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
社会分层和社会流动
❖ 职业的基本要素包括;工作技能、职业技能 的社会评价、职业资源、职业特权和职业关 系等,他们都可以按照多少、大小、高低分 为不同的等级。
❖ (五)声望标准
❖ 声望标志着一个人潜在的社会影响力。
❖ 声望标准不是独立的,它源于教育水平、收 入、权力等因素的综合,是许多其他因素的 折射和反映。
❖ 4、阶级制度 ❖ 阶级制度是一种主要以经济地位为基础的分层形式。 ❖ “阶级”(class)一词,最初泛指社会中具有相同或相似
社会地位的人构成的各种群体。
❖ 马克思认为,阶级是按人们的经济地位来划分的地位群体 ❖ 列宁认为,阶级是指依据社会资料的不同占有状况及其相互
关系所形成的社会集团 ❖ 马克斯·韦伯认为,阶级是按照社会成员的经济地位划分的,
❖ 所谓政治标准即权力。韦伯认为,权力就是“处于社会关系之中的行动 者即使在遇到反对的情况下也能实现自己的意志的可能性”。权力不仅 取决于个人或群体对于生产资料的所有关系,而且取决于个人或群体在 科层组织中的管理职位。权力的差异产生了政党。
❖ 所谓社会标准即声望,指个人在其社会环境中所得到的声誉和尊敬,它 决定于个人的身份、教育水平和生活方式等。声望的差异产生了地位差 异与身份群体。
❖ 由经济学家库兹涅茨提出,使用一个综合值来反映 社会各阶层收入差别的状况,将各阶层的收入比重 与人口比重的差额的绝对值加总。
❖ (三)五等份法
❖ 由佩什提出,是按人均收入的高低将人口分为五等 份,然后测量各1/5人口的收入在总收入中所占的比 例。
❖ (四)基尼系数 ❖ 基尼系数是国际上通用的衡量贫富差距的重要指标。
由意大利统计学家基尼提出。基尼系数的值在0~1 之间。小于0.2表示绝对平均,0.2~0.3之间为比较 平均;0.3~0.4为基本合理;0.4~0.5为差距较大; 0.5
社会学_第九章_社会流动(social_mobility)PPT课件
2020/10/13
9
第二节 中国的社会流动
一、传统中国的社会流动
中国的社会结构,5000多年来宽严不一,有些朝代封闭,有些朝代开放。其 中最严格的是周朝。当时的社会成员分为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庶人以 及奴隶等等级。贵族(包括天子、诸侯以及卿大夫)享有统治权和土地所有 权,垄断学术与教育,并且操作经济运动规律;以达到个人目的。
二、社会因素
1.社会经济的发展程度 2.社会政治的发展程度 3.科学技术的发展 4.社会改革和社会革命 5.国家的管理制度和政策 6.社会价值观念(职业声望观念)
三、个人因素
1.先赋因素。指个人与生俱来的条件,如籍贯、家庭出身、排行、 亲属关系、性别、肤色、种族、民族、年龄、体质、容貌等。
在唐代,阶级大致分为皇族、官吏、武士、良人(士、农、工、商)、以及 贱民(包括奴卑、番户、杂户等三级)等。并且立有“工商之家不得预于士, 杂户与奴卑不准与良人通婚”的规定。到了五代,阶级的限制有趋于宽松, 如“取士兵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门阀”。
元朝由于实行种族统治,将国民分为四等,所享受的权利高低顺序为:蒙古 人、色目人(平定西域所收的少数民族)、汉人(灭金所辖区域的汉族人) 和南人(灭宋所辖区域的汉族人)。
第九章 社会流动 (social mobility)
第一节 社会流动概述
第九讲 社会分层
二、分层的标准 外显地位 潜在地位 常用的社会分层标准包括:收入、职业、 教育程度、权力等等。
第五节 社会流动
一、什么是社会流动 指人们在社会关系空间中从一个地位向 另一个地位的转移、变动。 (社会关系空间与地理空间)
二、社会流动的类型P243 二、社会流动的类型P243 1、流动方向: 水平流动:人们在同一阶层内部的位置 转移。 垂直流动:人们在一个分层结构层面中 不同阶层之间的流动。包括向上、向下
20’c90s以来,社会资源向少数人手中积聚的演变; 20’c90s以来,社会资源向少数人手中积聚的演变; 在向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转型的过程中出现的那 些弱势群体, “被甩到社会结构之外”,很难实现 由传统社会身份向现代社会身份的转变; 经济改革的结果并未带来相应的社会发展结果,并未 为广大的社会成员所分享,形成了一个断裂的社会。 “什么是一个断裂的社会?就是在一个社会中, 几个时代的成分同时并存,互相之间缺乏有机联系的 社会发展阶段”。
?评价此种解释 与社会现实的契合度如何? 与社会现实的契合度如何? ? 有缺陷吗
缺陷 1、脱离现实 社会职位的重要性无法比较 2、先赋性或继承性的优势会影响到不同资源配 置的逻辑 3、社会分层功能失调:不可能使人具有相同的 职业机会和生活机遇。
(二)冲突论对社会分层的理论解释 1.社会分层是可避免的和不必要的,是人类不平 1.社会分层是可避免的和不必要的,是人类不平 等的根源。 2.社会分层起源于竞争、冲突和对他人的征服。 2.社会分层起源于竞争、冲突和对他人的征服。 3.分层只对统治阶级而言有益,是统治集团价值 3.分层只对统治阶级而言有益,是统治集团价值 观念的表现形式;会妨碍社会功能的正常发挥。 4.分层的存在是因为富人和有权阶级运用权力和 4.分层的存在是因为富人和有权阶级运用权力 权力和 武力取得自己想要的资源并加以保护。
社会学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
社会学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社会学是研究社会现象、社会关系和社会结构的学科。
在社会学的研究领域中,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是一个重要的主题。
社会分层指的是人们在社会中根据各种因素(如财富、权力、地位等)而形成的不同层次和阶层。
而社会流动则涉及到个体在社会中的上升或下降,即从一个社会层次向另一个社会层次的变动。
一、社会分层社会分层是指社会中存在的不同层次和阶层,包括贫富分层、地位分层和权力分层。
贫富分层是指社会中按照财富和经济资源的多寡划分的层次,分为上层、中层和底层。
地位分层是指社会中根据社会地位和社会角色的不同而形成的层次,例如高级职位和低级职位的区分。
权力分层是指社会中根据个人或组织所拥有的政治、经济或社会资源的不同而产生的层次差异。
社会分层在一定程度上塑造了人们的生活方式、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
不同的分层位置意味着不同的机会和资源分配。
因此,社会分层不仅反映了社会的不平等现象,还会对个体的发展和社会的平衡产生重要影响。
二、社会流动社会流动是指在特定时期内,个体或家庭从一个社会层次向另一个社会层次的变动。
社会流动可以是上升流动,即个体或家庭从较低的层次上升到较高的层次;也可以是下降流动,即个体或家庭从较高的层次下降到较低的层次。
社会流动既可以是个体内部的流动,也可以是家庭或群体之间的流动。
社会流动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个体的努力程度、教育水平、经济背景、社会关系等。
同时,社会制度、社会体制和社会政策也会对社会流动产生重要影响。
例如,教育机会的不平等可能阻碍了一部分人的社会流动,而社会福利政策的完善可以促进社会流动的平衡。
三、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的关系社会分层和社会流动是相互关联的。
社会分层影响着个体的社会位置和机会分配,而社会流动则是不同社会层次之间人员的迁移。
社会流动的存在使得社会分层不是一成不变的,个体有机会通过自身的努力和资本积累,改变自己的社会层次。
社会学家通过研究社会分层和社会流动的关系,可以揭示不同社会层次之间的联系和社会不平等的成因。
社会学概论第九章社会分层与流动
2020/5/2
一、主要研究成果
主要研究成果之一: • 陆学艺.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北京:社
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9
2020/5/2
二、分层的标准 组织资源 经济资源
知识技术资源
2020/5/2
三、分层结果:五大等级,十大阶层
收入;职业;受教育程度;权力。 只有在收入、权力、教育与职业等方面具 有同一性的人们,才有条件构成一个阶层。
2020/5/2
二、当前研究的若干问题
1、中间阶层的走向问题; 2、弱势群体问题; 3、社会精英的构成问题、阶层与阶级概念的关
系问题。
2020/5/2
2020/5/2
第四节 我国的阶级阶层状况
第九章 社会分层与流动
➢社会分层概述 ➢社会分层理论 ➢社会分层研究的主要内容 ➢我国的阶级阶层状况 ➢社会流动
2020/5/2
第一节 社会分层概述
一、含义
指依据一定具有社会意义的属性,一个社 会的成员被区分成高低有序的不同等级、层次 的过程和现象。
(社会分工是社会分层的最终根源。)
2020/5/2
非结构性流动 ——又称自由流动,指在社会基本结构不变的 情况下,由于个人的原因所造成的社会流动。
2020/5/2
三、合理社会流动及其意义
1、什么是合理流动:
从量的角度看: 要适量。
从质的角度看: 一种社会流动是否合理,主要看它是否有
利于社会发展,并符合现代社会中的机会均等 原则。
2020/5/2
2、合理流动的重要意义: (1)有助于消除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 (2)有助于加强社会整合程度; (3)有助于推动社会高水平的良性运行。
社会学第九章社会流动(socialmobility)
02
水平流动
指个人或群体在同一社会阶层内的横向流动,包括在不同职业、行业、
地区之间的流动。水平流动可以带来新的经验和机会,但不一定改变个
人的社会地位。
03
循环流动
指个人或群体在职业、收入、教育等方面的周期性变化,这种变化通常
与社会的经济周期和就业市场的变化有关。循环流动可以影响个人的生
活和职业发展,但不一定改变个人的社会地位。
总结词
职业地位是影响社会流动的关键因素 之一,不同职业在社会地位和收入水 平上存在差异。
详细描述
从事高地位职业的人往往能够获得更 高的社会地位和收入水平,而从事低 地位职业的人则较难实现向上的社会 流动。职业地位的差异对社会流动的 影响深远。
社会经济地位
总结词
社会经济地位是影响社会流动的重要 因素之一,个人的家庭背景和社会资 源对其社会地位和流动机会产生影响 。
发达国家的社会流动
02
01
03
发达国家的社会流动相对较高,表现为较高的社会阶 层流动性。
多数发达国家拥有较为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和教育体 系,为个体提供了更多的上升机会。
发达国家的社会流动模式通常为“精英循环”,即社会 精英阶层能够在不同阶层间自由流动。
发展中国家的社会流动
01
发展中国家的社会流动相对较低,阶层固化现象较 为严重。
02
发展中国家的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贫困地区的教育 水平较低,限制了个体的上升空间。
03
发展中国家的社会流动模式通常为“精英生成”, 即社会精英主要来自特定阶层或地区。
社会流动的国际比较
社会流动性的高低在不同国家之间存在差异,与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教 育资源分配、社会福利制度等因素密切相关。
社会学概论第九章 社会分层与流动PPT课件
1、什么是合理流动:
从量的角度看: 要适量。
从质的角度看: 一种社会流动是否合理,主要看它是否有
利于社会发展,并符合现代社会中的机会均等 原则。
28
Q&A问答环节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学问学问,边学边问。
对于经济、社会和政治三个标准,韦伯 解释说,它们有时是相互联系,甚至是相互 重叠的,但它们之间并没有因果决定关系。
在实际运用中可根据特定社会现实状况, 将其中一个标准放在突出的地位上,以确定 分层中轴的问题。
13
第三节 社会分层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分层的方法与标准 1、方法 社会学对分层研究的方法一般有主观 法和客观法两种。
He is quick and eager to learn. Learning is learni ng and asking.
29
结束语 CONCLUSION
感谢参与本课程,也感激大家对我们工作的支持与积极的参与。课程 后会发放课程满意度评估表,如果对我们课程或者工作有什么建议和 意见,也请写在上边,来自于您的声音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和帮助, 大家在填写评估表的同时,也预祝各位步步高升,真心期待着再次相 会!
30
感谢聆听
The user can demonstrate on a projector or computer, or print the presentation and make it into a film
第九章 社会分层与流动
➢ 社会分层概述 ➢ 社会分层理论 ➢ 社会分层研究的主要内容 ➢ 我国的阶级阶层状况 ➢ 社会流动
社会学概论第九讲社会分层与流动
收入:一个人或者一个群体正常情况下的货币获得量。
韦伯也把根据经济因素划分的地位群体叫做阶级,认为阶级是 指一批在经济状态和变化方面相同或相似的人群。划分阶级的 标准是“市场购买力”(“钱袋的鼓瘪”),而不涉及在所有 制中所处的地位。
阶级壁垒
马克思阶 社会差别 级理论
稳定的不平等:阶级 关系是一种稳定的不 平等,个别成员的社 会流动不足以在整体 上改变稳定的阶级格 业已存在的壁垒 构成了它们相互 流动的障碍。
精英理论 自然差别
暂时性不平等:个人 天赋能力是社会流动 的动力,流动可以改 变阶级格局,变稳定 性不平等为暂时性不 平等
的观点。
中国当代的社会分层状况(陆学艺, 2002)
社会资源(组织资源、经济资源和文化资源)的占 有情况决定了人们在社会分层结构中的位置和个体 的社会经济地位。
组织资源:依据国家政权组织和党组织系统而拥有 的支配社会资源的能力;
经济资源:对生产资料的占有、使用和经营状况;
文化资源:占有社会(通过证书或资格认定)认可 的知识或技能的状况。
个体的阶级地位至少在某种程度上是赢得的,而不像其他类型 的分层制度,在出生的时候已“注定”。
阶级的构成取决于个体所属的不同群体间的经济差异,在其他 类型的分层制度中,非经济因素一般是最为重要的因素。
在其他类型分层,不平等性基本表现为自耕农和地主、奴隶和 主人或种姓高的人之间的责任和义务关系,相反,阶级差别存 在的一个主要基础在于工作条件和报酬的不平等。
任何社会中“名、利、权”都是既有价值而且稀缺的,因此在 各个社会领域中,人们总是要求名、逐利、争权的,社会分层 结构就是用等级秩序将上述活动纳入制度化轨道。
9讲 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1
北华航天工业学院教案第九讲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社会分层及不平等、社会地位;社会分层理论;社会分层的方法和标准;社会流动;我国现实社会分层的变化。
在中国和西方,古代社会中的“阶级”,就是指社会上存在的身份等级。
在中国的古典文献中,“阶级”既指官位俸禄的等级,也指社会伦理制度“礼”规定的等级秩序。
《新书阶级》曰:“故古者圣王制为列等,内有公卿大夫士,外有公侯伯子男……等级分明。
”《三国志吴志顾谭传》曰:“臣闻有国有家者,必明嫡庶之端,异尊卑之礼,使高下有差,阶级逾邈。
”没有官位的“老百姓”,在古代通称为“庶民”。
“士”介于“大夫”和“庶民”之间,有的是拿俸禄的“食邑”的官,也有的是自食其力的“食田”的民,所谓“学而优则士”。
所以古时有“士大夫”和“士民”的称谓,但后来“士”通指“读书人”。
在中国古代传统的农业社会,“民”的划分是“士民、农民、工民、商民”四民。
《汉书·食货志》曰:“士、农、工、商,四民有业;学以居位曰士。
”在西方过去有文字的各个历史时代,社会等级制度也是普遍存在的,可以看到由各种社会地位构成的多级的阶梯。
在古罗马,有贵族、骑士、平民、奴隶;在中世纪,有封建领主、陪臣、行会师傅、帮工、农奴;而且在每一个阶级内部又有各种独特的分层。
一、社会分层及不平等、社会地位(一)社会分层社会分层的涵义“分层”本来是地质学家研究地质结构时所使用的概念,是指地质结构的不同层面。
社会学家引申这一概念为社会分层,其涵义:P217依据一定具有社会意义的属性,一个社会的成员被区分为高低有序的不同等级、层次的过程和现象。
所以社会分层是社会学用来说明社会纵向结构的一个基本的概念术语。
社会分层是指社会中的人们被区分为高低有序的不同等级、层次的过程与现象。
应该看到,“社会分层”是一个描述性概念。
它揭示的是客观存在着的人们在社会地位上高低有序的现象,而不包括主体评价。
所谓人们被区分为高低不同的等级层次,即指人们在社会地位上的垂直分化所造成的差别以及由此形成的层次。
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
–代内流动也叫一生中的流动,指一个人在其一生 中社会地位的变化 。 –代际流动指同一家庭中上下两代人之间社会地位 的变动。
我国的代际流动状况
我国的代际流动: • 1980年以前代际总流动率只有41.4%,其中上升 流动率是32.4% ,不流动率是58.6% ,也就是说, 父亲是什么职业,近 60% 的子女也还是这个职 业地位,只有三成多的子女能实现向上社会流 动。 • 1980 年以后,代际总流动率达到 54% ,比 1980 年前提高13%,其中上升流动率40.9%,亦即有 40%的子女实现了比父辈上升的社会流动。
请求安排子女工作的报告
• “市委、政府领导:在即将退出工作岗位 之时,特向领导提出将儿子安排到市财政 局工作的报告。为党工作了几十年,从未 因个人的事向组织上提出过要求。儿子大 学XX(这两字因不易辨认,故用XX代替---记者注)毕业,学经济管理专业的,请组 织上给予关心照顾。报告人: XX 8月16日”
– 垂直流动是个人或群体在社会分层结构中不同层 次之间的流动,它使流动主体在社会地位、收入、 声望、权力等方面都产生实质性的变化,从而形 成在不同的社会分层之间的向上或向下流动。 – 水平流动指个人或群体从一个社会位置向另一个 同等地位的社会位置的移动。
社会流动的类型
• 2.根据流动的不同参照基点把社会流动分为 代内流动和代际流动。
社会流动
•社会流动—社会成员从一种社会地位向另一种社会 地位、从一种职业向另一种职业的转变。 •社会流动不同于人才流动也不是普通的人口变动。 •社会流动的基本类型: (1)垂直流动和水平流动; (2)代内流动和代际流动 ; (3)• 1.根据流动的方向把社会流动分为水平流动 与垂直流动。
合理社会流动的一般标准
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
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一、社会分层概述(一)什么是社会分层社会分层(social stratification)就是按照一定的标准,将人们区分为高低不同的等级序列,意即人与人之间、集团与集团之间,也像地层构造那样分成高低有序的若干等级层次。
(二)韦伯关于分层的三个标准韦伯分层理论的核心是划分社会层次结构的三个标准:财富——经济标准,声望——社会标准,权力——政治标准财富是指社会成员在经济市场中的生活机遇(life chance)。
生活机遇就是个人用其经济收入来交换商品或劳务的能力。
收入是指一个人或者一个群体正常情况下的货币获得量。
通常用来表达一个时间单位内的货币流动量。
声望是指个人在自己所处的社会环境中所得到的声誉和尊敬。
声望出现的形式:公众的接受与名誉、尊重与钦佩、荣誉与敬意。
权力,就是处于社会关系之中的行动者即便在遇到反对的情况下也能实现自己的意志的可能性。
(三)社会地位与地位等级1.社会地位◆一个群体或社会中所界定的社会设置◆在一个社会等级体系或分层系统中的等级设置2.社会经济地位(SES)SES是一种对社会地位的度量方法,他考虑到个人的教育程度、收入水平以及职业声望等内容。
3.辨认社会地位:判断依据:◆有公认的用于对一个人的地位等级序列◆有一些可广泛理解的符号地位符号炫耀性消费:指人们炫耀性的表现地位符号来显示他们的社会经济地位4.社会地位的等级评定5.地位不一致尽管每一个个体占据许多等级化的社会地位,但是这些地位之间一般明显存在着地位一致。
(四)历史上的分层制度1.奴隶制度◆奴隶制是一种极端的不平等分层体系,其中某一社会群体绝无自由◆奴隶制的本质特征是一种经济关系:一些人占有另一些人2.种姓制◆种姓制作为一种不平等的分层体系,其地位由出生所决定,人们一般不能改变他们的社会设置3.等级制◆分层的等级制度与一种叫做封建主义的社会经济制度联系在一起◆随着工业经济制度的发展,社会阶级成了社会分层的主要形式(五)社会阶级◆阶级制度的特点:其群体界限没有奴隶制度、种姓制度以及等级制那么严格◆阶级制度被认为是非常正常公正的,上层阶级和下层阶级都无需感谢任何人或者责怪任何人,他们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1.阶级分化确定社会阶级的方法:◆客观法◆声望法◆主观法2.阶级意识与虚假意识◆阶级意识:社会阶级成员具有的、涉及他们共同处境和利益的共同意识◆虚假意识:一个人对现实的主观理解与客观事实不一致的情况(六)西方社会分层研究西方社会分层理论研究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基本研究课题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对社会或群体中的层次结构进行描述。
社会学_第九章_社会流动(social_mobility)PPT课件
第一节 社会流动概述
一、社会流动的涵义 二、社会流动的类型 三、社会流动的模式 四、社会流动的因素 五、社会流动的途径 六、社会流动的功能
第二节 中国的社会流动
一、传统中国的社会流动 二、当代中国的社会流动
2020/10/13
1
第一节 社会流动概述
下层白领 42.3 19.7 15.3 21.9 0.8 100 9.0
上层体力 29.4 13.0 27.4 29.0 1.1 100 20.5
下层体力 22.5 12.0 23.7 40.8 1.0 100 29.7
农 民 17.5 7.8 22.7 37.2 14.8 100 22.6
合计 29.7 12.7 21.7 31.5 4.1 100 100
(三)结构性流动和非结构性流动(原因)
1.结构性流动(structural mobility)。结构性流动是指由于生产技术 的进步以及整个社会结构的变迁而引起的社会流动。 2.非结构性流动(non-structural mobility)。非结构性流动又称为自 由流动,是指由非结构性原因所导致的个人社会地位的变化。
2020/10/13
5
(二)封闭模式
封闭模式指仅有部分水平流动基本上没有垂直流动的社会流动模式
1.印度的种姓等级制度
两千五百多年以来,种姓等级制度一直是印度人生活的基本特征。 虽然这种制度在1949年已经被印度政府废除,但它仍然是影响印度 社会生活的重要因素,在受现代化影响较小的农村尤其如此。
2020/10/13
3
二、社会
1.水平流动(horizontal mobility)。水平流动也称为横向流动,是 指一个人从一个社会位置上移到另一个同等或同一水平的社会位置。 2.垂直流动(vertical mobility)。垂直流动也称为纵向流动或上下流 动,是指一个人从一个社会位置移到另一个高低不同的社会位置上。
九、阶级阶层与社会流动
韦伯三位一体的分层模式
不属于人类。 – 还需要大量的镇压性的社会控制机制。
♪ 中国有奴隶制吗?
♪ 2、种姓制(caste)
本质特征:是一种不平等的分层体系,其地位由出生所决定且不能改变。 在种姓制度中,要想与另一个等级的人结婚也很难.现状:虽被禁止, 但变化缓慢.
♪ 3、等级制(estates)
– 特征:封建主义的经济制度.农民为庄园主提供劳动或军事服务;作为回 报得到贵族的保护和物质支持。
起了较大的作用。 ♪ 从“政治特权的世袭”到“经济财产的世袭” ♪ 意识形态:个人的奋斗决定其在社会阶级中的自
由流动和位置。富有或贫穷都是由个人原因所导 致的。
西方的阶级阶层划分
♪ 柏拉图《理想国》:根据社会分工和天赋差 异:哲学王-武士-农民、工匠、商人、佣工
♪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根据财富多少:大 奴隶主-中小奴隶主-下层自由民
– 表现形态:三个等级(贵族、牧师、贫民) – 基本条件:得到了天主教会和国家法律的认可。 – 较为开放,等级之间可以通婚、流动。 商人阶层的出现:不依赖于土地所有权,促进了封建制度衰落和资本主义的
兴起。
4、阶级制
♪ 以经济地位为基础的相对开放的分层形式 ♪ 个人成就与先赋地位相比,在确定其个人位置中
C 客观法——应用可以直接测量
的客观指标(如收入、教育程度等)对人们进 行层次划分。由于不说主观因素影响,客观法 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
分层的标准有两类:
A 以外显地位为划分标准,如职 业
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
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是现代社会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也是影响个人身份、地位和社会地位的重要因素。
本文将就社会分层和社会流动这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并探讨它们之间的关系。
一、社会分层社会分层是指社会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差异表现,根据这些差异建立不同层次,形成一个层次分明、等级有序的社会结构。
在分层结构中,顶层的人物享有最高的权力、声望和财富,而底层的人物则贫困、无权、无声望。
社会分层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这个系统的基本单位是个人或者家庭。
而这些个人或者家庭的不同经济、教育、文化背景决定了他们在这个系统中的所处位置。
然而,社会分层是不公正的,这是因为社会分层往往是根据个人的出生背景、种族、性别、年龄等因素而产生的。
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个人的机会均等,导致某些人无法改变他们的社会地位。
二、社会流动社会流动是指个人或群体在社会分层结构中所处的位置随时间发生变化的现象。
通俗的说,就是一个人可以按照个人的能力、社会作用、选择等原因迅速改变自己所处的社会层次。
社会流动既包括上流移动、下流移动和跨流动。
社会流动是一个自由进出的过程。
它反映了社会公正和个体能力、努力成果的关系,同时,也是个人实现社会价值的重要途径。
但是,由于社会流动和社会分层是相互作用的,许多人找到机会进行流动的空间受到严重限制,这也导致了社会不公平现象的存在。
三、的关系总体来看,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
在一个社会分层较为明显的社会中,社会流动的空间较小,而在社会分层较为模糊、社会流动比较活跃的社会中,社会流动的空间较大。
因此,在一个社会中,社会分层过程是制约社会流动的主要因素。
不过,在现代社会中,随着人们对自由、平等的追求和现代化的发展,社会分层和社会流动之间的相互影响在逐渐缩小。
人们可以通过教育、职业培训等方式提高自身的能力和素质,更好地为自己的未来做出规划。
在社会分层和社会流动相互作用的基础上,现代社会必须为每个人提供机会,让他们以公正的方式进入自己想要的身份或职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 社会分层概述
(4)社会在回报上对这些特殊才能的人予 以倾斜,所有的社会成员都会因此而获益。
(5)这些职位报酬的不同,就是社会分层 所谓的地位差距;
(6)因此,表现在稀少物品享有和地位声 望上的社会分层差异,对社会具有正功能, 是不可避免的社会现象。
第一节 社会分层概述
2、冲突论的社会分层理论 资源的稀缺性才是社会不平等产生的最深
第四节 社会流动概述
三、影响社会流动的因素 自然因素 ;人口因素;社会原因; (1)社会结构的性质 (2)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程度 (3)教育的普及与发展 (4)家庭背景 (5)社会网络资源
第五节 社会分层和社会流动的案例分析
一、印度的种姓制度 最高层的等级是婆罗门,即牧师和学者; 其次是刹帝利,即贵族和武士; 第三等级是吠舍,即商人和技术高的工匠; 最后是首陀罗,即普通劳动者
构建“橄榄型”的社会结构
新中间阶层的标准: 1、具有较高学历,受过专业化训练; 2、主要从事脑力劳动工作; 3、以工资薪金谋生; 4、对社会公共事务有一定的发言权和影响力; 5、强调自我成就、自我实现,对社会意识形态有
相当的影响力; 6、拥有生活必需的体面财富、闲暇时间。
对于社会中间层的分析
判断一种社会地位是不是身份地位有两个 标准:
第一,身份与先赋因素相联系,具有世袭 性。(家庭出身)
第二,身份通常是一种赋予了特殊权利的 等级类别,并得到法律、法规的认可和维 护。(比如工人和农民)
第三节 我国的社会分层状况
身份制是一种刚性社会分割制度,其最大弊 端是排斥公平竞争,束缚和压抑人的积极性。
第一节 社会分层概述
(四)当代社会分层理论 1、功能主义的社会分层理论 (1)任何社会中都有一些职位比另一些职位更重
要,需要有特殊才能和技术的人去承担; (2)这些能人从事工作之前需要经过一定时期的
训练,并为此付出代价; (3)与此相应,他们将来的职位就必须具备吸引
人的特殊价值,例如更多的报酬或更大的权力;
第五节 社会分层和社会流动的案例分析
二、改革开放后我国社会分层结构的变化 (一)背景 现代化转型和经济体制的转轨,构成考察我
国社会分层结构变化的宏观背景和理论视 角。 (一)现代化转型对我国社会分层结构的 影响 现代化这一历史进程,主要体现着技术和经 济的合理化趋势 。
第三节 我国的社会分层状况
第一,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发展,劳动分工体 系发生巨大而深刻的变化。
经济关系的发展而自发形成的,而是在政治权力的 干预下创造出来的。(权力阶层) (3)“混合体制”不是纯粹的市场经济体制,原 有的“再分配”体制中的主要成分仍然是影响社 会分层的制度性要素 。
第三节 我国的社会分层状况
(二)改革后中国社会分层的变化 社会身份分层体制的重大变迁 (1) 农民开始突破了户籍身份的限制 (2) “官本位制”有所变化 (3) “档案身份”已被突破 (4)取代传统的先天身份指标
在现代化和市场经济的双重背景下,农民的 发展能力由以下几种能力构成:
资本积累能力、 知识获取能力、 权能信息获取能力。
关注农民阶层
资本积累能力: 1.收入能力; 2.减负能力 ; 3.融资的能力 ; 4.国家财政支农
知识贫困和教育的不平等
关注农民阶层
权能信息获取能力 权能信息是指控制、调节、协调全社会生产的文
第二,新兴职业要求自获性成就,因而更加 依赖于教育和训练。
第三,职业结构的改变,催生出一个庞大的 中间阶层。
第四,职业体系日趋开放,社会自由流动空 间扩大。
第三节 我国的社会分层状况
(二)经济体制转轨对我国分层结构的影响 (1)我国的经济转轨是由国家主导的、渐进的、
和平的改良过程。 (2)自上而下的市场化转轨意味着市场并不是由
第三节 我国的社会分层状况
中国仍然是一种底层大,中间层小的“金 字塔型”结构
第一,它与我国城乡二元分割的体制有密 切相关。
第二,中国城市中的中间阶层处在一个新 老交替“青黄不接”的阶段。
我国传统中间阶层地位的下降 ; “新中间阶层”人数比例不大;
第三节 我国的社会分层状况
中国社会中间阶层分析 一、中间阶层的规模、构成和社会特性: 一是中间阶层在全社会总人口数中所占的比重还
第一节 社会分层概述
三、社会分层的诸种概念 (一)阶级、阶层和社会分层 阶级是指依据社会资源的不同占有状况及
其相互关系所组成的社会集团。 阶层,一是指阶级内部的层次划分;二是
泛指具有不同社会地位的群体。 社会分层是指依照一定的标准将人们划分
为高低不同的等级序列。
第一节 社会分层概述
(二)种姓、种族和等级 种姓是以血统、血缘和职业为标准,将社
2、对于社会中间层的分析 中间阶层是维系社会稳定的最重要的社会力量。 第一,中产阶级是介于社会高层与底层之间的缓冲层,当
它成为社会主体时,社会高层与底层之间的冲突就会受到 阻止,社会矛盾就会大大缓和,这是社会稳定的政治原因。 第二,中产阶级在社会上代表温和的、保守的意识形态, 当这种意识形态占据主导地位时,极端的思想和冲突观念 就很难有市场,这是社会稳定的思想原因。 第三,中产阶级也是引导社会消费的最主要群体,当中产 阶级占社会的多数时,中产阶级的生活方式就保证了社会 庞大稳定的消费市场,这是社会稳定的经济原因。
化信息,广义上讲一切具有流动的单方向性的文化 信息,都属于此类信息 制度歧视 1.“农民”身份先天性地低人一等。 2.制度剥夺、“劫贫济富” 3.农民无法融入先进的社会生产力系统中 集团博弈的失败者
第四节 社会流动概述
一、什么是社会流动 社会成员从一种社会地位向另一种社会地
位、从一种职业向另一种职业的转变称为 社会流动。 二、社会流动的类型 垂直流动和水平流动(方向) 代内流动和代际流动(参数基点 ) 结构性流动和非结构性流动(原因和形式 )
中国中间阶层崛起过程中的问题与未来发展
弱势群体问题
社会弱势群体指的是一个在社会性资源的分配上 具有经济利益上的贫困性、生活质量的低层次性 和承受力的脆弱性的特殊社会群体。
弱势群体通常具备的特征: (1)物质生活处于贫困或相对贫困状态; (2)由于制度安排或个人原因,在市场竞争中处
于劣势地位; (3)政治上不能有效表达自身利益、捍卫自身权
(1)社会精英的构成问题 (2)构建“橄榄型”的社会结构 (中间阶层的走向问题) (3)弱势群体问题
第三节 我国的社会分层状况
(一)关于社会精英群体的分析 (精英配置、精英循环与精英互换) 1、“精英配置”,是指社会不同类型精英
群体的比例关系。 任何社会都有三种基本的精英群体,即政
刻社会根源 第一,社会的不平等是无法避免的 第二,社会不平等总是导致剥削 第三,权力和资源的垄断直接导致社会不平
等的产生
第一节 社会分层概述
五、分层的标准有两类: 第一,以外显地位为划分标准 第二,以潜在地位为标准 常用的社会分层标准有以下几种: (1)收入 (2)职业 (3)教育程度 (4)权力
原有的分层结构就是建立在各种身份(户籍 身份、政治身份、单位身份等)基础上的刚 性地位分割制度。
第三节 我国的社会分层状况
以身份制为核心特征的制度,主要特点有: (1)城乡分割的身份制度 (2)城市中的社会分层:干部与工人 (3)干部分层体系与官本位制 (4)工作单位身份制
第三节 我国的社会分层状况
标准。 3、共同的生活方式、阶级利益和教育程度是划分
阶级的必要条件。 4、阶级的划分并不排除社会分层的方法。 (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观点在现代社会遇到的
挑战)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第一节 社会分层概述
(二)韦伯的社会分层理论 1、阶级划分的条件 人们的市场能力和生活机遇的不同 2、社会分层的标准 “三位一体”的分层模式 财富、权力、声望 (经济、政治、文化领域)
(二)改革前我国社会分层状况 1、分层结构 干部阶层; 专业技术人员和知识分子; 工人; 农民 2、分层特点 (1)它属于一种政治性分层 (2)原有的分层是一种权力化分层 (3)原有社会分层是一种身份制分层
第三节 我国的社会分层状况
身份指的是依靠某种先赋方式或某种特权 所获得的地位,通常是不可更改的。
第九章 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
第一节 社会分层概述 一、社会为什么要分层
社会差异:一是自然差异;另一是社会差异 形成社会差异的最根本、最基础的原因是社会 分化。社会分化可以从两个角度来划分:
一是水平分化;二是垂直分化。
社会分层 社会差异 社会分化 社会分工
第一节 社会分层概述
二、社会不平等 社会不平等是社会分化的必然结果,是社会 地位和等级垂直分布的表现。 系统地对“社会不平等”进行研究的首推法 国启蒙思想家卢梭《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 和基础》1775年,是随着私有制而来的。
第三节 我国的社会分层状况
作为“社会惯性”运行的户籍体制与新的 社会群体关系之间的矛盾:
第一,城乡之间的经济差距更为扩大。 第二,城市外来人口、流动人口,尤其是
流动人口中的白领层、中上层提出了明确 的权利要求。 第三,残存的户籍身份利益所引发的矛盾 有所激化。
第三节 我国的社会分层状况
三、当前社会分层研究中应引起关注的几 个问题
益。
弱势群体问题
我国弱势群体问题的严重性在于: 弱势群体的形成主要是通过制度性歧视、
整体性淘汰这样一些集体排斥的方式(社 会原因) 妥善处理弱势群体问题 : 1、逐渐摒弃集体性排斥方式 2、完善税收制度以缓解贫富差距 3、建立具有广泛覆盖面的社会保障制度
关注农民阶层
现状:被排斥感;边缘化;发展能力和发 展机会的弱化或丧失、发展空间的狭窄
会成员划分为不同群体或社会集团的社会 等级制度。 种族,指在体质形态上具有共同生活遗传 特征的人群。 等级是指按经济地位和政治法律地位不同 而互相区别的群体或社会集团。 (三)性别和年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