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点题技巧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作文点题技巧

作者:谢正华

来源:《文教资料》2012年第15期

摘要:高考作文恰到好处地点题十分重要,本文主要从首尾点题;中间醒目处点题、扣题;分析论据,点化扣题三个角度介绍高考作文的点题技巧。

关键词:高考作文点题扣题

有一位高考阅卷专家曾这样说:“考场作文的立意不仅要准确,而且在作文中要不断提到文题,点明你的行文和文题的关系,引领读者随你的思维而去。”确实,在高考作文中恰到好处地点题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点题,是获得基础等级的“奠基石”,不仅是写作水平一般的同学的法宝,而且是想要获取高分考生的妙招,更是挽救离题作文的“救命稻草”。

那么,怎样点题、扣题呢?

一、首尾点题

开头是高考作文的重头戏,由于时间和篇幅的限制,考生最好开门见山,即开篇既要点明自己的观点又要点明题意。如:学生作文《学会欣赏》有如下优秀开头。

1.蚍蜉撼树,驽马十驾,大自然曾明显地暗示我们不论事物的表面显得如何微不足道,它都拥有不可比拟的惊人力量,于是,我们学会了欣赏。

2.我们总说,当今社会是一个日趋多元化的社会,因而如今的社会人才更具有多元化的才能。于之,在被“欣赏”的过程中,学会去“欣赏”则更是肯定他人,提升自我的一项重要课程。

结尾也是阅卷老师重点关注的,既要重申自己的观点又要卒章显“题”,如果前面的内容很少提到文题甚至有偏题的嫌疑,那最后的亡羊补“题”就显得更为重要了。如:学生作文《学会欣赏》有如下优秀结尾。

1.在学会欣赏间,我们渐渐卓然成翩翩少年。

2.学会欣赏他人、自己、景色,学会欣赏时的相互感染、和谐感动,怎能不让我们觉得清风拂面、阳光和煦、日子真好呢?

3.综上所述,只有真正理解欣赏的含义,不将其与“羡慕”“赏识”混为一谈,亦不将其与社会认同或个人利益相勾连,我们才能学会欣赏。

二、中间醒目处点题、扣题

在中间的醒目处适当地来上几个点题的句子,常常可起到纲举目张、突出主旨的作用,同时也是在不断提醒阅卷老师,我是紧扣文题作文的。

还有一个小技巧,点题、扣题句可以独立成段。

例如:有学生作文《学会欣赏》时,行文中提出了如下三个分论点:

学会欣赏,学会欣赏自然。

学会欣赏,学会欣赏别人。

学会欣赏,学会欣赏自己。

这三个分论点,独立成段,既能醒目点题,又能使文章结构清晰。

三、分析论据,点化扣题

如:作文《危机》中在论证“化危机为动力,是企业长盛不衰的必备条件”时,用了如下论据:

商场如战场,企业的竞争在现代社会是与日俱增,在许多国人眼里,海尔这个成功企业已经很强大、很了不起了。它16年平均年增长速度达81.6%、年销售收入已突破400亿元、不仅在国内而且在国外都有较高知名度。但海尔人从来没有安逸过,正如它的首席执行官张瑞敏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这个论据如果没有分析,和论点没有任何关系。所以,议论文中,叙述完事实论据后,要紧扣文题进行适当的分析议论,这样既能避免罗列事例、文体不清的毛病,又能起到画龙点睛、突出中心的作用。

高考作文评审组有这样一段评价:高考通常有这样一类考生,他们写议论文的时候,只会提观点和摆材料,通篇作文没有一点个人的意见和看法,这类考生往往缺乏对事物的认知和辨析能力,这类作文只能给到中等或以下档次。

所以,议论文如果只有观点和材料,那就意味着失败。

那么,分析论据常见的方法有哪些呢?

方法一:因果分析法。

由事物发展变化的结果,推导出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从而揭示出一定的生活规律,使事例有力地证明观点。

思路:从结果入手,分析出原因,原因就是自己要证明的观点。即结果→→原因→→观点(扣题)

标志性词语:为什么……是因为……、之所以……是因为……

提醒:多问几个为什么能使论证更深入。

【例题】用因果分析法分析下面材料。

论点:自信,但不能盲目。

三国时的马谡乃蜀军一员大将。镇守街亭,他把二十万大军驻扎在高山上,久经沙场的老将王平力劝他撤离此山,理由让在场的将士信服,但唯有马谡仍然坚持自己的意见,结果被司马氏围山断水,放火烧山,蜀军不战而乱,几乎全军覆没。马谡也依军法被处斩,身首异处。

参考示例:街亭失守,是因为马谡不懂兵法吗?不,他自幼熟读兵法,曾献计于诸葛亮,使其七擒孟获,平定南方边境;又离间曹睿与司马懿,使司马懿被罢官归田。马谡的失败,是因为他狂妄自大,盲目自信,不能听取别人的正确意见。

方法二:假设分析法。

含义:假设相反情形及结果,与原事例进行比较,通过这种比较来论证论点的成立。

思路:反面假设→反面结果→观点的正确性(扣题)。

标志性词语:如果……那么……、假如……怎能……、若无……哪有……、如果没有……哪里有……

提醒:多做几个假设能使论证更深入。

【例题】用假设分析法分析下面材料。

论点:自信,但不能盲目。

三国时的马谡乃蜀军一员大将。镇守街亭,他把二十万大军驻扎在高山上,久经沙场的老将王平力劝他撤离此山,理由让在场的将士信服,但唯有马谡仍然坚持自己的意见,结果被司马氏围山断水,放火烧山,蜀军不战而乱,几乎全军覆没。马谡也依军法被处斩,身首异处。

参考示例:假如当初马谡不狂妄自大,不盲目自信,能够听取他人的意见,选择有利地势防守,那么司马氏又怎会在这次战争中轻易取胜呢?他自己又怎么可能身首异处呢?可见,人不能盲目自信。

方法三:归纳分析法。

含义:列举多个典型论据之后,归纳总结出它们的共同点,扣住要证明的论点(题目)。

标志性词语:由此看来……、由此可见……

关键:一句话概括多个论据;将共性、实质扣住论点(题目)。

【例题】用归纳分析法分析下面材料。

论点:贫困也是一笔财富。

司马光出身贫寒;范仲淹两岁丧父,随母改嫁,幼时连稠一点的粥都难以喝到;大学士宋濂家中一贫如洗;凡·高也曾穷困潦倒,一文不名,生活上靠着弟弟接济;高尔基曾经是个流浪儿;居里夫人刚满十岁就外出打工……

参考示例:这些历史名人都饱受贫苦的困扰,也正是幼时的贫困激发了他们的斗志,使他们更积极地去改变现状,最终成就别样人生。由此看来,贫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丧失摆脱贫穷的信心和斗志。穷则思变,就要奋发图强,越是贫困越能激励人奋发上进,这何尝又不是一笔财富呢?

方法四:条件分析法。

含义:在列举事例之后,分析人或事情成功的条件的方法叫做条件分析法。

标志性词语:只要……就……、只有……才……、无论……都……

【例题】用条件分析法分析下面材料。

论点:勤能补拙。

戏剧大师莎士比亚自幼家贫,不畏世俗和现实的压迫,刻苦勤奋,写出了《哈姆雷特》、《罗密欧与朱丽叶》等不朽的戏剧大作;齐白石从小刻苦勤奋,对绘画的学习和创作能持之以恒,终成一代国画大师;华佗自小钻研医学,对医学难题不断地思索与实践,终成一代医学名家。

参考示例:由此可见,一个天资并无优势的人,只有勤奋不懈,做到“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才能变得聪明,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