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感影像判读

合集下载

遥感影像的判读

遥感影像的判读
等。
覆盖范围和分辨率
根据研究区域的大小和所需的精 度,选择合适的覆盖范围和空间
分辨率的遥感影像。
时相选择
根据目标的变化情况,选择合适 时相的遥感影像,以获取最佳的
监测效果。
注意影像的时间和空间分辨率
时间分辨率
关注遥感影像的时间分辨率,即影像 获取的频率,以确保能够及时监测到 目标的变化。
空间分辨率
地物空间特征
总结词
地物空间特征是指地物在空间分布和形态上的特征,包括大小、形状、纹理、结构等。
详细描述
地物空间特征是遥感影像解译的重要依据之一。不同地物在空间分布和形态上存在差异, 这些差异可以通过遥感影像的几何特征和纹理特征表现出来。通过对这些特征的分析和
识别,可以区分不同的地物类型。
地物动态特征
水体动态监测
通过遥感影像监测水体的 水位、流速和流向等信息, 及时发现水灾和污染等灾 害。
水生态系统调查
通过遥感影像调查水生生 物种类、数量和水域环境 等信息,为水生态保护和 水资源管理提供支持。
05 遥感影像判读的注意事项
选择合适的遥感影像
遥感影像类型
根据任务需求选择合适的遥感影 像类型,如光学影像、雷达影像
遥感影像判读与生态学、环境科学等领域的结合,有助于 深入了解地球生态系统和环境变化,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 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遥感影像判读与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领域的结合,将进 一步推动遥感影像判读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作物类型与种植面积
农业资源调查
通过遥感影像识别不同作物的光谱特 征和种植面积,分析农业种植结构和 发展趋势。
通过遥感影像调查农业土地资源、水 资源和农业设施等信息,为农业规划 和生产提供支持。

遥感影像处理步骤

遥感影像处理步骤

一.预处理1.降噪处理由于传感器的因素,一些获取的遥感图像中,会出现周期性的噪声,我们必须对其进行消除或减弱方可使用。

(1)除周期性噪声和尖锐性噪声周期性噪声一般重叠在原图像上,成为周期性的干涉图形,具有不同的幅度、频率、和相位。

它形成一系列的尖峰或者亮斑,代表在某些空间频率位置最为突出。

一般可以用带通或者槽形滤波的方法来消除。

消除尖峰噪声,特别是与扫描方向不平行的,一般用傅立叶变换进行滤波处理的方法比较方便。

(2)除坏线和条带去除遥感图像中的坏线。

遥感图像中通常会出现与扫描方向平行的条带,还有一些与辐射信号无关的条带噪声,一般称为坏线。

一般采用傅里叶变换和低通滤波进行消除或减弱。

2.薄云处理由于天气原因,对于有些遥感图形中出现的薄云可以进行减弱处理。

3.阴影处理由于太阳高度角的原因,有些图像会出现山体阴影,可以采用比值法对其进行消除。

二.几何纠正通常我们获取的遥感影像一般都是Level2级产品,为使其定位准确,我们在使用遥感图像前,必须对其进行几何精纠正,在地形起伏较大地区,还必须对其进行正射纠正。

特殊情况下还须对遥感图像进行大气纠正,此处不做阐述。

1.图像配准为同一地区的两种数据源能在同一个地理坐标系中进行叠加显示和数学运算,必须先将其中一种数据源的地理坐标配准到另一种数据源的地理坐标上,这个过程叫做配准。

(1)影像对栅格图像的配准将一幅遥感影像配准到相同地区另一幅影像或栅格地图中,使其在空间位置能重合叠加显示。

(2)影像对矢量图形的配准将一幅遥感影像配准到相同地区一幅矢量图形中,使其在空间位置上能进行重合叠加显示。

2.几何粗纠正这种校正是针对引起几何畸变的原因进行的,地面接收站在提供给用户资料前,已按常规处理方案与图像同时接收到的有关运行姿态、传感器性能指标、大气状态、太阳高度角对该幅图像几何畸变进行了校正.3.几何精纠正为准确对遥感数据进行地理定位,需要将遥感数据准确定位到特定的地理坐标系的,这个过程称为几何精纠正。

遥感影像的判读

遥感影像的判读

3、识别和鉴定目标 识别: 利用已有的资料、对描述的目标特征, 结合判读员的经验,通过推理分析(包 括必要的统计分析)将目标识别出来
1)对比分析 对比分析包括多波段、多时域图像、 多类型图像的对比分析和各判读标志的 对比分析。
2)综合分析
综合分析主要应用间接判读标志、已有的 判读资料、统计资料,对图像上表现得很不明 显,或毫无表现的物体、现象进行判读。
类型 各大类别组成类型。如水系类型、地 貌类型、地质构造类型、土壤类型、土 地利用类型等。在各自类型中,根据其 形状、结构、图形等又可分成许多种类。
水系影像
根据水系影像勾绘的图形
4 时间特征及其判读标志
对于同一地区景物的时间特征表现在 不同时间地面覆盖类型不同,地面景观 发生很大变化。 景物的时间特征在图像上以光谱特征 及空间特征的变化表现出来。
(5)时间分辨力 时间分辨力是指对同一地区重复获取 图像所需的时间间隔。 各种传感器的时间分辨力,与卫星的 重复周期及传感器在轨道间的立体观察 能力有关。
时间分辨力愈短的图像,能更详细地 观察地面物体或现象的动态变化。 与光谱分辨力一样并非时间越短越好, 也需要根据物体的时间特征来选择一定 时间间隔的图像。
各种建筑物屋顶的波谱特性
各种道路的波谱特性
水 的反射特性变化取决于:
水中悬浮泥沙的含量 叶绿素浓度 天然的和人造物质的注入 水的状态 水底物质(水深较浅时)
水中悬浮泥沙含量增大,反射率增高。 特别是在黄色和红色光区增高较大,另 一现象是近红外区也在增高。 泥沙含量高达100mg/L时的混浊水体, 水深超过30cm时,从上方测定水的反射 率,只与水体本身有关,而与水底的各 种特性无关。
3了解图像的来源、性质和质量 什么传感器获取的?什么日期和地点? 哪个波段?比例尺、航高、投影性质?等 等。大多卫星遥感像片上印有各种注记, 能说明图像的来源、性质等。

遥感应用 地物判读课件

遥感应用 地物判读课件
地形切割较大。常具有较明显的山脊线,有时可见积雪或冰川分布。
低山和丘陵一般色调差异变化较小,谷地宽浅,谷坡舒缓,地形
切割小,山顶常呈浑圆状。丘陵常为孤立的山丘,常散布于山地与平 原的过渡地带。
盆地是被山地或高原包围,中间相对平坦的地区,色调较均一。
判读时要与假彩色合成图像或其它增强图像相配合。山地不同坡向的 山坡上植被种类及其生长状况、植被垂直分布的特点、各种地貌形态 及人工开发利用状况,均可在图像上不同程度地反映出来。因此,根 据色彩、色调的分析,并结合实地资料进行综合判读,可准确地判定 山地、丘陵、盆地及其分布的范围以及开发利用的现况。
另外,判读时可从图像上提取出一些与古河道密切相关的 地物,如牛轭湖、天然堤、废弃的河道汊等,配合确定古 河道的位置和分布。
11
三、风成地貌判读
应用卫星图像判读和研究风成地貌,尤其是对于一般人难以到 达的沙漠腹地,荒漠地区的调查与分析研究,具有重要的实际 意义和优越性。
沙漠和荒漠区,气候干旱,植被稀少,地面裸露,在各波段都
23
(一)植物的光谱特性
1、植物在可见光波段的光谱曲线特点是由植物中的各种 色素决定的。植物所含色素的种类是很多的,一般以叶绿 素为主,它使植物叶片呈现绿色。在0.45μm和0.65μm处 有两个吸收带,而在0.54μm处有一个小的反射峰。除叶 绿素外,叶片中还有叶青素、叶黄素和花青苷等。在植物 的生长期以叶绿素为主,其它色素少,因此表现为绿色。 秋季植物进入衰老期叶绿素逐渐消失,当叶红素和叶黄素 为主时,叶子呈现黄色。以花青苷红颜色的色素为主时, 叶片呈现鲜红色。各种植物万紫千红,五彩缤纷的花朵是 由不同的花青素形成的。
20
(三)断层构造判读
断层在像片上的反映一般较明显,有些断层在地面工作中 不容易发现,但在像片上却呈现清晰的影像。构造上不连 续以及由于断层作用所引起的地形陡然变化等,都可作为 判读断层的明显标志。有些隐伏断层,可利用与断层相关 的地物,用逻辑推理方法进行判读。如沿断层分布的植物 带分布以及成线状排列的泉水出露等。

遥感图像的判读

遥感图像的判读

获取遥感图像的目的在于提取和分析人类感兴趣的地物信息。

目视判读是遥感信息提取的基础方法,也是目前最为准确和最常用的方法。

即使作为发展趋势的计算机自动提取,仍需要以目视判读为基础和以目视判读为标准。

进行遥感图象目视判读时必须充分运用地物目标时空分布的规律性,如气候、植被、土壤等景观要素的纬度地带性、经度相关性、高度垂直带性、物候季节性等。

要密切注意各类地物目标之间的相关规律,有些规律现象表现得比较稳定明确,如水平地带性、垂直带性等,有些现象则具有随机性、不确定性和模糊(或过渡)性,例如地震(带)的分布,土壤分布等受很多因素的影响。

应充分利用各种解译标志,包括直接标志和间接标志,相互补充,彼此验证。

只要坚持以遥感成像机理与专业知识、规律相结合的指导思想,通过实践,不断探索和总结,就能归纳出具有相对普遍性与稳定性的解译标志,并举一反三灵活应用这些解译标志进行正确的判读,目视判读可分为航空图像判读和卫星图像判读。

一、航空像片目视判读航空像片目视判读是凭借人眼观察或借助简单仪器对航片进行分析和量测,以获取所需要的地面各种信息的过程。

在航空像片上,不同地物有其不同的影像特征,这些特征是判断地物的依据,我们称作判读标志。

判读标志是地物自身性质、形态等特征在像片上的反映。

因而根据判读标志可以直接从像片上辨认出地物的属性及其空间分布等特征。

一般地,把影像形状、大小、色调与阴影作为常用的航片判读标志。

1、形状任何地物都具有一定的几何形状。

由于地物各部分反射光线的强弱不同,所以在像片上反映出相应的形状,依据影像的形状特征,就可以辨认出其相应的地物。

例如:居民地的房屋影像一般均表现为规则的方块形状,河流常呈弯曲的条带状,公路常呈笔直的线状且灰度浅亮,湖泊常呈不规则的封闭区间,等等。

2、大小地物影像的(尺寸)大小,不仅能反映地物的一些数量特征,而且还能据此判断地物的性质。

例如单轨铁路和双轨铁路从形状上往往不易区分,但量算它们的宽度,则容易区分。

遥感题库答案

遥感题库答案

一、名词解释:1.RS:广义理解:泛指一切无接触的远距离探测。

狭义理解:是应用探测仪,不与探测目标相接触,从远处把目标的电磁波特性记录下来,通过分析,揭示出物体的特征、性质及其变化的综合探测技术。

2.大气窗口:通过大气而较少被反射、吸收或散射的透射率较高的电磁辐射波段。

3.密度分割:单波段黑白遥感图像可按亮度分层,对每层赋予不同的色彩,使之成为一幅彩色图像,这种方法叫做密度分割。

4.遥感影像地图:遥感影像地图是一种以遥感影像和一定的地图符号来表现制图对象地理空间分布和环境状况的地图。

5.高光谱遥感:是高光谱分辨率的遥感的简称,它是在电磁波谱的可见光,近红外、中红外和热红外波段范围内,获取许多非常窄的光谱连续的影像数据的技术。

6.瑞利散射与米氏散射:瑞利散射:当微粒的直径比辐射波长小得多时,此时的散射称为瑞利散射。

米氏散射:当微粒的直径与辐射波长差不多时的大气散射。

7.地物反射波谱:地物的反射率随入射波长变化的规律。

8.主动遥感与被动遥感:主动遥感由探测器主动发射一定电磁波能量并接收目标的后向散射信号。

被动遥感的传感器不向目标发射电磁波,仅被动接收目标物的自身发射和对自然辐射源的反射能量。

9.空间分辨率与时间分辨率:空间分辨率是指像素所代表的地物范围大小,即扫描仪的瞬时视场或地面物体能分辨的最小单元。

时间分辨率:只对同一地点进行遥感采样的时间间隔,即采样的时间频率也称重访周期。

10.空间滤波:以突出图像上的某些特征为目的,通过像元与周围相邻像元的关系,采取空间域中的邻域处理方法进行图像增强方法。

11.多光谱空间:就是一个n维坐标系,每一个坐标轴代表一个波段,坐标值为亮度值,坐标系内的每一个点代表一个像元。

12.多源信息复合:是将多种遥感平台,多时相遥感数据之间以及遥感数据与非遥感数据之间的信息组合匹配的技术。

13. 遥感平台:是搭载传感器的工具,根据运载工具的类型分为航天平台、航空平台和地面平台。

南大遥感名词解释讲解

南大遥感名词解释讲解
混合像元:若像元包含多种土地类型,则为混合像元。遥感所获取的光谱信号是像元所对应的地表物质光谱响应特征的综合。
普朗克定律:普朗克(Planck)定律-描述黑体辐射通量密度与温度、波长分布的关系。
•辐射通量密度随波长连续变化,每条曲线只有一个最大值。
•温度越高,辐射通量密度越大,不同温度的曲线不相交。
I = 1.95 cal/cm2min = 1.360×103W/m2
模式识别:
ARC/INFO:
判读标志:
GPS:
长二捆:长征二号捆绑运载火箭(CZ-2E),简称长二捆,是一枚大型两级捆绑式运载火箭。在其一级外部捆绑有四个直径为2.25米,高为15米的助推器,主要用于发射近地轨道有效载荷。
捆绑式火箭:是指将多枚火箭并排捆绑起来发射,目的是为了使众多火箭同时产生更大推力。由于捆绑式火箭推力大,所以可以用它来运载更重的航天器上天。
数字图像处理:
中心投影:
航向重叠和航向重叠率:
升交点:
SPOT:
HDDT:
太阳同步轨道:
灰标:
像点位移:
CCD:电荷耦合器件CCD,CCD是一种用电荷量表示信号大小,用耦合方式传输信号的探测原件,具有自扫描、感受波谱范围宽、畸变小、体积小、重量轻、系统噪声低、动耗小、寿命长、可靠性高等一系列有点,并可做成集成度非常高的组合件。
3)高光谱成像光谱扫描:既能成像又能获取目标光谱曲线的“谱像合一”的技术,称为成像光谱技术。按该原理制成的扫描仪称为成像光谱仪。
北师
黑体:
反射因子:
成像光谱仪:
漫反射:
比辐射率:
透视收缩:
地形叠掩:
米氏散射:
体散射:
直方图均衡化:
植被指数:比值运算可以检测波段的斜率信息并加以扩展,以突出不同波段间地物光谱的差异,提高对比度。该运算常用于突出遥感影像中的植被特征、提取植被类别或估算植被生物量,这种算法的结果称为植被指数。

遥感影像图的目视判读方法

遥感影像图的目视判读方法

遥感影像图的目视判读方法作者:石小林来源:《地理教育》2012年第11期遥感影像图是人们利用现代技术装备,在航空器(如飞机)或航天器(如卫星)上,对遥远的地理事物和现象进行感知,即遥感形成的图像,是各种传感器所获信息的产物。

就像生活中拍摄的照片一样,遥感图像可以提取出大量有用的信息。

如水体(河流、湖泊、水库、盐池、鱼塘等)、植被(森林、果园、草地、农作物、沼泽、水生植物等)、土地(农田、林地、居民地、厂矿企事业单位、沙漠、海岸、荒原、道路等)、山地(丘岭、高山、雪山)等。

遥感可以选用不同的波段和不同的遥感仪器,测量范围大,获得资料的速度快、周期短,受地面条件限制少,因而有着广泛的应用领域,在测绘、资源勘探调查、环境动态监测和规划管理决策等方面应用十分广阔。

因此遥感图像是中学地理教材中必要的图像材料,近年来也成为高考地理的命题素材来源。

学生遇到这样的试题,往往感到无所适存,其实教给学生一些遥感影像图判读的最基本方法,这些问题将会迎刃而解,遥感影像图目视判读最基本方法如下。

第一步:读图像名称、比例尺、图例和注记等辅助要素,明确遥感影像图上表示的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内容和分布等。

第二步:判读图像上地物所反映出的色调、形状、大小、阴影、相关位置、纹理图案以及活动痕迹等。

可以判断图上地理事物的分布特点,运动和发展状况。

如天气预报卫星遥感图上,白色表示云层,绿色表示陆地,蓝色表示海洋。

如果看到图上白色越多,就说明云层越厚,一般情况下雨也就越大。

第三步:直接或间接观察、运用对比分析和综合分析等方法判断遥感影像图上所表现的天气特征、地形地貌、水系水文、植被覆盖、土壤等自然和人类活动各方面地理事物特点和运动变化规律。

下面结合近年来的几则高考实例加以说明。

例1:图1是2010年3月中旬发生在我国的沙尘暴的一幅遥感影像。

图中色调白浅的部分是云层,被卷到控制的是沙尘和陆地表面。

读图1,完成1~3题。

1.该沙尘暴发生地位于:A.副极地低压带B.西风带C.副热带高压带D.东北信风带2.导致该沙尘暴的天气系统是:A.反气旋、冷锋B.反气旋、暖锋C.气旋、冷锋D.气旋、暖锋3.影像中部显示的是该沙尘暴的:A.中心区,沙尘扬升B.边缘区,沙尘扩散C.中心区,沙尘沉降D.边缘区,沙尘沉降解析:根据遥感影像读图步骤:第一步,读图名,“2010年3月中旬发生在我国的沙尘暴的一幅遥感影像”即要求运用我国沙尘暴的形成、分布及影响的知识;第二步,读图像上各地的色调及注记文字可知:图中色调白浅处是云层、色调较深处是沙尘,颜色最深处是陆地表面。

目视解译方法和基本步骤 课件

目视解译方法和基本步骤  课件

2020/9/18
7
模块三
第七章:遥感数据处理 遥感影像的判读
二、地貌的判读
地貌在卫星图像判读时是较为直观的要素。 卫星图像的比例尺小,能反映大的地貌形态特征,如平原、山地、丘陵。 能判读主要的地貌类型及范围,如风沙地貌、黄土地貌、冰川地貌、火山 地貌、流水地貌等。
2020/9/18Fra bibliotek8模块三
第七章:遥感数据处理 遥感影像的判读
➢重点和难点
重点:遥感影像处理。 难点:遥感影像监督分类和非监督分类。
2020/9/18
3
模块三
第七章:遥感数据处理 遥感影像的判读
➢遥感影像目视解译原理 ➢目视解译方法和基本步骤
2020/9/18
4
模块三
第七章:遥感数据处理 遥感影像的判读
目视判读的方法
直接判读法:依据判读标志,直接识别地物属性。
内容: ❖判读一幅当地TM彩色合成图像,判读出水体、城镇居民地、道路 等,用ENVI软件分层解译出各地物类型; ❖对比地区的地图,判读出水体、城镇、道路等的名称和属性; ❖绘出该图幅的经纬线及地理坐标值; ❖编写简单的解译报告,说明图幅的简单状况。
2020/9/18
13
第七章:遥感数据处理 遥感影像的判读
五、土地覆盖与土地利用的判读
土地覆盖与土地利用的含义大同小异。 图像反映出来的是地表覆盖状况,该状况的类型根据土地分类标准而定。 我国土地分类:一级大类统一,二级各地确定。 一级类型:耕地—林地—草地—园地—居住用地—工矿用地—交通用地— 水域—特殊用地—难利用地
三、植被的判读
卫星图像上,植被是群体的特征,不能反映个体的形态,只能判读出植被 的类型、生长状况、分布范围。

02 第二章 遥感图像的判释标志

02 第二章 遥感图像的判释标志

第二章遥感图像的判释标志遥感图像的地质判释:遥感图像的地质判释是建立在地壳表面各种地质体具有不同的波谱特性这个基础上的,而当我们运用地学原理对遥感图像上所记录的地质信息进行分析研究,从而识别各种地质体属性和地质现象的过程时,则称之为遥感图像的地质判释(解译或判读)。

遥感图像判释标志:所谓遥感图像判释标志是指那些能帮助辨认某一目标的影像特征。

第一节遥感图像的判释标志判释标志的类型:类型很多,尚无统一的提法,目前文献上出现的判释标志类型名称有:形状、大小、色调与色彩、阴影、纹理、影像结构、图案、型式、相关体、位置、布局、空间关系、排列、组合、比例、纹形结构、地貌形态、水系、植被、水文、土壤、环境地质及人工标志、人文现象、人类活动、“透视信息”等。

显然,上述罗列的判释标志名称不少是同义不同词的。

判释标志又可分为直接判释标志和间接判释标志。

直接判释标志:凡根据地物或自然现象本身所反映的信息特征可以直接判释目标物的存在和属性者,称为直接判释标志。

间接判释标志:是指通过与之有联系的其他地物在影像上反映出来的特征,间接推断某一地物或自然裂象的存在和属性。

例如岩性、构造,可通过地貌形态水系格局、植被分布、土地利用等影像特征间接地表现出来。

直接判释标志和间接判释标志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以下介绍一些常用判释标志:包括形状、大小、色调与色彩、阴影、纹理、图案、相关体、位置、排列组合、地貌、水系、植被、人类活动等。

一、形状形状特征是指物体的外貌而言。

任何地物都具有一定的形状如图示2-1所示。

图2-1 游泳池、房屋、足球场、道路、桥梁和水渠的形状标志(1:4000)形状与比例有密切的关系。

遥感图像上所看到的主要是地物的顶部形状或平面形状,是从空中俯视地物,是水平航空摄影,不同于习惯的侧视和斜视。

运用俯视能力,对于提高遥感图像判释效果是相当重要的,例如:飞机、火山机构、苜蓿叶形立交桥等俯视比侧视要看的更清楚些。

航片是中心投影,物体在像片的边缘部分会产生变形,高差越大变形也就越大。

(完整)遥感真题(师大考研)

(完整)遥感真题(师大考研)

一、名词解释1、(1)太阳常数:一个描述太阳辐射能流密度的物理量。

它指在日地平均距离处,单位时间内,垂直于太阳射线的单位面积上,所接收到的全部太阳辐射能,其数值为1。

36×10—3W/m2。

2、(1)黑体:一个假设的理想郎伯源,既是完全的吸收体,又是完全的辐射体3、(1)维恩位移定律:描述了物体辐射的峰值波长与温度的定量关系,表示为λmax = A/T。

A为常数,取值为2898μm·K.4、(1)大气窗口:大气吸收较弱,透过率较高的波段。

5、(1)瑞利散射:当引起散射的离子直径远小于入射电磁波波长(d<〈λ)时产生的散射,是一种各向同性散射,且波长越短,散射越强。

6、(1)地表粗糙度:用以描述地面几何形态对入射电磁波反射特性影响的参数,是入射波长的函数。

7、(1)光学厚度:描述介质对入射电磁波吸收强弱的物理量。

定义辐射强度衰减到1/e时的光学厚度为1。

8、(1)漫反射:当入射能量在所有方向均匀反射,即入射能量以入射点为中心,在整个半球空间内向四周各向同性的反射能量的现象.又称为郎伯反射。

9、(1)双向反射率分布函数:来自i方向地表辐照度的微增量与其所引起的r方向上反射辐射亮度增量之间的比值。

它描述了地物方向性反射的这一特性.10、(2)地物反射波谱:用以表示地物反射、吸收、发射电磁波的特征的一种二维曲线。

11、(3)太阳同步轨道:卫星以某一特定周期以经线轨道运行,这个周期使得卫星到达每一地区上空时的太阳高度角都相同。

12、(3)高光谱:指成像光谱仪能获得整个可见光,近红外、短波红外、热红外波段的多而很窄的连续光谱波段,波段数多至几十甚至数百个,波段间隔在纳米级内。

13、(4)辐射温度:Radiant Temperature,又称表征温度,即T rad = ε1/4T kin,是物体自身由于热辐射现象而表现出的物体能量状态的一种“外部”表现形式.14、(4)亮度温度:Brightness Temperature,即T b = ε1/4T kin,指辐射出与观测物体相等的辐射能量的黑体温度,是衡量物体温度的一个指标,但不是物体的真实温度。

遥感影像判读基础知识

遥感影像判读基础知识

遥感影像判读基础知识遥感影像判读听起来像是个高大上的专业名词,但其实它就是通过卫星或飞机拍下的照片来了解地球表面的变化。

哎呀,咱们平时不都在朋友圈里刷各种风景照吗?这遥感影像就像那种高分辨率的自然大片,只不过它们可不止好看哦,还能给咱们提供很多有用的信息。

想象一下,遥感影像就像一双透视眼,可以让咱们看到地球表面那一层又一层的秘密。

比如说,农田长得怎么样、森林有没有减少、城市是越来越热还是越来越冷。

这可不是简单的拍照,里面的学问多着呢。

你说说,农民伯伯可以通过这些影像知道哪块地需要浇水,哪块地的作物长得好,这真是一种高科技的智慧农业啊,听起来是不是很酷?那遥感影像到底是怎么来的呢?你可以想象一下,一架飞机或者卫星飞在天上,带着各种各样的传感器,像是在给大地拍照。

这些传感器可不简单,它们能捕捉到不同波段的光,这样就可以看清楚地表的各种特征。

有些波段对植物特别敏感,有些则对水体特别有效,真的是“各有千秋”呀。

不过,看这些影像可不是随便瞧一眼就能搞定的。

要判读遥感影像,得具备一些基本知识。

比如说,首先要知道不同的颜色代表什么。

绿色的区域基本上是植物生长得不错的地方,红色的区域可能是城市或者荒地。

再加上,像水体这种东西在影像上一般是深蓝色的,真是个好记的标志。

这些颜色就像是大自然给我们的密码,解开它们才能读懂这幅“画”。

有时候影像也会“搞错”。

比如说,云层遮住了太阳,影像上就可能看不清楚地表的真实情况。

这时候,咱们就得用点智慧了,看看其他时间拍摄的影像,进行对比,才能找到正确的答案。

这就像我们在生活中有时候也会搞错事情,得反复核对,才能确认真相嘛。

再说说技术方面,现在的遥感影像处理软件可是越来越强大了。

咱们只要动动手指,就能把复杂的数据转化成好理解的图表。

比如说,通过分析植被指数,咱们就能判断一片区域的生态健康状况。

哎哟,这种感觉就像是用魔法把看似复杂的事情简单化,真是爽!说到这里,大家可能会想,遥感影像到底有什么用呢?哦,那可是大大的用处。

林业资源调查中遥感影像判读技术

林业资源调查中遥感影像判读技术
科技信息
○科教前沿○
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
2012 年 第 33 期
林业资源调查中遥感影像判读技术初探
张楷若 (成都理工大学 四川 成都 610059)
【摘 要】随着计算机技术发展,遥感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林业资源调查中,遥感影像的判读也成为至关重要的一部分。本文结合广元市朝天 区的林地保护利用规划项目,从判读的一般技术路线和方法 对感影像判读技术在林业资源调查中的应用进行初探,并对调查结果作出分析。 结 果表明:利用遥感技术进行林业资源调查是切实可行的,较以往的传统调查方法更方便、更有效,同时保证了调查的精度。
其 次 , 了 解 影 像 图 框 外 的 基 本 信 息 。 如 图 1, 比 例 尺 是 1: 10000,20100225 表示影像 获 取 的 时 间 是 2010 年 2 月 25 日 。 了 解 影 像获取的时间可辅助判读人员根据植物的季节生长特征来判定植物 的类型。
图 1 影像图框外信息
【Abstract】Remote sensing technology has been be widely used in forestry investigation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omputer,so image interpretation is very important. Based on forestland protection and utilization plan of Chaotian county in Guangyuan city,this paper discusses apply on image interpretation in forestry investigation with interpretation steps and methods.The results showed that conducting forestry investigation by remote sensing is feasible and can greatly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the forest inventory and ensure the accuracy and reliability of survey data.

数字遥感影像判读法在土壤侵蚀调查中的应用

数字遥感影像判读法在土壤侵蚀调查中的应用

1 土 壤 侵蚀 的 可遥 感 性
11 土壤 侵蚀 的类型 与 强度分 级 .
在 自然 界 , 携带 和 推 移松 散 物质 的力 超过 抵 抗 松散 物 质移 动 的 力时 , 引起 了土 壤 侵 当 便 蚀“ . ]土壤侵 蚀按 外 营力 的性质 可划分 为 水力侵 蚀 、 力侵 蚀 、 风 冻融侵 蚀 、 力 侵蚀 和人 为侵 蚀 重 等 5种类 型 . ]土壤 侵 蚀 的强度 , 一般 用土 壤侵 蚀 模数 来 表示 , 单 位面积 和 单 位时 段 内的 土 即 壤侵 蚀 量 , 其单 位 名 称为 吨每平 方 公里 年 (/ k ・ ) 或 采用 单 位 时段 内土 壤侵 蚀 的 厚度 来 t(m a )
中圉分类号 :S 5 . 171
文献标识码 :A
O 引言
建 国以来 , 国对水土 流 失面积 进行过 4次调查 . 1次是 在 15 我 第 95年 , 由各地通过 典 型调 查 推断 出水 土 流失 ( 水 力侵 蚀部 分 ) 仅 面积. 次 调查 没有 统 一 的标 准和 规 范 , 这 主要 凭经 验 、 印

要 :土壤 侵 蚀 调 查技 术 经 历 丁人 工 实 地填 图调 查 ( ) 目视 判 读 调 查 之 后 , 航 卫 片 目前 已进 入 数
字 遥 感 影 像 调 查 的新 阶 段 本 文 对 数 字 遥 感 影 像 判 读 调 查 法 与 常 规调 查 法 进 行 了 对 比 , 总结 了数 字 遥 感 影 像 判 读 法 的 优 越 性 , 时 也 指 出 了 目前存 在 的一 些 问题 . 同 关 键 词 :土 壤 侵 蚀 调 查 ; 字 遥 感 影 像 { 理 信 息 系 统 数 地
象, 而且 不 含新 疆 、 藏 、 西 上海 、 津 、 湾等 省 份 , 一 次不 全 面的 调查 . 9 3 1 9 天 台 是 1 8 ~ 9 0年 , 水利 部首 次应用 遥感 技术 对全 国的 水土 流失开展 了普 查 , 基本 上摸清 了我 国水 土流 失的“ 底 , 家 其 成果 由国务 院正 式发 布. 但这 次调 查 使用 的遥 感 资料 为纸质 像 片 , 分辨率 低 , 比例 尺较 小. 9 9 1 9

遥感卫星影像解译

遥感卫星影像解译

北京揽宇方圆信息技术有限公司遥感卫星影像解译遥感卫星影像的解译标志,也称判读要素,它是遥感图像上能直接反映和判别地物信息的影像特征。

包括形状、大小、阴影、色调、颜色、纹理、图案、位置和布局。

解译者利用其中某些标志能直接在图像上识别地物或现象的性质、类型和状况;或者通过已识别出的地物或现象,进行相互关系的推理分析,进一步弄清楚其它不易在遥感影像上直接解译的目标,例如根据植被、地貌与土壤的关系,识别土壤的类型和分布等。

(1)形状:指目标物在影像上所呈现的特殊形状,在遥感影像上能看到的是目标物的顶部或平面形状。

例如飞机场、盐田、工厂等都可以通过其形状判读出其功能。

地物在影像上的形状受空间分辨率、比例尺、投影性质等的影响。

(2)大小:指地物形状,面积或体积在影像上的尺寸。

地物影像的大小取决于比例尺,根据比例尺,可以计算影像上的地物在实地的大小。

对于形状相似而难于判别的两种物体,可以根据大小标志加以区别,如在航片上判别单轨与双轨铁路。

(3)阴影:指影像上目标物,因阻挡阳光直射而出现的影子。

阴影的长度、形状和方向受到太阳高度角、地形起伏、阳光照射方向、目标所处的地理位置等多种影响,阴影可使地物有立体感,有利于地貌的判读。

根据阴影的形状、长度可判断地物的类型和量算其高度。

(4)色调:指影像上黑白深浅的程度,是地物电磁辐射能量大小或地物波谱特征的综合反映。

色调用灰阶(灰度)表示,同一地物在不同波段的图像上会有很大差别;同一波段的影像上,由于成像时间和季节的差异,即使同一地区同一地物的色调也会不同。

(5)颜色:指彩色图像上色别和色阶,如同黑白影像上的色调,它也是地物电磁辐射能量大小的综合反映,用彩色摄影方法获得真彩色影像,地物颜色与天然彩色一致;用光学合成方法获得的假彩色影像;根据需要可以突出某些地物,更便于识别特定目标。

(6)纹理:也叫影像结构,是指与色调配合看上去平滑或粗糙的纹理的粗细程度,即图像上目标物表面的质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属于近红外波段。此波段避开了小于0.76μm出现的叶绿素陡坡 效应的坡面和大于0.9μm可能发生的水分子吸收谱带,使之 更集中地反映植物的近红外波段的强反射,茂密的植被呈 浅色。可用于植被、生物量、作物长势的调查。
TM-2
0.52—0.60μm
TM-.90μm

方法 (一)直接判定法 (二)对比分析法 (三)逻辑推理法

三、实习仪器与数据 计算机、ENVI和ARCVIEW GIS软件, TM4、3、2波段合成标准假彩色合成图 像。
表1 TM 遥感影像的波段划分及其光谱效应
波段 波长范围 波段光谱效应
TM-1
0.45—0.52μm
属蓝光波段。对水体有较强的透视能力;对叶绿素反映敏感; 对区分干燥的土壤和茂密的植物也有较好的效果。 属绿光波段。对水体的透视能力较强;对植被的反射敏感,能 区分林型、树种。 属红光波段。可以根据植被的色调判断植物的健康状况,也可 以区分植被的种类和覆盖度;还可以用以判定地貌岩性、 土壤、水中泥沙流等。
二、原理与方法

地物光谱特性(标题为小四,宋体,加粗) 在以遥感图像中识别地物和现象的属性及其研究它们 之间的关系和演化变化规律时,必须首先了解和掌握 地物的光谱特性,以及它们空间和时间特性的变化。 不同地物在不同波段反射率存在着差异。因此,在不 同波段的遥感图像上即呈现出不同的色调。同类地物 的反射光谱是相似的,但随着该地物的内在差异而有 所变化。这种变化是由于多种因素造成的,如物质成 分、内部结构、表面光滑程度、颗粒大小、几何形状、 风化程度、表面含水量及色泽等差别。这就是判读识 别各种地物的基础和依据。

2、土地利用类型目视判读 根据土地利用类型及其解译标志对遥感影像进行 目视判读
耕地
林地
湖泊
滩地
沼泽地
盐碱地
沙地

3、土地利用类型信息提取 用ARCVIEW GIS软件对目视判读结果进 行数字化提取土地利用类型信息。
图2 TM影像中土地利用类型特征



(1)建立面图层 ①打开地图 File—Extensions—JPEG(JFIF)Image support—OK ArcView GIS 3.2—Cancel—New—Add Theme—路径—Image Data Source—地图— Ok ②建立图层 View—New Theme(Polygon)—路径—名称


(2)数字化保存要素与属性值 ①数字化:用面数字画工具提取出面图层; ②打开属性表Open Theme Table,输入 属性值; ③保存数字化结果Save edits—路径—名 称。



(3)图例设计 对数字化的结果进行图例设计,并保存 图例 ①在图层上双击,打开Edit Legend对话 框,设计图例; ②Edit Legend对话框,用Save保存图例 文件。
遥感影像判读实习指导书
白淑英
实习一 卫星遥感影像目视解译

一、实习目的 目视判读是卫星图像应用的最基本方法,用计 算机进行自动分类时,训练样本的选择以及自 动分类决策等,也都需要目视判读作为基础。 了解卫星遥感影像的波段特性以及对应的地物 波谱特性;建立遥感影像解译标志,从影像中 目视解译出耕地、林地、草地、水体、居民地、 盐碱地、沼泽地等土地利用类型。



(4)制图 输出JPEG格式图,要求有图例、指北针、比例尺(单位为米)。 设置单位View Properties—meters; view—Layout进入制图窗口,进行图名、图例、指北针、比例 尺编辑; File—Export—输出JPEG格式图。 (5)撰写实习报告 1)实习目的、原理与方法、实习仪器与数据、实习步骤。 2)重点写实习步骤,并要求附上操作过程中主要步骤的图和结 果图。 3)叙述TM影像中各种土地利用类型的特征,并说明原因; 4)实习结果分析,并写出心得体会,通过实习自己掌握了哪些 知识和技能。
TM-5 1.55—1.75μm
属于近红外波段,波长大于TM-4 。处于水 的吸收带(1.4—1.9μm)内,对含水量反 映敏感,可用于土壤湿度、植物含水量调 查、水分状况研究、作物长势分析等,从 而提高了区分不同作物类型的能力;对岩 性、土壤类型的判定也有一定的作用。 属于热红外波段。对热异常敏感。可用于区 分农、林覆盖类型;辨别地表温度差异; 监测与人类活动有关的热特征;进行水体 温度变化制图。 属于热红外波段。可用于区分主要岩石类型, 可用于地质探矿与制图。
TM-6 10.4—12.6μm
TM-7 2.08—2.35μm
四、实习步骤
1、建立解译标志 指在遥感图像上能具体反映和判别地物和现象 的影像特征。根据土地利用分类系统,综合影 像的色调、阴影、大小、形状、纹理、图案、 位置、组合等解译要素,结合地理区域和研究 对象,地物与其相关指示特性;地物与环境的 关系;地物与成像时间的关系等进行判读。

三、实习仪器与数据 计算机、ENVI和ARCVIEW GIS软件,黑 白全色航空像片。

四、实习步骤 (1)航空像片判读标志 在航空像片上,不同地物有其不同的影像特征,这些 影像特征是判读各种地物的依据,称为判读标志。航 空像片判读标志是地物本身性质、形态等特征在像片 上的反映。因此,根据影像标志可以直接从像片上辨 认出地物的属性及其空间分布等特征。如影像的形状、 大小、色调及阴影等都是常用的航空像片判读标志。 除此之外,还利用与判读对象密切相关的地物和现象, 运用相关的专业知识和经验进行判读,通常把这些相 关参照物称为间接判读标志。
实习二 航空像片的目视解译



一、实习目的 掌握黑白全色航空像片的判读原理和方法,建立航空 像片解译标志,从航空像片中目视解译出耕地、林地、 水体、居民地等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 二、原理与方法 进行航空像片判读时,应遵循先整体后局部,从已知 到未知,先易后难,由宏观到微观的原则进行。对每 一种地物的判读,首先是观察和总结地物影像特征, 然后将所观察到的各种现象,加以“由表及里”, “由此及彼”的综合分析研究,进而判明地物的性质 和类型。根据判读对象的不同,判读时可采用以下方 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