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视察乡镇、社区文化工作现场解说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领导视察乡镇、社区文化工作现场解说词
(2012年12月12日)
(视察线路:同安街道酒店出发→→→市民艺术学校→→→大面街道文化活动中心→→→龙华社区→→→西河镇文化活动中心、滨西社区→→→黄连村→→→洛带古镇图书分馆→→→回同安酒店,结束)
(车辆开动后)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非常欢迎你们来到美丽的桃花之乡、中国汽车城——成都市龙泉驿区视察指导!
我是今天的讲解员,名字叫AA,在汽车行驶过程中,我将荣幸地向各位领导介绍龙泉驿区的相关情况,讲解美丽的龙泉驿区和它的图书流转故事,请大家多多指教!
(龙泉驿区情介绍)
首先,我向各位领导简单地介绍一下我们龙泉驿区区情。
龙泉驿区是四川省省会成都市九区之一,东傍龙泉山麓,西连成都平原,为国家级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所在地、成都市东部主城区,被誉为镶嵌在巴蜀大地的一颗璀璨明珠。
龙泉驿区历史悠久,原为古灵泉县地,唐久视元年(公元700年),设置东阳县,明清时期,在龙泉镇设巡检司并驿站,故名龙泉驿。
全区幅员面积556平方公里,辖4个街道办事处、8个乡镇,人口58万。
龙泉驿区是国务院命名的“中国水蜜桃之乡”,四川省经济综合实力十强县(区)。
投资综合环境居西部经开区第2位,区域经济综合实力跃居全省十强县第2名,全国区县第26位。
龙泉驿区位优势突出,交通四通八达。
区政府所在地距成都市中心12.6公里,距双流国际机场28公里,为蓉城门户,居川渝要津,是成渝经济走廊的桥头堡。
成都东大街东延线等五条大道与成都市中心紧密相连,成渝高速、成南高速、成渝铁路、成昆铁路穿境而过,通过成渝高速公路可至广西出海,通过沪蓉高速公路可直通上海。
规划中的成都地铁2号线直达中心城区并已动工,目前已开通到大面行政学院,成简快速路、成龙快速通道、成渝高速高架桥龙金快速通道、龙石快速通道等均将到达或者穿越龙泉驿区,实现龙泉驿区与主城区无缝对接和与周边区县的快速通达。
龙泉驿区湖光山色迷人,人居环境得天独厚。
是四川省花果山风景名胜区和四川省新五大旅游景区“两湖一山”的主体区域。
全区平原和山地面积各约占一半,平均海拔高度520米,绿化覆盖率达36%,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6.8度,年总降雨量903.6毫米,空气质量达国家一级标准,是“全国生态建设示范试点区”、成都市环境和污染控制优良区。
龙泉驿区旅游资源独具特色,境内有东郊明珠——龙泉湖、西部客家第一镇——洛带镇、洛带古镇会馆群、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明蜀王陵、成都“绿肺”——青龙湖湿地公园(暂未开放)、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北周文王碑、千年古刹——石经寺等众多自然和历史人文景观,是“四川省花果山风景名胜区”和“全国文物保护先进区”。
一年一度的“中国·成都国际桃花节”已成为享誉中外的国际性旅游、招商、民俗盛会,目前已成功举办26届(2012年)。
龙泉驿区工业发展势头强劲,正崛起成为西部重要的汽车城。
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先后
引进了来自美国、日本、德国、加拿大、港澳台等20多个国家、地区和国内的工业项目300余个,其中包括一汽大众、立帮涂料、阿克苏诺贝尔、BHP等15家世界500强企业和海瑞克、捷安特、吉利、奥克斯等20余家知名企业、上市公司。
目前,已聚集了一汽大众、吉利轿车、神钢集团、川渝中烟等大企业集团,形成了具有比较优势的汽车(含工程机械)制造、电子电器、新型材料产业集群,其中,汽车产业已拥有整车、主机和关键零部件等各类项目,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
龙泉驿区服务业发展态势喜人,城市功能日益完善。
一年一度的成都国际桃花节已成为享誉中外的集旅游、招商、民俗与一体的国际性盛会,西部客家第一镇洛带古镇跻身全国知名古镇行列,被国家旅游局誉为“东有周庄、西有洛带、南有丽江、北有平遥”。
引进了美国普洛斯、中博科技园、中南动漫、冠福包装、成都汽配城等国内外重大服务业项目,正着力打造文旅康体休闲度假基地、商贸物流中心、总部研发创意新城、生态宜居之城和会展博览之都。
龙泉驿区农业基础良好,现代农业发展成绩显著。
是国务院正式命名的“中国水蜜桃之乡”,“龙泉驿水蜜桃”被列入“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名录”。
全区已经形成了水果、禽蛋、蔬菜三大支柱产业,其中年产水蜜桃、枇杷、梨等水果约30万吨,出口日本、东南亚、港澳台等十余个国家和地区。
先后被评为“国家农业科技成果示范区”、“国家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全国无公害农产品加工基地”。
2007年,龙泉驿区成功承办了成都市首届国际农业博览会。
2010年,龙泉驿区经济总量实现快速增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68.54亿元,同比增长(下同)19.5%,增幅居全市第一;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60.97亿元,增长21.2%;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221.21亿元,增长30.5%,总量和增幅均居全市第一;完成全口径财政收入100.6亿元,增长43.4%;实现地方财政收入72.38亿元,增长52.4%;一般预算收入21.08亿元,增长38.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64.3亿元,增长20.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937元,同比增长13.1%;农民人均纯收入9252元,同比增长17.1%。
各位领导,下面我们将前往第一个观摩点,龙泉驿区市民艺术学校。
(到第一个停车点——市民艺术学校,市民艺术学校介绍)
好,各位领导,龙泉驿区市民艺术学校到了。
请下车参观。
2007年成都市成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当“全域成都”这一概念提出,龙泉驿区在城乡一体化建设中,率先做出生态移民战略,让山上农民下山进城的同时,着眼于软环境建设和城市综合竞争实力的提升,使其从精神层面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市民。
在这一背景下,龙泉驿区市民艺术学校于2007年7月31日应运而生。
市民艺术学校采取“零消费”的办学模式,市民在我校学习全部课程全部免费,不花一分钱就能享受到阳春白雪般的高雅艺术培训。
市民艺术学校同时在全区12个乡镇开设了市民艺术分校,是全国唯一一所下辖12个乡镇分校的艺术学校。
学校办学至今已经五年零四个多月,办学至今到我校参加过艺术培训的学员累积达70000多人,目前学校有固定教师42人,管理工作人员12人,共开设艺术相关的35个门类,164个班,开设了钢琴、声乐、电子琴、手风琴、二胡、竹笛、葫芦丝、古筝、琵琶、小提琴、书法、美术、舞蹈等29个门类共139个培训班次,所有培训全部免费,常年有在校学员5000多名。
新增了古琴班,模特班,摄影班,健美操班,琵琶班等,以便满足市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学校在2010年6月荣获了文化部颁发的全国“群星奖”。
办学目的:为适应老百姓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促进城乡一体化建设,提高市民综合素养。
办学理念:艺术生活化、生活艺术化。
艺术改变生活、艺术播种文明、艺术成就梦想。
办学宗旨:让每一个老百姓都能吸纳美、享受美、最终能创造美。
让艺术从奢侈培训变为平民培训,给普通百姓一个成就艺术梦想的机会。
市民艺术学校刚成立时,教学场地占地面积为335平方米,2009年9月搬迁到现今的校区,占地面积为3000余平米,每天可同时容纳500多人进行文体活动。
1、一楼器乐厅电子琴教室,拥有电子琴21台,学员总共有200多人,成人班和少儿班共6个班,任课教师有3名。
2、一楼古筝教室,拥有古筝30台,学员总共有300多人,成人班和少儿班共8个班,任课教师有2名。
3、一楼乒乓球室,占地面积为500多平方,共提供20张乒乓球台,每天可接待人数做多为300人左右,工作人员有2人。
4、一楼声乐教室,专门为美声、民族、通俗、摄影和周二的艺术鉴赏使用。
可同时容纳90 人上课,声乐学员共420多人,成人班和少儿班共7个班,任课教师有5名。
这间教室同时还提供给美术、书法、素描、京剧、乐理等其他科目班级使用。
5、一楼声乐教室的另半边为舞蹈教室,是为缓解二楼舞蹈教室空间不足而设的。
6、一楼后勤工作室,保安共12人,环卫人员4人。
7、二楼舞蹈教室,占地面积150平方米,可同时容纳50多名学员上课,教室专门提供给舞蹈、瑜伽、拉丁舞、形体、健美操、跆拳道、太极拳专用,任课教师共9名。
8、二楼多功能教室,专门提供给小课程班使用,如小提琴、吉他、葫芦丝、竹笛、手风琴、绘画、素描、试唱练耳等班级在此上课。
9、二楼钢琴室,共8间琴房,7名钢琴教师,36个班,共计170多名学员,两间领导办公室,教师休息室。
10、二楼工作人员办公室,共12名管理工作人员,工作人员上班模式有行政班和倒休班。
11、二楼图书室,面积200多平方米,共5000多册书,每月还会更换一些新的杂志书籍,工作人员2人,每天看书借书人最多为200多人。
12、二楼电子阅览室,面积为200多平方米,共41台电脑,工作人员2名,每天接待人数最多为接近200人。
2012年7月举行了五周年校庆庆典。
各位领导,在龙泉驿区市民艺术学校参观完毕,请随我前往停车处上车,我们前往下一个观摩点,大面镇文化活动中心和流动图书室。
(车辆开动后,介绍龙泉驿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工作)
各位领导,结束了市民艺术学校之行,我们将前往下一个观摩点,大面街道文化活动中心和流动图书室。
在前往大面街道的路途上,我先介绍一下龙泉驿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工作。
近年来,龙泉驿区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和中宣部、文化部关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有关要求,加快推进“现代田园城市示范区”建设,坚持把统筹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丰富公共文化产品、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先后建成了国家一级图书馆、二级文化馆各一个,12个街镇乡建成了标准化综合文化中心(站),139个村(社区)和29个农民集中居住区建成了综合文化活动室等,并投入了1000多万元资金为镇乡、村(社区)配置统一的设备,初步构建了区、镇乡、村(社区)三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
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局给予龙泉驿区大力支持,还为龙泉驿区配备了图书
流动专用车,并拨付了购书专款。
1、流动图书室全域覆盖。
从2006年开始,龙泉驿区开展流动图书室建设,2008年在四川区县中率先实现流动图书室在区、街镇(乡)、村和社区三级100%全覆盖。
如今各个流动图书室,图书最多的有12000余册,最少的也有2500册,都是结合群众阅读需求配送的图书。
在区图书馆的指导下,每个季度相邻村和社区进行图书互换,实现小流转,每半年实现大范围的流转,有效保证了图书资源的充分共享。
2、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全域覆盖。
2008年龙泉驿区被列为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示范点后,分期分批为所有镇乡、村(社区)配送了电脑、电视机、投影仪、音响、易播宝等10多项共享工程设备,每个街镇乡至少有20台电脑,每个村和社区至少有4台电脑,个别村达到20多台。
2009年实现区、镇、村和社区共享工程100%全覆盖。
3、图书借还“一卡通”全域覆盖。
在流动图书室全覆盖的基础上,建成了图书借还“一卡通”暨集群管理系统,镇乡、村和社区覆盖率达到100%,实现了一人持卡、多馆借还,一馆藏书,多馆利用。
4、市民艺术学校全域覆盖。
2007年,龙泉驿区成立了全国首家免费的市民艺术学校;2009年,12个街镇(乡)都设立了市民艺术分校,开设了钢琴、声乐、电子琴、手风琴、二胡、竹笛、葫芦丝、古筝、琵琶、小提琴、书法、美术、舞蹈等29个门类共139个培训班次,所有培训全部免费,常年有在校学员5000多名,五年来已累计培训7万余人次。
近年来,龙泉驿区文化馆被中宣部、文化部、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表彰为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建设先进集体;区市民艺术学校获得第十五届群星奖、四川省群星奖;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入选国家文化部、国家财政部联合主办的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十一五”成果展;文物普查工作获得省突出贡献表彰;流动图书室获得四川省群星奖。
各位领导,大面街道综合文化活动中心到了,请下车参观。
(到第二个停车点——大面街道文化活动中心,文化活动中心介绍)
大面街道现有幅员面积56.9平方公里,辖8个社区、6个村,总人口15.07万。
大面街道“天府•大面”综合文化活动中心是在龙泉驿区委、区政府贯彻统筹城乡、“四位一体”科学发展总体战略,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优先、文化惠民、共建共享宗旨,建成的城乡新型文化活动中心。
它以“天府•大面”为主题,以巴蜀文化为特征,将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与时尚现代的文化设施和服务相融合,建成为成都东部、大面主城区一个集读书、健身、休闲、娱乐为一体,服务群众、功能齐备、绿色环保、富有特色、雅俗共赏的文化公园。
该中心在建设之初,是整合四川师范大学文理学院、区国投公司等多方资源,在玉石社区15组投资300万元打造的“天府•大面”洪河综合文化活动中心。
活动中心用地面积40亩,一期工程于2009年3月竣工。
目前按复合型、高标准要求,已建成多功能厅、展览室、图书室、电子阅览室、文化长廊、篮球场、羽毛球场,建成了3500平方米的天府•大面文化图腾广场,建成了16000平方米的公园绿地,建成了湖面水体800平方米。
日接群众1000余人次。
街道辖区内共组建有新市民小提琴队、合唱队、腰鼓队、篮球队、中老年健身操队、太极拳(剑、扇)队、舞蹈队等20多支文体团队,每逢重大节假日,都会组织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专场演出和文艺晚会,并选派社区(村)文体骨干逐轮参加市、区举办的培训学习,充实文体团队,提高骨干素质。
我们现在看到的是大面街道流动图书室,目前有藏书6000册,其中区图书馆每季度流动图书3500册,文化中心自有藏书2500册,每周三到周日自8:30到18:00时对外免费开放,区文体局配备了3名优秀的大学生作为文化专职工作人员,负责中心日常工作。
日接
待读者100余人次。
前面就是大面街道电子阅览室,2009年由区文旅局配置电脑20台,日接待上网读者50余人次,上网读者在这里的电脑上还可以访问国家、省、市、区文化共享工程的资源,包括龙泉驿区数字图书馆的数字资源,可阅读的数字图书有230万种,还有论文216.36万篇,9500种期刊、500种报纸、1500多种年鉴、1000多个行业学会与学会会议文献、50万条政策法规、7万集视频、4000多种百科辞典与技术手册图谱。
大大方便了广大城乡群众的阅读需要。
我们现在进入的是“天府•大面”综合文化活动中心文化广场,上有雕像“五大面子”,分别是由蚕丛、乐山大佛、女娲、彭祖、关帝所象征的“宗真,德善,雅美,福寿,镇义”汇聚巴蜀五大文化元素。
宗真(蚕丛头像)寓意:蚕丛是“蜀”的化身,象征胆大的谋略和超群的智慧结晶;
德善(乐山大佛)寓意:象征光明和幸福;
雅美(女娲)寓意:象征心地善良,美丽动人;
福寿(彭祖)寓意:象征生活平安、生命长寿;
镇义(关羽)寓意:象征忠、仁、智、义、勇的高尚品格。
“五大面子”既寓意博大精深悠悠华夏历史于其中,又告诫后人人生哲理、宣扬中华美德,让群众在天府大面就可以领略到最浑厚的巴蜀文化。
“天府•大面”文化广场发掘、打造、启用以来,文体活动丰富多彩,社会和谐稳定,社会风气好转,文明礼仪健康向上。
请各位领导上车,我们前往下一个观摩点,大面街道龙华社区。
(到第三个停车点——大面街道龙华社区,龙华社区综合文化活动室
介绍)
大面街道龙华社区到了,请各位领导下车。
龙华社区是成都市统筹城乡综合示范点,2004年成立了全省首家农民股份合作社,通过实施土地综合整治、发展产业,壮大集体经济,实现了农民向现代城市社区集中、土地向现代企业集中、产业向功能园区集中。
社区幅员面积9平方公里,辖34个组,3647户,9200人。
目前,社区居民按照35m2/人标准免费入住城市社区,就业率达92%,达龄人员每月可领取900元以上的养老金并享受合作社持续分红,全面实现了充分安居、充分就业、充分保障和可持续发展。
2009年8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同志视察龙华社区并给予肯定;2010年12月,江泽民同志视察龙华社区并题词“深化统筹城乡改革,巩固良好发展局面”;2011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一行来龙华社区视察时,给予龙华社区的评价是:“全国郊区的小区能搞到这个程度,那简直太理想了。
”
2008年龙华社区综合文化活动室建立以来,探索建立多元化可持续文化建设投入机制,区、街道、社区前后投入资金100余万元,成立了社区服务中心,配置完善了社区文化活动室、电子阅览室、农家书屋、流动图书室、健身房、多功能厅等文化活动场所。
大大方便了社区群众的文化需求。
目前,龙华社区流动图书室有图书5000册,日接待读者60余人次。
电子阅览室有电脑20台,日接待上网读者40余人次。
每周开放42小时。
龙华社区在完成上述活动阵地的同时,还打造了九大社区服务平台,分别是社区广播站、社区电视台、《龙华实践》杂志、文化宣传公示栏、社区信息网站、老年教育学校、社区QQ
群、社区超级信使和院落图书馆。
龙华参观完毕,请各位领导上车,前往下一个观摩点,西河镇综合文化活动中心。
(车辆开动后,介绍龙泉驿区图书馆和区文化共享工程支中心)
各位领导,在前往西河镇途中,我介绍一下我们区图书馆和龙泉驿区文化共享工程支中心情况。
1、龙泉驿区图书馆情况
龙泉驿区图书馆是龙泉驿区唯一的区(县)级公共图书馆,创建于1976年1月10日。
原址于龙泉街道东街,1994年在龙泉街道公园路选址建新馆,1999年建成搬至新馆,目前馆舍总面积2800平方米。
主体工程为立体五层典藏层叠大楼。
馆内绿化错落有致,读书环境优雅清静。
2004年经过内外装潢改造,实现了馆外园林化,馆内宾馆化,打造出龙泉驿区精神文明建设的新亮点。
全馆现有藏书近50万册,包括流动图书30万册,地方文献以地方志、中医药、民国文献等藏书为特色。
全馆共有工作人员17人,其中馆员4人,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占全馆总人数80%。
设有报刊部、借阅部、文献开发部、信息技术部、采编部、农村书库、办公室等部门。
设置阅览座位300个,拥有持证读者20000多人,日平均接待读者1500人次。
2006年以来,在全区12个乡镇(街道)、61个村和78个社区,共计151个服务点,建成流动图书馆(室)及“一卡通”通借通还系统,村级图书馆(室)藏书合计30余万册。
2004年全馆已建成馆内计算机局域网和文化部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龙泉驿区基层服务站,开通了采访、编目、流通、办公等子系统和实现与省市文化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可随时检索互联网上的信息。
建有“龙泉驿区图书馆”网站、龙泉驿区数字图书馆、龙泉驿区移动图书馆,龙泉驿区文化共享工程支中心等网站。
拥有新的主机房、电子阅览室等现代化设施。
龙泉驿区图书馆作为龙泉驿地区的中心馆,担负着保存文献、传递信息、开展社会教育、实施“知识工程”等重任,同时负责全区12个乡镇(街道)、61个村和78个社区图书流转、业务辅导重任,坚持“读者至上,服务第一”的工作宗旨,为龙泉驿区的“两个文明”建设和科学技术知识的普及做出了积极贡献。
2、龙泉驿区文化共享工程支中心情况
2004年5月,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龙泉驿基层服务站在龙泉驿图书馆成立。
从此,利用现代化的设施,丰富的文化信息资源,龙泉驿基层站有声有色地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服务活动,采取在文化共享工程电子阅览室集中收视、上机个性化浏览及上门服务,送文化信息到乡村、学校、社区、军营等办法,让广大人民群众方便地享受到文化共享工程资源库中的戏曲、电影、小品、讲座、文艺节目、农业实用技术及科技知识,享受到数字文化带来的快乐和好处,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作出了积极贡献。
2007年11月,龙泉驿区被定为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试点区县。
2008年8月由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投入68万元建成文化共享工程龙泉驿区支中心,建成中心机房和业务加工室,电子阅览室和多媒体室设备焕然一新,经省中心检查验收,支中心建设全部合格。
2008年7月,由龙泉驿区政府投入80万元,建成全区12个街、镇、乡文化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
2009年初龙泉驿区政府再次投入600万元,建成全区139个村、社区基层服务点,每个点均设有多媒体室和电子阅览室,使文化共享工程这一惠民工程真正进入到社区、乡村,进入到千家万户,覆盖率100%。
龙泉驿区基层服务点全部建成以来,在区委、区政府及各级文化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龙泉驿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全区的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服务工作
有了长足发展,增强了文化共享工程在基层的辐射力和影响力,特别是利用国家、省、市丰富的文化信息资源,服务广大人民群众,满足了广大群众精神生活的需要。
目前,各街镇乡基层服务点日平均接待群众约100人次,村、社区基层服务点日平均接待群众20人次,各街镇乡年开展面向基层群众的培训、讲座、展览、电影播放等服务活动近2000场,服务受众近16万人次。
区支中心年举办展览、讲座、报告会、读书活动、电影放映等常规服务活动80场,服务群众近2万人次。
西河镇综合文化活动中心到了,请各位领导下车。
(到第四个停车点——西河镇综合文化活动中心,西河镇综合文化活
动中心、滨西社区介绍)
各位领导,我先介绍一下西河镇的基本情况,西河镇位于龙泉驿区的西北部,是全国发展改革试点镇和成都市优先发展重点镇,全镇幅员面积46.4平方公里,辖4个社区,8个村,196个村(居)民小组,总人口5万余人。
西河镇综合文化活动中心于2009年6月正式建成投入使用,总建筑面积1700平方米,我们概括为“两校两室两厅四空间”。
下面我重点就综合文化站“两校两室两厅四空间”的功能布局。
这两边是老年空间,分别设书法绘画和棋牌室,是老年人业余文化生活、倡导文明健康生活方式的文化娱乐和交流平台。
这是青少年空间,通过整合高校优质教育资源,打造一个真正属于青少年的课后学习基地,培养大家的兴趣爱好,拓展青少年的知识面。
开通“430”教室,下午4:30中小学生放学后,由成都大学志愿者为他们提供课业学习辅导。
这边是图书阅览室。
我们有效地利用空间,分为儿童阅览区和成年人阅览区,儿童阅览区富有童趣,为孩子们创造一个舒适的阅读环境;成人阅读区书籍类别广泛,充分考虑群众的阅读需求。
在这里“便民、利民、富民、安民、乐民”得到充分体现,主要表现在“四个服务”特色。
一是三级共享服务,区镇村三级共享,书籍实行通借通还;二是动态管理服务,每个点的藏书一个月轮换一次,实现全区资源共享,目前各类藏书和杂志已达到10万多册;三是统筹管理服务,针对新市民的文化需求,增加了城市生活类、技能培训类和文化素质提升类等,让新市民更好的适应和享受城市生活;四是网络便民服务,新市民可凭身份证免费办理“一卡通”进行借阅读书,还可以通过账号在互联网上阅读藏书,并设有查找预定藏书网络服务和电话预定服务。
这是电子阅览室。
配备宽屏电脑30台,新市民可凭借身份证登记后免费上网学习、浏览信息和查阅资料。
同时我们大力倡导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加强主流主题宣传工作,使西河的网络文化健康有序的发展。
这是社区教育学校和文化艺术学校主要活动场所。
其中配备了电视、音响、多功能显示屏、投影仪等多媒体设备,可供会议、演出、培训等多种用途,也是开展群众性文艺活动和社区教育的主要阵地。
在打造全区乡镇“一镇一品”中,西河镇的文化特色就是我们的吉他队,目前吉他队规模已达到60余人,来自市民艺术总校的吉他老师每周五下午进行免费的吉他培训。
同时,文化艺术学校创新各种文化形式,开发出学生放学课堂和周末“一校一讲”活动,提高社会参与率,不断提升新市民的文化艺术修养。
这是女红坊,也是妇女空间,打造满足妇女“求知、求岗、求美、求乐”需求的综合性妇女服务平台。
政府聘请专业老师为在家妇女培训蜀绣和绳结技能,拓宽她们的创收渠道,同时使蜀绣、绳结这两颗工艺美术长廊中璀璨的明珠得到传承和发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