跆拳道的礼仪要求和三个“禁忌”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跆拳道的礼仪要求和三个“禁忌”

柔韧是跆拳道的基础,速度是跆拳道的根本,技术是跆拳道的灵魂,耐力是跆拳道的保证,礼仪是跆拳道精神的体现。那么你们知道跆拳道的礼仪要求是什么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跆拳道的礼仪要求,希望能够帮到大家哦!

跆拳道的礼仪要求

一、鞠躬的含义

是尊重、是礼貌、是友谊、是谦逊、是感谢、是表达内心思想的一种外在方式。

二、鞠躬对象

1、国旗:它是代表我们的国家,尊重国家、爱护国家,国家的利益高于一切。

2、教练:付出的艰辛比你多,教你明白跆拳道的内涵与技术.

3、家长及长辈:因为家长及长辈给予了你最无私的爱和最真诚的关怀。

4、队友:相互团结、互相帮助、同甘共苦,尤其对学长,他的付出比你多。

三、学员具体行为要求

1、每次进出训练馆时需向国旗行注目礼、鞠躬礼。这是对国旗的尊重和爱国的表现。

2、遇到教练、老师、家长(长辈)及队友时,先说声你好,同时行鞠躬礼表示尊重。

3、在得到教练、老师、家长、队友等的帮助后,先说谢谢,同时行鞠躬礼表示感谢。

4、向教练、、队友等请教问题前先行鞠躬礼,当得到解答后再次行鞠躬礼表示感谢。

5、在教练、老师、家长等辛苦一天时,先说声辛苦了,同时行鞠躬礼,表示感谢。

6、当做错事或技术动作有错时,被家长、教练、批评或纠正后,应行鞠躬礼同时说声对不起,表示道歉,并努力改正。

7、做任何事情都需要礼让他人。主动帮助父母做些家务,进出家门要向长辈问候并行鞠躬礼,主动给长辈开门关门,主动让行、让座等,尊老爱幼,主动帮助别人.

8、当教练或领导进入训练馆时,所有学员必须马上立正行鞠躬礼并问候,等教练或领导示意后方可进行其他的活动(在教练或领导出训练馆时同上进行),表示尊重和欢迎.

9、当你在教室、房间及任何场坐着或躺着,在教练,家长,老师,长辈进来时,需要立即起立行鞠躬礼并让座,如教练等没有坐下或没有示意你坐,不能自己坐下。

10、训练级别低的学员必须向级别高的学员主动行鞠躬礼,级别高的学员同时还礼,培养良好的等级观,表示对学长的尊重,因为他付出的汗水与艰辛比你多,这不代表训练水平的高低.

11、要知道父母(长辈)的生日,届时送点力所能及的礼物,表示关怀与问候。

四、训练中的要求及惩罚

1、学员要养成良好的守时习惯。迟到的学员,进馆时向教练行鞠躬礼,然后在场地边上自觉做20个俯卧撑(女学员做深蹲),起立后向教练、队员行鞠躬礼(表示道歉),后站立,得到教练许可后再次行鞠躬礼,快速换好道服,方可上垫子进行训练。

2、要养成干净整齐的习惯。训练中时刻保持道服干净整齐,每次整理服装前,先向教练行鞠躬礼,然后背向国旗整理服装,整理完毕后转身面向教练行鞠躬礼,以表歉意。

3、训练时要注意集中、刻苦训练。训练中如气势不够、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到位、没有全力以赴,教练示意后立即行鞠躬礼后按级别做俯卧撑(要求动作到位否则不算),起立后向教练行鞠躬礼,表示道歉。

4、朋友是人生最大的财富。队友间要有团结友爱,互相尊重。如踢靶训练、实战等需要两个人配合训练中,两个人要相互行鞠躬礼开始、行鞠躬礼结束。训练中必须认真负责,帮助队友做好每个动作。注:两人在交换脚靶或任何训练用品时要双手接送并同时行鞠躬礼。

5、教练讲话时要跨立站好或端正坐好目视教练认真听讲,不得随意打断教练讲话,如要提问需行鞠躬礼,得到许可后方可提问,得到解答后行鞠躬礼并说谢谢你。

6、训练馆内一切训练设施未经教练同意不得擅自使用。爱护一切训练设施,主动帮助整理训练设施,打扫卫生,保持馆内干净整洁。

跆拳道的三个“禁忌”

一忌:盲目跟从、意志薄弱

跆拳道运动来到中国后,一些人把这项运动当作时尚,盲目跟随他人去追捧。

结果在练的过程中不愿下苦功,或是没有时间,缺乏毅力,没学几天就放弃了。

这是与跆拳道精神中的“忍耐”和“百折不屈”相违背的。

二忌:骄傲自夸、不学礼教

跆拳道运动是以“以礼始、以礼终”为宗旨的。

一些青少年刚学了几天,以为自己很有“功夫”,就在同伴朋友面前夸耀。

这违背了跆拳道精神中最重要的“礼仪”和“克己”精神。

三忌:没有计划、想走捷径

朴锤范说,他从1968年开始练习跆拳道,虽然练了38年,但仍不敢说已经完全掌握了跆拳道精髓。

任何人都不可能一步登天,练跆拳道也没有任何捷径,必须一步步地达到自己的阶段目标。

他说,练习跆拳道的要义就是自我磨炼,最终找到人生的“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