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二性染色质观察
遗传学实验课件
果蝇的唾腺染色体是典型的巨大染色体,它的成因是
:核内有丝分裂造成的。由于其染色体DNA经过多次
复制(可达210 -215次),但并未发生细胞核分裂,
同时唾腺细胞中的染色体总是处在配对状态即体细胞
联会,重复复制后的染色线聚集在一起,所以在显微
镜下看到的唾腺染色体要比一般染色体大(宽约5μm
,长约400μm,是一般染色体的100 -150倍),又
遗传学实验
实验01 植物染色体常规压片技术及核型分析 实验02 减数分裂与配子形成 实验一 果蝇的形态、生活周期及其饲养 实验二 遗传学中的人类味觉研究 实验三 果蝇唾腺染色体标本的制备和观察 实验四 性染色质:人体X-染色质观察 实验五 果蝇的单因子杂交实验 实验六 果蝇的伴性遗传 实验七 实验五的检验 实验八 实验六的检验 实验九 植物有性杂交技术 实验十 人工诱发多倍体植物 实验十一 诱变物质的微核测试 1/17 实验十二 简易法提取植物遗总传学D实验NA
五、实验步骤:
1.观看视频教材:
6/17
遗传学实验
实验三 果蝇唾腺染色体标本的制备和观察
7/17
遗传学实验
实验三 果蝇唾腺染色体标本的制备和观察
8/17
遗传学实验
实验三 果蝇唾腺染色体标本的制备和观察
9/17
遗传学实验
实验三 果蝇唾腺染色体标本的制备和观察
10/17
遗传学实验
实验三 果蝇唾腺染色体标本的制备和观察
11/17
遗传学实验
实验三 果蝇唾腺染色体标本的制备和观察
12/17
遗传学实验
实验三 果蝇唾腺染色体标本的制备和观察
13/17
遗传学实验
实验三 果蝇唾腺染色体标本的制备和观察
实训二 基本组织观察 (1)
实训二基本组织观察一、显微镜的使用和基本组织的微细结构【实训目标】1.显微镜的正确使用。
2.上皮组织的微细结构特点。
3.固有结缔组织的微细结构特点。
4.血涂片的微细结构特点。
5.肌组织的微细结构特点。
6.神经组织的微细结构特点。
【实训材料】1.单层扁平上皮切片(镀银染色)2.单层扁平上皮切片(HE染色)3.单层立方上皮切片(HE染色)4.单层柱状上皮切片(HE染色)5.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切片(HE染色)6.复层扁平上皮切片(HE染色)7.变移上皮切片(HE染色)8.疏松结缔组织切片(HE染色)9.疏松结缔组织切片(铺片)10.致密结缔组织和脂肪组织(HE染色)11.血涂片12.骨骼肌切片(HE染色)13.骨骼肌切片(铁苏木精染色)14.心肌切片(HE染色)15.心肌切片(铁苏木精染色)16.平滑肌切片(HE染色)17.多极神经元切片(HE染色)【实训内容与方法】(一)显微镜的构造及使用方法。
1.显微镜的构造(以奥林巴斯双眼电光源显微镜为例)显微镜的构造是由机械部分和光学部分组成。
(1)机械部分①底盘:也称镜座。
②镜架:也称镜臂。
③载物台:是放置切片标本的部位。
其中央有通光孔,台上有切片夹及标本移动旋钮,可以沿着前后左右方向移动标本便于观察。
④镜筒:上端装有目镜。
⑤粗螺旋与细螺旋:用于升降载物台以调节焦距。
⑥物镜转换器:用于转换物镜,接于镜筒下端,其上装有3~4个不同放大倍数的物镜。
(2)光学部分:①光源:为电光源,在镜座上。
②聚光器及孔镜光阑:聚光器在光源与载物台之间,其一侧有升降螺旋,可使聚光器上下移动以调节视野亮度。
③目镜:常用为10×,内含指针。
目镜筒滑板:可调节目镜间距离,以得到合适的瞳孔间距,使双眼的视野重合。
瞳孔间距刻尺:标记瞳孔间距。
适度调节环:可调节两眼屈光度。
④物镜:平常镜:标有4×的字样,红色环,常用。
低倍镜:标有10×的字样,黄色环,常用。
高倍镜:标有40×的字样,兰色环,常用。
细胞生物学-第九章细胞核与染色质
§2 染色质
• 染色质和染色体是由相同 的物质组成的,其主要成 分是DNA、组蛋白、非组 蛋白以及少量的RNA。
• DNA :组蛋白 :非组蛋 白 :RNA =
1 :1 :0.6 :0.1
• DNA和组蛋白的含量比较 稳定,非组蛋白和RNA的 含量依细胞生理状态而改 变。
(三)功能
1、通过核孔复合体的被动扩散 • NPC作为被动扩散的亲水通道,其有效直径为9-10nm。 • NPC象一个分子筛,它允许离子、小分子、直径小于
10nm的物质原则上自由通过。
(三)功能
2、核孔复合体的主动运输 • 生物大分子的转运如蛋白质、RNA分子的核质交换主
要是通过NPC的主动运输完成的。 • NPC最重要的功能是主动运输,并且这种主动运输具
(三)功能
• 除信号识别外,通过NPC 的主动运输还是一个载体 介导的过程,其载体是一 些胞质中的蛋白因子:如 输入蛋白α、输入蛋白β等。 在这些载体的帮助下,亲 核蛋白才能穿过NPC。
• 亲核蛋白入核转运的步骤: 5个。书P183图。
(三)功能
②RNA及核糖体亚基的核输出机制 • RNA转录后一般需要经过加工、修饰成为成熟的RNA
• 细胞核由核被膜、染色质、 核仁和核基质组成。
§1 核被膜
• 核被膜是细胞核与细胞质之间的 界膜。
s 一方面构成核、质之间天然选择 性屏障,将细胞分为细胞核和细 胞质两大结构与功能区;
s 另一方面又通过核孔复合体控制 着细胞核与细胞质之间的物质交 换和信息交流。
• 核被膜由双层核膜、核孔复合体 及核纤层3种结构组分构成。
人类性染色质标本的制备和观察
内容步骤
实验一
(二)X染色质标本的制备与观察
1、制作过程: 取材(漱口后用牙签刮取口腔黏膜上皮细胞标
本) → 涂片 → 染色(滴1~2滴染液) → 盖片(染色5-8min) → 压片(吸去多余染液) → 镜下观察
2、观察(高倍镜)
实验一
1、几对基本概念 2、X染色质形成机制——Lyon假说
实验一
X染色质
实验一
Lyon假说:
(1)正常女性体细胞内仅有1条X染色体有活性,另 一条X染色体在遗传上是失活的,在间期细胞 核中高度螺旋化而呈异固缩的X染色质。
(2)X染色体失活发生在胚胎早期。 (3)X染色体失活的随机性和恒定性。
实质:失活的X染色体 意义:X染色体的剂量补偿 X染色质的数目=X染色体数-1
(2)识别X染色质的标准:(高倍镜下) 位置:紧贴核膜内侧缘,轮廓清楚,唯一深染的小体 大小:直径为1-1.5um,即小于核直径的1/10 形态:一般为平凸形,三角形或为卵圆形
实验一
内容步骤
实验一
(二)X染色质标本的制备与观察
1、制作过程: 取材(漱口后用牙签刮取口腔黏膜上皮细胞标
本) → 涂片 → 染色(滴1~2滴染液) → 盖片(染色5-8min) → 压片(吸去多余染液) → 镜下观察
人类性染色质标本的制备、 分析和PTC尝味实验
实验一
目的与要求
1. 掌握:人类间期细胞核中性染色质的形成 机制。(重点,难点)
2.熟悉:X染色质标本的制作方法;熟悉人类 间期细胞核中性染色质的形态特征和分布。
3.了解: PTC尝味实验方法及这种单基因遗传 性状的遗传规律。
内容步骤
性染色质:人体X-染色质观察
四、实验用具药品
1.仪器用具:显微镜、载玱片、盖玱片、剪刀、镊子、 酒精灯、牙签 2.药品试剂:改良品红、醋酸洋红、50%醋酸、蒸
馏水
8/20
性染色质:人体X-染色质观察
五、实验步骤:
1.口腔颊部粘膜细胞的观察 用牙签从女性口腔两侧颊部刮取上皮粘膜细胞,在 原位刮取2-3次,分别涂抹在干净载片上,待稍干后, 滴加1-2滴1%醋酸洋红染液,常温下染色2-5分钟,勿 使干燥,压片后镜检。 要点:先漱口
4/20
性染色质:人体X-染色质观察
二、实验原理:
Barr小体特征及位置:它是处于失活状态的X染色体, 一般位于细胞核膜内侧边缘的一个深染区(较细胞核 要小),形状多样。 剂量补偿效应:是指XY型性别决定的生物,由X染色 体上的基因决定的性状在两性的表现几乎相同。即X染 色体上的基因的表达产物在雌、雄细胞中是等量的。 补偿的实现途径:1、X染色体转录速率的差异性,雄 性细胞中的X染色体转录速率>雌性细胞中2条X染色 体的转录速率;2、雌性细胞中有一条2条染色体,在间期,有一条 呈松散状态,参加细胞生理活动;另一条保持异固缩 状态,我们称之为Barr小体。 由于Barr小体是处于失活状态,所以一般位于细胞核 内边缘。形状多样(微凸形、三角形、卵形、短棒形 等)。
3/20
性染色质:人体X-染色质观察
二、实验原理:
连锁遗传分析2
如:玉米C(有色)对c(无色)、Sh(饱满)对sh(凹 陷)、 Wx(非糯性)对wx(糯性)为显性。 为证实三对基因是否连锁遗传,分别进行3个试验: 第一组试验:CCShSh × ccshsh ↓ F1 CcShsh × ccshsh 第二组试验:wxwxShSh × WxWxshsh ↓ F1 WxwxShsh × wxwxshsh 第三组试验:WxWxCC × wxwxcc ↓ F1 WxwxCc × wxwxcc
1.重组率及其测定
(1)重组率:测交后代中重组型或交换型 数目占测交后代总数目(亲本型数目+ 重组型数目)的百分率定义为重组率, 其计算公式为:
重组率=重组类型数目/(重组类型数目+亲型数目)
测交法
重组率(RF)=(149+152)/(4 032+4 035+149+152) =301/8 368 =3.6%
连锁(Linkage)
连锁(Linkage):某些基因由于它们位于相同 的染色体上,在一起遗传。这些在相同染色体上 的基因表现为连锁。决定不同性状的基因位于相 同的染色体上称为连锁基因(Linked Genes)。 连锁群(Linkage group):位于同一对染色体 上的全部基因称作一个连锁群。对于某一生物而 言,连锁群的数目应该等于染色体的对数。连锁 基因属于同一个连锁群。
csh
CSh
csh Csh cSh
CcShsh ccshsh Ccshsh ccShsh
亲本型
重组型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重组型配子数 = 149 + 152 = 301 总配子数 = 4032 + 149 + 152 + 4035 = 8368 交换值 = (301/8368) ×100 = 3.6%,两种重组配子各1.8 %;
有丝分裂实验报告实验现象
有丝分裂实验报告实验现象有丝分裂是细胞生物学中的一个重要过程,它是指细胞在分裂过程中,先进行染色体复制,然后将复制的染色体均匀分配给两个子细胞的过程。
这个过程在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中都会发生,它保证了遗传物质的稳定传递和细胞数量的增加。
为了进一步了解有丝分裂的实验现象,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
实验一:观察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我们首先选取了一种常见的模式生物——豌豆进行实验。
我们在实验室中培养了一组豌豆根尖细胞,并进行了染色体的准备。
通过显微镜观察,我们发现在有丝分裂的过程中,豌豆的染色体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在有丝分裂的早期阶段,豌豆的染色体呈现出长条状,称为染色质。
随着有丝分裂的进行,染色质逐渐凝缩成染色体。
染色体由两个相同的染色体姐妹染色单体组成,它们通过一个特殊的结构——着丝粒相连。
在有丝分裂的中期,染色体开始排列在细胞中央的平面,形成一个称为纺锤体的结构。
纺锤体由纺锤丝组成,它们通过着丝粒将染色体牵引到两个细胞极端。
在有丝分裂的后期,染色体被均匀地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
此时,染色体逐渐变得较为松散,形状也变得不规则。
实验二:观察有丝分裂过程中细胞质的变化除了观察染色体的变化,我们还对细胞质进行了观察。
通过显微镜观察,我们发现在有丝分裂的过程中,细胞质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在有丝分裂的早期,细胞质中存在着丰富的细胞器,如高尔基体、线粒体等。
随着有丝分裂的进行,细胞器逐渐向两个细胞极端分布。
在有丝分裂的中期,细胞质开始收缩,形成一个称为胞质分裂带的结构。
胞质分裂带由一系列蛋白质纤维组成,它们将细胞质分割成两个部分。
在有丝分裂的后期,胞质分裂带逐渐收缩,最终将细胞质分割成两个子细胞。
此时,细胞质中的细胞器重新分布到两个子细胞中。
实验三:观察有丝分裂过程中细胞周期的变化除了观察染色体和细胞质的变化,我们还对细胞周期进行了观察。
细胞周期是指细胞从一个有丝分裂到下一个有丝分裂的时间间隔。
我们发现,在有丝分裂的早期和中期,细胞周期较长。
实验二植物染色体核型分析
定量细胞化学方法。即根据细胞核、染色体组或每一个染色体的DNA含量以及其他化学特性去鉴别染色体。如DNA含量的差别,一般能反映染色体大小的差异,因此可作为组型分析的内容。染色体组型分析有助于探明染色体组的演化和生物种属间的亲缘关系,对于遗传研究与人类染色体疾病的临床诊断也非常重要。
三、实验材料 :
要求染色体分散良好,无重叠或重叠很少,着丝粒、随体等形态清晰可辨。
小麦、人等有丝分裂中期标本和显微摄影所得放大照片。
பைடு நூலகம்
仪器用具:显微镜(附摄影装置)、冰箱、恒温水浴锅、135胶卷、载玻片、盖玻片、剪刀、浆糊、镊子、白纸、解剖针、刀片及毫米尺。
01
药品试剂:无水酒精、70%酒精、冰乙酸、碱性品红、苯酚、甲醛、山梨醇、对二氯苯、1N盐酸、0.05%秋水仙碱。
实验步骤:
染色体照片的测量和对比:
剪贴:将上述染色体按顺序粘贴在实验报告上,粘贴时,应使着丝点处于同一水平线上,一律短臂在上,长臂在下,构成核型图。
要求:染色体从大到小,短臂向上,长臂向下,各染色体着丝粒排在同一直线上。有特殊标记的染色体(如含有随体的)及性染色体可单独排列。
编号 1 2 3 4 5 6 ……
五、实验步骤: 染色体照片的测量和对比: 1.测量:在已放大的照片上对染色体进行测量和描述,记录染色体形态测量数据,如下: 臂率=长臂/短臂 着丝粒指数=短臂/该染色体长度 总染色体长度=该细胞单倍体全部染色体长度(包括性染色体)之和 相对长度=每一个染色体的长度/总长度 2.配对:根据测量数据,即染色体相对长度、臂率、着丝粒指数、次溢痕的有无及位置、随体的性状和大小等进行同源染色体配对。 3.染色体排列:染色体对从大到小,短臂向上、长臂向下,各染色体的着丝粒排在同一条直线上。有特殊标记的染色体(如含有随体的)及性染色体的单独排列。
实验二性染色质观察
四、操作步骤:
2. 口腔粘膜细胞观察:
方案2: 用清洁灭菌的载片或适当的刮片,从女性口腔两侧 颊部刮取上皮粘膜细胞,在原位刮取2-3次,分别涂抹在 干净载片上,每次可涂1-3片,涂抹范围约1-2张盖片大 小。待稍干后, 用95%乙醇浸泡每片玻片2分钟,然后 用70%乙醇泡2分钟,然后是50%乙醇2分钟,最后用蒸 馏水洗2分钟。从蒸馏水中拿出玻片后,滴几滴5或 6NHcl在细胞上静置5秒钟。这是准备染色的十分关键的 一步。酸水解细胞核中的RNA并因此消灭了富RNA小体, 这些小体也可被硫槿染液染色。过度的水解会破坏RNA 也会破坏富DNA的性染色质体,然而水解不足会留下象 核仁那样完整的富RNA小体。
五、结果分析:
X-染色质的辨认 低倍镜下检出典型的可数细胞:
标准:A、核质呈网状或细颗粒状分布;B、核膜清晰, 核无缺损;C、染色适度;D、周围无杂菌; 高倍镜下观察:1、核膜内侧边缘;2、核仁附近;3、 染色质中间游离部位。(正常女性口腔粘膜细胞中约3050%有一个Barr小体。在不同实验室中计数的差别较大, 而在男性中则仅只偶尔可见不典型者——这是环境引起代 谢的暂时现象,约2%以下)
硫槿染液对核酸是特异性的,能将DNA染成深蓝黑色, 而将RNA染为紫色。然而当研究细胞中核仁及性染色质这 样小的物体时,,最好避免按照颜色的不同来区分他们。 适当的水解将会消除富 RNA 小体并防止与富 DNA 性染色 质小体的混淆。 接下来,把玻片放到蒸馏水中10—15秒钟以去掉Hcl。 然后用1%硫槿染液染色 10—15分钟,之后用蒸馏水洗 ,再 按照下面步骤脱水:50%乙醇 30秒,70%乙醇 30秒,95% 乙醇 30秒,纯乙醇 30秒。 现在,把玻片放到二甲苯中分色1分钟。拿出玻片后, 立即滴上一滴香柏油并且盖上洁净的盖玻片。在放盖玻片 时要小心不要留有气泡。 这样制备的粘膜细胞可以识别无色的细胞质和一个浅 兰色的核。用低倍镜对细胞进行观察;然后用油镜对性染 色质进行检测。
试验二骨髓红细胞系各期细胞的形态观察
实验二骨髓红细胞系各期细胞的形态观察【目的要求】1.掌握红系细胞的形态总特征,并能于非红系细胞加以区别。
2.初步掌握各期红细胞形态特点。
3.初步掌握细胞有丝分裂各期的形态特征。
【实验标本】1.红系形态正常的溶血性贫血(HA)骨髓片。
2.红系增生、形态正常的骨髓片。
【观察内容】1.各期有核红细胞形态特点:见表1。
2.各期有核红细胞划分的主要指标:见表2。
表2 各期有核红细胞划分的主要指标3.各期有核红细胞形态总特征:核圆居中;浆中无颗粒;浆色变化明显(深兰色→灰色→浅红色);胞体圆形(原、早幼红可见瘤状突起)。
【注意事项】1.骨髓片的选择与保养:1)肉眼选择好的骨髓片即厚薄适宜、分布均匀、头体尾分明,尾部有骨髓小粒、血膜染色后呈略带淡红色的片子。
2)要确定骨髓片的正反面,有血膜的面反光性差,反之反光性好,如反面放置错误,油镜将看不到片中细胞,易把片子压碎。
3)选择厚薄适宜、染色好的部位观察细胞,合适的部位多在血膜的体尾交界处,其细胞分布均匀,成熟红细胞不重叠也不过分分离,细胞形态完整,染色好,细胞结构清楚。
4)骨髓片观察完毕,应在片上滴加适量镜头清洁液,然后用干净的擦镜纸或棉花轻轻地一次性擦过去。
未干净者再加少许清洁液擦一次,直至油被擦干净。
2.显微镜的使用与保养:1)要按号码取放自己的显微镜。
2)使用显微镜时一律用左手移片子并调微调,右手拿笔记录。
3)每位同学使用显微镜时要调整好眼距,学会用双目观察镜下视野。
4)要正确掌握开灯、关灯的顺序。
开灯顺序:接上电源→按显微镜“开”键→将灯光调至适当位置;关灯顺序:将灯光推至零位→按显微镜“关”键→断开电源;如果暂时不用显微镜,请将灯光推至零位即可。
5)显微镜使用完毕后,用擦镜纸蘸少许镜头清洁液,将镜头上的油擦干净,再用干净擦镜纸再擦一次,并将物镜旋转至正确位置。
3.细胞形态的观察:1)正常骨髓片中粒系约占40~60%,有核红细胞约占20~25%,淋巴细胞约占20~25%,单核细胞<4%,浆细胞<2%,巨核细胞约7~35个/1.5×3.0cm2血膜上。
细胞生物学实验二 脂类细胞化学—山东大学苏丹Ⅲ染色法
实验二脂类细胞化学——苏丹Ⅲ染色法13生物基地 201300140059 刘洋 2015-03-16同组者:吕赞孙佳孟何娟一、实验目的1.了解脂肪染色的原理以及脂类标本制片的原理。
2.学习用苏丹Ⅲ染色脂肪细胞的方法。
3.学习用断头法处死小白鼠以及小白鼠的解剖方法。
二、实验原理脂类包括的范围很广,有单纯脂、复合脂、衍生脂等。
脂肪是体内储存能量和供给能量的重要物质,根据其性质可以分为中性脂肪、脂肪酸、胆固醇、鞘磷脂等。
很多细胞都含有脂肪,游离状态的脂肪呈小滴状悬浮于细胞质内,比较显著的如肝细胞。
脂肪小滴可以集合,将细胞质及细胞核挤到一旁,如脂肪细胞。
脂肪不溶于水,易溶于浓乙醇、苯、氯仿和乙醚等,因此制作脂类标本一般不用石蜡切片,而用冰冻切片或者铺片法以保存脂类,固定多用甲醛类固定液。
其染色方法有脂溶性染料显示法、化学显示法和特异染色法等。
脂溶性染料显示法利用苏丹染料中的苏丹III、苏丹IV、苏丹黑或者苏丹红等溶于脂类,苏丹染料是偶氮染料,它对脂类的显示是一种简单的物理变化。
使用时,要注意选择溶剂,要求既要溶解苏丹染料,又不溶掉脂肪。
苏丹染料是一种脂溶性染料,易溶于乙醇但更易溶于脂肪,所以当含有脂肪的标本与苏丹染料接触时,苏丹染料即脱离乙醇而溶于该含脂肪结构中而使其显色。
用锇酸固定的脂肪不溶于无水乙醇、二甲苯等类似的液体,可用于石蜡切片,但是脂肪的标本一般不用石蜡切片或火棉胶包埋,而用如下方法:(1)冰冻切片;(2)明胶包埋冰冻切片;(3)铺片法。
三、实验材料和用品1.材料小鼠肠系膜。
2.试剂苏丹Ⅲ染液,70%乙醇溶液,甲醛钙。
3.器材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胶头滴管,镊子,剪刀,解剖盘。
四、实验步骤1.断头法处死小白鼠,置于解剖盘中,剪开腹腔,用镊子提起小肠将盖玻片紧贴于肠系膜,在肠系膜的另一侧盖一盖玻片,将肠系膜连同小肠一同剪下。
2.滴加甲醛钙于有标本的载玻片处,使标本润湿,固定20分钟。
3.吸蒸馏水滴入载玻片与盖玻片之间冲洗,用滴管不断吸去液体以去除固定液。
实验二-动物细胞有丝分裂观察
染色体的凝集
.
Mitosis Prometaphase (前中期)
1. 有丝分裂的纺锤丝完全形成并形成纺锤体。 2. 染色体进一步凝集变粗变短并向细胞中间移动。
.
Mitosis
Metaphase(中期)
染色体最高程度地凝集,染色体的着丝 粒分布在细胞中央的赤道板上,并与纺锤丝 相连。这个染色体向赤道面上的运动过程, 称 为 染 色 体 的 整 列 ( chromosome alignment)。
实验二 有丝分裂
.
单层柱状上皮
单层柱状上皮由一层棱柱形细胞组成。 细胞核呈椭圆形,位于细胞基底部。单层柱 状上皮分布于胃、肠、子宫和输卵管的内腔 面,其功能主要是吸收和分泌。
.
.
有丝分裂定义
有丝分裂是细胞核分裂的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 中,细胞把已复制的两套遗传物质平均分配到两个子 细胞中,确保了遗传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1. 两组子染色体到达细胞两极,即进入末期。动粒微管消失, 极微管继续加长。到达两极的染色单体开始去凝集,形成染色 质。 2. 核膜开始重新组装。 3. 高尔基体和内质网重新形成。
.
Mitosis Cytokinesis (胞质分裂)
胞质分裂开始时,细胞赤道板周围细胞表面下陷,形成 环形缢缩,称为分裂沟。分裂沟下方组装成收缩环,随 着收缩环不断收缩,分裂沟加深,直到两个子细胞完全 分开。
.
1.马蛔虫受精卵子宫切片观察
将马蛔虫子宫切片 放在低倍镜下观察,可 见子宫周边为子宫壁, 壁内为子宫腔,腔内有 许多处于不同发育阶段 的圆形卵细胞。
低倍镜下马蛔虫子宫切片图像
.
高倍镜下可见马 回虫子宫腔内大量 受精卵处于有丝分 裂的各个时期的形 态特征。
【细胞实验】实验二 Feulgen反应显示DNA201409
‹# ›
一、学习目的
1. 了解DNA染色的多种方法、原理和应用。 2. 掌握Feulgen反应的原理及操作步骤。 3. 观察细胞中DNA的分布,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 4. 了解实验中设计对照组的重要性。 5. 熟练掌握移液器等常用仪器的使用方法。
‹# ›
二、实验原理
‹# ›
• 将流体喷射技术、激光技术、空气技术、γ射线能谱术及 电子计算机等技术与显微荧光光度计密切结合的一种非 常先进的检测仪器。
• 通过测量细胞及其他生物颗粒的散射光和标记荧光强度,
来快速分析颗粒的物理或化学性质,并可以对细胞进行
分类收集。 • 特点:
流式细胞仪
单个细胞或微粒分析; 同时多参数分析; 速度快、精度高、准确性号; 统计学意义:提供细胞群体的均值和
少,可呈现粗细不等红色
颗粒、块状物或均匀红色。
此法又称为糖原染色。
肝组织切片的PAS反应
混合染料甲基绿-哌洛宁(Unna试剂)处理细胞后,由于DNA、RNA对染 料的亲和力不同, 而使 DNA被甲基绿染成绿色,RNA被哌洛宁染成红色 。 优点:可同时显示DNA和RNA
缺点:专一性不强 本节内容结束
1、甲基绿、派若宁均为碱性 染料,甲基绿单独使用时能使 DNA和RNA均染成蓝绿色,派洛 宁单独使用时能使DNA和RNA均 染成红色。 2、甲基绿同时可染其他物质 如粘液。
蟾蜍血细胞的的Brachet反应
常用于染色体染色。以发明者古斯塔夫·吉姆沙命名。 Giemsa染料是一种复合染料,含天青、伊红等,可与DNA
选取 移液
枪
调节 刻度
安装 枪头
吸液
排液
卸枪 头
调至 最大 刻度
高中生物教案二:减数分裂中染色体的染色质结构变化
高中生物教案二:减数分裂中染色体的染色质结构变化染色体和基因,是生命世界中最基础、也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我们生物课本中提到的著名科学家门德尔(Mendel)使用育种实验在19世纪末发现了基因的遗传规律,为遗传学的起步打下了基础。
而染色体的发现和进一步的研究,则彻底揭开了这个问题的迷雾。
但是如果仅仅停留在发现染色体这个层面,仍然只是半个科学家,离真正的探索也还差的远。
我们今天讲的,就是染色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的染色质结构变化,以及对遗传学的影响。
一、染色质的结构和生理意义1.染色体结构图像这种微观的结构,为了好理解不妨先说个形象一点的比方。
把染色体比作一颗水果,里面的染色质就像是这颗水果的果肉,对红色果汁、果实风味的决定有着极大的影响。
翻译成更专业的术语来说,染色质指的是染色体上的线型结构,在大多数细胞核内都有显著存在。
对于染色质的位置、长短等细节,展开来一眼都能看花眼。
在染色质分布图中,结构不断展开的“X”形状令人印象深刻:染色质结构从图中可以看到,生物体中染色质存在三个层次的组合:最基本的单位叫做核小体(nucleosome),是由DNA 线圈折叠后包裹着蛋白质核心组成的,个头大小通常在两万分之一毫米左右。
核小体和一种厚实的蛋白质堆叠到一起,组成更粗糙的“链线”形态。
这个结构又被称为螺旋染色体。
再把螺旋染色体不停缩小,最终就有了我们常看到的那种“X”型染色体。
核小体了解了染色质的基本结构之后,就轮到解释它的功能了。
不出所料,和其复杂的结构相对应,染色质的生理功能是十分丰富的——机械支架:染色质的最基本作用就是为线型染色体提供支撑,让我们可以轻易地把它们从显微镜下观察。
保护性:由于染色质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的复杂结构,这种特殊的形态可以有效阻挡外部有害分子;同时,在DNA上包的蛋白质也能发挥防止DNA损伤、抵抗化学危害等保护作用。
遗传基础:最重要的功能之一,染色质妥善包裹在DNA上,为后代基因遗传提供了安全保障。
染色质实验报告
染色质实验报告染色质实验报告染色质是细胞核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维持基因的稳定性和表达调控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为了深入了解染色质的结构和功能,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染色质实验,并在此报告中总结和分析了实验结果。
实验一:染色质的组成在这个实验中,我们首先研究了染色质的组成。
通过细胞核的离心分离和染色质的提取,我们成功地获得了纯净的染色质样品。
进一步的分析表明,染色质主要由DNA、蛋白质和RNA组成。
DNA是染色质的主要成分,它负责存储和传递遗传信息。
蛋白质则在染色质的结构和功能中发挥重要作用,它们可以包裹和调控DNA,使其在细胞分裂和基因表达过程中起到关键的作用。
RNA则参与到染色质的转录和翻译过程中,帮助基因的表达。
实验二:染色质的结构染色质的结构是理解其功能的关键。
我们通过显微镜观察到了染色质的不同结构层次。
在染色质最基本的层次上,我们观察到了染色质纤维。
这些纤维由DNA和蛋白质组成,呈现出一种螺旋状的结构。
进一步观察发现,染色质纤维可以进一步组织成染色质的染色体。
染色体是染色质在细胞分裂过程中高度有序的结构,它们在细胞核中呈现出一种线状的形态。
通过染色技术,我们可以看到染色体在不同细胞周期中的变化,这为我们研究细胞遗传和发育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实验三:染色质的功能染色质不仅仅是细胞核的一个组成部分,它还具有重要的功能。
我们在实验中探索了染色质的几个主要功能。
首先,染色质在基因表达调控中起着关键作用。
通过染色质免疫共沉淀实验,我们发现染色质上存在着一些特殊的修饰,如乙酰化、甲基化等。
这些修饰可以影响染色质的结构和可及性,从而调控基因的表达。
我们还通过染色质免疫共沉淀实验发现,染色质上存在着一些特殊的蛋白质,如组蛋白修饰酶和转录因子。
这些蛋白质可以与染色质特定区域结合,从而调控基因的表达。
其次,染色质在细胞分裂中起到重要作用。
我们通过染色体定位实验发现,染色质在细胞分裂过程中具有高度有序的结构。
染色体在细胞分裂前会进行复制,确保每个新细胞都能获得完整的基因组。
大学一年级生物实验教案细胞生物学与遗传实验
大学一年级生物实验教案细胞生物学与遗传实验教案标题:大学一年级生物实验-细胞生物学与遗传实验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观察与实践,加深学生对细胞生物学与遗传学原理的理解,并培养其科学实验和观察的能力。
二、实验器材和试剂1. 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玻璃滴管、草酸溶液、甘油溶液、柠檬酸溶液、洋蓟叶片、组织细胞涂片、盐水、生理盐水、酒精灯等。
三、实验步骤1. 细胞的观察a) 取一片洋蓟叶片,加入盐水中,用镊子在盖玻片上挤压叶片,将叶片细胞挤出。
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特点。
b) 取一片动物组织细胞涂片,加入生理盐水中润湿,盖上盖玻片,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特点。
c) 比较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异同点。
2. 细胞的染色体观察a) 取一片洋蓟根尖,加入柠檬酸溶液中,用镊子剪取根尖,放入草酸溶液中煮沸。
沥干后涂片,并加入少量染色液,盖上盖玻片。
b) 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的核和染色体。
c) 计数根尖细胞染色体数目,并观察染色体的形态变化。
3. 细胞的遗传基因观察a) 将一滴果蝇精子滴于载玻片上,加入一滴甘油溶液,并用盖玻片盖好,将样品置于显微镜下。
b) 观察果蝇精子中的遗传基因。
c) 讨论果蝇遗传基因的传递方式和基因突变的可能性。
四、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应注意用显微镜时的安全操作,避免眼睛直视光源;2. 实验结束后,及时将试剂和实验器材归位,并清理实验台面,保持实验环境整洁;3. 遵守实验室安全规范,注意实验过程中的个人安全。
五、实验结果和分析1. 细胞的观察:a) 洋蓟叶片细胞观察结果:细胞边界清晰,含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核等结构;b) 动物组织细胞涂片观察结果:细胞边界不明显,含有细胞膜、细胞核等结构;c) 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异同点:植物细胞含有细胞壁和细胞质,而动物细胞只含有细胞膜和细胞质。
2. 细胞的染色体观察:a) 洋蓟根尖染色体观察结果:细胞核内可见线状染色体,呈现特定的形态和数量;b) 根尖染色体数目的计数结果:果蝇细胞染色体数目为8。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原理: 三、实验材料: 四、操作步骤: 五、结果分析:
一、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初步掌握观察与鉴别染色质的简易方法,识别 其形态特征及所在部位,为进一步研究人体染色体的畸变 与疾病,提供参考条件。
简述用以说明性染色质而制备人体口腔粘膜鳞状上皮细胞装片的步骤。
五、结果分析:
a. 表2.1中所描述的哪个个体有经典的唐纳氏综合症? b. 哪个个体是经典的Klinefelter综合症? c. 哪些个体可能被认为是中性?
结束
个人整理,仅供交流学习!
四、操作步骤:
. 口腔粘膜细胞观察:
方案:
用清洁灭菌的载片或适当的刮片,从女性口腔两侧颊 部刮取上皮粘膜细胞,在原位刮取次,分别涂抹在干净 载片上,每次可涂片,涂抹范围约张盖片大小。待稍干 后,滴加滴改良酚红,在室温下染色分钟,勿使干燥, 然后再加盖片复以吸水纸,用手指轻度加压后进行镜检。
涂片后如不立即检查,应在稍干时立即放入酒精中固 定分钟以上(也可达天),取出干后编号,放置冰箱内 保存。
这个染色质体,是雌性细胞区别于雄性细胞的标志。 现在它通常叫做性染色质或叫做巴尔氏小体。除神经 细胞外的其他细胞中的巴氏小体(直径为μ)具有典型 的平凸的外形,靠近于核膜内侧处。细胞化学上看, 性染色质的福尔根反应阳性并具有用甲基绿派若宁染 色很深,表示有的存在。
二、实验原理:
相当多的证据已经证明性染色质是没有活性的染色体。 正常的男性,只有一个染色体,没有性染色质(见图 上) 正常女性,拥有个染色体,每个细胞核有一个染色质小体 (图下),但是一个雌性三倍体的染色体有两个性染色质 体(图)。几乎没有雌性的动物的个染色体的每个核内有 个巴氏小体。
硫槿染液对核酸是特异性的,能将染成深蓝黑色,而 将染为紫色。然而当研究细胞中核仁及性染色质这样小的 物体时,,最好避免按照颜色的不同来区分他们。适当的 水解将会消除富小体并防止与富性染色质小体的混淆。
接下来,把玻片放到蒸馏水中—秒钟以去掉。然后用 硫槿染液染色—分钟,之后用蒸馏水洗,再按照下面步骤脱 水:乙醇 秒,乙醇 秒,乙醇 秒,纯乙醇 秒。
三毛猫组图
三毛猫
三毛猫
三色公猫(上) 土耳其三色猫(左)
三、实验材料:
带有油镜的显微镜 水溶性硫槿染液 压舌板 酒精(浓度:,,,) 二甲苯 或当量()盐酸()于滴瓶中 广口瓶或平皿 镊子 盖玻片 香柏油 载玻片
四、操作步骤:
. 毛发根部细胞的观察:
拔取一根带有毛根的头发,自基部截取左右置载玻片上, 小心剔下毛囊细胞(注意千万不要触及毛发干),拔去毛发 干,将细胞团块散开,加一滴改良酚红染液,覆以盖片,在 酒精灯上轻微加热后,静置―分钟,隔一片吸水纸用手 指轻度加压后镜检。
现在,把玻片放到二甲苯中分色分钟。拿出玻片后, 立即滴上一滴香柏油并且盖上洁净的盖玻片。在放盖玻片 时要小心不要留有气泡。
这样制备的粘膜细胞可以识别无色的细胞质和一个浅 兰色的核。用低倍镜对细胞进行观察;然后用油镜对性染 色质进行检测。
四、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作步骤:
. 性染色质和核的性别
类似性染色质的染色质体,偶尔在雄性组织中观察 到。在雄性细胞中发现的类似性染色质的统计发生率通 常的范围是从口腔粘膜细胞的到肝脏制片高达。实际上, 对核的性别的精确确定,统计学上有意义的细胞数字必 须来检测只有性染色质的细胞百分数。对于雌性口腔粘 液细胞,大多数的实验者发现到健康细胞存在着性染色 质。只有外形正常且染色均匀的才算数。核折叠,有粒状 的核质,或者证明有任何衰退迹象的细胞都不能包括在 这个关键的实验中。
五、结果分析:
-染色质的辨认 低倍镜下检出典型的可数细胞:
标准:、核质呈网状或细颗粒状分布;、核膜清晰,核无 缺损;、染色适度;、周围无杂菌;
高倍镜下观察:、核膜内侧边缘;、核仁附近;、染色 质中间游离部位。(正常女性口腔粘膜细胞中约有一个小 体。在不同实验室中计数的差别较大,而在男性中则仅只 偶尔可见不典型者——这是环境引起代谢的暂时现象,约 以下)
四、操作步骤:
. 口腔粘膜细胞观察:
方案: 用清洁灭菌的载片或适当的刮片,从女性口腔两侧
颊部刮取上皮粘膜细胞,在原位刮取次,分别涂抹在干 净载片上,每次可涂片,涂抹范围约张盖片大小。待稍 干后, 用乙醇浸泡每片玻片分钟,然后用乙醇泡分钟, 然后是乙醇分钟,最后用蒸馏水洗分钟。从蒸馏水中拿 出玻片后,滴几滴或在细胞上静置秒钟。这是准备染色 的十分关键的一步。酸水解细胞核中的并因此消灭了富 小体,这些小体也可被硫槿染液染色。过度的水解会破 坏也会破坏富的性染色质体,然而水解不足会留下象核 仁那样完整的富小体。
说明人体细胞核中染色体数目和性染色质体数目的关系。
二、实验原理:
巴尔和伯特伦()注意到一个深着色小体,并且不是 和核仁就是跟核膜接近,绝大部分存在于雌猫的神经细 胞和中,这种小体几乎不会出现在雄猫类似的细胞中。 进一步研究表明性的二态现象出现在像有袋动物,偶蹄 目动物,翼手目,食肉动物和灵长目这些有代表性的动 物的大多数细胞中。然而,一些兔形动物,性别差异只 在很少一些组织中观察得到。
证明人的口腔粘膜鳞状上皮细胞存在性染色质的方法是 和()发明的,本实验使用年经修改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三色猫
三毛猫,又称三色猫,指黑色、橘色与白色参杂在身上的猫, 亦称为玳瑁色。
成因:因决定黑色和橘色的基因是位于染色体上(白色基因在 体染色体上), 若是猫的基因在分化的时候随机去活性化, 可能 毛色细胞内黑色基因被去活性而表现出橘色, 反之则呈现黑色, 因此绝大部分三毛猫都是雌性。在少数的例子里, 因多出一个 染色体(' )或嵌合体的情况会出现三色公猫。在日本因为雄性三色 猫的稀少的缘故,而被视为一种幸运的象征。
五、结果分析:
. 检测个取自女性的口腔粘膜鳞状上皮细胞,有多少个 存在性染色质?这个细胞中有性染色质的百分比是多少?
. 个取自男性的口腔粘膜细胞中有性染色质的发生率 是多少?
. 你发现女性细胞中多一个性染色质小体的情况吗? . 对于大多数哺乳动物的研究,特别是人类,搜集的 证据表明染色体决定为雄性,除有少数例外,个体表型 将会是雄性。决定雌性的基因显然座落在染色体和常染 色体上;人类正常女性的体细胞有条染色体,包括条常染 色体和条染色体;正常男性有条常染色体加上一个和一个 染色体。根据这些信息完成表,指出个体可能存在的完 全性染色体数及个体体细胞中所有的染色体总数。(假 定正常的常染色体是条)
四、操作步骤:
. 口腔粘膜细胞观察:
要想制备一个适合的口腔粘膜涂片将会遇到两个问题。 如果你的装片不是绝对的干净,在染色的环节你将会失 去上皮细胞。所以,玻片必须用去垢剂洗,而且在流水 中冲洗,然后最终用的酒精冲洗,用火烤干他们。第二 个问题较难克服,就是上皮细胞能被口腔细菌所污染。 细菌特别麻烦,因为他们容易被硫槿溶液染色并且和性 染色质混淆。如果碰巧他们会遮盖在上皮细胞核上面, 因此,细胞提供者需要严格地用水龙头的水漱口,以便 去掉松动的上皮细胞和细菌。这样的漱口应该重复两三 次才能达到最好效果。
小体数 细胞内染色体数 –
小体特征及位置:它是处于失活状态的染色体,一般 位于细胞核膜内侧边缘的一个深染区(较细胞核要 小),形状多样。
图
图
二、实验原理:
二、实验原理:
由于两个染色体中的一个失活(小资料:三色猫),性染 色质小体可以在间期细胞核中见到。这些活包括特殊染色 体的异质化。利用放射性标记技术, 等()发现了无活性 的染色体,像其他的异质染色体,他们在细胞核中较其他 染色体晚些复制。另外,这些晚复制特点是位于核的边缘, 性染色质小体大多在这里被观察到。总的来说,所有的细 胞都包含着一个染色体。带有遗传上具有活性的染色质叫 做常染色质,所有额外的染色体成为异染色质的性染色质 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