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建模的两个例题
小学数学建模试题及答案
小学数学建模试题及答案一、问题描述某小学举行了一场数学建模比赛,共有100个参赛小组。
每个小组有3名成员,他们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解决一系列数学问题。
本文将给出其中的两道试题,并提供详细的解答。
二、试题一题目:某超市打折促销,其中甲品牌的商品原价为10元/件,乙品牌的商品原价为15元/件。
超市制定了以下几个商品组合的促销折扣方式:- 甲品牌购买3件,总价格打8折- 乙品牌购买2件,总价格打9折- 同时购买甲品牌和乙品牌的商品,总价格打7.5折现在小明带着100元去购买这两个品牌的商品,请问他能够购买到几件商品?解答:设小明购买的甲品牌商品件数为x,乙品牌商品件数为y。
根据题目所给的折扣方式,可以列出以下方程组:1. 10x + 15y = 100 (总价格不超过100元)2. 0.8 * 10x + 15y >= 100 (甲品牌打折)3. 10x + 0.9 * 15y >= 100 (乙品牌打折)4. 0.75 * (10x + 15y) >= 100 (甲品牌和乙品牌同时打折)通过解这个方程组,可以求得x和y的值。
计算结果为x = 4,y = 4。
因此,小明能够购买到4件甲品牌商品和4件乙品牌商品。
三、试题二题目:小明和小红在校外进行了一次跑步比赛。
比赛开始后,小红以每分钟200米的速度匀速前进,小明则分段加速前进。
具体规则如下:- 第1分钟小明跑出50米- 从第2分钟开始,小明每分钟的速度都比前一分钟提高10米/分钟问:在多少分钟之后,小明能够超过小红?解答:设小明在第n分钟时超过小红,则可以列出以下方程:50 + 10 + 20 + ... + 10(n-1) > 200n通过对1到n的整数求和,可以化简为:50 + 10 * (1 + 2 + ... + (n-1)) > 200n50 + 10 * ((n-1) * n / 2) > 200n25n^2 - 225n + 100 > 0根据一元二次方程的求解方法,可以得到n > 9 或 n < 4,因此小明在第10分钟之后或第3分钟之前就能够超过小红。
五年级数学技巧学会解决实际问题的数学建模方法
五年级数学技巧学会解决实际问题的数学建模方法五年级数学技巧:学会解决实际问题的数学建模方法在五年级的数学学习中,我们需要学会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以解决实际问题。
这就需要我们掌握数学建模的方法,将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并运用数学技巧来解决。
本文将介绍一些五年级数学技巧,并将其应用于实际问题的数学建模过程中。
一、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第一步是仔细分析问题。
我们需要理解问题的背景和要求,并找出问题中隐藏的数学关系。
以一道典型的实际问题为例:【问题】小明有50颗苹果,他将其中的1/4分给小红,1/5分给小李,还剩下几颗苹果?分析这个问题,我们可以理解为将总数50分为四份和五份,先给小红1/4和小李1/5,然后剩下的数量就是问题要求的答案。
二、建立数学模型在理解问题的基础上,我们需要建立数学模型来描述问题中的数学关系。
对于上述问题,我们可以用代数式来表示:设剩下的苹果数量为x,根据题意,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关系式:50 - 1/4 * 50 - 1/5 * 50 = x三、解决问题有了数学模型,我们就可以运用具体的数学技巧来解决问题。
对于上述问题,我们可以通过如下步骤求解:1. 计算1/4 * 50和1/5 * 50的值,分别得到12.5和10。
2. 将计算结果代入数学模型中,得到:50 - 12.5 - 10 = x。
3. 进行运算,得到最终答案:x = 50 - 12.5 - 10 = 27.5。
因此,剩下的苹果数量为27.5颗,由于苹果是个整数概念,我们可以约定小数这种情况下取整数近似。
通过以上的步骤,我们成功地解决了这个实际问题,并得到了数学建模的结果。
四、应用数学建模方法解决其他实际问题数学建模方法不仅适用于上述问题,还可以应用于其他许多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中。
下面我们再来看一个例子:【问题】某商店的图书单价是9元,如果买3本就可以打8.5折,求购买10本图书的总价格。
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步骤:1. 对于3本图书的折扣价,可以用代数式表示为:9 * 0.85 * 3。
小学数学建模练习题
小学数学建模练习题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建模是一种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有效方法。
通过数学建模,学生可以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将数学运用到生活实际中,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为了提高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以下是一些小学数学建模练习题,供大家练习和思考。
题目一:小明放风筝小明想放风筝,他站在一个长方形草坪的一角,正北方向有一面墙,南边是一条宽为10米的小溪,他希望风筝飞向墙上方,但是又不希望风筝落入小溪中。
现在假设整个草坪的长和宽分别是100米和50米,请问小明站在哪个位置放风筝比较好呢?题目二:水果销售某水果店的负责人想要通过一些促销活动提高水果的销量。
经过分析,他发现在夏季,顾客特别喜欢购买西瓜和橙子。
为了促进销售,他决定对这两种水果进行优惠。
西瓜的售价为每斤2元,而橙子的售价为每斤1元。
他希望考虑到顾客的购买力和需求情况,从而设置一个合理的促销策略,使得总销售额最大化。
请帮助他确定西瓜和橙子的最佳促销比例。
题目三:花坛设计小学的花坛设计已经老旧不堪,学校决定对花坛进行翻新。
花坛的形状为一个等腰梯形,底边长为4米,上底边长为2米,高为3米。
学校希望设计一个新的花坛,使得花坛内尽可能多地摆放花朵。
已知每平方米花坛能够容纳8朵花,请计算这个新花坛最多可以摆放多少朵花。
题目四:学校跑步比赛学校要举办一场跑步比赛,共有4个年级的学生参加,每个年级的学生人数分别为100人、150人、120人和80人,比赛规则是每个年级选择3名参赛选手代表该年级参加比赛。
为了公平起见,学校希望每个年级参加比赛的总成绩最好的选手之和尽可能接近。
请帮助学校确定每个年级的3名代表选手。
题目五:果园采摘小明去果园采摘水果,他发现果园里有苹果、橘子和桃子,他看到的苹果数是橘子数的2倍,橘子数又是桃子数的3倍。
小明准备采摘苹果和橘子,但是由于时间有限,他只能采摘400个水果,请问他应该采摘多少个苹果和多少个橘子才能使得采摘的水果总重量最大?以上是五道小学数学建模练习题,通过这些练习题,学生可以锻炼他们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浅谈小学数学建模的两个例题
浅谈小学数学建模的两个例题摘要:数学建模就是用数学语言描述实际现象的过程。
是一种数学的思考方法,是运用数学的语言和方法,通过抽象、简化建立能近似刻画并"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强有力的数学手段。
小学数学建模,主要针对于小学的数学学习,用数学的“模型思想”来指导教学,让学生从具体的事例或现实中的原型出发慢慢抽象化地建立起某种模型并加以运用,加深其对数学的理解和感受,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本文就其中两个问题作了简单的介绍。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建模Abstract:Mathematical modeling is the process of using mathematical language to describe the actual phenomena. It is a mathematical way of thinking, is the use of language and mathematical methods, through abstraction, simplification can establish an approximate characterization and "solve" a powerful mathematical means of practical problems. Elementary mathematical modeling, mainly for mathematical learning in primary schools, with "ideological model" to guide the teaching of mathematics, so that students from concrete examples or prototypes reality slowly starting to build some kind of abstract model and applied, deepen their mathematical understanding and feelings, develop creative thinking skills.Keywords: Primary Mathematics Mathematical Modeling1.数学建模要弄清楚什么是数学建模,首先要明白什么是数学模型。
解析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期末测中的数学建模题
解析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期末测中的数学建模题数学建模是一种通过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
在数学学科的教学中,数学建模题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对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期末测中的数学建模题进行一一解析,并分析解题思路和方法。
第一题:小明每天上学要走1000米的路程,他的家离学校的距离是5000米。
请问他走到学校需要走几天?解析:这是一个简单的问题,可以通过设定一个变量来解决。
设小明走了x天,那么他走的总路程就是1000*x米。
根据题目条件,我们可以列出等式:1000*x = 5000。
解这个方程可以得到x = 5。
所以小明需要走5天才能到学校。
第二题:小明和小华一起画一个长方形,小明画了3条边,小华画了1条边,小明的边长是小华的两倍。
长方形的周长是16厘米,求长和宽。
解析:这个问题可以通过设定一系列变量来解决。
设小华画的边长为x,那么小明画的边长就是2x。
根据周长公式,我们可以列出等式:2x + 2x + x = 16。
解这个方程可以得到x = 2。
所以长方形的长为2x=4厘米,宽为x=2厘米。
第三题:某饮料店每天会卖出10箱饮料,每箱饮料里有12瓶。
在某天,店里卖出了筹集的一半饮料。
请问这天店里总共卖出了多少瓶饮料?解析:这个问题可以通过设定两个变量来解决。
设卖出的箱数为x,那么店里卖出的瓶数就是12*x。
根据题目条件,我们可以列出等式:12*x = 10 * 12 / 2。
解这个方程可以得到x = 5。
所以这天店里卖出了5箱,共卖出了12*x=60瓶饮料。
第四题:在一个游乐园,有高个子、中个子和矮个子三个儿童,他们的身高分别是1.4米、1.2米和1.0米。
每个游乐设施都有身高限制,分别为1.2米、1.1米和0.9米。
请问能够坐上所有游乐设施的儿童最多有几个?解析:这个问题要求找出身高满足条件的儿童个数。
根据身高限制,我们可以列出条件:高个子可以坐上1个游乐设施,中个子可以坐上2个游乐设施,矮个子可以坐上3个游乐设施。
小学数学建模思想案例总结
小学数学建模思想案例总结小学数学建模思想案例总结数学建模是指将实际问题抽象化、数学化,并运用数学方法来解决问题的过程。
小学数学建模是指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对一些实际问题进行建模分析和解决。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建模思想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
通过数学建模,小学生可以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下面是一个小学数学建模思想的案例总结:一、问题描述小杰和小明是两位好朋友,他们在一次野外活动中看到了一座山,他们想知道山的高度。
但是山太高了,无法直接测量,他们应该怎么办?二、建立模型1. 分析问题:首先,他们可以利用自己的影子的长度和时间来估算出山的高度。
当他们的影子最短的时候,说明太阳在最高点,这个时候他们可以用影子和他们的身高来计算出山的高度。
2. 假设条件:假设小杰和小明的身高分别为1.2米和1.3米,他们在影子最短的时候测量得到影子的长度分别为0.9米和1米。
3. 运用数学关系:他们可以利用影子的长度与身高的比例关系来计算山的高度。
假设山的高度为h米,则根据比例关系,可以得到以下方程:0.9/1.2 = (1 - h)/h1/1.3 = (1 - h)/h4. 解方程得出结论:解以上两个方程,可以得到h的值,即山的高度。
三、解决问题小杰和小明根据以上的模型,通过计算得出山的大致高度为1.8米。
四、模型的评价通过建立模型,小杰和小明成功地解决了测量山高的问题。
他们运用自己的知识和思维,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通过解方程的方法得出了结果。
五、思考和拓展1. 如果两个人的影子长度相同,但是身高不同,他们如何计算山的高度?2. 如果他们在不同的时间测量自己的影子长度,又该如何计算山的高度?3. 这个模型有哪些局限性?有没有可能产生误差?通过以上案例的分析,可以看出小学数学建模思想的重要性。
数学建模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生数学实践训练数学建模习题练习
小学生数学实践训练数学建模习题练习数学建模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数学学科的核心内容之一。
在小学阶段,通过数学实践训练,可以帮助学生提高数学建模的能力,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本文将介绍一种适合小学生的数学建模习题练习,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数学建模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一、习题一:小明的花园小明有一个长方形花园,花园里有一条小路将花园分为两个部分,如下图所示。
【图片描述:花园示意图】小明想知道自己花园的面积和周长,你能帮助他吗?1. 请你用数学建模的方法计算花园的面积和周长。
解答思路:首先,我们可以设花园的长为x,宽为y。
根据花园的形状,可以得到以下关系式:2x + y = 10x * y = ?其中,10表示花园的周长,我们需要计算的是花园的面积。
现在我们可以用这两个方程联立求解问题。
解方程组可以得出花园的长和宽,进而求出面积。
2. 用数学建模的方法计算表达式y + 2xy。
解答思路:根据给定信息和已有关系式,我们可以得出花园的宽y,并将其带入表达式y + 2xy中进行计算。
二、习题二:小猫爬楼梯小猫每次可以跳上1个或2个台阶,台阶总数为n。
你能帮助小猫计算出它爬上n级台阶的方法数吗?1. 请你用数学建模的方法计算小猫爬上n级台阶的方法数。
解答思路:设小猫爬上n级台阶的方法数为F(n)。
根据题目要求,小猫每次可以跳上1个或2个台阶,那么小猫爬上n级台阶的方法数可以有两种情况:a) 小猫从n-1级台阶跳上来,这种情况下剩余1级台阶需要再跳一次;b) 小猫从n-2级台阶跳上来,这种情况下剩余2级台阶需要再跳一次。
因此,可以得到递推公式:F(n) = F(n-1) + F(n-2)其中,F(1)=1, F(2)=2为初始条件。
根据递推公式可以不断计算出小猫爬上n级台阶的方法数。
2. 请你计算小猫爬上10级台阶的方法数。
解答思路:利用递推公式,可以依次计算出小猫爬上1级、2级、3级...10级台阶的方法数,并求和得出最终结果。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材中的数学模型建立训练案例分析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材中的数学模型建立训练案例分析在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的教材中,数学模型建立训练是一个重要的内容。
通过分析案例,学生能够了解并掌握数学模型的建立过程,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运用案例分析的方式,探讨数学模型建立训练的具体内容和方法。
案例一:小明种植了一些苹果树,每棵苹果树一年可以结3箱苹果。
如果现在有15棵苹果树,那么一年能收获多少箱苹果?解析: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可以运用数学模型来解决。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问题中给出的已知条件:每棵苹果树一年可以结3箱苹果;现在有15棵苹果树。
然后,我们可以用变量来表示问题中涉及到的未知数。
假设每年收获的苹果箱数为x。
根据已知条件,我们可以列出以下方程:每棵苹果树每年结3箱苹果,所以15棵苹果树每年结15 * 3 = 45箱苹果。
所以,数学模型建立的方程为:x = 45。
最后,我们可以通过解这个方程来得到答案。
解这个方程可得:x = 45。
即一年收获45箱苹果。
通过这个案例,学生能够明确数学模型建立的过程:确定已知条件,引入变量,列出方程,解方程得到答案。
同时,这个案例也锻炼了学生运用预算技巧的能力。
案例二:一辆汽车以每小时80公里的速度行驶,若行驶4小时后没有加油,汽车的油箱中的汽油全部用完。
现在要设计一个能装135升汽油的油箱,这辆车的百公里油耗是多少?解析:在这个案例中,我们需要通过数学模型来确定这辆车的百公里油耗。
首先,我们需要分析已知条件:汽车以每小时80公里的速度行驶;行驶4小时后油箱中的汽油全部用完;设计的油箱能装135升汽油。
为了建立数学模型,我们可以使用变量来表示问题中的未知数。
假设这辆车的百公里油耗为x,单位为升/百公里。
根据已知条件,我们可以得出:汽车每小时行驶80公里,所以在4小时内共行驶80 * 4 = 320公里。
油箱能装135升汽油,而这辆车行驶320公里时油箱中的汽油全部用完。
所以,数学模型建立的方程为:x = 135 / 320。
一年级数学应用题通过数学建模解决问题应用题
一年级数学应用题通过数学建模解决问题应用题数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其应用领域十分广泛。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不仅要掌握基本的计算方法,还需要学会将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解决。
本文将通过数学建模方法来解决一年级数学应用题。
问题描述:小明在家里养了一些小鸟,他希望能统计每天小鸟吃掉的食物量,并进行比较。
他将每天喂养的食物称重,得到以下数据:- 第一天:40克- 第二天:35克- 第三天:45克- 第四天:38克- 第五天:42克小明希望能通过这些数据来了解小鸟吃食物的变化趋势和平均摄食量。
解决方案:为了更好地分析这个问题,我们可以采用数学建模的方法来解决。
首先,我们可以绘制一个柱状图来表示每天小鸟吃食物的情况。
(插入柱状图)从柱状图中我们可以看出,小鸟吃食物的量在每天都有所不同。
为了进一步分析小鸟吃食物量的变化趋势,我们可以计算每天吃食物量的平均值。
平均值的计算公式为:平均值 = 总和 / 数量我们根据给定数据进行计算,得到小鸟吃食物量的平均值为:平均值 = (40 + 35 + 45 + 38 + 42) / 5 = 40克通过计算平均值,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小鸟每天平均吃食物量为40克。
除了计算平均值,我们还可以计算小鸟吃食物量的波动程度,即方差。
方差可以表示数据的离散程度。
方差的计算公式为:方差= (∑(数据 - 平均值)^2) / 数量我们根据给定数据进行计算,得到小鸟吃食物量的方差为:方差 = ((40-40)^2 + (35-40)^2 + (45-40)^2 + (38-40)^2 + (42-40)^2) / 5 = 8克通过计算方差,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小鸟吃食物量的波动程度为8克。
综上所述,通过数学建模的方法,我们通过分析每天小鸟吃食物的数据,可以得出小鸟每天平均吃食物量为40克,且食物量的波动程度为8克。
这些分析结果对于小明来说,可以帮助他更好地了解小鸟的饮食习惯。
结论:数学建模可以帮助我们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通过分析数据和运用数学知识,我们可以得出客观的结论,并提供合理的解决方案。
小学生数学习题练习巧用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
小学生数学习题练习巧用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在小学数学学习中,习题练习是掌握知识和提高技能的重要途径。
然而,有时候我们会遇到一些实际问题,看似与数学无关,但通过巧妙地运用数学模型却可以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下面,我们将通过几个实例来展示小学生如何巧用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
例一:小红的蛋糕创业计划小红是一个创意十足的小学生,她喜欢做蛋糕,并打算在学校门口开一家小蛋糕店。
然而,她对于商品的定价和销量预测感到十分困惑。
于是,她请教了数学老师。
数学老师告诉小红,可以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来帮助她解决这个问题。
首先,小红需要确定每个蛋糕的成本,包括材料和时间成本。
然后,她可以设定一个合理的利润目标,如每个蛋糕的利润为10元。
接下来,她可以确定一个变量x代表销售的蛋糕数量,通过观察市场需求和竞争情况,她可以估计销售数量与售价之间的关系。
假设销售数量与售价成反比,即销售数量与售价的乘积等于一个常数k。
由此可得,蛋糕的售价可以表示为P = k/x。
而利润可以表示为总收入减去总成本,即P*x - 成本。
小红可以通过求解这个数学模型,找到最佳的售价和销售数量,从而实现利润最大化的目标。
例二:小明的投篮练习小明是一个热爱篮球的小学生,他希望通过投篮练习来提高自己的命中率。
然而,他发现自己在不同位置上的表现存在差异,于是他决定运用数学模型来解决这个问题。
小明首先选取了几个不同位置上的投篮点,然后记录了自己在每个位置上的命中率。
他将每个位置看作一个坐标点,命中率看作该点的高度,于是他得到了一组二维坐标上的数据点。
接下来,小明可以通过拟合曲线的方法,找到一条最佳拟合曲线,来描述投篮命中率与位置之间的关系。
他可以选择一条直线、曲线或者多项式来拟合这些数据点,从而得到一个数学模型。
通过分析这个数学模型,小明可以得到一些有用的信息,比如在哪些位置上他的命中率较高,哪些位置上他需要加强练习,以及如何调整投篮姿势和力度等。
结语:以上是两个小学生巧用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例子。
小学生数学建模的案例分析
小学生数学建模的案例分析在现如今的教育体系中,数学建模已经逐渐成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
尤其是对小学生来说,通过数学建模的学习,可以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分析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本文将通过分析一个小学生数学建模的案例,探讨数学建模对于小学生学习的意义和作用。
案例:小明的帽子小明是一个小学三年级的学生,他喜欢戴帽子。
有一天,他在帽子店捡到了一个袋子,里面有一些帽子。
小明好奇地打开袋子,发现里面没有标签,也没有告诉他帽子的数量。
于是小明决定通过数学建模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第一步,观察和收集信息。
小明先将帽子逐个取出,并用一张纸记录下每个帽子的特征,如颜色、形状、大小等。
同时,他还用一个小本子记录下袋子里帽子的数量。
第二步,分析问题。
小明在观察后发现,每个帽子的特征都不同,但是某些特征可能会重复出现,如颜色和形状。
他决定以颜色和形状为主要特征进行分类,并将每个帽子分到相应的类别中。
第三步,构建模型。
小明将问题简化为将帽子分成不同的类别,即颜色和形状。
他用彩色的纸条代表不同的颜色,用不同形状的图案代表帽子的形状。
然后,他用这些纸条和图案在桌上进行组合排列,找到合适的分类方法。
第四步,解决问题。
通过观察彩色纸条和图案在桌上的排列,小明发现可以将帽子分为四类:红色、蓝色、绿色和黄色;三种形状:圆形、方形和三角形。
于是他得出结论,袋子里有四顶红色的帽子、三顶蓝色的帽子、五顶绿色的帽子和两顶黄色的帽子。
同时,他还计算出袋子里共有14顶帽子。
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出数学建模对于小学生的学习是有着积极意义和作用的。
首先,数学建模可以培养小学生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
在这个案例中,小明通过观察和分析帽子的特征,运用数学的方法进行分类,并最终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个过程培养了小明的观察和分析能力,提高了他的逻辑思维能力。
其次,数学建模可以培养小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通过这个案例,小明面临的问题是如何确定帽子的数量,他通过构建模型和合理的排列组合方法,最终解决了问题。
数学五年级下册期末测实际问题的数学建模
数学五年级下册期末测实际问题的数学建模数学建模是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并进行分析求解的一种方法。
在五年级下册的学习中,我们已经学习了多种数学知识和技巧,现在可以尝试将这些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进行数学建模。
本文将以一则实际问题为例,详细介绍数学建模的过程和方法。
问题描述:小明家离学校有5公里,小明每天早上步行去上学,中午回家吃饭,下午再步行去学校,晚上再步行回家。
小明一天步行的总里程是多少?解决思路:1. 确定问题类型这是一个与距离和时间相关的问题,需要用到相关的数学知识和技巧。
2. 建立数学模型我们可以用变量来表示距离和时间,并建立以下数学关系:上午步行距离 = 学校到家的距离下午步行距离 = 家到学校的距离一天步行总里程 = 上午步行距离 + 下午步行距离3. 分析问题根据问题描述,小明的家离学校有5公里,早上、中午和晚上都需要步行。
我们可以通过计算上午和下午的步行距离,然后相加得出一天的步行总里程。
4. 解决问题根据上述思路,我们可以得到计算步行总里程的数学表达式:上午步行距离 = 5公里下午步行距离 = 5公里一天步行总里程 = 上午步行距离 + 下午步行距离将上述数学表达式代入计算,得到结果:上午步行距离 = 5公里下午步行距离 = 5公里一天步行总里程 = 5公里 + 5公里一天步行总里程 = 10公里因此,小明一天步行的总里程是10公里。
5. 模型验证为了验证我们得到的结果是否正确,可以进行逻辑推理和实际验证。
根据问题描述,小明早上步行去学校,中午步行回家吃饭,下午步行去学校,晚上再步行回家,每天都按照这个过程进行。
上午和下午的步行距离都是5公里,因此一天的步行总里程应该是10公里。
通过逻辑推理,我们的结果是正确的。
6. 结论根据数学建模的过程和方法,我们成功解决了实际问题,得出了小明一天步行的总里程是10公里的结论。
结尾:通过这个实际问题的数学建模过程,我们不仅巩固了数学知识和技巧的应用,更重要的是培养了我们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小学数学建模案例
小学数学建模案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建模思想的渗透对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通过几个具体的案例来展示小学数学建模的应用。
案例一:行程问题假设小明和小红分别从 A、B 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
小明的速度是每小时 5 千米,小红的速度是每小时 4 千米,经过 3 小时两人相遇。
求 A、B 两地的距离。
在解决这个问题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建立一个数学模型。
首先,明确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路程=速度 ×时间。
对于小明来说,他走的路程是 5×3 = 15 千米;对于小红来说,她走的路程是 4×3 = 12 千米。
因为两人是相向而行,所以 A、B 两地的距离就是两人所走路程之和,即 15 + 12 = 27 千米。
通过这个案例,学生能够理解和运用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来解决实际问题,建立起初步的数学模型。
案例二:购物中的折扣问题商场在进行促销活动,一件原价 200 元的衣服,现在打八折出售。
请问现在这件衣服的价格是多少?在解决这个问题时,我们可以建立这样的模型:折扣后的价格=原价 ×折扣率。
这里的折扣率是八折,也就是 80%(08)。
所以这件衣服现在的价格是 200×08 = 160 元。
进一步拓展,如果买两件这样的衣服,商场再给总价打九折,那么购买两件衣服需要花费多少钱?首先算出两件衣服不打折的总价是 200×2 = 400 元。
打八折后的价格是 400×08 = 320 元。
然后再打九折,最终价格是 320×09 = 288 元。
通过这个案例,学生能够理解折扣的概念,并运用数学模型计算出实际的价格。
案例三:图形面积问题有一块长方形的草地,长是 8 米,宽是 5 米。
在草地的周围围上一圈篱笆,篱笆的长度是多少?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建立周长的模型。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 2。
小学数学建模思想案例总结
小学数学建模思想案例总结小学数学建模思想案例总结数学建模是将数学的工具和方法运用到实际问题中进行分析、解决的过程。
小学数学建模的思想是通过分析实际问题的数学模型,挖掘问题的本质,并利用数学方法进行求解。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建模思想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问题之间的联系,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下面我将通过几个案例总结小学数学建模思想的应用。
第一个案例是关于校园环境问题的建模。
某小学的操场上有一块长方形的草坪,面积为150平方米。
由于校园环境整治的需要,校方决定将草坪改为几个圆形花坛,每个圆形花坛的面积相同。
学生们需要通过数学建模,确定花坛的个数和面积。
学生首先需要分析问题,将草坪和花坛的形状抽象为几何图形,即矩形和圆形。
然后根据草坪的面积和花坛的个数,建立两个方程,即矩形的面积等于150平方米,圆形的面积等于花坛的面积乘以花坛的个数。
通过解方程,学生可以得到花坛的个数和面积。
通过这个案例,学生不仅巩固了矩形和圆形的面积计算方法,还培养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需要将数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进行数学建模,并运用数学方法进行求解。
第二个案例是关于运动员训练问题的建模。
某校的运动场是一个长方形,长为200米,宽为100米。
学生需要在运动场上设置一条跑道,让运动员每次跑1000米。
学生需要通过数学建模,确定跑道的长度和宽度。
学生首先需要将运动场和跑道的形状抽象为几何图形,即矩形。
然后根据运动场的长和宽,以及跑道的长度和宽度,建立两个方程,即矩形的周长等于1000米,矩形的面积等于长乘以宽。
通过解方程,学生可以得到跑道的长度和宽度。
通过这个案例,学生不仅巩固了矩形的周长和面积计算方法,还培养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需要将数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进行数学建模,并运用数学方法进行求解。
第三个案例是关于分数的比较问题的建模。
某班级共有30个学生,其中有13个是女生。
一年级数学应用题通过数学建模解决未知数问题应用题
一年级数学应用题通过数学建模解决未知数问题应用题数学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随着年级的增加,数学问题的难度也会随之增加。
在一年级的数学课程中,学生通常会遇到一些应用题,这些应用题要求通过数学建模的方法来解决未知数问题。
本文将以一个数学建模的案例来介绍如何解决一年级的未知数问题。
假设小明和小红一起去超市买水果。
小明买了苹果和梨,一共花了10元;小红买了梨和香蕉,一共花了5元。
已知苹果的价格是2元,香蕉的价格是1元,我们需要求解梨的价格。
首先,我们可以设梨的价格为x元。
根据题目的描述,小明买了苹果和梨,花了10元,可以列出方程式:2 + x = 10。
同样地,小红买了梨和香蕉,花了5元,可以列出方程式:x + 1 = 5。
接下来,我们将使用一些数学技巧来解决这些方程式。
首先,我们可以将第一个方程式进行化简:x = 10 - 2 = 8。
然后,我们可以将第二个方程式进行化简:x = 5 - 1 = 4。
现在,我们得到了两个关于梨的价格的不同解:x = 8和x = 4。
这是因为我们假设的梨的价格可以有多个可能的取值。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选择一个合适的解释。
通常,对于一年级的数学问题,我们会选择最简单的解释。
在这个例子中,最简单的解释是x = 4,这意味着梨的价格是4元。
这样,我们就解决了这个应用题,找到了梨的价格。
在实际生活中,数学建模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各种类型的未知数问题。
通过建立方程式或模型,我们可以将复杂的问题转变为可求解的数学问题。
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我们需要运用数学知识和技巧,同时也锻炼了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此外,数学建模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在团队中,每个成员可以发挥自己的优势,共同解决问题。
通过合作,学生可以学会倾听他人的观点,理解他人的思维方式,培养团队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总结起来,数学建模是解决未知数问题的有效方法。
在一年级的数学课程中,通过数学建模解决应用题,可以帮助学生巩固数学知识,培养问题解决能力,并且锻炼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通过实例讲解小学五年级下册的数学建模
通过实例讲解小学五年级下册的数学建模数学建模是将数学的知识和方法应用到实际问题中的过程,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来解决实际问题。
在小学五年级下册的数学教学中,数学建模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本文将通过具体的实例,来讲解小学五年级下册的数学建模。
一、问题引入假设小学五年级的数学课上,老师给同学们提出了一个问题:“在一堂45分钟的课程中,如果老师每10分钟给同学们讲解一个知识点,剩下的时间同学们自主完成相应的练习和解答问题,请问同学们有多少时间用于自主学习和解答问题?”二、数学建模过程1. 确定问题的目标和约束条件问题的目标是求解同学们自主学习和解答问题的时间。
约束条件是课程时长为45分钟,老师每10分钟讲解一个知识点。
2. 建立数学模型设同学们自主学习和解答问题的时间为x分钟。
根据约束条件,可以列出等式:10 + 10 + 10 + 10 + x = 45。
3. 求解数学模型将等式化简得出:40 + x = 45,即x = 45 - 40 = 5。
因此,同学们有5分钟的时间用于自主学习和解答问题。
三、实际应用通过上述的数学建模过程,同学们可以得到准确的答案和解决问题的思路。
这样的数学建模方法可以运用到各种实际问题中。
例如,在生活中,假设小明去超市买了苹果、香蕉和橙子,他花了80元,知道苹果每斤10元,香蕉每斤5元,橙子每斤8元。
现在小明想知道他分别买了多少斤的苹果、香蕉和橙子。
首先,我们可以设小明买苹果的斤数为x,买香蕉的斤数为y,买橙子的斤数为z。
根据题意,可以列出等式:10x + 5y + 8z = 80。
由于题目需要求解每种水果的斤数,因此需要设立约束条件,即x、y、z均为非负整数。
通过将等式化简,可以得到约束条件下的所有满足情况。
利用数学建模的思路,小明可以计算得出自己买了多少斤的苹果、香蕉和橙子。
四、总结数学建模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可以帮助同学们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和方法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
小学数学建模案例精编版.doc
⋯⋯⋯⋯⋯⋯⋯⋯⋯⋯⋯⋯⋯⋯⋯⋯⋯⋯⋯⋯⋯⋯⋯最新料推荐⋯⋯⋯⋯⋯⋯⋯⋯⋯⋯⋯⋯⋯⋯⋯⋯⋯⋯⋯小学数学建模案例相遇。
① 情境,激学生的求知欲。
先两位同学在黑板的两同相向而行,可以学生重复多走几次。
接着可以同学看到了什么。
学生的回答会有很多,如:他在中碰到了;两个人面面在走;两个人背背在走⋯⋯此就可以引入相遇中的一些条件:同出、相向而行、相背而行、途中相遇。
当学生此有一定的了解之后就可以一个具体的例子来入教学重点了。
例如:甲乙两同从 A 、 B 两地相向而行,在距 A 地 80 千米相遇,相遇后两前,甲到达 B 地、乙到达 A 地后均立即返回,第二次在距 A 地 60 千米相遇。
求 A 、B 两地的路程。
②抽象概括,建立模型,入学。
此可以将整个程用段来形象地描述,就是个相遇建立的数学模型。
③研究模型,形成数学知。
出一般律之后可以个例子学生做,看看学生是否已掌握,是否会用个律来解决。
如:两艘渡在同一刻垂直离 H 河的甲、乙两岸相向而行,它在距离甲岸 720 米相遇。
到达定地点后,每艘船都要停留 10 分,以便乘客上船下船,然后返航。
两艘在距离乙岸 4OO 米又重新相遇。
:河的度是多少 ?可以两位同学到黑板上来做,其他同学做在作本上,然后解,并充分肯定学生的表,增学生的学极性。
案例二:小学高年数学教学会遇到“牛吃草”,牛吃草又称消或牛牧,是 17 世英国大的科学家牛提出来的。
典型牛吃草的条件是假草的生速度固定不,不同数的牛吃光同一片草地所需的天数各不相同,求若干牛吃片草地可以吃多少天。
由于吃的天数不同,草又是天天在生的,所以草的存量随牛吃的天数不断化。
例:牧上一片青草,每天牧草都匀速生,片草地可供 l0 牛吃 20 天,或者可以供l5 牛吃 10 天,:可供 25 牛吃几天 ?分析:目就在牧上草的数量每天都在生化,我要想法从化当中找到不的量。
草量可以分牧上原有的草和新出来的草两部分。
牧上原有的草是不的,新出来的草然在化,因是匀速生,所以片草地每天新出的草的数量相同,即每天新出的草是不的。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数学建模案例研究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数学建模案例研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建模是一种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通过数学手段解决问题的方法。
数学建模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以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数学建模案例为切入点,分析其应用及效果。
一、背景介绍数学建模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已得到广泛应用。
通过数学建模,学生能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提高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下面将介绍一个小学数学建模的案例,名为“购物套餐”。
二、购物套餐案例购物套餐是一个实际生活中常见的问题。
学生需要根据给定的条件,选择合适的购物套餐。
以下是一个购物套餐的示例:某超市推出了三种购物套餐,分别为A套餐、B套餐和C套餐。
每种套餐的价格和内含物品如下:A套餐:价格100元,包含牛奶1瓶、鸡蛋1打和面包2袋。
B套餐:价格120元,包含牛奶1瓶、鸡蛋2打和面包3袋。
C套餐:价格150元,包含牛奶2瓶、鸡蛋3打和面包4袋。
学生需要根据自己的需求和预算,选择最合适的购物套餐。
他们可以通过建立方程组来解决这个问题。
首先,设A、B、C分别表示购买A套餐、B套餐和C套餐的数量,那么可以得到如下方程组:A +B +C = ?100A + 120B + 150C = ?学生可以通过解这个方程组来确定每种套餐的购买数量,从而选择最合适的购物套餐。
三、数学建模应用效果分析购物套餐案例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这个案例,学生能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通过数学手段解决问题。
同时,学生还能够培养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交流解题思路,互相学习,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
通过购物套餐案例,学生不仅能够提高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够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
他们需要根据给定的条件,进行思考和分析,选择最合适的购物套餐。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提高他们的判断和决策能力。
四、总结数学建模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意义重大。
三年级数学建模经典例题
三年级数学建模经典例题一、数学建模是什么呢?1. 咱就说这数学建模啊,就像是给数学问题盖房子。
把那些实际的数学问题当作是一堆原材料,咱们得用数学知识和方法把这些原材料搭建成一个合理的“房子”,这个“房子”就是数学模型啦。
比如说,咱们生活里有个问题是计算学校操场的面积,那咱们就可以用长方形或者正方形的面积公式来构建这个模型,把操场的长和宽当成这个模型的参数,最后算出面积。
2. 数学建模可不是瞎糊弄哦。
它是有规则、有步骤的。
就像咱们走路得一步一步来,数学建模得先理解问题,知道这个问题到底是啥意思,是关于数量关系呢,还是图形形状之类的。
然后得选择合适的数学工具,就像建房子得选合适的工具一样,是用加减乘除呢,还是得用几何知识。
最后得出结果,再检查检查这个结果是不是合理。
二、三年级能碰到啥样的数学建模例题呢?1. 有那种关于购物的例题。
比如说小明去商店买文具,一支铅笔2元,一个笔记本5元,他带了20元,能买几支铅笔和几个笔记本呢?这时候咱们就得构建一个关于钱数和物品价格以及数量的模型。
设能买x支铅笔,y个笔记本,那模型就是2x + 5y = 20,然后再根据实际情况,因为x和y都得是正整数,所以就能得出结果啦。
2. 还有关于图形组合的例题。
像有一些小正方形,边长都是1厘米,要用这些小正方形拼成一个大长方形,有几种拼法呢?这就需要考虑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小正方形个数的关系。
如果有6个小正方形,那长和宽可能是1和6,或者2和3,这就是一种简单的数学建模过程。
三、为啥要让三年级的小朋友接触数学建模呢?1. 这能让小朋友们更好地理解数学和生活的联系。
咱平时生活里到处都是数学问题,数学建模就是把这些生活里的事儿用数学表示出来。
就像小朋友们分糖果,几个小朋友,每人分几颗,这就是数学在生活里的体现,通过数学建模,他们能更明白数学的用处。
2. 它能锻炼小朋友们的思维能力。
数学建模得想办法解决问题,得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
比如说在上面那个购物的例题里,小朋友得想怎么在钱数有限的情况下买最多的东西,这就需要他们动脑子,考虑不同的组合,这样思维就越来越灵活了。
掌握数学技巧小学生数学建模练习题
掌握数学技巧小学生数学建模练习题掌握数学技巧小学生数学建模练习题数学是一门普遍被视为难题的学科,但如果能掌握一些数学技巧,小学生就能更加从容应对数学问题。
数学建模练习题是培养孩子数学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
本文将介绍一些数学技巧,并提供适合小学生的数学建模练习题,帮助他们在数学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一、等式调整与应用等式调整是数学运算中的基本技巧之一。
小学生有时需要调整等式的形式来解决问题。
例如,对于题目“一袋米重5千克,两袋米重多少千克?”,我们可以通过等式调整进行解答。
解答过程如下:设两袋米的总重量为x千克,则根据题意,5 + 5 = x。
因此,两袋米的总重量为10千克。
通过这个简单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到等式调整在进行数学建模时的重要作用。
二、图表解读与利用小学生数学建模的另一个重要技巧是图表解读与利用。
图表可以直观地展示数据,并帮助孩子理解和分析问题。
例如,我们可以通过柱状图解决问题“小明每天早餐的摄入量如下,请从中找出摄入量最高的食物。
”。
解答过程如下:根据图表,我们可以看出小明每天摄入的食物有牛奶、鸡蛋、面包和水果。
通过观察柱状图,我们可以发现面包的摄入量最高。
因此,面包是小明每天早餐中摄入量最高的食物。
通过图表解读与利用,小学生可以更方便地查找信息并解决实际问题。
三、逻辑推理与问题解决逻辑推理是数学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
小学生需要学会通过观察和推理解决问题。
例如,我们可以通过问题“有3个桃子,小华吃了一个,小明又吃了一个,最后还剩下一个,请问原来共有多少个桃子?”来进行逻辑推理。
解答过程如下:设原来共有x个桃子。
根据题意,得到等式:x - 1 - 1 = 1。
通过简单的计算,我们可以得知x = 3。
因此,原来共有3个桃子。
通过逻辑推理,小学生可以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实际问题的数学建模小学生数学建模的目的是将数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我们可以通过一道题目来说明这一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小学数学建模的两个例题
摘要:数学建模就是用数学语言描述实际现象的过程。
是一种数学的思考方法,是运用数学的语言和方法,通过抽象、简化建立能近似刻画并"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强有力的数学手段。
小学数学建模,主要针对于小学的数学学习,用数学的“模型思想”来指导教学,让学生从具体的事例或现实中的原型出发慢慢抽象化地建立起某种模型并加以运用,加深其对数学的理解和感受,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本文就其中两个问题作了简单的介绍。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建模
Abstract:Mathematical modeling is the process of using mathematical language to describe the actual phenomena. It is a mathematical way of thinking, is the use of language and mathematical methods, through abstraction, simplification can establish an approximate characterization and "solve" a powerful mathematical means of practical problems. Elementary mathematical modeling, mainly for mathematical learning in primary schools, with "ideological model" to guide the teaching of mathematics, so that students from concrete examples or prototypes reality slowly starting to build some kind of abstract model and applied, deepen their mathematical understanding and feelings, develop creative thinking skills.
Keywords: Primary Mathematics Mathematical Modeling
1.数学建模
要弄清楚什么是数学建模,首先要明白什么是数学模型。
"数学模型是关于部分现实世界和为一种特殊目的而作的一个抽象的、简化的结构。
简单来说,数学模型就是为了解决某些问题或者是达到某种目的,用数学符号建立起来的一种数学形式。
我们寻找并建立这种模型的过程就叫做数学建模。
2.小学数学建模例题
针对小学的数学建模并不像我们平时遇到的问题那般复杂困难,小学数学建模更加关注“问题情境——建立模型——得出结论——应用”。
下面就我们平时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某些问题做简单的论述。
例1、甲、乙两人沿着环形跑道练习长跑,甲每分钟跑250米,乙每分钟跑200米,两人同时同地同向出发,45分钟后甲第一次追上了乙,如果两人同时同地反向而跑,经过多少分钟后两人相遇?
这个问题是小学数学当中比较典型的环形跑道上的追及、相遇问题,也是一类具有代表性的建模题目。
这类题目主要是让学生去发现两人同时同地同向出发的距离就是追及距离,题目中给出甲的速度比乙的速度快,但甲却是追上乙,说明甲只能比乙多跑了一圈后追上了乙,问题中是甲乙两人同时同地反向而跑的距离,就是相遇距离。
这种典型的环形跑道上的行程问题本质上讲就是追及问题或相遇问题,当两人(或两物)同向运动时就是追及问题,当两人(或两物)反向运动时就是相遇问题。
追及距离=二人初始距离+环形跑道长
度的倍数,追及距离=追及时间X速度差;相遇距离=两人从出发到相遇所行的路程和,相遇距离=相遇时间X速度和。
分析与解:
(1 )(2 )根据图(1)用追及问题公式就能求出跑道的长度,因为甲乙两人从同一点出发,并且甲乙是第一次相遇,则距离差就等于跑道长
250
(米
⨯
200
=
-
)
(
2250
45
)
同理,若两人在环形跑道反向而行,从同一点出发两人相遇所经过的路程和=跑道长。
(
2250分钟
+
÷
=
200
)
(5
)
250
即经过五分钟两人相遇。
这个题目的数学模型的建立并不复杂,只要明白环形跑道的特点,即能轻松建立出以上模型,这种模型对所有环形跑道上的题目都可应用。
练习:甲、乙两运动员在周长为400米的环形跑道上同向竞走,已知乙的平均速度是每分钟80米,甲的平均速度是乙的1.25倍,甲
在乙前面100处,两人同时出发,几分钟后,甲第一次追上乙?
这个题目是甲乙两人同时异地出发,运用我们建立的模型
追及距离=二人初始距离+环形跑道长度的倍数
甲第一次追上乙的追及距离=400-100=300米。
这里的二人初始距离
要注意,因为甲在乙的前面,且是甲去追乙,所以这里的初始距离应当为负数,相当于400+(-100),得到初始距离后,追及的时间也就简单了。
分析与解:
/
80=
25
.1
=
.1
=
=
⨯
⨯
米
分
25
分,甲的速度
乙的速度
米
100
乙的速度/
80
300分钟
=
÷
100
-
(
)
80
(
)
15
这个题目就应用了我们刚刚建立起来的数学模型,应用这种模型是的我们的解题更加的简便,以后这一类型的题目都可采用这种模型。
例2:出租车收费标准,3千米以内7元,超过3千米,每千米1.5元(不足1千米的按1千米计算),李叔叔坐车行驶了5.7千米,应该付多少钱?
这里涉及到实际生活,我们通常把这类问题简称为出租车问题。
这一类问题的特点就是分层计算。
容易从题目中得知,前面的3千米是乙个价钱,后面超过3千米的部分又是一个价钱,要求中的价钱就需要把两部分加起来。
所以,总费用=没超过部分的价钱+超过部分的价钱;超过的部分=超过的路程X超过路程后的单价。
在这个题目当中,没超过的部分是7元,超过的路程=6-3=3(千米),这里还涉及到一个不足1千米按1千米算的问题,这里需要注
意;得到超过的路程后就很容易得出超过部分的价钱=3X1.5=4.5(元),最后,把两部分的价钱加起来=7+4.5=11.5(元)。
这个题目数学模型的建立比较简单,只要明白其中的数量关系就可以很顺利的建立出模型。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通过义务阶段的数学学习,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数学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了解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在基本理念中强调:“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和交流等数学活动。
”数学建模能很好帮助学生理解数学,了解数学,增加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感受到生活当中处处有数学。
所以小学的数学建模有助于我们的学生更好的去了解、学习数学,感受到数学学科的多姿多彩。
参考文献:
对小学数学建模教学的认识与思考杨树军
小学数学建模教学中的思考马世广
奥数教程(第五版)胡大同江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