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考复习之《赤壁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冯虚御风(pí ng)
扣舷而歌之(xián) 桂棹兮兰桨(zhào) 击空明兮溯流光(sù) 倚歌而和之(hè) 嫠妇(lí ) 愀然(qiǎo) 山川相缪 (liáo) 舳舻千里 (zhú lú)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 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
感 慨:
伤 今
哀吾生之须臾 羡长江之无穷
—悲
客的这一段话很富于感染力,能真切地打动读 者, 说一说为什么达到这种效果?
景:悲凉苍茫 情:悲观失望 理:人生短暂 语言:骈散结合,感染力强
写因悲生议。利用主客对话的形式提出矛盾、解决矛 盾。文中“客人”之悲由三方面的感触产生:一是 由 历史上的英雄人物 的消逝想到自己的渺小,二是由江 水无穷想到人生须臾,三是要摆脱现实处境, 却“知 不可乎骤得”。赋写“客人”的生悲之因,实为下写 苏子的开导之词蓄势。
我脸色改变,整理好衣服,端正地坐着,问客人说: ‚曲调为什么这样悲凉呢?‛客人说:‚‘月明星稀,乌 鹊南飞’,这不是曹操的诗句吗?向西望是夏口,向东望 是武昌,山水盘绕,草木茂盛苍翠,这地方不就是曹操被 周瑜打败的地方吗?当他击破荆州,攻占江陵,顺着长江 东进的时候,战船连接千里,旌旗遮蔽天空。他面对长江 斟酒,横握长矛吟诗,本是盖世的英雄,如今在哪里呢? 何况我和您在江边捕鱼打柴,和鱼虾做伴侣,与麋鹿交朋 友,驾着一片叶子似的小船,拿着简陋的酒杯互相劝酒。 就象蜉蝣一样,将短暂的生命寄托在天地之间,渺小得象 大海里的一粒米。哀叹我们生命的短促,羡慕长江的无穷 无尽。希望拉着神仙飞升遨游,和明月一起永世长存。明 知道这种成仙长生的想法是不可能多有所得(轻易实现 的),只好把感慨寄托在曲调之中,在悲凉的秋风中吹奏 出来。
举酒属客(zhǔ) 歌窈窕之章(yǎo tiǎo) 徘徊于斗牛之间 (dǒu)
旌旗蔽空 (jīng ) 酾酒临江 (shī) 横槊赋诗 (shuò) 渔樵(qiáo) 江渚(zhǔ) 麋鹿 (mí ) 举匏樽以相属 (páo) 寄蜉蝣于天地 (fú yóu) 渺沧海之一粟(sù) 哀吾生之须臾(yú) 挟飞仙以遨游 (xié)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zàng)
说说这一段是怎样将情、景、理结合在一起的? 苏子愀然:‚何为其然也?‛ 客曰: 诗句:月明、乌鹊 曹 写景:山川相缪,郁乎苍苍 怀 操 叙事:破荆州,下江陵,……横槊赋诗 古 议论说理: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吾与子 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你认为当初的月夜泛舟真有这么一番主客问答 吗?对这场人生观讨论的意义当如何认识?
主——作为道者的苏轼——达观——因缘自适,随遇而安 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客——作为儒者的苏轼——悲观——人生短暂,生命渺小
消极、局限的出世入世思想;
客喜而笑, 洗盏更酌。 肴核既尽, 杯盘狼藉。 相与枕藉乎舟中, 不知东方之既白。
夜游赤壁——乐
清风徐来
游 水波不兴 月出 白露 遗世独立 水光 羽化登仙 情


写景作用
营造氛围,烘托情怀
作用
为议论作铺垫 首尾呼应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
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 人兮天一方。”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
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 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
先写歌声,后写箫声 ——乐极生悲
怨 慕
乐 歌 箫声 泣 诉
①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句式:介词结构后置)
②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修辞:对偶) ③月出于东山之上 徘徊于斗牛之间
(句式:介词结构后置)
④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句式:定语后置)(句式:对偶) ⑤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修辞?对偶) ⑥客有吹洞萧者 (句式:定语后置) ⑦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修辞?对偶)
北宋大文豪苏轼写过两篇《赤壁赋》,后人 称之为《前赤壁赋》和《后赤壁赋》,都是中国 古代文学史上的名篇。 苏轼被贬为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 使的1082年秋、冬,先后两次游览了黄州附近的 赤壁,写下这两篇赋。这个时期,作者的思想是 矛盾的:一方面,他对受到残酷打击感到愤懑、 痛苦;另一方面,时时想从老庄佛学求得解脱。 同时,在躬耕农事与田父野老的交往中,感到了 温暖,增强了信心,也使他的思想更接近现实。 他的前后赤壁赋正反映了这时的思想情感。另有
妇。
这时,酒喝得十分欢畅,我敲着船唱 起歌来,歌词说:“桂木做的棹啊兰木做 的桨,划开清澈澄明的江水,迎着江面浮 动的月光。我的情思啊悠远茫茫,遥望 ‘美人’啊,天各一方。” 有位吹洞箫的 客人,随着歌声伴奏。那洞箫声呜呜地响, 象怨恨,象思慕,象抽泣,象倾诉;吹完 后,余音悠长,象细长的丝线延绵不断。 使得潜藏在深渊中的蛟龙舞动,使得孤独 小船上的寡妇哭泣起来。
我对客人说:‚您了解那江水和月亮吗? 流去的水象这样不断地流去,二并没有流去。时 圆时缺的月亮像那样不断地圆缺,但最终没有消 损和增长。如果从那变动的一面去看,那么天地 间的万事万物时刻都在动,连一眨眼的功夫都不 会停止。从那不变的一面看,那么事物和我们一 样都是永恒的,没有尽头,还羡慕什么呢?况且, 天地之间,事物都各自有其主宰,如果不是我所 有的东西,即使是一丝一毫也不能取用。只有江 上的清风,和山间的明月,耳朵听到它就成为声 音,眼睛看到它就成为颜色;取用它们没有人禁 止,享用它们不会竭尽。这是自然届的无穷的宝 藏,我和您可以共同享有的。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 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 坡居士”,世人称其为“苏东坡”。 汉族,眉州(今四川眉山,北宋时 为眉山城)人,祖籍栾城。北宋著 名文学家、书画家、词人、诗人, 美食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 词人代表。其诗,词,赋,散文, 均成就极高,且善书法和绘画,是 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罕见的全才,也 是中国数千年历史上被公认文学艺 术造诣最杰出的大家之一。其散文 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诗与黄庭坚并 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 法名列“苏、黄、米、蔡”北宋四 大书法家之一;其画则开创了湖州 画派。
同名书法作品《赤壁赋》。
作者通过记叙夜游赤壁的经历,阐述对人生的 感悟。文中所表现出的忧伤与喜乐,都是作者内心 矛盾和复杂的情感的真实反映。作者抒发哀伤之情 时,流露了“人生无常”的消极情绪,但他并不甘 心消沉,而能主动地从消极、哀怨中解脱出来,从 庄子的机械相对论中寻找人生之路,因而胸襟豁达, 思想开阔,表现出一种洒脱、豪迈的气度,使文章 具有某些积极进取、达观超然的感情基调。 这是一篇散体文赋。是宋代文赋的代表作,它 融诗、赋、文为一体,或叙事,或写景,或抒情, 或议论,各因其情理所宜而运用自如。行文有偶有 散,错落有致,挥洒自如,犹如行云流水,极尽变 化,既有整饬之美,又有通达流转之妙。
现实中的“水月”——柔和之美——欣赏风月(实) 历史中的“水月”——苍凉之意——凭吊古人(虚) 哲理中的“水月”——人生须臾——体悟人生(虚)
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
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 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壬戌年秋,七月十七日,我和客人荡着船儿, 在赤壁的下面游览。清凉的风缓缓吹来,水 面上不起波浪。我端起酒杯劝客人们喝酒, 朗颂吟唱“明月”的诗歌和“窈窕”的篇章。 一会儿,月亮从东山上升起,在斗宿和牛宿 之间移动。白茫茫的水气笼罩江面,江水的 泛光和天空连成一片。任凭小船向何处漂荡, 越过茫茫无边的江面。江面是那么浩瀚啊, 船儿象凌空乘风而行,不知道将要飞向何方; 我们轻快地飘起啊,象脱离尘世,无牵无挂, 飞升到仙境的神仙.
“悲”情
曹 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陈子昂: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许 浑:英雄一去豪华尽,惟有青山似洛中
苏 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杨 慎: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 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 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 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 尽也,而又何羡乎? 且夫天地之间,物各 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 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 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 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思考:苏子是怎样开导客人的, 体现怎样的人生情怀?
苏子的话针对“客人”的感触而发,通过对明月、 江水的变与不变的议论,他从宇宙的变化说到人生 的哲理。认为从变化的角度看,天地一刻也不会不 变,人生本来短暂;但从不变的角度看,那就是天 地与我同生,万物与我为一,都会无穷无尽。况且 天地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 取”。如此,人世间的荣辱、得失、忧乐便不足为 念了。最后他为“客人”指出出路:到大自然中去 寻求精神上的寄托,表现了一种旷达开朗的胸襟和 生活态度。
客人高兴地笑了,于是洗 了酒杯,重新斟酒再喝。菜肴 和果品都吃完了,空杯、空盘 凌乱。我和客人们在船中互相 枕着垫着睡着了,不知不觉东 方已经显出白色。
终写矛盾解决,主客皆大欢喜。但作者的 这种和超脱,却是政治失意后的精神苦闷 的自我排遣,在旷达的外表下,潜藏着作 者的抑郁和悲伤。
构思和表达艺术
赤壁之景
1.自幼聪慧好学,父苏洵游历四方,由母程氏启 蒙教读。
2.仁宗嘉佑二年进士及第,深受 阳修赏识。 主考官欧
3.神宗熙宁四年,上书陈新法弊,与王安石政 见不合而自请外调 4.元丰二年因「乌台诗案」被捕下狱。 5.元丰三年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6.后奉召回京,累官至礼部尚书 。 7.晚年又因新旧党争,屡遭迁谪,远贬至惠州、 儋州。
赋: 一种讲究词采、体物铺陈的文体介于 诗、文之间。 重视词藻、对偶、问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铺排。 脱胎于《楚辞》,源于《荀子赋篇》。 1.盛行于两汉,体制铺排的大赋。 2.魏晋南北朝行文骈俪的骈赋。 3.唐朝则盛行声律和谐的律赋。 4.宋朝因古文而趋散文化的文赋。 5.明清因八股科举的制式股赋
名句默写 • (1)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驾一叶之扁 舟,举匏尊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 。 • (2) ,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 月而长终。 • (3) ,而不知其所止; , 羽化而登仙。 • (4)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 , ,不 绝如缕。 , 。 • (5)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 月, , ,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 (6)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 ;盈虚 者如彼, 。
客 乐极生悲 , 释悲生议 借景议理, 解客之悲

夜游之行 苏子




作者思路怎样,全文以什么为线索? 感情线索:乐-悲-乐 时间线索:月初出——东方既白 叙事线索:夜游—听曲—主问客答—主辩—客喜 先写月夜泛舟,饮酒赋诗,沉浸在美好景色中而忘怀 世俗的快乐心情; 再从凭吊历史人物的兴亡.感到人生短促,变化无 常,因而跌入现实的苦闷; 最后阐发变与不变的哲理,表现了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本文突出的意象是什么?该意象又是如何运用于文中的?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 何为其然 读文思考: 1、参考课下注释,翻译本段,掌握重点词 也?” 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 语。 2、概括本段内容。 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 写客人感慨人生短促无常的悲观情绪。 缪,郁乎苍苍,此非曹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 3、分层,并用竖线分开,并概括层意。 第一层:苏子之问 承上启下 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 第二层:客人之答 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 望月而问:孟德之诗; 而今安在哉?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 第(一)层 望地而问:孟德之于周郎; 客人三问 最后合问:而今安在哉; 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与曹公对比:突出自己的渺小;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 第(二)层 幻想不能实现:托遗响于悲风; 转写自己 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呼应上文:何为其然也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