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语文作文素材课外名句集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高考语文作文素材课外名句集锦
1.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
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学习,
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遇事就不迷惑,五十岁懂得了什么是天命,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能达到随心所欲,想怎么做
便怎么做,也不会超出规矩。
2. 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我的志向是)让年老的安心,让朋友们信任我,让年轻的子弟们得到关怀。
3.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
如浮云。粗茶淡饭,喝水(而不必一定喝酒),弯曲手臂就能够枕在上面
睡觉,乐趣也就在其中了.(朴实的生活之乐).不道义,富有,地位高贵,
对于我来说,就像浮云一样.
4. 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叶公向子路问孔子为人
怎么样,子路没有回答。(回来后子路把这件事告诉孔子)孔子说:
“你为什么不这样说:他的为人,用功便忘记吃饭,快乐便忘记忧愁,不晓得衰老会要到来,如此罢了。”
5. 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真正有智慧的人,什么事
情一到手上,就清楚了,不会迷惑。"仁者不忧",真正有仁心的人,
不会受环境动摇,没有忧烦。"勇者不惧",真正大勇的人,没有什么
可怕的。孔子告诉我们,一个人要达成完美的人格修养,重要的有三点,缺一不可。
7. 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孔子下,欲与之言。趋
而辟之,不得与之言。楚国的狂人接舆从孔子的车前经过,唱道:
“凤凰呀,凤凰呀!你的德行为什么衰败了呢?过去的是无法挽回了,
未来的还是能够补救的。算了吧,算了吧!现在当政的那些人危险极
了!”孔子下了车,想和他谈谈。他却连忙避开了,孔子没能够和他谈。
8. 伊尹曰:‘何事非君?何使非民?’治亦进,乱亦进,曰:
‘天之生斯民也,使先知觉后知,使先觉觉后觉。予,天民之先觉者也。予将以此道觉此民也。’思天下之民匹夫匹妇有不与被尧舜之泽者,若己推而内之沟中——其自任以天下之重也。伊尹说:‘哪个君
主不能够侍奉?哪个百姓不能够使唤?’所以,他是天下太平做官,天
下混乱也做官。他说;‘上天生育这些百姓,就是要让先知的人来开
导后知的人,先觉的人来开导后觉的人。我就是这些人中先知先觉的人,我要开导这些后知后觉的人.’他认为天下的百姓中,只要有一个
普通男子或普通妇女没有承受到尧舜的恩泽,就好像是他自己把别人
推动山沟之中去了一样--这就是他以挑起天下的重担为己任的态度。
9. 孟子曰:“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
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
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固有
之也,弗思耳矣。”(告子上)
[译文] (孟子说:)“同情别人的心,人人都有;知道羞耻的心,
人人都有;对别人恭敬的心,人人都有;明辨是非的心,人人都有。同
情心属于仁,羞恶心属于义,恭敬心属于礼,是非心属于智。这仁义
礼智,不是外人强加给我的,是我本来就有的,不过是没有去思考追
求罢了。”
10.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那些有志向、
有仁德的人,没有为了谋求生存而损害仁德的,只有献出自己的生命
来成就仁德的。
11. 《论语》·雍也篇,子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
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孔子说:“聪明人喜爱水,有仁德者喜爱山;聪明人活动,仁德者沉静。聪明人快乐,有仁德者长寿。”
12. “自暴者不可有言也,自弃者不可有为也。言非礼义,谓之
自暴;吾身不能居仁由义,谓之自弃也”
自己损害自己的人,不能和他谈出有价值的言语;自己抛弃自己
(对自己极不负责任)的人,不能和他做出有价值的事业。说话诋毁礼义,这叫自己戕害自己;自认为不能守仁行义,这叫自己抛弃自己。
13.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ní),小车无軏(yuè),其
何以行之哉! ——《论语·为政》人如果不讲信用,不知(他)该怎么办。。(就像)大车没有车辕与轭相连接的木销子,小车没有车辕与轭
相连接的木销子,它靠什么行走呢?”
14. 《论语·子路》:“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
15. 【原文】
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上矣。”
曰:“敢问其次。”曰:“宗族称孝焉,乡党称弟焉。”
曰:“敢问其次。”曰:“言必信,行必果,硁硁①然小人哉!抑
亦能够为次矣。”
曰:“今之从政者何如?”子曰:“噫!斗筲之人②,何足算
也?”--《论语。子路》
必清楚其言外之意所假设的前提,我的理解是这样的,关于士的
标准,孔子把它分为三个层次(文中最后一种“斗筲之人是不算在内的),按这三种看来,“言必信,行必果”的是属最后一个档次的,这
种人之所以还能称之为士,必也是有其信念的,非为“斗筲之人”的
器量狭小胸无大志,他们也有执着的信念,但是与前两种“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和“宗族称孝,乡党称弟”对比,他们的信念
是相对较为薄弱较为模糊的。也就是说,他们的执着的是连他们自己
也不清楚的,甚至是一个胡里胡涂的偏执狂。他们听命于上面的指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