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城建规划十年概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南京市远景规划概况
目标:把南京建设成为充满经济活力的城市,富有文化特色的城市,最佳人居环境的城市。
都市圈:以南京为中心构造一个长江中下游的大都市圈。
这个都市圈可望集中7710万的总人口。
南京远影城镇人口按1000万人预留。
都市发展区内适宜进行相对集中的城市建设用地在700平方公里左右。
总体规划:“以主城为核心,结构多元、间隔分布鞋”的组织跳跃的城镇空间布局结构,使南京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保护自然山水和历史文化资源,使其山水城林融为一体的城市特色进一步发展。
发展思路:现行总体规划提出的以长江为南京城镇发展主轴的思路,与沿江开发带、沪宁都会发展连绵区等区域发展思路相协调,有助于实现南京经济辐射由东向西的扩散。
现行总体规划提出的南北向次轴的思路有助开加强南京与南北腹地联系,包括苏北、皖南和浙北。
在沿江主轴和南北次轴的交汇地区规划形成南京都市发展区,未来将成为南京城镇化战略推进的主要空间。
交通:都市圈交通网络按以南京为核心的“一小时单程出行时间”为标准进行规划构思,覆盖了扬州、镇江、仪征、马鞍山、芜湖、滁州等城市,并与南京的快速环路相连,形成以快速轨道交通和快速道路为骨架的高效、安全、舒适的都市圈综合交通体系。
规划市域公路网达到全国领先水平。
通车总里程达8500公里以上。
其中高速公路达550公里左右。
多中心规划:为避免城镇在功能上过多依赖主城,充分发挥南京作为区域中心城市职能,规划提出除完善主城中心体系外,在三个新市区培育次区域中心,开有成多核区域中心格局。
空间布局:“以长江为主轴,以主城为核心,结构多元,间隔分布,多中心、开敞式的空间布局”。
规划东山、仙西、浦口-珠江三个新市区分别成为城镇空间向南、向东、跨江发展三个增长级。
东山和浦口珠江新市区将承担吸收来自南部和北部农村城镇化人口的功能,仙西将成为接受上海辐射以及新经济发展的主要空间。
为促进三个新市区城市综合职能的实现以及都市范围的形成,规划在三地均设立次区域中心,新市区的远景发展规模按50万人口以上预留。
二、南京市远景规划
规划强调城镇职能的相对包容性,同时对每个城镇的主体职能和产业发展提出了要求和建议。
主城:都市发展区的核心,是南京都市圈和更大区域的中心。
尤其是要重点建设完善新街中心商务区。
鼓励发展以信息科技、金融商贸、文化旅游等综合服务功能为主的第三产业,适当保留和发展都市型工业;禁止有污染、占地大、扰民的产业发展。
东山新市区:次区域中心,承担主城综合功能扩散的新市区。
鼓励发展商贸服务、生活居住、休闲娱乐等第三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其他污染轻加工业等;禁止污染严重的、控制大用水量的相关产业。
仙西新市区:次区域中心,是以发展教育和高新技术产业为方的新市区。
鼓励发展教育科研、文化体育、休闲娱乐、商贸服务、高品质居住等第三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研发加工以及其他无污染、高科技含量的第二产业,禁止有污染、建设标准低、技术含量不高的第二产业的发展。
浦口-珠江新市区:次区域中心,相对独立区域综合服务功能的新市区。
鼓励发展生活居住、商贸流通、综合服务、文化体育、旅游休闲度假等第三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无(轻)污染加工工业。
禁止发展污染严重的产业。
规划充分利用既有风景区,形成牛首山-祖堂山、青龙山-汤山、栖霞山、老山、灵岩山等大型近郊公园,构成都市发展区“一江、二洲、三环、四大主城绿地、五大近郊公园”的绿色空间格局的有机组成部分。
一江指长江南京段的滨江绿带;二洲是指八卦洲和江心洲;三环指明城墙风光带、绕城公路绿带和公路二环绿带;四大主城绿地是指位于主城西北部的幕燕风景区、东部的钟山风景区、南部的雨花台风景区、西部的夹江滨江风光带;五大近郊公园是指上述的牛首山-祖堂山等大型近郊公园。
本次规划基本延续“由市中心区,1个副中心,7个地区中心及若干个居住区中心组成的主城公共活动中心体系”的规划格局。
中心区范围保持不变,东至城东干道,西至城西干道,北至纬三路、玄武湖,南至建康路-升州路,用地20.5平方公里。
主要由新街口中心商务区,北京东、西路行政中心,夫子庙、湖南路、中央路商业中心,太平面路、朝天宫-仓巷、莫愁路、丹凤街等商业街、以及长江路文化街和珠江路科技街等特色街构成。
河西副中心位于江东路西侧,纬五、纬六路之间,由大型体育中心、重要文化设施以及商业贸歇区等构成。
地区中心以周边地区居民(20-30万人)服务为主,并尽可能发挥专业特色,分别布置于热河路、中央门、卡子门、孝陵卫、迈皋桥、沙洲及中保七处。
针对主城人口增加的客观现实,坚持以新区开发为主,严格控制在旧城内住宅建设;强调高标准、注重环境建设,、以成片开发的原则、完善公建、市政、交通及绿化的配套;居住用地从现有46平方公里增加到约63平方公里,人均居住用地指标从现奖到17.6平方米/人上升到24.2平方米/人,占城市建设用地的比例由28%调整为26%左右;居住区公园一般规模应在1.5公顷以上,最大服务半径1000米。
规划鼓励对现状工业进行升级改造,提高技术含量,减少对环境影响;鼓励在西片沙洲,东片石门坎等工业小区和鼓楼科技工业园新增一些高科技、无污染的都市型工业,使城市工业用地和就业岗位的分布更加合理;高速后的主城工业用地占城市建设用地的比例保持在10%左右;增加城市公共绿地,保证80%以上的居民在10分钟内能够便捷到达一块公共绿地,主城人均公共绿地指标保持在15平方米以上。
南京有丰富的自然历史文化资源,规划要求重点保护的界面有:明城墙风光带的内外界面、滨江城市景观界面、紫金山四周界面、玄武湖、莫愁湖四周界面、雨花台风景区界面、幕府山南北界面等,规划提出应重视城市由雨花台—中华路—中山南路—中山路—中央路—幕府山的南北轴线、以及由孝陵卫—中山门—中山东路—汉中路—汉中门—汉中西路—汉西副中心—滨江地区的东西轴线。
规划要求保护好秦淮河,金川河、珍珠河、玉带河、明御河、干河沿等河道,加强滨河和滨江绿带景观和环境建设。
搞好明城墙风光带、秦淮风光带、滨江风光带。
三、2010年发展策略
2010年市域总人口为680万人左右,都市发展区总人口为530万人左右,相应的城镇人口规模为450万人左右,到2010年将主城人口控制在300万以内。
2010年人均居住面积达15平方米。
根据最近的“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绿化建设的通知”:2010城镇人均公共绿地要达10平方米/人以上,城市中心区人均公共绿地要达到6平方米/人以上。
发展策略:进一步拉开都市发展区框架,,重点培育三个新市区:有效控制主城人口的增长,、优化完善主城功能结构;实施小城镇集中发展策略,推进郊县城市化进程;突出公共交通优先的战略,继续高度重视主城交通建设;大力改善城市环境,加强历史文化保护和城市特色塑造;加强区域服务职能,提高中心城市地位和区域竞争力。
东山:规划提出2010年前依托江宁开发区,大力推动南部东山新市区的发展,按照新市区要求提高东山新市区的整体建设水平。
在建设过程中,建设用地应控制在规划公路二环以北、牛首山一祖堂山风景区以东地区、对已建成地区和已批租出去的土地要实施空间整合。
地铁一号线南延至东山新市区。
仙西:2010年以前仙西新市区着重配合大学城的建设集中完善仙西新市区西北部的仙鹤分区。
要建立严格的土地准入机制,禁止有污染,粗放型项目的进入。
要加强基础设施等的配套建设、地铁三号线应延伸至仙西新市区西北部。
江北:2010年以前要完成长江三桥的建设,积极推进结合轨道交通的纬七路过江通道和京沪高速铁路过江通道建设,为江北新市区的进一步发展改善外部环境,江北新市区近期要重点加强基础建设和各项配套设施建设、形成相对自我完善的服务功能。
与三个新市区相对应,我们还将重点建设大厂、新尧、板桥、龙潭、雄洲、永阳、淳溪等7个新城。
西片:以建设体育中心为契机,积极培育河西副中心、提高公共配套水平;提高居住开发规模和建设标准,完善设施配套建设;注重滨江地区环境建设和集中绿地建设,改善河西整体环境;鼓励相对集中发展高科技的无污染的中小企业、私营企业和研发基地、增加就业岗位。
北片:抓住产业高速的机会,提高现有工业的科技含量;鼓励保留一定的二产就业岗位,鼓励发展无污染的中小企业、私营企业;加快建设晓庄地区中心;完善居住配套设施建设,逐步改善北片的环境质量。
南片:严格保护山体、确保与南部牛首山-祖堂山生态绿地的有效连接;居住开发要高标准、高质量、低密度,开发建设的用地与生态绿地要有机相融,形成南京高尚住宅区:控制工业用地扩展。
东片:严格保护钟山风景区以及玄武湖风景区;加强公共设施配套,建设孝陵卫地区中心;
住宅开发建设继续执行高标准,严要求、严格控制高层建筑。
水环境治理:为争创国家环境模范城市,近期要加强主城污水处理系统建设,争取在2010年前基本完成江心洲、锁金村、方家营、兴武营,城东等五个污水处理系统的建设,使主城的污水处理率达到90%左右,加强河道整治,主城内主要河,湖水面实施引换水工程,保持水体清洁;保护长江的饮用水源地,取消长江夹江水域污水排放口,治理沿江重点污染源。
文化保护及城市特色:加强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塑造城市特色。
近期重点开发利用明城墙风光带、颐和路公馆区、朝天宫、南捕厅、中山东路近现代优秀建筑群等历史文化资源,并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城市的绿化环境建设、旅游业发展结合起来。
结合河西新区的开发建设和体育中心的建设,加快河西滨江景观的建设。
结合二桥、三桥的建设,同步建设滨江景观。
进一步完善幕燕地区的绿地区的绿化环境建设和滨江风貌塑造,其他地区要注意发挥区县积极性,加愉滨江建设的步伐,争取经过十年的建设初现南京滨江景观风貌。
公共设施:按照建设文化大省省会城市的要求,加快具有区域影响的公共设施建设、建设江苏省体育中心、建成南京市图书馆新馆、省近现代史博物馆、省彩电中心、省歌剧院等一批樗性公共设施。
提高承办全国性、国际性文化、体育和商务活动的能力、提高南京的国内外影响力和国际知名度。
市级大型文化设施主要布局于长江路和城市副中心。
四、2010年重点专项规划
环境风貌保护:规划将自然风景和文物古迹比较集中的地区划为环境风貌保护区。
包括有钟山风景区、石城风景区、雨花台纪念风景区、幕府山风景区、明城墙风光带、秦淮风光带、栖霞风景区、牛首山-祖堂风景区、汤山风景区、老山森林公园、桂子山、天生桥、固城湖风景区、石臼湖风景区、东屏湖风景区、芝麻岭生态林区、云台山风景区。
古都格局:保护中华路、御道街、中山路三条历代都城遗存的轴线;保护明代四重城廓,重点保护从外五龙桥至北安门桥的中轴线以及明御河、玉带河、各城门遗址、遗迹;保护好古街巷及近代形成的民国时期公馆区等特色街巷;保护好古河道桥梁。
公共设施:重点改善市中心区(包括夫子庙文化商业中心)内的交通和环境。
主城的河西及三个新市区浦口、仙西、东山构成城市的副中心。
文化设施建设以长江路为中心,还将建设鼓楼歌剧院、河西影视中心、河西图书阅览中心及系列博物馆。
体育设施完善现有的五台山体育中心、依托体育学院向东发展、建设大型综合性体育中心、中山东路建设体育城、河西在莫愁湖公园附近建设大型体育中心、将在东山,江北建设能承办全国单项体育比赛的体育中心,远景规划在仙西新市区建设能够承担洲际综合运动会的现代化体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