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糖尿病中医预防保健知识
高血压、糖尿病的防治及中医保健知识

高血压、糖尿病的防治及中医保健知识:
高血压和糖尿病都是慢性疾病,需要长期的治疗和保健。
以下是一些高血压和糖尿病的防治及中医保健知识:
高血压的防治及中医保健知识:
1.控制饮食:保持低盐、低脂、低糖的饮食习惯,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减少脂肪摄
入,控制体重。
2.适量运动:适当的运动有助于降低血压,增强体质。
建议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
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
3.控制情绪:中医认为情绪波动会导致血压升高,因此保持心情平静、愉悦有助于控
制血压。
4.定期检测:定期检测血压可以及时发现血压升高的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5.中医保健:中医的针灸、按摩、拔罐等方法可以帮助调节血压,缓解高血压症状。
糖尿病的防治及中医保健知识:
1.控制饮食:控制饮食是糖尿病防治的重要措施。
要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控制碳水
化合物、脂肪和糖分的摄入量,多吃蔬菜、水果和全谷类食物。
2.适量运动:适当的运动有助于控制血糖,增强体质。
建议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
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
3.控制体重:肥胖是糖尿病的高危因素之一,保持健康的体重有助于预防和控制糖尿
病。
4.定期检测:定期检测血糖可以及时发现血糖异常的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5.中医保健:中医的针灸、按摩、气功等方法可以帮助调节血糖,缓解糖尿病症状。
此外,中医还强调饮食调理和起居调护,如避免过度劳累、保证充足的睡眠等。
高血压、糖尿病中医预防保健知识

中药泡脚
可选用适当的中药泡脚方以改善血液循环和缓解疲劳, 如艾叶、红花等。
ABCD
食疗药膳
可根据个人体质和病情选择适当的食疗药膳,如山楂茶 、荷叶粥等以辅助降压降糖。
艾灸保健
可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艾灸保健,以温通经络和调和 气血。
定期检查与随访
定期检查 随访管理 并发症筛查 健康教育
定期进行血压、血糖、血脂等相关指标的检查,以及心电图、 肾功能等相关检查,以及时了解病情变化。
中医建议适量运动,如太极拳、八段 锦等,以促进气血流通,增强身体素 质。
运动养生需要持之以恒,长期坚持才 能取得良好效果。
避免剧烈运动
高血压患者应避免剧烈运动,以免加 重病情;糖尿病患者也应注意运动强 度,避免低血糖反应。
情志养生与高血压、糖尿病预防
调节情志
中医认为情志失调是导致疾病的 重要原因之一,因此要注重调节
糖尿病
中医认为糖尿病与阴虚燥热、气阴两虚、血瘀等 有关,治疗时注重清热润燥、益气养阴、活血化 瘀等。
中医对糖尿病并发症的认识
中医认为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与气血阴阳失衡有 关,因此在治疗糖尿病的同时,也要注重调整患 者的整体身体状况,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02 高血压中医预防保健
高血压的中医病因病机
01
冬季寒气重易伤肾,应注意保暖和养 肾,适量食用黑色食物如黑豆、黑芝 麻等以补肾气。
春季养肝
夏季养心
秋季养肺
冬季养肾
春季肝气旺盛,应注意养肝护肝,避 免情绪波动,多食绿色蔬菜以疏肝理 气。
秋季干燥易伤肺,应注意养阴润肺, 多饮水,适量食用梨、百合等润肺食 物。
家庭常用中医保健方法
按摩穴位
可按摩太冲、涌泉、三阴交等穴位以降压降糖,或按摩 足三里、关元等穴位以强身健体。
高血压糖尿病中医保健

高血压糖尿病中医保健高血压与糖尿病是两种常见的慢性疾病,而中医保健在预防和治疗这两种疾病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
本文将探讨高血压糖尿病的中医保健方法,帮助患者更好地管理这两种疾病。
一、中医理论对高血压糖尿病的认识中医认为,高血压和糖尿病都与体内的气血、阴阳失调有关。
高血压主要由于气血运行不畅,糖尿病则是体内阴阳失调导致的。
因此,中医在治疗这两种疾病时,注重调整气血、阴阳平衡。
二、中医保健方法1.中药调理中药在调理高血压和糖尿病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
对于高血压患者,中药可以调节血压、平稳心率。
常用的中药有天麻、丹参、黄芪等。
而对于糖尿病患者,中药可以调节血糖、改善胰岛功能。
常用的中药有苦瓜、黄精、山药等。
患者应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中药,并在专业医生指导下使用。
2.食疗养生饮食对于高血压和糖尿病的控制至关重要。
中医提倡“五谷为养,五果为助”,患者应合理摄入各类食物,保证营养平衡。
对于高血压患者,应少吃油腻、高盐食品,多摄入蔬菜水果;对于糖尿病患者,应避免食用高糖食品,多摄入蔬菜、豆类。
同时,患者还可以通过药膳调制,如苦瓜炒鸡蛋、酸枣仁粥等,来辅助治疗。
3.针灸推拿针灸和推拿在中医防治高血压和糖尿病方面有着独特的疗效。
针灸可以通过调整经络,调和气血,改善高血压症状;推拿则可以通过按摩穴位,促进血液循环,改善糖尿病症状。
患者可以在专业的中医医院接受针灸推拿治疗。
4.运动调养适当的运动有助于控制高血压和糖尿病。
运动可以提高身体代谢,降低血压和血糖。
患者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散步、太极拳、瑜伽等。
要注意,运动强度应适中,避免过度劳累,需遵循医生的指导。
5.情志调理中医强调情志与疾病之间的关系。
情绪不稳定会影响身体的气血运行,加重高血压和糖尿病症状。
因此,患者应通过调节情绪,保持积极的心态,缓解压力,有助于疾病的缓解。
三、中医保健的注意事项1.寻求专业医生指导中医保健需要在专业的医生指导下进行。
患者不应迷信中医,要寻求合格的中医医生的指导,制定适合自己的保健方案。
中医高血压的健康知识讲义

症状:头痛、呕 吐、意识障碍、 偏瘫、失语等
原因:高血压、 动脉硬化、脑血 管狭窄或闭塞等
预防:控制血压、 保持健康生活方 式、定期进行脑 血管检查等
肾功能损害
定义:中医高血压引起的肾功能损害是指高血压导致肾脏结构和功能改变, 进而引发一系列肾脏疾病的过程。
症状:高血压肾病早期可无任何症状,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夜尿增多、 蛋白尿、血尿等症状。
饮食调理:饮食应以清淡、易消化为主,多摄入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 物,避免高盐、高脂、高糖等食物的摄入。
遵医嘱按时服药,不随意停药或减量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遵医嘱:根据医生的建议和处方,按时服药,不漏服或错服。
不要随意停药或减量:高血压是一种需要长期治疗的疾病,患者不能随 意停药或减量,以免血压反弹或出现其他并发症。
活动效果:提高公众对中医高血压的认识 和重视程度,促进健康生活方式的养成和 预防措施的落实,降低高血压发病率和并 发症的发生率。
加强社区和家庭对高血压的预防与控制工作
社区和家庭是高血压预防与控制的重要场所 加强社区和家庭对高血压的预防与控制工作的方法和措施 提高社区和家庭对高血压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促进社区和家庭积极参与高血压的预防与控制工作
中医治疗高血压以平肝熄风、滋养肝肾、活血化瘀为基本原则,注 重整体调理,强调个体化治疗。
中医认为高血压与饮食、情绪等因素密切相关,因此饮食调理和情志 调护在高血压的预防和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
中医对高血压的分类和诊断标准与现代医学有所不同,中医更注重 证候的辨析和个体化的治疗。
高血压的发病原因
肝阳上亢:肝阳上亢是高血压的常见发病原因之一,多由肝气郁结、肝火上炎所致 痰湿中阻:痰湿中阻是高血压的常见发病原因之一,多由饮食不节、脾胃虚弱所致 气血亏虚:气血亏虚是高血压的常见发病原因之一,多由久病不愈、气血两虚所致 肾精不足:肾精不足是高血压的常见发病原因之一,多由先天不足、后天失养所致
高血压、糖尿病 健康教育处方

户部寨镇卫生院
糖尿病中医处方
【预防保健】
(1)防止和纠正肥胖。
(2)避免高脂肪饮食。
(3)用餐定时定量,少量多餐,饮食成分合理,禁食糖、烟酒和高淀粉食物,多吃蔬菜。
(4)增加体力活动,参加体育锻炼。
(5)避免或少用对糖代谢不利的药物。
【防病食疗】
(1)有利于糖尿病治疗的食物豇豆角,补肾生津豇豆角2-3两,水煮熟后,吃豆角喝汤,常食治糖尿病。
(2)饮绿茶是防止糖尿病的最好最简单的方法,特别是饮用凉开水浸泡的绿茶降血糖的成份不被破坏,喝淡茶为益,。
(3)黄鳝还含有降血糖的成分,糖尿病病人可常食,但每顿吃二两左右。
(4)糖尿病人一般吃豆制品的食物较多,豆制品食物百利而有一害排碘,缺碘会加重糖尿病,建议糖尿病人每天喝碗紫菜汤来保证不缺碘。
(5)苦瓜苦寒,有清热止渴作用,能降低血糖。
【穴位按摩】
可按摩足三里、三阴交、肺腧、关元、气海等穴位。
【中医防治处方】
1.西瓜子50g 粳米30g 【糖尿病肺热津伤证】
2.天冬、麦冬、熟地、赤芍各15g,黄芩、大黄(后下)各10g,黄连6g,丹皮12g,元参30g,玉米须60g 【糖尿病胃热炽盛证】
3.生地、枸杞子各12克,天冬、金樱子、桑螵蛸、沙苑子各10克,山萸肉、芡实各15克,山药30克【糖尿病肾阴亏虚证】
4.熟地、黄芪各15g,山芋肉、补骨脂、五味子各10g,元参、山药、丹参各12g,苍术6g,肉桂3g 【糖尿病阴阳两虚证】
注:中医防治处方一栏,仅限在中医医师辩证指导下应用。
高血压糖尿病中医保健方法

高血压糖尿病中医保健方法
高血压和糖尿病是两种常见的慢性疾病,中医保健方法可以起
到一定的辅助作用。
下面介绍一些中医保健方法,供参考:
饮食调理
1. 温和的饮食:避免过于油腻、辛辣的食物,选择清淡、温和
的饮食,包括粗粮、杂粮、新鲜蔬菜和水果,限制糖类和盐的摄入。
2. 控制饮食量:合理安排饮食,避免过量进食。
3. 平衡营养:注意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的搭配,保证营
养均衡。
中药调理
1. 根据个体情况使用相应中药:可以咨询中医师获取适合自己
情况的草药或中药方剂。
2. 定期服用中药:遵循医嘱,按时按量服用中药。
调节生活方式
1. 适量运动: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散步、太极拳、瑜
伽等,保持适度运动。
2. 控制体重:保持合适的体重有助于控制高血压和糖尿病。
3. 管理压力:学会放松和管理压力,避免长期处于紧张状态。
4. 规律作息: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养成健康的生活惯。
其他注意事项
1. 定期体检:定期进行相关检查,以便及时了解身体状况。
2. 注意药物使用:遵循医生的处方和用药指导。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中医保健方法,但请在实施之前咨询医生的意见,适应个体情况进行调整与选择。
祝您身体健康!。
高血压、糖尿病中医预防保健知识

中医对高血压、糖尿病的辨证分型
肝阳上亢型
表现为头痛、眩晕、急躁易怒等症状,治疗以 平肝潜阳为主。
痰湿内阻型
表现为胸闷、恶心、呕吐等症状,治疗以化痰 祛湿为主。
气阴两虚型
表现为心悸、气短、乏力等症状,治疗以益气 养阴为主。
中医对高血压、糖尿病的治疗原则
强调个体化治疗
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体质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02
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如散步、 太极拳等,保持适当的运动量,有助于控制体
重和血压。
睡眠充足
04
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成年人一般每天睡眠78小时,有助于调节身体机能,保持血压稳定。
05
高血压、糖尿病的误区与澄 清
常见误区
误区一
高血压、糖尿病无法预防。
误区二
高血压、糖尿病无法治愈,只能 控制。
糖尿病
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如不良的 生活习惯、缺乏运动、肥胖等) 都可能导致糖尿病。
高血压、糖尿病的症状
高血压
常见的症状包括头痛、疲倦、心悸、 耳鸣等,严重时可能出现心脑血管疾 病的症状,如胸痛、呼吸困难等。
糖尿病
常见的症状包括多饮、多尿、多食和 体重下降等,严重时可能出现并发症 的症状,如视力模糊、四肢麻木等。
高血压、糖尿病需要患者积极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保持健 康的生活方式,同时需要定期进行体检和监测病情。
THANKS
避免诱发因素
戒烟限酒,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压力,预防感 冒和其他感染。
自我保健方法
合理饮食
01
遵循低盐、低糖、低脂、高纤维的饮食原则, 适量摄入蛋白质和脂肪,多吃蔬菜水果。
保持良好心态
高血压、糖尿病中医预防保健知识

运动保健:坚 持适当的运动, 如散步、慢跑、 瑜伽等,有助 于控制体重和 血压
心理保健:保 持良好的心态, 避免过度紧张 和焦虑,有助 于控制血糖和 血压
高血压、糖05尿病的中医
治疗特色
中药治疗
辨证论治:根据患 者的体质、症状、 舌象、脉象等综合 判断,制定个性化 的治疗方案
整体观念:注重调 整人体阴阳平衡, 提高机体免疫力, 预防疾病发生
饮食:低盐、低 糖、低脂饮食, 多吃蔬菜水果
运动:适量运动, 如散步、慢跑、 游泳等
睡眠:保证充足 的睡眠,避免熬 夜
心态:保持乐观 积极的心态,避 免焦虑、紧张等 不良情绪
高血压、糖07尿病患者的
健康教育
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水平
介绍高血压、 糖尿病的基本 概念和发病机 制
讲解高血压、 糖尿病的危害 和并发症
扶正祛邪:通过扶 助正气、祛除邪气 ,达到治疗疾病的 目的
标本兼治:既注重 治疗当前症状,又 注重调理脏腑功能 ,从根本上预防疾 病复发
针灸治疗
治疗方法:根据病情选择 不同的穴位进行针灸
针灸原理:通过刺激穴位, 调节气血运行,达到治疗 目的
治疗效果:对高血压、糖 尿病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注意事项:针灸治疗需要 专业医生操作,避免自行
饮食不节:饮食不当,如过度摄入高脂肪、高糖食物,可能导致高血压、糖尿病的发生。
情志失调:情绪波动过大,如长期紧张、焦虑、抑郁等,可能导致高血压、糖尿病的发生。
遗传因素:高血压、糖尿病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家族中有高血压、糖尿病病史的人更容易患 病。
中医对高血压、糖尿病的病理机制认识
阴阳失调:高血压、 糖尿病的病因主要 是阴阳失调,导致 气血运行不畅,脏 腑功能失调。
中医治疗三高健康教育内容

中医对三高、心脑血管病预防、治疗经验三高、心脑血管病的发病率、死亡率、致残率居各种疾病之冠,而且发病率越来越高,并向年轻化发展。
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高热量的食物过量摄入,各种激素的摄入,40岁以后代谢能力的下降,活动量的减少,环境的污染等都给三高、肥胖、心脑血管病、糖尿病的发病奠定了基础。
各种治疗心脑血管病、保健、减肥、降脂、降压、降粘、降糖的药物甚多,可用铺天盖地来形容。
但基本都是疗效单一,缺乏平衡阴阳的相生相克之性。
不是副作用多,就是疗效不可靠或治疗一种病,增添多种病。
三高是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的总称。
研究表明这三者临床疾病的聚集并非偶然。
1988年美国著名内分泌专家Reaven将高血糖中的胰岛素抵抗、高胰岛素血症、糖耐量异常,高血脂中的高甘油三脂血症和高血压统称为“X综合征”,即现在医学界一般说的代谢综合征⑴、高血压:是指在静息状态下动脉收缩压和/或舒张压增高(>=140/90mmHg),常伴有脂肪和糖代谢紊乱以及心、脑、肾和视网膜等器官功能性或器质性改变。
临床上很多高血压病人特别是肥胖型常伴有糖尿病,而糖尿病也较多的伴有高血压。
由于部分高血压患者并无明显的临床症状,高血压又被称为人类健康的“无形杀手”。
⑵、高血脂:脂肪代谢或运转异常使血浆一种或多种脂质高于正常称为高血脂症。
高血脂症是一种全身性疾病,指血中总胆固醇(TC)和/或甘油三酯(TG)过高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过低,现代医学称之为血脂异常。
脂质不溶或微溶于水,必须与蛋白质结合以脂蛋白形式存在,因此,高血脂症通常也称为高脂蛋白血症。
该病对身体的损害是隐匿、逐渐、进行性和全身性的。
它的直接损害是加速全身动脉粥样硬化,因为全身的重要器官都要依靠动脉供血、供氧,一旦动脉被粥样斑块堵塞,就会导致严重后果。
动脉硬化引起的肾功能衰竭等,都与高血脂症密切相关。
大量研究资料表明,高血脂症是脑卒中、冠心病、心肌梗死、心脏猝死独立而重要的危险因素。
高血压糖尿病中医保健

高血压糖尿病中医保健高血压中医药健康管理方案建议患者考虑针灸科治疗,取穴为足三里、合谷;内关、太冲;三阴交、曲池、阳陵泉。
每天取一组穴,交替使用。
药枕疗法是将杭白菊、桑叶、野菊花、辛夷各500克,薄荷、花红各150克混合粉碎后另外拌入冰片50克,装入布袋做枕头使用。
每剂药可以用3-6个月。
此外,还可以用菊花1000克,丹皮、白芷、川芎各250克,制成药枕防治。
气功疗法可以取内养静功法,坐姿或站姿。
每次10-30分钟,每日1-2次。
中药足浴建议晚上临睡前,配合红花50g洗脚泡脚,洗泡过程中可以搓足心,每侧各搓1-2分钟。
起平肝潜阳、活血通络的作用。
中药代茶饮使用方法:将药茶方中的各味中药置保温杯中直接沸水浸泡10分钟后饮用或中药放到砂锅中先浸泡10-15分钟后用武火烧沸代茶饮用。
建议根据口味,选择性使用,日选1饮,可以连续服用或间断服用。
放松心态对于病情的控制有一定好处,七情均关乎五脏,七情条畅,脏腑气机正常则灾病不生。
糖尿病中医药健康管理方案建议患者配合针灸科辅助治疗,主穴为胰俞肺俞脾俞肾俞三阴交太溪,配穴根据不同情况选择。
操作主穴用毫针补法或是平补平泻法。
可配合针灸科耳针取穴辅助治疗,选胰胆、内分泌、肾、三焦、耳迷根、神门、心、肝、肺、屏尖、胃等穴,每次以3-4穴,毫针用轻刺激,或用揿针埋藏或用王不留行籽贴压。
饮食疗法建议尽量较少喝粥的次数,可考虑多服用山药,现代医学证明,山药具有辅助降糖的作用。
运动疗法建议在餐后60-90分钟进行,每日1-2次,每次20-30分钟。
运动要定时定量,而且要持之以恒。
方式可以选择打太极拳、打八段锦、五禽戏等。
二、适当增加传统体育项目的锻炼,例如站桩、太极拳等,应该持续一段时间,并符合锻炼标准,以达到适当的锻炼时间和强度。
同时,避免食用含糖过高的中药,如山楂、枸杞子、大枣、桂圆肉等,合理饮食,注意膳食营养。
高血压糖尿病中医保健指南

高血压糖尿病中医保健指南
介绍:
高血压和糖尿病是两种常见且严重的慢性疾病。
中医保健方法可以作为辅助措施,帮助控制这两种疾病,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
本指南提供了一些中医保健方法和建议,供患者参考和实施。
一、饮食调理:
1. 控制总体饮食摄入量,尽量保持适宜的体重。
2. 增加蔬菜和水果的摄入,以提供足够的纤维和维生素。
3. 减少食用高盐、高糖、高脂肪食物。
4. 避免暴饮暴食和食用过热或过冷的食物。
二、调节生活方式:
1. 适度运动,根据个人情况选择适合的运动方式,如散步、太极拳等。
2. 管理情绪,减轻压力,保持良好的心态。
3. 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
4. 戒烟限酒,减少或戒除吸烟和饮酒惯。
三、中医辅助疗法:
1. 针灸疗法,通过针刺促进气血流通,减轻症状。
2. 中药疗法,根据具体病情和体质,选择适合的中药进行调理。
3. 推拿按摩,通过按摩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身体不适。
请注意:
本指南仅为提供中医保健方法的参考,具体实施时需根据个人
病情以及医生的建议进行调整。
同时,中医保健方法需要长期坚持,效果会逐渐显现。
如果出现不适或症状加重,应及时就医并告知医
生使用了中医保健方法。
以上为高血压糖尿病中医保健指南的内容,希望对患者有所帮助。
参考资料:
1. 张三, 中医保健与常见病防治.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8.
2. 李四, 中医营养与饮食健康.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9.。
中医药高血压糖尿病宣传栏内容

中医药高血压糖尿病宣传栏内容标题:探索中医药在高血压和糖尿病防治中的作用一、引言在当今社会,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高血压和糖尿病等慢性病的患病率逐渐增加,给人们的健康带来了严重威胁。
人们对于预防和治疗这些疾病的需求也日益增加。
而中医药作为我国传统的宝贵遗产,具有独特的优势在高血压和糖尿病的预防和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围绕中医药在高血压和糖尿病防治中的作用展开探讨。
二、中医药在高血压和糖尿病中的作用1. 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的原理和方法中医认为高血压是由于情志不舒、饮食不节、肝风内动等原因造成的,因此治疗高血压首先要调整患者的情志,要求其情绪平和,保持愉快的心境。
其次是要注意饮食,少吃高脂肪、高糖分的食物,多吃水果和蔬菜。
而在药物治疗方面,中医常用一些具有降血压作用的中药方剂,如龙胆、天麻、夏枯草等。
这些药物不仅可以降低患者的血压,还可以调整体内的阴阳平衡,从而达到治疗的效果。
2.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的原理和方法对于糖尿病患者,中医药主要从调整体内的气血运行,保护胰岛素分泌功能和改善胰岛素作用三个方面来治疗。
首先是通过药膳调理,采用滋阴清热、润燥生津的中药药膳来滋阴降火。
其次是采用一些具有降血糖作用的中药,如苦瓜、金银花、黄芪等。
还有一些针灸疗法也在治疗糖尿病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三、中医药在高血压和糖尿病防治中的优势1. 整体观念和防治方针中医药注重的是整体观念,强调人体内外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而现代医学则更强调对症下药,忽视了整体之间的联系。
因此中医药在防治高血压和糖尿病方面更注重的是从根本上找到病因,并从整体出发进行治疗。
2. 副作用小,疗效稳定相比于西药,中医药在治疗高血压和糖尿病时副作用较小,而且疗效比较稳定。
尤其是一些中药方剂可以提高机体免疫力和耐受力,从而有助于疾病的预防和康复。
四、结语中医药在高血压和糖尿病的防治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其治疗方法和药物疗效得到了广大患者的认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居室环境:高血压病患者居室宜清静, 噪声过大会给病人带来烦恼、精神紧张。 室内光线宜充足、柔和,要有合理的照 明。 • 居室墙壁及窗帘、床罩 宜选用淡绿、淡蓝、洁 白等柔和而偏冷色的色 调为佳。适当点缀花卉 盆景,可令人心旷神怡, 有利于降低血压。
• 2)节制膳食:定时 定量进食,避免过饥 过饱,不暴饮暴食。 食物种类齐全,营养 比例合理,不挑食偏 食。清淡饮食有利于 高血压的防治。油腻 食物过量易消化不良, 且可发生猝死。
• 另外通过调身、调心、 调息等松弛方法,可以 使人心静气和、心情放 松,对控制血压也有着 重要作用。曾有报道气 功疗法近期降压的有效 率为90%,使舒张压下 降明显,练功20分钟可 使舒张压下降。
【中医养身保健】
• (1)生活起居:生活起居与高血压的发 生、发展及愈后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正 确的生活方式对轻型高血压病患者具有肯 定的降压作用,即使严重的高血压患者也 会提高药物的疗效。
• 3)睡眠:高血压病患者生活宜有规律, 早睡早起,保证有充足睡眠。早晨起来不 要急于起床,可在床上仰卧,活动四肢和 头颈部,使肢体肌肉和血管平惜肌恢复适 当张力,以适应 起床时体位变化, 然后慢慢起床, 这样血压不会 有很大波动。
• 4)排便:排便急 躁、屏气用力,有 脑出血的危险。高 血压病患者要坐便, 这样可持久,而蹲 位易疲劳。养成每 天定时排便的习惯。
• 5)运动:高血压病患者 最好不要在冬季早晨进行 室外锻炼。清晨的体温较 低,寒冷的空气刺激,可 促使血管收缩,会加重高 血压病甚至诱发脑卒中 (中风)。宜散步及做操。 可增加血管舒缩能力,缓 解全身中小动脉的紧张, 有利于降压。
• (2)药补、食补:高血压病患者可以根 据病情适当进补。进补是针对虚证而言, 而且要辨明气血阴阳之虚的不同进行进 补。
• 它是指以烦渴引饮、消谷善饥、 小便频数、形体消瘦为特征的 疾病。1980年前我国的糖尿病 发病率约为0.3%,由于生活 水平提高,发病率在逐年上升。
【糖尿病的预防】
• (1)健康饮食 • 经常吃高热量、高脂肪的食物的人是2型 糖尿病的青睐对象。 • 为了预防糖尿病, 饮食必须控制, 要选择低热量、 高纤维素饮食, 常吃蔬菜和粗粮。
• 4)煮熟的黄豆浸于食 醋中,2~3天后食之, 每次下10~15粒,每 天3次。坚持服用有降 压作用。
• 3)花生米浸泡醋中, 5天后食用,每天早上 吃10—15粒,有降压、 止血及降低胆固醇作 用。
• 5)罗布麻叶6克、山楂15克、五味子5 克、冰糖适量,
开水冲泡代茶 饮,常饮可降 压,改善高血 压症状,并可 防治冠心病。
• 按:就是按摩穴位。 常用的穴位有肩井穴 (肩上,前直乳中, 当大椎与肩峰端连线 的中点上),内关穴 (前臂掌侧,腕横纹 上2寸)、合谷穴(手 背,第1、2掌骨间)。
【家庭护理】
• (1)室内保持空气流通、新鲜。清 静,光线充足柔和。 • (2)合理饮食,以清淡素食为主。 多食能保护血筲和降脂的食物,选 择富含维生素类食品,限制食盐摄 入量,控制体重增长。
• (2)体疗:根据病情和体力坚持运动, 如散步、跑步,做广播操或打太极拳 等等。选择一种适宜自己的方式,持 之以恒地坚持下去.将会收到意想不 到的效果。因为适当运动能促进新陈 代谢,降低血糖、血脂。减少糖尿病 的并发症。这里介绍几种平时在家里 运动的方法。
• 方法一:踮脚尖。将手扶在椅背上踮 脚尖(左右交替提脚跟)10~15分钟。 • 方法二:爬楼梯。上楼梯时,背部要 伸直,速度要依体力而定。 • 方法三:坐椅运动。屈刖,两手叉腰, 背部挺直,椅上坐立反复进行,时间 以自己体力而定。
• 滚:就是滚动腰背部。 其方法就是先将左、 右两手握拳,拳眼对 贴着相应的腰背部左、 右两侧用力上下滚动, 幅度可以尽量大一些, 按摩3-5分钟即可。
• 揉:就是揉动腹部。做法是:两手重叠, 尽量用靠近腹部的一只手按紧小腹部轻 轻揉动。揉动时应顺时针方向转动,约 3~5分钟。 • 揉腹后一般 血压都会有 较大幅度地 下降。
• 少吃低盐饮食,如咸菜及腌制品。少饮 可乐、雪碧等含糖量高的饮料,提倡饮 用绿茶。少吃甜食和油炸食品。 • 提倡多吃海藻类和食用菌类(香菇、蘑 菇、喉头姑、银耳、黑木耳和茯苓), 提倡多吃一些杂粮和薯类。 • 粗细均衡搭配,做到有粗有细,不甜不 咸,吃好早中餐,晚餐不宜太饱。
• (2)控制体重:体重和体重指数与血压 水平存在明显正相关,它与肥胖有着先天 的“亲密”联系,超重和肥胖是高血压的 常见危险因素。
每天数次用15-20 克决明子泡水代茶 饮用,不啻为治疗 高血压、头晕目眩、 视物不清之妙品。
• (3)莲子心茶:所谓莲子心是指莲子中 间青绿色的胚芽,其味极苦,但却具有 极好的降压去脂之效。
用莲心12克,开 水冲泡后代茶饮 用,每天早晚各 饮一次,除了能 降低血压外,还 有清热、安神、 强心之特效。
【高血压的预防】
• (1)合理膳食:以低糖、低脂、优质高蛋白质和 高纤维素为原则。 • 减少膳食高糖、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动物 内脏、蛋黄、蟹黄、鱿鱼、沙丁鱼、脑髓、鱼卵 等),提倡多食牛羊肉、禽肉、鱼肉、豆制品和奶 制品这些优质蛋白质,较高的膳食鱼类及海产品, 尤其对舒张压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多食富含钾的 蔬菜和水果(香蕉、苹果、柑橘),增加钙的摄入 量,提倡多食奶制品、豆制品和海产品。
• 抹:就是抹前额。其方法是双手的食指或 中指进行抹。
• 擦:就是用双手手掌摩擦头部的左、右 两侧。摩擦时用力不宜过大,以自觉舒 适为好。
• 梳:就是将双手手指微 屈,两手十指好似虎爪 般,先从前额发根开始, 一寸一寸向头顶,再一 寸一寸向脑后推着,边 推边梳,当然也可以左、 右两手互相交替反复进 行推梳5~10分钟左右。 在此基础上,再进行 “滚”、“揉”、“按” 三种方法。
• 2)糖尿病患者由于体内代谢紊乱, 体质弱,抵抗力差,容易合并各种急 性和慢性感染。一旦感染,不仅难治, 而目还会使糖尿病病情恶化,因此糖 尿病患者应特别注意个人卫生,勤洗 澡、勤换衣,注意口腔卫生,尤其女 性患者,要保持外阴清洁。
• 3)特别提出要讲究脚的卫生。足部病 变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是一种损 及神经、血管、皮肤、肌腱甚至骨骼, 以致使其坏死的慢性进行性病变。
• (3)鼓励病人参加力所能及的体育锻 炼,注意劳逸结合,人是靠食物,靠营 养活着,不是靠药活着。如在体力活动 或劳累、饱食后发生气喘、心悸、咳嗽 痰中带血,应立即就医并接受治疗。 • (4)定期测量血压,按时服药。注意 观察药物不良反应。
糖尿病中医保健 • 糖尿病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慢性高 血糖为特征的代谢紊乱。久病可引 起多系统损害,导致眼、肾、神经、 心脏、血管等组织的慢性进行性病 变,引起功能缺陷及衰竭。中医称 糖尿病为“消渴”。
• (2)经常运动 • 保持运动对于2型糖尿病的预防至关重 要,每天运动60分钟,可以选择五禽 戏、太极拳等,绝对有益。2型糖尿病 发生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胰岛素抵抗, 就是身体对胰岛素不敏感,无法正常 利用,而运动恰好可以改善胰岛素的 敏感性,可以有效预防2型糖尿病。
• (3)戒烟
• 积极治疗高血脂、高血压。
按照祖国医学 “药食同源”的 理论,根据高血 压病的实际情况, 无论是轻型或重 型高血压病患者, 进补应以食补为 主,药补次之, 药食兼补。
中 医 食 疗 方 剂
• 1)芹菜500克水煎,加白糖 适量代茶饮。或芹菜250克、 红枣10枚,水煎代茶饮。
• 2)山楂30~40克,粳 米100克,砂糖下10克。 先将山楂入砂锅煎取浓 汁,去渣,然后加入粳 米、砂糖煮粥。每天服 2次,可作上、下加餐 用,不宜空腹。7~10 天为一疗程。
• (4)积极控制糖 尿病前期症状 • 可以采取调整生活 方式或服用某些药 物来调整糖尿病前 期症状。糖尿病前 期症状可通过测空 腹血糖和餐后2小 时血糖进行诊断。
【中医康复】
• (1)心理康复:与患者采取闲谈、 聊天、拉家常的方式,了解患者心理 活动和心理状态,帮助患者建立好心 态。根据患者存在的思想顾虑,有针 对性地讲述有关医学科学知识,帮助 他们消除顾虑;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 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中 医 按 摩
• 自我按摩可调节大脑皮层功能,改 善脑内血液循环,使微血管扩张, 血液增加,血压降低,防止动脉硬 化。按摩方法有两种,一是按摩手 指甲根部,二是按摩涌泉穴。
• 按摩手指甲根部的方法是:在手的大姆 指的指甲根部,以另一只手的大姆指与 食指夹住,转动的揉搓,然后,自指甲 边缘朝指根方向慢慢地揉搓下去。 勿用力过度,吸气时 放松,呼气时施压, 尽可能于早起、午间、 就寝前做三次,这样 可使血管扩张,血压 下降。
• (3)戒烟限酒:烟 草中尼古丁能引起小 动脉痉挛,损伤血管 内皮细胞。因此应不 吸烟及尽早戒烟。同 时有研究显示随着饮 酒量的增加,高血压 病患病率逐渐增加, 平均比非饮酒组高 0.55倍。
• (4)适量运动:坚持有恒、有序、有度, 即长期规律的、循序渐进的、按个人具体 情况进行的适量适度运动对健康有利,应 避免高强度、大运动量的运动。 • 只有低强度长时间 的运动主要消耗脂 肪,而高强度的运 动主要利用糖原, 增进食欲明显,不 利于饮食控制。
高血压中医养生保健
• 血压是指血液在血管内流动,对血管壁 产生的侧压力。高血压是以动脉压增高 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是最常见的 心血管疾病,其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 两大类。 • 患者以40岁以上者多见。血压水平随 年龄而增高,尤其是收缩期高血压,老 年人较为常见。
• 中医没有高血压这一病名,但古代文献 记载的“头风”、“头痛”、“眩晕”、 “肝风”、“肝阳”等症,部分相当现 代的高血压病。如《素问· 至真要大论》 说:“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诸病 源候论》说:“肝气胜为血有余,则病 目赤善怒,逆则头晕,耳聋不聪。”这 些论述对现代防治高血压病具有一定的 指导作用。
• 它可激发感染甚至导致截肢治疗,给广大患者 带来极大的痛苦。因此糖尿病患者的足部保护 十分重要。由于糖尿病患者常伴有周围神经病 变,患者对冷、热、疼、痛等感觉不灵敏,所 以穿鞋前必须检查有无异物,每天检查足部情 况,发现有水疱、皮裂、磨伤、鸡眼、胼胝、 甲沟炎、甲癣等,应及时处理。不可用锐利刀 剪自行修剪。 • 每天用温水泡脚,水温不可过热,鞋要宽松舒 适,袜子要松软,透气性好。指甲不要剪得太 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