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极昼和极夜的解释教案(含教学反思)

合集下载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4.8《极昼和极夜的解释》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4.8《极昼和极夜的解释》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4.8《极昼和极夜的解释》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极昼和极夜的解释》这一节的内容主要出现在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的第4.8课。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极昼和极夜。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地球公转的方向、周期以及地轴与公转轨道平面的倾斜角度对极昼和极夜现象的影响。

此外,本节课还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素养,对地球的运动和自然现象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地球公转产生的极昼和极夜现象,他们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利用生动形象的教具和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一概念。

同时,教师还要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引导他们主动参与课堂讨论,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地球公转的方向、周期以及地轴与公转轨道平面的倾斜角度,掌握极昼和极夜的产生原因及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探究地球运动现象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培养他们关爱地球、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地球公转的方向、周期、地轴与公转轨道平面的倾斜角度;极昼和极夜的产生原因及特点。

2.难点: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极昼和极夜的解释。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极昼和极夜现象。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探究能力。

3.小组合作法: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

4.互动式教学法:教师与学生互动,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课堂效果。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地球仪、多媒体课件、图片、视频等。

2.学具:笔记本、彩笔、剪刀、胶水等。

3.环境:宽敞的教室,良好的网络环境。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地球公转的动画,引导学生回顾地球的运动特点。

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4.8极昼和极夜的解释17-教科版

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4.8极昼和极夜的解释17-教科版

《极昼和极夜的解释》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极昼和极夜的解释》是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以“地球的运动”为单元主体的第8课内容。

本课主要是引导学生在地球运动的已有知识基础上,运用所学的知识以及做模拟实验、直观模型演示、画示意图等多种方法对极昼极夜现象进行解释。

通过对地球运动的探究过程,让学生认识到:因公转中地轴是倾斜的,导致北极圈始终都处于阳光照射中,即便地球自转也不会产生昼夜交替现象,只会出现白昼现象;认识到地球在逆时针自转和公转,自转产生昼夜现象,公转时由于地轴倾斜产生了四季和极昼极夜现象。

二、学情分析:通过本单元地球运动的学习,学生对于地球的运动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运用所学的知识对极昼极夜现象进行解释,学生对于极昼极夜的认识可能是非常简单、片面的,他们口头表述可能不会那么严谨,但如果运用文字、图示或模拟实验等多种方式来解释极昼极夜就比较容易学了。

三、教学目的:1、让学生了解极昼和极夜现象与地球公转、自转和地轴倾斜有关。

2、能用模拟实验、直观模型演示、画示意图等多种方式来解释极昼和极夜现象。

3、知道地轴倾斜的角度大小可以影响极昼极夜发生的地区范围。

4、让学生认识到对科学现象的解释都需要得到证据的支持。

5、在小组合作探究过程中培养小组合作精神。

四、教学重点、难点:让学生运用地球运动的特点来解释极昼极夜现象。

五、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每组有一个地球仪、手电筒一支、有关极昼极夜现象的视频。

学生准备:涂有不同颜色硬纸板一张(中间挖孔)六、教学过程:(一)、(导入)你知道的南极、北极1、指出地球仪中的南极和北极?(指名学生说:南极、北极)2、说说你所了解的南极、北极。

(学生自主回答:南极企鹅、北极熊、冰川、极光,教师出示图片,至第五张图片“南极午夜的太阳”时,提问:同学们想想,为什么午夜的南极会有太阳出现?对了,因为南极和北极特有的极昼极夜现象。

今天我们就运用所学知识对这一奇怪现象,试着做出科学的解释。

教科版科学五下4.8《极昼和极夜的解释》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五下4.8《极昼和极夜的解释》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五下4.8《极昼和极夜的解释》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极昼和极夜的解释》这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地球的两极地区在一年中会出现极昼和极夜现象的原因。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关系,以及地球倾斜角度对极昼极夜现象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课时,已经掌握了地球的基本运动知识,如自转和公转,但对于地球倾斜角度和极昼极夜现象的理解可能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进一步理解极昼极夜现象的形成原因。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地球倾斜角度对极昼极夜现象的影响,能够解释为什么两极地区会出现极昼和极夜现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使学生认识到自然界的奇妙和科学的力量。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地球的倾斜角度对极昼极夜现象的影响。

2.难点:如何解释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对极昼极夜现象的形成原因。

五. 教学方法1.引导法:教师通过提问、设疑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极昼极夜现象的形成原因。

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想法和观点,共同得出结论。

3.观察法:学生通过观察地球仪或图片,直观地了解极昼极夜现象。

六. 教学准备1.地球仪或地球图片2.PPT或黑板3.教学课件4.讨论小组的划分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地球运动知识,如自转和公转,从而引出本课的主题——极昼和极夜的解释。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地球仪或地球图片,呈现极昼极夜现象,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这一现象。

同时,教师简要介绍极昼极夜现象的定义和特点。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对极昼极夜现象的理解和看法。

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极昼极夜现象的形成原因。

4.巩固(5分钟)教师邀请部分学生上台,用地球仪或手势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并解释极昼极夜现象的形成原因。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4.8极昼和极夜的解释》教学设计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4.8极昼和极夜的解释》教学设计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4.8极昼和极夜的解释》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4.8极昼和极夜的解释》》这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极昼和极夜现象的产生原因。

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以及地球倾斜角度对极昼和极夜现象的影响。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形象的插图,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知识点。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基础,对地球的运动和自然现象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极昼和极夜现象的理解可能仍停留在表面,需要通过具体实例和实际操作来进一步加深理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通过合理的教学设计和引导,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极昼和极夜现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极昼和极夜现象的产生原因。

2.使学生能够理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以及地球倾斜角度对极昼和极夜现象的影响。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2.地球倾斜角度对极昼和极夜现象的影响。

3.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际生活中的极昼和极夜现象。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的场景和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极昼和极夜现象。

2.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极昼和极夜现象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图片和插图,用于课堂展示和讲解。

2.准备实例,用于解释和展示极昼和极夜现象。

3.准备课堂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插图,引导学生关注极昼和极夜现象,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讲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以及地球倾斜角度对极昼和极夜现象的影响。

通过实例,使学生能够直观地理解和掌握这一知识点。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观察实例,分析并解释其中的极昼和极夜现象。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极昼和极夜的解释》教案公开课教学设计

《极昼和极夜的解释》教案公开课教学设计

《极昼和极夜的解释》教案公开课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极昼和极夜的概念,知道它们产生的原因。

2. 培养学生观察和思考地球自转与极昼极夜现象之间的关系。

3. 提高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自然现象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极昼和极夜的概念及产生原因。

2. 教学难点:地球自转与极昼极夜现象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极昼和极夜的产生原因。

2. 利用多媒体展示地球自转和极昼极夜现象,增强直观感受。

3. 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四、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地球自转示意图、极昼极夜现象图。

2. 教学素材:地球仪、挂图。

3. 小组讨论工具:卡片、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1 展示地球自转示意图,引导学生关注地球自转的现象。

1.2 提问:地球自转会产生哪些特殊现象?2. 探究极昼和极夜的产生原因2.1 展示极昼极夜现象图,让学生观察并描述现象。

2.2 提问:为什么会出现极昼和极夜现象?2.3 分组讨论,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现象。

3. 讲解地球自转与极昼极夜的关系3.1 讲解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3.2 阐述地球自转与极昼极夜现象之间的关系。

4. 实践操作4.1 学生动手操作地球仪,观察极昼极夜现象。

5. 课堂小结5.2 强调极昼和极夜现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6. 作业布置6.1 观看相关视频,加深对极昼极夜现象的理解。

6.2 结合生活实际,观察并记录极昼极夜现象。

7. 板书设计7.1 极昼和极夜的概念7.2 地球自转与极昼极夜的关系六、教学反思6.1 回顾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评估教学目标是否达成。

6.2 分析学生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在理解极昼和极夜现象方面的困难。

6.3 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以便更有效地传授知识。

七、课堂评价7.1 通过作业、小测验或课堂提问,评估学生对极昼和极夜现象的理解程度。

7.2 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评估他们的合作和交流能力。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4.8 极昼和极夜的解释教科版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4.8 极昼和极夜的解释教科版

《极昼和极夜的解释》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8课。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极昼和极夜现象与地球公转、自转和地轴倾斜有关。

2、知道地轴倾斜的角度大小和极昼极夜发生的范围大小有关。

3、能用模拟实验、模型、示意图等方法来解释极昼和极夜现象。

情感目标:1、培养小组合作探究能力、客观辩证等能力。

2、对学生进行好好学习、多读书的教育。

三、教学重点:极昼和极夜现象与地球公转、自转和地轴倾斜有关。

四、教学难点:地轴倾斜的角度大小和极昼极夜发生的范围大小有关。

五、教学准备:地球仪,光源,卡纸、A4白纸、极昼极夜现象的图片等。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师:本单元是关于地球的运动,前几课我们学习了《昼夜交替现象》、《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历史》、《北极星“不动”的秘密》,通过前几课的学习,你们都知道了哪些关于地球运动的知识呢?……同学们,你们真棒,知道的可真多,看样子,大家都是认真学习、热爱科学的好孩子。

二、探究极昼和极夜现象:1、引入: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本单元的最后一课《极昼和极夜的解释》。

师:看到这个题目,你们有什么想了解的、或者有什么想提出的问题吗?……刚才有同学问到什么是“极昼”?什么是“极夜”呢?在这里“极”指的是南极和北极,“极昼”和“极夜”指的是在南极和北极地区出现的很长时间都是白天或者很长时间都是黑夜的现象。

那有同学又会问了南极和北极在哪里呢?极昼和极夜现象是怎样产生的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这些问题。

2、认识南极和北极首先,王老师制作了一个小短片,我们一起去看看南极和北极的地貌特征是怎样的呢?有哪些生物?(1)出示关于南极和北极的风光、地貌视频,介绍南极和北极的具体位置、地貌特点、生物圈等……(2)师:刚才我们通过视频了解了南极和北极,你能在你的小地球上找到南极和北极的具体位置吗?师:刚才同学们很准确的在自己的小球仪找到了南极和北极。

现在,谁愿意到前面用老师的大地球仪再给大家指一指南极和北极的位置。

2019版教科小学科学下《4.8、极昼和极夜的解释》教案(2)

2019版教科小学科学下《4.8、极昼和极夜的解释》教案(2)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
8.极昼极夜的解释
一、教材简析及学情分析:
《极昼和极夜的解释》是教科版五年级下《地球的运动》单元的第8课。

本单元重在让学生重演人类对地球运动的探究过程,认识地球是如何运动的——最终认识到地球在逆时针自转和公转,自转产生昼夜现象,公转时由于地轴倾斜产生了四季和极昼极夜现象。

《极昼和极夜的解释》是单元最后一课,本课主要是让学生在地球运动的已有知识基础上,综合运用前面所学的知识对极昼极夜现象进行解释:极昼极夜现象与地球自转、公转和地轴倾斜有关。

通过近一个单元的学习,学生对于地球的运动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对探究的方法(主要是模拟实验、画示意图等)也有了一定的了解,本课主要是综合运用前面所学的知识去探究。

学生对于极昼极夜的有一定的认识,但是非常粗浅、片面的,也许也感觉到了它与地球公转、自转、倾斜有关,但很难把三者综合考虑去分析。

因此,本课要强调综合运用知识,全面分析。

另外,在本课最后一部分是本单元科学概念的综合回顾,教师可以做为一个练习让学生当堂回顾,帮助学生掌握并利用一些未解之谜让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的兴趣。

《极昼和极夜的解释》教案公开课教学设计

《极昼和极夜的解释》教案公开课教学设计

《极昼和极夜的解释》教案公开课教学设计第一章:极昼和极夜的概念介绍1.1 引入话题:通过播放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视频,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有些地方会出现连续的白天或黑夜。

1.2 讲解极昼和极夜的定义:解释极昼和极夜是由于地球倾斜轴的原因,导致北极圈和南极圈以内的地区在一段时间内连续经历白天或黑夜的自然现象。

1.3 示例说明:提供地图和实例,展示极昼和极夜在不同地区的出现时间和范围。

1.4 互动提问: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极昼和极夜的理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第二章:极昼和极夜的形成原因2.1 地球倾斜轴的解释:讲解地球自转轴与公转轨道平面的倾斜角度,以及这个倾斜对极昼和极夜形成的影响。

2.2 地球公转的解释:阐述地球围绕太阳公转的规律,以及这个公转过程中不同地区的光照变化。

2.3 互动提问:让学生解释为什么极昼和极夜只出现在北极圈和南极圈以内的地区。

第三章:极昼和极夜的影响3.1 生态环境的影响:讨论极昼和极夜对北极熊、企鹅等极地动物生存的影响,以及植物生长的影响。

3.2 人类生活的影响:分析极昼和极夜对人类日常生活、工作、心理健康等方面的影响。

3.3 互动提问:让学生思考极昼和极夜对人类和动植物的适应策略。

第四章:极昼和极夜的观察与研究4.1 观察方法:介绍如何观察极昼和极夜,提供观测工具和技巧。

4.2 研究意义:讲解极昼和极夜对科学研究的重要性,例如地球气候变化、生物钟研究等。

4.3 互动提问:邀请学生提出关于极昼和极夜的研究问题,讨论如何进行科学研究。

第五章:极昼和极夜的应用与价值5.1 旅游资源:介绍极昼和极夜作为旅游资源的独特魅力,例如观赏极光、体验极昼和极夜等。

5.2 科学考察:讨论极昼和极夜对科学家进行地球科学研究的重要性,例如气候变化、生态系统研究等。

5.3 互动提问:让学生思考极昼和极夜在旅游和科学研究方面的应用价值。

第六章:极昼和极夜的地区差异6.1 不同地区的极昼和极夜:讲解不同纬度地区极昼和极夜的出现时间和持续时间,以及全球分布的不均匀性。

五年级科学下册极昼和极夜的解释教案教科版

五年级科学下册极昼和极夜的解释教案教科版

教案:五年级科学下册《极昼和极夜的解释》教学目标:1. 理解极昼和极夜的概念。

2. 了解极昼和极夜现象的原因。

3. 能够描述极昼和极夜对生物的影响。

教学重点:1. 极昼和极夜的概念。

2. 极昼和极夜现象的原因。

3. 极昼和极夜对生物的影响。

教学难点:1. 极昼和极夜现象的原因。

2. 极昼和极夜对生物的影响。

教学准备:1. PPT课件。

2. 图解或视频资料。

3. 学生分组实验材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PPT展示极昼和极夜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听说过极昼和极夜吗?它们是什么?”二、探究极昼和极夜的概念(10分钟)1. 讲解极昼和极夜的定义,引导学生理解概念。

三、探究极昼和极夜现象的原因(15分钟)1. 讲解极昼和极夜现象的原因,引导学生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

2. 观看相关视频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极昼和极夜现象的形成。

3. 分组实验:请学生们动手进行实验,观察地球仪上的极昼和极夜现象,并解释其原因。

四、探究极昼和极夜对生物的影响(10分钟)1. 讲解极昼和极夜对生物的影响,引导学生理解生物的适应性。

2. 讨论:请学生们思考极昼和极夜现象对生活在极地地区的生物的影响,并分享自己的观点。

2. 教师点评学生的表现,对不足之处进行讲解和辅导。

3. 布置作业:请学生们课后查阅资料,了解其他星球是否存在极昼和极夜现象,并写一篇短文进行分享。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讨论、实验等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了解了极昼和极夜的概念、原因以及对生物的影响。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素养。

但在实验环节,部分学生对地球仪的操作不够熟练,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实践操作的训练。

教案:五年级科学下册《极昼和极夜的解释》六、探索极昼和极夜现象的分布(10分钟)1. 利用PPT展示世界地图,标注出极昼和极夜现象出现的地区。

2. 讲解极昼和极夜现象的分布规律,引导学生理解地球倾斜角度对现象的影响。

《极昼和极夜的解释》教案公开课教学设计

《极昼和极夜的解释》教案公开课教学设计

《极昼和极夜的解释》教案公开课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理解极昼和极夜的概念。

2. 学生能够解释极昼和极夜的形成原因。

3. 学生能够描述极昼和极夜对北极圈和南极圈地区生物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1. 学生通过观察地球仪和地图,分析极昼和极夜的现象。

2.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探索极昼和极夜的形成原因。

3. 学生通过研究实例,了解极昼和极夜对生物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学生培养对地球自然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学生培养对环境变化的关注和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极昼和极夜的概念。

2. 极昼和极夜的形成原因。

3. 极昼和极夜对北极圈和南极圈地区生物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难点:1. 极昼和极夜的形成原因的解释。

2. 极昼和极夜对生物和人类活动的影响的理解。

三、教学准备:教具:1. 地球仪和地图。

2. 极昼和极夜的图片和视频资料。

3. 小组讨论的材料和工具。

教学环境:1. 教室布置成公开课的形式,学生座位有序排列。

2. 投影仪和屏幕准备就绪。

四、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新课(5分钟)1. 教师通过展示地球仪和地图,引导学生观察极昼和极夜的现象。

2. 教师提出问题,引发学生对极昼和极夜的好奇心。

Step 2: 探索极昼和极夜的形成原因(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仪,解释极昼和极夜的形成原因。

2.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观点。

Step 3: 研究极昼和极夜对生物和人类活动的影响(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极昼和极夜的图片和视频资料,了解对生物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2.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研究实例并分享自己的发现。

Step 4: 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极昼和极夜的概念和形成原因。

2. 学生分享自己对极昼和极夜对生物和人类活动的影响的理解。

Step 5: 作业布置(5分钟)1. 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进一步研究和思考极昼和极夜的现象。

《极昼和极夜的解释》教案公开课教学设计

《极昼和极夜的解释》教案公开课教学设计

《极昼和极夜的解释》教案公开课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极昼和极夜的定义及产生原因;(2)让学生掌握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3)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地理现象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地球仪,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极昼和极夜的现象;(2)利用图表和数据,分析极昼和极夜的产生原因;(3)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2)培养学生关爱地球,关注环境保护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极昼和极夜的定义2. 产生原因(1)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2)地球轴倾斜导致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极昼和极夜的定义及产生原因;(2)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

2. 教学难点:(1)地球轴倾斜导致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的规律;(2)极昼和极夜现象的观察和分析。

四、教学准备1. 教学用具:地球仪、PPT、图表、数据等;2. 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室。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地球仪展示极昼和极夜现象;(2)引导学生关注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

2. 探究极昼和极夜的产生原因:(1)分析地球轴倾斜导致太阳直射点移动的规律;(2)利用图表和数据,解释极昼和极夜的产生原因。

3. 小组讨论:(1)分组讨论极昼和极夜现象的观察和分析;4. 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2)强调极昼和极夜现象在地理学科中的重要性。

5. 作业布置:(1)观察当地日出日落时间,分析太阳高度角变化;(2)绘制地球轴倾斜示意图,标注极昼和极夜区域。

6. 课后反思:(2)关注学生反馈,提高教学质量。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

2. 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PPT和视频,以生动形象的方式展示极昼和极夜现象。

3. 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活动,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能力。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极昼和极夜的解释》教案与反思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极昼和极夜的解释》教案与反思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极昼和极夜的解释》教案与反思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极昼和极夜的解释》教案与反思[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极昼和极夜现象与地球公转、自转和地轴倾斜有关。

(2)了解地轴倾斜角度的大小可以影响极昼极夜发生的地区范围。

2.过程与方法通过模拟实验、直观实验、示意图等多种方式,解释极昼和极夜现象。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对极昼和极夜的解释,体会到生活中的很多现象都可以用科学方法进行探究和释疑,培养科学学科的学习兴趣,并对所学知识形成新的体系。

[教学重点]极昼和极夜现象发生的原因。

[教学难点]对极昼极夜的解释。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课前准备]手电筒、地球仪、硬纸片[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播放视频:《冰岛的极昼奇观》同学们,从视频中我们可以看到漂亮的极昼现象。

在地球的南极和北极,也有许多事情令人感到奇怪,比如极地的白天或黑夜很长。

人们把这样的现象叫极昼和极夜。

那么它们是怎样形成的呢?对极昼和极夜现象应该如何解释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通过所学的知识解释极昼和极夜现象。

二、探究新知(一)极昼和极夜现象极昼和极夜现象是地轴倾斜导致阳光照射极地时间不同的结果。

所以极地的人们可以在一段时间内看到太阳在天空不下落,或者在一段时间都看不见太阳。

极昼,是出现在极圈范围内的一种太阳终日不落的现象,所以又称永昼。

极夜又称永夜,是在地球的两极地区,一日之内,太阳都在地平线以下的现象,即夜长超过24小时。

让我们运用地球运动的特点解释极昼极夜现象。

(二)极昼和极夜的解释模拟实验解释极昼极夜现象(一)实验器材地球仪、手电筒实验步骤地球仪代表地球,手电筒代表太阳,让地球仪自转,用手电筒照射北极。

注意:观察学生是否让地球仪公转到手电筒的另一边,地球仍保持倾斜方向不变。

直观模型演示解释极昼极夜现象(二)实验步骤用一个纸板表示白昼和黑夜的分界线。

在纸板中间剪一个和地球仪大小差不多的圆,在纸的一面涂上黄色,另一名涂上黑色。

五年级科学下册极昼和极夜的解释教案教科版

五年级科学下册极昼和极夜的解释教案教科版

教案:五年级科学下册《极昼和极夜的解释》教学目标:1. 理解极昼和极夜的概念。

2. 掌握地球公转和自转对极昼和极夜现象的影响。

3. 能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极昼和极夜现象。

教学重点:1. 极昼和极夜的概念。

2. 地球公转和自转对极昼和极夜现象的影响。

教学难点:1. 地球公转和自转的示意图的绘制。

2. 运用科学知识解释极昼和极夜现象。

教学准备:1. PPT课件。

2. 地球仪。

3. 纸和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PPT课件展示极昼和极夜的图片,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2. 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极昼和极夜吗?”鼓励学生积极回答。

二、探究极昼和极夜的概念(10分钟)1. 讲解极昼和极夜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地球公转和自转对极昼和极夜现象的影响。

2. 分组讨论: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讨论地球公转和自转对极昼和极夜现象的影响。

三、地球公转和自转的示意图的绘制(10分钟)1. 讲解地球公转和自转的示意图的绘制方法。

2. 学生分组合作,绘制地球公转和自转的示意图,展示并讲解示意图。

四、运用科学知识解释极昼和极夜现象(10分钟)1. 提问:“为什么会出现极昼和极夜现象?”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现象。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解释。

五、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极昼和极夜的概念及地球公转和自转对极昼和极夜现象的影响。

2. 提问:“你们还能想到哪些与地球公转和自转相关的现象?”引导学生进行拓展思考。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图片导入、讲解、分组讨论、示意图绘制和拓展思考等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理解极昼和极夜的概念,掌握地球公转和自转对极昼和极夜现象的影响。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六、实验探究:地球的自转与极昼极夜(15分钟)1. 准备一个地球仪和手电筒,模拟太阳的光照。

2. 让学生观察地球仪上的极昼极夜现象,并记录下来。

3. 改变地球仪的自转方向,观察极昼极夜现象的变化。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4.8极昼和极夜的解释》教案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4.8极昼和极夜的解释》教案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4.8极昼和极夜的解释》教案一. 教材分析《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中的《4.8极昼和极夜的解释》一课,主要向学生介绍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极昼和极夜。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极昼和极夜的成因,以及它们对北极熊等极地生物的影响。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实例和科学原理,引导学生探究自然现象,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基础,对地球和宇宙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他们对于地球公转产生的极昼和极夜现象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生动有趣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一知识点。

同时,学生对于探究自然现象的兴趣较高,教师可以借此机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地球公转产生的极昼和极夜现象,并了解它们对极地生物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法,探究极昼和极夜的成因,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感受自然现象的神奇,增强对科学的热爱,培养环保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地球公转产生的极昼和极夜现象。

2.难点:极昼和极夜现象的成因及其对极地生物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实例等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直观地理解极昼和极夜现象。

2.探究教学法: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讨论,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3.对比教学法:通过对比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特点,帮助学生理解地球公转产生的极昼和极夜现象。

六. 教学准备1.课件:极昼和极夜现象的图片、视频等。

2.道具:地球仪、卡片等。

3.学习资料:关于极昼和极夜的科普文章、案例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极昼和极夜现象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这一现象。

提问:“你们听说过极昼和极夜吗?它们是什么样子的呢?”2.呈现(10分钟)通过地球仪演示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过程,解释地球公转产生的极昼和极夜现象。

呈现极昼和极夜的成因及其对极地生物的影响。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4.8 极昼和极夜的解释|教科版 (1)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4.8 极昼和极夜的解释|教科版 (1)

《极昼和极夜的解释》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极昼和极夜的解释》是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地球运动》单元最后一课。

本单元共有8课,前5课主要研究地球的自转,后3课研究公转和与地球运动相关联的现象:四季和极昼极夜。

最终让学生认识到地球在逆时针自转和公转,自转产生昼夜现象,公转时由于地轴倾斜产生了四季和极昼极夜现象。

本课主要是让学生在地球运动的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运用前面所学的知识对极昼极夜现象进行解释:极昼极夜现象与地球自转、公转和地轴倾斜有关。

因此,前面7课的学习是科学解释极昼极夜现象成因的基础,而本课又是引导学生重新梳理地球运动及其关联现象,形成较完整的思维过程,能科学地解释现象,进行学习情况综合测评的最佳时机。

二、学情分析通过前七课的学习,学生对地球的运动、昼夜现象及四季的成因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对探究的方法(主要是模拟实验、画示意图等)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于极昼极夜的认识来源于观看电视记录片,对于成因的认识是非常粗浅和片面的,也许有学生感觉到了它成因与地球公转、自转、倾斜有关,但很难把三者综合起来考虑进行分析形成科学的解释。

因此,本课教学主要是强调综合运用前面所学的知识去探究,全面分析它的成因,在模拟实验中强调地轴指向北极星的位置,地球公转同时自转,观察点在南北极的昼夜变化等细节。

三、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极昼和极夜现象与地球公转、自转和地轴倾斜有关。

2.地轴倾斜角度的大小可以影响极昼极夜发生的地区范围。

过程与方法:用模拟实验、直观演示、示意图等多种方式来解释极昼和极夜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意识到对科学现象的解释可以采用多种方式,但所有的解释都需要证据的支持.2.在活动中培养小组合作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学生运用地球运动的特点来解释极昼极夜现象。

教学难点:运用模拟试验、直观演示、画示意图的方式解释极昼极夜现象。

五、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生钱概念,整节课以探究极昼极夜现象形成原因为线索,让学生运用模拟实验、直观演示、画示意图等方法,不断完善自己的认识,最终得到科学、全面的解释。

极昼和极夜的解释-教科2001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极昼和极夜的解释-教科2001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极昼和极夜的解释 - 教科2001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一、引入(10分钟)老师在黑板上写下“极昼和极夜”,然后问学生,“你们知道极昼和极夜是什么吗?”等待学生回答。

等待学生回答之后,老师可以帮助学生举例说明,譬如说北极六个月的白天叫极昼,南极六个月的夜晚叫极夜。

然后,老师可以让学生看看国际时间,看看离当前时间最远的国家是什么,然后让学生猜想它此时是否处于极昼或极夜。

二、讲授(40分钟)1. 什么是极昼极昼指的是,极地的某个地方在一年中的某段时间内,永远处于白天状态,因为太阳始终在地平线以上,不落山。

(1)地球自转地球会自转,自转是指地球绕着自己的轴转动。

地球绕着轴转动是每24小时一圈。

地球自转是导致极昼的主要原因。

(2)地球公转地球公转是指地球绕着太阳转动。

地球绕着太阳转动是365天5小时48分46秒一圈。

地球公转也是导致极昼的原因之一。

(3)地球轴倾斜地球轴倾斜指的是地球旋转的轴线跟地球公转的轨道平面之间的夹角。

由于地球轴倾斜引起的,使得极昼只会在北极地区的某个时间段内出现。

2. 什么是极夜极夜指的是,极地的某个地方在一年中的某段时间内,永远处于黑夜状态,因为太阳始终在地平线以下,不升起。

(1)地球公转地球绕着太阳转动,而使得在极夜时,太阳从地平线以下的区域角度来看始终不升起。

(2)地球轴倾斜地球轴倾斜也会造成极夜,使得在南极地区的某个时间段内出现。

(3)其它因素除了上述原因外,还有其它因素可能会造成极夜。

举个例子,在极地地区有可能会出现低压天气,使得云层厚度加大,从而每天能够照射到地球表面上的光线也会随之减少,造成了极夜。

三、练习(20分钟)根据老师提出的问题,让学生回答。

1. 极昼是什么?2. 极昼发生的原因有哪些?3. 所在地区有多少时间是极昼?4. 极夜是什么?5. 极夜发生的原因有哪些?6. 所在地区有多少时间是极夜?四、总结(5分钟)教师可借助此时学生的练习情况来总结。

要总结此次授课的几个点,如什么是极昼、什么是极夜、发生的原因。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与反思 4.8 极昼和极夜的解释教科版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与反思 4.8 极昼和极夜的解释教科版

4.8极昼和极夜的解释【教学内容】本课是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8课,主要探究极昼和极夜现象与地球公转、自转和地轴倾斜有关。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极昼和极夜现象与地球公转、自转和地轴倾斜有关。

2.地轴倾斜角度的大小可以影响极昼极夜发生的地区范围。

过程与方法:用模拟实验、直观演示、示意图等多种方式来解释极昼和极夜现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1.意识到对科学现象的解释可以采用多种方式,但所有的解释都需要得到证据的支持,全面分析。

2.在活动中培养主动探究,积极合作的态度。

【养成教育训练点】1.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2.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习惯。

【教学重点】学生能运用模拟实验、画示意图等方式,认识到极昼极夜现象与地球的公转、自转和地轴倾斜有关(三者共同作用)。

【教学难点】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去做全面的思考和分析,并用各种方式加以证明。

【教学方法】实验法观察法【教学准备】全班准备:极昼和极夜现象的图片和资料(课件);小组准备:地球仪1个、手电筒1个、中间挖孔的硬纸片1张、记录表1份。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我们这里每天都会昼夜交替,还记得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吗?(地球自转,旧知回忆。

)2.而在遥远的南极和北极(课件上指一下)却有一种奇怪的现象:极地的白天或黑夜很长。

北半球夏季时,太阳挂在北极天空就是不会下落,北极中心地区的白天甚至可以长达半年的时间,相反南极中心地区半年看不到太阳,处在黑夜中;而到了冬天,北极点附近半年见不到太阳,处在黑夜中,南极却有长达几个月的白天。

(课件穿插,极地图片)人们把这样的现象叫极昼和极夜。

(揭示课题,课件)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一奇怪的现象,试着做出科学的解释。

(补充课题)二、探究极昼极夜的形成1.要解释极昼极夜现象,我们可以从地球运动的特点出发来研究,那么你们认为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四人小组猜测、讨论一下,可以用桌上的地球仪简单模拟。

(让学生尝试自己去解释,找答案;渗透方法:用地球仪模拟。

4.8、极昼和极夜的解释教案(含教学反思)

4.8、极昼和极夜的解释教案(含教学反思)
书本的模拟方法很好,利用纸板作为分割线,卡住地球仪,观察地球自转期间南 极和北极照射到光线的情况,可以看到更明显的效果。然后,我给学生演示了教学课 件,让学生做更多地了解。最终总结前面的模拟实验,总结极夜和极昼现象形成的原
课后 因。为了验证学生学习的效果,我让学生解释去南极考察选择夏季的原因,学生回答 反思 非常踊跃,认为白天观察可以更方便,难度更小,探察到物质更多。同时,部分学生
课题
时间:___月____日
4.8、极昼和极夜的解释

1、知道极昼和极夜现象与地球公转、自转和地轴倾斜有关。

2、知道地轴倾斜的角度大小和极昼极夜发生的范围大小有关。

3、能用模拟实验、模型、示意图等方法来解释极昼和极夜现象。
4、在小组合作探究过程中能认真听取其他同学的意见。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教学重点
极昼和极夜现象与地球公转、自转和地轴倾斜有关。
还提出了如何解决南极白天炎热的问题?大半年白天科学家睡觉怎么办?都是白昼, 温度是不是很高,南极的积雪会一下子融化吗?从而让科学方法直根于学生内心,引 领学生关注更多地自然现象,科学的解决问题。
叫做极昼和极夜。
2、问题:我们已经知道,昼夜交替是地球自转形成的,昼夜交替就是一天,可是极地的
白天和黑夜竟然长达半年!我们能用所学的知识解释这一现象吗?
二、探究极昼和极夜现象:
1、谈话:昼夜现象是地球自转形成的,极昼和极夜现象夜可能与地球的运动有关。还记
得地球是怎样运动的吗?
2、解释极昼和极夜现象
(1)思考:利用手电筒、地球仪、示意图等材料,我们怎样能解释极昼和极夜现象?
教学难点
地轴倾斜的角度大小和极昼极夜发生的范围大小有关。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4.8极昼和极夜的解释|教科版(2)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4.8极昼和极夜的解释|教科版(2)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4.8极昼和极夜的解释|教科版
(2)
教学目标:
1. 了解极昼和极夜的概念。

2. 了解极昼和极夜产生的原因。

3. 让学生了解北极和南极地区的极昼和极夜现象。

教学重点:
1. 极昼和极夜的概念。

2. 极昼和极夜的原因。

教学难点:
学生能够理解极昼和极夜的原因。

教学准备:
图片、地球仪等教学工具。

教学过程:
Step 1:导入新课
教师出示一张图片,图片上有白天和黑夜的地方。

让学生观察图片,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现象吗?
Step 2:引入极昼和极夜的概念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通过他们的发言引出极昼和极夜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地球上有一些地方有一段时间是全天光照、没有黑夜的,我们称之为极昼;相反,有一些地方有一段时间是全天黑夜、没有白天的,我们称之为极夜。

Step 3:解释极昼和极夜的原因
教师使用地球仪或图片,向学生展示地球自转的运动,并解释地球自转导致地球上不同地方的白天和黑夜的变化。

然后解释极昼和极夜的产生原因:由于地球轴倾斜,太阳光照射的角度不同,因此北极和南极地区会有连续几个月的极昼和极夜现象。

Step 4:拓展讨论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北极地区是不是一年四季都没有黑夜?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的极昼和极夜时间有没有差别?
Step 5:小结归纳
教师与学生一起归纳总结课堂内容,确认学生对极昼和极夜的概念和原因有了清楚的理解。

Step 6:课后作业
要求学生在家中自己观察太阳的位置和时间的变化,并画出观察结果。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4.8 极昼和极夜的解释|教科版 (6)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4.8 极昼和极夜的解释|教科版 (6)
想去哪里玩呢
生说
2.老师有一个地方想要推荐给大家,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地方的美丽风景(播放视频)
3.你们知道这是哪里吗?(北极、南极的极地风景)
4.认识北极(南极):你们知道北极在地球的什么位置上?请指一指。南极呢?
5.北极和南极那里有怎样的现象?(生说)
简单介绍极地的动物,环境等
6.老师特别想去南极看企鹅,所以就咨询了旅行社的人,但是他们告诉我在这个时间南极不适合去,因为那里可能一天到晚都是黑夜,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呢?(揭示课题,课件)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一奇怪的现象,试着做出科学的解释。
A、材料介绍、分析:地球仪、手电筒分别代表什么?
B、怎样才能知道北极发生了极昼现象,南极发生了极夜现象?
4.小组实验:
A.认识地轴倾斜对极昼极夜产生的重要性。
(教师演示阳光照射地轴不倾斜的地球仪上)请学生观察看到的现象并表述,和刚才的模拟实验有何不同?
归纳:地轴倾斜是极昼极夜现象产生的重要条件。
(设计意图:学生直观演示,再现极昼极夜现象,加深学生对此概念的透彻理解。教师再次模拟, 请生对比两次观察到的现象。在看到的现象对比冲突中,感知地轴倾斜是产生极昼极夜现象的重要条件)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科学制作带来的乐趣;意识到分工合作的重要性;体会到科学制作是一个不断改进完善的过程。
教学重点:
学生运用模拟实验、画示意图等方式解释极昼极夜现象。
教学难点:
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做全面的思考和分析,并用各种方式加以证明。
教学准备:
地球仪 电筒 记录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提出问题
1.快要放假了,同学们想出去旅游吗?
小组实验。
如果没有地球自转会出现什么问题?(地球上其他地方也会有极昼极夜现象)极昼极夜只与自转有关又会出现什么问题?(南北极不会变了)所以还可能与什么有关?(引导到地球公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还提出了如何解决南极白天炎热的问题?大半年白天科学家睡觉怎么办?都是白昼, 温度是不是很高,南极的积雪会一下子融化吗?从而让科学方法直根于学生内心,引 领学生关注更多地自然现象,科学的解决问题。
叫做极昼和极夜。
2、问题:我们已经知道,昼夜交替是地球自转形成的,昼夜交替就是一天,可是极地的
白天和黑夜竟然长达半年!我们能用所学的知识解释这一现象吗?
二、探究极昼和极夜现象:
1、谈话:昼夜现象是地球自转形成的,极昼和极夜现象夜可能与地球的运动有关。还记
得地球是怎样运动的吗?
2、解释极昼和极夜现象
(1)思考:利用手电筒、地球仪、示意图等材料,我们怎样能解释极昼和极夜现象?
(2)学生分组实验。
(3)全班交流。
(4)小结。
三、研讨地轴倾斜的角度和极昼极夜范围的关系:
1、讨论:我们知道地轴倾斜的角度是 23 度,如果倾斜角度加大,会出现什么现象?对
地球有什么影响?
2、交流。 四、总结延伸: 1、交流并记录: (1)在本单元中,我们研究了地球的运动,地球的运动主要有哪两种形式? (2)地球自转的方向怎样?周期多长?自转有什么特点?地球公转的方向怎样?周期多 长?公转有什么特点? (3)有什么证据表面地球在自转?有什么证据表面地球在公转? (4)地球的运动出生了哪些自然现象? 2、延伸拓展: 我们还想知道地球运动的哪些问题? 板书设计: 极昼和极夜的解释 地球自转 公转 地轴倾斜
课题
时间:___月____日
4.8、极昼和极夜的解释

1、知道极昼和极夜现象与地球公转、自转和地轴倾斜有关。

2、知道地轴倾斜的角度大小和极昼极夜发生的范围大小有关。

3、能用模拟实验、模型、示意图等方法来解释极昼和极夜现象。
4、在小组合作探究过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中能认真听取其他同学的意见。

教学重点
极昼和极夜现象与地球公转、自转和地轴倾斜有关。
书本的模拟方法很好,利用纸板作为分割线,卡住地球仪,观察地球自转期间南 极和北极照射到光线的情况,可以看到更明显的效果。然后,我给学生演示了教学课 件,让学生做更多地了解。最终总结前面的模拟实验,总结极夜和极昼现象形成的原
课后 因。为了验证学生学习的效果,我让学生解释去南极考察选择夏季的原因,学生回答 反思 非常踊跃,认为白天观察可以更方便,难度更小,探察到物质更多。同时,部分学生
教学难点
地轴倾斜的角度大小和极昼极夜发生的范围大小有关。
主要教法
合作、探究、学习
一、引入学习:
教学过程
1、谈话:地球的南极和北极,会出现很多令人奇怪的现象,比如:北半球到了夏季,太
阳就会挂在天空几个月而不落下,北极中心地带的白天甚至可以长达半年之久;而到了冬季,
就会连续几个月不见太阳,北极中心地带的黑夜甚至可以长达半年之久。我们把这样的现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