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学生“工匠精神”培养研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职院校学生“工匠精神”培养研究

作者:金婵娟

来源:《青年时代》2018年第05期

摘要:本文通过对高职院校学生的“工匠精神”进行调查分析,提出在高职院校学生“工匠精神”培养途径和方法,对提升高职院校办学质量,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后备军,促进地方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工匠精神”被反复提及,其为人类的文明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我们有必要探讨如何培养高职院校学生的工匠精神,以为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关键词:高职院校;工匠精神;培养研究

“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工匠精神”被反复提及。工匠精神曾经为人类的文明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但随着工业革命,工匠精神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而如今,德国提出工业4.0,美国提出工业互联网,我国提出中国制造2025,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型升级,促使各国实业界都呼唤工匠精神的回归,重新认识和发挥工匠精神的重要价值。但是,我国职业教育多年来重视技术学习、技能训练,而忽略对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使得如何切实重视对高职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如何有效并迅速地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成为摆在所有职业院校面前的一项迫在眉睫的任务。

一、“工匠精神”的内涵和现实意义

“工匠精神”包括精益求精、严谨一丝不苟、耐心专注坚持、专业敬业等内容。

精益求精指注重细节,追求完美和极致,不惜花费时间精力,孜孜不倦,反复改进产品,把99%提高到99.99%。严谨、一丝不苟包括不投机取巧,必须确保每个部件的质量,对产品采取严格的检测标准,不达要求绝不轻易交货。耐心、专注、坚持是不断提升产品和服务,因为真正的工匠在专业领域上绝对不会停止追求进步,无论是使用的材料、设计方案还是生产流程,都在不断完善。专业、敬业指工匠精神的目标是打造本行业最优质,其他同行无法匹敌的卓越产品。

“工匠精神”,不仅要求具有高超的技艺和精湛的技能,而且还要有严谨、细致、专注、负责的工作态度,以及对职业的认同感、责任感、荣誉感和使命感。本文依照“工匠精神”的内涵,从氛围营造、办学模式改变、课程设计、校企共同培养等方面开展研究。通过长期积极向上的思想和严谨环境的熏陶,提高大学生思想境界,改变大学生浮躁心态,促进大学生追求上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金钱观,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

二、高职学生“工匠精神”的调查和分析

为摸清高职学生“工匠精神”的情况,笔者进行了一次调查活动,调查对象以某地区的高职院校学生为主,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对“工匠精神”的了解和认同、实训课规范、理论课前准备、寝室卫生习惯、学生活动参与目的和态度等,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发放调查表1 200份,收回1 165份,调查基本情况如下。

對“工匠精神”的了解和认同方面,71.4%的学生认同和了解“工匠精神”,但仍有23.5%的学生不了解或没有听说过;在实训课时,86.7%的学生会按照实训车间管理要求整理工具、搞好卫生,9.2%的学生不太配合;89.3%的学生课前习惯好,只有极少数学生上课准备不充分,84.8%追求良好的学习习惯;寝室里,52-58%的学生对被子折叠、牙具毛巾摆放等只要求“过得去”,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卫生习惯较差;近6成学生参加学生会工作的目的是正确的,但也有三分之一的学生是跟风的,缺乏主见。

从调查结果看,存在几个方面问题:一是“工匠精神”在学生中没有得到有效宣传,传播途径狭窄,学生“工匠精神”的内涵及其对自身发展的利弊没有真正理解;二是学生缺乏一种坚持做的习惯和执著精神,缺乏“工匠精神”的模仿和学习途径;三是学习和参与各类比赛的积极性不足,目的性不够明确等。

三、高职院校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途径和方法

(一)宣扬“工匠精神”,营造良好氛围,培育认同感

1.校园文化熏陶

以校园文化活动为引领,弘扬“工匠精神”,利用隐性教育资源,传播、弘扬工匠精神。通过演讲、比赛、展览等校园文化活动,丰富高职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拓展他们的知识面,磨练实践能力,助推其职业精神的形成。校园文化活动凭借其丰富的形式,寓教于各类活动中,以一种特殊的教育方式,使“工匠精神”得到进一步的传播与弘扬。

学校可以成立弘扬和塑造“工匠精神”领导小组,对校园进行统一规划设计,制订工作规划,保证经费投入,定期组织探讨,硬件和软件齐下手,增加“工匠精神”标志性建筑和文化栏走廊,不断推进“工匠”文化建设。

2.“走出去,请进来”,学习身边的榜样

学生通过企业参观、人物采访等,直接了解企业对从业人员职业素养的要求,认识到工匠精神这一职业素质在未来就业和职业发展中的重要性。同时,聘请校外专家,举办讲座,对工匠精神的重要意义作全面、深入、细致的剖析,教育引导学生形成职业精神。发挥校内典型技能大师和优秀毕业生的榜样作用,其亲身经历最具模仿力,也最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对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能起到极大的示范作用。

此外,在全校教师员工中树立对工作执著、对所做的事情和生产的产品精益求精、精雕细琢的精神,挖掘校内教师和优秀毕业生的“工匠精神”素材,通过面对面师生、生生座谈,展示其优良品质和成长过程,为在校生提供“仿制”条件。

(二)创新学习方法,建设“工匠精神”学习环境

1.创新教学组织和单元

开设企业“定向班”并在招生环节就签订企业、学校和考生三方协议。企业技术的认识实习、专业实习、顶岗实习全在企业里进行,要使学生接受企业文化和精神教育,可采用“2+1”教学,在企业建设空中课堂,引进企业真实的理论和实践教学内容,最后一年享受企业准员工待遇。组织开展贴近企业需要的实际活动,学生与企业优秀工程师进行师徒结对,学习知识的同时,师傅的敬业精神、精益求精等优良品质也能影响学生的行动意识。

2.校内实践教学引入“5S”管理,开展校企深度合作

实践环节上,在校内实训引进现代企业“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的5S管理理念,使管理制度标准化,实训环境达到“5S”标准,教学准备、教学过程和工具卫生整理严格执行“5S”规范。

(三)专业教育和职业素养课程融入专业课程体系

1.编制“工匠精神”读本,深入学习《中国制造2025》行动纲领

为持续推动“工匠精神”的宣传,需要编制详细的“工匠精神”读本,并纳入教学教育课程中。目前迫切需要培养一批精益求精、掌握中高端技术技能的大国工匠,通过深入学习《中国制造2025》行动纲领,组织群众性的技能竞赛,培养越来越多的在校学生成为“小工匠”,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生力军,支撑“中国制造”,推动发展“中国智造”和“精品制造”。

2.开展专业教育

开展专业教育是工匠精神融入课程教学的有效途径。职业精神的培养可以融入整个专业的素质培养中,与专业课程教学紧密结合,特别是与实训教学相结合,为学生成功转化为职业人做必要的准备。专业教学和实训绝不只是简单地做出有形的产品,还应结合行业特点和院校的专业特点,分析本职业岗位应具备的职业精神,并将其融入专业教学的目标、内容及考核中,通过专业教学使学生具备爱岗敬业、诚实守信等专业岗位的基本职业素质。同样,在专业教育中,应结合专业特点,将工匠精神滲透其中,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工匠精神,逐渐认识到工匠精神在提升其专业能力和专业水平中的作用。

3.以职业素养课程来引导学生的行为习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