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解读(涉及企业部分)

合集下载

环境保护法:企业环境责任与法律规定解读

环境保护法:企业环境责任与法律规定解读

环境保护法:企业环境责任与法律规定解读1. 背景介绍环境保护是当今社会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为了促进可持续发展和保护生态环境,各国都制定了环境保护法。

本文将以中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为例,就企业在环境保护中的责任和相关法律规定进行解读。

2. 企业环境责任2.1 排污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企业应当建立并实施排污许可制度,获取相应的排污许可证。

同时,企业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或防止废气、废水、固体废物等排放对环境的损害,并按照规定将有害物质排放控制在允许范围内。

2.2 环境监测与报告企业需要进行定期的环境监测,并上报相关监测数据。

此外,企业应当配合政府部门进行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并及时向公众发布相关信息。

2.3 环境修复如果企业的生产活动对环境造成了损害,企业有责任承担相应的环境修复责任。

企业需要采取必要的措施进行环境修复,并报告相关情况。

2.4 环境信息公开企业应当主动公开自己的环境信息,包括排污数据、环境影响评价等。

此外,企业还应当积极参与社会和公众对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活动。

3. 法律规定解读3.1 环境责任追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如果企业违反了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在造成环境污染或损害后果的情况下,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包括行政处罚、刑事处罚、民事赔偿等。

3.2 环境监督检查政府部门对企业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环境监督检查,以确保企业遵守环保法律法规并履行相应的责任。

如果发现企业存在违法行为,将给予相应的处理并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3.3 公众参与与督促机制《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强调了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公众有权利通过举报、投诉等方式监督企业的环境行为,并对违法行为提起诉讼。

4. 结论企业在环境保护中承担着重要的责任。

通过遵守相关法律规定,企业可以有效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促进可持续发展。

同时,政府部门和公众监督机制的存在也将确保企业不敢违反环保法律法规并追求短期利益导致的破坏性行为。

关于拆工厂法律规定(3篇)

关于拆工厂法律规定(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许多老旧工厂因种种原因需要拆除。

然而,拆工厂涉及到众多法律法规,如土地管理法、城乡规划法、环境保护法等。

为了规范拆工厂行为,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我国出台了一系列关于拆工厂的法律规定。

本文将对我国拆工厂法律规定进行解读,以期为相关企业和个人提供参考。

二、拆工厂法律规定概述1.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土地管理法》是我国土地管理的基本法律,其中第二十二条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进行建设,需要使用土地的,必须依法申请用地,经批准后方可使用土地。

”这意味着,拆工厂前需办理用地审批手续。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城乡规划法》是我国城乡规划的基本法律,其中第四十三条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进行建设活动,必须符合城乡规划要求,依法办理规划许可手续。

”拆工厂属于建设活动,需办理规划许可手续。

3.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环境保护法》是我国环境保护的基本法律,其中第二十八条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拆除、闲置或者关闭经批准的环境保护设施,不得擅自拆除、关闭已建成的污染防治设施。

”拆工厂需确保环保设施得到妥善处理。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安全生产法》是我国安全生产的基本法律,其中第四十条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拆除、关闭安全生产设施。

”拆工厂需确保安全生产设施得到妥善处理。

5.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文物保护法》是我国文物保护的基本法律,其中第二十一条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拆除、迁移或者损毁文物。

”拆工厂需关注文物保护问题。

三、拆工厂法律规定解读1. 用地审批拆工厂前,企业需根据《土地管理法》第二十二条规定,依法申请用地,并经相关部门批准。

用地审批流程如下:(1)编制用地申请材料,包括用地项目基本情况、土地利用现状、用地面积、用地类型等。

(2)提交用地申请材料至当地国土资源部门。

(3)国土资源部门对用地申请材料进行审查,并出具用地预审意见。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解读---课后测试及答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解读---课后测试及答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解读课后测试单选题1、2014年4月24日,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修订通过了新《环境保护法》,共7章70条,被称为“史上最严的环保法”,于()起正式实施。

7(10分)A2014年12月1日B2015年1月1日C2015年2月1日D2025年1月1日正确答案:B试题解析:多选题1、新《环保法》的出台背景是()(10分)A适应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B顺应社会各界期待的需要C行政监管部门的需要D解决环保领域突出问题的需要正确答案:ABD2、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的环境保护行为有哪些()(10分)A及时关闭不使用的电器,使用节能灯,调整空调温度至节能模式B减少一次性用品的使用C刷牙时关闭水龙头,采用节水型器具D设置分类垃圾筐,正确分类投放垃圾E优先选择步行、骑行或公共交通出行,减少私家车使用F购买包装简单的产品,减少过度包装产生的垃圾G不露天焚烧垃圾,少用化学洗涤剂,合理使用化肥农药正确答案:ABCDEFG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规定公民守法的义务是()(10分)A遵守环境保护法律法规B配合实施环境保护措施C按照规定对生活废弃物进行分类放置D减少日常生活对环境造成的损害正确答案:ABCD4、我们可以采用的污染物无害化处理技术包括()(10分)A填埋处理B焚烧处理C堆肥处理D销毁和化制E厌氧消化和好氧发酵F干化焚烧G土地利用和建材利用正确答案:ABCDEFG5、建设项目中防治污染的设施包括以下哪些类型()(10分)A大气污染防治设施B水体污染防治设施C噪声污染防治设施D固体废物处理设施E空气污染控制设备正确答案:ABCDE6、《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规定,对重点排污单位的要求是()(10分)A应当依法安装使用污染源自动监测设备,定期检定或校准,保证正常运行,并公开自动监测结果,自动监测数据要逐步实现全国联网B逐步在污染治理设施、监测站房、排放口等位置安装视频监控设施,并与地方环境保护部门联网C取消环境保护部门负责的有效性审核。

环境保护法解读-练习结果

环境保护法解读-练习结果
A.技术条件
B.环境监测规范
C.国家环境质量标准
D.国家经济
正确答案:ACD 用户选择:ACD
解析:展开解析↓
13、(多选题)下列关于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履行“督政”职责的说法正确的有( )。
A.上级人民政府及其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下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环境保护工作的监督
C.开除处分
D.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记过、记大过或者降级处分
正确答案:D 用户选择:D
解析:展开解析↓收起解析↑
11、(多选题)根据《环境保护法》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其他负有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有哪些行为之一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记过、记大过或者降级处分?( )
解析:展开解析↓
15、(多选题)国家采取财政、税收、价格、政府采购等方面的政策和措施,鼓励和支持( )等环境保护产业的发展。
A.环境服务
B.资源综合利用
C.环境保护技术装备
D.环境建设
正确答案:ABC 用户选择:ABC
解析:展开解析↓
16、(判断题)重要生态功能区的保护红线是一条经济社会的生态保护安全线,是国家生态安全的底线,能够有效解决经济发展过程中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之间的矛盾。
A.环境保护责任制度
B.健全环境与健康监测系统
C.调查和风险评估制度
D.预防和控制与环境污染有关措施
正确答案:A 用户选择:A
解析:展开解析↓收起解析↑
5、(单选题)下列关于重点排污单位信息公开的说法不准确的一项是( )。
A.重点排污单位不公开或者不如实公开环境信息的,应予罚款,但不得公告

生态环境法律法规解读

生态环境法律法规解读

生态环境法律法规解读近年来,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我国加大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并出台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来规范和保护环境。

本文将对我国生态环境法律法规进行解读,以便更好地了解这些法规的内容和影响。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是我国环境领域的基础法律,于1989年颁布实施,去年还进行了修订。

该法明确了国家对环境的保护责任,并规定了各级政府和公民的环境保护义务。

它还强调了环境评价、环境监测和环境信息的公开,以及环境违法行为的处罚等内容。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于2015年颁布实施,旨在加强大气污染的防治工作。

该法规定了大气污染物的排放标准及排放许可制度,要求各级政府建立大气环境质量监测网络,并制定应急预案。

此外,该法还对大气污染防治的责任追究和处罚进行了详细规定。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于2008年修改颁布,旨在加强对水污染的防治措施。

该法规定了水污染排放的标准和许可制度,要求各级政府建立水环境监测网络,并加强对饮用水水源地的保护。

此外,该法还明确了水污染违法行为的处罚措施。

四、《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环境保护法》是我国第一部关于土壤污染防治的专门法律,于2019年颁布实施。

该法规定了土壤污染防治的目标和原则,明确了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职责,并规定了土壤环境基础数据库和监测网络的建立。

此外,该法还明确了土壤污染调查与治理、土壤污染防治技术和经济政策的支持等内容。

五、《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损害司法鉴定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损害司法鉴定管理办法》是我国对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进行规范的法规,于2019年颁布实施。

该办法明确了生态环境损害鉴定的程序和要求,规定了鉴定机构的条件和评估标准。

这是推动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完善的重要举措,对于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第28课】《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培训课件(49页)

【第28课】《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培训课件(49页)
第十七条 国家建立、健全环境监测制度。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制定监测规范, 会同有关部门组织监测网络, 统一规划国家环境质量监测站(点)的设置, 建立监测数 据共享机制, 加强对环境监测的管理。
有关行业、专业等各类环境质量监测站(点)的设置应当符合法律法规规定和监 测规范的要求。
监测机构应当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监测设备, 遵守监测规范。监测机构及其负责人 对监测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负责。
第十四条 国务院有关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组 织制定经济、技术政策, 应当充分考虑对环境的影响, 听取有关 方面和专家的意见。
第十五条 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制定国家环境质量标准。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对国家环境质量标准中未作规 定的项目, 可以制定地方环境质量标准;对国家环境质量标准中 已作规定的项目, 可以制定严于国家环境质量标准的地方环境质 量标准。地方环境质量标准应当报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备 案。 国家鼓励开展环境基准研究。
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应当将环境保护知识纳入学校教育内容, 培养 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新闻媒体应当开展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环境保护知识的宣传, 对环 境违法行为进行舆论监督。
第十条 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 对全国环境保护工作 实施统一监督管理;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 门, 对本行政区域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因为环保法牵涉面甚广、争议较多, 这次修法破例进行了第四次审议才 得以通过。由此, 我们可以说, 这是一部凝结了中国环保治理智慧, 吸取了之 前经验教训、能对症下药的成熟立法。 新《环境保护法》是一部"长牙齿"的法律, 是一部能对民怨极大的污染现象 打出硬拳头的法律。
新增内容
受限于原有的法律规定, 长期以来, 中国环保部门的处罚力度、执法手段都相当有限, 相对于公 安甚至税务和工商部门来说, 环保部门一直都是一个“软衙门”, 难以震慑日益猖獗的环境违法行为。

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对企业基本要求

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对企业基本要求

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对企业基本要求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对企业基本要求一、引言近年来,全球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环境保护成为各国共同关注的焦点。

为了确保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充分履行环境保护责任,配合国家的环保政策和法律法规,本文档旨在提供对企业在环境保护方面的基本要求的详细解读和说明,以帮助企业合规经营。

二、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概述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1 企业必须遵守环境保护法的基本原则1.2 企业需履行的环境保护义务及责任1.3 企业在污染物排放和处理方面的规定2.《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1 企业应制定大气污染防治计划2.2 企业在大气污染防治中的责任及义务2.3 企业对大气污染物的排放和控制要求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3.1 企业需遵守的水污染防治法规定3.2 企业对废水排放和处理的要求3.3 企业应制定水资源保护方案4.《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4.1 企业应遵守的废物管理法规4.2 企业对固体废物的处理和处置规定5.《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5.1 企业在项目开发前需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5.2 企业应制定环境保护措施方案5.3 企业需履行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义务6.《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实施条例》 6.1 企业应制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6.2 企业应加强大气污染监测和数据报送6.3 企业需制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三、附件清单本文档所涉及附件如下:附件1:企业环境保护管理制度范本附件3:废水处理工艺图示范附件4: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示例附件5:固体废物管理登记表范本四、法律名词及注释1.环境保护法:指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是环保领域的基础法律,规定了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和要求。

2.污染物排放: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向环境中释放的有害物质。

3.环境影响评价:指针对重大项目开发前的可能影响环境的情况,进行的系统评价活动。

4.突发环境事件:指非事前可预见的、不安排在日常经营中的突发环境污染事件。

新《环境保护法》解读

新《环境保护法》解读
Page 27
第四十条第三款 企业应当优先使用清洁能源,采用资源利用率高、污
染物排放量少的工艺、设备以及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和污 染物无害化处理技术,减少污染物的产生。
(强调推广清洁生产,打造循环经济是企业的义务。) 第四十一条
建设项目中防治污染的设施,应当与主体工程同时设 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防治污染的设施应当符合 经批准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要求,不得擅自拆除或者闲 置。
1.完善了环境监测制度 2.完善了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3.加大未批先建的违法责任 4.完善跨行政区域的联合防治机制 5.完善防治污染设施“三同时”制度 6.完善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和区域限批制度 7.明确排污许可管理制度 8.增加生态保护红线规定
Page 23
(七)完善环境经济政策。 进一步明确了政府应综合运用财政、税收、价格、信
Page 16
Page 17
Page 18
Page 19
2013年,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法释〔2013〕 15号“关于办理环境污染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Page 20
(五)强化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的环保责任。 明确规定企事业单位、其他生产经营者在总体上既应当
贷、保险等经济手段,将绿色信贷、环境污染责任险、生 态保护补偿等法定化,推动实现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 发展。 (八)加强农村环境保护。
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加强对农业污染源的监测预警,提 高农村环境保护公共服务水平,推动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Page 24
(九)明确环境公益诉讼。 结合2012年《民事诉讼法》的修订,《环境保护法》
(四)强化主管部门和相关部门的责任。
1.规定各级环保部门对本行政区域环境保护工作实 施统一监督管理,其他有关部门在职权范围内对污染 防治和资源保护等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监督管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解读及亮点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解读及亮点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解读及亮点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于1989年12月26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通过的一部综合性环境法。

该法律为保护和改善环境、维护生态平衡、促进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

本文将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进行解读,并介绍其中的亮点。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主要由总则、环境质量标准与环境限值、环境影响评价、大气环境保护、水环境保护、土壤环境保护、固体废物与危险废物管理、噪声与振动环境保护、放射性环境保护、农村环境保护、城市环境卫生管理、环境监测与信息公开等十一个章节构成。

首先,该法律明确了环境保护的总体要求,强调了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和人民群众的环境权益。

总则中规定了环境保护应当坚持预防为主、污染者负责、公众参与、科学决策、经济适度等原则。

同时,该法律还规定遵守环境法规的义务和环境保护的权利,鼓励社会组织和个人参与环境保护。

这些总体要求和原则为后续章节的内容提供了指导。

其次,该法律对环境质量标准与环境限值进行了明确规定。

环境质量标准是环境保护的基础,该法律明确了大气、水、土壤等环境质量标准的制定和监测要求。

同时,为了控制污染物的排放,该法律还规定了排放标准,并要求相关企业和机构建立相应的污染物排放监测系统,并向社会公开相关数据。

此外,该法律还重点规定了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环境影响评价是对规划、项目建设等活动可能引发的环境影响进行预测和评估的过程。

该法律规定了环境影响评价的适用范围、评价程序、评价报告的审查和公众参与等要求。

这一条款的出现,强化了环境保护决策的科学性和透明性,有助于提高环境保护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再次,该法律重视噪声与振动环境保护。

噪声和振动是影响人民群众身心健康的重要环境因素。

该法律规定了噪声和振动的限制标准,并要求企事业单位、建筑工地等减少噪声和振动对周围居民的影响。

此外,该法律还规定了噪声和振动的监测和测量要求,以确保相关标准的执行和环境质量的改善。

2016年新环保法全文条例解读

2016年新环保法全文条例解读

2016年新环保法全文条例解读1983年12月31日,国务院如开第二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首次提出将环境保护确立为基本国策;1990年《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的决定》对其再次确定:保护和改善生产环境和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此次新环保法修订首次以法律条文的形式确立保护环境是国家的基本国策,改变了发展优先,兼顾环保的思维定势,给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发展模式从法理上画上了句号,为生态文明建设确定了法律基础。

二、首次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新修订《环境保护法》首次将生态保护红线写入法律。

新法规定:国家在重点生态保护区、生态环境敏感区和脆弱区等区域,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实行严格保护;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或者委托专业机构,对环境状况进行调查、评价,建立环境资源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机制。

新法同时也加大了对生态保护地区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法条中涉及到地方人民政府需落实生态保护的补偿资金,确保其用于生态保护补偿。

作为保护我国生态资源的重要方式,生态保护红线这一概念,自被提出起,就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今年年初,环保部印发了《国家生态保护红线生态功能基线划定技术指南(试行)》,成为我国首个生态保护红线划定的纲领性技术指导文件。

根据规划,,环保部将完成全国生态保护红线划定任务。

三、建立公共检测预警机制,出台针对性规定治理雾霾谈到环境保护,公众最为关心的就是对雾霾的治理。

新修订《环境保护法》对雾霾等大气污染,作出了有针对性的规定:国家建立健全环境与健康监测、调查和风险评估制度;鼓励和组织开展环境质量对公众健康影响的研究,采取措施预防和控制与环境污染有关的疾病;国家建立环境污染公共监测预警机制,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建立环境污染公共预警机制,组织制定预警方案;环境受到污染,可能影响公众健康和环境安全时,依法及时公布预警信息,启动应急措施;国家建立跨行政区域的重点区域、流域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联合防治协调机制,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监测,实施统一的防治措施;未完成国家确定的环境质量目标的地区,应当暂停审批其新增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即区域限批。

环境保护法解读

环境保护法解读

环境保护法解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是为了保护和改善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障公众健康,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而制定的法律。

以下是对该法的一些解读:
1.立法目的:环境保护法的立法目的是为了保护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障公众健康,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该法明确规定,环境保护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旨在通过法律手段引导和规范人们的行为,达到保护环境、改善环境质量的目的。

2.适用范围:环境保护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一切单位和个人。

这意味着,无论是企业、政府机关、事业单位还是个人,都有义务遵守环境保护法,履行相应的环境保护责任。

3.基本原则:环境保护法的基本原则包括:保护优先、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公众参与、损害担责。

这些原则明确了环境保护工作的重点和方向,强调了预防和控制环境污染的重要性,鼓励公众积极参与环境保护工作,并明确了责任主体和责任范围。

4.监管制度:环境保护法建立了全面的监管制度,包括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排污许可制度、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等。

这些制度旨在从源头上控制环境污染,确保企业达标排放,同时对违法行为进行严格处罚,保障公众的环境权益。

5.法律责任:环境保护法明确规定了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

对于违反环境保护法的行为,将依法予以处罚,情节严重的可能追究刑事
责任。

同时,该法还规定了相应的行政处罚措施,如罚款、责令停产停业等。

总之,《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是一部重要的法律,对于保护环境、防治污染、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加强环境保护工作,我们可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推动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气味扰民法律规定(3篇)

气味扰民法律规定(3篇)

第1篇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口密集的城市生活给居民带来了诸多便利,但同时也伴随着一系列环境问题。

其中,气味扰民现象日益严重,严重影响了居民的生活质量。

为了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保障居民的生活环境,我国制定了相关法律法规对气味扰民行为进行规范。

本文将从气味扰民的定义、现状、法律规定以及法律实施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气味扰民的定义气味扰民,是指在生产、生活、经营等活动中产生的恶臭气体、有害物质或者其他异味,对周围居民的生活环境、身心健康造成不良影响的行为。

二、气味扰民现状1. 工业污染:随着工业生产的快速发展,部分企业为追求经济效益,忽视环保,排放大量废气、废水、废渣等,导致周边居民生活环境恶化。

2. 生活垃圾处理: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生活垃圾处理成为一大难题。

部分垃圾处理设施选址不当,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恶臭气体扰民严重。

3. 建筑工地:建筑施工过程中,搅拌站、水泥库等产生的粉尘、异味等,给周边居民带来困扰。

4. 餐饮业:部分餐饮企业油烟、异味处理不当,影响周边居民生活。

5. 养殖业:规模化养殖产生的恶臭气体,给周边居民生活带来困扰。

三、气味扰民法律规定1.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该法规定,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应当采取措施,防止、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对周围环境造成的影响应当采取措施予以减轻。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该法规定,禁止在居民区、文教区、医疗区等敏感区域内新建、扩建可能产生恶臭气体的建设项目。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该法规定,禁止在居民区、文教区、医疗区等敏感区域内新建、扩建可能产生噪声污染的建设项目。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生活垃圾管理办法》:该法规定,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环境标准,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恶臭气体排放。

5.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该法规定,禁止在城市居民区、文教区、医疗区等敏感区域内新建、扩建可能产生恶臭气体的建设项目。

企业安全环境法律法规培训ppt课件

企业安全环境法律法规培训ppt课件
见安全公用->F-法律法规
法律法规重点解读:
>>增加信息公开与公众参与的内容:制定标准应当征求公众意见,省级以上环保部 门约谈地方政府的情况、重点排污单位名录、建设单位新建项目的环评文件,重点区 域内的大气监测信息和源解析结果、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突发重大环境事件监测信 息等,环保部门应当公布举报电话、电子邮箱等信息,方便公众举报; >>加大处罚力度:取消了现行法律对造成大气污染事故企业事业单位罚款“最高不 超过50万元”的封顶限额,变为按倍数计罚,同时增加了“按日计罚”的规定; >>新增大气标准及相关产品标准的制定、修订要求,取消了制定地方标准备案、地 方标准必须严于国家标准的要求; >>明确了企业自行监测的要求,并增加科技监测手段,如遥感监测、远红外摄像等。
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 产安全
促进经济发展
பைடு நூலகம் 2.安全生产方针
1
安全 第一
2
预防 为主
3
综合 治理
3.安全生产法的适应范围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单
位的安全生产,适用本法。
空间适用 时间适用
对谁适用
事事 时时
处处 人人
4.安全生产法适应条款举例说明
第十七条
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 安全生产工作负有下列职责: (一)建立、健全本单位安全生产责任 制; (二)组织制定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和操作规程; (三)保证本单位安全生产投入的有效实 施; (四)督促、检查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 及时消除生产安全事故隐患; (五)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的生产安全 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六)及时、如实报告生产安全事故。
见安全公用->F-法律法规

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解读

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解读

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解读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加剧,环境保护成为各国政府和社会的重要议题。

为了规范和保护环境,各国都制定了一系列环境保护法律法规。

在本文中,我们将对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进行解读,以增强公众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和理解。

一、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背景和意义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是指为了保护和改善环境状况而制定的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

它们的制定是为了解决环境问题对人类健康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造成的威胁。

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背景和意义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促进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法律法规通过限制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它们不仅保护了生态环境,还保护了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 维护公众权益: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保障了公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通过规定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限制,保护大众免受环境污染的侵害。

3. 调整产业结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对于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具有积极作用。

通过限制高污染、高能耗的产业,鼓励绿色环保产业的发展。

4. 促进国际合作:环境保护是全球性问题,各国之间需要加强合作来解决共同面临的环境挑战。

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制定为国际交流与合作提供了重要平台。

二、我国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我国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和规章。

其中最为重要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于1979年颁布,是我国环境保护事业发展的基本法律,也是全球最早的环境保护法之一。

该法律规定了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环境污染的防治措施、环境监测与评估等内容。

此外,我国还制定了一系列配套法律法规,包括《大气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等。

这些法律法规针对特定的环境问题,细化了环境保护的具体措施和要求。

三、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执行与监督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执行与监督是确保其有效实施的关键环节。

我国建立了环境保护部门,并授权其对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进行监督和执法。

环境保护法法规解读

环境保护法法规解读

环境保护法法规解读作为现代社会的一员,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对环境的保护负起责任。

为了确保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各国都采取了一系列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

在中国,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中国环境保护法法规进行详细解读,让我们更好地了解和应用这些法律法规。

环境保护法的重要性对于环境保护法的重要性,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解读。

1. 保护自然资源环境保护法的首要目标是保护自然资源。

自然资源是维持生态平衡和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

通过合理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我们可以确保资源的长期可持续利用,为后代子孙留下更好的生存环境。

2. 预防环境污染环境保护法还致力于预防环境污染。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快,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造成了巨大的威胁。

通过制定环境保护法,我们可以规范工业企业和个人的行为,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以保护环境和人类的健康。

3. 加强环境治理环境保护法的实施可以加强环境治理。

环境治理是指通过合理的规划、管理和监测,改善环境质量,提升人民生活质量的过程。

通过环境保护法的制定和实施,我们可以建立起健全的环境保护体系,加强对环境污染的监管,从根本上解决环境问题。

中国环境保护法法规概述1.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是中国环境保护领域的基本法律。

该法于1989年颁布,并经历了多次修订。

该法规定了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目标和任务,明确了政府、企业和公民的责任和义务。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是为了保护大气环境、防治大气污染,维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而制定的法律。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旨在保护水资源,防治水污染,维护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存环境。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的制定是为了保护土壤资源,防治土壤污染,维护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存环境。

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对企业的要求

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对企业的要求

(三)持证并按要求排污
涉水项目
《水污染防治法》 第二十一条第一款
直接或者间接向水体排放 工业废水和医疗污水,以 及其他按照规定应当取得 排污许可证方可排放的废 水、污水的企业事业单位 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应当 取得排污许可证;城镇污 水集中处理设施的运营单 位,也应当取得排污许可 证
涉气项目
《大气污染防治法》 第十九条
1、对严重污染环境的工艺、设备和产品应当淘汰。
(1)严重污染环境的落后生产工艺,比如土法炼油、平炉炼钢、汞法烧碱、水泥土窑、普通立窑等。 (2)严重污染环境的落后设备,比如叠轧薄板、1800千伏安以下钛合金电炉、2V-0.3/7、 V0.3/7 空气压缩机、直径1.98米水煤气发生炉等。 (3)严重污染环境的落后产品,比如排气达不到国家规定的机动车排气标准的机动车。
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生产经营者应当防止、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首先,开发前必须依法制定有关生态保护和恢复治理的方案并予以实施;其次,生产过程中应当 优先使用情节能源、采用优良工艺设备、采取先进的技术措施,防治在生产过程中对环境造成污 染和危害。
2、生产经营者对所造成的损害依法承担责任。
主要包括缴纳环境保护税、对违法行为承担相应的民事、行政或刑事责任,其中尤其应承担环境 恢复或修复责任。
2.法律责任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 第二十三条第一款
违反本条例规定,需要配套建设的环境保护设施未建成、 未经验收或者验收不合格,建设项目即投入生产或者使用, 或者在环境保护设施验收中弄虚作假的,由县级以上环境 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处20万元以上100万元 以下的罚款;逾期不改正的,处100万元以上200万元以 下的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处5 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的罚款;造成重大环境污染或者生 态破坏的,责令停止生产或者使用,或者报经有批准权的 人民政府批准,责令关闭。(特别注意双罚制)

企业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解读

企业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解读

企业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解读在当今社会,环境保护已成为全球的共同关注点。

企业作为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巨大的责任和义务,需要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来保护环境。

本文将对企业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进行解读,以帮助企业更好地履行环境保护责任。

一、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是企业环境保护的基础法律。

该法对环境的保护和污染防治提出了明确的规定。

根据该法,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需要履行以下义务:1. 环境影响评价:企业在开展新的项目或者重大改造时,需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评估项目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2. 污染物排放控制:企业需要按照国家和地方的排放标准,合理规划生产过程,控制污染物的排放量,确保不对环境造成污染。

3. 资源利用和节约:企业应推行清洁生产技术和循环经济模式,合理使用资源,降低生产过程中的能耗和物耗。

4. 废弃物处理:企业需妥善处理产生的废弃物,符合环保要求的废弃物应进行分类和回收利用,确保废弃物的安全处理,不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5. 环境信息公开:企业应当向公众及相关利益相关者公开与环境保护相关的信息,增加透明度,接受监督。

二、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是针对大气污染制定的法律法规。

根据该法,企业需要采取措施来减少大气污染的产生和排放,包括以下方面:1. 大气污染源监测:企业需要安装大气污染源在线监测设施,定期对污染物排放进行监测和记录,确保排放不超过国家标准。

2. 大气污染治理措施:企业应根据自身情况制定大气污染治理方案,采取相应的技术和管理措施,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3. 大气污染应急预案:企业需要规划应急预案,一旦发生大气污染事故,能够及时采取措施减少危害和后果,并报告相关部门。

三、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规定了企业在水污染防治方面的义务。

具体要求如下:1. 排放标准:企业应根据国家和地方的排放标准,控制废水的污染物排放,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解读(涉及企业部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解读(涉及企业部分)

主要讲三个方面内容:1、新环保法解读;2、两高司法解释“入刑"解读;3、案件移送程序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解读(涉及企业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2014年4月24日修订通过,自2015年1月1日起施行.上一部环保法是1989年12月26日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

这部法律增加了政府、企业各方面责任和处罚力度,被专家称为“史上最严的环保法”。

(一)新环保法的理念、基本原则和特色修订后的环保法共七章70条,与1989年上一部环保法相比较,明确了环境保护的理念、基本原则,体现了5大亮点,新增完善了7项环境管理制度.1、明确了生态文明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修订后的环境保护法在第1条和第4条中明确要推进生态文明,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明确要使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这些规定都体现了环境保护的新理念。

同时,也是新环保法的立法宗旨。

2、明确了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和基本原则基本国策.第四条第一款明确了保护环境是国家的基本国策,确立了环境保护的重要地位。

基本原则。

修订前的环境保护法没有规定基本原则,修订后的环境保护法第5条,明确了环境保护坚持保护优先、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公众参与、损害担责的原则.保护优先、预防为主就是加强源头管理,把保护放在优先位置,强调对环境污染要先预防,不能等到污染了再治理,避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

综合治理就是运用各项经济、技术政策和措施,加强环境保护,发挥治理的综合效益.公众参与是环境保护要有公众参加,要保障公众的环境信息知情权、环境管理参与权和环境违法监督权,体现了环境保护是全社会共同责任的理念。

损害担责就是环境损害者对其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承担责任.(二)修订后环保法加大了处罚力度1、按日计罚无上限国家环境立法不少,但由于违法成本低,对违规企业的经济处罚并未取得应有的震慑效果,导致法律法规并未起到真正的约束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要讲三个方面内容:1、新环保法解读;2、两高司法解释“入刑”解读;3、案件移送程序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解读(涉及企业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2014年4月24日修订通过,自2015年1月1日起施行。

上一部环保法是1989年12月26日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

这部法律增加了政府、企业各方面责任和处罚力度,被专家称为“史上最严的环保法”。

(一)新环保法的理念、基本原则和特色修订后的环保法共七章70条,与1989年上一部环保法相比较,明确了环境保护的理念、基本原则,体现了5大亮点,新增完善了7项环境管理制度。

1、明确了生态文明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修订后的环境保护法在第1条和第4条中明确要推进生态文明,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明确要使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这些规定都体现了环境保护的新理念。

同时,也是新环保法的立法宗旨。

2、明确了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和基本原则基本国策。

第四条第一款明确了保护环境是国家的基本国策,确立了环境保护的重要地位。

基本原则。

修订前的环境保护法没有规定基本原则,修订后的环境保护法第5条,明确了环境保护坚持保护优先、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公众参与、损害担责的原则。

保护优先、预防为主就是加强源头管理,把保护放在优先位置,强调对环境污染要先预防,不能等到污染了再治理,避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

综合治理就是运用各项经济、技术政策和措施,加强环境保护,发挥治理的综合效益。

公众参与是环境保护要有公众参加,要保障公众的环境信息知情权、环境管理参与权和环境违法监督权,体现了环境保护是全社会共同责任的理念。

损害担责就是环境损害者对其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承担责任。

(二)修订后环保法加大了处罚力度1、按日计罚无上限国家环境立法不少,但由于违法成本低,对违规企业的经济处罚并未取得应有的震慑效果,导致法律法规并未起到真正的约束作用。

修订后的环保法加大惩治力度:“第五十九条企业事业单位和其2、逃避环保监管适用行政拘留新环保法加大环境违法的打击力度,增加行政执法手段,对于逃避环保监管的尚不构成犯罪的环境违法行为可以适应行政拘留。

第六十三条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有下列行为之一,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将案件移送公安机(一)建设项目未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被责令停止建设,拒不执行的;(二)违反法律规定,未取得排污许可证排放污染物,被责令停止排污,拒不执行的;(三)通过暗管、渗井、渗坑、灌注或者篡改、伪造监测数据,或者不正常运行防治污染设施等逃避监管的方式违法排放污染物的;(四)生产、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生产、使用的农药,被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

(三)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的环保责任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是环境主要的污染者,是环境保护法重点规范的对象。

作为一般要求,修订后的环境保护法第6条第3款规定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应当防止、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对所造成的损害依法承担责任。

此外,还规定了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应当承担以下具体责任:1、实施清洁生产。

第41条规定企业应当优先使用清洁能源,采用资源利用率高、污染物排放量少的工艺、设备以及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和污染物无害化处理技术,减少污染物的产生。

2、减少环境污染和危害。

第42条排放污染物的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应当采取措施,防治在生产建设或者其他活动中产生的废气、废水、废渣、医疗废物、粉尘、恶臭气体、放射性物质以及噪声、振动、光辐射、电磁辐射等对环境的污染和危害。

3、按照排污标准和总量排放。

包括按照排污标准和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排放。

第45条第2款规定实行排污许可管理的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应当按照排污许可证的要求排放污染物。

4、安装使用监测设备。

第42条规定重点排污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监测规范安装使用监测设备,保证监测设备正常运行,保存原始监测记录。

5、缴纳排污费。

第43条规定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缴纳排污费。

6、制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第47条第3款规定企业事业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制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报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有关部门备案。

在发生或者可能发生突发环境事件时,企业事业单位应当立即采取措施处理,及时通报可能受到危害的单位和居民,并向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有关部门报告。

7、公布排污信息。

第55条规定重点排污单位应当如实向社会公开其主要污染物的名称、排放方式、排放浓度和总量、超标排放情况,以及防治污染设施的建设和运行情况,接受社会监督。

8、建立环境保护责任制度。

第42条第2款规定排放污染物的企业事业单位应当建立环境保护责任制度,明确单位负责人和相关人员的责任。

二、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环境污染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13年6月19日施行)“两高”司法解释,是行政执法与刑事执法的衔接,是对《刑法修正案(八)》的法律适用问题的补充明确。

(一)主要特点:降低了污染环境犯罪的入罪门槛;新增了多项定罪标准;简化了司法鉴定程序;加大了打击环境污染犯罪的力度。

(二)《刑法》第三百三十八条污染环境罪违反国家规定,排放、倾倒或者处置有放射性的废物、含传染病病原体的废物、有毒物质或者其他有害物质,严重污染环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后果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三)什么物质应当认定为“有毒物质”?1、危险废物,包括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的废物,以及根据国家规定的危险废物鉴别标准和鉴别方法认定的具有危险特性的废物。

如:含镍污泥、含铬污泥等电镀污泥;废酸、废碱、废有机溶剂。

2、剧毒化学品、列入重点环境管理危险化学品名录的化学品,以及含有上述化学品的物质。

如:工艺过程中添加、使用的化学品;实验室使用的化学品。

需慎重进行鉴别。

3、含有铅、汞、镉、铬等重金属的物质。

如工艺过程、总排口排放的工业废水、工业废气,包装物、容器等。

4、《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附件所列物质。

目前,列入公约的化学物质23种,如“二恶英”、滴滴涕、林丹、灭蚁灵等。

作为工业企业,要查清本单位所涉及的有毒物质种类,提高防范意识。

(四)“严重污染环境”认定标准“解释”总共列举14项认定标准。

符合其中一项标准,即构成污染环境罪。

将环境污染的刑事犯罪从结果犯变成行为犯,也就是说很多环境污染不需要造成污染的后果,只要有相应的行为,就可以定罪了。

过去认定环境污染犯罪的每一项标准都要有个结果,现在不少标准规定只要有相应的行为,就可以定罪。

1、在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自然保护区核心区排放、倾倒、处置有放射性的废物、含传染病病原体的废物、有毒物质的;(只要有行为,即可定罪)2、非法排放、倾倒、处置危险废物三吨以上的;(这里要注意:非法,无资质证书、无转移报批手续、超处置经营范围等,均可认定为非法。

三吨以上,达到这个量,即可入罪)(解释第七条行为人明知他人无经营许可证或者超出经营许可范围,向其提供或者委托其收集、贮存、利用、处置危险废物,严重污染环境的,以污染环境罪的共同犯罪论处。

)3、非法排放含重金属、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等严重危害环境、损害人体健康的污染物超过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根据法律授权制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三倍以上的;(行为符合2个判定标准:含重金属、持久性有机物等污染物、超过排放标准3倍以上。

即可入罪。

不管是主观故意,或者是过失造成的。

)4、私设暗管或者利用渗井、渗坑、裂隙、溶洞等排放、倾倒、处置有放射性的废物、含传染病病原体的废物、有毒物质的;(行为符合2个判定标准:排放方式违法、排放物质类别。

)5、两年内曾因违反国家规定,排放、倾倒、处置有放射性的废物、含传染病病原体的废物、有毒物质受过两次以上行政处罚,又实施前列行为的;(对超标排放3倍以下,受过2次以上行政处罚,第3次仍超标排放的,时间范围在2年内,即可入罪)虽然行为上达不到入罪标准,但造成了环境污染事实,造成污染后果达到以下情形的,应当认定为犯罪。

共9条。

三、案件移送程序1、污染环境罪的移送、办案程序第一步、环保部门立案、调查、移送各级环保部门(含环保部、省环保厅、市环保局、县环保局,及其委托行政执法部门如环境监察机构、固体废物管理机构),在日常环境监管、抽查检查、专项行动、投诉信访查办等检查过程中,发现有涉嫌污染环境犯罪的行为时,应及时给以立案,并进行充分调查取证。

在完成调查取证后,根据《福建省行政执法和刑事执法衔接工作机制规定》第七条规定,及时移送同级公安部门。

第二步公安部门立案、侦查阶段公安机关收到移送件后,进行审查。

认为涉嫌犯罪的,回复环保部门《审查移送案件告知书》,决定进行立案,并进入刑事侦查阶段。

认为犯罪证据不足的,可退回环保部门进行补充调查取证。

第三步检察机关公诉阶段公安机关完成刑事侦查,将案件移送检察机关审查。

认为证据不足,退回公安机关补充侦查;证据充分的,向人民法院提起刑事案件公诉。

第四步法院审判阶段2、明年施行新环保法的行政拘留移送程序第一步、环保部门立案、调查、移送第二步公安部门立案、侦查阶段第三步实施行政拘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