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2017年第二次高中毕业生复习统一检测文综历史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绝密★启用前【考试时间:4月13日9:00—11:30】
2017年云南省第二次高中毕业生复习统一检测
文综历史试卷
24.根据学者许倬云的统计,春秋时期政要人物516人中出身寒微者135人,占总数的26%;到了战国时代,
在713位政要人物中,出身寒微者243人,占总数的34%。对此现象出现原因的推断,正确的是
A.宗族制度彻底瓦解
B.世家大族向士族转化
C.宗法制度开始下移
D.私学教育的迅速发展
25.《史记》中有“以末致財,用本守之”的观点,南北朝时《齐民要术》中表达了“夫治生之道,不仕
则农。若昧于田畴,则多匱乏”的观点。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工商皆本观念强化
B.商品经济日渐成熟
C.做官成为多数农民的追求
D.以农为本的观念根深蒂固
26.南宋末年,吴自牧创造了一句后来非常著名的谚语:“开门七件亊,柴米油盐酱醋茶。” 从中我们可
以判断在南宋
A.茶叶的种植己经遍及全中国
B.米饭取代了面食的主食地位
C.中国人的饮食结构基本确定
D.商业发展促使饮食习惯趋同
27.张集馨,淸朝道光九年进士及第,任职翰林院。道光十六年五月二十四日,经皇上钦点,派任山西朔平
知府。五月二十五日,皇上召见张集馨进行行前训话。此亊例反映了在淸朝
A. 皇帝亲掌国家的人事大权
B.地方官选任制度简单高效
C.国家高度重视山西的治理
D.吏部的选官职能完全丧失
28.“列强”一词在甲午战争后开始使用,到20世纪初普遍使用。这说明中国人
A.终于认淸了西方国家的侵略本质
B.对自己弱国地位有更清醒的认识
C.传统世界政治观念己经土崩瓦解
D.对世界政治版图有了充分的了解
29.下图是上海美光染织厂的广告画,该画最早可能绘制于
A.洋务运动时期
B.戊戌变法时期
C.辛亥革命时期
D.抗日战争时期
30.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不仅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而且是中国现代化过程中的一个重大转折点。
有学者把1949年前的中国称为现代化早期,而将1949年之后视为中国现代化的大规模工业化时期,主要理由是1949年后的中国能够
A.组织一切力量实行国家工业化
B.充分激发起全民族的建设热情
C.继续发挥战争中形成的动员能力
D.实现独立自主不再受外国的干涉
31.到1956年年底,中国超过96%的农户加入了农业生产合作社,这表明
A.农村土地改革顺利完成
B.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
C.农业集体化己基本实现
D.民主革命任务基本完成
32.1619年,耶稣会教士金妮阁抵达中国澳门。这次远行给中国带来了七千多本书,其中包括两本哥白尼撰
写的《天体运行论》。此时传教士来华的背景是
A.启蒙运动动摇了传教士的信仰
B.宗教改革间接引发了西学东渐
C.文艺复兴冲击了宗教神学权威
D.生物进化论冲击了宇宙观
33.1815年后,“自由主义”、“激进主义”、“社会主义”、“保守主义”“个人主义”、“女权主义”、“民族主义”
等思潮先后在欧洲涌现。这些学说井喷而出主要是为了解决
A.君主专制制度与代议制之间的矛盾
B.工业革命和法国革命引发的社会矛盾
C.宗主国与殖民地之间日益激烈的矛盾
D.资产阶级与工人阶级之间的尖说矛盾
34.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米开朗基罗曾经说过:“风景画是给那些无力画人物的人准备的。”而风景画却
是19世纪印象派画家的重要题材。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印象派画家追求创新,努力颠覆传统的风格
B.风景画易于描绘光与影,符合印象派的追求
C.印象派画家摆脱宗教的束缚,描绘田园风光
D.印象派画家追求内心的表达,题材相对次要
35.经济学家凯恩斯指出:“雅典之所以作大,是不是因为有劳雷思银矿?波斯帝国获得东方各地长期积累
的贵重金属,亚历山大大帝将秘藏的贵金属扩散,那不是促进了地中海沿岸经济的发展,形成了迦太基与罗马争霸的历史?欧洲中世纪长期停滞,是不是因为贵金属极度匮乏?”该段文字所包含的思想可以用来解释的历史事件是
A.世界经济大危机的发生
B.北美自由贸易区建立
C.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C.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
4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随着商品经济的繁荣,带动了明清城市奢靡之风。这股风气先由城市传到市镇,再影响到周围的农村,而且奢靡消费风气波及到社会下层,使过去官方所订立的身份等级制度崩解。人民对城市的观念亦有改变,不再把城市当成权威所在地而视为畏途,城市文化也在这时有了进步,尤其是印刷技术的进步带动了出版事业及新闻传播工具的多元化。小说的普及流传是在明清时期,出现了许多优秀的戏剧作家,而且在城市产生了许多有名的戏班。
——摘编自巫仁恕《激变良民——传统中国城市群众集体行动之分析》材料二
清朝末年(新政时期)至解放期间,中国城市改造体现在诸多方面:城墙被拆掉,商业利益的重要性超越了传统城墙提供的安全感和威严性;街道被拓宽拉直,并铺设成柏油路,设置照明街灯,植树也成为建设“花园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园、广场和体育场等新的公共空间的开辟,最明显的是,天安门被改造成一个公共广场;图书馆、礼堂、电影院和百货公司等新式建筑物的出现,促进了新形式的人际交往和新型社会关系的出现。
——摘编自周锡瑞《重塑中国城市——城市空间和大众文化》(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中国明清时期和晚清民国时期城市发展的异同,并指出导致这些差异的主要原因。(1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近代城市的发展给人们的思想观念带来的变化。( 9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