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呼吸训练技术1学习资料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二章呼吸训练技术

第一节基础知识

一、概述

呼吸训练有助于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和手术后患者尽早地、最大限度地恢复期肺功能,缩短康复时间。

维持正常呼吸和胸廓、呼吸肌、肺组织、气道、呼吸中枢与神经传导系统有密切的关系。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异常都可以导致通气或换气的功能障碍,从而影响新陈代谢的正常进行,严重时将危及生命。

(一)解剖与生理学方面的依据

维持肺通气量的肌群不是直接作用于肺和支气管,而是通过改变胸腔容积,使胸腔内压产生相应的变化,从而引起肺泡的扩张和回缩,驱动气体出入。这些肌群主要为膈肌、肋间肌和辅助呼吸肌。

1.膈肌

(1)解剖位置位于胸、腹腔之间,呈向上的穹隆状,封闭胸廓下口,构成胸腔的底部及腹腔的顶部。

(2)神经支配C3~C5神经纤维组成的膈神经。

(3)作用膈肌收缩时,膈顶下移,同时肋骨向外、向上移动,从而增加胸腔的容量。(4)活动度正常活动度约为1.5cm;深呼吸时可达7~8cm,甚至10cm。

2.肋间肌

(1)解剖位置肋骨之间,由肋间内、外两层肌纤维组成。

(2)神经支配T1~T11神经纤维。

(3)作用肋间外肌收缩时,肋骨前端拾起,使胸廓向上、向外扩展,胸腔的前后径扩大;肋间内肌收缩时,肋骨下降,胸腔缩小。

(4)肋间肌在平静呼吸时不起主要作用,只有在深呼吸时才起作用。

3.辅助呼吸肌

(1)组成斜方肌、胸锁乳突肌、斜方肌、胸大肌等。

(2)作用可抬高和固定胸廓于最大前后径位置,并能提高膈肌的呼吸功能。

(3)在安静状态下,辅助呼吸肌不收缩,只有当呼吸困难时,才开始收缩,以便在原有呼吸肌收缩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呼吸效应。

4.腹肌

(1)组成腹外斜肌、腹内斜肌、腹横肌及腹直肌。

(2)神经支配T7~L1神经纤维。

(3)作用收缩时压迫腹腔,把胸廓向下拉。

(4)肌电图眼镜表明,无论是正常人或患者,在平静呼吸时或在轻度用力呼吸时,腹肌均不活动。只在深度呼吸时,腹肌才增添辅助呼吸作用。

呼吸在一定程度上可受意识支配,因此可以进行主动训练。通常吸气时主动的,吸气时因胸廓和肺的弹性回缩而被动完成的,在呼吸训练中应着重训练吸气肌。(二)呼吸节律的调控

呼吸运动是节律性运动。大脑皮质对呼吸的调节是有限的,有意识地抑制呼吸很少能超过1min,这是因为当血液中二氧化碳含量升高、氧张力下降达到一定程度时,其兴奋呼吸中枢的作用超过大脑皮质的控制,于是节律呼吸重新开始。中枢神经系统内有的神经元呈节律性放电,并且其节律性与呼吸周期相关,这些神经元被称为呼吸相关神经元或呼吸神经元。在延髓及延髓与脑桥、中脑之间均有呼吸调节中枢。

1. 在延髓背侧有背侧呼吸群,主要属吸气神经元,在吸气时放电。

2. 在延髓腹侧有腹侧呼吸群,主要含有吸气和呼气神经元,其中以呼气神经元为主。吸气神经元根据其功能及分布不同又分为α、β、γ、δ4种。α、β在背侧呼吸群。γ、δ在腹侧呼吸群I。(吸气神经元)的轴突下行至脊髓颈节段支配膈肌运动神经元,I y无下行到脊髓的纤维,但接受I。和肺牵张感受器传来的冲动。I y纤维主要支配肋间外肌,少部分支配膈肌,因而a、y主要是吸气神经元纤维,当这些神经元兴奋后即引起吸气反应。随着吸气的进行,I 受到肺牵张反射的反馈,使兴奋增强,并和脑桥的呼吸调节中枢一起激活吸气中断机制,抑制吸气神经元的活动,促进进入呼气相。而后因肺泡的回缩和呼吸调节中枢活性下降,又抑制了吸气中断机制的兴奋,吸气神经元重新又恢复放电,导致吸气活动再次发生。如此周而复始,形成节律性的呼吸运动。

(三) 肺的功能潜力

肺有非常突出的功能潜力,成人肺活量平均达到3L,而每次呼吸的潮气量只有0.5L,仅占肺活量的1/6。健康人动脉血氧分压为13.3kPa(110mmHg),血氧饱和度为97%,依靠氧离曲线的特殊状态,即使血氧分压降至8kPa(60mmHg),血氧饱和度仍可保持在90%的水平。肺循环有巨大代偿能力,如果做全肺叶切除,在静息状态下肺动脉压仍可在正常范围。即使出现部分症状。通过呼吸训练,仍有可能产生足够的代偿能力。

呼吸运动接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尤其是大脑皮质对呼吸运动的调节更为明显。在大脑皮质功能完整的条件下,最大自主通气量每分钟可达100L以上,由此表明呼吸功能的可塑性。

二、呼吸训练

呼吸训练(breathing training)是急性或慢性肺部疾病患者整体呼吸康复方案的重要组成之一。呼吸训练的要点是建立膈肌呼吸、减少呼吸频率、协调呼吸(即让吸气不在呼气完成前开始、调整吸气与呼气的时间比例)。

(一)目的

1.改善通/换气能力。

2.增加咳嗽机制的效率。

3.预防肺部损害。

4.改善呼吸肌的肌力、耐力和协调性。

5.保持或改善胸廓的活动性。

6.建立有效的呼吸模式。

7.促进放松。

8.教会患者对呼吸急促的正确处理方法。

9.提高全身体力,尽可能恢复活动能力。

(二)适应症与禁忌症

1.适应症

(1)急性或慢性肺部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慢性限制性肺疾病、肺炎、肺不张、慢性肺实质疾病、急性呼吸窘迫等。

(2)胸、腹部疼痛如手术或外伤导致。

(3)继发性气道阻塞如支气管痉挛或分泌物潴留而导致气道阻塞。

(4)呼吸肌肌力减退如高位脊髓损伤;急性、慢性而渐进性神经、肌肉病变。(5)严重的骨关节畸形如脊柱侧弯和后凸。

(6)精神紧张。

(7)各种疾病的早起恢复阶段。

2.禁忌症

(1)临床病情不稳定、感染未得到控制者。

(2)呼吸衰竭者。

(3)因训练可导致病情恶化的其他临床情况者。

(三)操作程序

1. 选择安静舒适的环境。

2. 对患者说明针对其所进行的呼吸训练目的和原理。

3. 选择患者舒适、放松的体位。

4. 对患者在休息和活动的呼吸模式给予观察和评定。

5. 制定患者需要的呼吸模式。

6. 要求患者在休息、活动过程中,以不同的体位矫正呼吸模式。

第二节常用训练方法

一、膈肌呼吸训练

膈肌呼吸亦称腹式呼吸,是利用膈肌的上下移动来获得最大通气的呼吸方式。

(一)机制和意义

膈肌呼吸不是通过提高每分钟呼吸量,而是通过增大膈肌的活动范围以提高肺的伸缩性来增加通气的。膈肌活动增加1cm,可增加肺通气量250或300mL,深而慢的呼吸可减少呼吸频率和每分钟通气量,增加潮气量和肺泡通气量,提高动脉血氧饱和度。膈肌较薄,活动时耗氧不多,又减少了辅助呼吸肌不必要的使用,因而呼吸效率提高,呼吸困难缓解。此外,缓慢膈肌呼吸还可防止气道过早萎陷,减少空气滞积,减少功能残气量。

(二)训练方法

1.患者放松全身肌肉、选择舒适体位,如卧位、半卧位、斜倚坐位。

2.治疗者向患者演示正确的腹式呼吸方法。

3.治疗者将手置于前肋缘下腹直肌处。

4.要求患者通过鼻慢而深地呼吸,保持肩部及胸廓平静,允许患者腹部抬高。

5.然后告诉患者有控制地呼气,慢慢将气体呼出。

6.让患者重复3或4次后休息,不要让患者过度通/换气。

7.患者用自己的手置于腹直肌处,体会呼吸时的感觉。患者的手在吸气时随腹壁上抬,呼气时向上后方用力按压,加强腹部回缩。

8.在患者掌握膈肌呼吸后,要求患者用鼻吸气,用口呼气。

9.逐渐在变化的体位(坐位、立位)和活动过程(行走、上楼)中进行膈肌呼吸。

(三)注意事项

1.呼气与吸气的时间比列控制在1:1。

2.强调适当深呼吸,控制呼吸频率,提高通/换气效率。

3. 注意呼吸训练不应过频,尤其是COPD患者。

二、呼吸肌训练

改善呼吸肌肌力和耐力的训练称为呼吸肌训练,改项技术注重对呼吸肌的训练。

(一)目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