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煤矿主立井施工组织设计完整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目录

前言 (3)

第一章概况 (11)

第二章施工方案及施工工艺 (32)

第三章凿井辅助系统 (39)

第四章劳动组织 (41)

第五章施工工期 (43)

第六章工程质量保证体系 (57)

第七章安全生产 (77)

第八章重大事故应急预案 (83)

第九章环境保护及文明施工措施 (86)

前言

一、施工组织设计原则和依据

本施工组织设计遵循下列法律、法规及行业的有关规定和要求,作为本项工程施工的依据。

1.国家关于工程建设现行的有关法律、法规及行业的有关规定。

2.国家关于工程建设现行的规范、标准及行业的有关规定。

3.《矿山井巷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4.《煤矿井巷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5.《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质量验收规范》

6.《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矿山部分》

7.《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施工技术规范》

8.《液压滑动模板施工安全技术规程》

9.《煤矿安全规程》

10.《砖石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11.《机械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12.《煤矿机电安装工程质量标准及检验评级试行办法》

13.《煤矿立井井筒装备防蚀技术规范》

14.《煤炭工业建设工程质量技术资料管理规定》

15.《煤炭工业煤矿井巷工程、建筑安装工程单位工程质量保证资料评级办法》

二、编制原则和指导思想

1.认真执行国家现行的规范、标准及行业的有关规定,在确保安全和工程质量的前提下,科学合理安排工程进度,优质、快速施工。

2.科学合理安排各工序施工顺序,优化施工方法,采取技术组织措施和质量保证措施,精心组织三类工程平行交叉作业。

3.提高矿井机械化水平,改善劳动条件,提高劳动生产率。

4.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制定可行的安全技术措施,确保施工人员的安全和矿井施工的顺利进行。把防水、防瓦斯、防爆炸、防井邦片落、防坠物等工作贯穿到各工序中,做到防治结合。

第一章概况

1.1工程概况

㈠井田位置

山西方山金晖凯川煤业有限公司位于方山县县城西南直距22km 的大武镇下庄村,行政隶属于大武镇。地理坐标:东经111°06′07″—111°06′48″,北纬37°41′54″—37°42′49″。

㈡交通条件

井田位于方山县城西南直距22km的大武镇下庄村,东南直距大武镇7.5km,省道S218在井田东部南北方向穿越井田,沿省道S218东南行6.5km即与国道G209相接,距孝柳铁路离石煤焦集运站31km,交通较为方便。

㈢自然地理

井田位于吕梁山脉中段的西麓,为一中山丘陵区,属典型的吕梁山系黄土高原地貌,地表切割较强烈,井田总体呈西高东低之势,最高处位于西北部山顶,标高为1254.80m,最低处在井田东南部沟底,标高为1070.00m,相对高差为184.8m。

㈣气象及地震

本区为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属半湿润地区。据方山县气象资料显示,年平均降水量为500mm,最大降水量744.8mm,蒸发量大于降水量,年平均气温在8.9℃,最高气温达36.4℃,最低气温-30.5℃。每年10月底起降雪冻冰,最大冻土深度117cm,翌年3月底开始解冻,冰冻期160天以上。风向:全年多西北风,少东南风(7、8、9月),风速一般为1.7-2.6ms,最大风速21ms。

(五)井筒工程概况

主立井井筒设计净直径Φ4.0m,井筒设计深度176.814m。标段内井筒及相关工程见下表1.1:

井壁及相关工程

表1.1

1.2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概况

㈠工程地质概况

井田位于河东煤田中段离石国家规划矿区北部,中阳离石向斜北段褶曲的东翼,在离石详查区的北部,所含地层由老至新有奥陶系中统峰峰组(O2f),石炭系中统本溪组(C2b)、上统太原组(C3t),二叠系下统山西组(P1s),下石盒子组(P1x),上第三系上新统(N2)、第四系中上更新统(Q2+3)、全新统(Q4)。现将各地层简述如下:

(1)奥陶系中统峰峰组(O2f)

奥陶系中统黄家沟组为厚层状灰白色石灰岩,偶为白云质灰岩,裂隙发育,为方解石脉充填,本组厚度大于100m。

(2)石炭系中统本溪组(C2b)

本溪组上部以灰色、深灰色的泥岩、砂质泥岩为主,少量中粒砂岩,下段以泥岩、铁铝质粘土岩为主。本组厚度为15.00-25.00m,

平均为20.00m,与下伏地层呈平行不整合接触。

区域煤层特征表

表2-1-2

(3)石炭系上统太原组(C3t)

本组地层由深灰色、灰黑色泥岩、砂质泥岩、中粗粒砂岩、灰岩及煤层组成,为一套海陆交互相含煤沉积。本组旋回结构清楚,厚度较稳定,为80.00-98.00m,平均90.00m。从沉积特征来看,太原组煤层形成于海进过程中,聚煤作用发生于滨海平原上,海侵之初将潜水面抬升,致使海滨平原沼泽化,大面积沼泽分布,堆积了泥炭层,海侵的发生为泥质层埋藏保存创造条件。

根据沉积旋回及其含煤特征可分为二段:

下段:自太原组底部晋祠砂岩(K1)底至(L1)灰岩底之间的一段地层,除K1砂岩外,主要为:深灰色泥岩、砂质泥岩、灰岩和9、10号煤层组成,9、10号煤均为稳定可采煤层。

上段:从L1灰岩底至L5灰岩顶之间的一段地层,由深灰色灰岩、

中粗粒砂岩、砂质泥岩、粘土岩及6、7号煤层组成,煤层不稳定不可采。

本组含有大量的植物茎叶化石,以K1砂岩为底界标志层与下伏地层呈整合接触。

(4)二叠系下统山西组(P1s)

山西组是以陆相沉积为主的含煤沉积,主要由灰黑色砂质泥岩、泥岩、炭质泥岩、灰色细砂岩及煤层组成,厚度稳定性较太原组稍差,本组厚度为54.00-72.00m,平均为61.00m。本组从沉积特征看,形成于海退过程中,聚煤作用发生于海退的滨海三角洲、平原及湖泊、泻湖、潮坪环境中。本组的砂岩层较太原组发育一些,而石灰岩则不发育。

按其沉积特征和旋回结构可分上、下两段:

下段:包括自山西组底部砂岩至3号煤层顶之间的一段地层,岩性主要为:灰色泥岩、砂质泥岩及4、4下、5、5下号煤层组成,5号煤层为稳定可采煤层,其余为不可采煤层。

上段:从3号煤层顶至山西组顶部之间的一段地层,由灰黑色中细粒砂岩、砂质泥岩、粘土岩、泥岩和03、2、3号煤层组成,其中3号为稳定可采煤层,2号煤为不稳定局部可采,03号煤层不稳定不可采。

本组含大量的植物茎叶化石,与下伏地层呈整合接触。

(5)二叠系下统下石盒子组(P1x)

岩性上部和中部以紫红、浅灰、灰黑色的泥岩、砂质泥岩、砂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