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力市二中模式简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铁力市二中“1+3”课堂教学模式简介

一、指导思想

德国教育学家斯普朗格说:“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诱导出来,将价值感和生命感唤醒”。

我校的办学理念就是:以人为本,重德崇智,激发潜能,合作创新。

四年来,我们坚持教学方式改革,打造民主课堂;实现三个转变,由先教后学向先学后教的转变;由教师讲为主向学生学为主的转变;由以教为中心的教案向以学为中心的学案转变;注重两个评价:一是评价教师的教是不是以学生的发展为主;二是评价学生的学是不是以提高能力为主。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我校的“1+3课堂教学”模式和学生能力评价特色。

课堂教学改革秉承“自我定位,自主学习,目标驱动,临界成功”的理念,相信每个学生都能有发展的潜力,相信每个学生都能自主发展,鼓励学生找准“小我”位置,走向成功。

二、改革的起因

我校的校情是2007年建校,无论在硬件还是在软件上都不具备与其他高中的竞争实力;师情是30%是来自周边林业局的骨干教师,70%是刚刚毕业没有教学经验的大学生;学情是来自铁力市区域重点高中落榜考生,300分以下的学生占15%,300分到400分的学生占40%,400分到500分的学生占40%,500分以上不足5%,被人们谑称为“四类高中”

从学生方面看,课堂上学生睡课、不听课、搞小动作等现象严重,学校采取了一些办法,加大查处力度,在公示板上公布睡课学生名单和上课教师名单,但治标不治本。我们也陷入深深的思考之中,教师讲,学生听,一刀切、齐步走、统一规格、统一要求,上课用一种方法,考试用一把尺子,评价用一种标准。这样一来,把充满灵性和生命力的学生拔苗助长成四不像的学生。

从教师方面说,我校1/3从各区局引进的骨干教师,富有教学经验,但缺少创意,2/3是新大学毕业生,没有教学经验,但有激情,有想法,有干劲,必须用最短的时间,最优化的策略,让教师队伍建设步入专业化发展的轨道。

从生存角度讲,近30年来铁力市曾屡次尝试一般高中教育课堂模式改革,但都因缺乏生命力而夭折。而我校的实际办学情况恰与历史有惊人的相似。为了让几百个孩子享受到高中教育,以生存求发展,从发展谋生存成为我们的首选。使命感、紧迫感、责任感促使我们一定要进行课堂教学改革,“1+3课堂教学”模式应运而生。

三、理论基础

1、建构理论基础。知识是不能传递的,老师传递的信息通过学生的主动建构才能变成学生认知结构中的知识。因此,教师要在课堂教学各个关节中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建构主义的教学过程是教师帮助学生对知识进行自我意义建构的过程,是以学生的“学”为中心,最关心的也是学生的“学”。在学习方式上反对学生接受、被动学习,追求体验、探究与合作学习,关心学生的个体差异。在教师角色转变上,构建主义认为教师要从知识的传授到学习知识的帮助者、促进者,学生要从知识的被动教受者到学习知识的自主建构者。在教学设计上,建构主义反对设计以教师的“教”为中心,崇尚以学生的“学”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1+3课堂教学”模式在关注教师“教”的基础上更加关注和培养学生的“学”,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发挥。

2、人本主义基础。一是强调人是现象活动的主体,必须要尊重现象学习者,重视学习者的需要、兴趣、爱好、情感、价值感等;二是学习对于学生来说是自然而正常的过程,要相信学生能自己教育自己,主动学习,发展自我潜能;三是强调学习材料对学生的意义;四是强调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效果才会好;五是要让学生树立自觉对自己负责任的态度。“1+3课堂教学”模式中,注重班级文化和小组建设,学生自我管理班级,把班级当做自己的家一

样去呵护,小组之间相互协作、相互竞争,锻炼了自我教育的能力。通过课前预习,查找资料,主动参与,在完善自我的同时,积极为小组争光添彩,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责任意识。3、哲学基础。教学过程的本质是一种认识过程,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就构成了知行统一观,自主预习、交流研讨、展示提升、效果校验形成了一个认识发展的完整链条。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事物的内部而不是在外部,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在教与学这一矛盾的统一体中,学是内因,是变化的根据;教是外因,是变化的条件,教师的教必须通过学生的学起作用。

4、教学论基础。以学生为本是现代教学论的核心。教与学的重点在“学”。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教师不能越俎代庖。以学生为主,以自学为主,以问题为主;教师点拨,在实践中建构知识模型,从技巧型教学向思考型教学转变。

5、心理学基础。有效的学习是“临界”学习,而不是“焦点”学习。学生的学习有两种发展水平,一种是现有发展水平,一种是潜在发展水平,而两种水平之间的区域形成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从每个学生的现有水平出发,通过自主学习,学生的潜在水平转化为新的现有水平,而这一新的现有水平又存在新的潜在水平,形成新的“最近发展区”,如此循环,呈现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有效学习。

6、教学经典基础。我国古代教学讲求“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学记》中倡导学习应做到“豫,时,孙,摩”。豫---预习准备,时---把握时机,孙---循序渐进,摩---切磋交流。清代颜元有句名言,“讲之功有限,习之功无已”。“1+3课堂教学”模式不是对传统教育全盘否定,而是传承经典,追求创新,演绎非凡。

7、人才学基础。学会学习,形成终身学习能力是人才成长第一要务。元学习能力是学会学习的关键,即目标学习+策略训练。用自我确立的目标导引自己的学习过程,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知道做什么----陈述性知识,知道如何做-----程序性知识,知道啥时做----条件性知识,知道努力做----情感性知识。

在“1+3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中,有了夯实的理论基础做先导,学校领导和老师的理念转变了,但是,如何在课堂上顺畅的体现“1+3课堂教学”,首先进行班级分组,学生分级。采用异质分组方式,形成8---4---2三个层次学习小组,学生按学力实际分为提升、巩固、发展三个级别方式,并做好分类指导。把建立评价体系作为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的催化剂,成立了课堂教学评价验收小组,不断完善高中学生评价准则。

四、试点情况

2008年是我校建校第二年,第二届招生,两年共招聘大学毕业生四十多人。面对第一届学生不爱学习、不会学习,老师大多还是“传授式”和“填鸭式”教学,国家提出的课程改革如何深化,摆在了学校领导班子和全体老师面前。课堂教学模式必须彻底改革。学校先后起草了《课程改革实施意见》,《“1+3课堂教学”模式(征求意见稿)》,在全校老师中讨论,通过职代会反复论证,决定在高一组两个班进行试点。

2008年10月,在高一年组一班和五班搞试点,班级前后设置了黑板,取消了老师讲台,座位由“秧田式”变为“单元式”式,老师设计导学案提前一天发给学生,晚课老师不讲课,就是给学生答疑。在实践操作中,关注和重点解决以下困惑:

①老师设计的导学案过难,学生慢慢失去了兴趣

②9科同时放到课前预习,学生完成的不好

③“单元式”座位给部分学生提供了说话“跑题”的机会

④部分老师不敢放手,一放就乱,一收就紧,一统就死

⑤课上讨论走过场、走形式,实质性效果不佳

⑥部分教师参与学生研讨不到位,适时点拨不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