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溶注浆工艺性施工方案
岩溶注浆工艺性施工方案.doc
![岩溶注浆工艺性施工方案.doc](https://img.taocdn.com/s3/m/cbaf8e8e050876323112125c.png)
目录1.编制依据........................................ - 1 -2.工程概况 ........................................ - 1 -3.试验目的 ........................................ - 1 -4.施工工艺流程 .................................... - 2 -5 施工工艺及技术要求............................... - 3 -6.主要施工机械设备配置............................. - 5 -7.施工人员组织 .................................... - 5 -8.原材料要求 ...................................... - 5 -9.质量检测评定标准................................ - 6 -10.施工注意事项................................... - 8 -11.环境保措施 ..................................... - 9 -12.安全保证措施.................................... - 9 -岩溶注浆工艺性施工方案1.编制依据(1)沪昆客专8标安顺本车站D1K805+715~ D1K807+600路基岩溶分期整治设计图纸。
(2)铁建函[2010]769号《关于新建长沙至昆明铁路客运专线初步设计的批复》、《铁路工程地基处理技术规程》;(3)现行设计规范、铁路工程质量验收标准及其它有关文件资料。
(4)工地现场调查、采集、咨询所获取的资料。
(5)整治范围内路基岩溶定测及补定测地质勘察报告和地质(物探)平、剖面图。
路基岩溶注浆工艺试验方案
![路基岩溶注浆工艺试验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6064bb2fee06eff9aef807bf.png)
鲁南高速铁路路基岩溶注浆工艺试验方案1编制依据(1)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
(2)《铁路工程地基处理技术规程》(TB10106-2010)。
(3)《铁路工程不良地质勘察规程》(TB10027-2012)。
(4)《铁路工程地质钻探规程》(TBJ10014-2012)(5)《水工建筑物水泥灌浆施工技术规范》(DL/T5148-2012)(6)《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GB175-2007)(7)《水工混凝土掺用粉煤灰技术规范》(DL/T 5055-2007)(8)《高速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751-2010)(9)《铁路工程物理勘探规程》(TB10013-2010)(10)《多道瞬态面波勘察技术规程》(JGJ/T143-2004)(11)相关地质资料。
(12)新建鲁南高速铁路费县北站DK168+706.692~D1K170+061.800段路基岩溶整治设计图(鲁南临曲施路(岩)-05)。
(13)新建鲁南高速铁路费县北站站场设计图(鲁南临曲施(站)-02)。
(14)鲁南高速铁路临沂至曲阜段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
(15)现场调查报告、施工能力及类似工程施工工法、科技成果和经验;本单位为完成本标段工程拟投入的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机械设备等资源情况。
2工程概述2.1工程概况2.1.1费县北站概况费县北站位于山东省费县北部城北镇南侧、永清庄北侧,S234省道以西,车站距既有费县站约6km,距费县政府约8mk。
车站设到发线 4 条(含正线 2 条),设 450m×9.0m×1.25m 旅客站台 2 座,站台均设置等长度雨棚。
8m 宽旅客进出站兼行包功能地道 1 座,车站设65m×45m 配电所、35m×30m 给水所、35m×30m 污水处理站,另设信号楼场坪、单身宿舍、工区场坪各一处。
费县北站为中间站,站房中心里程DK169+400,车站平面设计范围为DK168+706.69(桥台)~DK170+061.8(桥台),全长1335.108m;路基工点设计范围DK168+706.692~DK170+061.8,全长1335.108m,其中DK169+097~DK169+237段,长140m,采地基用CFG 桩加固,其余段地基采用换填处理。
最全溶洞换填注浆施工方案
![最全溶洞换填注浆施工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f8b9ea200b4e767f5bcfce2e.png)
最全溶洞换填注浆施工方案溶洞换填注浆施工方案编制:审核:审批:中建四局建设有限公司- 1 -编制说明1编制依据(1)本工程施工合同;(2)本工程所涉及的国家或行业规范、规程、技术法规、标准、图集,地方标准、图集;《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2-2002《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2012《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9(3)公司相关管理文件及管理办法。
2、编制人员赵祎3、本施工方案的发放范围公司:工程部、技术部、机电部、商务合约部。
项目部:项目经理、生产经理、机电经理、商务经理、技术经理、安全总监;工程部、技术部、工程部、安全部、商务部、材料部、综合办。
其它:监理、建设方。
第一章工程概况1、工程概况本工程地处株洲市石峰区荷花村,株洲市石峰区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园内,北侧为时代大道,东侧为贯穿拟建项目的韶峰路;6栋单体及1栋附属办公楼,总面积:54818.26㎡;建筑层数:1、2#仓库、4#仓库、5#仓库、充电间、门卫、设备房均为1F;附属办公楼3F。
建筑总高度:1、2#仓库17.20m;4#仓库20.55m;5#仓库15.50m;充电间6.50m;设备房6.05m;门卫4.05m。
仓库地上部分主体结构均采用钢结构门式刚架结构,充电间为砖混结构,门卫、设备房及附属办公楼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鉴于本工程1、2#仓库西南角位置地下2m~3m范围及5#大部件及成品库西南位置6.5m~14.3m存在溶洞,另根据南车株洲物流基地建设项目工程物探工作报告推断解释岩溶发育区共计14处,但无法准确确定其规模及位置,请监理、建设单位联系专业单位确定位置,为避免后期施工及使用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故需要对此处的溶洞进行换填处理,大溶洞具体位置如下图所示:第二章施工准备1、项目管理人员配置针对该工程我公司实行项目管理,项目经理为整个工程的直接责任者。
溶洞注浆施工方案
![溶洞注浆施工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2fe03962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b8.png)
溶洞注浆施工方案1. 引言溶洞是地下岩溶地貌形成的洞穴,常见于石灰岩地区。
由于溶洞地质条件复杂,其稳定性较差,因此在工程施工中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治理措施来确保工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本文将针对溶洞注浆施工方案进行详细的阐述和分析。
2. 施工前准备在进行溶洞注浆施工前,需要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1 概况调查对溶洞进行详细的概况调查,包括洞穴的形状、大小、分布等特征,以及与周围环境的联系。
通过概况调查可以了解溶洞的整体情况,为后续的施工方案制定提供参考。
2.2 地质勘察进行详细的地质勘察,包括地质构造、地层情况、地下水位等的调查和分析。
根据勘察结果,确定溶洞的地质特征和工程治理需要。
2.3 注浆材料准备根据溶洞的地质条件和施工要求,选择合适的注浆材料,包括水泥、沙浆、聚合物等。
对注浆材料进行检测和试验,确保其质量符合施工要求。
3. 施工方案3.1 注浆孔的布置根据溶洞的结构和工程要求,确定注浆孔的布置方案。
注浆孔的间距和深度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设计,以确保注浆效果的达到最佳。
3.2 注浆材料的选择和配比根据溶洞的地质特征和工程需要,选择合适的注浆材料进行配比。
注浆材料的选择需要考虑其流变性能、固化时间和抗渗性等指标,以确保注浆效果的稳定性和持久性。
3.3 注浆施工工艺注浆施工采用钻孔注浆法进行,具体工艺如下:1.清理注浆孔口。
使用清洗车或高压水枪清理孔口,确保孔口无杂物。
2.钻孔。
按照设计要求,使用钻机进行钻孔作业,钻孔直径和深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3.注浆。
使用注浆泵将注浆材料注入孔口,注浆压力和控制时间应符合施工要求。
在注浆过程中,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适当的振动和搅拌操作,以提高注浆效果。
4.固化。
注浆完成后,等待注浆材料固化,固化时间一般为24小时以上,具体时间根据注浆材料的性能和环境条件而定。
5.后处理。
固化后,对孔口进行密封处理,以保证注浆效果和工程的整体稳定性。
3.4 施工安全措施在进行溶洞注浆施工时,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安全措施,包括:•岩体稳定性评估,确保施工过程中不会出现岩体崩塌和滑坡等安全问题。
路基岩溶注浆施工方案
![路基岩溶注浆施工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186af4d4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1c72fb6.png)
目录1.编制依据..........................................................................2.工程概述...........................................................................3.工程自然特征与地质特征 .............................................................4.资源配置计划.......................................................................4.1.施工现场管理人员计划: ...........................................................4.2.劳动力配置计划 ...................................................................4.3.机械、设备配置计划 ...............................................................5.施工方法与施工工艺.................................................................5.1.注浆试验 .........................................................................5.1.1.试验目的.....................................................................5.1.2.注浆试验工艺流程 .............................................................5.1.3.试验施工方法.................................................................5.2.施工准备 .........................................................................5.2.1.施工现场.....................................................................5.2.2.施工设备.....................................................................5.3.施工方法 .........................................................................5.4.注浆前设备调试 ...................................................................5.5.浆液配制 .........................................................................5.6.注浆 ........................................................................ -9 -5.6.1.注浆管路系统的试运转 .........................................................5.6.2.注浆顺序.....................................................................5.7.不同类型溶洞注浆方法 ........................................................ -10 -5.7.1.填充较少的溶洞注浆 ...........................................................5.7.2.填充量较多的岩溶注浆 .........................................................5.7.3.当遇有较大溶洞或注浆出现异常情况时 ...........................................5.7.4.适合如下条件时应采用水泥-水玻璃双液注浆 ......................................5.8.注浆结束标准 .....................................................................5.9.施工过程控制 .....................................................................6.质量控制与要求.....................................................................7.质量保证措施.......................................................................8.安全生产及环境保护措施 .............................................................8.1.安全保证体系 .....................................................................8.2.安全管理 .........................................................................8.3.人员安全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溶洞注浆施工方案
![溶洞注浆施工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344a8a26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98.png)
目录一、编制依据 (1)二、工程概述: (2)三、地质情况 (3)四、施工准备 (5)五、主要施工工艺及处理措 (5)1、溶洞处理的方法 (5)2、注浆孔布置 (5)3、注浆施工工艺要求 (6)4、注浆总体施工顺序 (6)5、泵注砂浆施工工艺及流程 (8)6、袖阀管注浆施工工艺及流程 (11)7、双液注浆施工工艺及流程 (14)8、工程量报验 (16)9、监测措施 (17)10、溶洞处理后质量检测标准 (17)11、溶洞处理塌孔应急措施 (17)六、施工机具计划 (18)七、质量控制 (18)八、安全措施 (19)九、环境保护措施 (19)一、编制依据本方案编制主要依据以下相关规范:1、《岩土工程勘察报告》;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7-2011);3、《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4、《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5、《地基与基础施工及验收规范》(GBJ202-83);二、工程概述:三、地质情况1、地形地貌建筑场地位于广花盆地山前冲洪积平原中偏北部,经人工填平,地势总体平坦开阔。
2、岩土分层根据勘察资料揭露,场地岩土层有人工填土层、耕土层、冲积土层、残积土层和石灰系沉积石灰岩。
从上至下分述如下:(1)人工填土层素填土:灰黄色、灰褐等色,主要由碎石和粘性土回填而成,稍湿,局部稍压实。
层厚度2。
0~4.50m,平均2。
96m.(2)冲(洪)积土层①可塑粉质粘土灰黄、黄红、灰白等色,以粉粘粒为主,含少量细砂,湿,呈可塑状态为主。
顶面埋深为2~34。
0m,平均5.31m;层厚为0。
80~12。
2m,平均层厚3。
32m.②粉细砂灰、灰白、灰黄等色,以粉细砂为主,局部含多粘粒,饱和,呈松散~稍密状态。
层面埋深为3.5~18.9m,层厚为1。
1~6.9m,平均3。
52m.④中粗砂灰黄、灰白、灰褐色、以中粗砂为主,局部含较多粉细砂、砾砂和粘粒,饱和多呈稍密状态。
岩溶路基注浆施工方案
![岩溶路基注浆施工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1f2cc85e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368fd1f.png)
岩溶路基注浆施工方案目录一、工程概况 (1)二、编制依据 (1)三、岩溶注浆主要技术参数 (1)1、注浆压力 (2)2、浆液配合比 (2)3、注浆深度 (2)4、注浆范围 (2)5、注浆孔间距 (3)6、注浆技术要求 (3)四、岩溶注浆施工 (3)1、设备配置 (3)2、人员配置 (3)3、施工准备 (3)4、工艺流程 (4)5、注浆工艺 (5)5.1 钻孔、注浆顺序 (5)5.2 注浆压力与注浆方式选用 (5)5.3 注浆孔钻进 (5)5.4 注浆 (6)五、质量检测 (7)1、瞬间面波法检测 (7)1.1 基本规定 (7)1.2 操作细则 (8)1.3 检测数据整理及资料的编制 (10)1.4 检测质量评价 (11)2、压水试验检测 (11)3、钻孔取芯检测 (12)六、安全文明施工及环境保护措施 (12)七、附表 (13)一、工程概况本工程位于辽东半岛、黄海之滨,沿线地貌单元可分为剥蚀丘陵、冲洪积平原,地形北高南低,微向海岸倾斜。丘陵区冲沟发育,多呈鸡爪形,丘陵多为浑圆状低丘,呈孤状岩岛,植被茂密;山前冲洪积平原谷宽、平坦开阔。线路总体走向呈西南~东北向,西起大连市的甘井子大连北站外DK19+453.07,东至大连金州区的登沙河站外小里程端DK66+500。途经大连市的甘井子区、金州区与保税区。线路全长46.896km。大连铁路枢纽改造工程SN-1标共有岩溶路基21处,其中正线15处,相关线路6处,工点总长22657.4m。岩溶地基处理按“先探后灌、探灌结合”的原则进行,利用30%钻孔做为探孔进一步查明岩溶发育情况,探孔宜均匀布置,应取芯并拍照,做好记录。路堑地段应在开挖至路基面后再进行探孔施工。二、编制依据1、铁道第三勘查设计院2011年07月《大连铁路枢纽改造工程路基工点设计图》及《大连铁路枢纽改造工程路基通用图》;2、《时速200公里客货共线铁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铁建设[2004]8号;3、《客货共线铁路路基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 202-2008;4、《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 10414-2003;5、《丹大铁路岩溶路基注浆施工实施细则及质量检测实施细则》。6、我公司在类似工程的施工经验。三、岩溶注浆主要技术参数岩溶极发育时不小于0.1~0.3MPa,岩溶发育时不小于0.3~0.5MPa,岩土分界面时最大不超过1.0MPa。最终注浆压力值根据现场实际注浆效果进行调整。2、浆液配合比注浆水泥采用32.5散装普通硅酸盐水泥,水泥浆液初始水灰比为1 :1,掺加水玻璃时(波美度38~43°)掺量为水泥量的8~20%,当进浆量较大时,应逐步提高浆液的浓度,当遇到空的岩溶通道、较大岩洞和裂隙处,注浆压力持续较小时,可先灌注中粗砂或稀的水泥砂浆对溶蚀腔体进行充填,再行注浆,水泥砂浆液中水:水泥:砂一般为(0.8~1):1:1。3、注浆深度岩层岩溶弱发育地段且钻探未揭露溶洞的不易塌陷区不处理;岩层岩溶中等发育及以上,覆盖层厚度小于3.0m时,加固覆盖层及岩层深度总计15.0m;覆盖层厚度大于3m,加固岩层以上覆盖层厚度3.0m,岩层厚度12.0m。可见溶洞地段,应加固至溶洞底部以下不小于2.0m。加固深度范围以下的溶洞,对稳定性评价不满足要求的地段进行处理。4、注浆范围溶洞顶板及覆盖层厚度小于3.0m时,采用揭盖回填或封闭措施处理。当覆盖层厚度大于3m,小于20m时,以钻孔压密注浆封闭土石界面(基岩面上3m,下5m)形成隔水帷幕。横断面方向,对于路堤及路堑边坡挖方高度小于1.0m地段,加固宽度为坡脚外5.0m,对路堑边坡挖方高度大于1.0m地段,加固宽度为两侧堑脚范围以内,当堑脚有挡土墙或桩支护时,加固宽度取墙(桩)外侧范围以内。《施工图——路基篇》中要求布孔间距3.5m~5.0m,梅花形布置,施工时应在各工点现场地质核对后根据设计单位的要求进行布孔。6、注浆技术要求注浆成孔孔径110mm,注浆孔应进行统一编号,注明施工次序,注浆采用一次全孔注浆。成孔,采用孔径110mm钻机下钻至设计加固深度;如有塌孔,应采用套管跟进;然后下注浆管注浆;最后封孔,注浆结束后,应立即拔起套管,并及时采用M10水泥砂浆封孔,残余套管不得露出地面。四、岩溶注浆施工1、设备配置1)钻机:配置孔径110mm地质钻机3台。2)压浆泵、储料桶各3台。3)护壁导管采用φ120×4.5 mm钢管。4)注浆导管采用φ40 mmPVC花管,孔眼加工长度设置为2.0m,花管孔径6~12mm,孔间距20cm,呈螺旋状分布。注浆导管采用螺纹连接。5)止水阀栓塞采用操作方便、止水可靠的机械式止水栓塞。2、人员配置现场配置专业工程师2人,操作工15人。3、施工准备1)调查地下管线分布情况,防止钻孔伤及地下管线和当地水井情况,防止污染水源;2)将试验地点场地平整,设置必要的排水坡,防止地表水下渗;3)完成工艺试验段全部孔位放样,并测量、记录孔口地面高程;4)接通施工用水、电,钻机试运行,确保设备能正常开钻;5)准备灌浆用的水泥、河砂、水玻璃等;6)加工注浆用花管、护壁导管等,检测所有注浆设备状态,确保设备能正常运转;7)对现场操作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岗前培训;8)完成全段注浆前物探及静力触探,确定注浆前土体物理指标。4、工艺流程注浆工艺流程图5、注浆工艺5.1 钻孔、注浆顺序1)按《岩溶注浆工艺试验布孔图》现场放测孔点。场地平整并确保排水通畅后,准确测量钻孔前原始地面高程。2)注浆孔应跳孔施钻,跟孔注浆,不应全部钻孔完后再注浆,以免孔位串浆,增加难度及清孔工作量。注浆孔施工应自路基坡脚向线路中心的顺序进行,先两侧后中间,先桥台尾部、盖板边缘或挡墙基础再其他部位,先大的溶洞在小的溶洞或裂隙,以保证注浆质量。5.2 注浆压力与注浆方式选用1)注浆压力初步选定为:岩溶极发育时不小于0.1~0.3MPa,岩溶发育时不小于0.3~0.5MPa,岩土分界面时最大不超过1.0MPa。2)溶洞、土层及无溶洞岩层注浆采用纯压注浆方式,一次注浆到位。3)注浆一般采用水泥浆,出现以下情况时可采用中粗砂、水泥砂浆填充或加入适量水玻璃等混合浆液,加快凝结速率,控制注浆范围和注浆量:A、遇有较大的未填充的溶洞;B、注浆压力持续降低;C、注浆量较大,单孔注浆量平均每米大于0.8m3。5.3 注浆孔钻进钻孔方式采用水钻。桩机就位后,让钻头对准孔心,确保对准偏差不大于50mm,钻杆垂直度偏差不大于1%后,即开钻,开钻时,注意保持并经常校核钻杆的垂直度,保证垂直钻孔。当第一根钻杆钻进后,取出芯样,接长钻杆,继续钻进,直到钻至设计加固深度。如有塌孔,应采用套管跟进。当遇岩溶时,应加固至溶洞底部以下不小于2.0m。钻孔过程中,邀请监理工程师旁站记录地质变化情况,所有芯样摆放整齐,记录表上应详细记录地质变化情况,采用搓条法确定土体物理状态。当遇溶洞时,应详细记录溶洞深度、填充情况等。5.4 注浆5.4.1注浆自下而上进行,一次性全孔注浆。5.4.2岩溶注浆待钻机钻至岩溶中设计标高时,提管至基岩面以上设计注浆界线处,安装到位压浆花管,让止水栓塞在设计注浆界线处密贴孔璧。然后开始注浆,向孔洞中注纯水泥浆,直到压力维持在1.0Mpa左右,压力直线上升为止。若遇到溶洞,采用循环水洗孔完毕,安装压浆花管安装到位后,让止水栓塞在设计注浆界线处密贴孔璧。注浆开始时,根据地质钻孔揭示的溶洞大小,先向溶洞中快速压一定数量的纯水泥浆,然后向洞中灌注中粗砂或水泥浆液(可含碎石),直至溶洞充填后才能进行注浆。注浆直到压力达到1.0Mpa左右,压力直线上升为止。5.4.3停止注浆的条件岩溶注浆当达到下列标准之一时,可结束注浆:1)纯压注浆孔口压力维持在 1.0Mpa后,注浆压力呈直线上升为止;2)冒浆点已出浆范围外3~5m时;3)注浆量达到平均注浆量1.5~2.0倍,且进浆量明显减少时。当达不到上述结束标准时,应清孔再次注浆。5.4.4岩溶注浆注意事项1)注浆前应进行简易压水试验,确定适宜的注浆压力并检查孔口套管固结密封程度和止浆赛的止浆效果。2)当地质钻孔发现岩溶较大,相邻两孔可能联通时,注浆孔应跳2孔施钻,不应全部钻孔完后再注浆,以免孔位串浆,增加难度及清孔工作量。非探灌结合孔注浆孔施工应自线路坡脚线向线路中心的顺序进行,先两侧后中间,保证注浆质量。当遇到空的岩溶通道、较大岩洞和裂隙处,注浆压力持续较小时,可先灌注中粗砂或稀的水泥砂浆对溶蚀腔体进行充填,再行注浆。3)注浆钻孔孔位偏差不宜超过50mm。开钻前必须保证机身平稳,钻孔偏斜<1%,钻进时应保持中速,遇硬层应减速慢钻,以防卡钻。4)采取措施确保注浆连续进行,尽量不中途中断。5)注浆过程中,如压力骤然上升或浆液流量突然加大,或注浆加固区外出现跑浆冒浆现象,应立即停注,查明原因并处理后再恢复注浆。6)注浆过程加强地面观测记录。在注浆区域埋设观测桩,在注浆前后观测其水平位移、冒浆点的位置、地面沉陷等。7)各孔注浆量依据具体地质情况有较大的差异,当连续注浆单孔超过15吨不见升压时,应考虑提高浆液浓度、添加粉煤灰双液注浆。必要时间歇注浆。注浆量过大时,应提请有关四方会勘,采取适当的工程措施进行处理。五、质量检测注浆加固的地基,采用面波检测、压水试验配合钻孔取芯综合方法进行注浆效果检测机评价。质量检测应在注浆结束14天后进行。1、瞬间面波法检测在注浆前后,通过瞬间面波法检测形成物探成果,对比检验注浆效果。面波检测横断面方向测线间距10~15m,均匀布置且不少于1根,沿线路方向测线长度为加固范围长度加50m。1.1 基本规定1.1.1场地及天气要求⑴试场地应尽量平整,对于地形起伏很大,但方量较小的应将起伏处挖除,对于方量较大的应改变测线方向或者绕避。⑵测试场地应保持干燥,地层表面不能有水覆盖;若有水时需抽干排净1~2天后方可进行检测。⑶场地周围不能存在影响测试的噪声,如机械施工等。⑷检测应在无雨天气下进行。当日照较强,气温较高时,应做好对仪器的防护,保证仪器工作正常。必要时应暂停检测。1.1.2检测时间选择注浆后的检测在最后一道注浆工序完成28天后进行,如条件不允许,可适当提前,但至少也要在注浆完成10天后进行。1.1.3仪器及附属设备要求⑴瞬态面波法建议采用具有数据处理记录存储功能的面波仪,信道数不小于12道,检波器频率3.8~4Hz,附属设备有电缆、电线、蓄电池、震源、卷尺。⑵仪器及设备具体要求遵照《铁路工程物探规范》(TB10013-2004)以及《多道瞬态面波勘查技术规程》(JGJ/T 143—2004)。1.1.4检测单位及人员要求⑴进行瞬态面波法检测的单位应具有检测资质。⑵进行瞬态面波检测的人员中,操作人员需要具备物探,特别是面波法的专业知识,并能熟练进行仪器的操作,数据的记录和整理以及资料编制。1.2 操作细则1.2.1测线测点布置⑴测线应与测试区域铁道线路的左、右中线重合,第3个测点应在左、右中线外侧5m交替布置。当轨道数超过2道时,每增加1道轨道,应相应增加一条测线。⑵测点位于测线上,点距为25~40m(视岩溶发育程度调整,强烈发育时宜采用小点距)。⑶检波器应以测点为中心,向测点的两端展布,展布方向应根据测区的地形、地质及场地件条件确定。1.2.2检测前的准备工作在进行测量之前,对仪器及附属设备进行检查,确保其能正常工作。相关规定可遵照《铁路工程物探规范》(TB10013-2004)以及《多道瞬态面波勘查技术规程》(JGJ/T 143—2004)。1.2.3基本岩土参数测试正式检测前,应选择符合基本测试条件的单一岩土区域,对测区可能出现的地层岩土基本参数进行测试,以便分析用。1.2.4道间距、炮检距的选择道间距一般为1m,炮检距应达到最大勘探深度的一半,具体采用的炮检距根据场地土层覆盖层的厚度由现场试验确定。激发锤重不低于24磅。1.2.5数据的记录将相关的信息和数据用铅笔记录在电测深法的记录纸上的对应项目中,格式如下所示:面波测试班报表操作: 记录: 校对:1.2.6采集记录质量评价⑴采集记录中的削波和通常地震勘查中的坏道,在多道瞬态面波勘察中应视为坏道。⑵采集记录的长度满足最大源检距基阶波采集的记录,并视为合格记录;否则为不合格记录。⑶采集记录中基阶波应为强势波,否则为不合格记录。⑷采集记录中相邻两道为坏道应视为不合格记录。⑸采集记录中坏道数大于使用道数10%的记录应为不合格记录。⑹发现不合格记录,应进行补测。1.2.7注意事项⑴各个检波器必须位于同一直线上,当规定的检波点场地条件不适合时,可左右移动检波器,但移动距离不得超过道间距的10%。⑵检波器按竖直方向安插,应与地面接触紧密。切忌用锤敲或用脚踩。⑶在地表介质松软时,应挖坑埋置。检波器周围的杂草等易引起检波器微动之物应清除;风力较大条件下工作,检波器应挖坑埋置。⑷检波器与电缆连接应正确,接头干净无水、土,防止漏电、短路或接触不良等故障。⑸炮点应在各道检波器的延长线上。1.3 检测数据整理及资料的编制1.3.1数据整理⑴面波数据资料处理应使用软件程序完成。其主要功能应包括:面波数据资料预处理、生成面波频散曲线、频散曲线分层反演剪切波速度及确定层厚,利用面波频散曲线生成速度映像彩色剖面,并在此基础上绘制地质剖面图等。⑵建立地形高程文件、绘制面波速度等值线图。1.3.2图件的绘制⑴将整理好的断面数据导入绘图软件中,并绘制其波速等值线图。⑵所有值线图的线间距,标注,填充颜色等,均应按统一的标准进行修改。1.4 检测质量评价⑴按照第4.3节所述方法,绘出测区注浆前和注浆完成后断面的波速等值线图。⑵分别将完成注浆后与注浆之前断面中相同深度点的波速相减,得到ΔVs,类似地绘出波速等值线图。等值线图上不同的ΔVs,设定一定的等级,用不同的颜色表示出来。⑶根据评判标准对测区不同断面注浆质量进行评价。评价标准分为定性和定量两部分,定性标准为设计注浆部位注浆后波速应明显提高,定量标准为设计注浆部位注浆后检测点波速应满足下表要求。岩溶注浆质量定量评价标准2、压水试验检测注浆前后,钻孔压水试验的单位长度吸水量对比,检验注浆效果。压浆后单位长度吸水量应小于注浆前吸水量的3~5%,且不存在明显的漏水现象。压水试验按注浆孔数量3%计,每检验批不少于2孔。(1)压水试验法是利用取芯钻孔进行压水试验,根据压水试验结果进行渗透系数变化分析,以判断岩溶注浆的加固效果。(2)试验的时间是施工开始前和施工结束后。(3)试验的标准参照《水利水电工程钻孔压水试验规程》(SL 31-2003)执行。(4)注浆合格标准为施工结束后充填部位渗透系数小于注浆施工前的1/10。3、钻孔取芯检测钻孔检查,检查孔数的5%,每检验批不少于3孔,钻孔应尽量布置在注浆量较大的注浆孔附近。根据芯样判断注浆效果:覆盖层中水泥呈劈裂填充,岩芯中水泥呈条纹、带状,溶洞中水泥呈块状填充,岩芯中水泥呈柱状、块状。(1)钻孔取芯法是在注浆施工结束后,在注浆孔间布置取芯钻孔,根据取出岩芯判断注浆施工的效果。(2)钻孔的数量为注浆施工钻孔总数的2%~3%,每个注浆段落不得少于3孔。(3)钻孔位置在灌浆孔间中心位置布置。(4)钻孔取芯具体标准按照《工程地质钻探标准》(CECS240:2008)执行。(5)注浆质量合格的标准为岩芯可见多处水泥结实体,基本填满可注裂隙,水泥结实体单轴抗压强度≥0.3MPa。六、安全文明施工及环境保护措施(1)施工前应对地下管线的分布情况核对、排查,迁改注浆区域内的地下管线。(2)靠近既有线地段注浆施工时,应对既有路基及结构物进行变形观测,注浆过程中严格控制注浆压力,避免因注浆施工对既有线产生破坏。(3)注浆过程中应避免高压喷嘴接头断开或软管破裂导致浆液喷射、软管甩出引发安全事故。(4)水泥和粉煤灰等细颗粒散体材料,应遮盖存放,运输时防止遗撒、飞扬。(5)施工中钻机应置于平整坚实的地面上,钻机移位时应平稳并保持挺杆垂直,防止倾斜倒塌。(6)在施工现设立环保标示牌,标示牌明确此段桩号环保负责人,以便监督。(7)经理部成立专职文明施工小分队,对围挡板及时清洗,对施工便线及时进行清扫维护。(8)施工现场要文明施工,保持场地干净整洁;与当地居民建立良好关系,遵守当地政府决定。(9)加强对噪声、粉尘、废气、废水的控制和治理,保证定期撒水,尽量减小扬尘出现。(10)运输土方或废弃物时,车辆应覆盖,严禁遗撒,并派专人及时清扫。(11)加强对施工人员环保教育,强化环保意识,碴土和生活垃圾实行定点倾倒,集中处理,严禁将废弃物倒于水渠、河床内。(12)严格遵守国家和地方政府的环境保护法规。对临时使用的材料棚,水池等尽量在铁路征地范围内,少占或不占农田。对冒浆污染及时清洗,水泥浆拌合障挖好沉淀池、排污沟,保证水泥浆不四处漫溢。七、附表1、钻孔记录表2、压浆记录表3、压水试验记录表4、钻芯取样记录表附表一钻孔记录表里程: 孔号: 孔口高程:监理工程师: 质检工程师: 技术负责人: 记录: 复核:注:1、本表系灌浆前钻孔记录。2、地质情况描述主要填写岩性及岩土物理状态。附表二灌浆记录表里程: 孔号: 孔口高程:监理工程师: 质检工程师: 技术负责人: 记录: 复核: 注: “备注”栏填写注浆方式及有关异常情况。附表三压水试验记录表里程: 孔号: 孔口高程: 孔深:监理工程师: 质检工程师: 技术负责人: 记录: 复核:注: “备注”栏填写注浆方式及有关异常情况。附表四钻芯取样记录表里程: 孔号: 孔口高程: 灌浆日期: 取芯日期:监理工程师: 质检工程师: 技术负责人: 记录: 复核:注:1、本表系灌浆后取芯记录。2、芯样情况主要描述岩石节理、岩溶填充及芯样情况、岩溶填充物固结情况等。。
溶洞注浆施工方案58318
![溶洞注浆施工方案58318](https://img.taocdn.com/s3/m/0785814c8e9951e79a892735.png)
目录一、编制依据 (1)二、工程概述: (2)三、地质情况 (3)四、施工准备 (5)五、主要施工工艺及处理措 (5)1、溶洞处理的方法 (5)2、注浆孔布置 (5)3、注浆施工工艺要求 (6)4、注浆总体施工顺序 (6)5、泵注砂浆施工工艺及流程 (8)6、袖阀管注浆施工工艺及流程 (11)7、双液注浆施工工艺及流程 (14)8、工程量报验 (16)9、监测措施 (17)10、溶洞处理后质量检测标准 (17)11、溶洞处理塌孔应急措施 (17)六、施工机具计划 (18)七、质量控制 (18)八、安全措施 (19)九、环境保护措施 (19)一、编制依据本方案编制主要依据以下相关规范:1、《岩土工程勘察报告》;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7-2011);3、《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4、《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5、《地基与基础施工及验收规范》(GBJ202-83);二、工程概述:三、地质情况1、地形地貌建筑场地位于广花盆地山前冲洪积平原中偏北部,经人工填平,地势总体平坦开阔。
2、岩土分层根据勘察资料揭露,场地岩土层有人工填土层、耕土层、冲积土层、残积土层和石灰系沉积石灰岩。
从上至下分述如下:(1)人工填土层素填土:灰黄色、灰褐等色,主要由碎石和粘性土回填而成,稍湿,局部稍压实。
层厚度2.0~4.50m,平均2.96m。
(2)冲(洪)积土层①可塑粉质粘土灰黄、黄红、灰白等色,以粉粘粒为主,含少量细砂,湿,呈可塑状态为主。
顶面埋深为2~34.0m,平均5.31m;层厚为0.80~12.2m,平均层厚3.32m。
②粉细砂灰、灰白、灰黄等色,以粉细砂为主,局部含多粘粒,饱和,呈松散~稍密状态。
层面埋深为3.5~18.9m,层厚为1.1~6.9m,平均3.52m。
④中粗砂灰黄、灰白、灰褐色、以中粗砂为主,局部含较多粉细砂、砾砂和粘粒,饱和多呈稍密状态。
岩溶注浆的施工技术
![岩溶注浆的施工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a1690c15866fb84ae45c8d1a.png)
岩溶注浆的施工技术2009-06-01 19:48[摘要]:本文就武广客运专线路基工程地基加固处理最主要的一种方式岩溶注浆的施工技术进行简要介绍[关键词]:岩溶注浆施工技术1 设计概况1.1 武广客运专线路堤地段注浆孔位采用梅花型布置,路堑地段采用正方形布置,孔间距5.0m、7.0m两种;路堤地段加固范围至路堤坡脚外约5.0m,路堑地段加固范围至侧沟平台或墙顶平台外边缘。
注浆孔开孔孔径不小于110mm(土层中),终孔孔径不小于91mm(岩层中)。
钻孔过程中应注意红黏土软硬分界面。
1.2 注浆水泥采用P.O32.5水泥,水玻璃38—43Be,模数2.4—3.0。
水泥浆液水灰比为0.8:1—1:1。
若遇空的岩溶通道、较大溶洞或裂隙处,视具体情况先灌注中粗砂或稀的水泥砂浆对溶蚀腔体进行充填,再采用水泥浆液或双液注浆,全充填溶洞一般采用单液注浆。
1.3 注浆压力,一般基岩中为不小于0.1~0.3Mpa,岩土界面附近逐步加大至0.3~0.5Mpa。
1.4 岩溶地基处理前,一般选取钻孔总数的30%作为先导勘探孔,探明岩溶发育情况和红黏土软硬,以确定合理的岩溶地基处理相关参数和施工工艺。
先导勘探孔资料完成后,交设计单位根据岩溶发育情况,确定相关注浆深度与范围。
1.5 岩溶路基注浆,原则上以封闭土、石界面,形成隔水帷幕,根据先导勘探孔揭示岩溶发育情况,加固深度由探灌结合孔确定一般为岩土界面以下5~6m,即孔深钻入基岩5~6m,若施工中如遇溶洞,孔深至溶洞底板下1.0m。
2 岩溶注浆施工工艺2.1 工艺流程图岩溶注浆施工工艺流程图2.2 工艺说明2.2.1 工艺原理武广客运专线路基基底岩溶较发育,地下水位随季节变化特别是雨季,地下水上下波动急骤,在潜蚀、真空抽吸等作用下,易形成土洞,并发展成坍陷;或由于填筑路堤等原因增加荷载而使溶洞顶板产生坍陷等。
坍陷危及路基稳定,影响行车安全,需进行岩溶注浆加固处理。
覆盖型岩溶路基注浆,原则上以封闭土、石界面,形成隔水帷幕,阻隔上层滞水与岩溶水的联系。
岩溶地基注浆加固施工工法
![岩溶地基注浆加固施工工法](https://img.taocdn.com/s3/m/7ad14d84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518d003.png)
岩溶地基注浆加固施工工法岩溶地基注浆加固施工工法一、前言岩溶地基注浆加固施工工法是一种针对岩溶地基进行加固处理的方法。
岩溶地基是指由于地质作用造成的地表下岩层溶解和岩洞形成的地质现象,其地基条件复杂,容易引发地质灾害。
因此,采用岩溶地基注浆加固施工工法,能够有效地改善岩溶地基的力学性能和稳定性,提高工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二、工法特点岩溶地基注浆加固施工工法的特点如下:1. 灵活适应性:该工法适应范围广泛,可以针对不同类型的岩溶地质条件进行处理,如危险岩溶区、滑坡丘陵地区和基岩表层不稳定的地区。
2. 高效快速:施工工期短,能够快速完成地基加固,提高施工效率。
3. 成本低廉:与传统地基处理方法相比,岩溶地基注浆加固施工工法成本更低,能够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
4. 耐久性强:采用优质注浆材料,施工后能够有效抵抗岩溶地基环境的侵蚀和水土流失,具有长期的使用寿命。
三、适应范围岩溶地基注浆加固施工工法适用于以下情况:1. 岩溶地基存在较大程度的岩溶溶洞和岩层缺失引发的地面塌陷。
2. 岩溶地基存在较大程度的岩溶沉降和地表泥石流威胁。
3. 岩溶地基存在较大程度的坡面破碎和坡面滑坡。
四、工艺原理岩溶地基注浆加固施工工法通过注浆材料的引入,能够填充岩溶地基中的空隙和裂缝,增加地基的密实度和稳定性。
具体工艺原理如下:1. 地基勘测:通过地质勘测,确定岩溶地基的情况,包括地下水位、基岩情况和岩溶碎屑层分布。
2. 沉降预测:根据地基类别和地质条件,进行地面下沉等形变效应预测,为后续施工提供依据。
3. 注浆材料选择:根据岩溶地基的环境条件和工程要求,选择适合的注浆材料,如水泥浆、砂浆和聚氨酯等。
4. 注浆设计:根据地基勘测和沉降预测结果,设计注浆方案,确定注浆孔的位置和注浆材料的注入量。
5. 施工操作:按照注浆设计进行施工操作,包括钻孔、注浆、压浆等。
五、施工工艺岩溶地基注浆加固施工工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阶段:1. 钻孔准备:确定注浆孔的位置和数量,进行钻孔前的准备工作,包括现场测量、标定和准确的定位。
岩溶地质断层破碎带隧道精密注浆加固施工工法(2)
![岩溶地质断层破碎带隧道精密注浆加固施工工法(2)](https://img.taocdn.com/s3/m/231f7f17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f0.png)
岩溶地质断层破碎带隧道精密注浆加固施工工法岩溶地质断层破碎带隧道精密注浆加固施工工法一、前言岩溶地质断层破碎带隧道的施工面临着地质条件复杂、地层环境不稳定等困难,为了有效应对这些问题并保证隧道的稳定,精密注浆加固施工工法应运而生。
二、工法特点1. 注重岩溶特点:工法充分考虑了岩溶地质的特点,包括岩溶隧道的特殊地质构造、地下水和断层的影响等,能够针对岩溶地质断层破碎带隧道的特殊情况进行精确的加固。
2. 多层次注浆:工法采用多层次注浆进行加固,通过合理选择注浆材料和注浆方法,针对不同地层情况,实现全面加固,提高隧道的整体稳定性。
3. 施工工序多样性:工法具有多种施工工序,可以根据不同地质断层情况灵活选择合适的工序,从而提高施工效率和效果。
4. 超前支护和封固技术:工法利用超前支护和封固技术,能够在施工过程中及时确保隧道的稳定性,减少工程风险。
三、适应范围该工法适用于岩溶地质断层破碎带隧道的加固工程,适用于各种岩溶地质条件下的断层隧道施工。
四、工艺原理工法通过精密注浆技术,通过注浆材料填充破碎带和断层缝隙,形成强固的注浆体,从而提高岩体的整体强度和稳定性。
具体工艺原理包括:1. 选择合适的注浆材料:根据地质条件和施工要求,选择适合的注浆材料,包括高强度水泥、聚合物注浆材料等。
2. 确定注浆参数:根据地质情况和实际需求,确定注浆参数,包括注浆压力、注浆量等。
3. 分层注浆:根据地质断层破碎带的情况,进行分层注浆。
先注浆较紧密区域,再逐步向外扩展注浆范围,确保注浆效果。
4. 检测和评估:在施工过程中随时进行注浆效果的检测和评估,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注浆参数。
五、施工工艺1. 起锚定位:在隧道进口区域进行锚杆定位,确保施工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2. 拆除断层破碎带:采用合适的爆破或机械设备拆除断层破碎带,清理破碎带内杂物。
3. 注浆施工:按照分层注浆的原则,使用注浆设备进行注浆施工,保证注浆的准确性和全面性。
4. 修复支护:根据注浆施工的进展,及时进行隧道支护修复工程,确保施工进度和效果。
岩溶路基注浆施工方案
![岩溶路基注浆施工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6b882dc2360cba1aa911da14.png)
岩溶路基注浆一、工程概况场地内下伏吉言主要为石灰岩,岩溶强发育,74根桩中有52根的桩位处于溶洞上,129钻孔中有81个钻孔揭露有土洞或溶洞发育,钻孔岩溶间洞隙率为62.5%。
溶洞充填情况为空洞、半充填、全充填;洞内填充物为黏性土、砂粒、石灰岩岩块(岩块块径多为2~30cm)等,经钻探揭露溶洞均有漏水、漏浆现象。
1.溶洞溶洞:其充填物主要为软塑黏性土,松散~稍密的粗砂,岩石碎屑,钻进时速度较快,普遍出现漏水、漏浆现象。
整个场地内基本均有分布,揭露洞高3.30m~0.20,平均3.30m,层顶高程-5.58m~-28.47m,层底高程-8.62m~-29.67m。
2.土洞土洞:在ZK062-2号桩和ZK072-1号桩处有揭露。
揭露洞高7.00m~8.50m,平均7.75m,层顶高程-0.32m~3.36m,层底高程-8.82m~-3.64m。
层高3.03~0.20,平均3.03m,层顶高程-5.58m~-28.47m,层底高程-8.62m~-29.67m。
其中在22号桩(ZK022-1和ZK022-2)位置处钻探时未揭露有土洞,但当钻孔终孔后地面出现塌陷,塌陷坑直径2m,深度4m。
3.岩土工作分析评价根据区域地质资料及详勘报告,本项目附近的地质构造相对简单,场地周边可见数条小断裂发育,断裂发育多为北东向,规模较小,对场地稳定性影响不大。
本次勘察揭露影响场地稳定的不良地质作用有岩溶(土洞、溶洞)强发育,且基本为溶洞,部分由充填(有半充填和全充填)、部分为空洞(即洞内除水之外几乎没有另外的充填物),岩溶是动态的,会进一步发展扩大,拟建场地属建筑不利地段,应采用措施对溶洞进行出理,做好预防地面溶洞塌陷,在钻孔施工时,22号桩处出现直径2m,深4m的圆形塌陷坑洞。
二、设计原则及范围1、岩溶注浆的目的(1)由于岩溶地区的地下水位随时间的变化会发生变化,而水位的改变会造成地层的强度下降,从而导致基底的承载力下降,从而危及基面建筑物的安全,通过岩溶注浆,可以将空洞的水置换成水泥凝固体,同时可以封闭土、石帷幕,阻隔上层滞水与岩溶水的联系,保持地下水位的稳定。
岩溶注浆 施工工艺
![岩溶注浆 施工工艺](https://img.taocdn.com/s3/m/be3e54da4a7302768f9939a4.png)
岩溶注浆施工工艺一、工艺概述岩溶注浆是利用惰性材料形成的浆液,在一定压力作用下注入岩溶裂隙、溶洞中以及软塑黏土体孔隙中,首先是填充岩溶溶洞及岩溶裂隙,其次是封闭岩、土界面,形成隔水帷幕,阻隔上层滞水与岩溶水的联系;如土体中存在着软弱夹层,再进行加固土体软弱夹层,并在注浆中加入钢筋笼形成微型桩的复合加固体系。
通过注浆填充液凝固后,具有的刚性和强度而改变岩层及土体的性状,使岩土的变形受到约束,强度得到提高,从而达到控制地基整体沉降、减少变形的效果。
新建铁路XX至XX客运专线DK178+585.00~953.90路基基底岩溶较发育,地下水位随季节变化特别是雨季,地下水上下波动急骤,在潜蚀、真空抽吸等作用下,易形成土洞,并发展成坍陷;或由于填筑路堤等原因增加荷载而使溶洞顶板产生坍陷等。
坍陷危及路基稳定,影响行车安全,需进行岩溶注浆加固处理。
覆盖型岩溶路基注浆,原则上以封闭土、石界面,形成隔水帷幕,阻隔上层滞水与岩溶水的联系。
二、作业内容作业内容包括:1、施工准备及原地面平整;2、施工放样;3、钻机钻孔;4、孔内注浆;5、封孔。
三、质量标准与检验方法(一)、质量标准1、对不(欠)稳定区可溶岩区总体上采用“探灌结合”的注浆处理原则。
2、裸露型岩溶路基(含路堑):为消除地基不均匀性并防止地面塌陷并变形,采用挖除换填与注浆相结合的孔口注浆处理方案,注浆深度不小于10m,若10m以下遇空洞,则加固至洞底以下不小于1.0m。
3、签埋型岩溶路基:为防止岩溶地面塌陷及变形,并使覆盖层工后沉降能满足设计要求,采用注浆帷幕和地基处理相结合的处理方案。
岩溶注浆帷幕用于封闭土石分界面溶蚀发育带,注浆层厚度一般为8.0m,深入岩层一般不小于5m,若5m内遇溶洞,则加固至溶洞底以下完整基岩不小于1.0m。
土层内土洞需注浆回填,一般先注浆在进行地基处理。
4、路堤地段注浆孔布置采用梅花型布置,路堑地段为正方形布置,孔间距5.0m;路堤地段加固X围至路堤坡脚外约5.0m,路堑地段加固X围至侧沟平台外边缘。
岩溶注浆施工方案
![岩溶注浆施工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77ac4993fd0a79563c1e729d.png)
杭金衢高速公路改扩建二期公路工程项目(第TJ02标段)路基岩溶注浆施工技术方案建设单位:杭金衢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建设二期指挥部监理单位:浙江通衢工程管理有限公司施工单位:中交第三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1目录一、编制依据、范围1、编制依据 12、编制范围 13、编制原则 1二、工程概况 1三、注浆处理原则 21、处理对象 22、注浆宽度 23、注浆深度 24、注浆孔布置 25、注浆顺序 36、计划工期 4四、工艺流程和施工方法 4一)工艺流程 4 二)施工准备 5 三)施工方法 71、钻孔 72、注浆 8五、质量控制措施 11六、质量检查 12七、施工注意事项 12八、施工安全、环保要求 132路基岩溶注浆施工方案一、编制依据、范围1.编制依据1)G60沪昆高速公路金华互通至浙赣界段改扩建先行段工程(TJ02标段)两阶段设计施工图。
2)《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F10-2006)。
3)《既有建筑地基基础加固技术规范》(JGJ123-2012)。
4)《水工建筑物水泥灌浆施工技术规范》(SL62-2014)。
5)现场施工调查所获得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施工环境等调查资料。
2.适用范围本方案适用于常山港特大桥路基段K437+800-K438+094.48、K439+357.66-K439+700;共计长度636.82m,10254m³;采用“探灌结合”的方式注浆。
3.编制原则1)加强组织管理,确保安全、质量、工期。
2)施工过程中,及时优化资源配置。
3)整体推进,均衡生产,质量第一的原则。
4)文明施工,保护环境。
二、工程概况本标段岩溶主要分布在常山港特大桥段K437+800-K439+700范围,属于岩溶强发育,岩溶发育形态空间复杂,具有不均一性。
常山港特大桥段及桥两端附近场地浅部以(含砾)粉质黏土、粉细砂、圆砾角砾、卵石为主,厚度较大,覆盖层厚度约 5.5-20m,钻孔遇洞率约45%,溶洞高度一般0.4-7.7m,钻探揭露溶洞一般填充(大部分填充),充填物为含碎砾石粉质黏土或含粘性土碎砾石,从岩溶发育深度看,揭露岩溶基本位于中风化灰岩层面附近及以下,岩溶沿中风化顶部层面或裂隙有显著溶蚀,中小型串球状洞穴发育,溶沟、溶槽、石芽较多等。
岩溶地区膏状浆液灌注施工工法
![岩溶地区膏状浆液灌注施工工法](https://img.taocdn.com/s3/m/4e194d46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16.png)
岩溶地区膏状浆液灌注施工工法岩溶地区膏状浆液灌注施工工法一、前言岩溶地区膏状浆液灌注施工工法是一种在岩溶地区应用广泛的地基处理方法。
该工法通过将膏状浆液注入地下空隙,填充岩溶地层中的空洞和裂缝,增加地基的稳定性和承载力。
本文将详细介绍该工法的特点、适应范围、工艺原理、施工工艺、劳动组织、机具设备、质量控制、安全措施、经济技术分析以及工程实例。
二、工法特点1. 膏状浆液具有良好的流动性和填充性,可以顺利注入地层中的空隙。
2. 施工工法简单便捷,不需要复杂的施工设备,且可适应不同地形、不同的场地条件。
3. 施工过程对环境的影响较小,可以有效控制岩溶地区的土壤沉降和地面塌陷。
4. 施工成本相对较低,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施工效率和经济效益。
5. 工法适用于多种地基处理,如地下水位较高的地区、建筑物附近的岩洞和溶洞地区等。
三、适应范围膏状浆液灌注施工工法适用于岩溶地区的地基处理,特别适合以下情况:1. 地下水位较高的地区,可以通过灌注施工工法将膏状浆液注入地下,提高地基的承载力和稳定性。
2. 建筑物附近存在岩洞和溶洞的地区,可以通过膏状浆液填充岩洞和溶洞,防止地面塌陷和建筑物沉降。
3. 需要提高地基地质力学性能的地区,如软弱地基和淤泥地区,可以通过施工工法加固地基,增加地基的抗压能力和稳定性。
四、工艺原理膏状浆液灌注施工工法的工艺原理是通过将膏状浆液注入地下空隙,填充岩溶地层中的空洞和裂缝,并与地下土体形成一个整体,从而提高地基的承载力和稳定性。
具体工艺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地质勘察:通过对地质条件进行详细的勘察和分析,确定地基的岩层结构和含水层位置,为施工过程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2. 施工设计:根据地质勘察结果,结合工程要求,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和设计参数,确保施工质量和效果。
3. 施工准备:清理施工现场,对施工机具和设备进行检查和调试,确保施工过程的顺利进行。
4. 注浆施工:按照设计要求,将膏状浆液通过注浆管道注入地下空隙,填充岩溶地层中的空洞和裂缝,直至达到设计浆液密度和浆液覆盖范围。
溶洞注浆方案
![溶洞注浆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e3109aaed1f34693dbef3e07.png)
地基灌浆加固施工组织方案地基灌浆加固施工组织方案二○一一年二月目录一、工程概况 (1)二、工作方案 (1)1、施工方法及布孔原则 (1)2、灌浆范围及目的 (2)3、灌浆主要参数 (2)三、施工工艺及方法 (2)1、注浆工艺 (2)2、施工工艺流程 (3)3、注浆材料 (3)4、设备的选用 (3)5、施工方法 (3)四、灌浆效果及检测方法 (5)五、施工组织安排 (5)1、施工准备 (5)2、施工组织管理和劳动力计划 (5)3、施工设备配置计划 (6)六、质量保证措施 (6)1、施工组织管理 (6)2、质量保证措施 (7)3、质量管理制度及措施 (8)七、安全生产及文明施工保证措施 (10)1、安全管理方针 (10)2、安全管理目标 (10)3、施工安全管理机构 (10)4、施工安全管理职责 (10)5、安全生产 (11)6、文明施工 (11)八、施工工期计划及进度保证措施 (12)1、施工工期计划 (12)2、进度保证措施 (12)地基灌浆加固施工组织方案一、工程概况广清高速公路东侧,场地位于广花盆地北部的盆地边缘,属珠江三角洲北部边缘的丘陵前缘冲积平原区,,地面较平坦,地面标高12.25~12.90m,高差为0.65m。
建筑楼高为26层,地下室设一层。
其岩土,并提交了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在勘察工作中,共有18处发现有溶洞,由此可见,该场地的岩溶发育,见洞率高为40.9%,洞内有充填物。
该楼的基础形式拟采用钻孔灌注桩,属摩擦~端承桩桩型,由于桩端下的砂(土)层或卵砾石层易受下部的溶(土)洞影响而塌落或松散,以至对桩基基础的承载力降低和造成建筑物的稳定性受到破坏,同时,场地位于北江河畔,地下水位的升降亦会加剧土洞的发育,此外,在场地内存在软土,其承载力偏小,对桩基的扩散力有较大的影响。
鉴于上述原因,经设计部门及甲方等的认真探讨,拟议对该场地的地基采取注浆的方法进行处理,以消除地下溶洞、土洞及软土对建筑物稳定性的影响,从而确保建筑物的稳定和安全。
岩溶隧道前进式全断面注浆施工工法
![岩溶隧道前进式全断面注浆施工工法](https://img.taocdn.com/s3/m/39c8f908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1c.png)
岩溶隧道前进式全断面注浆施工工法岩溶隧道前进式全断面注浆施工工法一、前言岩溶隧道是一种特殊的地下工程,其施工存在较大风险和困难。
岩溶隧道前进式全断面注浆施工工法能够有效地解决岩溶隧道施工中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问题,保证工程质量和施工进度,具有较高的实用性和经济性。
二、工法特点岩溶隧道前进式全断面注浆施工工法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采用全断面注浆技术,能够同时对隧道围岩进行加固和处理,提高围岩的稳定性。
2. 施工工艺简单,操作便捷,可靠性高。
3. 施工工期较短,能够缩短施工周期,提高施工效率。
4. 施工成本低,只需少量液态材料和简单机具设备,降低了施工费用。
5. 适应性广,适用于各种岩溶地质条件下的隧道施工。
三、适应范围岩溶隧道前进式全断面注浆施工工法适用于以下岩溶地质条件下的隧道施工:1. 岩溶地区的地下水位较高的隧道。
2. 岩溶地质条件复杂、岩溶裂隙较多的隧道。
3.岩溶地质中存在大量溶蚀地带的隧道。
四、工艺原理岩溶隧道前进式全断面注浆施工工法基于以下工艺原理:1. 通过注浆技术,将注浆材料注入岩溶地层中,加固周围的围岩,提高其稳定性。
2. 注浆材料在注入岩溶地层时形成一层均匀、致密的注浆体,能够填充和封堵地层中的裂隙,预防水、土等物质渗入。
五、施工工艺岩溶隧道前进式全断面注浆施工工法的施工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阶段:1. 地质勘探和分析。
2. 隧道开挖。
3. 岩体处理。
4. 施工过程中的注浆。
5. 施工结束和验收。
六、劳动组织岩溶隧道前进式全断面注浆施工工法的劳动组织要合理安排,包括项目经理、隧道工程师、地质工程师、测量工程师、施工人员等。
七、机具设备岩溶隧道前进式全断面注浆施工工法所需的机具设备主要包括注浆设备、岩体处理设备、施工机械等,这些设备应具备易操作、高效稳定、安全可靠等特点。
八、质量控制岩溶隧道前进式全断面注浆施工工法的质量控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选择合适的注浆材料和注浆工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1.编制依据..................... -1 -2.工程概况...................... -1 -3.试验目的...................... -1 -4.施工工艺流程.................... -2 -5施工工艺及技术要求 (3)6.主要施工机械设备配置................ -5 -7.施工人员组织.................... -5 -8.原材料要求..................... -5 -9. .............................................................. 质量检测评定标准......................... -6 -10. ........................................................ 施工注意事项.............................. -8 -11.环境保措施.................... -9 -12.安全保证措施.................. -9 -岩溶注浆工艺性施工方案1.编制依据(1)沪昆客专8标安顺本车站D1K805+71& D1K807+600路基岩溶分期整治设计图纸。
(2)铁建函[2010]769号《关于新建长沙至昆明铁路客运专线初步设计的批复》、《铁路工程地基处理技术规程》;(3)现行设计规范、铁路工程质量验收标准及其它有关文件资料。
(4)工地现场调查、采集、咨询所获取的资料。
(5)整治范围内路基岩溶定测及补定测地质勘察报告和地质(物探)平、剖面图。
(6)我单位类似工程施工积累的施工经验及设备。
2.工程概况2.1工程概况本工程位于安顺西车站段(D1K805+500- D1K807+600 ,位于安顺市郊区,地处云贵高原侵蚀中低山丘陵地貌,地形相对平坦,地面高程1330〜1345m路基形式为路堤,路基最大填土高度为13m覆盖层为坡残积Q4dl+El粘土,土层厚度2〜8m 具有弱膨胀性。
下伏基岩为三叠系中统关岭组一段(T2 g1)白云岩、白云灰质岩。
地下水埋深15〜20m地下水波动是本段岩溶地面塌陷的主要诱因,岩溶水较发育。
溶蚀破碎带、溶隙、充填溶洞及空溶洞等岩溶形态发育。
属易塌陷区,需进行岩溶地面塌陷防治处理。
我部计划2011年2月27日在DK807+380- DK807+525进行试验性施工。
2.2水文地质概况本段地表水主要为沟水、水田水,水量较少。
主要受大气降水补给,流量受季节变化影响较大,以蒸发、下渗和径流形式排泄。
地表水较发育,地下水以孔隙水、基岩风化裂隙水、岩溶水为主,环境对混凝土具酸性侵蚀,侵蚀等级H1。
2.3物理地质: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w 0.15g。
3.试验目的总结出适宜的施工设备选型、施工工艺和方法、施工顺序;及时优化动态整治施工流程、注浆工艺控制参数,确保整治的有效性与针对性。
4.施工工艺流程岩瀋路基潼浆能工工艺流程5施工工艺及技术要求5.1施工准备施工准备工作与施工调查同步进行,放好线路中线后,一次性测邮注浆孔位;钻探先行,注浆随后。
边探边钻,边注边察。
及时发现异常,及时调整工艺。
同时做好周边环境的监测,避免污染和控制浆液超出加固范围。
土石界面附近岩溶发育,采用分段注浆法,调整压力,加大注浆量。
遇较大空洞和水流,灌注砂浆或添加粗骨料,加注浓浆等方式封堵。
在施工前、后均采用综合物探与注水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岩溶地基处理工程的效果检测。
施工用电从附近的变压器接用,施工用水应满足施工要求。
岩溶路基注浆工程施工程序主要为注浆孔钻探、压浆、物探验证三个程序。
5.2钻孔a、钻孔位置依据平面图施放,按设计排距5m,孔间距5m,正三角形布孔,测设孔位、标高,进行统一编号钉桩,孔位偏差不大于10cm当因避让管、线等客观原因需对孔位进行调整,且距离大于50c m时,需报设计、监理单位核准。
先钻边排孔,后钻内排孔。
开孔前先了解有无地下埋藏物。
b、覆盖层中钻孔采用跟管钻进,直径不得小于130mm基岩段终孔直径不得小于91mm所有先导探灌孔均须按勘探钻孔技术要求施钻,进行岩芯鉴定和编录,具体要求参考《铁路工程地质钻探规程》(TB 10014-98)执行。
c、注浆前须进行成孔冲洗。
对冲洗时返水的钻孔,以冲洗液变清为结束条件。
对溶洞、溶蚀破碎带发育、冲洗时不返水的钻孔,要求流量不小于泵送额定流量的80%冲洗时间不少于10min。
d、对大规模充填溶洞、串珠状充填溶洞等地质条件复杂地段,应通过现场试验确定冲洗方法和工艺要求。
5.3封孔a、当覆盖层厚度小于4m注浆钻孔未揭示有溶洞或较大开度溶蚀裂隙发育时,可采用水泥砂浆一次性封孔,封孔段入岩长度不小于50cm注浆钻孔揭示有溶洞或较大开度溶蚀裂隙发育时,应采用孔口管加止浆塞动态阻塞封孔,孔口管入岩深度不小于50cm。
b、当覆盖层厚度大于4m应采用孔口管加止浆塞的动态阻塞法封孔,孔口管固结封孔段长度不小于4m,封孔段以下为护孔段,应设置为花管。
c、动态阻塞法封孔孔口管采用①110PVC合水管,公称压力(PN)不小于1.5Mpa。
封孔段应用水泥浆浇注密实,护孔段应设置为花管,花管孔眼呈梅花型号布置,直径5mm 孔眼间距3.5cm。
d、终孔与验收时间间隔不宜过长,以免垮孔等不利情况发生。
终孔验收后应及时进行封孔作业,封孔水泥浆(或水泥砂浆)终凝后进行注浆作业。
5.4注浆a、以纯水泥浆为主的单液注浆材料,水泥采用42.5级普通硅酸盐水泥,水灰比为0.6:1〜1:1。
开始注浆时采用稀浆灌注,当灌入量较大时可据情况采用浓一级的浆液灌注。
b、注浆压力(孔口压力表读数)为0.2〜0.3Mpa,终注压力0.3〜0.5Mpa。
c、对土洞、空溶洞或半充填溶洞,应高压冲填砂、碎石后再进行注浆处理。
d、对溶蚀裂隙发育、连通性好、漏液严重时,注浆时可掺入一定量的粉土或粉煤灰,粉土掺入量<水泥重量的10%粉煤灰掺入量为水泥重量的20%〜50%e、终注条件为:在终注压力下连续注浆10min的注入率不大于5L/min时,可终止注浆。
f、特殊情况处理(1)注浆必须连续进行,若因故中断,应找出注浆中断原因,尽快采取处理措施,及早恢复。
(2)注浆过程中应分序施工。
如出现串浆现象,应对串浆孔同时进行注浆处理。
(3)注浆过程中如有冒浆、返浆等现象发生,应暂停注浆,尽快采取处理措施,处理完后立即恢复注浆。
(4)对垮孔严重的溶蚀破碎带、充填粗粒土的溶洞等实施跟管钻进极为困难的注浆钻孔,可采用自上而下注浆法复钻施工,严禁使用泥浆等影响注浆加固效果的方法护壁钻进。
(5)如浆液漏失严重,局部使用双液注浆堵漏时,应先据试验确定水玻璃与浆液体积比,水玻璃浓度35〜40Be ,模数2.4〜3.4。
(6)当采用冲填砂、碎石或掺入其他填充物处理后注浆量仍然较大时,可采用间歇注浆处理。
6.主要施工机械设备配置主要施工机械设备配置如下表所示7.施工人员组织8.原材料要求8.1注浆用水泥的品质必须符合GB175或所采用的其它水泥的标准满足本条文的规定。
充填注浆、渗透注浆所用水泥的强度等级为42.5级。
8.2注浆水泥应妥善保存,严格防潮并缩短存放时间。
不得使用受潮结块的水泥。
8.3注浆用水应符合拌制铁路混凝土用水的要求。
8.4水泥注浆一般使用纯水泥浆液。
在特殊地质条件下或有特殊要求时,需要使用双液浆、混合浆等时,需通过现场注浆试验论证。
8.5根据注浆需要,可在水泥浆液中加入下列掺合料:a.黏性土,塑性指数不宜小于14,黏粒含量不宜低于25%含砂量不宜大于5%有机物含量不宜大于3%b.粉煤灰,可选用I、U或川级粉煤灰。
各级粉煤灰的口质指标应符合DL/T 5055;c.水玻璃,模数宜为2.4〜3.4,浓度宜为35〜40波美度(Be')。
d.其它掺合料。
8.6根据地质情况,为防止浆液的无效漏失,可对岩溶通道冲填如下骨料:a.砂,质地坚硬的天然砂或人工砂,SQ含量不宜大于1%(以重量计,下同),含泥量不宜大于3%有机物含量不宜大于3%b.碎石,质地坚硬的天然砾石或人工碎石,SO含量不宜大于1% (以重量计,下同),含泥量不宜大于3%有机物含量不宜大于3%8.7根据注浆需要,可在水泥浆液中加入下列外加剂:a.速凝剂,水玻璃、氯化钙等;b.缓凝剂,磷酸氢二钠等;c.稳定剂,高塑性黏土;d.其它外加剂。
所有外加剂凡能溶于水的应以水溶液状态加入。
8.8各类浆液中加入掺合料和外加剂的种类及数量,应通过室内浆材试验和现场注浆试验确定。
8.9原材料的检验同一产地、品种、规格且连续进场的水泥,袋装水泥200t为一批、散装水泥500t 为一批,当袋装水泥不足200t或散装水泥不足500t时也按一批计。
同一产地、品种、规格且连续进场的粗、细骨料,分别每400m3为一批,当不足400m3 时也按一批计。
各种原材料施工单位每批抽样检验1组。
9 .质量检测评定标准9.1监测为了对岩溶路基注浆施工质量进行宏观控制,避免施工造成环境的影响。
施工时安排专人进行质量、环境的监测。
调查施工区的井、泉、坍坑以居民的生活水源分布,定期或日常进行水量、水质的观测、访问,确保生活用水的质量,农田用水无污染。
9.2压水试验在注水试验前,量测孔内稳定水位后,进行孔内定量注水,观测单位长度吸水量变化幅度,压浆后试验的单位长度吸水量应小于压浆前吸水量的3〜5%,且不存在明显漏浆现象,即可判定达到压浆效果。
检验数量:以总孔数5%作注水(压水)试验。
参考标准:《铁路岩溶路基坍塌注浆质量面波检测标准研究》检验质量的标准。
注浆后压水试验栓验标准9.3综合物探测试岩溶注浆前、完工后遵循《铁路工程物理勘探规程》(TB100313-2004),采用瞬态面波和四极电测探两种方法为主进行探测。
瞬态面波法能快速、有效地对岩溶路基进行整体评价。
检测点位置以注浆孔为准,波检波距0.5〜1m炮检距5〜10m四极电测探法采用点距为5m前后两次在同样的位置采用两种方法进行2〜4个断面的探测,然后分析面波速度和面波对频散曲线,进而对注浆效果进行评价,需根据表2来综合评价。
舉考标准:《铁路?;蓉舟乩坍增注浆匮最面披检劇标我飢歹辭Oi&iis 检的验顾凤标?ft 见浚3爵廉営上体注浆质J B 面波枪够标?T路基岩土体注浆质*面迪检盜标准9.4注浆钻控取芯检测钻孔检查,检查孔数为5%,根据取芯浆液,充填情况直观叛断,注浆后取芯 完整,无掉钻,漏水现象,钻孔回流带出有水泥粉沫,仍可沿用采用“可见裂隙 结石充填率大于85%”的标准。
10 .施工注意事项(1) 施工前必须进行场地清理,完善临时防、排水设施,水田地段应疏干地 表水,合理组织岩溶的施工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