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30年)合肥市域最新综合交通规划原版PPT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福州 昆明 广州 成都 武汉 郑州 西安
南京
合肥
杭州
上海
宁波
南昌 长沙
高速铁路 城际铁路 普通铁路
铁路设施规划
推进策略
东向:合沪直达、合宁加密、合杭强化 西向:合武加密,合郑明确,合西力争 南北:合九加速,京九确保 东北:合连强化
铁路设施规划
合沪直达:
利用在建商合杭客专通道(合 肥-芜湖-湖州-杭州),结合
规划人口分布
规划就业岗位分布
全日出行发生吸引量
主城发展趋势
依据现行轨道和道路规划方案,假定私家车 按当前趋势发展,远期交通拥堵由一环甚至 向二环外扩散,重要通道拥堵较为严重,需 要通过加密轨道交通线网缓解交通拥堵、满 足迅速增长的联系需求。 建议:远期进一步加密轨道线网,远景构建 轨道出行为主导的城市客运体系;引导小汽 车合理使用。
汇报提纲
一、规划背景与交通使命 二、交通特征与问题研判
三、发展趋势与目标构建
四、布局规划与近期建设
总体定位判断
在长江经济带和长三角城市群的大背景下,合肥未来交通定位为:
1、衔接“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的重要交通枢纽;
2、国家级综合交通枢纽; 3、长江经济带核心综合交通枢纽; 4、长三角“沪宁杭合”四大枢纽中心之一。
路网结构有待优化。主干路密度较高,支路发展目 标实现不够,尤其是西一环路附近较突出。
•
•
城市快速路(准快速路)系统存在问题 • • 快速路体系尚未完全形成、跨组团快速通道不足。 快速路均通过一环路衔接,一环压力巨大。 快速路网与用地布局不协调。快速路两侧用地性质 与强度缺乏控制,既承担组团间远距离交通需求, 又承担沿线用地大量到发交通,功能重合引发拥堵。
பைடு நூலகம்
既有轨道线网规划:轨道共布设8条线和4条延伸线,共 322.5km。
中心城区主干路平均饱和度
交通发展愿景
城市发展总目标
大湖名城 创新高地
响应“大湖名城、创新高地”的发展目标,构筑
“开放、生态、协同、高效”
的大合肥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引领和支撑国家区域中心城市的培育和发展。
交通发展目标
枢纽都市: 突出交通引领发展理念,以构建高铁为主导,加 强公路枢纽,提升航空水运,实现承东启西、联 接南北、辐射江淮,综合一体、高效畅达的国家 级枢纽都市。 公交都市: 突出公交引导发展理念,构建轨道主导、多级 公交网络合一,高效率、高品质、支持双心两 扇两翼千万级超大城市的国际水准公交都市。 品质都市: 突出人本优先发展理念,打造多层交通网络和 谐、慢行网络友好,交通与生态、环境融合、城 湖相拥的人性化品质都市。
积极融入、借用国家与区域运输通道
在既有规划方案(现状沪汉蓉铁路、 合蚌高铁、合福高铁,规划商 合杭高铁、合安高铁)基础上,
石家庄
天津
济南
连接陆上丝绸之路:规划合西 高铁线路;
构建东北亚-华中-西南通道: 争取将连宿蚌-合蚌-合安九 (简称连合九)铁路提升为国 家高速铁路; 争取京九第二通道:利用商合 杭-合安九高铁形成京九高铁 的第二通道; 新建合宁、合武通道:新建合 重庆 宁、合武350km/h时速高铁, 现状铁路调整为客货混行的普 通铁路; 预留郑合高铁线位:预留阜阳 经六安至合肥通道。 贵阳
南京
镇江 常州 无锡 苏州
“上海-湖州”高铁通道规划
建设,实现“合肥-上海”直 接联系,通道时间约1.5小时。
宣城
“合肥-上海”快速通道(1.5小时)
合宁加密:
目前,合宁间仅有一条铁路 客运通道。规划未来目前的
扬州 南京 镇江
泰州
南通 常州 无锡
合宁既有高铁通道调整为客
货混跑线路,平行新建合宁 高速铁路(350km/h)。
区域重大交通枢纽有效提升城市地位 打通与国家级重要通道的衔接 通达城市数量、效率发生质的变化 对外客货运量年均增长率处于国内前列 综合运输发展模式有待优化 区域运输通道比较缺乏 高等级交通设施较缺乏 重大枢纽集疏运系统缺乏
铁路通达 铁路可直接通达 城市 高铁可直接通达 铁路不可直接通 达 省内城市 亳州、淮北、宿州、阜阳、蚌埠、淮 南、六安、安庆、芜湖、铜陵、池州、 宣城、黄山 淮南、蚌埠、宿州、六安 、滁州、铜 陵、黄山 马鞍山
出行方式
除步行 分担率 20%-30%
40%-50% 20%-30%
非机动车
大公交系统 非公交机动车
评价路指标 快速路承担机动车交通量比重(%) 中心城区快速路平均饱和度 饱和度大于85%的快速路规模比例
二环内指标 30.1% 1.07 0.89 0.86
主城指标 39.3% 0.88 0.67 0.58
• 老城内停车配建严重不足。 • 缺乏停车差别化管理:停车管理在对
象、时间、空间和价格四维层面上均存 在缺位甚至错配,缺少分时分区分类分 价差别化政策。
中心城区停车泊位供给
泊位类型 建筑配建/配置泊位 公共泊位 合计 结构 泊位(个) 242535
路内
路外
20537
1958 265030
现状停车需求与缺额分布图
35.7 19.5
济南
2009
33.4
25.0
24.4
17.2
交通对用地功能和人口疏散作用较弱,二环仅占市区面积10%, 但人口聚集达52.4%,中心区首位度高。 快速机动化给道路交通带来巨大压力,早高峰交通拥堵由一环的 部分拥堵向二环蔓延。
问题研判
问题一:交通系统建设带动经济发展,枢纽城市地位得到初步确立,但综 合运输模式、国家级运输通道规模有待进一步提升
汇报提纲
一、规划背景与交通使命 二、交通特征与问题研判
三、发展趋势与目标构建
四、布局规划与近期建设
1、构建国家级枢纽都市
铁路设施规划
国家运输通道分析
既有规划通道
• 沪汉蓉通道 • 京福通道
• 华东第二通道
需要积极争取的通道
• 连合九通道(沟通东北亚 -华中-西南)
• 京九第二通道
• 合西通道
铁路设施规划
货运总量(亿吨) 2030
2020 8.4
9.1 2012
3.5 6.5
2012
3.5
6.1
进入以航空、铁路、高速 公路和河海直达联运为主
区域客运分布
至京津 郑州 45-50
导的现代化综合运输时代!
南京 共40-45 至重庆四川 武汉 共35-40 南昌 至广东福建 合 肥 上海
杭州
市域发展趋势
80km
新空间:经济圈协同发展、大都市区化通勤空间格局 新要求:新规范、新导则陆续出台
南京都市圈
大都市区
上海都市圈
合肥都市圈
杭州都市圈
交通使命
支撑发展:国际竞合、东部传承、西部辐射
提档升级接轨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铁路公路、航空航运重大区
域交通设施布局,引领与支撑合肥城市与产业跨越发展,引领长三
角一体化和全球竞合、产业转移;
引导发展:空间紧凑、土地集约、运输低碳
积极谋划城市轨道交通、快速道路等城市骨架交通网络和综合枢纽 体系布局,引导合肥经济圈和大都市区框架拉开,引导紧凑集约的 城市空间结构与土地开发;
人本发展:多元一体、高效便捷、安全幸福
构建国际水准的多层次一体化综合交通体系,积极面对机动车高增 长带来的动静态双重压力与挑战,提出近期交通改善的总体策略、 重大项目和行动纲领,保障城市交通基本通畅和出行品质。
汇报提纲
一、规划背景与交通使命 二、交通特征与问题研判
三、发展趋势与目标构建
四、布局规划与近期建设
规划背景
大战略:一带一路战略、长江经济带战略
大规划:新型城镇化规划
北京
国家发展战略最前沿的节点城市 长三角城市群的副中心城市 国家综合交通枢纽城市
西安
郑州
连云港
合肥 武汉
上海
宁波
泉州 广州
规划背景
合肥城市崛起与能级提升,综合交通系统是核心支撑
高速铁路与城市轨道是综合运输体系中的核心模式
区域发展趋势
运输分布:主要集中于长三角、环渤 海和杭甬城镇群方向。
总体需求:远期客运总量9.1亿人次, 货运量8.4亿吨。
运输结构:航空、铁路运输能力大幅 提升,公路运输能力大幅提升,水运 进一步加强。
客运总量(亿人次) 2030 2020
站点覆盖率不足:公交300米覆盖率为62.7%,
500米覆盖率为89.7%,与规范推荐值存在一定差 距。
合肥市公交发展相关指标与规范比较 万人车辆 拥有率 (标台) 13.0 12-15 建成区 线网密度 (km/km2) 1.88 2-2.5 300米 覆盖率 62.7% 50% 500米覆 盖率 89.7% 90% 现状公交线网图
规划思路
四项转变
适应型发展
解决主城问题 机动车自由发展 粗放建设
主动引导型发展
经济圈城乡统筹 轨道主导公交都市 建管并举、功能提升
汇报提纲
一、规划背景与交通使命 二、交通特征与问题研判
三、发展趋势与目标构建
四、布局规划与近期建设
交通特征
居民出行绿色交通主导、出行时距呈现大城市双高峰、高运距特征,机动 化程度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私家车增长迅猛,交通拥堵集聚二环内
苏州
铁路设施规划
合杭强化:
利用规划建设中的“商合杭” 客运专线,高密度开行“合肥
-杭州”高铁(350km/h),
基本能够实现合杭间1.5-2小 时高铁出行圈。
合武加密:
既有合武高铁既有通道已经接近饱 和,列车运行速度250km/h已经不
能适应发展需求。规划将既有合武
铁路作为客货混行线路,新建“合 肥-武汉”高速铁路(350km/h), 并形成新的沪汉蓉快速通道。
公交覆盖显著不足 公交线路重复系数示意图
类别 合肥现状 规范推荐
问题研判
问题四:停车增供加快推进,配建标准日趋完善,但供需依然失衡,管理 缺乏差别化
• 总体供需不平衡:中心城区总体需求
为36.4万个,总体缺额为11.4万个; 老 城、包河、蜀山缺额最高,二环内车辆 车位比仅为0.78。
•
路外公共停车建设缓慢。
问题研判
问题二:城市骨架路网初步建成,但路网总体规模不足,路网级配有待完 善,快速路与用地布局需进一步协调
• • 城市道路建设进度的加快,“环放+格网”的 总体路网结构已经初步形成; 2006年至2014年,快速路从无到有,形成“一 环六射一纵”。
路网总体规模不足。现状路网总里程2221km,二环 内道路密度3.77km/km2,与规范标准存在较大差距。
一环沿线现状多商业居住用地
问题研判
问题三:轨道交通1、2号线开工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但公共交通系统 发展模式单一,场站建设滞后,服务水平较低
实现跨越式发展:第二批公交都市示范城市
公交客流增长缓慢:2014年6.9亿人次,年均增
长率2.7%,增幅缓慢。
区域 一环以内 2013年 5.88 2008年 5.44
人口规模
• 2030年城镇化率80-82%, 城镇人口1000万人。
20km
50km
通勤联系
•
主城与空港新城、合巢产 业新城、巢湖联系紧密, 未来将是主城通勤圈内的 重要联系方向。 相邻组团间联系紧密,庐 江城区与庐南产业新城、 合巢产业新城与巢湖城区 交换量较大。
•
出行分布图
主城发展趋势
随着城市人口及空间规模的快速不断拓展,交通出行总量增加,出行距离增大,机 动化程度进一步提高,未来合肥将处于交通方式结构竞争转型期,同时也处于优化 交通出行结构的关键引导期。
• 出行总量:城市出行总量持续增加,由现状960万增长至1640万 • 出行距离:随着城市规模快速拓展,人均出行距离由不断增加,将提升至8公里以上
• 车辆拥有:居民收入水平提升、国家产业政策鼓励,小汽车持续高增,达到218万辆
• 出行方式:出行距离提升,小汽车出行优势显著,公交与小汽车竞争进入关键时期
一环至二环
二环以外 合计
4.16
2.15 3.33
3.82
1.96 3.56
万人标台量不足:2014年市区5388标台,万人
13.95标台。
公交线网重复系数高:线路160条,线网长度
1162km,区内公交线网密度2.65km/km2。主城区公 交线网过于密集(尤其在环城路内)、开发区和 城乡结合部还存在部分公交覆盖盲点。
出行总量:960万人次/日 出行次数:人均2.70人次/日 出行结构:机动化出行比例超40%,公交分担率提升较慢,以电 动自行车和私家车为代表的个体化出行特征明显。 出行距离:5.53公里,接近主要大城市。
城市 年份 步行 自行 车 电动 车 公交 出 租 摩托 车 单位 车 私家 车 其他
2013 合肥 2006 2002 南京 上海 2011 2009
26.0 37.8 43.4 26.6 26.4
5.5 21.7 30.1
27.4 7.4 --
18.4 20.0 14.8 23.4 34.6
1.8 1.8 1.9 2.5
3.1 4.4 4.5 0.5
3.6 3.6 3.9 2.9
13.7 2.2 0.5 8.1 19.5
0.5 1.1 0.9 0.3
南京
合肥
杭州
上海
宁波
南昌 长沙
高速铁路 城际铁路 普通铁路
铁路设施规划
推进策略
东向:合沪直达、合宁加密、合杭强化 西向:合武加密,合郑明确,合西力争 南北:合九加速,京九确保 东北:合连强化
铁路设施规划
合沪直达:
利用在建商合杭客专通道(合 肥-芜湖-湖州-杭州),结合
规划人口分布
规划就业岗位分布
全日出行发生吸引量
主城发展趋势
依据现行轨道和道路规划方案,假定私家车 按当前趋势发展,远期交通拥堵由一环甚至 向二环外扩散,重要通道拥堵较为严重,需 要通过加密轨道交通线网缓解交通拥堵、满 足迅速增长的联系需求。 建议:远期进一步加密轨道线网,远景构建 轨道出行为主导的城市客运体系;引导小汽 车合理使用。
汇报提纲
一、规划背景与交通使命 二、交通特征与问题研判
三、发展趋势与目标构建
四、布局规划与近期建设
总体定位判断
在长江经济带和长三角城市群的大背景下,合肥未来交通定位为:
1、衔接“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的重要交通枢纽;
2、国家级综合交通枢纽; 3、长江经济带核心综合交通枢纽; 4、长三角“沪宁杭合”四大枢纽中心之一。
路网结构有待优化。主干路密度较高,支路发展目 标实现不够,尤其是西一环路附近较突出。
•
•
城市快速路(准快速路)系统存在问题 • • 快速路体系尚未完全形成、跨组团快速通道不足。 快速路均通过一环路衔接,一环压力巨大。 快速路网与用地布局不协调。快速路两侧用地性质 与强度缺乏控制,既承担组团间远距离交通需求, 又承担沿线用地大量到发交通,功能重合引发拥堵。
பைடு நூலகம்
既有轨道线网规划:轨道共布设8条线和4条延伸线,共 322.5km。
中心城区主干路平均饱和度
交通发展愿景
城市发展总目标
大湖名城 创新高地
响应“大湖名城、创新高地”的发展目标,构筑
“开放、生态、协同、高效”
的大合肥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引领和支撑国家区域中心城市的培育和发展。
交通发展目标
枢纽都市: 突出交通引领发展理念,以构建高铁为主导,加 强公路枢纽,提升航空水运,实现承东启西、联 接南北、辐射江淮,综合一体、高效畅达的国家 级枢纽都市。 公交都市: 突出公交引导发展理念,构建轨道主导、多级 公交网络合一,高效率、高品质、支持双心两 扇两翼千万级超大城市的国际水准公交都市。 品质都市: 突出人本优先发展理念,打造多层交通网络和 谐、慢行网络友好,交通与生态、环境融合、城 湖相拥的人性化品质都市。
积极融入、借用国家与区域运输通道
在既有规划方案(现状沪汉蓉铁路、 合蚌高铁、合福高铁,规划商 合杭高铁、合安高铁)基础上,
石家庄
天津
济南
连接陆上丝绸之路:规划合西 高铁线路;
构建东北亚-华中-西南通道: 争取将连宿蚌-合蚌-合安九 (简称连合九)铁路提升为国 家高速铁路; 争取京九第二通道:利用商合 杭-合安九高铁形成京九高铁 的第二通道; 新建合宁、合武通道:新建合 重庆 宁、合武350km/h时速高铁, 现状铁路调整为客货混行的普 通铁路; 预留郑合高铁线位:预留阜阳 经六安至合肥通道。 贵阳
南京
镇江 常州 无锡 苏州
“上海-湖州”高铁通道规划
建设,实现“合肥-上海”直 接联系,通道时间约1.5小时。
宣城
“合肥-上海”快速通道(1.5小时)
合宁加密:
目前,合宁间仅有一条铁路 客运通道。规划未来目前的
扬州 南京 镇江
泰州
南通 常州 无锡
合宁既有高铁通道调整为客
货混跑线路,平行新建合宁 高速铁路(350km/h)。
区域重大交通枢纽有效提升城市地位 打通与国家级重要通道的衔接 通达城市数量、效率发生质的变化 对外客货运量年均增长率处于国内前列 综合运输发展模式有待优化 区域运输通道比较缺乏 高等级交通设施较缺乏 重大枢纽集疏运系统缺乏
铁路通达 铁路可直接通达 城市 高铁可直接通达 铁路不可直接通 达 省内城市 亳州、淮北、宿州、阜阳、蚌埠、淮 南、六安、安庆、芜湖、铜陵、池州、 宣城、黄山 淮南、蚌埠、宿州、六安 、滁州、铜 陵、黄山 马鞍山
出行方式
除步行 分担率 20%-30%
40%-50% 20%-30%
非机动车
大公交系统 非公交机动车
评价路指标 快速路承担机动车交通量比重(%) 中心城区快速路平均饱和度 饱和度大于85%的快速路规模比例
二环内指标 30.1% 1.07 0.89 0.86
主城指标 39.3% 0.88 0.67 0.58
• 老城内停车配建严重不足。 • 缺乏停车差别化管理:停车管理在对
象、时间、空间和价格四维层面上均存 在缺位甚至错配,缺少分时分区分类分 价差别化政策。
中心城区停车泊位供给
泊位类型 建筑配建/配置泊位 公共泊位 合计 结构 泊位(个) 242535
路内
路外
20537
1958 265030
现状停车需求与缺额分布图
35.7 19.5
济南
2009
33.4
25.0
24.4
17.2
交通对用地功能和人口疏散作用较弱,二环仅占市区面积10%, 但人口聚集达52.4%,中心区首位度高。 快速机动化给道路交通带来巨大压力,早高峰交通拥堵由一环的 部分拥堵向二环蔓延。
问题研判
问题一:交通系统建设带动经济发展,枢纽城市地位得到初步确立,但综 合运输模式、国家级运输通道规模有待进一步提升
汇报提纲
一、规划背景与交通使命 二、交通特征与问题研判
三、发展趋势与目标构建
四、布局规划与近期建设
1、构建国家级枢纽都市
铁路设施规划
国家运输通道分析
既有规划通道
• 沪汉蓉通道 • 京福通道
• 华东第二通道
需要积极争取的通道
• 连合九通道(沟通东北亚 -华中-西南)
• 京九第二通道
• 合西通道
铁路设施规划
货运总量(亿吨) 2030
2020 8.4
9.1 2012
3.5 6.5
2012
3.5
6.1
进入以航空、铁路、高速 公路和河海直达联运为主
区域客运分布
至京津 郑州 45-50
导的现代化综合运输时代!
南京 共40-45 至重庆四川 武汉 共35-40 南昌 至广东福建 合 肥 上海
杭州
市域发展趋势
80km
新空间:经济圈协同发展、大都市区化通勤空间格局 新要求:新规范、新导则陆续出台
南京都市圈
大都市区
上海都市圈
合肥都市圈
杭州都市圈
交通使命
支撑发展:国际竞合、东部传承、西部辐射
提档升级接轨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铁路公路、航空航运重大区
域交通设施布局,引领与支撑合肥城市与产业跨越发展,引领长三
角一体化和全球竞合、产业转移;
引导发展:空间紧凑、土地集约、运输低碳
积极谋划城市轨道交通、快速道路等城市骨架交通网络和综合枢纽 体系布局,引导合肥经济圈和大都市区框架拉开,引导紧凑集约的 城市空间结构与土地开发;
人本发展:多元一体、高效便捷、安全幸福
构建国际水准的多层次一体化综合交通体系,积极面对机动车高增 长带来的动静态双重压力与挑战,提出近期交通改善的总体策略、 重大项目和行动纲领,保障城市交通基本通畅和出行品质。
汇报提纲
一、规划背景与交通使命 二、交通特征与问题研判
三、发展趋势与目标构建
四、布局规划与近期建设
规划背景
大战略:一带一路战略、长江经济带战略
大规划:新型城镇化规划
北京
国家发展战略最前沿的节点城市 长三角城市群的副中心城市 国家综合交通枢纽城市
西安
郑州
连云港
合肥 武汉
上海
宁波
泉州 广州
规划背景
合肥城市崛起与能级提升,综合交通系统是核心支撑
高速铁路与城市轨道是综合运输体系中的核心模式
区域发展趋势
运输分布:主要集中于长三角、环渤 海和杭甬城镇群方向。
总体需求:远期客运总量9.1亿人次, 货运量8.4亿吨。
运输结构:航空、铁路运输能力大幅 提升,公路运输能力大幅提升,水运 进一步加强。
客运总量(亿人次) 2030 2020
站点覆盖率不足:公交300米覆盖率为62.7%,
500米覆盖率为89.7%,与规范推荐值存在一定差 距。
合肥市公交发展相关指标与规范比较 万人车辆 拥有率 (标台) 13.0 12-15 建成区 线网密度 (km/km2) 1.88 2-2.5 300米 覆盖率 62.7% 50% 500米覆 盖率 89.7% 90% 现状公交线网图
规划思路
四项转变
适应型发展
解决主城问题 机动车自由发展 粗放建设
主动引导型发展
经济圈城乡统筹 轨道主导公交都市 建管并举、功能提升
汇报提纲
一、规划背景与交通使命 二、交通特征与问题研判
三、发展趋势与目标构建
四、布局规划与近期建设
交通特征
居民出行绿色交通主导、出行时距呈现大城市双高峰、高运距特征,机动 化程度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私家车增长迅猛,交通拥堵集聚二环内
苏州
铁路设施规划
合杭强化:
利用规划建设中的“商合杭” 客运专线,高密度开行“合肥
-杭州”高铁(350km/h),
基本能够实现合杭间1.5-2小 时高铁出行圈。
合武加密:
既有合武高铁既有通道已经接近饱 和,列车运行速度250km/h已经不
能适应发展需求。规划将既有合武
铁路作为客货混行线路,新建“合 肥-武汉”高速铁路(350km/h), 并形成新的沪汉蓉快速通道。
公交覆盖显著不足 公交线路重复系数示意图
类别 合肥现状 规范推荐
问题研判
问题四:停车增供加快推进,配建标准日趋完善,但供需依然失衡,管理 缺乏差别化
• 总体供需不平衡:中心城区总体需求
为36.4万个,总体缺额为11.4万个; 老 城、包河、蜀山缺额最高,二环内车辆 车位比仅为0.78。
•
路外公共停车建设缓慢。
问题研判
问题二:城市骨架路网初步建成,但路网总体规模不足,路网级配有待完 善,快速路与用地布局需进一步协调
• • 城市道路建设进度的加快,“环放+格网”的 总体路网结构已经初步形成; 2006年至2014年,快速路从无到有,形成“一 环六射一纵”。
路网总体规模不足。现状路网总里程2221km,二环 内道路密度3.77km/km2,与规范标准存在较大差距。
一环沿线现状多商业居住用地
问题研判
问题三:轨道交通1、2号线开工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但公共交通系统 发展模式单一,场站建设滞后,服务水平较低
实现跨越式发展:第二批公交都市示范城市
公交客流增长缓慢:2014年6.9亿人次,年均增
长率2.7%,增幅缓慢。
区域 一环以内 2013年 5.88 2008年 5.44
人口规模
• 2030年城镇化率80-82%, 城镇人口1000万人。
20km
50km
通勤联系
•
主城与空港新城、合巢产 业新城、巢湖联系紧密, 未来将是主城通勤圈内的 重要联系方向。 相邻组团间联系紧密,庐 江城区与庐南产业新城、 合巢产业新城与巢湖城区 交换量较大。
•
出行分布图
主城发展趋势
随着城市人口及空间规模的快速不断拓展,交通出行总量增加,出行距离增大,机 动化程度进一步提高,未来合肥将处于交通方式结构竞争转型期,同时也处于优化 交通出行结构的关键引导期。
• 出行总量:城市出行总量持续增加,由现状960万增长至1640万 • 出行距离:随着城市规模快速拓展,人均出行距离由不断增加,将提升至8公里以上
• 车辆拥有:居民收入水平提升、国家产业政策鼓励,小汽车持续高增,达到218万辆
• 出行方式:出行距离提升,小汽车出行优势显著,公交与小汽车竞争进入关键时期
一环至二环
二环以外 合计
4.16
2.15 3.33
3.82
1.96 3.56
万人标台量不足:2014年市区5388标台,万人
13.95标台。
公交线网重复系数高:线路160条,线网长度
1162km,区内公交线网密度2.65km/km2。主城区公 交线网过于密集(尤其在环城路内)、开发区和 城乡结合部还存在部分公交覆盖盲点。
出行总量:960万人次/日 出行次数:人均2.70人次/日 出行结构:机动化出行比例超40%,公交分担率提升较慢,以电 动自行车和私家车为代表的个体化出行特征明显。 出行距离:5.53公里,接近主要大城市。
城市 年份 步行 自行 车 电动 车 公交 出 租 摩托 车 单位 车 私家 车 其他
2013 合肥 2006 2002 南京 上海 2011 2009
26.0 37.8 43.4 26.6 26.4
5.5 21.7 30.1
27.4 7.4 --
18.4 20.0 14.8 23.4 34.6
1.8 1.8 1.9 2.5
3.1 4.4 4.5 0.5
3.6 3.6 3.9 2.9
13.7 2.2 0.5 8.1 19.5
0.5 1.1 0.9 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