 而诗人依旧在外奔波,不得回乡,怎能不产生 乡愁呢?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作者简介
李白,唐代诗人.字太白。号 青莲居士,陇西成纪(今甘肃 天水)人.他是我国文学史上 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杜 甫齐名,世称“李杜”,还有 “诗仙”之称.著有《李太 白全集》。
自主:题解,作者。
1.题解。 (1)闻:听到,听说。 (2)左迁:古人尊右卑左,即贬谪。 (3)龙标:今黔阳。 整体翻译:听说王昌龄被贬到龙标遥寄此诗。 2·作者。 李白:唐代伟大浪漫主义诗人,字太白,号
“夕阳西下”,天之将黑,千里奔波的游子,家在何 处?作者没有说出,却只道“断肠人在天涯”,留给 人无尽的想像。
正面:
侧面:
枯藤老树昏鸦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何: 多么 竦峙: 高高挺立
海水荡漾,是动态;山岛耸立,是静态, 相互映衬,显示了大海的辽阔和威严。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再写草木,仍是静态描写,次及“洪 波”,又回到动态,显示了大海的惊人力量 和宏伟气象。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这是本诗的第三层,诗人借助奇 特的想象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 辰的气概这是写诗人的主观感受。
2.作者为何要写杨花与子规? 答:写“杨花”且“落尽”是先点时令,这样
的“暮春”在古诗中是一个花与泪同落的 季节,这就奠定了全诗伤感的基调。“杨 花”漂泊无定,暗写王昌龄被贬荒僻之地 给人的飘零流落之感;“子规”即杜鹃, 传说它是蜀国国王杜宇魂化而成,叫声凄 凉哀婉。因此,可以说,诗中开头一句的 写景,不着悲痛之语,而悲痛之意自现。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乐府诗原来是可以歌唱的。这两 句是合乐时加上的,是诗的附文,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诗的内容没有联系。
jié
东临碣石,
以观沧海。观质海朴目。的,直陈其事,
临:登临。dàn 连词,来。 sǒng zhì
水何澹澹, 山岛竦峙。
全景:动静结合,显 示大海的辽阔、威严
副词,多么。
和浩荡气势。
树木丛生, 百草丰茂。 欣欣向荣,侧面写大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跟“日暮乡关何处 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相比,就显得开朗一些, 是吗?说说道理。 提示:残夜未尽,而旭日已升;旧岁未除,而江上 春潮已至——不正是包含着新的希望吗?(有一种 积极向上的精神。)
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马致远
元代戏曲作家。号东篱,一说字千里。大都 (今北京)人。曾任江浙行省务官(一作江浙省务 提举)。又曾加入过"书会",并与书会才人合编过 杂剧。生平未详,但从他自己的散曲作品中可以了 解到,他在年轻时"写诗曾献上龙楼",热衷过进取 功名。然而他仕途并不显达,因此动了"终焉计", 晚年退隐山林,以诗酒自娱。著有杂剧15种
《观沧海》怎样总写?怎样分写?最 能反映作者博大胸襟的是哪几句?
全诗以“观”字统领全篇,以下由“观” 字展开观海所见、所听、所感。诗人先勾勒水 和山的全景,再写树木、百草分承山景,写秋 风、洪波分承水景。最后写所感。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小结:
本诗的前六句写的是实景,后四句 写的是虚景。这首诗借景抒情,将眼前 海上景色和自己的雄心壮志融合在一起, 诗人以沧海自比,开阔的意境,雄浑的 气势,也是诗人宽广的胸怀和豪迈的气 魄的表现,诗里洋溢着饱满的激情,思 想又很含蓄。
问题探究
问:诗人此刻在船上,而“客路”在青山之外, 他是看不见的,为什么诗一开头就提到“客路” 呢?
这是诗人的想像,很明显,船到镇江后, 他要上岸再乘驿车转往别的地方去。
问: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是诗人在何时 何地见到的景象?
在天将明未明之时,在船接近目的地即北固 山的长江之中 问:你能想象出船行的图景吗?
海的生机勃勃。
秋风萧瑟, 洪波涌起。
形容风吹树木的声音
声势惊心动魄
日月之行, 若出其中; 虚写表现了大海有包
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代词,指大海。 容大地、吞吐日月星
星汉灿烂,
zāi
幸甚至哉,
若出其里。 歌以咏志。
辰的气概,显示了诗 人博大胸怀和统一中 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极点。
介词,用。
诗歌品析
马致远是个享有盛名的戏曲家。与关汉卿、郑 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是元初作家中散曲 流传得最多的一个。作品豪放清逸,后人认为近 似诗中李白、词中苏轼。杂剧以《汉宫秋》为代 表。
了解关于曲的知识。
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宋朝不仅继承了唐 朝的诗而形成了宋诗独具的特点,而又有词 的兴起。到了元代,另一新兴的体裁就是曲, 曲大致分为两种,一是剧曲,一是散曲。散 曲没有动作、说白,包括散套和小令。散套 由若干曲子组成,小令以一支曲子为独立单 位。小令以一支为限,如果两三支合为一个 单位,叫做带过曲。《天净沙》《山坡羊》 都是有标题的小令。
问:为什么要特地提到“潮平”?
为下句“江春入旧年”张本(铺垫)
问:这个“旧年”指的是一年中哪一段时间? 残冬腊月 问:为什么诗人突然想到要寄一封家书呢?
由于新年将到,这正是家人团聚之时,而他 却不能回家,自然要写一封平安家书,更何况他 此刻看见了北归的雁,必定要路经洛阳的——洛 阳在镇江西北方。
名句赏析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探究:
读了“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句, 你还有什么新的感受?
“海日”两句就可以使我们产生对 美好事物的追求,并且相信它会突 破一切阻力出现在我们眼前。
比较赏析: 低沉、缠绵
并不低沉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王湾 《次北固山下》
切、安慰 之情。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注释】
①客路,当指驿道,是旅 客来往所走的道路。镇江 是当时水陆交通的枢纽, 故以“客路”与“舟行” 相对应。②潮平,指潮与 岸齐,因而两岸显得宽阔, 这是春潮初升时的景象。 ③风正,指顺风,且风力 不大,所以帆是悬挂之形。 ④残夜,夜将尽时分,太 阳从东方升起,又因镇江 跟东海相距不远,故称海 日。
⑤旧年,相对于新年而言,旧年未尽而江上春潮 已生,故谓“江春入旧年”。⑥乡书即家书,指 诗人寄给洛阳家中的信;旧谓鸿雁可以传递书信, 故诗人有托书于归雁之意。按:鸿雁传书,实无 其事。《汉书·苏武传》载:苏武被匈奴扣留19 年,汉使求苏武,单于谎称武已死,后汉使得密 报,知武在某泽中,于是也谎称汉天子在上林苑 射落一只大雁,脚上捆着苏武从某泽中寄来的信, 单于无可奈何,只好放还苏武。
不着悲痛之语,而悲痛之意自见。 后两句抒情。人隔两地,难以相从,而月照
中天,千里可共,所以要将自己的愁心寄与明月 ,随风飘到龙标。
总结
杨花 漂泊无定 子规 不如归去 明月 陪伴友人
写景 离愁别绪 抒情 关怀、思念
主题:表达了朋友的关切和同情
探究1:
1.在诗中找出与怀化有关的内容。 答:龙标、五溪、夜郎。
让我把为你而忧愁的心托付 给天上的明月吧,伴随着风 一直走到那夜郎以西!
品诗欣赏
首句写景兼点时令,而于景物独取漂泊无定 的杨花,叫着“不如归去”的子规,即含有飘零 之感、离别之恨在内,切合当时情事,也就融情 入景。因此句已于景中见情,所以次句便直叙其 事。“闻道”,表示惊惜。“过五溪”,见迁谪 之荒远,道路之艰难。(五溪,雄溪、樠溪、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