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推进中国国家意识形态的建设
推进的意识形态领域制度建设确保意识形态安全
推进的意识形态领域制度建设确保意识形态安全意识形态是一个国家或社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社会稳定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为了保障意识形态领域的安全,推进制度建设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探讨推进意识形态领域制度建设的重要性,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意识形态领域的重要性意识形态领域是社会中的一种思想文化形态,包括信仰、价值观念、道德观念等。
它不仅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也决定了社会的发展方向和道德规范。
在当今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下,意识形态安全更显得重要。
首先,意识形态领域对社会稳定至关重要。
不同的意识形态存在差异,如果缺乏对意识形态的管理和调控,可能会引发社会矛盾和冲突,威胁到社会的和谐稳定。
因此,推进意识形态领域制度建设是维护社会稳定的必要手段。
其次,意识形态领域关乎国家安全。
现代社会已经进入信息时代,意识形态的传播已经不再受地域和时间的限制。
一些国家或组织可能会利用意识形态领域来进行渗透和干涉,损害国家的核心利益和安全。
因此,意识形态安全关系到国家的整体安全与发展。
二、推进意识形态领域制度建设的必要性为了确保意识形态领域的安全,推进制度建设是必要的。
制度建设能够提供指导和规范,为意识形态领域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首先,制度建设有利于澄清权责边界。
对于意识形态领域的管理和调控,需要明确相应的权责边界。
制度的建立能够明确相关部门的职责和权限,避免出现职责不清、权力滥用等问题,提高管理效能。
其次,制度建设有利于加强监督和管理。
意识形态领域的管理不仅需要政府的主导,还需要社会各界的参与。
制度的建立能够提供监督和管理的框架,激发社会各方的积极性,形成监督机制,避免滥用权力和损害公共利益。
三、推进意识形态领域制度建设的建议推进意识形态领域制度建设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参与。
以下是一些建议:首先,建立健全意识形态领域的法律法规制度。
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对于意识形态领域的管理和调控要求,保证制度的可操作性和可执行性。
其次,加强意识形态领域的宣传教育。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的意识形态建设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的意识形态建设尤 国 珍提 要:意识形态工作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国理政的重要方面,也是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支撑。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的意识形态工作具有极端重要性,关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关乎党和国家前途命运,关乎党和国家根本方向。
新时代的意识形态工作面临一系列风险挑战,包括意识形态领导权弱化的风险挑战,新媒体时代舆论分化的风险挑战,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的风险挑战。
为此,应当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地位,牢牢掌握意识形态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形成富有中国特色且行之有效的意识形态工作方法。
关键词:百年变局 意识形态 领导权 工作方法作者尤国珍,男,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科学社会主义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北京100101)。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今世界的变局百年未有,变革会催生新的机遇,但变革过程往往充满着风险挑战,人类又一次站在了十字路口。
”① 伴随国际局势和国内发展环境发生深刻变化,世界上形成了“西方之乱”与“中国之治”的鲜明对比,中国的制度优势得以充分展现,这些构成了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的新特点。
但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意识形态领域的争锋较量以及矛盾对抗,呈现出形式更加多样、手段更加隐蔽、效果更加迷惑的特点和趋向,需要认真研究应对。
纵观学界现有研究成果,多数集中于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论述或某个时期的意识形态工作的具体实践研究,较为全面和系统的研究成果相对较少。
为此,基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为背景,探索新时代如何稳步推进意识形态工作,不断提升意识形态工作的现实回应能力、价值引领能力和社会感召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观察与思考 2022年第2期一、意识形态工作的极端重要性意识形态工作始终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国理政的重要方面,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支撑。
当前,我国正处于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世情、国情、党情正发生深刻变化,这就要求通过加强意识形态工作来发挥国家和民族发展“稳定器”的作用。
意识形态问题清单及整改措施
意识形态问题清单及整改措施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意识形态问题逐渐成为当今社会的一个热点话题。
意识形态问题包括思想政治工作、价值观、人文精神等多个方面,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在我们国家,意识形态问题主要涉及政治、文化等方面,对我们社会和人民的思想影响深远,因此,我们应该认真对待这些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整改措施。
问题清单1.政治思想领域存在反动思潮对大众的渗透我们国家实现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进程,但也面临着来自西方国家的思想挑战,特别是有关民主、自由、人权的西方价值观,这些观念在某种程度上冲击了我国的社会意识形态,可能会对公众的思想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2.政治领域的表现难以达到人民的期望政治领域是意识形态问题的核心,政治体制的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基础。
目前,我国的政治体制在制约社会进步和促进公民幸福方面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
加强以人为本的意识形态建设,深化民主化改革,进一步增强政党和政府的能力,实现国家治理体系的现代化。
3.学习和教育领域意识形态管理不到位教育是意识形态问题的主要载体,而中国的教育质量和推广自主创新还相当不足。
如何在教育、学习之中塑造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弘扬国家文化,振兴民族精神,得到了所有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关注。
4.媒体传播存在不良趋势媒体是舆论的重要传播渠道,形象和质量都值得关注,人民日报、新华社和中央电视台等主流媒体彼此偏离,甚至采取了一些不正当的报道做法,破坏了社会的稳定性。
整改措施1.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是落实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键任务,也是解决意识形态问题的基础。
应加强文化软实力的建设,推进和扩大和富有活力的文化市场,提高意识形态管理和舆论引导的信息透明度和可信度,确保中国意识形态的胜利。
2.增强人民对民主自由的认识和理解民主自由是西方价值观中的核心概念,也是意识形态问题的重要方面。
对此,我们应以宽容、理性的态度来面对,让人们了解民主自由是中国社会长期发展的目标之一。
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建设
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建设作者:林盛发来源:《民生周刊·学术版》2013年第10期【摘要】意识形态是国家政治和文化安全的重要内容和核心。
现阶段我国意识形态面临西方国家的渗透、网络文化的挑战、社会转型期的信仰危机和理论与实际的脱节等四个方面的挑战和问题。
要通过进一步加强与社会主义理论相结合,与中华文化沃土及中国当前实际相结合,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和整合作用,切实解决各种矛盾和脱节,通过增强认同感和向心力等措施来加强我国意识形态建设,强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体系。
【关键词】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中华文化习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应该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和中国梦为重要内容和理论指导的意识形态。
目前,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正面临着冲击与挑战,推进我国的意识形态建设,巩固和加强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是时代提出的重大课题。
一、意识形态的重要性意识形态是国家政治和文化安全的重要内容和核心。
当一个国家的社会意识形态遭到侵害或破坏,这个国家的安全就不可能得到保障,实际上等同于失去了国家的独立。
因此,加强意识形态建设对于维护国家政治稳定、保障社会和经济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意识形态在凝聚人民的向心力、维护政权的合法化、推动大规模社会政治动员、排除各种因素干扰、保持社会的合力和稳定方面起着关键的作用。
从另一个方面看,意识形态在离散一个民族的凝聚力、颠覆一个政权乃至分裂一个国家等方面也具有不可忽视的能量。
意识形态是国家、民族文化的灵魂,主流意识形态的强弱就是国家的强弱。
要保证国家的安全,单单依靠国防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因为核潜艇、航空母舰和战略导弹力量都是硬件,没有强有力的软件支持,硬件是无法发挥作用的,甚至可能会被敌方的软件所俘获和掌控,造成堡垒从内部攻破的结局。
做好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的六个着力点
做好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的六个着力点作为新时代中国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在新形势下,需要我们进一步深化意识形态工作,坚持正确的思想导向,不断加强文化自信,同时也需要充分发挥好意识形态工作在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马克思主义是指引我们前进的科学思想,也是我们团结奋斗的精神旗帜。
在新时代,我们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定不移地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向纵深发展。
同时,必须始终以人民为中心,紧密结合实际,认真研究探讨,更好地发挥马克思主义的伟大精神。
二、加强全社会的思想道德建设随着社会的发展,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性也越来越凸显。
我们需要加强全社会的思想道德建设,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精神文明素质,推进全面建设立体化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
同时,必须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培养他们的民族精神、爱国情怀,让他们成为祖国的未来栋梁。
三、推动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文化产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同时也是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新时代,我们必须推动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培育新型文化产品,注重培养新型文化产业人才,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文化体系,充分发挥文化产业在推进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要作用。
四、坚持公共文化服务的基础地位公共文化服务是我国义务教育的基础,是公共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新时代,我们必须坚持公共文化服务的基础地位,推动公共文化资源向基层延伸,加强农村和城乡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积极推进重点地区文化设施建设。
五、加强网络意识形态工作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意识形态工作也日益重要。
在新时代,我们需要加强网络意识形态工作,加强对网络信息的监管与控制,落实网络安全法,积极推进互联网行业健康发展。
同时,也需要注重网络媒体的规范化建设,发挥好网络媒体在宣传思想工作中的积极作用。
六、积极推进国际意识形态交流合作意识形态不仅是国家根本大法,也是体现不同国家文化差异和互相沟通交流的一种方式。
论加强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
论加强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摘要:以马克思主义为重要内容和理论指导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我国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但在新的历史时期,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正面临着社会转型,体制创新,社会成员思想观念变化及经济全球化等带来的诸多冲击与挑战,因此,如何进一步推进我国意识形态建设,巩固和加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是时代提出的重大课题,只有坚持与时俱进,以时代的要求全面审视当前意识形态建设所面临的新的情况与挑战,以发展的眼光科学把握主流意识形态的本质内涵和发展规律,以创新的精神积极推动主流意识形态的理论完善与实践创新,才能使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始终保持蓬勃的生机和旺盛的活力。
关键词:意识形态;马克思主义;先进文化;一、加强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必然性新认知(一)社会历史规律的必然趋势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动摇,重视意识形态领域斗争,是我们党始终保持无产阶级先锋队性质,始终成为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忠实代表的重要保证。
经验和教训告诉我们:越是在面临严峻挑战的时候,我们越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动摇,越是要重视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
(二)中国现代政治发展的必然选择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先进性以及它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所发挥的不可比拟也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使它作为中国的主流意识形态成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推动中国政治发展中的必然选择。
(三)全球化发展的必然要求我们强调用全球化的眼光来看待马克思主义,至少是从两层意义上来讲的:其一,是通过对全球化现象的分析和认识来重新审视和解读马克思主义;其二,是借助全球化这个大平台,把马克思主义放到一个更广阔的大背景下去重新审视和解读。
前者重在从新的内容(即全球化理论)来重新审视和解读马克思主义,后者重在从新的方法(即全球化视角)来重新审视和解读马克思主义。
无论是前者还是后者,都是为了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同时,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如何加强意识形态阵地管理
如何加强意识形态阵地管理如何加强意识形态阵地管理意识形态阵地管理是指通过各种手段和措施,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领域进行管理、引导和控制,以巩固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推动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加强意识形态阵地管理,对于我们党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下面将从加强意识形态阵地建设的方向、内容、方法和策略等方面进行详细的探讨。
一、加强意识形态阵地建设的方向加强意识形态阵地建设的方向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自信,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强化党的宣传思想阵地管理,深化思想道德建设、教育文化事业改革创新,增强意识形态领域的引导力、影响力和控制力,为党和国家事业全面发展提供有力的思想保障。
二、加强意识形态阵地建设的内容(一)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深化党的十九大精神学习宣传贯彻,加强党的思想理论研究,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的理论素养和政治觉悟。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提升人民群众的道德水准和思想觉悟,增强全社会的文明程度和社会凝聚力。
(三)网络舆论引导:加强网络舆论引导和管理,维护网络空间的意识形态安全,拓展网络思想文化阵地,引导网民积极向上的网络行为,构建和谐友好的网络社会环境。
(四)媒体融合发展: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加强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和舆论监控,提高主流媒体的影响力和公信力,加强新兴媒体的管理和监管,掌握舆论传播的主动权。
(五)思想政治工作:加强对高校、企事业单位及农村、城市等基层单位和重点群体的思想政治工作,强化党组织的领导,加强宣传教育和意识形态引导,确保思想政治工作常态化、制度化。
(六)文化强国建设:加强文化产业的发展和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推动文化创新和文化事业持续健康发展,提高我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三、加强意识形态阵地建设的方法和策略(一)加强组织领导:加强党对意识形态阵地建设的领导,明确责任分工和工作目标,建立健全相应的工作机制和组织体系,确保各项工作的顺利推进。
主流意识形态建设面临的挑战及对策.doc
编者按:随着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的发展,当前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一方面人们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感逐步削弱,另一方面各种思想意识泥沙俱下,在不同社会阶层、社会成员之间相互作用,导致社会凝聚力、向心力不足。
如何适应新形势,迎接这种挑战已成为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市委办编印的《信息参阅》第17期摘登了中央党校第54期地厅级干部班“新形势下党的工作”课题材料——《主流意识形态建设面临的挑战及对策》,现予以转载,供参阅。
主流意识形态建设面临的挑战及对策意识形态是执政党维护国家政权的重要手段,是民族团结奋斗的精神纽带。
执政党的意识形态具有组织动员、利益整合、政治认同、文化引领、社会协调、对敌斗争等功能。
当前我国正经历经济转轨、社会转型这一特殊阶段,加上经济全球化和对外开放不断扩大的国际背景,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空前活跃、空前复杂,这给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带来严峻挑战。
一、当前主流意识形态面临的复杂环境与挑战1、党的历史使命转变带来主流意识形态功能变化。
党的历史使命从过去的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转变,意识形态的功能也从强调政治到突出经济,由强调批判到重视建设,由强调斗争到倡导和谐,由强调整齐划一到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等转变,使得主流意识形态在功能上面临三大挑战:一是教育功能弱化。
新旧思想观念并存,先进思想观念与落后思想观念并存,容易引发思想观念的矛盾和冲突,使受教育者面临选择上的两难。
二是整合功能弱化。
实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使人们思想意识的独立性、多变性进一步增强。
三是组织功能弱化。
人们由过去的“单位人”变为现在的“社会人”,对思想舆论由过去的“被动适应”变为现在的“积极参与”,过去那种“一呼百应”现象不复存在。
2、信息传播技术发展挑战主流意识形态主导地位。
一是单一传播主体变为多元传播主体。
现在的传播主体不再仅仅是传统媒体,而是人人面前都有麦克风,人人都是信息发布者,人人都是传播主体。
加强意识形态建设的报告范文
加强意识形态建设的报告应由本人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书写,以下仅供参考,请您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撰写。
加强意识形态建设,是党和国家的一项重要任务。
在当前形势下,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加强意识形态建设,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障。
一、当前意识形态工作面临的形势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时代,面临着许多新的机遇和挑战。
随着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的深入发展,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也更加复杂。
一些西方国家利用互联网等新兴媒体,对我国进行意识形态渗透,企图颠覆我国政权。
同时,我国社会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的多样性、差异性日益凸显,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也呈现出多元化趋势。
这些因素都对意识形态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加强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意义加强意识形态建设是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
意识形态工作关系到党和国家的根本利益,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
只有加强意识形态建设,才能牢牢掌握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权、话语权和主动权,有效抵御各种风险和挑战。
加强意识形态建设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支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中国特色。
只有加强意识形态建设,才能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三、加强意识形态建设的措施加强理论学习。
要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不断提高政治素养和理论水平。
同时,要加强对各种社会思潮的辨析和引导,坚定理想信念,保持清醒头脑。
强化阵地意识。
要加强对各类媒体的管理和引导,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坚决防止有害信息传播扩散。
同时,要加强网络治理,打击网络谣言和不良信息,维护网络空间的安全稳定。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要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教育,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意识形态安全建设的对策
$number {01}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 引言 • 意识形态安全概述 • 加强意识形态安全建设的对策 • 保障措施 •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01 引言
研究背景和意义
当前国际环境对意识形态安全的挑战 国内意识形态安全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研究意识形态安全建设对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加强业务培训
01
定期开展业务培训,提高意识形态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能力
水平。
加强职业道德教育
02
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培养意识形态工作人员的职业操守和责任
意识。
建立激励机制
03
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对优秀的意识形态工作人员进行表彰和
奖励,激发工作热情和积极性。
04 保障措施
加强组织领导
建立意识形态工作领导小 组
深化思想教育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深化思想道德建设,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觉悟 和道德水平。
05
结论与展望
研究结论
01
意识形态安全建设是维护国家 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要一环, 必须高度重视。
02
当前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建设面 临着多种挑战,包括西方文化 的渗透、网络信息的传播、教 育领域的渗透等。
03
加强阵地建设
加大对宣传思想文化阵地的投入,提高阵地的质量和 影响力。
推进信息化建设
加强信息化建设,提高意识形态工作的信息化水平, 提升工作效率和影响力。
加强宣传引导
完善宣传体系
建立健全宣传体系,加强宣传策划,提高宣传 效果和影响力。
强化舆论引导
加强与媒体沟通合作,及时发布权威信息,积 极回应社会关切,引导社会舆论。
加强网络监管
新时代意识形态建设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主要结论
意识形态建设在新时代的重要性
随着中国进入新时代,意识形态建设成为了国家建设的重要方面。正确的意识形态可以引 导人们的思想,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国家繁荣。
新时代意识形态的主要内容
新时代意识形态建设主要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 主义先进文化等方面。这些内容符合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同时也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 的需求。
完善工作机制
建立健全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机制,推动各级党委把意识形 态工作摆上重要议程,纳入全局工作规划。
加强队伍建设
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意识形态工作队伍,提高他们的政治素质和业务 能力,为开展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提高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力影响力
创新传播手段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 ,如网络、社交媒体等 ,拓宽主流意识形态传 播渠道,提高传播效率 和质量。
02
新时代意识形态建设的主要内容
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
1 2 3
确保意识形态建设的正确方向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应在新 时代意识形态建设中发挥指导作用,确保正确 的前进方向。
结合中国实际进行创新
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理 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新时 代意识形态。
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
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提高广大干部群众 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夯实新时代意识形态 建设的基础。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
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
01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到新时代意识形态建设的全过程,
发挥其引领作用,凝聚社会共识。
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宪法保障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宪法保障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宪法保障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渐成为我国新时代的主要经济体制。
然而在经济体制变革的同时,我们也必须重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性,这是一个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的重要领域。
那么,如何进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呢?本文将阐述在宪法保障下进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必要性及具体措施。
一、宪法意义下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宪法是最高法律,是治国之本、民族之魂、国家之根,是国家行政、司法和立法机关的依据。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是宪法意义下的一个重要领域,关乎国家未来的方向和社会的发展。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是通过思想孕育、经济推动、法律约束、文化熏陶等多种形式,加强社会主义价值观、道德规范、文化传统的传承与发展,使人们从思想、心理、意识等方面接受社会主义思想体系,逐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宪法中也明确规定:“国家倡导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的道德和文明建设,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宪法第2条)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发展的重要保障,是从意识形态上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奠定基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心理支持。
二、宪法保障下的必要性1、维护国家安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是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手段之一。
各种意识形态观念的传播在现代社会可以快速地产生和扩大影响,影响国家的稳定、经济的增长和社会的和谐。
如果没有坚实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基础,建立国家民主法制、和谐稳定的社会就难以实现。
2、加强民族凝聚力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加强民族凝聚力是非常重要的。
在以往的历史中,由于各种原因,中国人民曾经分裂和战争,中国曾经体验过一些具有非常煽动性的观念,容易导致分裂和战争。
有一个强有力的意识形态基础能够维护国家整体利益和多民族的团结合作,并增强民族凝聚力。
3、推进市场经济发展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各种不同的思想体系和价值观不可避免地在大众中流传并形成影响,有着严重的消极影响,这些都需要通过强有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得以解决和完善,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新时代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路径思考
新时代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路径思考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国家的强大,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变得越来越重要,尤其是在当前这个充满着各种复杂挑战的新时代。
国家意识形态安全是指保卫国家的政治制度、文化传统和社会价值观等,确保国家的意识形态不受外部威胁和内部动摇。
在新时代,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不仅意味着保障国家长治久安,更是维护国家发展的重要保障。
我们需要深入思考如何在新时代更好地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路径。
要积极推进国家意识形态建设。
国家意识形态建设是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基础和前提。
只有通过深入挖掘和传承国家优秀文化传统,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文化软实力建设,才能为国家意识形态安全提供坚实的基础。
还需要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构建符合国情、适应时代发展的国家意识形态体系,确保国家的意识形态不受外部干扰和破坏。
要建设健全国家意识形态安全体系。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国家意识形态安全面临着新的挑战和威胁。
为了更好地维护国家的意识形态安全,需要建设健全国家意识形态安全体系,包括建立健全的意识形态安全法律制度、加强对外宣传和舆论引导、建立健全的意识形态保卫机构等,从而有效防范各种国内外挑衅和渗透,维护国家的意识形态安全。
要加强对外宣传和文化交流。
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不仅需要在国内进行有效的宣传和教育,更需要加强对外宣传和文化交流,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了解中国的国家制度、文化传统和社会价值观。
只有通过对外宣传和文化交流,才能有效地反击外部对国家意识形态的渗透和破坏,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
要加强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建设。
网络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表达观点、传播思想的重要平台,因此网络意识形态安全也成为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重要方面。
需要通过加强网络监管、防范网络谣言、打击网络犯罪等手段,确保国家的意识形态在网络空间得到有效维护和传播。
要加强国际合作,共同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
在全球化背景下,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已经成为国际社会的共同责任。
爱祖国强化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爱祖国强化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爱祖国强化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近年来,我国不断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事业,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也愈发凸显其重要性和影响力。
作为一个爱国主义者,我们应当认真思考如何强化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为祖国的繁荣进步贡献力量。
本文将针对这个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一些建议。
首先,我们应该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和引导。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灵魂,具有丰富的内涵。
我们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推崇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科学发展观等基本价值观念,传播正能量,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比如,可以通过各种媒体渠道,开展宣传活动,推介优秀表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人物事迹,激发人们的共鸣和向往之情。
其次,我们要积极倡导社会主义法治观念和法律意识。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与法治是密不可分的。
只有依法行事,才能确保社会秩序的稳定和人民权益的保护。
我们应当加强法律宣传教育,普及法律知识,让人们真正理解法律的作用和价值,自觉遵守法律,树立法治意识。
同时,要加大执法力度,确保法律的公正执行。
只有通过法律的保障,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才能更好地得到实践和落地。
此外,我们还要加强社会主义思想教育,特别是面向青少年的教育。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他们的思想和价值观念的形成对于社会主义事业和意识形态的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要加强学校的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同时,要为青少年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让他们通过努力实现自我价值,增强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认同感。
最后,我们还可以运用新媒体平台来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建设。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已经成为了人们获取信息和交流思想的重要渠道。
我们可以利用新媒体平台,开设专栏,发布文章,举办讨论,引导网民积极参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传播和建设。
总之,强化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我们每个人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通过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与引导,倡导法治观念和法律意识,加强对青少年的思想教育,以及利用新媒体平台,我们可以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传承与发展贡献力量。
当前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形势与维护我国意识形态安全__概述
当前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形势与维护我国意识形态安全概述1. 引言1.1 概述当前我国的意识形态领域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和问题,这对于我们国家的发展、社会稳定以及国家主权等方面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为了确保我国的意识形态安全,我们需要深入分析当前的形势,并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
本文旨在提供对当前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和维护我国意识形态安全的重要性进行概述,并讨论目前已经采取的举措以及评估其成效。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分为五个部分进行阐述。
首先是引言部分,其中将概述整篇文章的内容和结构。
然后,第二部分将详细探讨当前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形势,包括意识形态定义与重要性、挑战和问题,以及影响我国意识形态的因素分析。
接下来,在第三部分中,我们将探讨维护我国意识形态安全的重要性,包括对国家发展、社会稳定和维护主权等方面的影响。
第四部分将介绍当前已经采取的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的举措,并评估其成效。
最后,在结论部分,我们将总结文章的主要观点,并对意识形态安全的现状和面临的挑战进行概述,提出未来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的建议。
1.3 目的本文旨在通过对当前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形势与维护我国意识形态安全进行分析,加深我们对该领域重要性的认识,并了解其对国家发展、社会稳定以及国家主权等方面的影响。
同时,借此回顾已经采取的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的举措,并评估其成效。
最后,为进一步维护我国意识形态安全提供有益建议。
这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应对当前面临的挑战,并确保我国在意识形态领域取得良好发展。
2. 当前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形势:2.1 意识形态的定义和重要性:意识形态是指人们在阐述、认同和追求社会价值观和信仰体系时所遵循的一系列思想观念、信仰观点和理论原则。
它在国家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意识形态不仅决定着国家制度的基础,也影响着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
2.2 当前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挑战和问题:当前我国意识形态领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全球化背景下,外来文化冲击引发了一些对传统文化习俗和道德伦理价值观念的质疑。
意识形态方面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意识形态方面的问题及整改措施意识形态方面的问题及整改措施在报告中明确提出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
当前,我们正沿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确道路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我们面临各种风险和重大挑战,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认真做好新形势下意识形态工作。
本人意识形态工作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意识形态鉴别力不强,不善于从政治的角度看问题。
二是意识形态学习力不强,没有系统地学习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关理论,不了解当前思想领域的突出问题。
三是意识形态思考力不强,不善于从政治角度去观察和认识问题。
四是意识形态创新力不强,不善于打破思维,开展理论创新、内容创新和应用创新,日常工作中习惯于用老思维、老方法解决新问题。
五是意识形态表达力不强。
针对上述问题,我将从以下几方面加以改进:一、提升意识形态鉴别力。
一是善于从政治的角度看问题,党的报告指出:旗帜鲜明讲政治是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要求。
所以要讲政治,要善于讲政治,要勇于讲政治。
党组织首先是一个政治组织,党员身份是第一身份,政治是第一位的。
二是把握一条基本原则,毛泽东同志曾经讲过: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
他又讲,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就是把敌人搞得少少的,把朋友搞得多多的。
把这两句话联系起来,运用到意识形态领域,体现为一条基本的原则。
三是心里装着几把尺子第一把要装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这把尺子,这把尺子是党员干部的看家本领,没有这把尺子就心中无数,心里就没底;第二要装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这把尺子,有了这把尺子,党就不会变色;第三要装一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尺子,有了这把尺子,红色江山就不会变质;第四还要装中国的国家利益与国家形象这把尺子,有了这把尺子,就不会做出有损国格的事情出来。
二、提高意识形态学习力。
首先要把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看家本领;其次要适当了解思想意识领域的热点问题。
2023年意识形态工作情况报告范文(精选)
2023年意识形态工作情况报告范文(精选)2023年意识形态工作情况报告一、引言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意识形态工作经历了深刻的变革和发展。
2023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年,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要节点。
本报告旨在总结和分析2023年中国意识形态工作的工作情况,评估取得的成绩和面临的挑战,并提出对未来发展的建议。
二、工作成果1.思想政治教育的全方位推进在2023年,中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通过全面推进国家安全教育、法制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一系列教育活动,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觉悟和政治意识得到了提升。
各级政府和学校积极组织开展知识竞赛、主题演讲比赛等活动,激发了广大青少年的爱国情感和核心价值观。
2.舆论导向的积极引导2023年,中国的舆论导向工作取得了积极的进展。
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相结合,对社会热点和重大事件进行科学的解读和引导,有效遏制了谣言和不实信息的传播。
同时,对网络空间进行治理,加强对互联网信息的监管,保护网络空间的安全和稳定。
3.文化艺术创作的繁荣发展2023年,中国的文化艺术创作蓬勃发展。
各类艺术节、文化活动和展览争相登场,展示了中国文化的多样性和魅力。
文艺作品紧密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递着积极向上的思想和情感,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和追捧。
4.外宣工作的提升2023年,中国的外宣工作取得了明显提升。
通过新媒体和外国媒体的渠道,积极推介中国的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成果,展示中国的软实力。
同时,加强对外交流合作,推动中国与世界各国的友好交往,增进了国际社会对中国的了解和认同。
三、面临的挑战尽管2023年中国意识形态工作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但仍面临一些挑战:1.外部压力和舆论困扰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面临着来自外部的压力和挑战。
国际上对中国的舆论也存在着偏见和误解,需要更加积极主动地传播中国声音,打破舆论封锁。
2.新媒体对舆论引导的挑战新媒体的兴起给舆论引导带来了新的挑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推进中国国家意识形态的建设(二)陈利权2008年04月18日13:56 来源:政工研究动态黄力之在《马克思主义作为中国国家意识形态的现实性问题》一文中,首先考察了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呈现出的复杂性的存在状态,认为从形式上看,作为国家意识形态的马克思主义的法律地位是确定无疑的,但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其地位并非是无差别的。
一般地说,改革开放以前地位比较稳固,而在改革开放以后地位发生过动摇;尽管党和政府坚持马克思主义,但在一些非主流媒体以及在相当一些大学的人文学科专业课堂上,伴随着对西方资本主义的认同,马克思主义不断受到批判和诋毁,出现了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对四项基本原则的进攻和挑战;在当代中国人的精神生活与信仰领域,自实行市场经济以来,以消费主义为特征的物欲主义大行其道,商品化倾向渗透到一切领域,马克思主义为内核的社会主义价值观处于普遍失落的状态;近几年出现的以“新左派”为典型代表的思潮,他们以马克思主义为追求目标,运用马克思主义话语分析当代问题,但对一些问题的看法也与国家意识形态有距离。
面对马克思主义作为国家意识形态在当下中国的复杂状态,有效地坚持而不是形式地坚持马克思主义,除了从方针政策的角度需要加强和改进外,非常重要的是必须使越来越多的人在感性层面上觉得马克思主义与现实生活之间不存在不一致的现象,必须积极主动地消灭马克思主义与现实生活之间存在的不一致之处。
其思路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形而上真理性及其所体现的崇高性、理想性与现实的方针政策相对剥离开来,通过减少不一致达到消灭不一致。
此外,必须在求真务实地学习、宣传和捍卫马克思主义这一方面下功夫,要有新思路:应当坚持马克思主义信仰在中国的必要性立场――马克思主义具有终极的信仰性质;应当更加重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原著的学习;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方面,也要进行反思和创新,一方面,作为共产党执政理念的坚持,在法律上规定马克思主义的国家意识形态地位是不可动摇的,另一方面要真正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对西方及中国的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想进行充分说理的批评和斗争。
李美玲在《试比较政党意识形态与国家意识形态》一文中,通过比较政党意识形态与国家意识形态的区别与联系,认为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执政党,中国共产党的意识形态和社会主义的国家意识形态具有高度的一致性。
这种一致性的根源在于:意识形态所表达的实质关系是利益关系,党的利益和人民利益具有一致性。
从这种一致性出发,并由于中国共产党在国家中的地位有着极大的特殊性和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结构发生巨大变化对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的极大挑战,她认为,迫切需要党的意识形态的现代转型来推进中国国家意识形态的建设。
中国共产党作为长期执政的唯一政党,充当着人民的利益表达的主渠道。
党的意识形态在社会中要保持自己的主导地位,就必须对社会各阶层的利益进行有效的整合和表达,实现政党意识形态和人民意志的契合。
而党的意识形态的现代转型,则要着重解决转型的模式(突变还是渐进的)、转型的目标(应该坚持哪些,应该抛弃哪些),以及如何对待党的基本价值观的问题。
魏则胜在《二十一世纪我国意识形态的文化回应》一文中,从国家意识形态应该具备的普适性、现代性、科学性与先进性、包容性特征出发,提出中国创建国家意识形态的主要途径是:第一,调整意识形态的认知与价值结构,由突显政治性的阶级意识形态转向普适性国家意识形态;第二,推动国家意识形态与社会主流文化的融合,使意识形态转化为社会主流文化内在因素的一部分。
主流文化获得广泛社会认同的过程就是国家意识形态内化为个体社会意识的过程。
袁三标在《从话语权视角看国家意识形态的现代性转化》一文中,对我国现代化国家意识形态创建的路径,提出以下看法:一是整合传统意识形态资源,更新传统意识形态的简单化与片面化的话语表达方式,由立足于阶级冲突、社会革命与制度对抗的阶级意识形态转向具备合理性与合法性现代内核的国家意识形态;二是推动国家意识形态与社会主流文化的融合。
如建设“和谐社会”的执政理念,既显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威力和话语优势,又能赢得现代民众最为广泛的认同;三是借鉴、汲取和提炼能够体现时代要求,反映时代呼声的诸如“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和谐”、“自由”等核心价值理念,在实践中不断开拓新的意识形态资源。
郭沂在《国家意识形态与民族主体价值相辅相成――全球化时代马克思主义与儒学关系的再思考》一文中,认为作为国家意识形态的马克思主义与作为民族主体价值的儒学共同构成为中国现代社会相辅相成的基本价值体系。
他指出,现代社会基本价值体系二元化即现代价值与传统价值,或者说普世价值与民族价值二元并行,是一个世界性的潮流和趋势。
现代价值和普世价值,是指进入现代社会之后形成的,最能体现现代性的,并为现代人们所广泛接受的价值观,因此也可以称之为现代主流价值,它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程度上表现为国家意识形态。
传统价值或民族价值,指进入现代社会之前,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最能体现民族意识的,并为民族成员所广泛认同的价值观,因此也可以称之为民族主体价值。
中国传统的民族主体价值,表现为古代中国的国家意识形态,由两个部分组成,一是国教――中国宗法性传统宗教,二是官学――作为一种学术思想又上升为国家意识形态的儒学。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国家意识形态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即国教时代、学教合一时代、学主教辅时代。
这与其他文明以宗教为民族主体价值有着明显的不同。
进入20世纪,依附于皇权政体的学主教辅的国家意识形态由于皇权政体的覆灭而随之解体。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马克思主义被理所当然地确立为国家意识形态,但在极左思潮的支配下,人们将现代化与传统对立起来,将马克思主义同传统文化对立起来,儒学被当做封建主义的总代表受到空前摧残,同时又试图以国家意识形态来消灭和取代民族主体价值,致使民族主体价值在现代社会完全缺位,造成了文化创新危机、民族认同危机、社会道德危机等极其严重的后果。
在全球化背景下,随着中国现代化的纵深推进,根据现代社会基本价值体系二元化的世界潮流,中国现阶段亟需确立基本价值体系,它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国家意识形态,即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二是民族主体价值,即经过改革的儒学和传统主体宗教。
前者是治国方针,决定着国家的政治体制,制约着国家发展的方针政策,更多地出于现实的需要;后者是民族灵魂,规范着伦理道德,护持着风俗习惯,支撑着精神信仰,维系着民族认同,更多地出于历史的延续。
国家意识形态和民族主体价值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它们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任剑涛在《核心价值理念凝聚全民共识》一文中,集中探讨了国家意识形态建设中的核心价值理念的建设。
他认为,现代国家核心价值理念是一个国家解决最为紧要的“国家认同”问题的关键,支撑着现代国家大厦。
他通过介绍美国、北欧和新加坡在建立核心价值理念方面的不同历史经验,指出中国核心价值理念建设,从理念层面来看,必须保持其普世性,注重普适性。
国家核心价值理念,绝对不能简单地处理为一个国家特殊主义、历史主义的东西。
在一个全球化的时代,国家价值理念必须建立在人类基本价值理念的基础上面。
这就注定了国家核心价值理念必须是对于普世价值观念――自由、平等、民主、法治等的国家回应。
从制度层面来看,必须保持其权威性的特点,并重视维持核心价值理念制度安排的连续性。
农华西等著的《意识形态与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一书集中探讨了中国主流意识形态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关系。
他们认为,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中国化,就是中国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而对意识形态进行整合,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一条基本路径。
他们指出,我国改革开放30年来,在意识形态领域最显著的变化就是由于利益的分化,出现了多种社会意识,新的形势要求我们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进行意识形态整合。
上述关于如何推进中国国家意识形态建设的探讨,明显有着不同的视角。
这里涉及一个重要的问题是:中国国家意识形态是已经存在因而只要进一步完善的还是必须进行重新建构的?黄力之、李美玲的看法可以概括为“完善论”。
毫无疑问,作为执政党,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就是中国国家意识形态,或者说是国家意识形态的核心和主体,两者具有高度的一致性,这是中国的政治现实。
从这一前提出发,黄力之较多地注意到了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复杂状态,提出对马克思主义从内部加以完善或转变,这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形而上真理性及其所体现的崇高性、理想性与现实的方针政策相对剥离开来,通过减少与现实生活的不一致达到消灭不一致。
李美玲认为,随着中国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化,党的指导思想在社会中继续保持主导地位,就必须对社会各阶层的利益进行有效的整合和表达,需要通过党的意识形态的现代转型来推进国家意识形态的建设,着重解决转型的模式(突变还是渐进的)、转型的目标(应该坚持哪些,应该抛弃哪些),以及如何对待党的基本价值观等问题。
魏则胜、袁三标、任剑涛、郭沂等人的看法虽然不尽一致,但总的可以概括为“建构论”。
相比较而言,魏则胜、袁三标更倾向于进行内部的建构,提出由立足于阶级冲突、社会革命与制度对抗的政治性的阶级意识形态转向具备合理性与合法性现代内核的普适性的国家意识形态。
任剑涛通过考察美国、北欧国家和新加坡在建立核心价值理念方面的不同历史经验,认为中国国家意识形态的建设是具有权威性、灵活性和非政治性的核心价值理念的重新建构。
郭沂从现代社会基本价值体系二元化即现代价值与传统价值,或者说普世价值与民族价值二元并行这样一个世界性的潮流和趋势出发,认为中国现代社会的基本价值体系是一个作为国家意识形态的马克思主义与作为民族主体价值的儒学共同构成的并且是相辅相成的复合结构的建构,不管是作为国家意识形态的马克思主义,还是作为民族主体价值的儒学,都面临着顺应时代的潮流,建构当代理论形态的新任务。
农华西等人的看法可以称之为“整合论”。
他们认为,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是中国主流的意识形态,而其建设的基本路径是在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前提下,对多种社会意识进行有效的意识形态整合。
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四个方面的具体内容――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来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本身就体现了对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价值和民族价值、时代价值的整合。
对上述三种看法的具体评判,本文不作专门的论述,需要另外的文章进行深入的探讨。
这里只想指出,在如何推进中国国家意识形态建设的问题上,从以上引述来看,“完善论”、“建构论”和“整合论”都有一些相似的看法,如国家意识形态应该吸纳、整合社会意识,但又有着明显的不同,这种不同不仅表现为对中国国家意识形态建设的方式的看法有异,而且也反映出对中国国家意识形态的理解上的不一,其关键之处仍然在于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的意识形态与中国国家意识形态的关系――两者是一致的因而基本上等同还是具有一定的一致性又有着相当的不同?可以肯定的是,“完善论”和“整合论”主张前一种看法,“建构论”主张后一种看法;“完善论”和“整合论”更具有显而易见的现实性,而“建构论”则有着更多的理想性与超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