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藻重金属污染生态学研究进展_丁腾达
硅藻多孔材料的研究进展
硅藻多孔材料的研究进展摘要:硅藻是一类具有色素体的单细胞植物,常由几个或很多细胞个体连结成各式各样的群体。
其最明显的特征是细胞壁除个别种类外,均高度硅质化,形成上、下两个透明的壳,以壳环带套合形成一个硅质细胞壁。
硅藻死后,它们坚固多孔的外壳—细胞壁也不会分解,而会沉于水底,经过亿万年的积累和地质变迁成为硅藻土。
硅藻研究由原来简单的形态描述和分类发展到当今的众多领域,如在环境监测、考古、生物能源、仿生合成等方面。
关键词:硅藻;硅藻土;多孔;仿生合成硅藻是鱼、贝、虾类特别是其幼体的主要饵料,它与其他植物一起,构成海洋的初级生产力。
全球范围内估计,硅藻每年至少贡献20%的初级生产力,相当于热带雨林[1]。
海洋硅藻具有种类多、数量大、繁殖快等特点,硅藻存在于生长所需的化合物稀少以致必须要再循环利用的环境中,但硅藻却极大地影响着全球的气候、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和海洋生态系统的功能[2]。
硅藻还是形成海底生物性沉积物的重要组成部分。
经过漫长的年代,那些在海底沉积下来的以硅藻为主要成分的沉积层,逐渐形成了经济价值极高的硅藻土[3]。
硅藻是当前世界研究的热点之一, 美国、加拿大、英国、俄罗斯、丹麦、挪威等国的学者近年正加紧对硅藻的研究,美国和欧盟投入巨资开展多个单位联合的硅藻项目研究。
而目前国内对硅藻的研究却相对较少, 偏重于对海洋硅藻的研究,对淡水硅藻的研究不多。
硅藻的应用除硅藻土的直接利用外,主要有水质监测、恢复古环境和气候等方面的应用。
硅藻的研究正全面展开, 现代生物科技特别是基因测序技术的发展,使人们能够从基因和分子水平上来探讨硅藻的各种生理机制, 极大地促进了硅藻研究的发展,同时将会拓展硅藻的应用范围[4]。
1.硅藻细胞壁的结构与组成硅藻是植物体单细胞,或由细胞彼此连接成链状、带状、丛状、放射状的群体,富有或着生,着生种类常具胶质柄或者包被在胶质团或胶质管中。
它的细胞壁上有大量的气孔,使其兼具小质量和坚固的结构。
赤水河底栖硅藻多样性及其与重金属相关性分析
( 贵州师范大学生命科 学学 院, 贵州贵 阳 5 5 0 0 0 1 )
摘要 : 为 了解赤水河底栖硅 藻多样性及其 与水体中重金属含量的关系 , 对赤水河底栖 硅藻及水体 中重金属含量进 行调查 , 并对底栖硅藻 多样 性与水体 中重 金属含量 的相关性进行 分析。结果表 明 : 共1 6 4个底 栖硅藻种 ( 包括变 种及 变型 ) , 隶属 7目 1 1科 3 0属 , 其 中异极 藻属 2 9种 , 占总藻种 数的 1 7 . 6 8 %; 桥弯藻 属 2 4种 , 占总藻种数 的 1 4 . 6 3 %; 舟
( 2 0 1 2 ) 8 0 0 1 0 7 ] 。
2 . 0 4万 k m 。煤 电开发、 白酒 酿制、 农业 生产 、 旅 游开发等 是赤水河 流域 的代表产业 , 酿造业尤为发达 , 茅 台酒和郎酒 的 生产基地茅 台镇就 坐落 在赤水 河 畔 。本试 验 以赤 水河底 栖硅 藻为研究对象 , 对 河水 中的 P b 、 c u 、 C r 、 c d 、 P b和 A s 6种
在河 流 中, 底 栖 硅 藻 生 物 多 样 性 要 远 远 超 过 其 他 藻 类 …。硅藻已广泛用 于河流 水质监 测 与生态 健康 的指示 生
制则 主要是通过表面官能团络合反应以及释放 的有机配体化 合物 吸附重金属 。D u o n g 等 研究 了硅藻与镉浓度之 间的 相关 性 , 发现谷皮菱形 藻、 内丝藻 ( E n c y o n e m a m i n u t u m) 、 双菱
形藻属 2 3种 , 占总藻种数的 1 4 . 0 2 %; 脆杆 藻属 1 8种 , 占总藻种数 的 1 0 . 9 8 %; 底栖硅 藻 的丰度 与水体 中 c r 含量 的相 关性极显著 ( r = 0 . 8 9 6 , P< 0 . O 1 ) , 与水体 A s 含 量显 著相关 ( r = 0 . 4 2 1 , P<0 . 0 5 ) 。S y n e d r a g a i l l o n i i 和 G o m p h o n e m a p s e u d o s p h a e r o p h o r u m是赤水河水体中 c r 、 A s 的指示硅藻属种 。 关键词 : 赤水河 ; 底栖硅藻 ; 重金 属 ; 相关分析 中图分类号 : Q 9 4 5 . 7 9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2—1 3 0 2 ( 2 0 1 3 ) 1 0— 0 3 4 7— 0 3
桡足类与硅藻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
桡足类与硅藻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李捷;李超伦;张展;陶振铖【期刊名称】《生态学杂志》【年(卷),期】2005(24)9【摘要】硅藻对桡足类繁殖的影响是近年来海洋生态学的热点问题,主要体现在降低了桡足类的产卵和孵化成功率。
其可能原因在于硅藻大量繁殖后由于缺乏某种关键营养物质或自身产生某种抑制物阻碍了桡足类繁殖过程。
但目前现场、室内实验结果不一:室内实验结果显示硅藻对桡足类繁殖的抑制作用主要是因为缺乏必要的多不饱和酸(PUFAs)。
而现场实验结果则表明硅藻可产生次级代谢产物(小分子量的醛类)阻碍桡足类卵的孵化。
由于目前对这种硅藻-桡足类相互作用机制和影响程度尚不清楚,如果这一现象在自然海区中普遍存在,传统上关于“硅藻-桡足类-鱼类”的海洋经典食物链观点势必存在极大的缺陷。
文章介绍了这一问题的目前研究进展和将来的研究前景。
【总页数】5页(P1085-1089)【关键词】硅藻-桡足类相互作用;产卵率;孵化成功率【作者】李捷;李超伦;张展;陶振铖【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海洋生态与环境科学重点实验室;青岛理工大学环境学院,青岛266033;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3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178.53【相关文献】1.硅藻对桡足类生长和生殖的作用 [J], 张光涛;孙松2.2种浮游硅藻对底栖桡足类日本虎斑猛水蚤存活、发育和繁殖的影响 [J], 许婕;王桂忠;吴荔生3.高浓度硅藻对桡足类繁殖的抑制作用 [J], 李捷;李超伦4.硅藻对不同生态习性桡足类抗氧化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J], 陈志刚;吴荔生;吴鼎勋;王桂忠5.高浓度硅藻对桡足类繁殖的影响 [J], 梁彦娟;李捷;张乐;李洛娜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土壤中金属污染的研究进展
土壤中金属污染的研究进展
王宏康
【期刊名称】《环境化学》
【年(卷),期】1991(10)5
【摘要】在金属污染的研究方面,最引人注目的元素是硒、铅和铝。
本文对影响金属污染作用的一些因素,诸如土壤性质(pH,有机质和阳离子交换量),金属在土壤中的迁移,它们的作物效应(根的摄取,吸收机制,土壤-植物壁垒和汁液浓度),和复合效应进行了一些探讨。
同时,介绍了研究“金属在土壤、水、植物和动物中的作用”的最新动态。
【总页数】8页(P35-42)
【关键词】污染;土壤;金属
【作者】王宏康
【作者单位】北京农业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X530.2
【相关文献】
1.土壤中低等动物在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中的研究进展 [J], 叶胜兰;牛岩
2.土壤中低等动物在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中的研究进展 [J], 叶胜兰; 牛岩
3.固定化微生物技术在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中的研究进展 [J], 金建勇;孙玉焕
4.固定化微生物技术在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中的研究进展 [J], 金建勇;孙玉焕
5.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中的根际效应研究进展 [J], 景文杰;全占军;韩煜;蔡譞;马俊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硅藻土吸附重金属离子研究现状及进展作者朱健王平罗文连王稻远张烨
硅藻土的用量
隨著硅藻土用量的增加,溶液中的重金屬離子去除率 增大,而硅藻土对重金屬離子的吸附量卻不斷減小。 硅藻土用量對其吸附重金屬離子的影響主要通過改變 比表面積、通道、是羥基和吸附點位来實現的。
對於硅藻土吸附Pb( 11 )來說,最佳硅藻土用量通常為1.0~4.0, 也有其它研究表明最佳用量小於1.0 g/L,天硅藻土最佳用量一 般為3.0 g/L 。
吸附件
影響硅藻土吸附重金屬離子的因素主要有硅藻土投 加量、離子初始濃度、吸附質溶液溫度、吸附質溶 液初始pH 值和吸附作用時間,目前,已有不少研究 人員對硅藻土吸附重金屬離子進行了研究,研究對 象涉及Cu( 11 )、Pb ( 11 )、Zn ( 11 )、Cd(II) 、 Mn( 11 )、Cr(VD 、Hg( 11) ,其中吸附條件的研究最 為詳實。
針對同一重金屬離子,最佳硅藻土用量卻不盡相同, 究其原因,首先是硅藻土產地不同,不同產地的硅藻 土其化學成分和純度都不同,從而其吸附性能也就有 一定的差别;其次是改性方法不同,通過不同改性方法 得到的硅藻土,其吸附性能大不相同。
離子初始濃度
隨著重金屬離子初始濃度增大,溶液中重金屬離子的 去除率下降,硅藻土吸附量先增大後減小。在硅藻土 用量一定的條件下,離子初始濃度對硅藻土吸附重金 屬離子的影響與比表面積占有率、硅是羥基活性、孔 道飽和率以及離子表面自由能大小密切相關。
溫度是影響硅藻土吸附重金屬離子的重要因素之一, 大部分研究表明,隨著溫度升高,重金屬離子去除率 升高,硅藻土对重金屬離子的吸附量也隨之增加。原 因在於溫度的升高可以增加硅捏羥基的數目,加快溶 液中離子運動速度,提高溶液中離子的活性,激活硅 藻土的吸附點位,但溫度過高不利於吸附的進行。
吸附作用時間
重金属污染生态学研究现状与展望_王宏镔
第25卷第3期2005年3月生 态 学 报AC TA ECOLOGICA SIN ICA V o l.25,N o.3M ar.,2005重金属污染生态学研究现状与展望王宏镔1,2,束文圣1,蓝崇钰1*(1.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广州 510275; 2.昆明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昆明 650093)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0170178,30100024);国家“863”资助项目(2001AA645010-3);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资助项目(20020558044)收稿日期:2003-10-11;修订日期:2004-05-20作者简介:王宏镔(1974~),男,云南大理人,博士生,讲师,从事污染生态学、生态工程学和恢复生态学研究。
E-mail :wangh b74@ *通讯作者Au tho r for corres pondence.E-mail :ls 04@致谢:本文承蒙云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态学与环境科学系王焕校、段昌群教授以及中山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陈桂珠教授的悉心指教,英国利物浦约翰莫尔斯大学(Liverpool Joh n M oores University)生物与地球科学学院的Nich olas M.D ickinson 教授协助撰写英文摘要,在此一并表示最衷心的感谢Foundation item :National Natu 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No.30170178,30100024),th e “863”Grant (No.2001AA645010-3)and th e Specialized Res earch Fund for th e Docto ral Program of Higher Ed ucation (No.20020558044)Received date :2003-10-11;Accepted date :2004-05-20Biography :W AN G Hong-Bin,Ph.D .candidate,Lectu rer,main ly engaged in pollution ecology ecological engineering and res toration ecology.E-mail :wangh b74@摘要:重金属污染生态学的研究迄今已有近50a 的历史,在土壤重金属元素背景值和环境标准的制定、重金属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重金属污染治理、元素分析测定方法和规范、对生物体的毒性及生物体的响应等方面取得了很多研究成果,出版了很多专著。
重金属对微藻胁迫的研究现状及前景
重金属对微藻胁迫的研究现状及前景2009芷No4文章编号:1003—6482(2009)04—0072—11重金属对微藻胁迫的研究现状及前景梁英.王帅(中国海洋大学海水养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山东青岛266003)摘要:从重金属对微藻生长繁殖,生理生化,叶绿素荧光的影响等方面综述了重金属对微藻胁迫的研究现状及前景,并对叶绿素荧光技术在重金属对微藻胁迫研究中的应用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微藻;重金属;叶绿素荧光中图分类号:Q945.78文献标识码:A引言微藻是水域中的主要初级生产者,是其他生物提供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微藻也是贝类,甲壳类等水产经济动物的优质饵料.随着水环境污染的日趋严重,水域中重金属含量严重超标,已达到不可忽视的程度.与水生动物相比,微藻对重金属胁迫更加敏感,并且具有生长周期短,易于分离培养和可以直接观察细胞水平上的中毒症状等优点,是较为理想的实验材料n].众多实验表明,重金属胁迫对微藻的光合作用都有抑制作用,降低效应与胁迫程度成正相关.微藻摄取重金属离子后不易被降解,通过食物链的生物放大作用,在较高级生物体内成千万倍地富集起来,最终进入人体,在某些器官中积蓄起来造成慢性中毒,危害人体健康.因此研究重金属离子对微藻的毒害作用,在此基础上进行水污染生物监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960年代以来,国内外许多学者在这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科学资料,并取得较为满意的结果[2_8].本文从重金属对微藻生长繁殖,生理生化,叶绿素荧光的影响等方面综述了重金属对微藻胁迫的研究现状及前景,并对叶绿素荧光技术在重金属对微藻胁迫研究中的应用进行了初步探讨.1重金属对微藻的毒性作用比较1.1单一重金属对微藻生长繁殖的影响单一重金属对微藻生长繁殖的影响,国内外都进行了大量工作.结果表明,Cd抖,Cu抖,Zn抖,Pb抖,Hg抖,Co,Ni抖,Mn抖,Cr件和La什,这10种重金属离子较低的浓度可促进微藻的生长,较高浓度则抑制其生长,这种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作用被认为是Hormesis效应_g].一般来讲,几种重金属对微藻的毒性强弱顺序为:Hg>Cd≈Cu>Zn>Pb>Co>Cr.但这并不是绝对的,对不同的微藻而言,对重金属离子的耐受力有所不同.Ismail等m对4 种热带海洋微藻的研究结果表明,Cu.和Cd对每种微藻的毒性大小没有显着差异.Mal—lick和Mohn口l1]对栅藻Scenedesmus进行的研究,得出了Cu>Cd>Zn.的结论. Prangen.的研究结果表明Zn>Cu抖.利用藻类生长抑制试验可以在短时间内准确得到被测毒物的半致死浓度(LC.)或半抑制基金项目:”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6BADO9A03)资助第一作者简介:梁英(1967一),女,山东青岛人,教授,博士,主要从事微藻生理生化研究.E—mail:**************.cn收稿日期:2008—09—08y∞Ⅱ报扎通g沼n胡朗O洋S海阻n4期重金属对微藻胁迫的研究现状及前景73浓度(EC.),从而得知被测化学物的生物毒性,在生态毒理学和污染生态学中不失为一种经济快捷,反应灵敏的生物测试方法,在了解重金属对藻类的生态毒理学效应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国内外已对多种微藻受单一重金属胁迫的影响进行了大量研究,并计算出其LC.或EC.. 值.现将1990年代之后微藻受单一重金属胁迫的LC.或EC.值进行总结(见表1).表1微藻的LC..,EC..值TablelV aluesofLC5o,EC5oofmicroalgalspecies74海洋湖沼通报2009正绿藻门自养小球藻Chlorellaautotrophi~口椭圆小球藻Chlorellaellipsoidea蛋白核小球藻Chlorellapyrenoidosa小球藻Chlorellasp小球藻Chlorelavulagris海滩绿球藻Chlorococcumlittorale绿球藻Chlorococcumsp月形藻Closteriumlunula扁藻Platymonassp亚心形扁藻PlatymonassubcordiJbmis 溪菜藻Prasinoc’OCCUSsp羊角月牙藻Selenastrumcaprlornutum 四尾栅藻Scenedesmusquadricauda 斜生栅藻Scenedesmusobliquus ZnzPb9.7mg/L10.2mg/L10.6mg/L36.9mg/L11.2mg/L11.7mg/L21.4mg/L45.9mg/L5.9mg/L5.4mg/L6.4mg/L15.1mg/L95366btmol/L117.09t~mol/L0.241mmol/L0.289mmo1/L0.308mmol/L0.438mmol/L0.211mmol/L0.754mmol/L61.16t~g/dm.286gg/L29.17~mol/L[24]67.3~tg/L67/~g/L473.Obtg/L17.Omg/L4.96mg/L>20.OOmg/L0.77mg/L0.85mg/L0.O05mg/L199.5ug/L202btg/L38.ObLg/L12.6mg/L12.43mg/L2O.89mg/L22.8O~25.84mg/kg 51btg/L123.19~160.OOrng/kg 15.28~33.54mg/l【g 310.96~408.26mg/kg [25][25][z63[27][26][26][28][20][29][z93[30][3o]’[29][3O][13][13][13]D3][13][i3][13][13][31][27][31][31][29][29][29][32][17][13][13][13][13][28][28][1][1]E1]+++++++}}熏三4期重金属对微藻胁迫的研究现状及前景751.2多种重金属对微藻生长繁殖的影响单一重金属污染虽有发生,但在自然界和现实生活中,重金属的污染多为伴生性或综合性c3.重金属彼此之间的相互作用大致有拮抗,协同,相加和致敏等4种类型.不同的藻类对重金属及其相互问的联合作用有不同的反应.Davif3用Cd,Pb和Ni分别组合处理纤维藻(Ankistrodesmuscorda),结果,Ni+Cd,Cd+Pb混合使用时比单独使用更易刺激藻体生长,它们的联合效应为拮抗作用.Ray[3等研究了Cr与Ni,Pb问相互作用对灰色念珠藻(Nost—misoorum)的生长,光合作用影响时,表明Cr+Ni,Cr+Pb对该藻生长的联合作用均为拮抗作用,但Cr+Ni的拮抗作用仅维持到培养72h,随后则表现为协同作用.Ni和Pb混合使用的影响与它们单独的影响没有多大差别.李彬[1对斜生栅藻(Scenedesmusobliiquus)的研究结76海洋湖沼通报果表明,由于4种重金属(Cd什,Cu抖,Zn抖,Pb抖)存在协同作用,复合污染条件下,毒性比单一重金属污染条件下有明显增加.Brack和张怀成[3.]研究报道,Fe什,Mn.对Cu.具有去毒效应,可以有效地缓解了铜的毒性.1.3重金属与环境因索联合作用对微藻的影响重金属对藻类的胁迫作用受各种环境因素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主要的环境因素有温度,光照,营养盐,pH值和硬度等.研究表明,温度是环境中重金属离子浓度和重金属对藻类毒性的调节因素之一,通常情况下,重金属对藻类的毒性大小与温度的高低成正相关.水中的pH 值和氧化还原电位是影响水中金属迁移转化的2个重要的理化因素,它们对Zn,Fe,Cu,Mn 这类重金属的迁移转化起着决定作用.Rai[4妇等的研究结果表明,在酸性条件下,重金属的毒性最大,而在碱性条件下,重金属的毒性降低.朱卓洪[】胡报道,盐度和pH值变化对微量重金属(Cu,Pb,Zn,Cr和Cd)生物效应有明显影响,低盐度和高酸度对新月菱形藻(Nitzschia closterium)和亚心形扁藻(Platymonassubcordifomis)生长很不利.当盐度在20~40之间,pH值在7~8之间时,各金属的毒性效应都较小;高盐度和高pH值时,金属的毒性效应有增加之趋势.磷酸盐在降低Zn,Cu,Hg,甲基汞,Fe,Ni等对不同种的蓝藻,绿藻,硅藻的毒性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王修林[4报道,Pb.对旋链角毛藻(Chaetoceroscurvisetus)和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costatuztt)生长的抑制作用随着营养盐(NO.一N,PO一P)浓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硬度在重金属对藻类比毒性的影响直到1970年才引起藻类学家的重视.研究结果表明, 添加Ca和Mn能明显降低Cu,Zn,Hg,Cd等重金属对微藻的毒性.孟祥红[4报道,外源Ca抖浓度升高可降低Pb.(浓度为12/~g/L,50/,g/L,0.1ing/L)对盐藻(Dunaliellasalina)的毒性,表现在初期可以提高盐藻的生长速率.2重金属对微藻生理生化的影响2.1重金属对微藻可溶性糖,酶活性,脂肪酸和甘油以及叶绿素含量的影响可溶性糖含量与微藻的生长情况有关,藻细胞生长良好,光合能力强,合成的糖就较多.张亚楠n研究发现,绿色巴夫藻(Pavlovaviridis)在重金属胁迫作用下,可溶性糖的含量相对于未受重金属胁迫作用时明显降低.张学颖[4]对蛋白核小球藻(Chlorellapyrenoides)和盐藻的研究结果表明,当Cr.浓度为分别为0.8mg/L,1.0mg/L及0.1mg/L和0.2mg/L时,可溶性糖含量高于对照,而当Cr件浓度分别高于2.0mg/L或0.3mg/L时,糖含量有明显的降低.张建民『4钉报道,Co.浓度范围(0~12rag/L)处理塔胞藻(Pyramimonassp.)对细胞中可溶性糖含量影响不显着,始终保持在4.O8~6.9O左右.研究表明,重金属能与生物体内酶的催化活性部分中的巯基结合成难溶解的硫醇盐,抑制酶的活性,从而妨碍机体的代谢作用.王焕校测定了受Cd计胁迫4d后绿藻苹果酸脱氢酶活性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Cd.浓度为0.01mg/L时,苹果酸脱氢酶活性为对照的1.O8; Cd.浓度为lmg/L时,活性仅为对照的0.38.Rijstenbil等刀详细研究了Cu抖与zn抖诱导布氏双尾藻(Ditylumbrightwellii)SOD的活性变化,发现谷胱甘肽的含量明显减少,而超氧化物歧化酶的能力则大大增加.表明植物体产生大量的活性氧自由基,导致细胞膜脂过氧化,生理代谢紊乱.Okamoto等D删报道了Cd.等重金属胁迫对扁藻(Tetraselmisgracilis)和多边膝沟藻(Gonyaulaxpolyedra)SOD活性的影响,当扁藻长期处于Cd抖的亚致死量(LCso)的浓度下,微藻细胞的抗氧化物防御机制水平提高,在Cd浓度为1.5mg/L和4期重金属对微藻胁迫的研究现状及前景3.Omg/L时,SOD含量分别增加了41和107.多边膝沟藻暴露在(5.O~g/LHg,0.5mg/LCd,2.Omg/LPb和0.1mg/LCu)下,SOD活性分别提高了134,148,127和139%.重金属对微藻脂肪酸和甘油含量也有显着影响.周丽等r5对盐藻的研究结果表明,低渗胁迫后,La抖处理组甘油含量虽降低但高于对照组;高渗胁迫时,La”处理组甘油含量虽缓慢增加,但低于对照组的甘油含量,说明La抖抑制甘油代谢.李梅[5妇详细研究了Sr胁迫下亚心形扁藻生理生化的变化情况,结果发现随着Sr浓度的升高,亚心形扁藻的脂肪酸种类减少.当Sr抖浓度高于0.36mmol/L时,脂肪酸种类急剧减少.重金属对微藻叶绿素含量的影响与重金属种类,重金属浓度以及微藻种类有关.周银环等_6研究了4种微量金属离子Hg抖,Pb抖,Mn,Co对绿色巴夫藻生长及叶绿素含量的影响,Hg和Pb.的浓度分别为5/~g/L和200/ag/L时,对绿色巴夫藻有明显的促进生长作用,叶绿素a的含量也升高.当Hg浓度大于20/~g/L,Co计浓度大于5ug/L,Mn计浓度大于400/~g/L时,其生长受到抑制,叶绿素a的含量降低.金伟.报道,Cr抖明显抑制亚心型扁藻和湛江等鞭金藻(Dicrateriainornate)叶绿素的合成.低浓度重金属离子对椭圆小球藻(Chlorellaellipsoidea)叶绿素a含量的影响尤为明显,当Cu,Zn,Ni,Cd浓度分别低于10, 600,200,60txmol/L时,随离子浓度增加,叶绿素a含量下降幅度较大[2.张学颖L4对小球藻研究发现,其叶绿素a含量随Cr浓度的增加先升后降,当什浓度低于1.0mg/L时,随Cr抖浓度增加,叶绿素a含量上升,当Cr件浓度大于2.0mg/L时,其叶绿素a含量下降幅度较大,这是由于过量的重金属破坏了藻体的叶绿体,抑制其叶绿素的合成,从而导致其叶绿素a 含量明显下降,同时细胞生长也受到重金属的抑制.张建民[4]对塔胞藻的研究结果表明,当CoC1.浓度达到12mg/L时,细胞中叶绿素含量下降最明显,接近对照组的一半,这可能是单细胞受到Co计损伤后,一些酶的活性被抑制,使叶绿素的合成量下降.2.2重金属对微藻光合作用,呼吸代谢的影响重金属离子可以造成藻细胞线粒体损伤,影响光合作用的电子传递系统,阻碍蛋白质合成而抑制藻类生长.Plekhanov和Chemeris发现蛋白核小球藻在lmol/LCo抖接种后6h,相对光合产氧量为对照组的60.Dai『4妇报道,Cd.可使雪松聚球藻(Synechocoocusce—drorum)的光合放氧量几乎停止.邱昌恩”研究了Cd抖,Cu抖,Zn对绿球藻(Chloro—COCCUTnsp.)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发现,当Cd抖浓度大于5mg/L,Cu.浓度大于0.01mg/L, Zn.浓度大于lmg/L时,绿球藻的光合作用强度随浓度升高逐渐降低.重金属对微藻呼吸作用的影响十分显着.王焕校_4认为低浓度Cd抖刺激植物呼吸酶和三羧酸循环以产生能量是呼吸增加的原因.随Cd.浓度增加,酶活性受抑制,呼吸作用下降.因此,重金属对呼吸作用的效应,不论是增大,还是减小,都可能是重金属作用于呼吸过程中酶活性的结果.3种重金属离子(Cu抖,Cd抖,Zn.)的毒害都能分别使扁藻(Platymonas sp.)和小球藻(Chlorelavulagris)的呼吸强度显着增加.在毒害第3日,呼吸强度达到高峰,以后逐渐下降,这与受毒害的藻种提前进入生长静止期,种群生长周期缩短一致u.在李坤等人的研究下发现,Cu计,Cd对巴夫金藻(Monochrysislutheri)的呼吸作用也是先增强后降低.邱昌恩进行了cd,zn抖对绿球藻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研究发现,随cd抖浓度增加,绿球藻呼吸强度逐渐降低.在0.01~10mg/L的Cu浓度范围内呼吸强度逐渐升高,当浓度在10~200mg/L之间时则逐渐降低.当Zn计浓度在0.1~10mg/L时,绿球藻呼吸强度随重金属离子浓度的增大而逐渐增高,当浓度在10~400mg/L范围内,其呼吸强度随78海洋湖沼通报Zn2+浓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说明2种重金属抑制了绿球藻的呼吸作用,各浓度组与对照有显着差异(P<0.05).3重金属对微藻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叶绿素荧光分析技术是1种以光合作用理论为基础,利用体内叶绿素作为天然探针,研究和探测植物光合生理状况及各种外界因子对其细微影响的新型植物活体测定和诊断技术.重金属对微藻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国内进行得较少,目前仅见少量报道[5.国外进行的较多,测定的主要参数有基础荧光(F.),最大荧光(F),PSII最大光能转化效率(F/F),PSII有效光化学量子产量(F/F『),PSII的潜在活性(F/F.),PSII实际光能转化效率(q~PSII),相对光合电子传递效率(rETR),光化学淬灭(qP)和非光化学淬灭(NPQ)等,并以某些荧光参数(F/F,~PSII,qP等)的半抑制浓度(EC..)来表示微藻受重金属胁迫的程度.王山杉等对不同Zn.浓度条件下培养的固氮鱼腥藻(Anabaenaazotica)叶绿素荧光参数F/F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当zn.浓度为1.O/~mo/L时,其F/F值最高.随着Zn.浓度的升高,F/F值降低,其生长和光合作用受到抑制.Mallick和Mohn[11]研究了重金属Cu,Cr,Ni,Cd,Zn对1种斜生栅藻(Scenedesmusobliquus)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处理12h之内,F./F可作为重金属胁迫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这五种重金属离子均使F.升高,F下降,F/F下降,Q下降和Q上升,F/2下降,F./F显着上升.Ivorra等[60]研究了Zn计对1种淡水硅藻异极藻(Gomphonemaparvulum)的影响,在富含Zn.的培养液中处理5h后,其F.和光量子产量显着下降.Lu[6研究发现,Hg通过快速抑制光合作用对蓝藻有急性毒性作用,F/F,F/F,~PSII,qP,NPQ随着Hg抖浓度的升高而逐渐下降.Juneau,Berdey和Popovic[6对小球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cu.为100~tg/L处理5h后,F和F明显下降了2o.Plekhanov和Chemeris.]研究了Zn,Co,Cd对蛋白核小球藻早期光合作用的影响,结果发现,在最初的0.5~2h内,0.1mol/L的Zn就使F/F从0.75降至0.7,当Zn抖浓度为1和10mol/L时,下降的速度就更明显了.Co处理下在最初的30min内,F/F在0.1,l和10mol/L的浓度下分别降低至0.45,0.25和0.15.传统测定重金属毒性的方法是将微藻在含有不同浓度重金属离子的培养液中进行培养,通过微藻的细胞密度,叶绿素含量等的变化情况来反映重金属对微藻生长,繁殖的影响,或者以微藻生长半抑制浓度(EC.)或半致死浓度(LC.)来表示其对重金属胁迫的敏感程度[4.,一般测定其72h或96h的EC..或LC..,但该法存在测量时间较长,测量结果不是很准确(微藻的活细胞和死细胞较难区分)的缺陷.而叶绿素荧光法在微藻重金属胁迫研究中的应用可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目前作者所在实验室正利用德国Walz公司产叶绿素荧光仪(Water—PAM)开展这方面的研究工作.已研究了重金属离子(Cu抖,Zn抖,Cd)胁迫下,三角褐指藻,纤细角毛藻,等鞭藻3011,等鞭藻8701,盐藻,塔胞藻等微藻种类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变化,还对叶绿素荧光参数,细胞密度及叶绿素相对含量与Cu抖,Zn抖,Cd抖浓度的相关性, 叶绿素荧光参数及叶绿素相对含量与细胞密度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对纤细角毛藻的实验结果表明,重金属胁迫下,其叶绿素荧光参数(F/F,F/G,Y ield和rETR),细胞密度和叶绿素相对含量均与重金属离子(Cu抖,Zn抖,Cd)浓度呈显着的负相关,均随着重金属离子浓度的增加而降低.而某些荧光参数(F/F,F/F.,Yield和rETR)则与细胞密度呈显着的正相关关系,特别是叶绿素相对含量与细胞密度呈极显着的正相关关系.这些实验结果都说明4期重金属对微藻胁迫的研究现状及前景可以利用测定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变化,来评价不同微藻品种对重金属离子的适应性,并可作为筛选抗重金属污染微藻品种的参考指标,能否直接用作抗重金属污染鉴定指标,还需要针对不同的微藻品种进行大量的实验研究,以确定该法的可靠性和适应性.4发展前景综上所述,重金属胁迫可影响微藻的生长,繁殖,细胞结构及其生理生化功能的影响.随着对微藻研究的深入,仅仅通过观察细胞形态,结构,计数藻细胞密度已远远不能满足我们对微藻的认识了.近些年来,叶绿素荧光技术以其快捷方便,灵敏度高的优点,已经广泛应用到植物生理学的研究中.大量研究表明,植物体内发出的叶绿素荧光信号包含了十分丰富的光合作用信息,其特性又极易随外界环境条件而变化,可以作为快速,灵敏和无损伤地研究和探测重金属胁迫对微藻影响的理想方法口,53,60-64].随着人们对叶绿素荧光技术的不断探索和完善,现今,叶绿素荧光技术已成为研究植物生理学最重要的部分之一,但仍有一些问题尚待进一步探讨:(1)改进和完善叶绿素荧光分析技术,促进测定技术朝小型化,智能化,综合化方向发展,并与其它分析仪器,如紫外分光光度计等相结合,形成一种多功能,综合型的研究检测手段.(2)进一步扩大其研究领域,深入探讨叶绿素荧光技术在各种海洋植物对重金属污染反应的监测,重金属与pH,温度,营养盐,有机物,硬度等多种因素协同作用的检测等研究中的应用.随着叶绿素荧光理论研究和测定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叶绿素荧光分析技术必将会在微藻的研究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参考文献[1]李彬,李培军,王晶,等.重金属污染土壤毒性的斜生栅藻生长抑制实验诊断FJ].应用生态学报,2002,I3(3):33I-334.[2]Maxwell,K.,andG.N.Johnson.Chlorophyllfluorescence—apracticalguide[J].J.Exp.Bot.,2000, 51:659-668.[3]Jiang,C.D.,H.Y.Gao,andQ.Zou.ChangesofdonorandacceptersideinphotosystemIIcomplex inducedbyirondeficiencyinattachedsoybeanandmaizeleaves[J].Photosynthetica,2003,41:267—271.[4]阎海,王杏君,林毅雄,等.铜,锌和锰抑制蛋白核小球藻生长的毒性效应[J].环境科学,2001,22(1):23-26.[5]Edding,M.CopperTransferandInfluenceonaMarineFood—Chain[J].Bul1.Environ.Contam.Tox i—co1.,1996,57(4):617-624.[6]周银环,刘东超.4种微量元素对绿色巴夫藻生长,叶绿素a及大小的影响[J].湛江海洋大学学报,2003,23(1):22—28.[7]Joseph,W.R.,E.J.Thomas,W.Barbara,eta1.ThetoxicologicalresponseofthealgaAnabaena flusaquaetocadmium[j].ArchEnviron.Contam.Toxicol,1984,3:143—151.[8]邱昌恩,况琪军,毕永红,等.Cd对绿球藻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研究[J].水生生物学报,2007,31(1):142—145.[9]Calabrese,E.J.,andL.A.Baldwin.Evidencethathormesisrepresentsan”overcompensation”re—sponsetOadisruptioninhomeastasis[J].Eco—toxicolEnvironSaf,1999,42(1):135—137.[1O]Ismail,M.,S.Phang,S.Tong,eta1.Amodifiedtoxicitytestingmethodusingtropicalmarinemi—croalgae[J].Environ.Mon.Assess.,2002,75:145—154.80海洋湖沼通报[11]Mallick,N.,eofchlorophyllfluorescenceinmetal~stressresearch:acasestudy withthegreenmicro—algaScenedesmus[j].EcotoxieolEnvironSaf,2003,55:64—69.[12]Prange,J.A.,andW.C.Dennison.PhysiologicalresponsesoffiveseagrassspeciestOtracemetals [J].Mar.Pollut.Bull,2000,41:327—336.[13]Satoh,A.,L.Q.V udikaria,N.Kurano,eta1.Evaluationofthesensitivityofmarinemicroalgae strainstOtheheavymetals,Cu,As,Sb,Pb,andCd[J].Environ.Int.,2005,31:713-722.[143SunBingyi,Y apLin,ShiZhili,eta1.Effectsofchromium(VI)onthegrowthphytoplanktoninsea water[j].J.OceanUniv.Qingdao,1990,2O(4):1—8.[15]朱卓洪,李飞永,陈金斯.珠江河口铜,铅,锌,铬和镉对单细胞藻类生长的影响[J].热带海洋,l992,11(2):31-37.[16]张首临,刘明星,李国基,等.4种重金属离子对海洋三角褐指藻生长影响的研究[J].海洋与湖沼,1995,26(6):582—585.[17]a王丽平,郑丙辉,盂伟.重金属Cu对两种海洋微藻的毒性效应[J].海洋环境科学,2007,26(1):6-9.[183b王丽平,郑丙辉,孟伟.荧葸与铜对三角褐指藻的单一和联合毒性[J].海洋通报,2007,26(4):111—115.[19]徐明德,杜春梅.有机锡对金藻(Dicrateriasp.)的毒性效应[J].黄渤海海洋,2001,19(1):66—69.[2O]何学佳,彭兴跃.应用流式细胞仪研究Pb对海洋微藻生长的影响[J].海洋环境科学,2003,22(1):1—5.[21]李坤,王福强,孙慎侠,等.巴夫金藻耐受Cu”,Cd抖毒害作用的研究[J].大连大学学报,2003,24(4):92-94.[22]张亚楠.绿色巴夫藻的重金属胁迫效应及吸附能力的研究[D].暨南大学,2003,7-35.[23]赵素芬,孙会强.氮源,磷源及重金属离子对绿色巴夫藻生长的影响[J].湛江海洋大学学报,2005,25(1):60-63.[24]苏丹,台培东,李培军,等.镧系元素对海水小球藻的毒性效应[J].生态学杂志,2005,24(4):382—384.[25]浩云涛,李建宏,潘欣,等.椭圆小球藻(Chlorellaellipsoidea)对4种重金属的耐受性及富集[J].湖泊科学,2001,13(2):158—162.[26]Y anH,WangXL,LinYX,eta1.ToxicelectsofCu,ZnandMnontheinhabitationofChlorella pyrenoidosa’Sgrowth[J].EnvironSci,2001,22(1):23—26.[27]张伟,阎海,吴之丽.铜抑制单细胞绿藻生长的毒性效应[J].中国环境科学,2001,21(1):4-7.[28]陈海柳,潘纲,闫海,等.六价铬抑制淡水蓝绿藻生长的毒性效应[J].环境科学,2003,24(2):13-18.[29]李坤,李琳,侯和胜,等.Cu抖,Cd,Zn什对两种单胞藻的毒害作用[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02,8(4):395-398.[3O]王翠红,徐建红,辛晓芸,等.六种有机磷农药及三种重金属离子对小球藻的毒性研究[J].河南科学,1999,108一l10.[3I]阎海,潘纲,霍润兰.铜,锌和锰抑制月形藻生长的毒性效应[J].环境科学学报,2001,21(3):328—332.[32]谢钦铭,陈芬敏,黄邦钦.五种水产药物对扁藻生长影响的研究[J].台湾海峡,2007,26(3):380—386.[33]Okamoto,O.K.,C.S,Asano,E.Aidar,eta1.EffectsofcadmiumOngrowthandsuperoxidedis—mutaseactivityofthemarinemicro—algaTetraselmisgracilis(Prasinophyceae)EJ].JPhyco1.,1996, 32,74—79.[34]于洋,孔繁翔,钱蕾蕾,等.流式细胞术在铜对藻类生态毒理研究中的应用[J].环境化学,2004,23(5):525-528.[35]CHENHong,andPANShanshan.BioremediationpotentialofSpirulina:toxicityandbiosorption studiesoflead[J].J.ZhaNiangUniv.Sci.,2005,6B(3):171—174.4期重金属对微藻胁迫的研究现状及前景[36][37][383[39][4O][41][42][43][44][45][46][47][48][49][5O][51][52][53][54][55][56][57]Czube,eofluminescembacteriafordetermingtoxic ityinaquaticenvironments[J].Eco—toxicol Environ.Saf.,l987,l3(2):l9l一197.Devi,P.P.V.,andP.P.S.Devi.EffectofCadmium,LeadandNickelonthreeFleshwatergreenAlgae[J].WaterAirSoil.Pol1.1982,17:263—267.Ray,H.C.,O.H.Karl,S.Dwight,eta1.,I988.InteractionsofMetalsandProtonsWithalgae[J].Environ.Sci.Techno1.,22:755—76O.Brack,G.S.,A.Jensen,andMohus,A.Heavymetaltoleranceofmarinephytoplanktoncombined effectofcopperandzincironsinculturesoffourcommonspecies[J].J.Exp.Mar.Bio1.Eco1.,1976, 25:37—55.张怀成,孙景一,史致丽,等.重金属,螯合剂以及铁,锰离子对叉边金藻生长的影响及其混合效应[J].青岛海洋大学学报,i990,20(4):59—67.Dai,L.F.,H.Gao,andJ.R.Xia.TolerancetoheavymetalCdanddetoxificationofSec c0oc cedrorum[J].Chin.J.App1.Environ.Biol,1998,4(3):192—195.王修林,张莹莹,杨茹君,等.不同浓度的营养盐(NO.一N,PO一P)条件下Pb(II)对2种海洋赤潮藻生长影响的研究[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35(1):133—136.孟祥红,刘成圣,于乐军,等.外源Ca”参与铅对盐藻毒害作用的研究[J].武汉大学学报,2005,51 (4):506—510.张学颖.盐藻和小球藻富集铬(11I)的优化培养条件研究[D].暨南大学,2004,24—49.张建民,刘新宁,韩晓弟.氯化钴处理微藻的生物学效应初报[J].水产渔业科学,2005,21(9):407—409.王焕校.污染生态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44—68.Rijstenbil,J.W.,J.w.M.Derkesen,L.J.A.Gerringa,eta1.Oxidativestressinducedbycopper: DefenseanddamageinthemarineplanktonicdiatomDitylumbrightwellii,grownincontinuouseul—tureswithhighandlowzinclevels[J].Mar.Biologia.(Ber1.),1994,119:583—590.Okamoto,O.K.,andP.Colepicolo.Responseofsuperoxidedismutasetopollutantmetalstressinthe marinedinoflagellateGonyaulaxpolyedra[J].CompBiochemistryandPhysiology—PartC:Pharmac ol—ogy.ToxieolEndocrinol,1998,119:67—73.Rocchetta,I.,M.Mazzuca,V.Conforti,eta1.Effectofchromiumonthefattyacidcompositionof twostrainsofEuglenagracilis[J].EnvironPoll,2006,141:353—358.周丽.Ca.在杜氏盐藻(Dunaliellasalina)渗透胁迫反应过程中的作用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6:39—44.李梅,谢玺韬,刘志礼.锶胁迫下亚心形扁藻生理生化的研究[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4(5):459—463.金伟,陆敏,王瑞恒.铬(1id对亚心形扁藻(Platymonassubcordiformis)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1998,21(4):319-322.Ptekhanov,S.E.,andY.K.Chemeris.Earlytoxiceffectofzinc,cobalt,andcadmiumonphotosyn—theticactivityofgreenalgaChlorellapyrenoidosaChickS一39[J].Bio1.Pul1.,2003,30(5):506—511. 邱昌恩,刘国祥,况琪军,等.Cu”对一种绿球藻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05,l1(6):690—693.邱昌恩,毕永红,胡征字.zn.胁迫对绿球藻生长,生理特性及细胞结构的影响[J].水生生物学报, 2007,31(4):503—508.Kaplan,D.,andT.Stadler.Algalbiathccnology[M].ElsevierApp1.Sci.,1988,179.梁英,王帅,冯力霞,等.重金属胁迫对纤细角毛藻生长及叶绿索荧光动力学的影响[J].中国海洋大学82海洋湖沼通报2009年[583i-59]i-60][61]i-62][63]i-64]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8(1):59—67.梁英,冯力霞,尹翠玲,等.叶绿素荧光技术在微藻环境胁迫研究中的应用现状及前景i-J].海洋科学,2007,31(1):7l一76.王山杉,刘永定,金传荫,等.zn浓度对固氮鱼腥藻(AnabaenaazoticaLey)光能转化特性的影响i-J].湖泊科学,2002,14(4):350—356.Ivorra,N.,C.Barranguet,M.Jonker,eta1.Metal—inducedtoleranceinthefreshwatermicrobenthic diatomGomphonemaparvulum[J].Environ.Pollut.,2002,116:147—157.Lu,C.M.,C.W.Chau,andJ.H.Zhang.Acutetoxicityofexcessmercuryonthephot0synthetic performanceofcyanobacterium,S.platensis—assessmentbychlorophyllfluo。
影响硅藻群落的环境机制及硅藻对水质指示作用的研究
河南科技 Hena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地球与环境
影响硅藻群落的环境机制及硅藻对水质 指示作用的研究
杨 硕 方 300387)
摘 要:为了监测某流域水质情况,通常会使用物理和化学方法进行监测。然而,这些理化方法虽然明确表
3 硅藻在水质监测中的指示作用
3.1 硅藻对水体富营养化的环境指示作用 硅藻对水体中的氮磷元素反应敏感,有些硅藻生长 在富营养化水体中,如蔚蓝色双眉藻(Aulacoseira alpi⁃ gea)、普通菱形藻(Nitzschia communis)、梅尼小环藻(Cy⁃ clotella meneghiniana)、极 小 异 极 藻(Gomphonema parvu⁃ lum)以及小舟形藻(Navicula subminuscula)等硅藻均指 示水体富营养状态。ZHANG 等 对 [22] 希腊的 Dojran 湖研
收稿日期:2021-02-08 作者简介:杨硕(1995—),女,硕士在读,研究方向:环境生物与生态。
第8期
影响硅藻群落的环境机制及硅藻对水质指示作用的研究
·133·
结果表明岱海水质已受到轻微污染。李伟等[3]用优势种 的污生谱、硅藻群集指数(DAIpo)以及均匀度指数 E 等指 标对山西省历山自然保护区老摇河 7 个布点进行了综合 监测与评估,结果表明老摇河水质受到轻度污染。
明了某一特定时间采样点的水质状况,却无法全面反映水质变化的总体情况。硅藻对污染物的敏感性使之
能够及时准确、综合反映水域生态环境状况,所以经常被用作水质的生物指标。本文综述了硅藻在水质监测
中的研究进展、影响硅藻群落的环境机制以及硅藻对水质的指示作用与不足,为综合监测和治理水环境提供
砂质海岸底栖硅藻的研究进展
第43卷第2期生态科学43(2): 246–252 2024年3月Ecological Science Mar. 2024 陈敏, 黄国彪, 戚洪帅, 等. 砂质海岸底栖硅藻的研究进展[J]. 生态科学, 2024, 43(2): 246–252.CHEN Min, HUANG Guobiao, QI Hongshuai, et al. Research progress of benthic diatoms on sandy beach[J]. Ecological Science, 2024, 43(2): 246–252.砂质海岸底栖硅藻的研究进展陈敏1, 2, 3, *, 黄国彪1, 2, 戚洪帅2, 3, 刘璇2, 4, 许亚21. 福州大学先进制造学院, 晋江 3622512. 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 厦门 3610053. 自然资源部北部湾滨海湿地生态系统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北海 5360154. 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科学学院, 上海 201306【摘要】文章综述了国内外关于砂质海岸底栖硅藻的研究进展。
作为砂质海岸主要的植物群, 底栖硅藻通过一系列机制以适应多变的沙生环境。
在潮间带的沉积物中, 底栖硅藻是初级生产力和沙滩食物网的重要组成部分。
沉积物、温度、盐度、光照、营养盐和生物因素等等都会对底栖硅藻的生长和群落分布产生影响。
近年来, 陆续有了关于我国潮间带底栖硅藻群落分布特征的研究, 但总体来说, 关于沙生境底栖硅藻的研究相对较少, 需要进一步的调查以完善我国的硅藻生态学研究。
关键词:砂质海岸; 底栖硅藻; 潮间带doi:10.14108/ki.1008-8873.2024.02.027 中图分类号:Q949.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8873(2024)02-246-07Research progress of benthic diatoms on sandy beachCHEN Min1, 2, 3, *, HUANG Guobiao1, 2, QI Hongshuai2, 3, LIU Xuan2, 4, XU Ya21. School of Advanced Manufacturing, Fuzhou University, Jinjiang 362251, China2. Third Institute of Oceanography, Ministry of Natural Resources, Xiamen 361005, China3. Observation and Research Station of Coastal Wetland Ecosystem in Beibu Gulf, Ministry of Natural Resources, Beihai 536015, China4. College of Marine Sciences, Shanghai Ocean University, Shanghai 201306, ChinaAbstract: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benthic diatoms on sandy beach at home and abroad was reviewed in this paper. As the main flora of sandy beach, benthic diatoms adapted to the changeable sandy environment through a series of mechanisms. In the sediments of the intertidal zone, benthic diatoms were an important part of primary productivity and beach food webs. Sediment, temperature, salinity, light, nutrients and biological factors all affected the growth and community distribution of benthic diatoms. In recent years, there had been studies on the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benthic diatom communities in the intertidal zone of China, but generally speaking, there were relatively few studies on benthic diatoms in sandy environment, and further investigation is needed to improve the study of diatom ecology in China.Key words:sandy beach; benthic diatom; intertidal zone收稿日期: 2021-09-15; 修订日期: 2021-11-20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2019YFE0124700); 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海三科2020017, 海三科2019018, 海三科201902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41930538)作者简介:陈敏(1980—), 女, 博士, 正高级工程师, 主要从事海洋地质、微体古生物等研究,E-mail:***************.cn*通信作者: 陈敏2期陈敏, 等. 砂质海岸底栖硅藻的研究进展 2470 前言无掩蔽的沙滩构成了物理应力环境, 具有很强的时空动态性。
向海湿地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现状及潜在生态风险评价的开题报告
向海湿地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现状及潜在生态风险评价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重金属污染是当前环境问题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其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产生着严重影响。
海洋是全球最大的生态系统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然而,随着近年来人类活动的不断增加,海洋环境也受到了日益加剧的重金属污染的威胁。
海湾是海洋生态系统中最具代表性的生态环境之一,其沉积物中的重金属含量直接反映了周围环境的重金属污染程度,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应用价值。
因此,进行海湾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现状及潜在生态风险评价的研究,对全面了解海湾重金属污染现状、确定和评价沉积物中的潜在生态风险,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二、研究内容及思路1.研究内容本研究将选取某海湾为研究区域,在该海湾表层沉积物中测定多种重金属元素(如Pb,Zn,Cu,Cd等)的含量,进行重金属污染现状分析;结合毒性参考值和沉积物质量,开展潜在生态风险评价;同时,对重金属来源、迁移和转化机制展开探讨,以深化对该海湾重金属污染特征和生态风险的认识。
2.研究思路本研究将采用以下研究思路:第一步,收集该海湾区域的水文地理信息和历史研究成果,并采集表层沉积物样品,进行重金属元素含量测定。
第二步,分析沉积物中的多种重金属元素的含量,采用地球化学背景值法对重金属污染现状进行评价,并结合重金属来源分析,揭示重金属污染特征。
第三步,计算单一重金属元素污染指数(PI)、全局污染指数(Igeo)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RI),评估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潜在生态风险,揭示生态风险微观分布和空间分布规律。
第四步,剖析重金属污染的来源和输运途径,研究和模拟其迁移和转化机理,为制定有效的污染控制对策提供理论指导。
三、研究进展与计划目前,本研究已经完成了研究区域的水文地理信息收集、沉积物采样和处理,以及重金属元素含量测定等工作。
下一步将进行重金属污染现状分析,开展潜在生态风险评价,探讨重金属来源、迁移和转化机制,预计在2022年完成本研究的开题报告和论文撰写工作。
水体沉积物重金属污染风险评价研究进展
水体沉积物重金属污染风险评价研究进展一、本文概述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水体沉积物重金属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威胁。
因此,对水体沉积物重金属污染风险进行评价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本文旨在综述近年来水体沉积物重金属污染风险评价的研究进展,包括评价方法的改进、影响因素的分析、污染风险的评估以及风险控制措施等方面。
通过梳理相关文献,本文旨在为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提供全面的参考和借鉴,推动水体沉积物重金属污染风险评价研究的深入发展。
本文也期望为政府决策部门提供科学依据,以制定更加有效的环境保护政策和措施,保障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安全。
二、水体沉积物重金属污染风险评价的基本框架水体沉积物重金属污染风险评价是一个系统性、综合性的过程,它涉及多个关键步骤和核心要素。
这一评价框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关键部分:问题定义与目标设定:需要明确评价的具体问题和目标,例如确定哪些重金属是主要污染物,以及它们可能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的风险。
数据收集与处理:随后,需要收集有关水体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分布、形态以及与周围环境交互作用的数据。
这些数据可以通过野外采样、实验室分析、遥感监测等多种手段获得。
风险识别与评估:在收集到足够的数据后,需要对重金属污染的风险进行识别和评估。
这通常涉及对重金属的生物毒性、迁移转化能力、生态效应等方面的分析。
风险预测与模拟:基于风险识别与评估的结果,可以利用数学模型和计算机技术对重金属污染的风险进行预测和模拟。
这有助于更好地理解重金属在沉积物中的行为及其对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影响。
风险管理与决策支持:根据风险预测和模拟的结果,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策略,为决策提供支持。
这可能包括制定环境质量标准、实施污染控制措施、开展环境修复工程等。
在整个评价过程中,还需要注意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评价方法的科学性和适用性、以及评价结果的可比性和可解释性。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环境保护要求的不断提高,水体沉积物重金属污染风险评价的方法和标准也需要不断更新和完善。
天然藻类吸附重金属的研究
天然藻类吸附重金属的研究
张阳;耿存珍
【期刊名称】《环境保护科学》
【年(卷),期】2012(038)006
【摘要】传统的重金属废水处理技术存在耗能高、运行成本高及存在二次污染的问题等诸多劣势;而天然海藻由于其来源广、产量大,在处理重金属废水方面存在较多的优点.介绍了藻类处理重金属离子的研究背景、现状,阐述了藻类处理重金属的优点、机理,重点介绍了海藻处理废水过程中的各种影响因素,并对海藻处理废水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总页数】6页(P27-32)
【作者】张阳;耿存珍
【作者单位】青岛大学化学化工与环境学院,山东青岛266071;青岛大学化学化工与环境学院,山东青岛26607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X703.1
【相关文献】
1.藻类对重金属生物吸附的研究 [J], 杨孟琪;李红艺;于芳;王凯歌;仝弛
2.几种细菌和藻类吸附铜、铬重金属离子初步研究 [J], 魏长浩;白汶洪;甄春燕;杨璐;刘文群
3.藻类生物吸附剂应用于处理水中重金属离子研究进展 [J], 王金扣;马腾腾;肖琳;谢盈;王志峰;陈俊生;李敏
4.藻类作为重金属生物吸附剂的研究进展 [J], 宋凯;陈星洁;李子孟
5.3种地衣体内藻类对4种重金属离子的耐受能力及其吸附特性研究 [J], 吉米拉木·加马力; 古海尼沙·买买提; 艾尼瓦尔·吐米尔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极大螺旋藻富积重金属机理的研究
极大螺旋藻富积重金属机理的研究极大螺旋藻是一种常见的淡水藻类,具有很高的生长速率和生物量积累能力,被广泛应用于水质净化和生态修复等领域。
然而,近年来人们对极大螺旋藻生物富积重金属的机理进行了深入研究,发现其对重金属的富积能力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极大螺旋藻富积重金属的机理主要包括吸附、螯合和沉淀等过程。
首先,极大螺旋藻通过其细胞表面的吸附位点吸附重金属离子,这是富积重金属的最主要机制。
其次,极大螺旋藻细胞内具有丰富的功能基团,可以与重金属离子形成螯合配合物,进一步提高重金属的富积能力。
最后,极大螺旋藻还能通过分泌胞外多聚物等物质促进重金属的沉淀,从而减少其在水体中的溶解度。
然而,极大螺旋藻富积重金属的能力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首先,极大螺旋藻对重金属离子的选择性较低,对多种重金属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导致其在真实环境中富积特定重金属的能力较弱。
其次,极大螺旋藻富积重金属的机制主要是通过细胞表面的吸附位点和细胞内功能基团进行,这使得重金属在藻体内的富积能力受到细胞活性和代谢的影响,限制了其在长期运行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为了进一步提高极大螺旋藻富积重金属的能力,研究者们采取了一系列的方法和措施。
一方面,通过改变培养条件和环境因素,如调节pH值、温度、营养盐浓度等,可以影响极大螺旋藻对重金属的富积能力。
另一方面,利用基因工程和遗传改良等手段,可以提高极大螺旋藻对特定重金属的选择性和富积能力,从而实现对重金属的高效去除和回收利用。
极大螺旋藻富积重金属还有一些潜在的应用前景。
例如,可以利用极大螺旋藻对重金属的富积能力进行水质净化和废水处理,减少重金属对环境的污染。
同时,极大螺旋藻还可以作为一种生物吸附剂用于重金属的回收和资源化利用,实现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虽然极大螺旋藻具有一定的富积重金属能力,但其机理和应用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通过进一步研究和探索,可以提高极大螺旋藻富积重金属的效率和稳定性,为水质净化和资源回收等领域提供新的解决方案。
海洋硅藻应对低铁胁迫的研究综述
海洋硅藻应对低铁胁迫的研究综述海洋硅藻是重要的一类浮游植物,其生长活动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健康具有重要作用。
然而,低铁胁迫已经成为海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之一,严重影响了硅藻的生长和繁殖。
本文综述了目前硅藻应对低铁胁迫的生理生态机制及其研究进展。
1.硅藻受低铁胁迫的响应低铁胁迫对硅藻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生长受阻。
在铁限制条件下,硅藻生长速度显著降低。
(2)生理代谢变化。
硅藻在铁限制条件下,可以积累铁的存储蛋白,而降低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的含量。
同时,铁缺乏也会导致硅藻细胞色素含量减少、葡萄糖代谢途径调整等生理代谢变化。
(3)功能失调。
硅藻在铁限制条件下,表现出ATP合成降低、光合能力下降、氧化还原酶活性降低等功能失调的现象。
为了适应铁限制环境,硅藻部分物种已经发展出了一系列应对机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增加铁吸收能力。
硅藻通过表达铁运输蛋白、改变铁转运通路等方式来增加吸收铁的能力。
(2)调整代谢通路。
在铁限制条件下,硅藻可以调整代谢通路以降低对铁的依赖,例如使用硝酸盐代替铁离子进行光合作用。
(3)调节基因表达。
硅藻可以在铁限制条件下启动铁稀释响应基因报警系统,调节多种代谢通路的基因表达。
3.研究进展随着对硅藻基因组学的研究和逆境适应机制的深入了解,目前在硅藻适应低铁胁迫方面的研究也取得了许多进展。
(1)铁调节基因。
发现了一系列铁调节基因,如FUR(铁调控因子)和ISIP(硅藻的铁相互作用蛋白),这些基因通过调节异柠檬酸循环、铁转运机制等方式对硅藻的铁代谢进行调节。
(2)信号传递机制。
硅藻在铁胁迫条件下,可能通过Ca2+、NO、ROS等信号通路进行响应,调节稀释响应因子的表达。
(3)应答机理。
在硅藻繁殖过程中,部分物种发展了“破产死亡”机制,即在长时期铁限制条件下,逐渐积累铁和碳来存储能量,在适当的时候开启新一轮繁殖。
综上所述,硅藻在适应低铁胁迫方面发展出了复杂的逆境适应机制。
未来的研究需要更进一步地探索硅藻逆境适应生理生态机理及其适应策略,以期更好地认识海洋生态系统中硅藻的角色和贡献。
海洋硅藻应对低铁胁迫的研究综述
海洋硅藻应对低铁胁迫的研究综述海洋中的硅藻是一类重要的原生生物,它们在海洋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近年来,随着人类活动的增加,海洋环境也遭受了严重的污染和改变,其中低铁胁迫是一种常见的环境压力,对海洋生物的生长和生存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本文将对海洋硅藻应对低铁胁迫的研究进行综述,以期更好地了解海洋生态环境中的变化和硅藻的适应策略。
1. 低铁胁迫对海洋生物的影响铁是海洋生物生长、光合作用和氮循环过程中的必需微量元素,对海洋生态系统起着关键的作用。
许多海洋地区出现了铁浓度过低的情况,造成了低铁胁迫的环境压力。
低铁胁迫对海洋生物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生长受限:低铁浓度会限制硅藻等海洋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影响海洋生态系统的稳定。
(2)营养不平衡:低铁胁迫会导致海洋生物的营养不平衡,影响其健康状态和生理功能。
(3)生态系统变化:低铁胁迫还可能引发海洋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变化,影响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
2. 硅藻的生长对低铁胁迫的适应策略面对低铁胁迫的环境压力,硅藻具有一系列的适应策略,以维持其生长和生存。
研究表明,硅藻在低铁条件下会表现出以下的适应策略:(1)铁载体的转运:硅藻可以通过增加铁载体的转运来增加对低铁环境的适应能力,提高对铁的吸收和利用效率。
(2)生物化学调节:硅藻可以通过改变其生物化学代谢途径,以适应低铁胁迫条件,调节细胞内铁的利用和分配。
(3)协同作用:在与其他微生物和生物体的相互作用中,硅藻可以通过协同作用来获取更多的铁资源,以维持其正常的生长和生存。
3. 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随着分子生物学和生物化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关于硅藻适应低铁胁迫的分子机制的研究也取得了一系列的进展。
研究表明,硅藻在面对低铁胁迫时,会产生一系列的分子变化和反应,以适应环境的变化:(1)基因表达调控:低铁胁迫会影响硅藻内部的基因表达,导致一系列的基因激活和抑制,以适应环境的变化。
(2)蛋白质合成调节:硅藻在低铁胁迫条件下会合成和表达特定的蛋白质,对细胞的铁代谢和利用起着关键的作用。
海洋硅藻应对低铁胁迫的研究综述
海洋硅藻应对低铁胁迫的研究综述海洋硅藻是一类生活在海洋中、以二氧化硅为骨架的单细胞藻类。
它们在全球海洋中广泛分布,并且在海洋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由于海洋环境的特殊性,海洋硅藻常常面临着低铁胁迫的情况,对其生长和生存产生不利影响。
本文将综述海洋硅藻应对低铁胁迫的研究进展,并探讨其可能的应对机制。
海洋硅藻面临的低铁胁迫主要是由于海洋中铁的稀缺性。
海洋中的大部分铁被固定在沉积物中或沉淀形成氧化铁,且铁在海洋中的溶解度很低,导致海洋中的游离铁离子浓度非常低。
这使得海洋硅藻很难获取到足够的铁源,影响其正常的生理活动。
针对海洋硅藻低铁胁迫的研究表明,海洋硅藻在低铁环境下会出现多种适应机制。
一方面,海洋硅藻可以通过增加铁的吸收和利用效率来应对低铁胁迫。
研究发现,海洋硅藻可以利用特定的铁载体来增加铁的吸收,并且在低铁条件下表达更多的铁转运蛋白。
这些机制可以帮助海洋硅藻有效地吸收和利用稀缺的铁资源,从而保持其正常的生长和生理功能。
海洋硅藻还可以通过改变其生理代谢来应对低铁胁迫。
研究发现,在低铁条件下,海洋硅藻会调节其代谢途径,改变淀粉合成和分解的速率,以便更好地利用有限的能量资源。
海洋硅藻还会调节其光合作用效率和呼吸代谢,以适应低铁环境的需求。
近年来的研究还发现,一些海洋硅藻可以通过与共生细菌或真菌形成共生关系来应对低铁胁迫。
这些共生微生物可以提供额外的铁源或协助硅藻吸收和利用铁资源。
海洋硅藻面临低铁胁迫时,通过增加铁的吸收和利用效率,调节生理代谢以适应低铁环境的需求,以及与共生微生物建立共生关系等机制来应对胁迫。
对于深入了解海洋硅藻应对低铁胁迫的机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保护海洋生态系统和维持海洋生物多样性的平衡。
海洋硅藻应对低铁胁迫的研究综述
海洋硅藻应对低铁胁迫的研究综述海洋硅藻是一种广泛存在于世界各大洋的单细胞藻类生物,对海洋生态系统起着重要的作用。
硅藻对海洋环境中的铁元素含量非常敏感,铁限制是限制硅藻生长和生产力的一个主要因素。
海洋中往往存在着低铁胁迫的环境,尤其是在近岸海域和高纬度海域,低铁胁迫对硅藻的生长和生产力有着显著的影响。
针对海洋硅藻对低铁胁迫的适应机制,许多研究已经展开。
这些研究主要包括硅藻对铁的吸收、储存和利用等方面的机制。
硅藻对铁的吸收主要通过纤毛和细胞膜表面的螯合剂等方式进行,并通过转运蛋白将铁离子转运进入细胞内部。
硅藻通过合成铁载体分泌到周围环境中,以利用周围环境中的铁元素。
硅藻还能通过调节细胞内铁和硅的含量来适应低铁胁迫环境。
近年来,通过转录组、基因组和蛋白组等技术的发展,揭示了硅藻对低铁胁迫的适应机制的分子基础。
研究发现,硅藻在低铁胁迫下表达了一系列与铁代谢和调节相关的基因。
这些基因包括铁载体(例如铁硅蛋白)的合成和调节基因,转运蛋白基因以及与铁缺乏应答相关的转录因子等。
还发现了一些非编码RNA在硅藻对低铁胁迫的适应中起到了重要的调节作用。
除了对硅藻的分子机制研究外,一些研究还关注了低铁胁迫对硅藻生态系统功能的影响。
研究发现,低铁胁迫条件下,硅藻的生物量和生产力显著降低,且其对二氧化碳的吸收和碳固定能力也受到了影响。
这可能导致硅藻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多样性和食物链结构发生变化。
海洋硅藻对低铁胁迫具有一系列的适应机制,包括铁吸收、转运、储存和利用等方面的调节。
硅藻对低铁胁迫的适应还涉及一系列与铁代谢和调节相关的基因和非编码RNA的表达调控。
目前对于海洋硅藻对低铁胁迫的分子机制还了解不足,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揭示其适应机制的分子细节,并对其在环境变化中的生态学和生物地球化学功能的影响进行深入的探索。
海洋硅藻应对低铁胁迫的研究综述
海洋硅藻应对低铁胁迫的研究综述海洋硅藻是海洋中最主要的原生生物之一,对海洋生态系统和全球碳循环有着重要的影响。
然而,在一些低铁胁迫的海洋区域,如南大西洋和南大洋,硅藻的生长受到限制。
低铁胁迫会导致硅藻叶绿素合成、光合效率和生长速率的降低,对硅藻群落结构和生态功能产生重大影响。
因此,研究海洋硅藻如何应对低铁胁迫是十分重要的。
海洋硅藻在面对低铁胁迫时,会启动一系列的适应和生存机制来维持生长和光合作用。
其中一个主要适应机制是硅藻通过提高铁吸收能力增加铁的利用率。
硅藻可以分泌有机酸和融合溶素来溶解铁络合物,从而促进铁的吸收。
一些硅藻还可以通过细胞壁的改变或分泌溶铁酶来增加吸收铁离子的能力。
另外,硅藻还可以通过调节细胞内铁储存蛋白的表达来增加铁的利用效率。
除了提高铁吸收能力外,硅藻还能通过调节光合色素合成和光合作用来应对低铁胁迫。
低铁胁迫会导致硅藻叶绿素合成的抑制和光系统Ⅱ中叶绿素元件的降解。
为了克服这一问题,硅藻可以合成降低铁需求的光合蛋白来代替叶绿素,如大规模阳性调节光合作用的叶绿体酶和硅酸盐脱羧酶。
此外,硅藻还可以增加光合作用的效率,通过调节光合色素和光捕集复合体的组成来降低光能的浪费。
另一个硅藻应对低铁胁迫的机制是改变生长策略和生命周期。
一些硅藻在低铁环境中会产生更小的细胞,以提高营养和底物的利用率。
另外,一些硅藻会进入休眠状态,以避免低铁情况下的不利环境。
这些休眠状态的硅藻可以通过维持细胞内铁的稳定性和抗氧化能力来延长其在低铁环境中的存活时间。
最近的研究还发现,硅藻在应对低铁胁迫时能与其他微生物形成共生关系。
硅藻可以通过与细菌和浮游动物的共生来获取更多的铁营养。
这些共生微生物可以分解有机物质,释放出可溶解的铁络合物,从而为硅藻提供铁源。
综上所述,硅藻在面对低铁胁迫时会通过提高铁吸收能力、调节光合作用和色素合成、改变生长策略和生命周期以及与其他微生物形成共生关系等机制来应对。
这些研究对于理解海洋硅藻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以及全球碳循环的重要性具有重要意义。
土壤-植物系统污染生态学研究与展望
土壤-植物系统污染生态学研究与展望
周启星;孙铁珩
【期刊名称】《应用生态学报》
【年(卷),期】2004(15)10
【摘要】为了促进土壤植物系统污染生态学这门新兴学科的进一步健康发展与学科建设并在今后国家层面上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本文回顾了该领域一些具有开端意义的工作与早期研究 ,并对其学科定义与内涵的发展和基本原理与研究方法的进展给予了追踪 ,进而就该学科的主要任务和主体研究内容以及今后进一步发展进行了阐述与展望 .
【总页数】5页(P1698-1702)
【关键词】污染生态学;学科建设;土壤-植物系统;污染生态过程;食物链安全
【作者】周启星;孙铁珩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陆地生态过程重点实验室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Q948.3
【相关文献】
1.螯合诱导技术强化植物修复铅污染土壤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J], 王开爽;吉凡;王莉;高淑青;曹志远;李梦瑶
2.植物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研究现状及其水肥调控技术展望 [J], 杨启良;武振中;陈金陵;刘小刚;王卫华;刘艳伟
3.土壤植物系统中农药污染的防治方法及其研究展望 [J], 马国兰;柏连阳;刘占山
4.土壤——植物系统重金属污染研究现状与展望 [J], 张乃明
5.重金属污染土壤植物修复研究现状与展望 [J], 任海彦;胡健;胡毅飞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其中镉、 硅藻的生长会受到重金属污染的影响 , 铅、 铜、 汞等能在藻细胞内大量富集而干扰细胞代谢
[10 ] 过程, 最终影响藻类的生长和繁殖 . 目前重金属 [11 - 15 ] , 污染对藻类生长的影响主要集中于蓝绿藻 但 [16 ] 其对硅藻的毒性研究也开始逐渐受到关注 , 主要 是从硅藻的生长速率、 细胞分化速率以及胞内植物
[5 ]
* 国家自然科 学 基 金 项目 ( 21177106 ) 、பைடு நூலகம்浙江 省 自 然 科 学 基金项目 ( Y50527 ) 、 浙江省科技厅项目 ( 2007C23040 ) 和杭州市环保局项目 ( 2009007 ) 资助 . mail: zjy@ zju. edu. cn **通讯作者. E20110509 收稿, 20111206 接受.
应 用 生 态 学 报 2012 年 3 月
第 23 卷
第3 期
Chinese Journal of Applied Ecology,Mar. 2012 , 23 ( 3 ) : 857 - 866
硅藻重金属污染生态学研究进展
丁腾达
1, 2
*
倪婉敏
1, 2
张建英
1, 2 **
( 1 浙江大学环境科学研究所,杭州 310058 ;
-4 -1 硅藻体内遗传 度的增高 ( > 2. 2 × 10 mol · L ) , , ( Phaeodactylum tricornu物质发生变化 三角褐指藻
tum) 细胞内 ATP 含量显著下降, 影响细胞光合作用 [19 ] 镉达到一定浓度时, 就会对藻 的正常进行 . 然而,
-5 -1 类产生遗传毒性. 镉浓度为 8. 9 × 10 mol · L 时, 65% 角毛藻 ( Chaetoceros 结合碱性彗星法分析发现,
2
浙江省有机污染过程与控制重点实验室,杭州 310058 )
摘 要 硅藻是水生生态系统健康的指示生物之一, 对环境变化极为敏感, 某些典型硅藻已 应用于指示水体重金属污染. 本文围绕地表水重金属污染, 从毒性效应、 生物吸附和累积、 生 综述了硅藻重金属污染生态学研究进展, 阐 态适应机制及生物指示与生态修复作用等方面 , 述重金属污染下硅藻的生长趋势和硅壳形态的变化 , 硅藻对重金属生物吸附和生物累积的差 别, 硅藻对重金属的表面络合和离子交换等生态适应机制 , 以及硅藻对水体重金属污染的指 示作用和生态修复作用, 为水生生态系统的重金属污染防治与预警技术提供科学依据 . 关键词 硅藻 重金属 毒性效应 生物累积 污染生态学 文章编号 1001 - 9332 ( 2012 ) 03 - 0857 - 10 中图分类号 X171. 5 文献标识码
螯合肽等 3 个方面进行探讨( 表 1 ) . 研究发现, 葡萄 牙废弃采 矿 区 附 近 水 体 中 铅、 镉和锌的含量很高 ( 其平均值分别超过背景值 376 、 96 和 19 倍 ) , 此 时, 硅藻几乎不生存, 直到距离采矿区 2 km 的水体 [3 ] 下游, 水质逐渐恢复, 才慢慢出现硅藻 , 表明一定 浓度的重金属对硅藻的生存有毒性作用 . 硅藻的生长状况与水体的重金属浓度有关, 尤 其是镉浓度的高低不仅影响硅藻的生长速率 , 还会 对藻细胞内光合作用系统及遗传物质产生影响 . 高 -8 -1 浓度镉 ( 8. 4 × 10 mol·L ) 处理下, 硅藻生长速
× 10 - 6 mol·L - 1 ) 在暴露 48 h 内反而能够提高细胞 [22 ] 当 分化速率 . 铅也会抑制硅藻的细胞分化速率,
-7 -1 其达到一定浓度 ( 4. 8 × 10 mol · L ) 时, 中肋骨 [20 ] 条藻的细胞分化速率几近为 0 .
重金属污染也会导致硅藻细胞内产生植物螯合 PCs 的生物合成在硅藻的耐 肽( PCs) 等硫醇类物质, [23 ] 金属毒性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 Morelli 和 Fantozzi[24]研究了重金属浓度与三角褐指藻细胞内植 物螯合肽之间的关系, 发现随着培养基中重金属离 子浓度的升高, 胞内植物螯合肽浓度也会相应增加 ,
-6 -6 生长速 率 将 会 上 升. 铜 ( 0. 78 × 10 ~ 3. 1 × 10 mol·L - 1 ) 对细胞分化速率的影响则随其浓度变化 -6 -1 而改变, 低浓度铜 ( 0. 78 × 10 mol·L ) 在暴露 72 h 内能够明显降低细胞分化速率, 而高浓度铜 ( 3. 1
1, 2
A
Research advances in heavy metals pollution ecology of diatom. DING Tengda ,NI Wan2 2 min1, ,ZHANG Jianying1, ( 1 Institute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Zhejiang University,Hangzhou 310058 ,China; 2 Zhejiang Province Key Laboratory of Organic Pollution Process and Control,Hangzhou 310058 ,China) . Chin. J. Appl. Ecol. , 2012 , 23 ( 3 ) : 857 - 866. Abstract: Diatom,due to its high sensitivity to environmental change,is one of the bioindicators of aquatic ecosystem health,and some typical diatom species have been applied to indicate the heavy metals pollution of water body. With the focus on the surface water heavy metals pollution, this paper reviewed the research advances in the toxic effect of heavy metals pollution on diatom, biosorption and bioaccumulation of heavy metals by diatom,ecological adaptation mechanisms of diindicator and in ecological restoration of atom to heavy metals pollution,and roles of diatom as bioheavy metals pollution. The growth tendency of diatom and the morphological change of frustule under heavy metals pollution as well as the differences in heavy metals biosorption and bioaccumulation by diatom,the ecological adaptation mechanisms of diatom on heavy metals surface complexation and ion exchange,and the roles of diatom as bioindicator and in ecological restoration of heavy metals polluted water body were also discussed. This review could provide scientific evidences for the prevention of aquatic ecosystems heavy metals pollution and related early warning techniques. Key words: diatom; heavy metal; toxic effect; bioaccumulation; pollution ecology. 重金属污染是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问题之一 , 其进入水体后会危害水体生态系统的安全 . Islam 和 Tanaka[1]综述了重金属进入水体的各种来源以及对 生态系统和水生生物的危害, 引起众多学者对水体 规划中就提 重金属污染的重视. 我国首个“十二五 ” 出水体重金属污染防治的问题 , 凸显了当前我国 水体重金属污染问题的严重性及治理的紧迫性 . 由
, 而被广泛应用于仿生学中. 有关硅
藻的研究也由原来简单的形态描述和分类发展到现 在以硅壳、 单个硅藻细胞、 硅藻种群和类群等不同尺
858
应
用
生
态
学
报
23 卷
度对象的分子学研究, 诸如从种类分布与细胞膜损 [6 - 7 ] , 以及从 害角度研究水体重金属污染的敏感性 分子水平上探讨硅藻细胞膜形成过程及其对化学污 [8 - 9 ] . 染物胁迫的响应等 鉴于硅藻与水体重金属污染之间的相互关系, 本文分别从重金属污染对硅藻的生态毒性效应 、 硅 藻对重金属污染的生物吸附和生物累积、 硅藻对重 金属污染的生态适应机制及硅藻对重金属污染的指 示作用和生态修复作用等四个方面, 综述硅藻重金 属污染生态学研究进展, 提出着力解决我国水体重 金属污染的硅藻生态学研究观点 . 1 1. 1 重金属对硅藻的生态毒理效应 重金属污染对硅藻生长的影响
[2 ]
于水体重金属污染会威胁水生生物的健康安全 , 有 必要建立水体重金属污染的防治和预警系统 , 防止 水生生态系统的破坏. 硅藻是水体中重要的初级生产者. 因其生命周 期短而 比 高 等 水 生 生 物 更 能 快 速 地 响 应 环 境 变 [3 ] 产生基 化 ; 其能与细菌之间进行双向基因转移, 因的非正规组合, 在营养管理和环境信号作用中扮 [4 ] 6 演着重要的角色 ; 其纳米结构及承受 10 Pa 左右 压力的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