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七大方言分区

合集下载

湖北方言7大分类

湖北方言7大分类

湖北方言的分类一.江汉平原方言区(北方方言--西南官话)1.天仙潜方言(西南官话--武天片)主要通行于湖北省内广阔的江汉平原以及周边地区,主要有:天仙潜三市、汉川、云梦、沙洋、武汉蔡甸、洪湖,大部分在长江北部。

如果非要拿出一种方言来代表湖北特色的话,我个人的看法那就是江汉平原的“天仙潜方言”了,它不但分布广,而且荆楚特色很浓厚,不过说道这个“荆楚特色”,我也不知道哪个年代的的湖北特色才是“荆楚特色”,不过好像很多的湖北老乡也是这么认为的,可能是古代的“湖广熟,天下足”美称吧,江汉平原一带在古代如此之富庶,难免就被代表了湖北特色了,就好比《洪湖水浪打浪一样》也被代表湖北了。

不过说道听感,这一地区的方言还是可以的,蛮舒服,软中带硬。

不过该方言正逐渐向武汉话靠拢。

2.荆沙话(西南官话--常鹤片)主要是荆州地区的方言,这里的方言大体上还是属于江汉平原方言吧,只是有一点略微的差别,和南边湖南的常德方言几乎差不多,划分为西南官话常鹤片。

不过沙市清代就被强开为通商口岸,有“小汉口”之称,有大量的武汉移民,但是如今过了一百多年,虽然口音上略有武汉话的味道,但是差别还是有的,现在的武汉话也并不是清代的那种武汉话了。

不过现在逐渐有向武汉口音靠拢的趋势。

3.鄂中颤舌方言(西南官话—鄂北片大部、武天片部分地区)虽然是江汉平原一带的方言,但是又和其他两者有很大的不同,因为该地区有汉语所没有颤舌音,就是当地人俗称的“弹舌头”,跟那些俄罗斯人,蒙古人一样弹舌头。

主要分布鄂中和鄂北的部分地区:荆门、京山、钟祥、宜城、当阳、房县等地区。

我在荆门也呆过三年,大体的也了解了一下这个荆门的“弹舌头”,其实大部分的颤舌音都是“子”字发出来的。

“鸡子”,“杯子”等后面的“子”就是弹舌头了,说来也怪,荆门话中什么东西都要带“子”,因此我们外地人听起来几乎是句句话都在弹舌头,比如说“狗”,我们这的方言一般都一个“狗”字就代替,荆门话非要“狗子”,还有“钱包”,它是“钱夹子”,“子”这个字在荆门话中可以说是无处不在吧,因此有时候我经常调侃我的那些荆门朋友,听你们说话就感觉在开摩托车。

湖北各地奇葩方言你会念吗

湖北各地奇葩方言你会念吗

湖北各地奇葩方言你会念吗湖北各地奇葩方言你会念吗如果你想融入一个地方生活,请先去学会这个地方的语言。

对于湖北的小伙伴来说,大多数地区的方言属于西南官话,多在武汉、荆州、宜昌地区,相对比较好懂;最不容易听懂的是江淮官话、赣方言,多在黄冈、赤壁、武穴、大冶一带。

先跟一起来读下面这2句方言来感受下吧!1、武汉方言:老虎老许撒撒搞不亲凑答案:老虎老鼠傻傻分不清楚2、黄冈方言:我细么早儿麦刀她咩喜欢我答案:我小时候以为她很喜欢我你猜对了吗?在湖北各地方言中,不仅有音调上的差别,也有说法上的不同,来感受下各地的语言文化吧。

一、入门篇关于时间1、十堰人说:今儿地、门儿地、后儿地2、荆门人说:机耳、磨耳、后耳3、咸宁人说:今日、明日、后日4、鄂州人说:真招、门招、后噶今天、明天、后天,简简单单几个字,已经显示出各个地方独有的特色。

不同地方的称呼又有什么不同呢?二、初级篇对于称呼1、宜昌人说:有一种朋友叫伙接有一种白痴叫暴暴有一种外婆叫嘎嘎有一种姑娘叫姑娘吖儿有一种小孩子叫小滴噶儿方言:伙接,搞清白了没?(兄弟,明白了吗?)2、武汉人说:有一种爸爸叫老头有一种妈妈叫姆妈有一种哥哥叫拐子有一种傻子叫嘎巴子有一种妻弟叫舅辫子方言:你朋友正展克哪潇洒克鸟?(你女朋友现在干什么去了?)3、天门人说:有一种朋友叫情况有一种妇女叫阿巴子有一种情人叫乔子有一种姑娘叫坛子有一种外婆叫佳佳方言:门咋叫佳佳来屋里七饭(明天让外婆到家里吃饭)4、赤壁人说:有一种老公叫公个有一种老婆叫母个有一种情人叫皮盼有一种爷爷叫胡嗲方言:胡嗲给了一阔钱(爷爷给了100元钱)看了这些千奇百怪的称呼,远离家乡的小伙伴们是不是觉得很有亲切感?莫急,今天小编就带你来涨知识。

中级篇关于行为孝感人说:有一种吹牛叫发抛有一种洗澡叫抹汗有一种爽快叫耍啦有一种傻瓜叫做哈叭有一种走亲戚叫走人伽方言:走人伽的时候莫发抛(去亲戚家别吹牛)荆州人说:有一种干练叫遛巴有一种讥讽叫日决有一种撒谎叫撮白老有一种调皮叫贱爬佬有一种醉酒叫下猪阿子方言:哪们搞起的,又下猪阿子(怎么回事?又喝醉了)黄冈人说:有一种接吻叫打蹦有一种道歉叫冒招到有一种打架叫杠活儿有一种吃饭叫塞蛾子方言:冒招到,把你手机落鸟(对不起,把你手机弄丢了。

武汉方言

武汉方言

武汉方言,有武昌、汉口、汉阳。

青山话之分,常年生活在武汉的人可察觉出这些细微的差别:最正宗的武汉话为汉口方言;最不标准的武汉话为青山话;最"弯管子"的武汉话为武汉/广州军区普通话;最混杂的武汉话为大专院校内使用的南腔北调的类似普通话的武汉话。

典型词汇举例:你黑我意即你吓我。

此处黑读核之2声。

"黑"同"吓"。

这是时下武汉人使用频率最高的词之一。

与此关联的还有歇后语:非洲伢的爸爸—黑(吓he)老子;非洲爸爸跳绳子—黑(吓he)老子一跳挑土暂时代替某人做某事。

来源于麻将。

因为打麻将又称"修长城",打麻将手气不好时让人替打几把,好像帮人家挑土一样。

后来又扩大到"的士"司机的换班以及帮人做事了。

撮虾子指偶尔赚点小外快撮(或戳),相当于北京话的"捣斥"或广州话的"炒耕",如:"戳来戳去冇(冒)戳出么名堂";擂肥"肥",是指身上有几个钱的人;"擂",更确切说应该是累,是积累的意思;这里指打的意思,以打为威胁。

"擂肥集团"意思就是说流氓集团同时向很多的身上有钱的人收刮,一次不多,对一人也不多。

但积累起来就很多了。

"擂肥"就是指这样的一种过程,其实就是一种变相的抢劫。

您明白了吧?但愿你不要成为"肥"。

擂肥现常指外面的一些不良少年抢中小学生身上的钱,也叫洗钱。

现将常用武汉方言归类如下:一、称谓常用语1.老特(=爸爸)2.老俩(=妈妈)3 .拐子(=哥哥)4.外外(=外甥)5.舅辫子(=妻子的弟弟)6.老亲爷(=岳父大人)7.老亲娘(=岳母大人)8.老几(=人,常与"个"连用。

如"那个老几","有个老几")9.麻木(=人力三轮车)10. 扁担(=挑夫)二、生活常用语1.蛮扎实(=厉害)2.苕吃哈胀(=猛吃很多东西)3.条子(=身材)4.胯子(=腿,胯读3声)5.灵醒(=整洁、好看,也有聪明之意)6.称透(=整洁,好看之意,"称"读1声,"透"读3声)7.打赤巴(半裸)8.打挑瓜(全裸)9.条举(扫帚)10.浮子(毛巾抹布等)11.滋(=擦,如橡皮擦叫做"笔滋子")12.灶妈子(=蟑螂)三、聊天常用语1.么斯(什么)2.冇得(=没有。

湖北的方言划分

湖北的方言划分
4,楚东国灭亡于公元前278年.

_____ (2)楚语言区
_____ 孝感 黄冈,黄石 ,竹山,竹溪,陨西等21个县市
_____ (3)鄂南语区
大冶,咸宁,通城,嘉鱼,监利等八个县市.
二,湖北方言分区的标准
古入声字的今调类,再参考其他语音条件是湖北方言分区的依据.a,语音的共性特征;b,比较特殊的语音;c,地域的整体性.根据以上标准,依据《中国语言地图集》所做的归类,对湖北境内方言大体可以作以下划分(这里的分区,是根据《中国语言地图集》,个别不妥处作了一些调整):
湖北方言的分区
荆楚雄风发表在『中部崛起』东湖社区
一,湖北方言的历史分区
1,20世纪30年代,赵元任等《湖北方言调查报告》,分为:
(1)第一区(西南官话区):
武汉,江陵,恩施,陨阳等31县市.
(2)第二区-----典型的楚语区:
孝感,黄冈,黄石,竹山,竹溪,陨西等19个县市
研讨:"Ч类韵母"是楚国语音的遗留吗
提示:
1,划分楚语区 的依据
赵元任:"这第二区(指黄冈,孝感一带方言)可以算典型的楚语."(《湖北方言调查报告》1938年商务印书馆版)
詹伯慧:"湖北东部长江北岸的楚语,近来也有人认为可以归入江淮官话"(《汉语方言及方言调查》1991湖北教育出版社版)
___ a, 属于北方方言西南官话区的:武汉,荆州,襄阳,陨阳(十堰) ,宜昌,恩施等.
___ b,属于北方方言江淮官话区(楚语区)的:黄冈,孝感,黄石等.
___ c,属于赣方言区的:咸宁,嘉鱼,通城,监利等.
湖北地区方言图
(原文缺)

湖北十大难懂方言排行榜

湖北十大难懂方言排行榜

湖北⼗⼤难懂⽅⾔排⾏榜 湖北地理位置适中,南来北往的交融使得湖北话不能独⽴⾃成体系,因⽽并没有⼀个整体的区域性代表性语⾔。

按照学术意义上的划分湖北话应该属于北⽅官话。

由于受到周边的影响,湖北⽅⾔⼤致可分为三区,即西南官话、江淮官话区和赣语区。

⼗、襄樊话 ⼗、襄樊话 主要包括襄樊地区,⼗堰部分地区⽅⾔、随州话、以及荆门部分⽅⾔ 难懂指数★ 该地区⼤部分⽅⾔属于西南官话鄂北⽚,但是由于扼守荆要,是南下的⼀条必经之地,⼈⼝流动相当频繁,所以受到中原官话得影响⾮常⼤,跟河南⽅⾔相似程度很⾼,⼈说应该由西南划⼊中原。

该地区⽅⾔与普通话⽆多少差异,外地⼈基本听得懂。

九、江汉平原⽅⾔ 九、江汉平原⽅⾔ 主要包括天沔潜三地⽅⾔、荆州地区⽅⾔、荆门话 难懂指数★☆ 该⽅⾔流通于⼴⼤的江汉平原地区以及周边部分地区,江汉平原⽅⾔跟普通话也⽆多⼤的差异,但是部分发⾳带了浓厚得荆楚特⾊,尤其是该地区居民说那塑胶普通话甚是搞笑,⼤家应该听过汪涵说的塑胶普通话吧,虽然是湖南的,但是跟该地区的完全⼀样。

⼋、宜昌话⼋、宜昌话 主要包括宜昌地区⽅⾔、恩施话、⼗堰话 难懂指数★☆ 该⽅⾔是中国使⽤⼈⼝最多的⼀个⽅⾔⽚------西南官话成渝⽚,由于该地区与巴蜀地区交界,除了部分苗族外,其他得少数民族以及汉族说得⽅⾔完全可以互通,⽽且外地⼈也是完全听得懂,具有浓郁得鄂西特⾊和巴蜀特⾊,最熟悉得莫过于恩施民歌《龙船调》,那句经典的对⽩:“妹娃⼦要过河(活),四哪个(过)来推我嘛?” 七、武汉话七、武汉话 主要包括武汉市区的⽅⾔(汉腔) 难懂指数★★ 武汉话,对于湖北⼈来说,哪可是相当得熟悉了,只要是个湖北⼈也能随⼝说上⼏句,因为湖北的电视台等各⼤新闻得⽅⾔节⽬全部都是⽤武汉话来说的。

武汉话⽐较好懂,武汉话在湖北可以说是个⽅⾔岛,在民国初就消失⼊声,不过武汉话有时候语速很快,如果⼀个北⽅⼈第⼀次听武汉⽅⾔,可能也听不懂多少的。

武汉话不同于成都话得最⼤特点是武汉话语速快。

湖北方言

湖北方言
什么是方言。《现代汉语词典》作有如下解释:一种语言中跟标准语有区别的、只在一个地区使用的话。
历史上的武汉人不完全这样理解。对待语言,他们也有着毫不“打梗”的豪气,认为外国语言也是一种方言。 张之洞督鄂时,武汉创办的外语学堂,就叫方言学堂。至少在学人眼中,当时外语是作为区别于中国母语的一种 方言出现的。
湖北方言
汉语方言
01 方言简介
03 武汉方言
目录
02 区域分布 04 文化魅力
05 声调考究
07 常用语
目录
06 方言发音人
基本信息
湖北省的汉语方言主要包括西南官话、江淮官话独立片黄孝片、赣方言,其中西南官话是主体,它不仅覆盖 了全省面积和人口的三分之二,还分布在四川、重庆、贵州、云南、湖南、广西等邻省的广大地区。
在海外汉语教育持续升温,国内方言生存环境较多宽容、语言实力渐获重视的背景下,领略武汉话魅力,或 许能对增强武汉城市“软实力”带来新的启示。
武汉市语言文字工作会员会办公室主任喻志军透露,我省将于2014年开建湖北省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据悉, 相关部门将在省内各地区遴选方言和地方普通话发言人,参加字词句和文章、日常对话等内容的音视频录制工作。 汉剧、汉味小品等方言艺术也将被采录。这些实地采集的语音及其转写的文本将被录入数据库。
武汉不同的城区,方言档案内容也各有特色,硚口区收录著名评书艺术家何祚欢讲武汉过早文化的视频,以 及桥文化和汉正街码头“扁担”文化方言视频;江岸区收录几段市民过早、接孩子放学等生活味十足的视频;东 西湖区收录曲艺家李四顺讲的一段柏泉地区小笑话,东西湖味十足。
汉味小品为武汉方言长了一把脸。
文化魅力
文化魅力
比如,武汉方言小品在中央电视台春节晚会上的表现,最能说明这一点。2006年央视春节晚会上,武汉的 《招聘》一炮打响,汉上热议,呼为“开南方小品登全国大雅之堂的先河”。

湖北的方言

湖北的方言

龙源期刊网
湖北的方言
作者:园中李
来源:《现代语文(语言研究)》2007年第11期
湖北话很复杂,拿武汉话来说,它的口音和周边的几个县都不同;西边的汉阳话属于天沔话,流行于江汉平原,一直向南延续到湖南的常德,都是说的天沔话。

东边的黄冈话属于黄麻话,流行于整个鄂东北的黄冈地区,向东广济、黄梅、英山,又逐渐接近安徽话,所以黄梅调在安徽发展成为黄梅戏。

北边的黄陂孝感话,流行于黄陂和孝感地区,楚剧流行在这一带。

南边的武昌县的口音属于大冶话的分支,而大冶话以及崇阳、咸宁、通山、通城、阳新几县的话很特别,不好懂,属于赣方言。

江汉平原以西流行沙市宜昌话,如秭归,兴山,远安,枝江等,接近四川话。

鄂西南的恩施地区的口音和湖南的湘西话一样,因为多是土家族,又接近贵州话。

襄阳地区和河南的南阳往来密切,口音几乎是河南腔。

鄂西北的郧县地区,口音犹似鄂东方言,原因是鄂东的居民,在唐代以前称为“五水蛮”,是巴人的一支,今有巴水,以及上、下巴河的地名是其证明。

今鄂西北也是古代巴人的栖息地,因而两地虽间隔六百余里,语言却相近。

武汉话和周围几县的话没有相似之处,倒是和300里以外的沙市话相近。

荆沙古代是军事重镇,近代武汉的地位取代了荆沙,荆沙的达官贵人,商贾往东迁移至发达的武汉,使武汉话成为周边地区的一个方言岛。

湖北话口音复杂,这与地理位置有关,四通八达,流动性大,那儿人都来,所以没有一种代表性语言。

(来源:博客网 )。

七大方言区例子

七大方言区例子

七大方言区例子七大方言区是指中国的七个主要方言区域,分别是华北方言区、东北方言区、华东方言区、华中方言区、华南方言区、西南方言区和西北方言区。

每个方言区都有其独特的语音、词汇和语法特点。

下面将分别介绍这七大方言区的特点。

一、华北方言区:华北方言区包括北京、天津和河北、山西、内蒙古等地,以北京话为代表。

华北方言区的特点是声调较少,语音比较平坦,发音清晰。

词汇方面,华北方言区的方言词较多,而且有很多与京剧、文言文相关的词汇。

语法方面,华北方言区的方言通常省略主语或宾语,语序灵活。

二、东北方言区:东北方言区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等地,以东北话为代表。

东北方言区的特点是语音浑厚、音调起伏较大。

词汇方面,东北方言区的方言词较多,且词汇丰富多样。

语法方面,东北方言区的方言通常使用方位词较多,语序灵活。

三、华东方言区:华东方言区包括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等地,以上海话为代表。

华东方言区的特点是语音轻柔、音调平缓。

词汇方面,华东方言区的方言词较多,且有很多与民间艺术、饮食文化相关的词汇。

语法方面,华东方言区的方言通常使用方位词较多,语序灵活。

四、华中方言区:华中方言区包括湖南、湖北、河南、江西等地,以湖南话和武汉话为代表。

华中方言区的特点是语音清晰、音调变化较大。

词汇方面,华中方言区的方言词较多,且有很多与民间传统文化相关的词汇。

语法方面,华中方言区的方言通常使用方位词较多,语序灵活。

五、华南方言区:华南方言区包括广东、广西、海南等地,以广东话为代表。

华南方言区的特点是音调起伏较大、语音较为细腻。

词汇方面,华南方言区的方言词较多,且有很多与粤剧、客家文化相关的词汇。

语法方面,华南方言区的方言通常使用方位词较多,语序灵活。

六、西南方言区:西南方言区包括四川、贵州、云南等地,以四川话为代表。

西南方言区的特点是声调变化多样、语音较为粗犷。

词汇方面,西南方言区的方言词较多,且有很多与川剧、土家族文化相关的词汇。

语法方面,西南方言区的方言通常使用方位词较多,语序灵活。

盘点湖北话:连湖北人都听不懂的方言大杂烩

盘点湖北话:连湖北人都听不懂的方言大杂烩

盘点湖北话:连湖北人都听不懂的方言大杂烩我是湖北人,但我却听不懂湖北话据统计,湖北大概有700万人在省外务工,在省外的湖北人经常能碰到自己的老乡,但很奇怪,湖北老乡却不能用方言交流,除非他们真的来自一个乡。

作为一个湖北人,却听不懂湖北话,这是一件非常尬的事情。

东北三省的人走到全国各地都会操着一口非常容易辨别的东北腔,在四川和重庆拥有1亿多人说着统一的四川话,而在湖北却很难用一种湖北话来统一方言。

在武汉,中心城区的武汉话都有差异,更别提黄陂、新洲和江夏了。

在鄂西地区,虽然相互之间能听到彼此的话,但腔调还是有较大差异,很容易被误解为河南话、陕西话、四川话。

而在鄂东,简直是鸟语花香,108万人口的鄂州却出现多种语系,黄石和大冶已经融城,但黄石话和大冶话却天差地别!湖北话,不是难懂不难懂的问题,而是根本就没有一个湖北人能说清楚,哪种湖北方言可以真正代表湖北话?为什么没有统一的湖北方言湖北方言不能统一的原因有很多,在这里我总结二点:1、历史原因湖北位于我国中部,水陆交通便利、九省通达,自古人口流动性就比较大,历史上有数次大规模人口迁徙都和湖北有关。

西晋末年,有近百万人从北方向南迁徙,其中留在湖北荆州地区的就有十万人左右。

唐朝安史之乱,又有大批北方人为避战乱逃往南方,很多就近居留在襄阳、荆州地区。

宋朝时,北方辽、金、蒙古轮番上阵南进中原,据统计有近五百万人口大规模南迁,很多人居留在湖北境内。

以上三次大规模人口迁徙,对湖北的人口结构冲击非常大,如此大规模来自陕西、河南、河北等地移民的到来,对湖北地区方言的冲击可想而知。

除此之外,还有两件大事对湖北方言影响很大,一个是“江西填湖广”,另一个是“湖广填四川”。

明朝初年,受长期战乱影响,湖广人口骤减,于是就出现了民间俗语称的“江西填湖广”事件,大规模江西人口迁往鄂东,因此黄石、咸宁一带的方言带有浓厚的赣语风格。

到了明末清初,受战乱影响四川人口急剧减少,又有了“湖广填四川”,湖北人口大规模迁往四川,湖北人口结构再次出现变化。

汉语七大方言区名词解释

汉语七大方言区名词解释

汉语七大方言区名词解释一、官话方言区:官话是中国国内通用的语言,也是现代标准汉语的基础。

官话方言区即以北京话为代表,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等地。

官话方言区以普通话为主,以清晰、标准的发音为特点。

二、粤语方言区:粤语是广东、香港、澳门以及广西部分地区使用的方言。

粤语方言区的特点是语音、声调变化多样,发音独特,词汇丰富。

粤语方言区也有一定的影响力,被广大粤语使用者广泛使用。

三、闽语方言区:闽语主要分布在福建和台湾地区。

闽语方言区的特点是音节比较短,语音变化较大,使用者较多。

闽语与官话相比,在音节发音上有一些差异,但整体仍属于汉语语言系统。

四、粤语方言区:粤语是广东、香港、澳门以及广西部分地区使用的方言。

粤语方言区的特点是语音、声调变化多样,发音独特,词汇丰富。

粤语方言区也有一定的影响力,被广大粤语使用者广泛使用。

五、湘语方言区:湘语主要分布在湖南地区,湖南方言属于湘语的一种。

湘语方言区的特点是语音、音节简短,声调变化丰富,音韵调节灵活多样。

湘语是湖南地区最主要的方言语言,被大部分湘语使用者广泛应用。

六、川话方言区:川话主要分布在四川地区,也是现代汉语的重要方言之一。

川话方言区的特点是语音比较独特,语调多变,发音特色明显。

川话方言区的词汇、语法等方面与其他方言区有一定的差异。

七、吴语方言区:吴语主要分布在江苏、上海、浙江等地。

吴语方言区的特点是声调比较平缓,音节丰富,发音规则比较复杂。

吴语方言区是中国东南沿海地区以及江苏、上海地区的主要方言之一。

以上是汉语七大方言区的简要解释,每个方言区都有其独特的语音、语调和词汇特点。

方言是中国语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了解和研究不同方言区的差异和特点对于促进地域文化交流和理解具有重要意义。

湖北的方言

湖北的方言

湖北的方言由于湖北地理位置适中,南来北往的交流和融合使得湖北并没有一个代表性语言(换句话说湖北话不能自成体系),不过按照学术意义上的划分湖北话应该属于北方方言语系,且湖北大部属官话区(西南官话和江淮官话),仅湖北的东南部属赣方言,虽然湖北人在信仰和生活习惯上接近南方。

根据《中国语言地图集》和《湖北历史文化地理研究》所做的归类,湖北方言分为三区,即西南官话,江淮官话区,赣语区:一.属于北方方言西南官话区的有:武汉,荆州,襄樊,十堰,宜昌,恩施等。

并细分为:(1)武(汉)天(门)片:武汉、洪湖、天门、京山之间区域包括武汉、荆州、江陵、京山、天门、仙桃、汉川、洪湖、荆门南部。

(2)成渝(四川)片:荆门、五峰、宣恩一线以西区域包括恩施、宜昌、咸丰、巴东、宣恩、利川、来凤、建始、五峰、远安、当阳、宜都、枝江、长阳、秭归、兴山。

(3)鄂北片:郧西、房县、钟祥、随州之间区域,以及潜江包括襄樊、十堰、丹江口、老河口、随州、南漳、谷城、枣阳、宜城、保康、郧县、郧西、竹山、竹溪、房县、神农架、钟祥、潜江、荆门北部。

(4)常(德)鹤(峰)片:包括石首、公安、松滋、鹤峰。

二.属于北方方言江淮官话区的有:黄冈、孝感、黄石等。

其中属于江淮官话的“黄(陂)孝(感)片”的有:黄冈、孝感、罗田、蕲春、黄陂、罗田、英山、麻城、浠水、鄂州、红安、广水、安陆、应城、黄梅、武穴、云梦等。

三.属于赣方言区的有:通城,赤壁、崇阳、通山、阳新、咸宁、嘉鱼、大冶、监利等。

相关链接西南官话也称为北方方言西南次方言、上江官话或上江方言,是官话的一个分支,分布于湖北大部分地区,分成渝、滇西、黔北、昆贵、灌赤、鄂北、武天、岑江、黔南、湘南、桂柳、常鹤等十二片。

江淮官话旧称“下江官话”、“下江话”,又称为“江淮话”、“江淮方言”。

其中有人将分布在长江以北的部分称为江北话,江苏的江北部分称为苏北话。

江淮话地区以扬州为中心,一般把扬州话作为江淮官话的代表语。

七大方言分别是指

七大方言分别是指

七大方言分别是指官话、赣语、吴语、湘语、粤语、闽语、客家话。

也有人把中国汉语划为八大方言、九大方言。

其实,我们所说的“八大方言”、“九大方言”都是指汉族方言,如果加上少数民族的语言,中国的方言还可以划得更多、更细。

如八大方言就,把闽方言分成了两种不同的方言,闽南话和闽东话。

中国七大方言▪粤语▪赣语▪北方话▪闽语▪吴语▪客家方言▪湘语目录官话赣语粤语吴语闽语湘语客家话展开官话赣语粤语吴语闽语湘语客家话展开编辑本段官话概述以北京话为标准,中国大陆使用人数超过70%,通行于中国北方地区各省区,贵州、四川、云南以及华中地区的部分县市。

分布情况(1)华北方言,通行于京津两市及东北三省,河北、山东及河南(除信阳地区)六省。

其中吉林、辽宁、黑龙江三省方言最接近北京话。

(2)西北方言,通行于山西、陕西、甘肃、内蒙古、宁夏一部分、青海一部分及新疆等六省一区。

(3)西南方言,通行于四川、贵州、云南重庆三省一市及湖北大部分。

湖南、广西北部边沿地区。

(4)江淮方言,俗称下江官话,通行于长江、淮河中下游,包括湖北、安徽、江苏、江西部分沿江地区。

此外,晋语在山西大部以及陕西北部、河北西部及南部、河南北部、内蒙古中西部使用,以太原话为代表,有入声韵。

其白读系统与典型的官话截然不同。

有不少学者将其归于官话,有人认为应当独立,不过晋语与其它官话的差别比起闽语中相邻两县甚至两镇的差别都甚小。

编辑本段赣语概述赣语又称江右语,是汉藏语系汉语族下的一门声调语言,为中国日常生活中主要运用的汉语七大方言之一,主要通行于江西大部、湖南东部、湖北东南部、安徽西南部和福建的西北部等地区,是该些地区事实上的公用语。

使用赣语的人口在6000万,约占中国人口的6%左右,世界排第三十位。

起源赣语历史悠久,其源头可追溯到吴城文化,江西在上古时期曾经有过“干越国”和“艾国”等非华夏族国家。

史载干越国在春秋时期为吴国所灭,其中心地带可能位于今余干一带,而艾国则位于今修水、武宁一带,后其被楚国并吞。

湖北方言(修订版)

湖北方言(修订版)

式,如常用语气词"�么"、"啊"、"咯"、"噻"等
PART 2
历史背景
历史背景
湖北省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自夏商周以来,这里就是古代中原地区 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春秋战国时期,这里属于楚国领土。秦汉时期, 这里是南郡和江夏郡的重要部分。唐宋时期,这里逐渐发展成为重要的经 济和文化中心。明清时期,这里成为湖广行省的所在地
与此同时,湖北地区的民间文化 也丰富多彩。如民间故事、谚语、 谜语、曲艺等都是这里民间文化 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民间文化 形式在语言运用、表达方式等方 面都具有鲜明的特色和地方色彩, 反映了当地人民的生活习俗、风 土人情和文化传统
PART 5
语言特点
语言特点
语音特点
声调:湖北方言中有多音节词的重音多落在最后一个音节上的特点;同时声调方面则 有抑扬顿挫的感觉。例如,"银行"在湖北方言中读作"yángháng","教室"读作 "jiàoshǐ" 声母:在声母方面,湖北方言有一些特殊的发音现象。例如,"波"读作"pō","富"读 作"fù",这些都是与普通话不同的发音现象 韵母:在韵母方面,湖北方言也有一些特殊的发音现象。例如,"街"读作"gāi","鞋" 读作"hái",这些与普通话的发音都有所不同
语言特点
语法特点
语气词:湖北方言中有一些特殊的语气词,这些语 气词在表达语气和情感时起到重要的作用。例如," 啊"、"咯"、"噻"等都是湖北方言中常用的语气词

2 湖北方言

2 湖北方言




属于南方语系的赣语 是赣语九个方言片之一的大(冶)通(城)片 使用人口最多的地区 “一村一种方言”,但这些地区方言内部有百 分之六十的互通率 大冶话可以说是中国最难懂的方言之一 韵母特别多,误认为广东话、“日本人”
1.通城话难懂指数★★★★★ (主要包括通城方言,崇阳方言)


南方语系的赣语之大通片 虽然是赣语,但语汇上有很多湘语特点
拓展加预习:通过网络(例如等)搜索,整理 概括你家乡话和普通话存在哪些差异。可以分 别从声母、韵母偏误、四声差异、调值差异、 方言词汇、方言语法、方言俚语角度进行梳理。
武汉方言之四声:

“入派三声”——“入声全入阳平” 辟 哭 肉 麦 尺 八 泄 接 扑 迫 册 搭 渴 剧 忽 谷 复 促 织 洽 祝 鸽 泼 末 出 鸭 赤 阔 拆 袜 绩 黑 拉 纳 摸 塔 各 入 捏 密 立 法 逼 月 屈 缺 玉 热 拍 略 木 胳 跌 触 刮 滴 窃 鹿 匹 却 错 约 桌 烈 缩

鄂中颤舌方言
( 荆门、京山、钟祥、宜城、当阳、房县等)



“弹舌头”,子词尾字 方言中子词尾字偏多 “开摩托车” 河南语音湖北语汇
9.江汉平原方言 难懂指数★☆ 天沔潜三地、荆州地区、荆门话

流通江汉平原及周边部分地区 “荆楚特色” “湖广熟,天下足” ?塑胶普通话?(汪涵) 近湖南 常德 沙市是清代通商口岸 “小汉口” 大量汉口移 民


武汉话 方言岛,在民国初入声就消失 近黄陂话,被西南官话区包围 语速很快 与成都话的最大区别 北方官话
6.黄陂话难懂指数★★☆
(武汉黄陂、新洲话,黄冈部分及孝感地区)

笑谈在民国差点成了国语 黎元洪 影响大——楚剧、湖北大鼓 田克兢 张明智 09年曾申请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保留了很多古代楚国方言元素 音调上 近长沙话

湖北方言官方 文本文档

湖北方言官方 文本文档

1.通城话(主要包括通城方言,崇阳方言)
难懂指数★★★★★
该方言也是属于南方语系的赣语,也是属于赣语大(冶)通(城)片,我之所以把它和大冶话分开,是因为我本人做过一个亲身试验。在大学我和一个通山的朋友用方言基本可以交流,后来认识一个通城的朋友,也是咸宁地区的,我们叫他用方言的时候,居然我都只猜得出个三成左右,连那个同属咸宁地区的通山朋友也搞不懂他讲的是什么,这正好应验了南方语系“十里不同音”的特点。通城话虽然是赣语,但是里面也包含也很多湘语的特色,的确值得我们研究
4.鄂州话(主要包括鄂城话,华容话,黄石部分地区方言,黄州部分方言,武汉江夏方言)
难懂指数★★★
该方言被称为是“四不像”方言,被划分为江淮官话,但是又和赣语牵牵连连,却又和西南官话挂着钩,几大方言杂交的产物。该方言最明显的特征是有六个声调,且韵母很多。人说鄂州话讲起来比较娇和比较冲,嗯!的确不无道理,由于鄂州地区地狭人稠密,使着当地人养成了小市民心态,自然显得高傲和娇气。鄂州话保留了入声,是一种向官话过渡的方言,还是不怎么好懂的。
5.黄话(主要包括黄梅话,蕲春话,武穴话,浠水话)
难懂指数★★★
黄梅话,有人说是赣语官话得结果,的确也不无道理,因为黄梅本就紧邻江西,祖先多为江西人,黄梅话被划入江淮官话,我觉得有点太牵强了,完全和江淮官话不一样。黄梅作为著名黄梅戏得发源地,其方言也比较好懂,但是那只是唱,如果一个北方人听黄梅话,还是有点困难的,大概明白百分之50左右,而且要认真听。就说浠水话,浠水方言得俗语特别多,大部分普通话词汇,浠水方言都可以用本地特色得俗语表达,而且浠水方言最大得特色是,浠水话儿化音相当的多,听得让你摸不着北。
难懂指数★☆
该方言是中国使用人口最多的一个方言片------西南官话成渝片,由于该地区与巴蜀地区交界,除了部分苗族外,其他得少数民族以及汉族说得方言完全可以互通,而且外地人也是完全听得懂,具有浓郁得鄂西特色和巴蜀特色,最熟悉得莫过于恩施民歌《龙船调》,那句经典的对白:“妹娃子要过河(活),四哪个(过)来推我嘛?”

湖北方言

湖北方言

耸过(什么)儿子吖(男孩子)雨吖(女孩子)奶吖(婴儿)还子(鞋子)造耶(可怜)男将(老公)咖<ga>婆(外婆)咖<ga>爹(外公)半倦(二百五)憨子(傻子)皮孔(鼻子)真炸(今天)门炸(明天)夜搞(晚上)后儿(后天)过早(吃早餐)七饭(吃饭)打鼓球(游泳)欢~(喜欢)嗯哪(您)打酣(打呼噜)服子(毛巾)蛮炸服子(抹布)萧边(让开)认得(认识)姑娘(老婆)娄地(绿色)媚吖(妹妹)锅锅(哥哥)荷地(黑色)梧地(家里)媚得(没有)巴子(包子馒头一类)烧火(煮饭)头虚(读书)罩人(很生气)朗搞(干嘛)板疼(板凳)卓子(桌子)耳桶(耳朵)要不得打(坏了)哨娶(扫把)织尬(手指)嘎膀(胳膊)瓢根(瓷汤匙)老许(老鼠)达瘩高(摔了一跤)核人(吓人)太治(袋子)等哈(等一会儿)愧子(柜子)挑起(挂了)香香(擦脸的、护肤霜)咔(一点点)茅事(厕所)烧火唔(厨房)新姑娘(新娘)想疼(知道)该上(街上)茶匙(不锈钢一类的小型汤匙)七亏(累)霸钢(有把手的不锈钢碗)茶瓶(保温瓶)鬼打架(调皮、捣蛋的人)斜霸(不正经的、过于活泼的人,也有指乞丐)背鼓(被子)斗子(肚子)斗搏(赌博)嘎涨窝(腋下)哭子(手饰)hang<四声>恋(项链)晃子(胡同、巷子)呼(骗)呼绞话(说谎)半头裤子、胆裤子(内裤)tian(四声)地(床单))啊吧子(老妇女)咳马(青蛙)癞hou(一声)子(癞蛤蟆)阿(跨)夸白(闲聊)耳桶(耳朵)勺(笨)歇:晚上/ 哈粥:下午/ 过夜:吃晚饭/ 过半夜:吃夜宵小衣:裤子/ 嘎婆:外婆/ 老煤:妹妹/ 新大姐:新娘子四楼:斧头/ 薄士:木工/ 灵心:聪明的意思/ 苕(哈):傻子的意思色头:膝盖/ 力壳:就是将五个手指弯曲,中指第二个关节凸出点打脑壳的手势歇岸脚:手腋下/ 冤头:是装东西用的竹筐(是托盘样子的)/ 气果儿:麻花罗枪:箩筐/ 风车(脚踏车):自行车/ 黑壳:乌龟/ 好暗罗:好晚了黑么么儿的:是形容很黑/ 瓦浆:泥工搞么事:干什么/ 走容嘎:走亲戚的意思果子:油条/ 条子:是形容较软细而长的棍子/ 末读:指家里兄弟姐妹间最小的那个人厨姿:拳头/ 大师傅:厨师/ 余同(闫河把它叫马子):装大粪用的桶/ 吡空:鼻涕闪天逛:不务实的人/ 好拐:好坏的意思/ 泳到:以为/ 高头:上面/ 货儿:缝隙店肉:不知羞耻/ 叠余滴:故意的/ 锅巴经:混乱/ 痛人:形容小孩长得可爱细毛兔:婴儿/ 果糊:形容质地不好的东西/ 果经子:是说比较傻的人/ 张巴:糊涂子奔人:老实的人/ 挨板挨挨眼:不灵活/ 扯经拉索:纠缠不清/ 罩木口:厨房洋香:火柴/ 粗卡:缺德/ 答刀:摔跤/ 惹里惹瓜:形容脏,不讲究,不整洁苕里苕气:不聪明/ 舞饭:做饭/ 到虫儿:胳膊肘/ 粗巴拉克:粗糙,不光滑高脚浪康:形容瘦高(一般指人)/ 仰如:依然/ 洗冷暑澡:游泳/ 扯经:找茬,扯皮怪顾:机灵、狡猾/ 冒热底儿:不要紧,没什么损伤/ 不热底:没关系/ 冒跌:没有放阴毒儿:暗箭伤人/ 轻骨头:轻浮的人/ 不僵个事:不象样子/ 嗯姐:你们么盒:什么时候/ 蒸着:今天/ 闷着:明天/ 坡子:泡沫/ 朵冒儿:捉迷藏细地盒儿:小时候/ 黑一弹:吓一跳/ 抬扛:各持已见的争吵/ 近伐:棉絮粥人:气人的意思/ 黑猫快探的:是形容很黑的夜/ 曾瓣儿:切菜板/ 告粑子:叫花子日百:骗人/ 密密:猫/ 斋斋儿:猪/ 粑粑:大便/ 喔掺:勺子/ 纸驮落儿:纸团儿吧子:儿子/ 瓢粑:面窝/ 我姐:我们/ 他姐:他们/搔胯:没穿裤子可怜巴沙:值得同情的样子么事:什么要得:好的慊:想念。

湖北方言

湖北方言

一.1.湖北方言的区域分布其实严格的讲“湖北方言”的提法是不正确的,因为总体上湖北话比较好懂,算不上方言,湖北处于中国地理南北分界线的南方的北部,中原的南部。

正是因为地处地里版图的天元位置,南来北往的交流和融合,使得湖北话不能独立自成体系,按照学术意义上的划分湖北话应该属于北方官话的一个分支。

从大的方向来说湖北话分为四个主区和三个辅助区:四个主区:河南方言区:十堰市(以前的郧阳地区)、襄樊市、随州市、和神龙江林区的数十个县市方言可以归为河南话,发音和强调几乎和河南话无异(这个区域基本上就是焦枝铁路以西长江以北的区域)。

四川方言区:外地人总分不清楚湖北话和四川话的区别,这是由原因的,首先邓小平就是四川人,大家听邓小平说话多了,自然就有一个了解了,再在听到湖北话的时候会和四川话对比,再加上四川话为背景的影视作品远远多于湖北的,久而久之先入为主,人们往往先知道四川话的特色,其实四川话确实和湖北话很接近,但是最接近四川话的地方是湖北的宜昌市和恩施市,基本和四川话没两样。

至于为什么人们说湖北话和四川话相近?这是由历史原因的,历史上有一个湖广填四川,湖北湖南的大批移民到了四川,成规模的移民对于改变当地的方言来说肯定是会形成规模效应的。

江汉方言区:这才是湖北最为典型的方言区,代表性的城市为:荆州、天门、洪湖、仙桃所属的大部分地区,外加武汉的蔡甸,孝感的汉川。

绵延数百公里说话基本一样。

黄孝话区:主要以黄冈和孝感为代表,以黄陂话为特色。

包含了黄冈和孝感所属的大部分县市。

两个辅助区:由于分布不算广,因此归为辅助区:武汉话:武汉话是四不像,独立成话,由于就省通衢交通便利,实际上武汉话是上述黄孝话和江汉方言相互融合的结果,听起来有二者的共同点,既有江汉话的中气又有黄孝话的阴平阳平,阴平阳平(就是拼音里面的第一声和第二声)为主其实就是武汉话的最大特色。

武汉话往往被误认为是四川话,仔细听起来区别还是很大的,四川话去声比较多。

武汉方言集锦

武汉方言集锦

武汉⽅⾔集锦武汉⽅⾔根据中国社科院《中国语⾔地图集》和《湖北历史⽂化地理研究》所做的归类,湖北⽅⾔分为三区,即西南官话区,江淮官话区和赣语区。

武汉话,属西南官话武天⽚,有武汉⽼城区⽅⾔和新城区⽅⾔之分,其中最正宗的是武汉三镇⽼城区的⽅⾔。

包括武昌地区北⾄积⽟桥,南到武泰闸,东⾄宝通寺(及关⼭地区),西临长江以司门⼝为核⼼的地区以及汉⼝铁路内城区和汉阳鹦鹉⼤道建港以北,汉阳⼤道七⾥庙以东⽚区。

在建国之前,武汉三镇之间⽅⾔也有所不同,有些词汇和语调不完全⼀致,有细微差别,建国之后,三镇往来互通,三镇⽼城区⽅⾔⼏乎已完全相同。

简介根据中国社科院《中国语⾔地图集》和《湖北历史⽂化地理研究》所做的归类,湖北⽅⾔分为三区,即西南官话区,江淮官话区和赣语区。

武汉话属于西南官话区。

西南官话在中国境内主要分布于西南部的四川省、重庆市、云南省、贵州省的绝⼤多数汉语地区。

这也能解释,为什么许多武汉⼈在外地,⼀开⼝说武汉话,就容易被误认为是四川⼈。

其他属于西南官话的湖北城市还有,荆州、襄阳、⼗堰、宜昌、恩施等;⽽属于江淮官话区(楚语)的有:黄冈、孝感、黄⽯等;属于赣⽅⾔区的有:⾚壁、咸宁、⼤冶等。

⽅⾔⽚区的划分,主要是基于语⾳的共性特征,⽐较特殊的语⾳和地域的整体性这三点。

"武汉⼈不讲武汉话讲么事咧?"武汉⼈说武汉话天经地义,很少有⼈会去追问武汉话的起源。

其实,武汉话是漂在长江⾥、系在码头上的,它在三镇贩夫⾛卒的肩膀上晃荡,随着武汉商业的兴旺⽽发扬光⼤。

汉腔汉调武汉话,属西南官话武天⽚,有武汉⽼城区⽅⾔和新城区⽅⾔之分,其中最正宗的是武汉三镇⽼城区的⽅⾔。

包括武昌地区北⾄积⽟桥,南到武泰闸,东⾄宝通寺,西临长江以司门⼝为核⼼的地区以及汉⼝铁路内城区和汉阳鹦鹉⼤道建港以北,汉阳⼤道七⾥庙以东⽚区。

在建国之前,武汉三镇之间⽅⾔也有所不同,有些词汇和语调不完全⼀致,有细微差别,建国之后,三镇往来互通,三镇⽼城区⽅⾔⼏乎已完全相同,被汉⼝话所统⼀。

普通话指导:湖北人学习普通话的主要难点

普通话指导:湖北人学习普通话的主要难点

湖北省境内的汉语⽅⾔包括官话⽅⾔中的西南官话、江淮官话两个次⽅⾔和赣语。

西南官话分布在湖北西部和中部,江淮官话分布在鄂东北部,赣语分布在鄂东南⾓。

这⼏个⽅⾔与普通话之间的主要差异在语⾳⽅⾯,因此湖北⼈学习普通话的主要难点也在语⾳⽅⾯。

⼀、学习普通话声母的主要难点
1.平⾆⾳(z、c、s)与翘⾆⾳(zh、ch、sh)相混。

省内西南官话区多数市县只有平⾆⾳z、c、s,没有翘⾆⾳zh、ch、sh。

但钟祥、荆门、宜城等地则将普通话读平⾆⾳的字也念成翘⾆⾳。

2.n、l不分。

湖北⼤多数地⽅n、l不分。

将“兰lán”读成“南nán”,“⾥lǐ”读成“你nǐ”,“年nián”读成“莲lián”,“宁nín”读成“林lín”。

克服学习这些声母的难点,可采取下⾯的⽅法:
利⽤形声字的声旁进⾏类推。

如记住了“中”的声母是翘⾆⾳zh,“宗”的声母是平⾆⾳z,则可类推“钟盅忠衷种肿仲”都念zh 声母,考/试/⼤“综棕鬃粽”都念z声母;同样,可类推“奴——孥驽努怒”是n声母,“卢——泸庐芦炉颅”是l声母。

⼆、学习普通话韵母的主要难点
1.前⿐尾⾳韵母与后⿐尾⾳韵母不分。

湖北省⼤部分地区in、inɡ不分,en、enɡ不分,如:将“英yī。

湖北洪湖方言

湖北洪湖方言
表处置的“把”字句在洪湖方言中的用法 与普通话中的用法完全一致。
洪湖方言中“跟”字用作连词和动词较 多。当用作连词时,意思相当于“和”、 “同”。如:我跟你一起去上学。
用作动词时表示“替、为”的意思。如: 你跟我去上课吧。
在洪湖方言中,有些句子的语序会与普通话 中不一致,这表现在以下这些句子中:
(一)动词“把”
“把”作动词表示使某一方得到,相当 于“给”,表示给予、赠与之义。“把” 跟“给”一样,可以接单宾语,也可以 接双宾语。如:这是把他的报酬。意思 是这是给他的报酬。 把本书我。意思是 给本书我。
(二)介词“把”
“把”作为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词使用时表处置。
表处置的“把”字句是状语部分含“把” 的句子。“把”字后面一般是名词性词语, 表示有定的、被处置或受影响的人或事物。 也可以接动宾短语、主谓短语或与它后面 的词语组成介词短语作状语。例如:把衣 服洗洗。
洪湖方言中,舌尖后zh,ch,sh都被 用作z,c,s,并没有翘舌音。
如:时间shí jiān 我们会说 sí jiān 直 zhí 洪湖话中是 zí 长 cháng 我们说 cáng
• n和l在洪湖方言中是被当做同一个 语音单位来使用的。
• 如:牛奶 我们会读成 liú lǎi
一般“么”出现在疑问句中,意思是 “吗”,洪湖话几乎没有用“吗”这个 词。
也有在普通话中和洪湖话中常用的,如 的、了,但这是它们的读音不相同,洪 湖话中读dì,niǎo。


谢谢
你去干什么?——你干什么去?(洪湖方言)
他在家里住吗?——他住家里在吗?(洪湖 方言)
你给我买吃的。——你买吃的给我。(洪湖 方言)
--你把手机放哪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北方言七大分区一.江汉平原方言区(北方方言--西南官话)1.天仙潜方言(西南官话--武天片)主要通行于湖北省内广阔的江汉平原以及周边地区,主要有:天仙潜三市、汉川、云梦、沙洋、武汉蔡甸、洪湖,大部分在长江北部。

如果非要拿出一种方言来代表湖北特色的话,我个人的看法那就是江汉平原的“天仙潜方言”了,它不但分布广,而且荆楚特色很浓厚,不过说道这个“荆楚特色”,我也不知道哪个年代的的湖北特色才是“荆楚特色”,不过好像很多的湖北老乡也是这么认为的,可能是古代的“湖广熟,天下足”美称吧,江汉平原一带在古代如此之富庶,难免就被代表了湖北特色了,就好比《洪湖水浪打浪一样》也被代表湖北了。

不过说道听感,这一地区的方言还是可以的,蛮舒服,软中带硬。

不过该方言正逐渐向武汉话靠拢。

2.荆沙话(西南官话--常鹤片)主要是荆州地区的方言,这里的方言大体上还是属于江汉平原方言吧,只是有一点略微的差别,和南边湖南的常德方言几乎差不多,划分为西南官话常鹤片。

不过沙市清代就被强开为通商口岸,有“小汉口”之称,有大量的武汉移民,但是如今过了一百多年,虽然口音上略有武汉话的味道,但是差别还是有的,现在的武汉话也并不是清代的那种武汉话了。

不过现在逐渐有向武汉口音靠拢的趋势。

3.鄂中颤舌方言(西南官话—鄂北片大部、武天片部分地区)虽然是江汉平原一带的方言,但是又和其他两者有很大的不同,因为该地区有汉语所没有颤舌音,就是当地人俗称的“弹舌头”,跟那些俄罗斯人,蒙古人一样弹舌头。

主要分布鄂中和鄂北的部分地区:荆门、京山、钟祥、宜城、当阳、房县等地区。

我在荆门也呆过三年,大体的也了解了一下这个荆门的“弹舌头”,其实大部分的颤舌音都是“子”字发出来的。

“鸡子”,“杯子”等后面的“子”就是弹舌头了,说来也怪,荆门话中什么东西都要带“子”,因此我们外地人听起来几乎是句句话都在弹舌头,比如说“狗”,我们这的方言一般都一个“狗”字就代替,荆门话非要“狗子”,还有“钱包”,它是“钱夹子”,“子”这个字在荆门话中可以说是无处不在吧,因此有时候我经常调侃我的那些荆门朋友,听你们说话就感觉在开摩托车。

不过现在的荆门的家长们大部分都强制的不让孩子弹舌头了,说很老土,我就纳闷了?这怎么说是老土呢?这难道不是老祖宗留下的特色吗?实在是想不通现在的家长。

如今这一带的方言正逐渐的向河南那边靠拢。

二.成渝方言区(北方方言—西南官话成渝片)说到这个成渝方言,大家应该很熟悉了,也就是“四川话”了,当然重庆人也莫不高兴,外地人一般说的四川话都包括了重庆。

咱们湖北的鄂西和鄂西南等地区几乎都是讲“四川话”,主要有:宜昌、秭归、五峰、宜都、恩施、来凤、长阳、利川、咸丰、建始、枝江,等地,还有周边的神龙架以及十堰的部分地区,湖北境内的土家族、苗族、侗族等都是说的这样的西南口音。

不过我听宜昌城区话好像和周边地区有所不同,好像宜昌城区话类似武汉话,就是多了点儿化音。

至于恩施等地区的口音,几乎也可以说是完全的西南口音了。

如今也正逐渐的向重庆口音越来靠拢。

三.鄂东南方言区(南方语系---赣语、湘语)1.幕阜山方言(湘赣方言—鄂湘片)这个主要的是指鄂湘赣交界的几个县,主要分布于通城和崇阳两地,这两地与周边赤壁、通山、阳新以及临近的湖南江西的部分县市一道被分作“幕阜山浊音走廊”。

据一些专家说古代吴湘不分家的,但是江西赣语从中插一脚,硬是分开了吴语和湘语,但是又分的不干净,因此导致了幕阜山一带正好把湘语和吴语的浊音共性给连接了起来。

不管怎样,语言是代代变化的,管是谁分的呢!通城和崇阳两地的方言属于南方语系,划入了赣语,但是在词汇上尤其接近湘语,有湘语的特色词汇“娭毑”“嗲嗲”等,而且有吴湘的浊音,当地人认为自己的方言是“湖南话”(指的是湘语)。

不过学术上是赣语。

这两地的方言对于外地人来说应该不是很好听懂的,不过由于强势的“推普”,现在的年轻人都是带普通话发音的当地话,难免显得不伦不类。

他们说:这叫趋势。

2.大冶话(赣语—大通片)大冶话主要分布在大冶保安湖南部的整个大冶市以及黄石的铁山区,还有鄂州市鄂城区南部的几个乡镇。

外地人一般听不懂大冶话的。

好像有些到过湖北各地区的人把湖北方言排名,说大冶话是湖北最难懂的方言。

不知道是不是抱大腿哈,大冶话有些词汇和粤语接近,而且有很多字的发音极其接近粤语。

一般的大冶本地居民也都知道自己的方言和湖北其他地方的截然不同,大部分都认为自己的方言是江西话。

你还真别说,他们的这个“认为”还真认为对了,学术上大冶方言的确是划分为赣语了。

大冶话属于南方语系,不过由于大冶北边全是官化区,再加上近代的移民以及强势的推普运动,大冶话已经被摧残的差不多了,可以说大冶话现在很危急。

现在的大冶话在词汇上向武汉地区靠拢,在发音上逐渐普通化,在口音上逐渐接近江北的浠水以及江西的九江市。

3.梁子湖方言(赣语--大通片—梁子湖小片)主要是:鄂州市梁子湖区、大冶北部靠近梁子湖地区和江夏区南部的八个乡镇。

其实梁子湖方言应该算是大冶话的一种吧,互相慢慢的交流应该是无障碍的。

绝对能沟通,但是差异还是不小,梁子湖方言说起来不拖,而且语速比大冶话要快。

在口音上接近长沙话。

梁子湖方言也属于南方语系,但是在词汇上和北面的鄂州城关话几乎一样。

近年来,由于鄂州市被定为全国城乡一体化试验区,导致鄂州市的梁子湖居民一跃成鄂州社区居民,大量的梁子湖区的居民涌向城区,因此梁子湖方言就成了“有方言而无人说的现象”,在城里说鄂州腔,回老家说大冶腔。

现在的梁子湖方言在口音上正逐渐向长沙话靠拢。

其实我也搞不明白,为什么是向长沙话靠拢呢?4.咸宁话(赣语--大通片、阳新三溪小片)主要通行咸宁市、通山、阳新、嘉鱼等几个地区,这些地区位于幕阜山北麓,也是属于南方语系,方言大体上接近大冶话和梁子湖方言,不过差异很多,其实互通起来要特别仔细听才能懂,当然一般人说话我们不可能是逐字逐字的去听,而且人家也不会逐字逐字的去说。

因此和大冶话互通程度是有,但是不高。

和梁子湖方言那可以说是互通特别低了,和通城等地应该无法交流的。

不过现在这些方言正逐渐向武汉话靠拢。

5.蒲圻话(湘赣方言—鄂湘片)主要是赤壁方言以及旁边的监利部分地区,嘉鱼也有地方是说的蒲圻话。

蒲圻话也是南方语系,清音浊流,湘语特点。

但是蒲圻话卷舌特别严重,蒲圻话和岳阳话几乎差不多。

蒲圻话也被普通话摧残的不成样子了,现在正逐渐向江汉平原方言靠拢。

我知道蒲圻话的一句常用的词“曰不得撤哦”。

四.黄孝方言区(北方方言---江淮官话)1.鄂州话(江淮官话—黄孝片--长港方言)主要分布在鄂州沿长港和长江一带,还有江北的黄州以及武汉的江夏部分地方,好像鄂州人叫城关话为“长港方言”,大概除了长江,长港是鄂州的第一大河的原因吧,或许是移民也说不定。

鄂州话比较独特,听起来像长沙话,词汇是武汉话的词汇,大部分发音和赣语一样,这难道是传说中的“杂交品种”?鄂州这个城市是湖北距离武汉最近的城市,但是和武汉方言相差非常大,不过近年来,在鄂州的大街小巷,好像鄂州话都是完全不纯的了,尤其是女生,故意带武汉腔,好荣耀哦!鄂州话令人担忧。

如今鄂州方言是以飞快的速度融入武汉话。

2.广济话(江淮官话----黄孝片)广济方言大体的是指江北黄冈地区的武穴(广济)、黄梅、浠水、蕲春、罗田、英山,别人说是赣语官话的结果,也差不多是这样吧,我也不太懂,但是湖北当地词汇还是很多的,倒是说起来和九江话一个味道,广济方言的大部分区域卷舌音和儿化音相当多,说快了跟顺口溜一样,很有节奏性哦。

现在这边的方言照样也是飞速的向武汉话靠拢。

3.孝感话(江淮官话—黄孝片,亦称楚方言带)也可以说是黄陂话,就以孝感为主吧,以前黄陂也是属于孝感的。

这里主要是包括孝感、孝昌、黄陂、安陆、应城、武汉新洲等地区,这里的方言在湖北应该很有名气了,流行于湖北的传统剧种楚剧,就是用黄陂腔唱的。

还有湖北大鼓等一些深受湖北人喜爱的民间曲艺都是该方言传唱,湖北人应该能够哼上两句吧,不过听说楚剧一般只有鄂东地区(主要是黄孝地区)的人听。

一样的问题:孝感话也是“积极的”融入武汉话。

更忧的是楚剧快得不到传承了,现在网络上一些年轻楚剧演员,唱出来干脆是是武汉话了,他们几乎都不会黄孝话了。

4.麻随话(江淮官话—黄孝片主要分布在麻城、红安、大悟、随州、广水等地区。

实在别人听来和广济话差不多,稍微比他们要普化严重一些。

从听感上来,好多外省人,或者湖北本省人听这麻随话的感觉,比湖北其他地方的方言要“侉”一些,我也有这样的感觉(当然襄阳十堰的除外),至于其他的湖北方言,尽管是北方话,但是那个湖北味很浓厚,一听出来了,但是麻城话听起来虽然是湖北腔,但是有点隔壁信阳话的味道。

因此要把这和隔壁的广济话分开来一下。

五.鄂北方言(西南官话—鄂北片)这个主要分布在湖北省中北部和西北部地区,主要分布在襄阳、老河口、丹江口、谷城、枣阳、南漳、保康、竹溪、郧县、郧西等地区。

鄂北片的口音的确类似“河南话”,好多湖北人也拿这个说襄阳人,但是其实襄阳话和河南话区别还是很大的,鄂北片得词汇到底还是湖北的词汇,虽然听起来类似河南话,但是你细细的去体味,荆楚词汇还是很多的。

话虽如此,但是鄂北片好像扛不住中原官话,近年来越来越中官化了。

六.武汉话(西南官话---武黄片—武汉话)主要分布在武汉三镇的主城区以及鄂州市华容区部分地方,还有黄石市城区。

武汉话可以说是个方言岛,和湖北其他方言差异很大,无入声,而且形成了独特的汉腔,市井味道很浓。

之所以是方言岛,是因为除了主城区以外,武汉几个郊区几乎全部是江淮官话区,把武汉话团团围住了,导致了西南官话武门片从中隔断了,有趣。

听说武汉话在民国还有入声,而且那些80多的老人说武汉话,带了很重的黄陂口音。

可以推测武汉话当年应该是类似黄陂口音的方言。

但是随着城区的发展,人口的流动,这个华中第一重镇的方言越来越接近普通话,尤其是现在的武汉青年,几乎很多发音和父辈隔很远,他们都是发普通话音。

另外只有60年历史的黄石也是移民城市,当年主要是先到武汉的移民辗转到今黄石市区的,但现在也渗入江北浠水口音。

七.湖北塑胶普通话这类普通话主要分布在一些大型移民区,由于几十年的变化,因此形成了有别于当地的塑胶方言,主要分布在十堰市城区、大冶铁矿区,鄂州矿区,潜江江汉油田区,这些移民都是全国各地的,带来的家乡口音在融合普通话以及当地本土居民的交流影响,形成了有别于普通话的湖北风味的塑胶话,说起来很搞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