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铁,奥氏体,马氏体和铁素体

合集下载

奥氏体马氏体铁素体的区别

奥氏体马氏体铁素体的区别

奥氏体/马氏体/铁素体
奥氏体(钢的组别:A1, A2, A3 A4, A5)(性能等级:50软,70冷加工,80高强度)
马氏体(钢的组别:C1,C2,C3) (性能等级:50软,70、110淬火并‎回火,80淬火并回‎火)
铁素体(钢的组别:F1) (性能等级:45软,60冷加工)
马氏体不锈钢‎属于铬不锈钢‎。

由于含碳量高‎,碳化铬多,钢的耐蚀性能‎下降,虽可通过热处‎理的方法改善‎,但防腐性不高‎。

马氏体不锈钢‎多用于制造力‎学性能要求较‎高,并有一定耐蚀‎性能要求的零‎件,如汽轮机叶片‎、喷嘴、阀座、量具、刃具等。

铁素体不锈钢‎也属于铬不锈‎钢。

含碳量小,抗大气、硝酸及盐水溶‎液的腐蚀能力‎强,有高温抗氧化‎性能好等特点‎。

主要用于制作‎化工设备中的‎容器、管道。

奥氏体不锈钢‎属于铬镍不锈‎钢。

具有很高的耐‎蚀性,优良的塑性,良好的焊接性‎及低温韧性,不具有磁性,易加工硬化。

主要用于在腐‎蚀介质中工作‎的零件、容器、管道、医疗器械以及‎抗磁环境中。

最佳答案马氏‎体不绣钢含碳‎量较高,多用做淬火不‎锈钢,因为它可以得‎到马氏体组织‎,常用于,量具,医疗器械等。

奥氏体不绣钢‎的含铬量较高‎,使得它在常温‎下呈奥氏体组‎织,所以它没有磁‎性。

奥氏体不绣钢‎的韧性和塑性‎很高,焊接性较好,所以多用做化‎工容器,管道,耐腐蚀结构等‎。

马氏体、铁素体、奥氏体、双相不锈钢的简介

马氏体、铁素体、奥氏体、双相不锈钢的简介

马氏体、铁素体、奥氏体、双相不锈钢的简介不锈钢简介:不锈钢通俗的说,就是不易生锈的钢,实际上一部分不锈钢,既有不锈性,又有耐酸性(耐蚀性)。

不锈钢的不锈性和耐蚀性是由于其表面上富铬氧化膜(钝化膜)的形成。

这种不锈性和耐蚀性是相对的。

试验表明。

钢在大气,水等弱介质中和硝酸等氧化性介质中,其耐蚀性随钢中铬含水量的增加而提高,当铬含量达到一定的百分比时,钢的耐蚀性发生突变,即从易生锈到不易生锈,从不耐蚀到耐腐蚀。

不锈钢的分类方法有很多种,按室温下的组织结构分类,有马氏体型,奥氏体型,铁素体和双相不锈钢;按主要化学成分分类,基本上可以分为铬不锈钢和铬镍不锈钢两大系统;按用途分则有耐硝酸不锈钢,耐硫酸不锈钢,耐海水不锈钢等等。

按腐蚀类型费雷可分为耐点蚀不锈钢,耐应力腐蚀不锈钢,耐晶间腐蚀不锈钢等,按功能特点分类可分为无磁不锈钢,易切削不锈钢,低温不锈钢,高强度不锈钢等等。

由于不锈钢材具有优异的耐蚀性,成型性,相容性以及很宽温度范围内的强韧性等系列特点所以在重工业轻工业和生活用品行业以及建筑装饰行业中获得广泛的应用。

不锈钢的牌号分组:不锈钢的型号,按成分可分为Cr系(400系列)、Cr-Ni系(300系列)、Cr-Mn-Ni(200系列)及析出硬化系(600系列)。

200 系列—铬-镍-锰奥氏体不锈钢(能否用于食品存在争议)300 系列—铬-镍奥氏体不锈钢型号301—延展性好,用于成型产品。

也可通过机械加工使其迅速硬化。

焊接性好。

抗磨性和疲劳强度优于304不锈钢。

型号302—耐腐蚀性同304,由于含碳相对要高因而强度更好。

型号303—通过添加少量的硫、磷使其较304更易切削加工。

型号304—通用型号;即18/8不锈钢。

GB牌号为0Cr18Ni9。

型号309—较之304有更好的耐温性。

型号316—继304之後,第二个得到最广泛应用的钢种,主要用于食品工业和外科手术器材,添加钼元素使其获得一种抗腐蚀的特殊结构。

马氏体奥氏体珠光体铁素体

马氏体奥氏体珠光体铁素体

马氏体奥氏体珠光体铁素体马氏体马氏体(M)是碳溶于α-Fe的过饱和的固溶体,是奥氏体通过无扩散型相变转变成的亚稳定相。

其比容大于奥氏体、珠光体等组织,这是产生淬火应力,导致变形开裂的主要原因。

马氏体最初是在钢(中、高碳钢)中发现的:将钢加热到一定温度(形成奥氏体)后经迅速冷却(淬火),得到的能使钢变硬、增强的一种淬火组织。

奥氏体英文名称:austenite晶体结构:面心立方(fcc)字母代号:A、γ定义:碳在γ-Fe中形成的间隙固溶体性能特点:奥氏体是一种塑性很好,强度较低的固溶体,具有一定韧性。

不具有铁磁性。

因此,分辨奥氏体不锈钢刀具(常见的18-8型不锈钢)的方法之一就是用磁铁来看刀具是否具有磁性。

古代铁匠打铁时烧红的铁块即处于奥氏体状态。

另外,奥氏体因为是面心立方,四面体间隙较大,可以容纳更多的碳。

珠光体pearlite珠光体是奥氏体(奥氏体是碳溶解在γ-Fe中的间隙固溶体)发生共析转变所形成的铁素体与渗碳体的共析体。

得名自其珍珠般(pearl-like)的光泽。

其形态为铁素体薄层和渗碳体薄层交替重叠的层状复相物,也称片状珠光体。

用符号P表示,含碳量为ωc=0.77%。

在珠光体中铁素体占88%,渗碳体占12%,由于铁素体的数量大大多于渗碳体,所以铁素体层片要比渗碳体厚得多.在球化退火条件下,珠光体中的渗碳休也可呈粒状,这样的珠光体称为粒状珠光体。

珠光体的性能介于铁素体和渗碳体之间,强韧性较好.其抗拉强度为750~900MPa,180~280HBS,伸长率为20~25%,冲击功为24~32J.力学性能介于铁素体与渗碳体之间,强度较高,硬度适中,塑性和韧性较好σb=770MPa,180HBS,δ=20%~35%,AKU=24~32J)。

经2-4%硝酸酒精溶液浸蚀后,在不同放大倍数的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不同特征的珠光体组织.当放大倍数较高时可以清晰地看到珠光体中平行排列分布的宽条铁素体和窄条渗碳体;当放大倍数较低时,珠光体中的渗碳体只能看到一条黑线;而当放大倍数继续降低或珠光体变细时,珠光体的层片状结构就不能分辨了,此时珠光体呈黑色的一团。

奥氏体与马氏体 铁素体的差异

奥氏体与马氏体 铁素体的差异
奥氏体-马氏体 -铁素体的差异
一、形态的区别 马氏体的三维组织形态通常有片状(plate)或者板条状 (lath)。 奥氏体一般由等轴状的多边形晶粒组成,晶粒内有孪 晶。在加热转变刚刚结束时的奥氏体晶粒比较细小, 晶粒边界呈不规则的弧形。 铁素体晶界圆滑,晶内很少见孪晶或滑移线,颜色浅 绿、发亮,深腐蚀后发暗。钢中铁素体以片状、块状、 针状和网状存在。
加热到奥氏体相区,在高温下,碳原子扩散速度很快,铁原子和替换原子均能够充分扩散,既能够进行 界面扩散,也能够进行体扩散,因此奥氏体的形成是扩散型相变。
铁素体消失后,在t1温度下继续保持或继续加热时,随着碳在奥氏体中继续扩散,剩余渗碳体不断向奥 氏体中溶解。
当渗碳体刚刚全部融入奥氏体后,奥氏体内碳浓度仍是不均匀的,只有经历长时间的保温或继续加热, 让碳原子急性充分的扩散才能获得成分均匀的奥氏体。
二、含义的区别 马氏体(martensite):是碳在α-Fe中的过饱和固溶体。 铁素体:纯铁在912℃以下为具有体心立方晶格。碳溶 于α-Fe中的间隙固溶体称为铁素体,以符号F表示。 奥氏体(Austenite):通常是ɣ-Fe中固溶少量碳的无磁性 固溶体,也称为沃斯田铁或ɣ-Fe,以符号A表示。在 1148℃时,Wc=2.11%,在727 ℃时,Wc=0.77%。一般奥 氏体硬度在160~220HBW,伸长率δ在40%~50%。
三、特征的区别 马氏体是体心正方结构 马氏体的密度低于奥氏体,所以转变后体积会膨胀。相对于 转变带来的体积改变,这种变化引起的切应力、拉应力更需 要重视。 奥氏体是面心立方结构 奥氏体塑性很好,强度较低,具有一定韧性,不具有铁磁性。 奥氏体因为是面心立方,八面体间隙较大,可以容纳更多的 碳。 铁素体:具有体心立方晶格。具有良好的塑性和韧性,但强 度和硬度都很低,冷加工硬化缓慢。铁素体的性能和纯铁相 近,其强度、硬度较低,但具有良好的塑性和韧性。

铁素体奥氏体渗碳体珠光体马氏体

铁素体奥氏体渗碳体珠光体马氏体

铁素体奥氏体渗碳体珠光体马氏体【知识文章】探索金属微观结构:铁素体、奥氏体、渗碳体、珠光体和马氏体1. 引言金属的微观结构是决定该金属性能和性质的关键因素之一。

在金属材料中,铁和其合金是应用最广泛的金属之一。

铁的微观结构包括铁素体、奥氏体、渗碳体、珠光体和马氏体等不同相。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索这些微观结构,并讨论它们对金属材料性能的影响。

2. 铁素体铁素体是铁和碳在一定温度下的稳定相。

它具有面心立方结构,并且碳的溶解度相对较低,通常不超过0.02%。

铁素体具有良好的韧性和可塑性,但它的硬度和强度较低。

在许多应用中,需要对铁素体进行热处理,以提高其硬度和强度。

3. 奥氏体奥氏体是铁和碳在高温下的稳定相。

它具有面心立方结构,并且碳的溶解度相对较高,可达到2.11%。

奥氏体具有良好的塑性和可塑性,但它的硬度和强度相对较低。

奥氏体的材料通常需要通过淬火等方法进行热处理,以获得更高的硬度和强度。

4. 渗碳体渗碳体是一种在铁素体中形成的碳化物相。

它具有高硬度和高强度,同时保持了一定的韧性。

渗碳体的形成通常通过在高温下将钢件浸泡在碳含量较高的环境中,以实现碳的扩散。

渗碳体可以显著提高材料的耐磨性和抗腐蚀性能,因此在制造机械零件和工具等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

5. 珠光体珠光体是一种在铁素体中形成的细小的球状结构相。

它由铁和少量的碳组成,通常在0.02%以下。

珠光体具有高强度和较高的韧性,因此在一些高强度要求的应用中得到广泛应用。

珠光体的形成主要通过在适当温度下快速冷却铁素体来实现。

6. 马氏体马氏体是一种在快速冷却过程中形成的细小的板状结构相。

它具有高硬度和高强度,但韧性相对较低。

马氏体的形成通常通过在高温下将奥氏体淬火到室温,使其发生相变而形成。

马氏体的形成可以显著提高材料的硬度和强度,因此在刀具、弹簧和汽车零件等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

7. 深入理解微观结构的意义金属的微观结构对其性能和性质具有重要影响。

不同的微观结构可以使金属材料具有不同的硬度、强度、韧性和可塑性等特性。

纯铁,奥氏体,马氏体和铁素体定义

纯铁,奥氏体,马氏体和铁素体定义

纯铁在室温时具有体心立方晶格,其晶格常数 a = 2 . 86A ,这种铁称为 a 一 Fe 。

若温度升高到 912 ℃ ,纯铁的晶休结构会发生变化,由体心立方晶格转变为面心立方晶格,其晶格常数a =3 . 64 人,这种铁称为γ一 Fe 。

当扭度继续升高到 1394 ℃ ,面心立方晶格又重新变为体心立方品格,其晶格常数 a =2 . 93 人,为与 912 ℃ 以下的。

γ一 Fe 相区别,称它为e F -δ。

若得度降低,则发生可逆转变。

上述变化过程可表达如下:这种随温度变化.固态金属由一种晶格转变为另一种晶格的现象,称为同素异晶转变.铁素体 F碳溶于a 一 Fe 铁中的固溶体,称为铁素体,用符号 F 衷示。

它仍保待 a 铁的体心立方晶格,铁素体的性能与纯铁相似,即塑性、韧性较好,强度,硬度较低。

奥氏体 A碳溶于γ一 Fe 铁中的固溶体,称为奥氏体,用符号 A 表示。

它仍保持护铁的面心立方品格,其有良好的塑性和低的变形拢力,适合于锻造。

渗碳体渗碳体是铁和碳的化合物,分子式为分子式为 C F 3e ,含碳量为6.69%。

对铸铁有重要意义。

珠光体 P由铁素体和渗碳体组成的机械混合物,称为珠光体.用符号 P 表示。

珠光体的平均含碳爪为 0.77%。

珠光体的性能介于硬的渗碳体和软的铁素体之间,硬度适中,强度较好,脆性不大。

莱氏体 L在 727 ℃ 以上,莱氏体主要由奥氏休和渗碳体组成,称为莱氏体或高温莱氏体,用符号 L 表示.在 727 ℃ 以下,莱氏体主要由珠光体和渗碳体组成,称为变态莱氏体或低温莱氏体,用符号 L 益表示。

莱氏体的平均含碳吸为 4.3 %。

是一种婴硬而脆的组织。

马氏体转变(低温转变)A。

:以上温度的共析钢,迅速冷却使其不与C 曲马氏体转变的特点:将加热到e1线相遇,当温度低于M,以下时,将转变为马氏体。

贝氏体转变‘中温等温转变’共析钢过冷奥氏体在550 ℃~M (马氏沐开始转变温度)的温度范围内进行等温转变,可以将到贝氏休组织。

铁素体奥氏体渗碳体珠光体马氏体

铁素体奥氏体渗碳体珠光体马氏体

深入探讨金属学中的重要概念一、介绍在金属学中,铁素体、奥氏体、渗碳体、珠光体和马氏体是极为重要的概念,它们对于金属材料的性能和应用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深入探讨这些概念,并对其进行全面评估,以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它们。

二、铁素体铁素体是指铁和碳组成的固溶体,是一种具有面心立方结构的金属组织。

在铁碳合金中,当温度高于A3点时,铁的组织结构为铁素体。

铁素体的性质稳定,具有较好的塑性和韧性,是一些重要金属材料的基本组织形式。

三、奥氏体奥氏体是另一种铁碳合金的组织形式,其结构为面心立方。

当温度低于A1点时,铁的组织结构为奥氏体。

奥氏体具有较高的硬度和强度,但塑性和韧性较差。

在一些要求高强度的金属材料中,奥氏体是重要的组织形式。

四、渗碳体渗碳体是指在铁素体或奥氏体内部溶解了一定量的碳,形成固溶体的金相。

渗碳体的形成可以显著提高金属材料的硬度和强度,但会降低其塑性和韧性。

在热处理过程中,渗碳体的形成可以有效改善金属材料的性能。

五、珠光体珠光体是一种由铁素体和渗碳体相互交替排列形成的组织形式,具有条纹状的外观。

珠光体在金属材料中起着重要的强化作用,可以显著提高材料的硬度和强度。

在一些对耐磨性要求较高的金属制品中,珠光体是重要的组织形式。

六、马氏体马氏体是一种在金属材料中由奥氏体或铁素体经过相变而形成的组织形式,具有高硬度和弹性,是一些高强度金属材料的重要组织形式。

马氏体的形成可以显著提高金属材料的强度和耐磨性。

七、总结与回顾通过对铁素体、奥氏体、渗碳体、珠光体和马氏体的全面评估,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些重要的金属学概念。

铁素体和奥氏体是金属材料的两种基本组织形式,渗碳体、珠光体和马氏体则是在热处理过程中形成的重要组织形式,它们对于金属材料的性能和应用有着重要的影响。

八、个人观点与理解在我看来,对于金属学中的这些重要概念,我们需要深入学习和理解其形成的原理、性质和应用,这对于提高金属材料的设计、加工和应用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奥氏体马氏体铁素体的区别

奥氏体马氏体铁素体的区别

奥氏体/马氏体/铁素体奥氏体(钢的组别:A1, A2, A3 A4, A5) (性能等级:50软,70冷加工,80高强度)马氏体(钢的组别:C1,C2,C3) (性能等级:50软,70、110淬火并回火,80淬火并回火)铁素体(钢的组别:F1) (性能等级:45软,60冷加工)马氏体不锈钢属于铬不锈钢。

由于含碳量高,碳化铬多,钢的耐蚀性能下降,虽可通过热处理的方法改善,但防腐性不高。

马氏体不锈钢多用于制造力学性能要求较高,并有一定耐蚀性能要求的零件,如汽轮机叶片、喷嘴、阀座、量具、刃具等。

铁素体不锈钢也属于铬不锈钢。

含碳量小,抗大气、硝酸及盐水溶液的腐蚀能力强,有高温抗氧化性能好等特点。

主要用于制作化工设备中的容器、管道。

奥氏体不锈钢属于铬镍不锈钢。

具有很高的耐蚀性,优良的塑性,良好的焊接性及低温韧性,不具有磁性,易加工硬化。

主要用于在腐蚀介质中工作的零件、容器、管道、医疗器械以及抗磁环境中。

奥氏体奥氏体是碳溶解在γ-Fe中的间隙固溶体,常用符号A表示。

它仍保持γ-Fe的面心立方晶格。

其溶碳能力较大,在727℃时溶碳为ωc= 0.77%,1148℃时可溶碳2.11%。

奥氏体是在大于727℃高温下才能稳定存在的组织。

奥氏体塑性好,是绝大多数钢种在高温下进行压力加工时所要求的组织。

奥氏体是没有磁性的。

马氏体分级淬火是将奥氏体化工件先浸入温度稍高或稍低于钢的马氏体点的液态介质(盐浴或碱浴)中,保持适当的时间,待钢件的、外层都达到介质温度后取出空冷,以获得马氏体组织的淬火工艺,也称分级淬火。

分级淬火由于在分级温度停留到工件外温度一致后空冷,所以能有效地减少相变应力和热应力,减少淬火变形和开裂倾向。

分级淬火适用于对于变形要求高的合金钢和高合金钢工件,也可用于截面尺寸不大、形状复杂地碳素钢工件。

马氏体不锈钢通过热处理可以调整其力学性能的不锈钢,通俗地说,是一类可硬化的不锈钢。

典型牌号为Cr13型,如2Cr13 ,3Cr13 ,4Cr13等。

奥氏体、马氏体、铁素体、双相不锈钢的区别简介

奥氏体、马氏体、铁素体、双相不锈钢的区别简介

奥氏体、马氏体、铁素体、双相不锈钢的区别简介不锈钢通俗地说,不锈钢就是不容易生锈的钢,实际上一部分不锈钢,既有不锈性,又有耐酸性(耐蚀性)。

不锈钢的不锈性和耐蚀性是由于其表面上富铬氧化膜(钝化膜)的形成。

这种不锈性和耐蚀性是相对的。

试验表明,钢在大气、水等弱介质中和硝酸等氧化性介质中,其耐蚀性随钢中铬含水量的增加而提高,当铬含量达到一定的百分比时,钢的耐蚀性发生突变,即从易生锈到不易生锈,从不耐蚀到耐腐蚀。

不锈钢的分类方法很多。

按室温下的组织结构分类,有马氏体型、奥氏体型、铁素体和双相不锈钢;按主要化学成分分类,基本上可分为铬不锈钢和铬镍不锈钢两大系统;按用途分则有耐硝酸不锈钢、耐硫酸不锈钢、耐海水不锈钢等等,按耐蚀类型分可分为耐点蚀不锈钢、耐应力腐蚀不锈钢、耐晶间腐蚀不锈钢等;按功能特点分类又可分为无磁不锈钢、易切削不锈钢、低温不锈钢、高强度不锈钢等等。

由于不锈钢材具有优异的耐蚀性、成型性、相容性以及在很宽温度范围内的强韧性等系列特点,所以在重工业、轻工业、生活用品行业以及建筑装饰等行业中获取得广泛的应用。

200 系列—铬-镍-锰奥氏体不锈钢300 系列—铬-镍奥氏体不锈钢型号301—延展性好,用于成型产品。

也可通过机械加工使其迅速硬化。

焊接性好。

抗磨性和疲劳强度优于304不锈钢。

型号302—耐腐蚀性同304,由于含碳相对要高因而强度更好。

型号303—通过添加少量的硫、磷使其较304更易切削加工。

型号304—通用型号;即18/8不锈钢。

GB牌号为0Cr18Ni9。

型号309—较之304有更好的耐温性。

型号316—继304之後,第二个得到最广泛应用的钢种,主要用于食品工业和外科手术器材,添加钼元素使其获得一种抗腐蚀的特殊结构。

由于较之304其具有更好的抗氯化物腐蚀能力因而也作“船用钢”来使用。

SS316则通常用于核燃料回收装置。

18/10级不锈钢通常也符合这个应用级别。

[1]型号321—除了因为添加了钛元素降低了材料焊缝锈蚀的风险之外其他性能类似304。

铁素体 马氏体 奥氏体

铁素体 马氏体 奥氏体

什么是铁素体钢、马氏体钢、奥氏体钢?特性又有哪些?什么是铁素体钢、马氏体钢、奥氏体钢?特性又有哪些?2-1.铁素体钢含铬大于14%的低碳铬不锈钢,含铬大干27%的任何含碳量的铬不锈钢,以及在上述成分基础上再添加有钼、钛、铌、硅、铝、、钨、钒等元素的不锈钢,化学成分中形成铁素体的元素占绝对优势,基体组织为铁素。

这类钢在淬火(固溶)状态下的组织为铁素体,退火及时效状态的组织中则可见到少量碳化物及金属间化合物。

属于这一类的有Crl7、Cr17Mo2Ti、Cr25,Cr25Mo3Ti、Cr28等。

铁素体不锈钢因为含铬量高,耐腐蚀性能与抗氧化性能均比较好,但机械性能与工艺性能较差,多用于受力不大的耐酸结构及作抗氧化钢使用。

2-2.铁素休-马氏体钢这类钢在高温时为y+a(或δ)两相状态,快冷时发生y-M转变,铁素体仍被保留,常温组织为马氏体和铁素体,由于成分及加热温度的不同,组织中的铁素体量可在百分之几至几十的范围内变化。

0Crl3钢,lCrl3钢,铬偏上限而碳偏下限的2Cr13钢,Cr17Ni2钢,Cr17wn4钢,以及在ICrl3钢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许多改型12%铬热强钢(这类钢也叫做耐热不锈钢)中的许多钢号,如Cr11MoV,Cr12WMoV,Crl2W4MoV,18Crl2WMoVNb等均属干这一类。

铁素体—马氏体钢可以部分地接受淬火强化,故可获得较高的机械性能。

但它们的机械性能与工艺性能在很大程度上受组织中铁素体的含量及分布形态的影响。

这类钢按成分中的含铬量分属12~14%与15~18%两个系列。

前者具有抵抗大气及弱腐蚀性介质的能力,并且具有良好的减震性及较小的线膨胀系数;后者的耐腐蚀性能与相同含铬量的铁素体耐酸钢相当,但在一定程度上也保留着高铬铁素体钢的某些缺点。

2-3.马氏体钢这类钢在正常淬火温度下处在y相区,但它们的y相仅在高温时稳定,M点一般在3OO℃左右,故冷却时转变为马氏体。

这类钢包括2Cr13,2Cr13Ni2,3Cr13以及部分改型12%铬热强钢,如13Cr14NiWVBA,Cr11Ni2MoWVB钢等。

奥氏体 马氏体 铁素体 双相不锈钢

奥氏体 马氏体 铁素体 双相不锈钢

奥氏体马氏体铁素体双相不锈钢
奥氏体、马氏体、铁素体和双相不锈钢都是钢的重要类型,具有不同的性能特点。

本文将详细介绍这四种钢的性质、组成、性能和应用等。

奥氏体是一种低碳钢,具有良好的可塑性和韧性,是一种优质钢材,通常用于制造钢铁结构。

它的组成成分以碳为主,低于0.25%,含有少量硅、磷、锰、铬等微量元素,具有较高的强度、韧性和可塑性。

由于其优质的性能,它可以用于制造螺栓、螺母、垫圈、轴承等零件,以及钢结构、钢管、机械零件等。

马氏体是一种中碳钢,具有较高的硬度和强度,但是可塑性较差。

它的组成成分以碳为主,约为0.3%至 1.4%,含有少量硅、磷、锰、铬等微量元素。

这种钢的机械性能较好,可以用于制造螺栓、螺母、垫圈、轴承等零件,以及钢结构、钢管、机械零件等。

它也可以用于制造手工工具,如锤子、钳子、锯子等。

铁素体是一种高碳钢,具有较高的强度和硬度,但是可塑性较差。

它的组成成分以碳为主,高于2%,含有少量硅、磷、锰、铬等微量元素,具有较高的强度和硬度。

它可以用于制造大型钢结构件,如桥梁、架构等,以及刀具、磨具、冶金工具等。

双相不锈钢是一种双相组织的合金钢,具有较高的耐腐蚀性和强度,通常含有大量的铬和硅元素,碳含量低于0.03%,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和抗压强度。

它可以用于制造食品处理设备的零部件,以及在海洋、化工、石油等环境中长期运行的各种设备。

以上就是关于奥氏体、马氏体、铁素体和双相不锈钢的详细介绍,它们各自具有不同的性质和性能,可以用于不同的应用领域。

铁素体马氏体和奥氏体的区别

铁素体马氏体和奥氏体的区别

铁素体和奥氏体的区别钢的组织和特性铁是钢的基本组成元素.铁在固态有两种晶体结构,一是体心立方结构(存在于两个温度范围内, 912 ℃以上称α铁, 1394 ℃以上称δ铁);另一是面心立方结构(存在于 912 ~ 1394 ℃之间,称γ铁)。

碳是钢中另一主要元素,对钢的组织和性能起重要作用,通常随着含碳量的增加,钢的强度增加、塑性下降.碳在钢中主要有两种存在形式,一是溶入铁中与铁形成固溶体(两种以上化学组分互相溶解而形成的均匀固相);另一是与铁形成铁碳化合物,称渗碳体( Fe 3C ),其硬度高、脆性大。

碳溶于α铁中形成的固溶体称铁素体;溶于γ铁中形成的固溶体称奥氏体,其最大溶解度为 2.11 %。

钢在冷却过程中,过饱和的奥氏体将发生分解,形成铁素体和渗碳体。

铁素体和渗碳体组成的呈片状相间排列的混合物称珠光体。

一般碳素钢在室温下的金相组织由铁素体、珠光体和渗碳体组成铁素体是碳溶解在a-Fe中的间隙固溶体,常用符号F表示。

不锈钢中的“铁素体”,指的是碳溶解在a-Fe中的间隙固溶体,其溶碳能力很小,常温下仅能溶解为0.0008%的碳,在727℃时最大的溶碳能力为0。

02%,它仍保持的体心立方晶格。

常用符号F表示。

由于铁素体含碳量很低,其性能与纯铁相似,塑性、韧性很好,伸长率δ=45%~50%.强度、硬度较低,σb≈250MPa,而HBS=80。

所谓铁素体不锈钢.指的是在使用状态下以铁素体组织为主的不锈钢。

它的含铬量在11%~30%,具有体心立方晶体结构,至于不锈钢含铁量与它是否是铁素体不锈钢并无关系。

铁素体不锈钢只取决于在使用状态下,它是否以铁素体组织为主。

铁素体有磁性.在使用状态下以铁素体组织为主的不锈钢。

含铬量在11%~30%,具有体心立方晶体结构.这类钢一般不含镍,有时还含有少量的Mo、Ti、Nb等到元素,这类钢具导热系数大,膨胀系数小、抗氧化性好、抗应力腐蚀优良等特点,多用于制造耐大气、水蒸气、水及氧化性酸腐蚀的零部件。

铁素体奥氏体马氏体区别

铁素体奥氏体马氏体区别

铁素体:铁素体是c溶于α-Fe中所形成的间隙固溶体,具有体心立方晶体结构,用字母F或者α表示。

铁素体含碳量很低,其性能与纯铁相似,塑性、韧性很好,伸长率δ=45%~50%。

强度、硬度较低,σb≈250MPa,而HBS=80。

所谓铁素体不锈钢.指的是在使用状态下以铁素体组织为主的不锈钢。

它的含铬量在11%~30%,具有体心立方晶体结构,至于不锈钢含铁量与它是否是铁素体不锈钢并无关系.铁素体不锈钢只取决于在使用状态下,它是否以铁素体组织为主。

铁素体有磁性。

奥氏体:奥氏体是碳溶解在γ-Fe中的间隙固溶体,常用符号A表示。

它仍保持γ-Fe的面心立方晶格。

其溶碳能力较大,在727℃时溶碳为ωc=0.77%,1148℃时可溶碳2.11%。

奥氏体是在大于727℃高温下才能稳定存在的组织。

奥氏体塑性好,是绝大多数钢种在高温下进行压力加工时所要求的组织。

奥氏体是没有磁性的。

马氏体:用M表示碳在阿尔法铁中的过饱和固溶体。

但它并不是分为上马氏体和下马氏体,贝氏体才是分为上贝氏体和下贝氏体,它是可以分为高碳马氏体(板条状马氏体)和低碳马氏体(片状马氏体)。

马氏体(martensite)是黑色金属材料的一种组织名称。

最先由德国冶金学家Adolf Martens(1850-1914)于19世纪90年代在一种硬矿物中发现。

马氏体的三维组织形态通常有片状(plate)或者板条状(lath),但是在金相观察中(二维)通常表现为针状(needle-shaped),这也是为什么在一些地方通常描述为针状的原因。

马氏体的晶体结构为体心四方结构(BCT)。

中高碳钢中加速冷却通常能够获得这种组织。

高的强度和硬度是钢中马氏体的主要特征之一。

马氏体分级淬火,是将奥氏体化工件先浸入温度稍高或稍低于钢的马氏体点的液态介质(盐浴或碱浴)中,保持适当的时间,待钢件的内、外层都达到介质温度后取出空冷,以获得马氏体组织的淬火工艺,也称分级淬火。

分级淬火由于在分级温度停留到工件内外温度一致后空冷,所以能有效地减少相变应力和热应力,减少淬火变形和开裂倾向。

铁素体奥氏体马氏体 简单理解

铁素体奥氏体马氏体 简单理解

铁素体奥氏体马氏体简单理解
铁素体、奥氏体和马氏体是钢铁材料中的三种不同的组织结构,它们在钢铁的热处理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铁素体是一种由铁和
碳组成的晶体结构,它是钢铁的最稳定状态。

奥氏体是一种由铁和
碳组成的非稳定结构,它在钢铁的高温冷却过程中形成。

马氏体是
一种由奥氏体经过快速冷却转变而成的结构,它具有高硬度和强度。

在钢铁的热处理过程中,通过控制温度和冷却速度,可以使钢
铁的组织结构发生变化,从而改变钢铁的性能。

例如,通过快速冷
却可以将奥氏体转变为马氏体,从而提高钢铁的硬度和强度。

而通
过适当的退火处理,可以将马氏体转变为铁素体和奥氏体,从而提
高钢铁的韧性和塑性。

综合来看,铁素体、奥氏体和马氏体是钢铁材料中非常重要的
组织结构,它们对钢铁的性能具有重要影响。

通过合理的热处理工艺,可以使钢铁具有不同的性能,满足不同的工程需求。

因此,对
于工程师和研究人员来说,深入理解和掌握铁素体、奥氏体和马氏
体的形成和转变规律,对于钢铁材料的开发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铁素体奥氏体贝氏体马氏体珠光体异同

铁素体奥氏体贝氏体马氏体珠光体异同

铁素体奥氏体贝氏体马氏体珠光体是金属材料中常见的组织结构形态,在金属材料的热处理过程中会产生不同的组织结构形态,而这些组织结构对金属材料的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

以下将对这些金属材料的组织结构形态进行介绍并对其特点进行比较。

1. 铁素体铁素体是一种由铁和少量的碳组成的金属结构,在室温下呈现面心立方的晶体结构。

铁素体在金属材料中是一种比较稳定的结构形态,具有良好的延展性和韧性,但其硬度和强度相对较低。

2. 奥氏体奥氏体是一种由铁和碳组成的金属结构,在高温下呈现面心立方的晶体结构。

奥氏体在金属材料中具有较高的硬度和强度,但其延展性和韧性相对较低。

3. 贝氏体贝氏体是一种由铁和碳组成的金属结构,在热处理过程中由奥氏体经过一定温度和时间的转变形成的一种组织结构。

贝氏体具有较高的硬度和强度,但其延展性和韧性相对较低。

4. 马氏体马氏体是一种由铁和少量的碳组成的金属结构,在金属材料中具有很高的硬度和强度,但其延展性和韧性相对较低。

马氏体在金属材料中是一种比较不稳定的结构形态,在变形和断裂中容易形成。

5. 珠光体珠光体是一种由铁和碳组成的金属结构,在金属材料中具有良好的韧性和延展性,但其硬度和强度相对较低。

珠光体在金属材料中是一种比较稳定的结构形态,常用于要求良好冲击韧性的零件中。

以上是对铁素体、奥氏体、贝氏体、马氏体和珠光体的简要介绍,下面分别对它们进行比较:1. 硬度和强度奥氏体、贝氏体和马氏体在金属材料中具有较高的硬度和强度,适用于一些对硬度和强度要求较高的零件中。

而铁素体和珠光体在金属材料中的硬度和强度相对较低,适用于一些对韧性和延展性要求较高的零件中。

2. 韧性和延展性铁素体和珠光体在金属材料中具有良好的韧性和延展性,适用于一些对韧性和延展性要求较高的零件中。

而奥氏体、贝氏体和马氏体在金属材料中的韧性和延展性相对较低,容易在变形和断裂过程中产生裂纹。

3. 稳定性铁素体和珠光体在金属材料中是比较稳定的结构形态,容易保持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不发生明显的相变。

铁素体、奥氏体、马氏体简介

铁素体、奥氏体、马氏体简介

铁素体、奥氏体、马氏体简介大家知道固态金属及合金都是晶体,即在其内部原子是按一定规律排列的,排列的方式一般有三种即:体心立方晶格结构、面心立方晶格结构和密排六方晶格结构。

金属是由多晶体组成的,它的多晶体结构是在金属结晶过程中形成的。

组成铁碳合金的铁具有两种晶格结构:910℃以下为具有体心立方晶格结构的α——铁, 910℃以上为具有面心立方晶格结构的Υ——铁。

如果碳原子挤到铁的晶格中去,而又不破坏铁所具有的晶格结构,这样的物质称为固溶体。

碳溶解到α——铁中形成的固溶体称铁素体,它的溶碳能力极低,最大溶解度不超过0.02%。

而碳溶解到Υ——铁中形成的固溶体则称奥氏体,它的溶碳能力较高,最高可达2%。

奥氏体是铁碳合金的高温相。

钢在高温时所形成的奥氏体,过冷到727℃以下时变成不稳定的过冷奥氏体。

如以极大的冷却速度过冷到230℃以下,这时奥氏体中的碳原子已无扩散的可能,奥氏体将直接转变成一种含碳过饱和的α固溶体,称为马氏体。

由于含碳量过饱和,引起马氏体强度和硬度提高、塑性降低,脆性增大。

不锈钢的耐蚀性主要来源于铬。

实验证明,只有含铬量超过12%时钢的耐蚀性能才会大大提高,因此,不锈钢中的含铬量一般均不低于12%。

由于含铬量的提高,对钢的组织也有很大影响,当铬含量高而碳含量很少时,铬会使铁碳平衡,图上的Υ相区缩小,甚至消失,这种不锈钢为铁素体组织结构,加热时不发生相变,称为铁素体型不锈钢。

当含铬量较低(但高于12%),碳含量较高,合金在从高温冷却时,极易形成马氏体,故称这类钢为马氏体型不锈钢。

镍可以扩展Υ相区,使钢材具有奥氏体组织。

如果镍含量足够多,使钢在室温下也具有奥氏体组织结构,则称这种钢为奥氏体型不锈钢。

铁素体奥氏体马氏体区别

铁素体奥氏体马氏体区别

铁素体:铁素体是c溶于α-Fe中所形成的间隙固溶体,具有体心立方晶体结构,用字母F或者α表示。

铁素体含碳量很低,其性能与纯铁相似,塑性、韧性很好,伸长率δ=45%~50%。

强度、硬度较低,σb≈250MPa,而HBS=80。

所谓铁素体不锈钢.指的是在使用状态下以铁素体组织为主的不锈钢。

它的含铬量在11%~30%,具有体心立方晶体结构,至于不锈钢含铁量与它是否是铁素体不锈钢并无关系.铁素体不锈钢只取决于在使用状态下,它是否以铁素体组织为主。

铁素体有磁性。

奥氏体:奥氏体是碳溶解在γ-Fe中的间隙固溶体,常用符号A表示。

它仍保持γ-Fe的面心立方晶格。

其溶碳能力较大,在727℃时溶碳为ωc=0.77%,1148℃时可溶碳2.11%。

奥氏体是在大于727℃高温下才能稳定存在的组织。

奥氏体塑性好,是绝大多数钢种在高温下进行压力加工时所要求的组织。

奥氏体是没有磁性的。

马氏体:用M表示碳在阿尔法铁中的过饱和固溶体。

但它并不是分为上马氏体和下马氏体,贝氏体才是分为上贝氏体和下贝氏体,它是可以分为高碳马氏体(板条状马氏体)和低碳马氏体(片状马氏体)。

马氏体(martensite)是黑色金属材料的一种组织名称。

最先由德国冶金学家Adolf Martens(1850-1914)于19世纪90年代在一种硬矿物中发现。

马氏体的三维组织形态通常有片状(plate)或者板条状(lath),但是在金相观察中(二维)通常表现为针状(needle-shaped),这也是为什么在一些地方通常描述为针状的原因。

马氏体的晶体结构为体心四方结构(BCT)。

中高碳钢中加速冷却通常能够获得这种组织。

高的强度和硬度是钢中马氏体的主要特征之一。

马氏体分级淬火,是将奥氏体化工件先浸入温度稍高或稍低于钢的马氏体点的液态介质(盐浴或碱浴)中,保持适当的时间,待钢件的内、外层都达到介质温度后取出空冷,以获得马氏体组织的淬火工艺,也称分级淬火。

分级淬火由于在分级温度停留到工件内外温度一致后空冷,所以能有效地减少相变应力和热应力,减少淬火变形和开裂倾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纯铁在室温时具有体心立方晶格,其晶格常数 a = 2.86A ,这种铁称为a 一 Fe。

若温度升高到912 C,纯铁的晶休结构会发生变化,由体心立方晶格转变为面心立方晶格,
其晶格常数a =3.64 人,这种铁称为一 Fe。

当扭度继续升高到 1394 C,面心立方
晶格又重新变为体心立方品格,其晶格常数 a =2 . 93人,为与912 °C以下的。

一 Fe 相区别,称它为Fe。

若得度降低,则发生可逆转变。

上述变化过程可表达如下:
掩寸亠卩_塊寸*- F E
(体心立方〉〈面心立方;(休心立方》
这种随温度变化•固态金属由一种晶格转变为另一种晶格的现象,称为同素异晶转变.
铁素体F
碳溶于a 一 Fe铁中的固溶体,称为铁素体,用符号F衷示。

它仍保待a铁的体心立方晶格,铁素体的性能与纯铁相似,即塑性、韧性较好,强度,硬度较低。

奥氏体A
碳溶于一 Fe铁中的固溶体,称为奥氏体,用符号A表示。

它仍保持护铁的面心立
方品格,其有良好的塑性和低的变形拢力,适合于锻造。

渗碳体
渗碳体是铁和碳的化合物,分子式为分子式为Fe3C ,含碳量为6.69%。

对铸铁有
重要意乂。

珠光体P
由铁素体和渗碳体组成的机械混合物,称为珠光体•用符号P表示。

珠光体的平均含
碳爪为0.77%。

珠光体的性能介于硬的渗碳体和软的铁素体之间,硬度适中,强度较好,脆
性不大。

莱氏体L
在727 C以上,莱氏体主要由奥氏休和渗碳体组成,称为莱氏体或高温莱氏体,用符号L表示•在727 C以下,莱氏体主要由珠光体和渗碳体组成,称为变态莱氏体或低温莱氏体,用符号L益表示。

莱氏体的平均含碳吸为 4.3 %。

是一种婴硬而脆的组织。

@G-7仏坯%C相图
5——兵折点,温度为727X, 为0.77% •
马氏体转变(低温转变)
马氏体转变的特点:将加热到A ei。

以上温度的共析钢,迅速冷却使其不与 C曲线相遇,当温度低于 M,以下时,将转变为马氏体。

贝氏体转变’中温等温转变’
共析钢过冷奥氏体在 550 C〜M (马氏沐开始转变温度)的温度范围内进行等温转变,可以将到贝氏休组织。

由于转变温度不同,所形成的贝氏休形态、性能也有所不同。

通常在550 C〜350 C 的温度范围内形成的贝氏体称为上贝氏体.在350 C〜M之问
形成的贝氏体称为下贝氏休。

回火是将淬火钢加热到 A ci以下的温度,保温后以一定速度冷却下来的工艺方法。

回火主要有以下两个目的:1消除或减少内应力,减小脆性,稳定组织。

2满足不同的机械性能要求
低温回火。

回火温度低于 250 C,回火后的组织为回火马氏体和残余奥氏体。

回火的目的是降低残余应力和脆性,改善强度和韧性,保持淬火后得到的高硬度和耐磨性。

主要用于各种工其、量具、滚动轴承等零件,硬度要求一般为HRC 58〜64。

中温回火。

回火温度范围为 350〜500 C ,回火后的组织为回火屈氏体,硬度为HRC 35〜45。

回火的目的是得到高的弹性极限和屈服极限。

主要用于各种弹簧。

高温回火。

回火温度范围为500〜650 C ,回火后的组织为回火索氏体,硬度为
HRC25〜35。

高温回火的目的是使零件具有较高强度的同时,还有足够的塑性和韧性,即具有良好的综合机械性能。

一般应用于重要的机械零件,如齿轮、轴、连杆等,也用于精密量具、模具的预备热处理,以减少最终热处理的变形量。

淬火加高温回火称为调质处理‘
欢迎您的下载,
资料仅供参考!
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资料等等
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