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课件
合集下载
《土地改革》课件
![《土地改革》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d7722a7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a89697c.png)
土地改革使得农民拥有更多的 土地和生产资料,提高了农民 的收入和生活水平。
农村市场发展
土地改革促进了农村市场经济 的发展,增加了农产品的市场
供应,提高了农民收入。
对农民生活水平的影响
01
02
03Βιβλιοθήκη 04住房条件改善土地改革使得农民能够拥有自 己的住房,提高了住房的质量
和舒适度。
医疗卫生条件改善
土地改革推动了农村医疗卫生 事业的发展,提高了农民的医
疗保障水平。
教育水平提高
土地改革促进了农村教育事业 的发展,提高了农民及其子女
的教育水平。
文化娱乐活动丰富
土地改革推动了农村文化事业 的发展,丰富了农民的文化娱
乐生活。
对城乡关系的影响
城乡差距缩小
土地改革促进了农村经 济的发展,缩小了城乡
之间的经济差距。
城市化进程加速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 农民收入的提高,城市 化进程加速,城乡人口
需要有效的监督机制
土地改革需要有效的监督机制,确保改革的公正性和公平性。
05
未来土地改革的展望
完善土地权利保护制度
总结词
加强土地权利的法制保障,确保农民 的土地权益不受侵犯。
详细描述
完善土地权利保护制度,包括土地所 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和处置权等方 面的法律法规,加强执法力度,严厉 打击侵犯农民土地权益的行为。
可能会给国家财政带来压力。
改革过程中的社会稳定问题
03
土地改革涉及到农民的切身利益,如果处理不当,可能会引发
社会不稳定因素。
土地改革的教训与反思
必须充分考虑农民的利益
在土地改革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农民的利益,避免损害农民的 利益。
农村市场发展
土地改革促进了农村市场经济 的发展,增加了农产品的市场
供应,提高了农民收入。
对农民生活水平的影响
01
02
03Βιβλιοθήκη 04住房条件改善土地改革使得农民能够拥有自 己的住房,提高了住房的质量
和舒适度。
医疗卫生条件改善
土地改革推动了农村医疗卫生 事业的发展,提高了农民的医
疗保障水平。
教育水平提高
土地改革促进了农村教育事业 的发展,提高了农民及其子女
的教育水平。
文化娱乐活动丰富
土地改革推动了农村文化事业 的发展,丰富了农民的文化娱
乐生活。
对城乡关系的影响
城乡差距缩小
土地改革促进了农村经 济的发展,缩小了城乡
之间的经济差距。
城市化进程加速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 农民收入的提高,城市 化进程加速,城乡人口
需要有效的监督机制
土地改革需要有效的监督机制,确保改革的公正性和公平性。
05
未来土地改革的展望
完善土地权利保护制度
总结词
加强土地权利的法制保障,确保农民 的土地权益不受侵犯。
详细描述
完善土地权利保护制度,包括土地所 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和处置权等方 面的法律法规,加强执法力度,严厉 打击侵犯农民土地权益的行为。
可能会给国家财政带来压力。
改革过程中的社会稳定问题
03
土地改革涉及到农民的切身利益,如果处理不当,可能会引发
社会不稳定因素。
土地改革的教训与反思
必须充分考虑农民的利益
在土地改革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农民的利益,避免损害农民的 利益。
中国农村土地制度ppt课件
![中国农村土地制度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a279020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07.png)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研究的意义和议题
• 意义:土地是稀缺的生产要素,是农业最 基本的生产要素,研究土地制度的根本目 的是提高土地资源的配置效率。
• 议题:现行农地制度——家庭承包制 • 怎样产生的? • 为什么是需要长期坚持的基本制度? • 为什么需要发展完善? • 发展完善的方向?
对前所未有的创举,方向是正确的。
合作化后期犯了“左”的错误:要求过急, 工作过粗,形式过于简单划一,背离了自愿 原则,留下了很多遗留问题。
公有制的选择是正确的,而公有制实现形式 的选择(集体统一经营)则是错误的。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人民公社的计量和监督问题
农业劳动质量显现的滞后性使每一个生产 环节上的劳动者均具有“偷懒”的激励。
农业生产的分散性使监督非常困难 “工分”不能准确反映劳动的质量和数量,
必然导致“出工不出力”。 结局:人民公社的计量和监督困难,必然
使“搭便车”的机会主义行为泛滥。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一,依据 把私人农业转变为集体农业,是社会主义革
命的重要步骤和内容。 小农经济的两极分化。土改后不久,贫苦农
民出卖土地的现象有加剧的趋势。 工业化。社会主义工业化不可能建立在自给
自足的小农经济基础上,需要有一个强大的 农业。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研究的意义和议题
• 意义:土地是稀缺的生产要素,是农业最 基本的生产要素,研究土地制度的根本目 的是提高土地资源的配置效率。
• 议题:现行农地制度——家庭承包制 • 怎样产生的? • 为什么是需要长期坚持的基本制度? • 为什么需要发展完善? • 发展完善的方向?
对前所未有的创举,方向是正确的。
合作化后期犯了“左”的错误:要求过急, 工作过粗,形式过于简单划一,背离了自愿 原则,留下了很多遗留问题。
公有制的选择是正确的,而公有制实现形式 的选择(集体统一经营)则是错误的。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人民公社的计量和监督问题
农业劳动质量显现的滞后性使每一个生产 环节上的劳动者均具有“偷懒”的激励。
农业生产的分散性使监督非常困难 “工分”不能准确反映劳动的质量和数量,
必然导致“出工不出力”。 结局:人民公社的计量和监督困难,必然
使“搭便车”的机会主义行为泛滥。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一,依据 把私人农业转变为集体农业,是社会主义革
命的重要步骤和内容。 小农经济的两极分化。土改后不久,贫苦农
民出卖土地的现象有加剧的趋势。 工业化。社会主义工业化不可能建立在自给
自足的小农经济基础上,需要有一个强大的 农业。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土地改革》PPT课件
![《土地改革》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e801050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04e3f7d.png)
对东方、对世界都极为有利。”“上述积极政策”是指( B )
A.土地改革
B.抗美援朝
C.“一五”计划
D.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解析] 把握题干关键信息“1950年10月”“中国、朝鲜”,结合所学知 识不难判断,“积极政策”是指抗美援朝。
6.【2018·株洲】中国人民志愿军被称为“最可爱的人”,他
们中有一位战士在身负重伤、弹药用完的情况下用胸膛堵住正在
【答案】(2)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 级;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 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 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第3课 土地改革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前后中国土地制度的比较
土地所有权 性质
第3课 土地改革
-.
第3课 土地改革
探究点 土地改革的背景及意义
材料一 1950年和1954年中国农村不同阶层人口及其占有土地比重表
比较内容
贫农、中农 富农、地主
1950年(%)
人口比重
85.5 14.5
土地占 有比重
45.2
54.8
1954年(%)
人口比重
92.1 7.9
土地占 有比重
91.4
8.6
A.成立新中国
B.实现祖国统一
C.进行土地改革
D.恢复国民经济
2.【2018·大庆】标志着中国人民受奴役、受压迫的半殖民地
半封建时代已经过去,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成为新国家、新社
会的主人的事件是( D )
A.重庆谈判
B.平津战役
C.渡江战役
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3.【2018·宁夏】1951年,西藏地方政府派出以阿沛·阿旺晋美
农村土地利用及其制度课件
![农村土地利用及其制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b8bd19b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ef.png)
生态环境问题突出
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导致生态环境问题突出,如水土流失、土地 沙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土地利用制度不完善
我国土地利用制度存在不完善之处,如土地流转不畅、土地权益保 障不足等,制约了土地利用效率的提高。
发展趋势与前景
土地节约集约利用
未来我国将更加注重土地节约集约利用,通过推广现代农业技术、提 高土地利用效率等方式,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入市意义
有利于盘活农村集体建设用地资源,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 ,促进乡村振兴和城乡融合发展。
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
01
宅基地定义
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用于建造住宅及其附属设施的集体建设用地,
包括住房、附属用房和庭院等用地。
02
改革试点政策
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权分置”的具体实现形式,结
合发展乡村旅游、返乡下乡人员创新创业等先行先试。
土地流转制度
土地流转方式
通过家庭承包取得的土地承包经 营权可以依法采取转包、出租、 互换、转让或者其他方式流转。
土地流转原则
土地流转应当遵循平等协商、自愿 、有偿的原则,任何组织和个人不 得强迫或者阻碍承包方进行土地承 包经营权流转。
土地流转程序
承包方流转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 应当与受让方在协商一致的基础上 签订书面流转合同。流转合同应当 报发包方备案。
生活垃圾治理
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建立健全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 ,提高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水平。
生活污水治理
加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因地制宜采用污染治理与资源利 用相结合、工程措施与生态措施相结合等方式,提高生活 污水处理率和资源化利用率。
07
结论与展望
总结农村土地利用及其制度课件主要内容
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导致生态环境问题突出,如水土流失、土地 沙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土地利用制度不完善
我国土地利用制度存在不完善之处,如土地流转不畅、土地权益保 障不足等,制约了土地利用效率的提高。
发展趋势与前景
土地节约集约利用
未来我国将更加注重土地节约集约利用,通过推广现代农业技术、提 高土地利用效率等方式,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入市意义
有利于盘活农村集体建设用地资源,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 ,促进乡村振兴和城乡融合发展。
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
01
宅基地定义
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用于建造住宅及其附属设施的集体建设用地,
包括住房、附属用房和庭院等用地。
02
改革试点政策
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权分置”的具体实现形式,结
合发展乡村旅游、返乡下乡人员创新创业等先行先试。
土地流转制度
土地流转方式
通过家庭承包取得的土地承包经 营权可以依法采取转包、出租、 互换、转让或者其他方式流转。
土地流转原则
土地流转应当遵循平等协商、自愿 、有偿的原则,任何组织和个人不 得强迫或者阻碍承包方进行土地承 包经营权流转。
土地流转程序
承包方流转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 应当与受让方在协商一致的基础上 签订书面流转合同。流转合同应当 报发包方备案。
生活垃圾治理
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建立健全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 ,提高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水平。
生活污水治理
加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因地制宜采用污染治理与资源利 用相结合、工程措施与生态措施相结合等方式,提高生活 污水处理率和资源化利用率。
07
结论与展望
总结农村土地利用及其制度课件主要内容
《中国土地制度史》课件
![《中国土地制度史》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253cb0f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92f0369.png)
中国古代土地制度
奴隶制土地制度
封建土地制度
添加 标题
定义:封建土地制度是指封建社会中封建国 家将土地分封给宗亲和功臣,并允许其世代 承袭,享有土地所有权和经营权的一种制度。
添加 标题
特点:封建土地制度以土地为基本生产资 料,土地所有权和经营权高度集中,农民 依附于地主,受其剥削和压迫。
添加 标题
• a. 促进了中国农业的发展:新的土地制度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更多的便利和保障。 • b. 推动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新的土地制度为中国现代化进程提供了重要的支撑。 • c. 改变了中国的社会结构:新的土地制度改变了中国的社会结构,使农民成为国家的主人。
第六章
中国现代土地制度
现代土地制度的建立与发展
的合法权益。
土地制度的信息 化:利用信息技 术手段,建立土 地信息管理系统, 实现土地信息的
共享和利用。
未来土地制度改革的方向与目标
土地制度改革的目 标:实现土地资源 的合理配置和高效 利用
土地制度改革的方 向:推动土地流转 和规模化经营
土地制度改革的具 体措施:完善土地 法律法规,加强土 地监管和执法力度
土地制度改革的意 义:促进农业现代 化和农村经济发展, 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未来土地制度改革的重要性和意义
促进经济发展:土地制 度改革可以优化资源配 置,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促进经济发展。
保障农民权益:通过 改革,可以更好地保 障农民的土地权益, 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
推动城乡一体化:土地 制度改革可以推动城乡 一体化发展,缩小城乡 差距,促进社会公平。
演变:封建土地制度在中国古代社会经历了漫长 的发展过程,从西周时期的分封制到秦汉时期的 郡县制,再到隋唐时期的均田制,逐渐演变为明 清时期的租佃制。
奴隶制土地制度
封建土地制度
添加 标题
定义:封建土地制度是指封建社会中封建国 家将土地分封给宗亲和功臣,并允许其世代 承袭,享有土地所有权和经营权的一种制度。
添加 标题
特点:封建土地制度以土地为基本生产资 料,土地所有权和经营权高度集中,农民 依附于地主,受其剥削和压迫。
添加 标题
• a. 促进了中国农业的发展:新的土地制度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更多的便利和保障。 • b. 推动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新的土地制度为中国现代化进程提供了重要的支撑。 • c. 改变了中国的社会结构:新的土地制度改变了中国的社会结构,使农民成为国家的主人。
第六章
中国现代土地制度
现代土地制度的建立与发展
的合法权益。
土地制度的信息 化:利用信息技 术手段,建立土 地信息管理系统, 实现土地信息的
共享和利用。
未来土地制度改革的方向与目标
土地制度改革的目 标:实现土地资源 的合理配置和高效 利用
土地制度改革的方 向:推动土地流转 和规模化经营
土地制度改革的具 体措施:完善土地 法律法规,加强土 地监管和执法力度
土地制度改革的意 义:促进农业现代 化和农村经济发展, 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未来土地制度改革的重要性和意义
促进经济发展:土地制 度改革可以优化资源配 置,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促进经济发展。
保障农民权益:通过 改革,可以更好地保 障农民的土地权益, 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
推动城乡一体化:土地 制度改革可以推动城乡 一体化发展,缩小城乡 差距,促进社会公平。
演变:封建土地制度在中国古代社会经历了漫长 的发展过程,从西周时期的分封制到秦汉时期的 郡县制,再到隋唐时期的均田制,逐渐演变为明 清时期的租佃制。
中国现行土地使用制PPT课件
![中国现行土地使用制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6c4c3102cc58bd63086bd86.png)
目前我国农村土地的承包经营权性质的两种说法: 一是土地承包经营权属于使用权:承包权是集体让 渡给该集体成员的使用权 二是土地承包经营权属于所有权:承包经营权在现 实中演变为两部分,当发生农地流转时,所有权、 承包权和经营权三权分离,其承包权本身就具有所 有权性质。
现行农村土地使用制度的局限性
3、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健全 具体归结为以下三个问题: 有法不依、执法不严 。 尽管党中央和各级政府制订了诸 多法律法规,但破坏土地承包期等已是司空见惯。说明有 法不依的情况在农村已是相当严重,同时也说明执法机关 对有关法律法规的执行不力。 无法可依。 2005年3月1日起农业部施行《农村土地承包 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行为作 出了规范,在这个管理办法形成以前 有关农地承包经营权 的买卖以及地役权的界定和实施规则是没有相应的法律法 规的。 法律法规内容笼统,不具有可操作性。《农业法》规定了 土地承包权可以在发包方同意的条件下有偿转让,但如何 转让没有具体规定,实际操作有很大的随意性。 总结:局限性为:承包经营权的不完整性、法律法规的无 效性。
1949——1978年的中国农村土地使用制
1、土地农民个人使用制的建立与实施(1949-1952)
通过土地改革,农民个人拥有土地所有权和经营使用权 ,调 动积极性 ,农村经济迅速恢复发展。
2、土地集体使用制的建立与实施(1953-1978):将农民个 人所有的土地制度转为集体所有和统一经营与使用的土地制 度。经历了三个阶段:
产权流转是市场交易的基础,也是资源有 效配置的保障。 中国农村土地产权因有国家用途管制规定, 其流转受到一定的限制,使市场机制难以 充分发挥作用。 在用途管制条件下,土地产权不能充分流 转,市场机制不能充分发挥作用,资源难 以达到最优配置。
现行农村土地使用制度的局限性
3、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健全 具体归结为以下三个问题: 有法不依、执法不严 。 尽管党中央和各级政府制订了诸 多法律法规,但破坏土地承包期等已是司空见惯。说明有 法不依的情况在农村已是相当严重,同时也说明执法机关 对有关法律法规的执行不力。 无法可依。 2005年3月1日起农业部施行《农村土地承包 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行为作 出了规范,在这个管理办法形成以前 有关农地承包经营权 的买卖以及地役权的界定和实施规则是没有相应的法律法 规的。 法律法规内容笼统,不具有可操作性。《农业法》规定了 土地承包权可以在发包方同意的条件下有偿转让,但如何 转让没有具体规定,实际操作有很大的随意性。 总结:局限性为:承包经营权的不完整性、法律法规的无 效性。
1949——1978年的中国农村土地使用制
1、土地农民个人使用制的建立与实施(1949-1952)
通过土地改革,农民个人拥有土地所有权和经营使用权 ,调 动积极性 ,农村经济迅速恢复发展。
2、土地集体使用制的建立与实施(1953-1978):将农民个 人所有的土地制度转为集体所有和统一经营与使用的土地制 度。经历了三个阶段:
产权流转是市场交易的基础,也是资源有 效配置的保障。 中国农村土地产权因有国家用途管制规定, 其流转受到一定的限制,使市场机制难以 充分发挥作用。 在用途管制条件下,土地产权不能充分流 转,市场机制不能充分发挥作用,资源难 以达到最优配置。
第3课 土地改革 (21张PPT)课件
![第3课 土地改革 (21张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3da33c6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dd.png)
己占有 所
和农民一样参 加劳动
劳动成果
有
知识归纳 中国共产党在近现代史上进行了哪些土地的改革
时期
内容
意义
国共十年对峙时 打土豪.分田地,废 调动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巩
期
除封建剥削和债务 固和发展了农村革命根据地
实行地主减租减 抗日战争时期 息,农民交租交息
制定《中国土地
①彻底摧毁了在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 地主阶级;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
敬爱的毛主席: 我们是辽东省(今辽宁省)宽甸县最偏僻的一个村。全村152户,2511亩
地,11户地主、富农就占了1000多亩。我们祖祖辈辈做梦也在想着有一天自己 能有三亩、五亩的地,能在自己的土地上耕种,那有多高兴啊!现在经过土改, 这个梦想实现了。过去在别人地里出力,现在在自己土地里出力劳动;过去是一 个肩给地主扛着饭碗,现在劳动成果完全自己所得,这样我们生产的劲头怎能不 大呢?土改前俺的房子不如地主家牲口棚,出门要弯腰,进门要低头,现在搬进 土改时分到的新房子。村民王明连说:“土改前我家四条腿是小板凳,带毛的是 耗子,现在呢,牲口棚里拴着一头牛,一头驴,全是有毛的四条腿。”
毛泽东也曾兴奋地说:“我为新中国数万万农 民获得翻身的机会和国家获得工业化的基本条件而 表示高兴表示庆贺。”
合作探究 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农民土地所有制有何异
同
类
别
名
土地
称
占有者
不同点
地主阶级 与农民关系
相同
土点 产品分配 地
封建
土地
所有制 农民 土地
所有制
地主 阶级
农民
地主阶级与农 地主阶级占有 归 民之间是剥削 绝大部分劳动 私
土地改革ppt课件
![土地改革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8b14a4d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fdb7775.png)
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使农村的阶级关系和土地占有状况发生了根本 性变化,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翻身农民踊跃参军参战,为人 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
图二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它 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同 年冬起,新解放区分批进行土地改革,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 的农民耕种;同时也分给地主一份,让他们自己耕种,在劳动中改造自己。 到1952年底,除部分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包括 老解放区在内,全国约3亿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到了约7亿亩土地和大量的 农具、牲畜和房屋等;每年需向地主缴纳的3 000多万吨粮食的地租也被 免除。农民真正获得了解放。同时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 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8.“很短的时间内,将有几万万农民从中国中部、南部和北部各省起来, 其势如暴风骤雨,迅猛异常,无论什么大的力量都将压抑不住。”这场 20世纪50年代初的“暴风骤雨”就是土地改革。下列对当时土地改革 后的土地所有制理解正确的是( C ) A.由私有到公有 B.由公有到私有 C.由私有到私有 D.由公有到公有
10.为了深入学习和研究土地改革运动,同学们搜集到了下列资料,其中 最有价值的是( D ) A.以土地改革运动为题材的小说《暴风骤雨》 B.亲历土地改革运动的老人写成的回忆录 C.从互联网检索获取的土地改革运动的资料 D.市博物馆保存的土地改革运动的档案
11.1951年,著名民主人士梁漱溟参加西南地区土地改革之后对毛泽东 说:“土地改革是深得民心之举,很必要,也很及时。”同时,他也谈到 土地改革有过火现象。毛泽东说:“你说的情况别的地方也有发生…… 关键是土改工作队的干部,只要他们能执行好政策,就出不了大的偏 差。”这表明( C ) A.土地改革只在西南地区进行 B.梁漱溟极力反对土地改革 C.毛泽东对土地改革工作充满信心 D.各地土地改革没出现任何偏差
《土地改革》PPT优质课件
![《土地改革》PPT优质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21bf1bd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51e484d.png)
三、 土地改革的意义
材料二:过去在别人地里出力,现在在自己土 地里出力劳动;过去是一个肩给地主扛着饭碗,现 在劳动成果完全自己所得,这样我们生产的劲头怎 能不大呢?
——摘自辽宁农民土改后给毛主席的一封信
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
三、 土地改革的意义
材料三:
年份
粮食总产量(亿公斤)
1949 1951 1952
——刘少奇《关于土地改革问题的报告》
彻底摧毁了在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 地主阶级被消灭。
三、 土地改革的意义
材料二:过去在别人地里出力,现在在自己土 地里出力劳动;过去是一个肩给地主扛着饭碗,现 在劳动成果完全自己所得,这样我们生产的劲头怎 能不大呢?
——摘自辽宁农民土改后给毛主席的一封信
第一单元 中华人
1.了解土地改革的原因、开展及基本完成。 2.掌握《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颁布。 3.理解土地改革的意义。
一、土地改革的原因
材料一:
全国土地改革前农村土地占有情况
封建土地制度
地主 富农
贫农 雇农
坐享其成
占农户总 数(%)
不到7%
地主阶级被 农民自己占 消灭,与农 有劳动成果
所 有
民相互平等
三、 土地改革的意义
材料一:土地改革的基本内容,就是没收地主阶级的土 地,分配给无地少地的农民。这样,当做一个阶级来说, 就是社会上废除了地主这一阶级,把封建剥削的土地所 有制改变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这样一种改革,诚然是 中国历史上几千年来一次最大最彻底的改革。
(1950-1952)
土地改革
课堂小结
原因
封建土地制度阻碍经济发展; 新解放区农民要求土改
《中国的土地制度》课件
![《中国的土地制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93fae99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d171f51.png)
制定土地转让和租赁制度,促进土地有效利用和 农村产业升级。
3 个人拥有土地难度大
4 土地征收问题
改革土地拥有制度,减少土地征用和流转的限制, 保障农民权益。
加强土地征收程序和补偿机制,保障被征收人合 法权益。
总结
中国土地制度的特点
灵活适应国情、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制度。
中国土地制度的未来发展趋势
加强土地管理和保护,促进农村可持续发展和农民 增收。
《中国的土地制度》PPT 课件
土地制度对中国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本课程将介绍中国土地制度的定义、 历史沿革、现状以及问题及解决办法。
什么是土地制度
1 定义
土地制度是指关于土地权属、土地使用、土地转让等方面的规定和制度。
2 作用
土地制度对社会经济发展、农村稳定和资源合理利用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中国土地制度的历史沿度为基础,
新民主主义时期土地制度
2
地主对土地拥有绝对的统治权。
新民主主义时期,土地由地主分配给农民,
实行农田水利建设和土地改革。
3
社会主义时期土地制度
社会主义时期,土地实行农村土地承包制度,
资本主义时期土地制度
4
农民有土地经营权利。
资本主义时期,土地经济逐渐市场化,土地 买卖和流转逐渐普遍。
中国土地制度的现状
公有制土地
国家所有的土地,由政府统一管理。
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
用于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和农村建设的土地。
宅基地
供农民居住和耕种的土地。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
改革农村土地制度,实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
中国土地制度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1 土地资源分配不均衡
2 土地使用权流转问题
中国的土地制度 PPT课件
![中国的土地制度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1e157ecf90f76c661371a51.png)
到1953年春,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我 国大陆普遍实行了土地改革。土地改革彻 底摧毁了封建剥削制度,使全国3亿多农民 无偿分得了约7亿亩土地和大批生产资料, 而且不必每年再向地主缴纳约3000万吨以 上粮食的地租。
1955年夏,随着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 (“一化三改”)的提出,为了避免小农经济方式和 局限和生产技术落后。新中国通过农业生产资料 的社会主义改造和人民公社运动,逐步使得个体 农民私有的土地改造为人民公社所有以生产队为 基础的集体所有制。从农业合作化运动到人民公 社,这一系列的生产方式的改变,使得农民对于 土地的产权弱化,并使得土地所有权虚置,土地 在运动当中逐步归集体所有,个体农民与土地不 再存在法律上的产权关系,所以在这个时期, “有权自由经营、买卖和出租”的流转方式已经 不可能实施,农村土地也就没有实现流转的可能。
iso组织成立于1946年10月总部设于瑞士日内瓦有九十四个会员国组成137个国家或地区采用该组织标准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国发200428号国务院关于2005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意见国发20059号iso组织成立于1946年10月总部设于瑞士日内瓦有九十四个会员国组成137个国家或地区采用该组织标准全国每年新增征地大约300万亩左右每年有200至300万农民失去赖以生存的土地全国失去土地沦为三无状态的农民总数已经达到40005000万iso组织成立于1946年10月总部设于瑞士日内瓦有九十四个会员国组成137个国家或地区采用该组织标准当前关于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大体上有如下三种思路
王田制、屯田制和占田制
王莽新政 推行了以抑制土地兼并为目的的王田制 :其 主要内容是将土地收归国有、禁止私人买 卖土地,将男丁不过八口的家户所占土地 限制在一“井”(九百亩)之内,超过部 分分与乡邻宗族,无地农户可按一夫一妇 受田百亩标准由国家授予土地。
第3课土地改革 课件(39张PPT)
![第3课土地改革 课件(39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3616366d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10.png)
结合图片,你能大概说出土地改革中的各项行为?
宣讲《中华人民共和 国土地改革法》
拔出地主地界碑
没收地主财产
农民丈量分配土地
贫农分得土地
分得农具和牲畜
斗地主 量土地
烧地契 分土地
拔界碑 分工具
《中国土地法大纲》 (1947.9)
第八条 乡村农会接收地主 的牲畜、农具、房屋、粮食 及其他财产,并征收富农的 上述财产的多余部分,分给 缺乏这些财产的农民及其他 贫民,并分给地主同样的一 份。
近三亿无地少地的农民 分到7亿亩土地和大量的农 具、牲畜和房屋。
免除农民每年向地主缴 纳3000万吨粮食地租。
1959年西藏地区进行 了民主改革,中心任务是 把封建农奴主土地所有制 改变为农民土地所有制, 彻底消灭封建农奴制度。
西藏达孜县的农奴焚烧地契、债约
思考:土地改革后,土地所有制发生了什么变化?
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消灭地主阶级
2、为什么在土地改革过程中要采取保存富农经济的政策?
这样做可以使中农放心,他们的利益不会受到损害,也有 利于稳定城市中的民族资产阶级,孤立地主阶级,减少土地改 革中的阻力,从而有利于发展农村民族地区外,全 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 地改革。
新课导入
均田免粮
有田同耕
平均地权
打土豪分 田地
第3课 土地改革
1.土地改革的原因
核心素养:史料实证
材料一:建国初期,国际帝国主 义势力在经济上对我国实行全面 封锁,政治上进行孤立,军事上 进行威胁,企图把新兴的人民共 和国扼杀在摇篮之中…国民党仍 在负隅顽抗,威胁人民政权。 材料二:根据联合国亚太事务委 员会的统计,1949年中国人均国 民收入只有27美元不仅不足印度 57美元的一半,也远远低于当时 整个亚洲44美元的人均收入。
《农村土地制度》课件
![《农村土地制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9e15b55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31.png)
农村土地流转的限制与规范
总结词
农村土地流转受到法律和政策的限制,必须遵守相关规 定,确保公平、公正、合法。
详细描述
农村土地流转受到多方面的限制,包括不得改变土地的 农业用途、不得损害农民的合法权益、不得违反国家有 关环境保护的规定等。同时,必须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 政策规定,确保公平、公正、合法。为了规范农村土地 流转市场,政府应该加强监管,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体 系,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农民的法律意识和维权能力。
农村土地所有权的主体与客体
总结词
农村土地所有权的主体是农村集体经 济组织,包括村民委员会、村民小组 等。
详细描述
农村土地所有权的客体是农村集体所 有的土地,包括耕地、林地、草地等 。
农村土地所有权的取得与丧失
总结词
农村土地所有权的取得和丧失分别依据不同的法律规定和程序。
详细描述
农村土地所有权的取得主要通过继承、赠与、买卖等方式,需要办理相关手续 ;而丧失则可能因为放弃、转让、被征收等方式,同样需要按照相关规定办理 手续。
05 农村土地征收与补偿制度
农村土地征收的定义与特点
总结词
农村土地征收是指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依法将集体所有的土地转变为国有土地,并给予补偿的 行政行为。
详细描述
农村土地征收具有强制性、公益性和补偿性等特点。强制性是指土地征收是国家行政行为,被征收人 必须服从;公益性是指土地征收必须符合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的需要;补偿性是指国家依法给予被征 收土地的农民和集体经济组织合理的补偿,保障其合法权益。
维护社会稳定
保障农民基本生活,减少 城乡差距,维护社会稳定 。
02 农村土地所有权制度
农村土地所有权的定义与特点
总结词
《土地改革》课件
![《土地改革》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2d560b7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b7.png)
土地收益补偿制度改革
土地收益补偿制度改革旨在确保土地流转过程中各方的利益,推动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流转市场的健康发展。
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化
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化是为了鼓励农民有序流转土地,提高土地利用效 率和农业生产的现代化水平。
改革目标与原则
土地改革的目标是促进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保障农民的土地权益,加快农 村现代化进程。其核心原则包括公平、公正、可持续发展。
拓宽农民土地经营权
通过拓宽农民土地经营权,允许农民自主选择经营方式,激发农民的积极性 和创造力,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清理整பைடு நூலகம்土地权属关系
清理整顿土地权属关系是为了确保土地权益的清晰和稳定,减少土地纠纷,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农民的安全感。
《土地改革》PPT课件
土地改革是指对土地制度进行改革的措施与活动。它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具 有重要的影响和意义。
什么是土地改革
土地改革是指对土地制度进行改革的措施与活动,旨在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 快速发展和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
历史背景与意义
土地改革在中国有着深远的历史背景和重要的意义,它是解决农民土地问题、推动农村经济增长的必然选择。
土地改革-ppt课件
![土地改革-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b57a253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662b849.png)
C.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 D.实现了国家工业化
2、到1952年底,我国实现了地主土地所有制向农民土地所有制的转变。这
一转变的相关史事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土地改革的完成
C.三大改造的完成
D.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
中考演练
3、(2021·四川广安·中考真题)“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 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 的工业化开辟道路。”为此,中央人民政府 A.在全国分批进行土地改革 B.开展农业合作化运动 C.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
20-30%
90%
70-80%
地主 农民
材料二:
封建土地所有制下的农民的极端 贫穷和毫无权利,是中华民族被 侵略、被压迫、长期落后的根源, 是中国民主化、工业化、现代化 的根本障碍。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问题:根据两则材料,材料一中的这种情况是哪一土地制度造成的? 根据两者材料,结合课本第13页内容,这一土地制度给当时社会造成 怎样的影响?概况土地改革的原因?(4分)
地制度,消灭—了—地毛泽主东阶在级政,协农会民议第翻一了届身全,国得委员到会了的土闭地幕,词。 成为土地的主人。 意②义:使③人农民业政生权产更迅加速恢巩复固和,发也展大,大为解国放家的了工农业村化生建产设力准。备了条件。 ③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 了条件。
四、乡村振兴——深化农村改革
新课导入
1952年1月1日,邮电 部发行了这套 土地改革 特 种邮票,全套4枚,主图相 同,表现出分得土地的农民, 手持人民政府发给的土地证, 以无限的喜悦和满腔的热情 在自己的那块土地上辛勤耕 作的情景。
一.土地改革的原因
《土地改革》ppt完美课件
![《土地改革》ppt完美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bca9a0576eeaeaad0f33008.png)
《土地改革》完美实用课件(PPT优秀 课件)
《土地改革》完美实用课件(PPT优秀 课件)
课堂小结
原因:封建土地制度阻碍了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土 地 改
开始:1950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经 过
重点地区:新解放区
革
结束:1952年,土地改革完成
意义:摧毁了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巩固了 人民政权,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恢复和 发展
《土地改革》完美实用课件(PPT优秀 课件)
《土地改革》完美实用课件(PPT优秀 课件)
4.1952年底,除了哪些地区,全国
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A )
A.部分少数民族地区 B.国统区 C.老解放区 D.新解放区
《土地改革》完美实用课件(PPT优秀 课件)
《土地改革》完美实用课件(PPT优秀 课件)
A.建立了新中国,开始进行新的改 革 B.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村经 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C.农民没有土地,生产力落后 D.广大农民希望得到土地
《土地改革》完美实用课件(PPT优秀 课件)
《土地改革》完美实用课件(PPT优秀 课件)
3.我国进行土地改革的法律依据是
( B)
A.《中国土地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共同纲领》
《土地改革》完美实用课件(PPT优秀 课件)
想一想:土地改革后农民可以获得哪 些东西?
全国约3亿少地无地的农民,分 到了约7亿亩的土地和大量的农 具、牲畜和房屋等;每年需向 地主缴纳的300多亿千克粮食的 地租也被减免。农民真正解放 。
《土地改革》完美实用课件(PPT优秀 课件)
《土地改革》完美实用课件(PPT优秀 课件) 《土地改革》完美实用课件(PPT优秀 课件)
《土地改革》完美实用课件(PPT优秀 课件)
课堂小结
原因:封建土地制度阻碍了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土 地 改
开始:1950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经 过
重点地区:新解放区
革
结束:1952年,土地改革完成
意义:摧毁了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巩固了 人民政权,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恢复和 发展
《土地改革》完美实用课件(PPT优秀 课件)
《土地改革》完美实用课件(PPT优秀 课件)
4.1952年底,除了哪些地区,全国
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A )
A.部分少数民族地区 B.国统区 C.老解放区 D.新解放区
《土地改革》完美实用课件(PPT优秀 课件)
《土地改革》完美实用课件(PPT优秀 课件)
A.建立了新中国,开始进行新的改 革 B.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村经 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C.农民没有土地,生产力落后 D.广大农民希望得到土地
《土地改革》完美实用课件(PPT优秀 课件)
《土地改革》完美实用课件(PPT优秀 课件)
3.我国进行土地改革的法律依据是
( B)
A.《中国土地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共同纲领》
《土地改革》完美实用课件(PPT优秀 课件)
想一想:土地改革后农民可以获得哪 些东西?
全国约3亿少地无地的农民,分 到了约7亿亩的土地和大量的农 具、牲畜和房屋等;每年需向 地主缴纳的300多亿千克粮食的 地租也被减免。农民真正解放 。
《土地改革》完美实用课件(PPT优秀 课件)
《土地改革》完美实用课件(PPT优秀 课件) 《土地改革》完美实用课件(PPT优秀 课件)
土地改革ppt课件
![土地改革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9ed2edd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3167c6b.png)
地里出力,现在在自己土地里出力劳动;过去是一个肩给地主扛着
饭碗,现在劳动成果完全自己所得,这样我们生产的劲头怎能不大
呢?土改前俺的房子不如地主家牲口棚,出门要弯腰,进门要低头
,现在搬进土改时分到的新房子。村民王明连说:“土改前我家四
条腿是小板凳,带毛的是耗子,现在呢,牲口棚里拴着一头牛,一
头驴,全是有毛的四条腿。”
有进行土地改革。
——刘少奇《关于土地 改革问题的报告》1950
第3课 土地改革(1950全国土地改革1前9各5阶2)级占有耕地情况
项目
数 目
户数(万户)
合计 占合计
阶级
(%)
人口(万人)
合计
占合计 (%)
合计 (万亩)
耕地
占合计 每户平均 每人平均 (%) (市亩) (市亩)
合计 1055 100.00 46059 100.00 150534 100.00 14.26 3.27 4
欢迎来到橙子历史课堂
悯农其一 唐·李绅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地主占据大量土地,主要采 取收取地租的方式压榨农民
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
欢迎来到橙子历史课堂
第3课 土地改革(19501952)
第3课 土地改革(1950中国共1产9党5的2)土地政策
国共十年内战时期(1927-1937) “打土豪、分田地”,土地革命
一封信
──选自辽宁宽甸县农民给毛主席的
第3课 土地改革(1950-
一、背景
1952)
1.新解放区农民要求 2.不合理的土地制度
项 各阶级人口 各阶级占有耕 目的比重(%)地的比重(%)
3.工业化建设的要求
合计 100.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二是土地流转信息不畅。
• 三是土地流转管理不规范。
• 四是土地流转扶持措施尚未出台。
PPT学习交流
10
• 4. 土地承包流转政策不配套。 • 一是土地流转工作难度大。 • 二是抛荒地难处理。
PPT学习交流
11
如何正确处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 转中的各项关系
• 一是正确认识和处理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与坚持 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关系。
PPT学习交流
17
五、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未来发展趋 势
• 集体土地制度长期不变 • 农村土地集中不可避免,农村土地集约化经营制
度与自耕农制度并存 • 突显土地承包经营权物权性和财产性 • 农村土地的社会保障功能逐步弱化 • 农村土地物权享有主体与使用主体分离,农业企
业组织逐渐兴起 • 农村土地调整,监管制度逐步形成
PPT学习交流
5Leabharlann • 2. 土地使用权属不充分,无法实现有 效的土地流转
2002年据农业部有关部门的统计,以各种形式流 动使用权的耕地约占承包耕地总面积的5% ~6%, 且多数发生在沿海发达省市,内地流转的耕地仅 占承包地的1% ~2%,可见我国农地使用权的流转 发展依然十分缓慢。农地流转缺乏流转主体且农 地使用权不具有物权性是现阶段农地使用权流转 不充分的重要原因。
PPT学习交流
6
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的对策
• 明晰土地产权,强化和延展农村土地承包权 • 政府主导,农民参与,探索集体土地资本化市场
化改革 • 完善农村土地使用权尤其是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
制度,推进农村土地产权流转市场化,吸引资本 进入广大农村
PPT学习交流
7
二、土地流转问题
• 1. 土地流转意识有待进一步增强。
• 枞阳实有耕地面积近80万亩。全县农业人口高达 86.2万人,人均耕地不足1亩,农业产业化一直面 临难以突破的局面。与此同时,近年来,因为种 粮比较效益较低,全县有24万多人外出务工,部 分田地出现无人耕种的现象。
PPT学习交流
3
同时,和许多地方一样, 虽然国家持续对种粮农 民发放各种补贴,并推 出一系列扶持政策,当 地农民种粮积极性并不 太高,传统的双季稻种 植被大规模的单季稻替 代。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现状及 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PPT学习交流
1
安徽省安庆市枞阳县简介
• 安徽省安庆市枞阳县位于安徽省中南部,长江北 岸。总面积1808平方千米。总人口97万人(2007 年末)。枞阳为农业大县。1949年,全县可耕地 有59.46万亩。50年代起,县境大规模围湖造田, 1967年可耕地已增到93万亩。后因退田还湖、停 垦还林以及建设用地,至1989年末,可耕地减至 64.4万亩,人均占有耕地0.74亩。
• 新中国建立后,县境实行了“土地改革”,“耕者有 其田”,生产力得到了极大的解放。
PPT学习交流
2
• 土地是农村经济体系中最为重要的生产要素。作 为一个城市化工业化快速推进的传统农业大县, 枞阳县在确保农民土地承包权益的同时,对土地 这种最重要的生产要素进行流转重组,使农业规 模成为新的“淘金”方式。
PPT学习交流
16
• 3 . 土地使用权商品化的途径和办法
• 分清两种地租形式
• 社会主义地租也应采取绝对地租和级差地租两种形式
• 区别两种土地对象
• A . 对处于自然状态即未被开垦的土地征收地租, 这部分地 租实际上是土地价格
• B 对已被开垦的土地租金的征收. 参照有关办法执行
• 确定两个数量界限
PPT学习交流
4
一、农村土地产权制度问题
• 1. 农户对土地的预期不足
对预期净收益的顾虑不能形成有效的农业投入和积累机 制,影响土地产出效益。继续稳定家庭承包经营制度,使 农民在土地占有、使用、收益等方面享有更多的权利,但 就目前国情来看,农民从未真正享有土地处分权。促使农 户真正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四权统一的承包经营 权特别是要将处分权赋予农户,实际上就是承认农民拥有 物权性质的土地承包权。
• 二是正确认识和处理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与发展 现代农业的关系。
• 三是正确认识和处理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中政府 与市场的关系。
• 四是正确认识和处理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中国家、 承包者和经营者的关系
PPT学习交流
12
三、影响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因素
• 经济制度
经济制度是整个社会经济秩序的基础,对农村土地制度 改革具有直接影响。
PPT学习交流
15
2 . 土地使用权商品化的现实意义。
• 首先有利于巩固农村集体经济, 强化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经 济职能。
• 其次, 有利于实现土地的适度规模经营。 • 再其次, 有利于打破农户家庭企业“ 小而全” 生产体系, 促进
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 • 最后, 有利于消除土地经营的短期行为, 提高土地生产率。
• 1 . 关于土地国有化
• 2 . 关于土地私有化
• 3 . 建立集体所有制为主体, 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 的土地所有制结构
PPT学习交流
14
• (二)土地使用权商品化
• 1 . 土地使用权商品化的依据。
• 在农村集体经济范围内, 土地不能被当作商品出卖, 土地所 有权不是商品, 然而土地所有权同其他生产资料所有权一 样, 要求在经济上得到实现。
• 一是农民自觉流转意识不强。 • 二是农民大局观念和法制意识不强。 • 三是基层干部工作热情不高。
PPT学习交流
8
• 2. 土地流转行为不规范。 • 一是流转程序不规范。 • 二是流转协议订立不规范。 • 三是土地流转价格存在不合理现象。
PPT学习交流
9
• 3. 土地流转机制不完善。
• 一是土地流转无章可循。
• 社会意识形态
社会意识形态的主要功能是社会整合功能。
• 社会传统观念
影响土地制度改革的传统观念主要有家庭观念,均平思想, 保守意识等。
• 市场机制发育水平
从要素市场来看,与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有关要素市场主要 是土地市场。
PPT学习交流
13
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方向
• (一) 土地所有制多元化
关于土地所有制的改革, 目前理论界主要有三种主 张:
PPT学习交流
18
谢 谢!
PPT学习交流
19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
PPT学习交流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