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新理论知识.pptx

合集下载

国际贸易新理论PPT参考课件

国际贸易新理论PPT参考课件
1.从各行业的商品结构来看,初级产品之间的贸易通 常是产业间贸易,而存在大量差异的制造品之间的贸 易主要是产业内贸易。(产品差异化)
2.从各国制造品生产者的规模及其对市场的影响力来 看,现在生产和出口商品的大多都不是小企业,企业 的数目也不多,而是在国际贸易中占重要地位的少数 几家大企业。例如汽车行业。(市场垄断)
例如纺织品、家用电器和汽车行业。20世纪初,美国 在这三个行业处于技术上的领先地位,是这些产品的 净出口国;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几乎退出了这些 产品的生产,成为这些产品的净进口国。
2021/3/10
授课:XXX
7
5.2 不完全竞争、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
5.2.1 不完全竞争与国际贸易
一、国际贸易中的不完全竞争
2021/3/10
授课:XXX
8
二、不完全竞争、价格歧视与国际贸易
价格歧视是指厂商针对同样的产品在不同的市场上或 对不同的消费者收取不同的价格。
价格歧视必须具备三个条件:第一,必须是不完全竞 争行业,即企业有能力决定其销售价格;第二,市场 必须是分割的,即低价格市场的消费者不能把产品倒 卖到高价格的市场上去;第三,在不同的市场上,厂 商所面临的需求曲线的弹性不同。
思考:为什么垄断
竞争厂商要以较低
的价格将产品出口
到国外市场?
2021/3/10
授课:XXX
10
三、品贸易的重要性
在现代经济中,大部分产品是有差别的,而不是 同质的。例如,一辆雪佛莱汽车与丰田、大众、沃尔 沃或雷诺汽车都是不完全相同的。这就使得国际贸易 中有很大一部分包含了同一产业内或同一类商品组中 差别产品(differentiated products)的交易。在现代国 际贸易中,完全不同的商品之间的国际贸易所占的比 重不大,很大一部分国际贸易是差别产品的产业内贸 易。

国际贸易新理论(PPT 53页)

国际贸易新理论(PPT 53页)

24
26
•随着生 产的规模 扩大,分 摊到每个 产品上的 固定成本 越来越少, 产品的平 均成本下 降。
•投入要素加倍,产生比加倍更多的产出。
27
•当两种投放要素等比例增加时,如果产出有更大的增加,那么就存在 规模经济。
28
29
•专业化
原因
•高效率的设备
•降低投入要素的单位成本
机制
•随着经营规模的扩大,专业化的机会增加,导致劳动 生产率的提高;
• 4.4 国家竞争优势论
•促进贸易发展的企业作用和外部环境因素?
3
•绝对优势理论和比较优势理论(劳动) •生产要素禀赋理论(劳动、资本) •技术作为一种生产要素被忽视
4
innovation country: 研究开发实力雄厚, 具有技术领先优势
imitation country。 技术较落后,模仿 技术先进国家。
5
创新国:研究开发实力雄 厚,具有技术领先优势
•专利权的转让、技术合作、对外投资等, 创新国的技术流传到国外;
① 出
口 出


模仿国
②模仿国自行生产并减少进口
6
•甲国:创新国 •乙国:模仿国
•需求滞后(Demand lag) •反应滞后(Reaction lag) •摹仿滞后(Imitation lag) •掌握滞后(Mastery lag)
•来源:方齐云,方臻旻编著,国际经济学(研究生教学用书),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9年3月第1版, p57
30
表现
•内部规模经济 Internal Economies
来源
•主要来源于企业自身生产规 模扩大。
含义
•由于生产规模扩大和产 量增加,分摊到每个产品 上的固定成本越来越少, 使产品的平均成本下降。

国际贸易新理论大全PPT(25张)

国际贸易新理论大全PPT(25张)

3.1 技术差距论
B
技术差距与国际贸易
A
国国 进出 口口
B
O 国国 出进 口口
A
需求 时滞
t1
t2
反应 时滞
模仿 时滞
A国生产 A国出口,B国进口
t3
t
B国出口,A国进口
掌握 时滞
B国生产
3.1 技术差距论
经验研究
哥登·道格拉斯( 1963),利用模仿时滞的概 念解释了美国电影业的出口模式;
外部规模经济导致完全竞争市场结构 假设:2×2×2框架
两个国家: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生产函数、 要素禀赋、消费偏好、市场规模完全相同
两种商品:X部门——外部规模经济,Y部门— —规模收益不变
两种要素:X与Y要素密集度不一样。
3.3 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
规模经济下的生产可能性曲线
波斯纳(1961)《国际贸易与技术变化》提出 了国际贸易的技术差距模型(Technological Gap Model)
3.1 技术差距论
理论内容
两国模型:创新国和模仿国
创新国R&D
创新国创新产品
技术差距消失
模仿国自行生产
贸易消失
创新国出口减少
关键词:模仿时滞
创新国出口 创新国技术扩散
及生产规模受该国市场规模限制。 国际贸易扩大市场,为规模经济的实现和多样
化消费创造了条件,也为产业内贸易创造了条 件。
规模经济本身可以成为国际贸易的独立动因。
3.4 重叠需求理论
理论的提出
又称偏好相似理论。 林德(1961)“论贸易和转换”一文提出。 研究需求对贸易的决定作用。 当时数据表明,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量远远超过

国际贸易理论完整版课件全套ppt教学教程(最新)

国际贸易理论完整版课件全套ppt教学教程(最新)
5. 通过对( )的变化对比,可以分析出一国对外贸易实际规模变 化情况 和进出口商品价格指数的浮动状况及其贸易条件的好坏。 A. 对外贸易值B. 对外贸易量 C. 对外贸易商品结构D. 对外贸易依存度
二、思考题
1. 对外贸易的产生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2. 在资本主义各个历史时期,国际贸易发展情况有何不同? 3. 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有哪些? 4. 当代国际贸易发展的趋势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1.3国际贸易与国内贸易的关系
思考与练习
一单选题
1. 在人类历史上,对外贸易产生于( )。
A. 原始社会早期
B. 奴隶社会早期
C. 奴隶社会末期D. 封建社会早期
2. 某国某年的出口额为170亿美元,进口额为120亿美元,则该国该年 的贸
易差额为( )。
A. 净出口50亿美元B. 贸易顺差50亿美元
第一章 导论
学习目标
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及常用指标的含义 熟悉国际贸易的划分方法 理解各类划分方法之间的不同 了解国际贸易与对外贸易的区别及国际贸易产生和发
展的过程
1.1 国际贸易的产生与发展地位 与任务
1.1.1 国际贸易的产生 1.1.2 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国际贸易 1.1.3 资本主义时期的国际贸易 1.1.4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贸易的发展
1.2.1 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 ➢ 出口与进口 ➢ 贸易额与贸易量 ➢ 贸易差额 ➢ 对外贸易与国际贸易商品结构 ➢ 对外贸易与国际贸易地理方向 ➢ 贸易条件 ➢ 对外贸易系数
1 .2.2 国际贸易的分类 ➢ 按商品流动方向划分 ➢ 按统计标准的不同划分 ➢ 按统计标准的不同划分 ➢ 按交易对象形式与内容划分 ➢ 按交易对象形式与内容划分
3.3 国际贸易新理论

《国际贸易术语》课件pptx(2024)

《国际贸易术语》课件pptx(2024)

02
简化合同内容
国际贸易术语的使用可以简化合同内容,避免冗长和复杂的描述,使合
同更加清晰易懂。
2024/1/26
03
减少误解和争议
国际贸易术语具有普遍认可的含义,使用这些术语可以减少因语言或文
化差异而产生的误解和争议。
13
货物运输环节应用
2024/1/26
确定交货地点和风险转移点
01
国际贸易术语规定了货物的交货地点和风险转移点,有助于买
险费。
运费与保险
卖方需负责支付运费和保险费, 确保货物安全抵达目的港。买方 需在目的港接收货物并支付货款


2024/1/26
23
案例三:DPU术语在跨境电商交易中的应用
合同条款
DPU(Delivered at Place Unloaded)术语下,卖方需将货物运 至买方指定的目的地或卸货地,并承担卸货前的一切风险和费用。
指争议一方依法向法院提起诉讼,通过司 法程序解决争议的方式。法院作出的判决 具有强制执行力。
2024/1/26
11
03
国际贸易术语在实际操作中的 应用
Chapter
2024/1/26
12
合同签订环节应用
01
明确交易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通过使用国际贸易术语,可以在合同中明确规定买卖双方的义务,如交
货时间、地点、方式等,以及货物的品质、数量、价格等要素。
25
回顾本次课程重点内容
2024/1/26
国际贸易术语的定义和分类
详细解释了国际贸易术语的概念、作用,以及不同术语的分类和特 点。
贸易术语在实际操作中的应用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员了解如何在实际贸易中使用不同的贸易术语 ,以及术语选择对贸易双方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70
资料来源:根据IMF贸易方向统计季报(2002年3月)计算
3、产业领先地位不断转移
日、美、韩 轿车产量相对比重趋势图
80%
日本
70%
美国 韩国
60%
50%
40%
30%
20%
10%
0% 1970 1980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3、产业领先地位不断转移
(3)技能和人力资源的不同;
H-O理论的假设:生产要素同质,即生产率相同 实际:各国要素不同,例如技能的差异可将劳动分为
熟练劳动和非熟练劳动。不同产品所需要的劳动投入 不同,很多情况下不可替代。 美国出口行业的人力资本高于进口竞争行业 不能简单的用资本和劳动的数量、劳动时间来计算进 口产品中的资本劳动比率。 美国出口产品中的人力资本投入量大。
意大利 61.0 63.9 86.0
加拿大 62.4 71.6 92.8
西班牙 41.2 67.4 86.7
平均 56.8 65.3 85.5
印度 巴西 墨西哥 土耳其 泰国 韩国 阿根廷 新加坡 平均
22.3 37.0 88.0 19.1 45.5 78.8 29.7 54.6 97.3 16.5 36.3 82.2 5.2 30.2 94.8 19.4 42.2 73.3 22.1 36.4 48.7 44.2 71.8 96.8 22.3 44.3 82.5
关于对里昂惕夫之迷的解释,实际上是从不同侧 面对要素禀赋理论假定前提的修正,并为以后一 系列国际贸易新理论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二、国际贸易实践出现许多新趋向
1、同类产品之间的贸易量大大增加 2、发达的工业国家之间的贸易量大大增加 3、产业领先地位不断转移:世界市场上主要
出口国的领先或主导位置在不断变化。
2、发达的工业国家之间的贸易量大大增加
各工业国家与其它工业国家贸易占其总贸易的份额(2000年)
出口到工业国家的 从工业国家进口的
比例
比例
美国
0.56
0.51
英国
0.81
0.76
加拿大
0.95
0.82
日本
0.51
0.39
德国
0.75
0.72
意大利
0.73
0.69
法国
0.77
0.80
全部工业国家
0.70
数据年份 1899 KX 1947
1947/51
1958/62
1972
(Kx/Lx)/(Km/Lm)= (H-O预测: >1) 1.12 0.77 0.94 (或不包括自然资源行业,1.14)
0.79 (或不包括自然资源行业,0.96)
1.05 (或不包括自然资源行业,1.08)
WHY?
一、从根本上解答里昂惕夫之谜
20世纪50年代初,用美国KX 1947年进出口行业所用的资 本存量与工人人数数据来检验赫克歇尔-俄林理论。
理论分析的结果
美国资本充裕,应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进口劳动密 集型产品。因此
(Kx/Lx)/(Km/Lm)
一、从根本上解答里昂惕夫之谜
1、什么是里昂惕夫之谜 实证分析的结果
(Kx/Lx)/(KKXm/Lm)= 0.77<1
H-O理论的假设:自由贸易 实际:美国会对劳动密集型产品实行较高程度的保
护,尤其对包含非熟练劳动力的产品的进口限制最 多。其他国家也会对资本密集型产品实行保护。 美国出口的资本密集型产品比自由贸易条件下少。 美国进口的劳动密集型产品比自由贸易条件下少。
一、从根本上解答里昂惕夫之谜
2、对里昂惕夫之谜的解释:
3、产业领先地位不断转移钢来自行业:中国(20世纪90年代以来)
前苏联、日本 (1953-20世纪90年代)
美国、德国 (二次工业革命-1950年代)
英国 (18世纪)
日美厂商在美国轿车市场上的较量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1975 1976 1977 1978 1979 1980 1981 1982 1983 1984 1985 1986 1987 1988 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一、从根本上解答里昂惕夫之谜
2、对里昂惕夫之谜的解释: (4)自然资源
美国大量进口矿产资源(资本劳动比较高) 美国出口农产品(资本劳动比较低)
在生产过程投入的生产要素并不仅局限于劳动和资本 美国最充裕的要素不是资本,而是耕地和熟练劳动力
(人力资本)。
里昂惕夫的贡献
里昂惕夫之迷是西方国际贸易理论发展史上的一 个重要转折点,它推动了战后国际贸易理论的迅 速发展。
第三章 新贸易理论
一、新贸易理论出现的背景 二、新要素贸易理论 三、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四、产业内贸易理论 五、国家竞争优势理论 六、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
第一节 新贸易理论出现的背景
一、从根本上解答里昂惕夫之谜
里昂惕夫
一、从根本上解答里昂惕夫之谜
1、什么是里昂惕夫之谜 赫克歇尔-俄林的理论 里昂惕夫对H-O理论进行验证
1947年,美国向世界其他国家出口的是劳 动密集型产品,而换取的是相对资本密集 的进口产品!
一、从根本上解答里昂惕夫之谜
1、什么是里昂惕夫之谜 其他实证分析:
学者 威特尼(Whitney,1968) 里昂惕夫 (Leontief,1954) 里昂惕夫 (Leontief,1956)
鲍德温 (Baldwin,1971) 斯特南德和马斯克斯 (Sternand & Maskus,1981)
1、同类产品之间的贸易量大大增加
表1 部分国家制造业部门行业内贸易指数(%)
工业化国家 1970 1987 1999 发展中国家 1970 1987 1999
美国 55.1 61.0 81.1
日本 32.8 28.0 62.3
德国 59.7 66.4 85.4
法国
78.1 83.8 97.7
英国 64.3 80.0 91.9
2、对里昂惕夫之谜的解释:
(1)生产要素密集型逆转;
H-O理论假设:同种产品生产技术相同,要素密集型 也相同
实际:各国要素价格不同,同种产品的要素密集型也 有差异里昂惕夫以美国生产产品时的资本劳动投入比 来计算出口、进口中的资本劳动投入比
美国的出口、美国的进口
一、从根本上解答里昂惕夫之谜
2、对里昂惕夫之谜的解释: (2)关税和政府的其他贸易壁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