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生作文的指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小学生作文的指导
指导学生作文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难点。有些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忽视习作方法的指导,等到习作课上,担心学生不会写,于是,在课堂上实施“满堂灌”:怎么开头、结尾,用什么好词好句等。这样写出来的东西千篇一律,作文没有体现学生的个性,学生完全是在被动地接受,没有主动参与、积极思考的过程。到下一次作文,如果教师不指导,学生肯定是绞尽脑汁,痛苦万分才挤出一篇作文来。这使我想起一个故事:有人看见蝴蝶出蛹那痛苦的样子,决定帮它,于是拿剪刀把蛹剪开,谁知蝴蝶出来后挣扎了几下,死了。原来,蝴蝶必须经过出蛹时痛苦的过程,不断地扑扇翅膀,翅膀才能变得坚硬起来,才有可能存活。作文教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它远远不是几节习作课就能完成的。为了让学生成为能够翩翩起舞的蝴蝶,教师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应该扎扎实实地做些什么呢?我认为主要可以从三方面入手:
一、引导学生大量积累
1.积累语言
语言积累包括积累好词佳句、优美段篇、唐诗宋词、优美散文等。语言的积累主要有两条途径:背诵课文中的优美片段和阅读课外书。背诵课文中的优美片段,在教师的督促下,大部分同学都能完成。而阅读课外书,可能会有很多同学因为缺乏阅读的兴趣而完成不了,教师应想办法帮助学生养成读课外书的习惯。
例如:成立读书小组,每月举行一次小组读书赛;每天用早读的时间背诵两句名人名言;每周固定一节课作为课外阅读展示课,每节展示课拟定一个主题。
教师要制定奖励机制,培养小干部完成大部分督促检查工作,教师定期参与检查。
2.积累生活
为什么学生一写到妈妈关心自己就只会写自己生病,妈妈如何照顾,写到同学互相帮助就只会想到借尺子,借文具?这都是因为学生平时不善于观察,没有积累生活的素材,从而造成语言贫乏,思维狭隘。如何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积累生活,需要教师多动脑筋。有针对性地开展有意义的活动是帮助学生积累生活的一个重要途径。比如利用课间休息时间进行“水果大比拼”,让学生观察水果的特点;利用活动课时间观察蚂蚁;举行“妈妈爱我,我爱妈妈”的亲子活动等。通过活动这个平台,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加深学生的自主感悟,帮助学生养成观察生活的好习惯。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试想,一个不会观察生活、语言贫乏的人怎能写出好文章来?反过来说,一个会观察、愿阅读的人,又怎么不会写作文呢?可见,积累生活、积累语言是习作的前提。
二、教给学生写作方法
有了积累,还要会表达,“茶壶里煮饺子”的情况也很常见。作文少不了写作技巧,除了八节习作课,还有一个重要的指导习作的途径,那就是课文。教材设计每个单元都有一个主题,围绕这个主题设计课文:我的发现、读读背背、口语交际、习作等。单元中的每篇课文都是单元习作的范文。教师要善于捕捉住训练点,指导学生作文。下面以两个教材片段为例谈谈对作文的指导。
片段1《灰雀》:
公园里有一棵高大的白桦树,树上有三只灰雀:两只胸脯是粉红的,一只胸
脯是深红的。它们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非常惹人喜爱。
训练点:动静结合写出灰雀可爱的样子。两只胸脯是粉红的,一只胸脯是深红的。是静态的描写,它们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写出了动感,灰雀的样子也鲜活起来了。
根据这个习作知识点,我布置了一道训练题:写一个人物的外貌,注意动静结合。
我的同桌中等个子,皮肤很白,一双圆溜溜的大眼睛扑闪扑闪的,显得十分机灵。头上扎着两个羊角辫,跑动的时候上下摆动,就像两只可爱的小蜻蜓。
妈妈哪儿都长得好,就那张嘴巴太小了,跟她的脸型一点也不般配,更让人烦心的是,这嘴一天到晚就像机关枪似的叽里呱啦唠叨个没完。
通过以上两个学生写的小片段,我们可以感受到学生已经接受了这个知识点,描写绘声绘色。
片段2《荷花》:
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都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
白荷花的样子:有的……
有的……
有的……
白荷花的姿势(想象):有的……
有的……
有的……
通过板书总结出训练点:抓住样子的特点,想象不同的姿势,用排比句的形式描述出来,条理清楚,内容具体。
课后带学生观察了空中的云朵,仿照这种写法,写出来的片段十分精彩。
经常听到教师讲学生的作文不具体,不生动。确实,把内容写具体是作文的重点,也是小学生学习作文的难点。但是,如果教师能抓住训练点扎扎实实地训练,从小处入手,从片段开始,点点滴滴地积累,学生作文的能力就会稳步提高。
三、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1.创设情境,让学生有话可说,有话想说
现行的语文学习中,在学生的眼里,普遍认为作文是一件“苦差使”,提到作文,他们就愁眉苦脸。如何变苦为乐?变被逼无奈为很想一吐为快?这就需要教师创设情境,调动学生参与的主动性,在生活中找到习作的落脚点,在活动中激发习作的欲望,为他们情感的表达做好酝酿与铺垫。
2.批改以鼓励为主
作文最大的目的是要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内心感受,表达自身的内心情感,所以教师不要忽视孩子的情感世界,只注重作文的形式。常常看到一些教师在学生的作文本上愤怒地批上“语句不通,太差了!”“乱七八糟!”等句子。教师恨铁不成钢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是,我们应该认识到,这样的语言除了打击学生的自信心,增加学生的自卑感以外,毫无用处。何不用些鼓励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兴趣呢?就算再差的作文,我们也要用善于发现的眼睛,找到一两处闪光点,给他标上表扬的记号。也许这一两个小记号,就给了学生作文巨大的动力。
3.多一些展示,让学生品尝成功的喜悦
让简陋的墙壁和黑板成为展示的舞台:每次作文,只要孩子们愿意,就可以用稿纸把自己认为写得好的句子抄下来贴在“习作园地”中,写了的孩子就可以盖红花;
每周固定用二十分钟开展小组“作文诵读会”;
作文交流:让同学的爸爸妈妈读读我的作文……
坚持开展这些有意义的活动,能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激发他们习作的兴趣。
教无定法,作文教学更是如此,但无论哪种教法,我们都要立足于学生的立体式发展,立足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引导学生爱上习作,教师的任务是什么?我认为主要是帮学生拓展思路,激活他们说和写的欲望,至于怎么写,写什么,教师不要干涉太多,不然的话,学生就会成为一只永远飞不起来的蝴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