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庆论文李清照《声声慢》研究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庆论文李清照《声声慢》分析
————————————————————————————————作者:————————————————————————————————日期:
2
李清照《声声慢》分析
----------浅谈李清照的感情生活四川省宜宾市兴文县莲花镇中心小学校李庆
[摘要] 靖康之变后,李清照国破,家亡,夫死,孤身一人独处于乱世。这时期她的作品再没有当年那种清新可人,婉转缠绵的幸福感觉,而变得沉郁凄婉,给人一种绝望悲凉之感。《声声慢》这首词主要抒写她对亡夫赵明诚的怀念和自己孤单凄凉的景况,是她后期的典型代表作。
[关键词]李清照;沉郁凄婉;悲凉;忧愁;艺术之美
李清照是宋代杰出的的女词人,自号易安居士,公元1008年出生于济南,死于公元1155年之后,活了七十多岁。她的一生可谓大幸,又可谓不幸。大幸是因为作为封建时代的女性,她可以和一个自己喜欢的人结婚。她和她的丈夫赵明诚两情相悦,情投意合,有共同的爱好和兴趣。他们结婚后的十多年间,是李清照最幸福的时刻。夫妻相守,饮茶论诗,把酒言欢,好不逍遥自在!
赵明诚学生时代就对金石研究产生了兴趣,为了成就丈夫的事业,李清照节衣缩食,“食去重肉,衣去重采”,[3]努力帮助他进行研究和收藏。后来赵明诚之所以能成为著名的金石家,实在是同李清照的有力支持和帮助分不开的。对这样的妻子,赵明诚自然十分敬重。传说,李清照在三十一岁的时候,画了一幅手执青梅的肖像,赵明诚给她的画题诗说:
清丽其词,端庄其品。归去来兮,真堪偕隐。[5]
他说妻子不仅词写得清丽,人品也很端庄;真想弃官回乡,同她一起隐居,去过幸福的岁月。可见,他们夫妇相爱是多么深挚!
李清照的不幸在于她生活在一个战乱的时代。宋高宗建炎元年,
即公元一一二七年,女真族建立了金政权,大举南侵,攻陷了北宋的首都汴京。他们夫妻不得不南下躲避战乱。就在南渡的第三年,赵明诚病逝于南京。这时候李清照四十九岁。
俗话说,少年丧父母,中年丧配偶,晚年丧子女,都是人生中最大的不幸。李清照没有子女,在这国破家亡的时刻,丈夫又去世了,真是祸不单行。
李清照独处异地,离乡背井之苦,国破家亡之恨,无依无靠之悲,使她的词在创作风格上更加沉郁凝重,感情上更加凄苦悲凉。她的词《声声慢》就反映了她一个人在孤苦伶仃的日子里煎熬的情景。她在《声声慢》里写到: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这首词一开头李清照就直叙自己遭到不幸以后的精神状态:“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寻”和“觅”都是“找”的意思。她以描写动作反映自己的精神状态。她心神不定,好像失去了些什么东西似的;她百无聊赖,竭力寻找精神上的寄托和安慰。
这三句委婉细致地表达了李清照在遭受深创巨痛后的愁苦之情。七组十四个叠字,犹如信手拈来,”看似平平淡淡,实则显示了李清照高超的文字功底。[8]十四个字无一愁字,却写得字字含愁,声声是愁,造成了一种如注如诉的音韵效果,如徐虹亭语:“真是大珠小珠落玉盘也。”“寻寻觅觅”,是李清照的动作行为,她在经受了国破、家亡、丧夫、金石丢失等一连串的打击后,内心极为哀愁,再加上一人孤处,更是百无聊赖,空虚郁闷,为了排解这一哀愁,她开始了漫无目的的寻觅。寻啊觅啊,想寻些什么呢不太清楚,一切都是那么茫然,或许她是想找回一些温馨的回忆来慰藉自己,但茫然的她只感到四周“冷冷清清”。这是李清照的心境使然,常言说“人悲物亦悲”,在一个悲伤凄凉人的眼中,所有的事物都是暗淡天光的。正所谓“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7]这寻觅的结果给她最深的感受是“凄凄惨惨威威”,它不但没有减轻内心的伤痛,反而使其由这清冷之景更生一种凄凉、惨淡和悲戚之情。这就为全词定下了一个感情基调,使全词笼罩在一种凄惨愁苦的氛围中。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李清照由以上的茫然和结果转到写气温骤变的感受,说天气变化无常,忽暖忽寒,人最难调养身体。然而其内蕴又何止这些呢联系李清照的生平,可知她在金兵入侵、南渡避难之前的生活一直是优裕、安宁而美满的,而写作此词时,已是形单影只,孤身飘零,生活一下从幸福的峰巅跌入痛苦的深渊,这种情形与“乍暖还寒”的天气是多么相像啊,它让李清照的身心一时都难以承受。怎么办?只有借酒驱寒,借酒
浇愁。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欲以酒暖身,借酒浇愁,可是酒的滋味却又那么淡。“淡酒”无力,怎么能抵挡住那一阵紧似一阵的急风,更何言消去心中的愁苦呢?这里酒味为何那么淡是酒淡吗?不是。酒性依旧是烈的,只是因为李清照的愁太重了,酒入愁肠愁更愁,满心都是愁,致使酒力压不住心愁,自然就觉得酒味淡了。[3]李清照在前期词作《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中也写到过为驱寒消愁曾饮酒之事,然而却是“浓睡不消残酒“。酒力显得那么大,让她浓浓地睡了好长时间都没有消下去,这里的酒力之所以大,是因为她此时没有什么切入肌骨的愁病,有的只是作为一个年青贵族女子的闲愁,闲愁不痛,所以才会有“浓睡不消残酒”之说。[6]两相对比,一个“淡”字,表明李清照晚年是何等的凄凉,心境是何等的凄苦。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本欲借酒浇愁,可谁想“举杯消愁愁更愁”,反而勾来了自己一阵阵的伤心,正当李清照独自对酒伤心伤神之时,猛然间抬头看到南飞的大雁,再细看,那大雁不就是自己以前曾多次看到过的大雁吗?不就是曾为她和丈夫捎过信笺的大雁吗?而今大雁依旧,人却不是那两人了,也不会再有什么书信捎来了,真乃“物是人非事事休”。[4]尤其是“雁过也”这句话,不仅写得有形,而且有声,渲染出了一种哀哀欲绝的凄苦氛围,让我们仿佛与她一同听到了长空中那南飞雁一声声凄厉的哀鸣。[5]这哀鸣,听来犹如杜鹃啼血,让人心痛,心酸,心碎!而李清照的心情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这三句话由景入情,情景交融。李清照是爱花的,在过去有丈夫为她摘花,但是在这残秋之季,李清照所见、所感却是:菊花枯萎凋落,落瓣纷纷,堆积了一地,花都憔悴了。不忍看花落,可如今又有谁可以摘花送给自己呢丈夫不在了,只能看着它一朵朵、一瓣瓣的枯萎凋落,多像自己孤苦飘零的晚境。到这里,李清照的感情渐渐融入落花中,对花自怜,不由又黯然神伤。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更进一步抒写李清照寂寞难耐的痛苦。常言说“人老伯孤独”,更何况李清照是位感情丰富的文人,这样独守窗前,不免触景生情,睹物思人,那境况自是令李清照甚感凄凉、惨淡和愁苦的,可怎么捱到天黑呢?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主要写声音,以声衬情,尤其是“点点滴滴”一语,极富“顿挫凄绝”感。当李清照正在为落花惋惜、为自己忧苦之时,偏偏又下起了雨;雨点打在梧桐叶上,啪啪地响着,一直到黄昏都没停止。这里李清照只写雨点打在梧桐叶上的情形,然而我们可以想像出,这雨点虽然是打在梧桐叶上,可在凄苦的李清照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