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十大著名企业并购案例汇总【精编版】

合集下载

中企海外并购10大成功与5大失败案例

中企海外并购10大成功与5大失败案例

中企海外并购10大成功与5大失败案例1.中国化工收购先正达(2024年):中国化工集团公司以430亿美元的价格成功收购瑞士先正达公司,这是中国企业迄今为止最大的海外并购案例之一、这次收购使中国在全球化工行业中占有重要地位,并获得了先进的工艺和技术。

2. 腾讯收购Supercell(2024年):中国互联网巨头腾讯以84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芬兰游戏开发商Supercell。

这次并购使腾讯成为全球游戏产业的领导者之一,并加强了其在海外市场的地位。

3.中国保利集团收购阿根廷大豆逐鹿(2024年):中国保利集团以39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阿根廷最大的农产品加工商逐鹿集团。

这次收购增强了中国在全球大豆市场的话语权,并为中国粮食安全提供了重要保障。

4.美的集团收购库卡(2024年):中国家电巨头美的集团以53亿欧元的价格收购了德国工业机器人制造商库卡。

这次并购使美的集团获得了先进的机器人技术和专利,进一步提升了其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

5.中国恒大收购多特蒙德(2024年):中国房地产开发商恒大集团以4亿欧元的价格收购了德甲足球俱乐部多特蒙德。

这次收购提升了恒大在全球体育产业中的影响力,并为中国企业进一步拓展国际体育市场奠定了基础。

6.中国车企收购沃尔沃(2024年):中国汽车制造商浙江吉利控股集团以18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瑞典汽车制造商沃尔沃。

这次收购使中国汽车企业获得了先进的技术和品牌,有助于提升中国汽车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7.中石油收购加拿大能源公司尼克森(2024年):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以19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加拿大能源公司尼克森。

这次并购使中国石油企业进一步扩大了其在全球能源市场的份额,并增强了能源资源供应的稳定性。

8.中国移动收购巴基斯坦PTCL(2024年):中国移动以26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巴基斯坦电信公司PTCL的51%股份。

这次收购帮助中国移动进入巴基斯坦市场,并在国际市场上扩大了其移动通信服务的范围。

上市公司市场化并购案例

上市公司市场化并购案例

上市公司市场化并购案例市场化并购是指市场主体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通过自主协商和自由竞争,以市场价格进行的并购交易。

以下是十个市场化并购案例:1. 平安银行收购麦格理信托:2018年,平安银行以约21.6亿元收购了麦格理信托,进一步完善了其金融服务链条,提升了公司的综合竞争力。

2. 腾讯收购Supercell:2016年,腾讯以84亿美元收购了芬兰游戏公司Supercell,进一步强化了腾讯在全球游戏产业的地位。

3. 阿里巴巴收购菜鸟网络:2017年,阿里巴巴以145亿元收购了菜鸟网络,进一步加强了阿里巴巴在物流行业的布局和优势。

4. 京东收购苏宁易购股份:2015年,京东以约28亿元收购了苏宁易购的部分股份,形成了电商行业的两大巨头,提升了公司在市场的竞争地位。

5. 海尔收购日立电器家电业务:2012年,海尔以约29亿美元收购了日立电器的家电业务,进一步扩大了海尔在全球家电市场的份额。

6. 茅台收购习酒:2007年,茅台集团以26亿元收购了习酒,加强了公司在高端白酒市场的竞争力。

7. 中国移动收购中国电信:2008年,中国移动以公司股份交换的方式收购了中国电信,形成了中国通信行业的两大巨头。

8. 中国石化收购中石化:1998年,中国石化以公司资产置换的方式收购了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形成了中国石油化工行业的龙头企业。

9. 宝洁收购吉列:2005年,宝洁以约57亿美元收购了吉列,形成了全球消费品行业的巨头。

10. 联想收购IBM个人电脑业务:2005年,联想以约18亿美元收购了IBM的个人电脑业务,进一步扩大了联想在全球电脑市场的份额。

这些市场化并购案例充分展示了企业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通过并购交易来扩大规模、提升竞争力的成功经验。

市场化并购不仅有助于企业实现战略转型和资源整合,还能够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和市场竞争的活跃。

十大企业并购案例

十大企业并购案例

No.1联想并购IBM PC时间:2004年12月8日并购模式:“蛇吞象”跨国并购。

联想以12.5亿美元并购IBM PC业务,其中包括向IBM支付6.5亿美元现金和价值6亿美元的联想集团普通股(18.5%股份),同时承担IBM PC部门5亿美元的资产负债。

联想5年内无偿使用IBM品牌。

联想当时年营业额30亿美元,且试图自己走出去,但无起色。

而IBM PC业务2003年销售额达到120亿美元,但亏损巨大,只好选择剥离PC业务。

并购难点:1.面临美国监管当局以安全为名对并购进行审查,以及竞争对手对IBM PC老客户的游说;2.并购后,供应链如何重构。

最新挑战:如何整合文化背景悬殊的企业团队和市场。

典型经验:1.改变行业竞争格局,跃升为全球第三大个人电脑公司;2.把总部移至美国,选用老外做CEO,实施本土化战略,很好地把握了经营风险;3.先采取被并购品牌,再逐渐过渡到自有品牌发展。

前景预测:目前还算顺利,未来有喜有忧。

No.2 TCL并购汤姆逊时间:2004年1月并购模式:并购问题知名企业。

2004年1月,与法国汤姆逊达成协议,7月底成立合资公司TTE。

李东生认为,汤姆逊有品牌、技术和欧美渠道,而TC L可借之作为欧美市场,规避反倾销和专利费的困扰,并喊出“18个月扭亏”口号。

但并购后连续两年报亏,2006年10月底,除OEM外,TCL不得不将其欧洲彩电业务砍掉。

并购难点:1.汤姆逊彩电业务连续多年巨额亏损,2003年达17.32亿元,而TCL年净利润只有7亿元;2.整合汤姆逊资源难度非同一般。

最新挑战:TCL要战胜自己的高期望,“这一仗输不起。

”典型经验:1.通过并购改变全球产业格局,并获得了突破全球市场、技术和供应链的机会;2.借此提升全球知名度;3.并购的阿尔卡特手机业务等也最终放弃了,并购衰弱品牌值得反思。

前景预测:目前失败,未来翻身难度大。

No.3阿里巴巴并购雅虎中国时间:2005年8月11日并购模式:雅虎品牌授权阿里巴巴。

上市公司资产收购案例

上市公司资产收购案例

上市公司资产收购案例以下是十个以上的上市公司资产收购案例:1. 中国平安收购香港地产公司:中国平安保险集团有限公司以数十亿美元收购了香港一家知名地产公司。

这次收购使中国平安扩大了在香港地产市场的影响力,并增加了公司的资产规模。

2. 腾讯收购游戏开发公司:腾讯控股有限公司通过收购一家国际知名的游戏开发公司,进一步巩固了其在全球游戏市场的地位。

这个收购案为腾讯带来了丰富的游戏资源和技术,提升了公司的盈利能力。

3. 阿里巴巴收购物流公司: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通过收购一家物流公司,进一步完善了其电商生态系统。

这个收购案使阿里巴巴能够更好地掌握物流环节,提高了商品的配送效率和用户体验。

4. 中国石化收购国际石油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以数十亿美元收购了一家国际知名的石油公司。

这个收购案扩大了中国石化在全球石油行业的影响力,并增加了公司的石油储备和产能。

5. 贵州茅台收购白酒企业:贵州茅台酒厂股份有限公司以数亿元收购了一家白酒企业。

这个收购案使贵州茅台进一步巩固了其在国内白酒市场的领先地位,并增加了公司的产品线和市场份额。

6. 中国移动收购互联网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通过收购一家互联网公司,进一步拓展了其在移动互联网领域的业务。

这个收购案为中国移动带来了丰富的互联网资源和技术,提升了公司的竞争力。

7. 京东收购线下零售企业:京东集团有限公司以数十亿元收购了一家线下零售企业。

这个收购案使京东能够进一步拓展线下市场,提升了公司的销售渠道和品牌影响力。

8. 华为收购通信设备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通过收购一家通信设备公司,进一步加强了其在全球通信设备市场的竞争力。

这个收购案为华为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专业的人才,提升了公司的产品质量和市场份额。

9. 中信银行收购证券公司:中信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以数十亿元收购了一家证券公司。

这个收购案使中信银行进一步拓展了金融服务领域,增加了公司的资产规模和盈利能力。

10. 中国太平收购保险公司:中国太平洋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数十亿元收购了一家保险公司。

12个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典型案例

12个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典型案例

12个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典型案例以下是12个典型的上市公司并购重组案例:1.万科A与万科H的合并:2024年,万科A与万科H宣布合并,成为中国房地产开发领域的巨头。

这次合并是为了增加公司的市值,并在市场竞争中保持优势地位。

2.中国太平与阳光保险的合并:2024年,中国太平和阳光保险宣布合并,创造了中国保险行业历史上最大的并购案。

这次合并为两家公司提供了更大的资本实力和市场份额。

3.中通快递与申通快递的合并:2024年,中通快递宣布与申通快递合并,共同应对中国快递市场的激烈竞争。

这次合并为两家公司提供了更多的资源和网络覆盖,增强了市场竞争力。

4.宝能集团与万科A的收购战:2024年,宝能集团发起对万科A的收购尝试,引发了一场持续数月的股权争夺战。

最终,宝能集团获得了万科A的控制权。

5.中国石化与中国石油的合并:1998年,中国石化与中国石油两大石油巨头合并,形成了全球最大的石油化工公司之一、这次合并提高了公司的规模和市场竞争力。

6.阿里巴巴收购盒马鲜生:2024年,阿里巴巴宣布收购盒马鲜生,进军生鲜电商领域。

这次收购为阿里巴巴提供了一个实体店面,进一步扩大了其电商帝国。

7.美团收购摩拜单车:2024年,美团以36亿元人民币的价格收购摩拜单车,进一步扩大了在共享出行市场的份额。

这次收购为美团增加了更多的用户和市场活力。

8.长城汽车收购路虎汽车:2024年,中国长城汽车宣布以15亿英镑的价格收购路虎汽车。

这次收购为中国长城汽车进一步扩大了在全球汽车市场的份额。

9.华为收购荣耀:2024年,华为宣布出售旗下子品牌荣耀,以应对美国的技术封锁。

这次并购为荣耀提供了新的商业机遇,同时也减少了华为与荣耀之间的关联。

10.苹果收购动视暴雪:2024年,苹果宣布以3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动视暴雪,进一步扩大了其在游戏产业的影响力。

这次收购为苹果提供了游戏内容和技术的资源。

11. 腾讯收购Supercell:2024年,腾讯以84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芬兰游戏公司Supercell,进一步扩大了其在全球游戏产业的份额。

中国企业并购经典案例

中国企业并购经典案例

中国企业并购经典案例中国企业并购在过去几十年里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和成功案例。

这些并购案例不仅对当事企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对整个行业和国家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以下是几个具有代表性的中国企业并购经典案例。

1. 联想集团收购IBM个人电脑业务2005年,中国计算机巨头联想集团成功收购了美国IBM的个人电脑业务。

这次并购使得联想成为全球个人电脑市场的领先者之一。

通过并购,联想获得了IBM的技术和品牌优势,进一步扩大了自己在全球市场的份额。

这个案例体现了中国企业在国际并购中敢于冲破国界壁垒,积极扩大海外业务的勇气和实力。

2. 海尔收购施泰德电器2017年,中国家电巨头海尔集团以约5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德国施泰德电器公司。

这次并购让海尔获得了施泰德先进的制造技术和全球领先的品牌知名度。

通过双方资源的整合,海尔在全球家电市场的竞争力进一步提升,为海尔在国际市场上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3. 阿里巴巴收购饿了么2018年,中国电商巨头阿里巴巴以约9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中国在线外卖平台饿了么。

这次收购使得阿里巴巴进一步巩固了在中国电商行业的领先地位,扩大了自己的业务范围。

通过与饿了么的合作,阿里巴巴在在线外卖领域的市场份额进一步增加,实现了资源的共享和协同发展。

4. 美的集团收购库卡机器人2017年,中国家电制造商美的集团以约45亿欧元的价格收购了德国机器人制造商库卡。

这次并购使得美的集团在智能制造领域拥有了强大的技术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通过引进库卡的先进技术,美的集团加速了智能制造的发展步伐,提高了自身的产品质量和效率。

这些经典的中国企业并购案例充分展示了中国企业在国际并购中的实力和决心。

通过并购,中国企业不仅能够迅速扩大自身规模和实力,还能够获得先进的技术和知识,提高自身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

随着中国企业在全球舞台上的不断崛起,相信未来还将涌现更多成功的并购案例,为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中国近十年的并购案例

中国近十年的并购案例

中国近十年的并购案例一、美团收购摩拜。

1. 情况是这样的。

想当年啊,摩拜单车可是共享单车界的大明星,满大街都是它那小橙车。

美团呢,是做外卖、生活服务啥的巨头。

美团就瞅准了摩拜的价值。

摩拜虽然车子铺得满世界都是,但是在盈利这事儿上有点犯愁,要维护那么多车子,成本也高。

美团呢,就想把摩拜纳入麾下,这样就可以拓展自己的业务版图,进入出行这个领域。

2. 结果呢。

美团把摩拜给收购了。

这之后啊,摩拜就成了美团大体系里的一部分。

美团可以把自己的用户流量导到摩拜那边,让那些点外卖的人,说不定出门也骑摩拜。

不过对于摩拜来说,也算是有了个靠山,不用自己独自在盈利的苦海里挣扎了。

二、阿里巴巴收购饿了么。

1. 咋回事儿呢。

饿了么可是外卖界的老玩家了,在市场上占了不少份额。

阿里巴巴呢,那可是电商和互联网的大佬。

阿里巴巴想在本地生活服务这块儿下大功夫,外卖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啊。

饿了么虽然做得不错,但是要和美团在外卖战场上打得更猛,也需要更多的资源和靠山。

阿里巴巴就出手了,把饿了么给收购了。

2. 带来啥变化。

收购之后,饿了么就和阿里巴巴旗下的其他业务有了更多的联动。

比如说可以用支付宝付款有更多优惠啥的。

而且阿里巴巴可以给饿了么提供大数据、云计算这些高大上的技术支持,让饿了么在配送优化、商家管理这些方面更厉害。

三、吉利收购沃尔沃。

1. 这可就牛了。

吉利呢,在国内汽车品牌里算发展得不错的,但跟沃尔沃这种国际豪华汽车品牌比起来,在品牌影响力啥的方面还是有点差距。

沃尔沃虽然车子质量好,技术牛,但是也面临一些经营上的挑战。

吉利就像个勇敢的冒险家,看中了沃尔沃的技术和品牌价值,大手一挥就把沃尔沃给收购了。

2. 影响可不小。

吉利通过收购沃尔沃,那可是学到了不少高端汽车制造的技术。

像汽车安全技术啊,发动机技术啥的。

而且吉利还可以利用沃尔沃的国际品牌形象,提升自己在国际市场上的知名度。

现在吉利汽车在国际上的地位可是越来越高了,这沃尔沃的收购功不可没呢。

上市公司市场化并购案例

上市公司市场化并购案例

上市公司市场化并购案例市场化并购是指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通过市场行为进行的并购活动。

下面将列举10个市场化并购案例,以展示不同行业和不同规模企业之间的兼并与收购。

1. 阿里巴巴收购盛大游戏:2014年,阿里巴巴以1.2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盛大游戏的70%股权。

这一并购使阿里巴巴进一步扩大了在互联网娱乐领域的市场份额。

2. 腾讯收购Supercell:2016年,腾讯以84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芬兰游戏公司Supercell的84%股权。

这次并购使腾讯进一步巩固了在全球游戏产业的领先地位。

3. 中国太平收购小天鹅:2018年,中国太平以112亿元的价格收购了小天鹅集团的控股股权。

这次并购使中国太平进一步拓展了家电产业,并提升了公司的整体竞争力。

4. 中化集团收购先正达:2017年,中国化工集团以438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瑞士农化巨头先正达的全球股权。

这一并购使中化集团成为全球最大的化工企业之一。

5. 拼多多收购微众银行:2020年,拼多多以14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微众银行的5%股权。

这一并购使拼多多进一步拓展了金融科技领域的布局。

6. 美团收购摩拜单车:2018年,美团以27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共享单车公司摩拜单车。

这次并购使美团进一步扩大了在出行领域的市场份额。

7. 百度收购91无线:2013年,百度以19.8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91无线的100%股权。

这一并购使百度进一步巩固了在移动互联网领域的地位。

8. 京东收购苏宁易购:2021年,京东以1000亿元的价格收购了苏宁易购的70%股权。

这一并购使京东进一步扩大了在电商行业的市场份额。

9. 华为收购荷兰NXP半导体:2017年,华为以27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荷兰NXP半导体的100%股权。

这一并购使华为在半导体领域增强了核心技术能力。

10. 联想收购IBM个人电脑业务:2005年,联想以17.2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IBM的个人电脑业务。

这一并购使联想成为全球最大的个人电脑制造商之一。

近年来企业并购案例

近年来企业并购案例

近年来企业并购案例企业并购是指一个公司通过购买另一个公司的股份或资产,实现两家公司的合并。

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企业竞争的加剧,企业并购案例屡见不鲜。

下面列举了近年来的10个企业并购案例。

1. 中国化工集团收购瑞士先正达公司(2016年):中国化工集团以43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瑞士先正达公司,合并后的公司成为全球最大的农化公司之一。

2. 阿里巴巴收购高德地图(2018年):阿里巴巴以10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中国最大的数字地图提供商高德地图,进一步完善了阿里巴巴的数字生态系统。

3. 谷歌收购Motorola Mobility(2012年):谷歌以125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Motorola Mobility,进一步加强了谷歌在移动设备市场的竞争力。

4. 联想收购IBM个人电脑业务(2005年):联想以13.5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IBM的个人电脑业务,使联想成为全球第三大个人电脑制造商。

5. 耐克收购Converse(2003年):耐克以3.05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Converse,使耐克进一步巩固了在运动鞋市场的领先地位。

6. 中国移动收购中国铁塔(2014年):中国移动以2700亿元人民币的价格收购了中国铁塔,实现了电信和通信基础设施的一体化发展。

7. 德国大众汽车收购斯柯达汽车(1991年):德国大众汽车以11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捷克斯柯达汽车公司,进一步扩大了大众汽车在欧洲市场的份额。

8. 美国百事可乐收购全球统一饮料(2010年):百事可乐以3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全球统一饮料,进一步巩固了百事可乐在全球饮料市场的领先地位。

9. 中国平安收购香港汇丰(2011年):中国平安以72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香港汇丰控股,进一步扩大了中国平安在香港金融市场的影响力。

10. 亚马逊收购全食超市(2017年):亚马逊以137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全食超市,进一步拓展了亚马逊在零售业的业务范围。

以上是近年来的10个企业并购案例,这些案例体现了企业为了实现战略目标和提升竞争力而进行的并购行为。

资本市场并购重组十大经典案例

资本市场并购重组十大经典案例

资本市场并购重组十大经典案例资本市场并购重组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选择,可以帮助企业加速发展,提升市场竞争力,实现企业战略目标。

下面列举了十大经典的资本市场并购重组案例,这些案例对于推动企业发展和促进市场变革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联想收购IBM个人电脑业务2005年,中国联想集团收购了IBM的个人电脑业务,成为全球第三大个人电脑制造商,也是中国首个跨足国际市场的IT企业,这次并购重组帮助联想集团加快了国际化进程。

董明珠收购格力电器2016年,董明珠发起了对格力电器的收购,虽然最终未能成功,但此举对中国资本市场产生了深远影响,使得股权激励机制得到了广泛关注。

阿里巴巴收购优酷土豆2014年,阿里巴巴以60亿美元收购优酷土豆,这次并购使得阿里巴巴得以进一步拓展视频娱乐市场。

美的收购库卡2016年,美的以43亿美元收购瑞士工业机器人巨头库卡,使得美的成为全球最大的家电及机器人制造商之一。

腾讯收购Supercell2016年,腾讯以85亿美元收购芬兰游戏公司Supercell,这次并购促进了腾讯在游戏市场的崛起。

长城汽车收购戴姆勒股份2018年,中国汽车制造商长城汽车花费近10亿美元购买了戴姆勒的股份,这次并购重组将长城汽车带入全球汽车制造商的行列。

京东收购苏宁易购百货2021年,京东以28.6亿元人民币收购苏宁易购旗下的百货业务,此举有助于加快京东的线下扩张。

阿里巴巴收购盒马鲜生2018年,阿里巴巴以近40亿美元收购盒马鲜生,这次并购重组加速了阿里巴巴在新零售领域的布局。

紫光集团收购南光集成电路2016年,紫光集团收购南光集成电路2016年,紫光集团以近30亿元收购南光集成电路,这次并购是中国芯片制造行业的一次里程碑式事件,也是实现中国半导体产业自主可控的重要举措。

三一重工收购德国智能工厂2019年,中国工程机械制造商三一重工以2.14亿欧元收购了德国智能工厂,这次并购重组加速了三一重工在全球市场的扩张。

并购案例12个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典型案例

并购案例12个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典型案例

并购案例12个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典型案例并购案例:12个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典型案例一、中国化纤重组收购中南建股份中国化纤是我国化工行业的龙头企业之一,而中南建股份则是建筑行业的领军企业。

这次并购重组旨在实现两个行业的横向整合,提升协同效应。

通过并购,中国化纤不仅能够扩大其市场份额,还能进一步降低成本、提高盈利能力。

二、京东公司收购多点Dmall京东是中国最大的电商平台之一,而多点Dmall则是电商行业的新兴力量之一。

京东公司通过收购多点Dmall,不仅能够扩大市场份额,还能够借助后者的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用户体验。

这次并购旨在提升京东在电商行业的竞争力,加快公司的发展步伐。

三、中粮集团收购美源众邦中粮集团是我国最大的粮油食品加工企业,而美源众邦则是国际上知名的乳制品企业。

收购众邦可以帮助中粮集团扩大海外市场,增加出口量,并进一步完善公司的产业链布局。

这次并购旨在提升中粮集团的国际竞争力,拓展海外业务。

四、宝钢集团收购沙钢集团宝钢集团和沙钢集团分别是我国钢铁行业的两大巨头。

这次并购旨在实现行业的整合和资源的共享,通过规模的扩大和技术的交流,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提升盈利能力。

五、中国石化收购中国石油中国石油和中国石化是我国石油化工行业的龙头企业之一。

这次收购旨在实现行业的整合和资源的共享,通过合并两大企业的优势,提高整体竞争力,加强公司在全球能源市场的话语权。

六、阿里巴巴收购菜鸟网络阿里巴巴是我国电商行业的巨头,而菜鸟网络则是物流行业的领军企业。

阿里巴巴通过收购菜鸟网络,不仅能够进一步提升物流配送能力,提升用户体验,还能够实现对整个供应链的掌控。

这次并购旨在加强阿里巴巴在电商行业的竞争力,构建更加完善的生态系统。

七、中国南车收购中国北车中国南车和中国北车分别是我国轨道交通行业的两大巨头。

通过收购中国北车,中国南车不仅能够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还能够实现资源的共享和技术的交流,提高整体竞争力。

八、格力电器收购新风股份格力电器是我国家电行业的龙头企业之一,而新风股份则是新风系统的领军企业。

国内企业并购案例

国内企业并购案例

国内企业并购案例
国内企业并购案例有很多,包括但不限于:
1. 万向集团收购洛克福特(Rorkford)公司:万向集团只收购了%的股权,获得控股地位。

这个案例表明,当目标企业的规模实力小于并购方时,并购成功的概率会更大,这符合“小吃多餐”的原则。

2. 中国化工集团核心企业蓝星集团并购案例:蓝星集团自1992年开始跨国经营,2006年才实施跨国并购。

任建新深谙规模实力在全球市场竞争中的
战略意义,自1996年开始在国内以兼并重组方式来扩大规模、增强实力,到2004年共计兼并70多家企业。

同年,蓝星集团又与昊华集团等组建中
国化工集团公司,规模与实力大为增强。

3. 北京第一机床厂收购德国科堡公司:当时的德国媒体就讲:“对于北一这个母亲来讲,科堡这个孩子显得太大了。


此外,还有上海航空与东方航空的合并案例等。

如需更多信息,可以关注财经新闻网站上的相关报道。

企业并购重组经典案例精选

企业并购重组经典案例精选

企业并购重组经典案例精选1.大众收购保时捷这是一起标志性的并购案例。

2024年,大众汽车集团收购保时捷,成为上市公司。

大众汽车集团以此实现了产品线和品牌的拓展。

收购后,两家公司通过资源整合与互补,提升了市场竞争力。

保时捷提供了高档车型技术,大众汽车集团则可以通过规模效应降低成本。

2.联想收购IBM个人电脑业务在2004年,联想集团收购了IBM个人电脑业务,成为全球第三大个人电脑制造商。

通过这次并购,联想不仅拓展了国际市场,也增强了在中国市场的竞争力。

IBM个人电脑业务的先进技术和全球销售网络为联想带来了市场份额的增长和竞争优势的获得。

3.美邦服饰收购拉夏贝尔美邦服饰是中国最大的女装品牌之一,2024年通过收购拉夏贝尔,实现了高端市场全方位覆盖。

美邦服饰通过并购拉夏贝尔,获得了拉夏贝尔在高端市场的品牌影响力和优质渠道资源,进一步巩固了其在中国服装市场的地位。

4.腾讯收购苏宁电商业务2024年,腾讯以48亿元人民币收购苏宁易购15%的股权。

此次并购使得腾讯进一步打入电商领域,加强了腾讯和苏宁在互联网和零售领域的合作。

腾讯凭借其庞大的用户群体和互联网资源,与苏宁共同发展电商业务,优势互补,为双方带来了巨大的商机和发展空间。

5.阿里巴巴收购饿了么2024年,阿里巴巴宣布以90亿美元全资收购饿了么。

通过收购饿了么,阿里巴巴在外卖市场上取得重要突破,进一步扩大了在O2O领域的竞争力。

双方资源的整合,实现了平台整合和资源优势互补,为阿里巴巴在餐饮行业提供了新的增长点。

以上是一些经典的企业并购重组案例,每个案例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战略目标。

通过并购重组,企业可以找到资源和市场的共同点,实现优势互补和合作发展,从而提升整体竞争力。

上市企业并购案例

上市企业并购案例

上市企业并购案例一、中国化工集团收购先正达2017年,中国化工集团以43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瑞士农药巨头先正达。

此次并购是中国企业在农药领域的一次重大布局,使中国化工集团成为全球最大的农药和化肥生产商之一。

二、腾讯收购Supercell2016年,中国互联网巨头腾讯以84亿美元收购了芬兰游戏公司Supercell。

Supercell是一家知名的移动游戏开发商,其旗下的游戏《部落冲突》和《皇室战争》在全球范围内拥有庞大的用户群体。

这次并购使腾讯进一步巩固了在游戏产业的地位。

三、阿里巴巴收购饿了么2018年,中国电商巨头阿里巴巴以92亿美元收购了中国外卖平台饿了么。

这次并购使阿里巴巴进一步扩大了在餐饮外卖领域的市场份额,加强了其与美团的竞争。

四、苹果收购Beats Electronics2014年,苹果以30亿美元收购了耳机品牌Beats Electronics。

这次并购使苹果进一步拓宽了其音乐和娱乐业务的版图,并加强了其在音乐流媒体领域的竞争力。

五、百度收购91无线2013年,中国互联网巨头百度以19亿美元收购了中国移动软件分发平台91无线。

这次并购使百度进一步巩固了在移动互联网领域的地位,并扩大了其移动应用分发能力。

六、京东收购唯品会2018年,中国电商巨头京东以26亿美元收购了中国在线特卖平台唯品会。

这次并购使京东进一步扩大了在时尚特卖领域的市场份额,并加强了其与阿里巴巴的竞争。

七、华为收购沃达丰2005年,中国通信设备巨头华为以18亿美元收购了英国电信运营商沃达丰的设备业务。

这次并购使华为进一步扩大了在全球通信设备市场的份额,并提升了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八、中国平安收购麦当劳中国2017年,中国金融巨头中国平安以20亿美元收购了麦当劳在中国的业务。

这次并购使中国平安进一步拓展了其在消费服务行业的版图,并加强了其与中国快餐市场的关联。

九、中国银行收购巴西巴西尔银行2013年,中国银行以68亿美元收购了巴西巴西尔银行的49%股权。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案例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案例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案例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深化,中国企业在海外市场进行跨国并购的案例逐渐增多。

下面将为您介绍几个中国企业的跨国并购案例以及相关参考内容。

1. 联想收购IBM个人电脑业务中国联想集团是中国最大的电脑制造商之一,于2005年以18.05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IBM个人电脑业务,并获得了ThinkPad品牌的所有权。

该交易使联想成为全球第三大个人电脑制造商,进一步提升了中国品牌在全球市场的影响力。

参考内容:- 这个案例体现了中国企业通过跨国并购获取国际知名品牌和技术,实现快速国际化的发展战略。

- 联想成功的关键在于对IBM个人电脑业务具有战略性的认知,并在整合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提升了产能和市场份额。

2. 海尔收购高斯贝尔电器海尔集团是中国最大的家电制造商之一,于2016年以28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德国高斯贝尔电器公司。

这次收购对于海尔来说是一次全球布局的重要举措,加强了其在高端家电领域的国际竞争力。

参考内容:- 这个案例显示了中国企业通过跨国并购进一步拓展国际市场,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声誉的战略意义。

- 海尔通过与高斯贝尔电器的合作,进一步提升了其在高端家电领域的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

3. 中国化工收购意大利普拉斯堡中国化工集团是中国最大的化工企业之一,于2018年以77.2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意大利领先的轮胎橡胶生产商普拉斯堡集团。

这次收购使得中国化工在全球轮胎橡胶行业的竞争中取得了重要突破。

参考内容:- 这个案例突显了中国企业通过跨国并购获取先进技术和增强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的战略意义。

- 中国化工通过与普拉斯堡的合作,进一步提高了其在轮胎橡胶行业中的综合实力和市场份额。

综上所述,以上案例展示了中国企业通过跨国并购取得了诸多成功,进一步提升了品牌影响力和国际竞争力。

这些案例的参考内容体现了中国企业在跨国并购过程中的战略思考和成功经验,对于其他中国企业在海外扩张和国际化发展方面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案例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案例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案例
1. 酒鬼酒收购法国马爹利集团:酒鬼酒是中国白酒行业的领军企业之一,于2013年成功收购了法国马爹利集团。

这笔交易使得酒鬼酒成为全球最大的白酒生产商之一,进一步巩固了中国在全球酒业市场的地位。

2. 宝能集团收购荷兰银行ING:宝能集团是中国一家综合性投资集团,于2011年收购了荷兰银行ING的一部分业务。

这次并购让宝能集团进一步扩大了其在全球金融市场的影响力,并且在国际资本市场上赢得了良好声誉。

3. 海航集团收购希尔顿酒店集团:2016年,中国海航集团完成了对全球知名酒店集团希尔顿的收购。

这次并购使得海航集团成为全球最大的酒店运营商之一,并在全球酒店行业有着重要的话语权。

4. 美的集团收购德国库卡机器人公司:2016年,中国家电巨头美的集团成功收购了德国工业机器人制造商库卡。

这笔交易使得美的集团成为全球机器人制造业的重要参与者,并且加速了中国在工业机器人领域的发展。

5. 蒙牛乳业收购澳大利亚贝拉米公司:蒙牛乳业是中国乳制品行业的领军企业,2015年收购了澳大利亚贝拉米公司的一部分业务。

这次并购让蒙牛乳业进一步拓展了其在海外市场的业务,并且提升了其在全球乳制品行业的品牌知名度。

这些案例体现了中国企业在跨国并购方面的积极性和实力,同时也加速了中国企
业的全球化发展。

企业并购重组经典分析案例精选

企业并购重组经典分析案例精选

企业并购重组经典分析案例精选1.联合利华收购高露洁:2000年,英国联合利华以7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美国高露洁。

这次合并是当时消费品行业最大的交易之一,也是跨越大西洋的重要并购案。

通过这次收购,联合利华和高露洁的市场份额得到了提升,同时也实现了资源的整合和成本的降低。

2.阿里巴巴收购天猫:2024年,中国电子商务巨头阿里巴巴收购了中国最大的B2C网站天猫。

通过这次收购,阿里巴巴实现了在B2C领域的快速布局,并且提高了在电子商务行业的竞争力。

同时,阿里巴巴和天猫的业务能够有机结合,实现资源共享和协同发展。

3.特斯拉收购太阳能城:2024年,特斯拉以25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太阳能城,进一步扩大了其在可再生能源领域的布局。

通过这次并购,特斯拉能够通过整合双方的技术和资源,加速发展太阳能市场,并提供一体化的可再生能源解决方案。

4.迪士尼收购21世纪福克斯:2024年,迪士尼以71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21世纪福克斯的大部分资产。

通过这次收购,迪士尼得到了21世纪福克斯的电影和电视制作业务,进一步扩大了其在娱乐产业的影响力。

这次并购案还促使其他媒体公司进行了一系列的重组和整合。

5.万科与恒大的重组:2024年,中国房地产巨头万科和恒大集团宣布进行股权和资产交换。

这次重组旨在实现双方规模、资源和市场份额的优势互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然而,由于管理层之间的分歧和业绩下滑,最终该交易没有完成。

这些案例都展示了企业并购重组的不同形式和目标。

通过并购重组,企业能够实现规模优势、资源整合、风险分散、市场扩张等多项利益,帮助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取得更好的发展。

然而,并购重组也面临一系列的挑战,包括文化差异、整合困难、管理层协调等问题,因此企业在进行并购重组时需要慎重分析和决策。

中国企业连续并购案例

中国企业连续并购案例

中国企业连续并购案例
以下是一些中国企业连续并购案例:
1. 阿里巴巴:自2013年以来,阿里巴巴一直在进行连续并购。

其中包括在2015年收购优酷土豆,创造了中国互联网历史上
最大的并购案。

2. 海尔集团:海尔集团是一家中国家电制造商,自1990年代
以来一直在进行连续并购。

他们通过收购和整合国内外家电企业,成为世界家电制造业的领导者之一。

3. 腾讯:腾讯是中国最大的互联网公司之一,也进行了多次连续并购。

其中包括在2016年以40亿美元收购了超过80家公司,扩大了其在游戏、电子商务和社交媒体领域的市场份额。

4. 华为:华为是全球领先的通信设备和解决方案提供商,在过去的几十年中进行了多次连续并购。

他们通过收购和合作将技术和市场份额扩展到全球范围。

5. 青岛啤酒:青岛啤酒是中国最大的啤酒生产商之一,他们也进行了一系列的连续并购。

其中包括2019年以75亿美元收购了美国的狮子酒业,进一步扩大了他们在全球啤酒市场的份额。

这些是一些中国企业的连续并购案例,展示了中国企业在国内外市场的扩张和发展策略。

这些并购案例也表明了中国企业在不同领域的全球竞争力和实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十大著名企业并购案例汇总在即将结束的2010-2020年代,除了针尖对麦芒的商战以外,还有无数次应接不暇的兼并与收购(M&A)。

在此罗列出2010-2020年间中国十大著名的商业并购案例,送给并购十年间的所有并购人。

No.10 万达的如虎添翼与断臂求生规模:★★★影响力:★★★在2019年末,福布斯富豪榜的前十位已经看不到王健林的名字了。

这位曾经的中国首富在过去十年内走了怎样一条跌宕起伏之路,恐怕可以从万达集团的几次收购与被收购当中寻找出一些端倪。

遥想王老板当年,何等风光无限。

在鲁豫有约的节目上,他的那一句“先定一个小目标,我先挣它一个亿”毫无争议地成为了2016年年度网络热词。

在2014年底,万达以3.15亿美元价格收购金融机构快钱,并将快钱打造成一家互联网金融公司。

这场并购不仅有利于万达搭建自己的支付系统,还为万达开展理财、企业融资、众筹等金融业务提供支持。

与互联网企业过度依赖线上流量不同,实体企业的并购更关注利用自身的线下流量优势从而实现线上与线下的无缝对接。

通过此次并购,王健林不仅弥补了万达商业帝国当中金融这一块短板,还完成了万达从重型固定资产走向轻型虚拟资产的关键转型。

2016年1月,万达集团宣布以不超过35亿美元现金(折合人民币230亿元)与美国传奇影业公司合并,这是迄今中国企业在海外的最大一桩文化产业的并购,也被看作是中国首富进军好莱坞的标志。

谁料此后风云突变,2017年万达集团将13个文旅项目的91%股权和77家酒店打包出售给融创中国和富力地产,总金额637.5亿元;2019年,又将万达百货下属37家门店出售给了苏宁易购。

在这两年多的时间里,万达出售资产已超过千亿,包括酒店、文旅、海外地产、物管、百货以及多个海外项目。

虽然从买方变成成为了卖方,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万达集团在出售资产的过程中也在悄然完成了重大转型。

No.9 顺丰借壳上市完成“曲线救国”规模:★★影响力:★★★★在并购的世界里,还有一种模式不可被忽视,那就是通过反向收购实现借壳上市的目的。

其中,顺丰控股在2017年完成上市可谓2010年代最著名的一次反向收购案例了。

2017年2月24日,中国快递业“一哥”王卫带领他的顺丰控股赴深圳借壳上市。

上市当天,顺丰控股市值已达2300亿,超过了众多老牌上市公司,而老板王卫的身价也骤然暴涨,距离当时的中国首富身价仅差五个涨停板。

顺丰控股能够在当时的资本市场上大放异彩,与其针对鼎泰新材的反向收购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首先,鼎泰新材以其净资产作价8亿,与顺丰控股全体原股东持有的顺丰控股100%股权等值部分进行置换,顺丰控股作价433亿元;然后,由鼎泰新材以发行普通股394981万股,每股10.76元,共计425亿元,向顺丰全体原股东购买资产置换的差额;最后,鼎泰新材拟以不低于11.03元/股向其他不超过10名特定投资者发行股份不超过72,595.47万股,共计80亿元。

交易完成后,王卫所控制的明德控股(顺丰控股原股东)将持有鼎泰新材总股本的55.04%,明德控股将成为公司控股股东,王卫将成为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顺丰实现借壳上市。

曾经,顺丰作为“四大坚决不上市的企业”(另外三家是华为、老干妈、娃哈哈),对资本市场嗤之以鼻。

但随着快递业逐渐进入竞争残酷无情的红海战场时,顺丰也不得不考虑利用A股市场完成股权融资。

此外,相比漫长的IPO流程,通过借壳方式完成曲线救国也是更加实惠的方式。

No.8 “孙宏斌轮”成为江湖传说规模:★★★影响力:★★★谁是企业家当中的活雷锋?这个答案莫衷一是,但在2017年中旬却有着一个出人意料的候选,他就是商业界传奇人物--融创中国董事会主席孙宏斌。

这位曾经年轻有为却又身陷囹圄、创业失败却又东山再起的男人再一次令世人刮目相看。

2017年1月,孙宏斌带着150亿宣布入股当时正在锤死挣扎的乐视,并担任乐视网董事长。

孙和乐视老板贾跃亭虽然同为山西老乡,但当时的乐视早已风声鹤唳,能够在此帮老乡一把堪比“抱薪救火”。

然而故事还远没有结束,同年7月融创以632亿元的天价收购了万达旗下13个文旅项目和76间酒店,这是中国房地产企业间最大的一次收购交易。

2018年,孙宏斌接手海航地产集团旗下两家地产公司,交易金额共19.33亿元,再次担当了接盘侠。

在商业领域里,能够雪中送炭确实值得称赞,但残酷的现实是必须要面对的事情。

时至今日,乐视网依然深陷泥潭,而孙宏斌的好老乡则在美国继续着他那所谓的“造车梦”。

尤其可见,所谓的“孙宏斌轮”其实就是孙宏斌专门为那些曾经显赫一时、如今却又麻烦不断的企业提供融资帮助。

正是因为孙宏斌这种看似“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慷慨解囊,在投资轮次领域才会出现一个段子:天使轮、A轮、B轮、C轮、BAT轮、Pre-IPO、IPO、孙宏斌轮(END)。

No.7 美团接连打赢三大战役规模:★★★影响力:★★★★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连续创业者王兴和他创立的美团无疑是幸运的。

在过去十年内,正是凭借着三次成功收购,才有了美团在O2O领域的的翘楚地位。

2015年10月,美团与最大竞争对手大众点评网完成合并,从此美团点评横空出世。

而大众点评创始人张涛与同事相拥而泣的画面成为了本次合并最为经典的背景,正所谓由来只有新人笑、有谁听到旧人哭。

2016年9月,美团网对外宣布已完成了对第三方支付公司钱袋宝的全资收购。

由于第三方支付牌照的紧俏性,致使美团这家互联网新秀对为数不多的第三方支付公司展开了激烈的追逐,最终拿下了这一张重要的第三方支付船票。

2018年4月,在共享经济遭遇寒冬之际,美团以27亿美元的实际作价(12亿美元现金及15亿美元股权)收购了摩拜单车,从而在出行领域抢下市场份额。

如今,再次回首这三大战役,我们不禁要赞叹王兴独到的战略眼光和并购能力。

不知道如此庞大的美团,在未来十年内能焕发出多大的动力。

No.6 滴滴出行高调完成“核聚变”规模:★★★影响力:★★★★与美团、今日头条并称为TMD的另一家企业滴滴出行,则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走完了从创立到垄断的路程。

从2014年1月开始,在幕后资本的支持下,一场围绕打车软件的补贴大战就此展开,这种看似扭曲的商业行为却为滴滴带来了巨大利益。

一年后的2月14日,滴滴快的联合宣布将以100%换股的方式正式合并,也为此次补贴大战画上了句号。

然而,程维似乎并不满足于本次收购,就在2016年8月1日,滴滴官方就发布声明称滴滴收购Uber中国,双方以相互持股的方式成为对方少数股权股东,这两个欢喜冤家就以这种方式在中国官方刚刚宣布网约车合法化的几天握手言欢了。

滴滴依靠着近似于“核聚变”的方式,最终吃掉了当时最主要的两大对手。

目前,滴滴已经囊括了出行领域的全产业链,一度成为叫车服务的代名词。

不过,垄断的代价也是残酷的。

2018年5月和8月,接连出现了两起女乘客遇害事件,公众在谴责凶手残酷无情的同时,也把矛头对准了滴滴出行。

由于滴滴的行业垄断地位一直饱受诟病,外加对待刑事案件所出现的“事前迟钝、事后茫然”态度,自然会受到舆论的千夫所指。

No.5 宝能集团资本市场一掷千金规模:★★★★影响力:★★★★有家企业原本籍籍无名,却在2015年前后多次登上热搜榜首,它就是宝能集团。

相信很多人第一次听到宝能集团和董事长姚振华的名字是因为那场著名的“宝万之争”,笔者曾就这一次股权争夺战多次撰文评论,在此并不赘述。

其实除了万科,宝能集团还多次在资本市场一掷千金,通过举牌方式成为了多家上市公司的重要股东。

比如南玻A、南宁百货。

2016年,宝能系下属前海人寿,大举购入格力电器的股票,持股比例曾一度达到4.13%,成为第三大股东,但在遭到阻击后不得不选择退出。

尽管王石称宝能为“门口的野蛮人”、董明珠也表示这是对实体经济的犯罪,前证监会主席甚至用“害人精、妖精”来形容这一行为,但是在资本控制一切的当下,光有情怀是远远不够的。

此外,宝能系占流通股比例较多的还有华侨城A、明星电力、合肥百货、大康农业、东阿阿胶、鹏欣资源、重庆百货等。

目前,宝能集团旗下已包含金融、地产、物流、文化旅游、民生产业等众多板块,俨然成为了资本市场不可或缺的一股力量。

No.4 中国化工扩张海外版图规模:★★★★★影响力:★★★除了在风起云涌的国内并购市场,不少企业还将投资眼光放在了海外,其中以中国化工收购先正达最具代表意义。

2017年6月,历时近2年、涉资430亿美元(折合人民币2924亿元),号称中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并购案--中国化工收购瑞士先正达终于尘埃落定。

尽管在收购过程中,中国化工所遭遇的反对与质疑声音从未停歇,但历经九个多月艰苦而漫长的谈判与交流后,双方的握手言和还是为本次收购画上了一个圆满句号。

这已经不是中国化工第一次大手笔的海外并购了,在2015年中国化工集团曾以71亿欧元的价格收购意大利轮胎公司倍耐力。

作为本次收购的标的,先正达是一家具有259年历史的老牌企业,其总部位于瑞士巴塞尔,是全球第一大农药、第三大种子的高科技公司,在农化领域与德国的拜耳、巴斯夫,美国的陶氏、孟山都、杜邦并成为化工界六巨头。

由于我国人口众多,且国内种子和农药企业规模小、实力弱、技术含量低,难以参与国际竞争,而先正达拥有先进的生物育种技术,在传统育种杂交水稻和杂交小麦等主要粮食作物上处于领先地位。

因此,本次天价收购也被看作是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一部分。

No.3 平安银行“只想和你深发展”规模:★★★★影响力:★★★★★在中国金融界,几乎无人不知“只想和你深发展”这个梗。

只是在2012年,与深发展“喜结良缘”的不是来自北京的光大,而是同样来自深圳的平安。

2012年6月14日,深圳发展银行正式公告,深圳发展银行已完成吸收合并平安银行的所有法律手续,深圳发展银行和平安银行已经正式合并为一家银行,并正式更名为平安银行。

这场价值220多亿的银行间并购案例从此拉开了一场中国金融史上最大规模的混业经营尝试。

虽然平安集团在保险、证券领域早已享誉全国,但彼时银行领域的地位确实不如深圳发展银行高,况且深圳发展银行是当年深市老五股之一,在A股市场拥有股票代码(000001)的天字第一号,以至于有人会有疑问,“两家银行究竟是谁收购了谁?”合并以后,平安银行依托着平安集团强大的品牌优势和深圳发展银行原有的网点资源,迅速发展壮大,在股份制商业银行当中的位置也逐渐名列前茅。

而本次两大银行间的合并,绝对堪称2010年代影响最为深远的金融版图革命。

No.2 央企双胞胎分久必合规模:★★★★★影响力:★★★★也许你曾经分不清楚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中国核工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中国中化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化工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南车集团公司&中国北车集团公司、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之间的关系和区别,但如今也不需要再分清了,因为这些央企的双胞胎已经纷纷合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