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经济学(DO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消费:是指使用商品和劳务以满足当前需要的活动。
市场:是通过相互作用使交易成为可能的买方和卖方的集合。
市场机制:是指通过市场价格和供求关系变化,以及经济主体之间的竞争,协调生产与需求之间的联系和生产要素的流动与分配,从而实现资源配置的一套系统。
帕累托最优:在一种资源配置状态下,任何资源配置的改变都不可能使至少一个人的福利状况变好而又不使任何人的福利状况变坏。
需求:指消费者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每一价格水平上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商品量。
供给:指生产者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每一个价格水平上愿意并且能够供应的商品量。
支付愿意:是指消费者对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愿意付出的最高价格或成本。
消费者剩余:是消费者愿意为某一商品支付的货币量与消费者在购买该商品时实际支付的货币量之间的差额。
私人物品:具有明确的产权特征,在形体上可以分割和分离,消费或使用私人物品时有明确的专有性和排他性。
公共物品:不具备明确的产权特征,形体上难以分割和分离,消费时不具备专有性有排他性的物品。
市场失灵:在理想市场状态下,个体利益最大化能够导致资源的有效配置。
当上述条件不能满足时,就会出现资源配置的扭曲政策失效:是指由于政策的执行,使生产者的边际生产成本低于生产要素的真实成本,导致生产要素无效率使用和过度使用,引起资源退化和环境污染。
边际成本:每增加一单位的产量所引起的总成本的增量。
边际收益:每增加一单位的产量所引起的总收益的增量。
外部性:是在没有市场交换的情况下,一个生产单位的生产行为影响了其他生产单位的生产过程。
边际社会成本:每增加一单位产出引起社会总成本的增量。
边际私人成本:每增加一单位产出引起私人总成本的增量。
边际外在成本:每增加一单位产出引起外部总成本的增量,是边际会社成本和边际私人成本之差。
边际社会效益:每增加一单位产量引起社会总效益的增加。
边际替代率:消费者在保持相同的满足程度,
或者维持效用不变的情况下,增加一单位某种商品的数量时,所必
须要放弃另外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
边际效用:在一定时间内消费
者增加一个单位商品或服务所带来新增效用。
消费者剩余原则:用
消费者剩余的多少来衡量社会福利,指出任何可以增加消费者剩余
的方案均为帕累托最优。
希克斯—卡尔多补偿原则:如果资源配置
的结果使福利受益者补偿福利受损者后,受益者的福利水平仍可以
提高,那么整个社会的福利也相应提高,这一配置就是最优配置。
环境产权:是指行为主体对某一环境资源具有的所有、使用、占有、
处置以及收益等各种权利的集合。
外部性:是指一个经济主体的行
为对另一个经济主体的福利所产生的影响并没有通过市场价格反映
出来。
资源配置:就是各种经济资源在部门、地区、各生产单位间
的流动和分布。
外部性问题:就是由于在市场中存在尚未界定清楚
的权力边界,从而导致资源的市场价格与相对价格的严重偏离。
使
用者费用:现在使用资源而不是留给后代使用所产生的费用。
可耗
竭资源:假定哎任何对人类有意义的时间范围内,资源质量保持不
变,资源蕴藏量不再增加的资源。
可更新商品性资源:是指财产权
可以确定,能够被私人所有和享用,并能在市场上进行交易的可更
新资源。
可更新公共物品资源:是指不为任何特定的个人所拥有,
但是却能为任何人所享用的可更新资源。
已探明储量:是利用现有
的技术条件,对资源位置、数量和质量得到明确证实的储量。
经济
净现值:是反映项目对国民经济所做净贡献的绝对指标。
经济内部
收益率:是反映项目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的相对指标。
经济净现值率:
是项目净现值与全部投资现值之比,即单位投资现值的净现值。
直
接市场评价法:是根据生产率的变动情况来评估环境质量变动所带
来的影响方法。
人力资本:是指体现在劳动者身上的资本,它主要
包括劳动者的文化知识、技术水平以及健康的状况。
人力投资:是对劳动者健康。
文化知识和技术水平所进行的投资。
揭示偏好法:是通过考察人们与市场相关的行为,特别是在与环境
联系紧密的市场中所支付的价格或它们获得的利益,间接推断出人
们对环境的偏好,以此来估算环境质量变化的经济价值。
防护支出法:根据人们为防止环境退化所准备支出的费用多少推断
出人们对环境价值的估价。
重置成本法:是估算环境被破坏后将其
恢复原状所要支出的费用。
旅行费用法:常常被用来评价那些没有
市场价格的自然景点或者环境资源的价值。
意愿调查价值评估法:
通过调查,推导出人们对环境资源的假想变化的评价。
投标博弈法:
要求调查对象根据假设的情况,说出他对不同水平的环境物品或服
务的支付意愿或接受赔偿意愿。
比较博弈法:要求被调查者在不同
的物品与相应数量的货币之间进行选择。
无费用选择法:通过询问
个人在不同的物品或服务之间的选择来估算环境物品或服务的价
值。
影子工程法:恢复费用的一种特殊形式,某一环节污染或破坏
后,人工建造一个工程来代替原来的环境功能,用建造该工程的费
用来估计环境污染或破坏造成经济损失的方法。
影响因子:是指由
于人类活动改变环境介质,而使人体健康、人类福利、环境资源或
全球系统发生变化的物理、化学或生物的因素。
影响是指一个受体暴露给影响因子的变化后,所发生的化学、生物
或物理后果。
成果参照法是采用对基本经济评估法研究的价值进行
估算的方法。
庇古税:根据污染所造成的危害程度对排污者征税或
收费,用税收来弥补排污者生产的私人成本和社会成本之间的差距,
使两者相等。
环境财政:是国家为保护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向社
会和公众提供环境服务、保障国家生态安全所发生的政府收入与支
出活动。
环境税:是指所有能够保护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各种税收的
总称,即包括为实现环境目的的而专门征收的税收,也包括其他并非以环境保护为主要目的、但却对环境起到保护作用的税收。
倍加红利:是指通过征收环境保护税所获收入可以用来降低现存税制对资本和劳动产生的扭曲,获得倍加红利。
环境财政支出:是指财政用于环境保护的支出,是政府为了实现其环境保护职能和目标而支出的财政资金。
税制绿色化:是指通过取消对环境有负面效应的扭曲性的税收条款和补贴,调整对环境有负面效应的扭曲性的直接税和间接税以及开征新的环境税,从而达到保护自然环境的目的。
财政支出:是以国家为主体,以财政的事权为依据进行的一种财政资金分配活动,集中反映了国家职能活动范围及其所造成的耗费。
帕累托改进:能够至少使一人受益同时不使任何人受损的政策改进。
机会成本:在某种资源稀缺的条件下,该资源一旦用于某种商品的生产就不能同时用于另一种商品的生产,即选择了一种机会就意味着放弃了另一种机会。
污染者付费原则:污染者应该承担由政府决定的控制污染所需的费用,以保证环境处于可接受的状态。
理想状态的市场应当是:充分竞争的、信息完备的、不存在外部性。
管理环境的政策手段大致可以分为命令控制型和市场激励型两大类。
经济手段在环境管理中的应用和评估环境与自然资源的经济价值逐渐成为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的主要发展方向。
根据竞争程度的不同,市场可分为竞争市场和非竞争市场。
私人物品的特征是公共性和排他性;公共物品的特征是非公共性和非排他性。
外部性分为外部经济性和外部不经济性。
环境产权具有:整体性、公共性、稀缺性、广泛性等特征。
自然资源可以分为:可耗竭资源和可更新资源两大类。
可更新公共物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主要是通过控制使用率和收获率
实现最大可持续收获量。
舒适性资源的过度利用主要表现在拥挤问题和污染问题两个方面。
环境经济评价的类型事前分析与事后评价和变量评价与存量评价。
人们之所以认为资源或环境具有存在价值,是人们具有:遗赠动机、
礼物动机、同情动机。
在环境选择评估方法时,主要考虑:影响的相对重要性、信息的可
得性、研究经费和时间三个方面。
环境价值评估方法可以分为:直接市场评价法、揭示偏好法、陈述
偏好法三种类型。
揭示偏好法主要包括内涵资产定价法和求出边际隐价格。
投标博弈方法可分为单次投标博弈和收敛投标博弈。
环境影响的方面分为:生产力、健康、舒适性和环境的存在价值。
影响分为对人体健康、人类福利、环境资源和全球系统的影响四类。
影响的货币主要有两种方法,即基本经济评估法和辅助评估法。
污染排放权实际上是由环境容量资源所有者的免受污染损失权和环
境容量的使用权这两部分构成的。
环境税分为:排污税、接课税、环境税收优惠。
一般经济学以上所说的消费,是指使用商品和劳务以满足当前需要
的活动。
西方经济学认为,理想状态的市场应当是:充分竞争的;
信息完备的;不存在外部性。
公共物品形体上难以分割活分离,具
有供给上的普通性或非竞争性和消费上的非排他性。
基数效用认为,效用有大小之分,它们可以用基数来衡量。
需求量或需求曲线表现商品需求量和其自身价格水平之间的函数关
系。
供给量随着价格的上升而增加,随着价格的下降而减少。
经济学自从产生之日起,就一直把有效地利用稀缺资源视为己任。
效用:是指消费者从消费某种物品或劳务中所得到的满足程度。
是
心里感受,而不是客观用途。
同一商品效用的大小因人、因时、因
地而不同。
治理环境问题有两种方法,一种称为庇古手段,一种称为斯科手段。
如果某种商品是正常商品,则需求的收入弹性是Em>0。
导致市场失灵最主要的原因环境和自然资源的外部性和公共物品性
简答题
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的研究领域。
答:①环境与经济的相互作用关系;②环境价值评估及其作用;③
管理环境的经济手段;④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⑤国际环境问题。
环境价值评估的目的和作用。
目的:①完善经济开发和环境保护投
资的可行性分析;②为制定环境政策、实施环境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作用:①表明环境与自然资源在国家发展战略中的重要地位;②修
正和完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③确定国家、产业和部门的发展重点;
④评价国家政策、发展规划和开发项目的可行性;⑤参与制定国际、
国家和区域可持续发展战略。
可持续性准则①评估环境费用和效益的经济价值;②保护重要的自
然资源;③避免不可逆转的损害;④把可再生资源的利用限制在可
持续产出的范围内;⑤制定环境物品的“绿色”价格。
效率、最优与可持续发展三者之间的关系。
效率是最优的必要条件,
但不是充分条件。
只有既符合效率标准,又实现了社会福利最大化,
资源配置才能达到最优。
最优体现的是效率与公平并重。
但是,即
使是最优标准,也还是无法准确的贯彻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
因
为,可持续发展不但强调本国和当代的公平,而且还强调国际公平
和代际公平,只有将国际公平和代际公平也纳入社会福利函数,才
可以实现可持续发展与资源配置最优的统一。
一个理想状态下的市场应当满足的四个基本假设。
①与市场的整体规模相比,各个生产者和消费者的规模都足够小,都无力影响价格,而只能接受既定价格,市场是充分竞争的;②生产者和消费者都可以充分了解现在和将来的价格信息;③私人成本和社会成本能够保持一致;④生产者有进入有利可图行业和退出无利可图行业的自由。
微观经济学认为导致市场失灵的主要原因①存在能影响商品价格的市场势力;②外部性;③公共物品;④不完全信息。
政策失效的主要原因及后果主要原因:①决策判断失误;②利益集团的影响;③决策信息不全;④体制障碍。
产生后果:①使本来正常运行的市场机制发生扭曲;②自身政策目标是成功的,但是对环境产生外部不经济性;③政策失效的结果比市场失灵更糟;④当市场失灵需要政府干预时,政府却没有反应。
科斯定理满足条件①产权明确②交易成本较低;③有限的交易人数。
资源稀缺性的表现形式①稀缺的相对性;②稀缺的差异性;③稀缺的绝对性;④稀缺的瞬变性。
稀缺的经济学含义与物理学含义的区别与联系。
答:经济学意义上的稀缺,是指相对于既定时期或时点上的人类需要,资源是有限的。
确切地说,资源的稀缺性,既不是指这种资源是不可再生的或可以耗尽的,也与这种资源的绝对量大小无关,而是指在给定的时期内,与需要相比较,其供给量是相对不足的。
经济学的稀缺是物理意义上的稀缺在特定经济关系中的具体体现,或者说是物理意义上的稀缺在特定时点内的具体反映。
环境资源对经济增长构成约束的传统资源稀缺性理论。
答:资源绝对稀缺性;资源相对稀缺性。
稀缺的环境和自然资源的三种重要的经济功能。
答:①提供了工业生产过程中所必需的原材料和能源,包括不可再
生的和可再生的资源;②可以吸收、容纳、降解生产和消费过程中
排放的废弃物和污染物,这一功能常具有公共物品特性;③向人类
社会提供自然服务,包括生产过程与环境之间物质和能量的直接物
理交换和福利效益。
环境资源稀缺性凸显的成因及表现。
答:成因:随着人口增加、经济条件下环境所能容纳污染物的水平
越来越大,当人们对环境资源的利用接近或超越环境承载力的极限
时,环境资源的稀缺性就迅速显现,随着人们对环境资源需求的进
一步增加,环境资源的稀缺性在迅速提高。
主要表现:一方面,人
类从自然界获取的可再生资源大大超过其再生能力,人类消耗不可
再生资源的速率快于人类发现替代资源的速度,导致可再生资源和
不可再生资源的稀缺程度都急剧上升。
另一方面,人类排入环境的
废弃物,特别是有害物质迅速增加,超过了环境的自然净化能力,
干扰了自然界的正常循环,导致环境容量资源稀缺程度的急剧上升。
帕累托最优的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
答:必要条件:①高效率的资源配置;②高效率的消费;③对于所
有消费者,任何两种商品的商品替代率应等于生产这两种商品的技
术替代率,并等于商品价格之比。
充分条件:在资源空间的所有等
产量线和在商品空间的所有无差异曲线必须是非凹的。
这样才能保
证商品空间的高效率生产可能性线和效用空间的效用可能性线凹向
原点,以及最终效用边界线是凹向原点的。
最大社会福利点的必要条件。
答:①该点处于帕累托最优状态;②在该点效用边界线与社会无差
异曲线相切。
环境资源配置效率目标的选择。
答:将环境资源利用、经济发展与社会福利联系起来,在兼顾效率
和公平的基础上对环境经济问题加以分析,实现环境资源配置的效
率目标——具有新的内涵的社会福利最大化。
目标选择的方向:①
传统福利经济学在衡量环境资源配置效率时的缺陷;②后福利经济
学的福利标准环境资源配置效率;②在可持续发展思路下对效率、
帕累托最优的重新理解。
帕累托最优的政策意义。
答:当政策处于低效率状态时,从不完全经济效率的观点,任何能
够使政策效率水平提高的改进都是可以接受的。
但是用帕累托最优
作为标准,则使任何一方受到损害的政策改进都是不可取的。
帕累
托最优只承认使一方收益的同时至少不使他人受损的政策改进。
产
生帕累托最优的竞争性均衡不一定必然是公平的。
需要政府通过再
分配体制,尽可能实现公平的目标。
对于环境问题来说,通过正确
利用经济手段,有可能实现帕累托最优。
但是,如果初始资源配置
就不公平,政府的干预就是必要的了。
产权的内涵。
答:首先产权是人们在资源稀缺性条件下使用资源的规则,这种规
则是依靠社会法律、习俗和道德来维护的,产权具有强制性、排他
性。
其次,产权是一组权利,是对某种经济物品的多种用途进行选
择的权利,而不是一种单项的权利。
再次,产权是行为权利,产权
反映的不是人与物的关系,而是人们之间一组被相互认可的行为性
关系。
科斯三定理的含义。
答:科斯第一定理:如果市场交易费用为零,不管权利初始安排如
何,当事人之间的谈判都会导致那些财富最大化的安排,即市场机
制会自动地驱使人们谈判,使资源配置实现帕累托最优。
科斯第二
定理:在交易费用大于零的世界里,不同的权利界定,会带来不同效率的资源配置。
科斯第三定理:由于制度本身的生产不是无代价的,因此,关于生产什么制度、怎样生产制度的选择,将导致不同的经济效率。
环境产权与环境资源的合理定价。
答:①环境资源合理定价与环境资源有效配置;②环境资源合理定价的基础是其相对价格;③产权明晰是环境资源市场价格等于相对价格的必要前提;④产权交易与环境资源合理定价。
可更新商品性资源的特征。
答:完全明确的财产权、专有性、可转让性、可实施性。
舒适性资源的类型及特点。
答:类型:①自然风景美学资源;②地质历史变迁遗迹资源;③生物进化史资源;④野外娱乐资源。
特点:①唯一性;②真实性;③使用方式的非消耗性;④不确定性;⑤破坏的不可逆性。
舒适性资源经济利用的特点。
答:①日益显著的稀缺性;②公共物品性;③技术进步的非对称影响;④经济价值的构成;⑤竞争性利用的可能;⑥决策的不可逆性。
舒适性资源合理利用的途径。
答:①生态旅游;②舒适性资源的保护;③建立舒适性资源保护的资金渠道;④加强舒适性资源价值评价研究。
直接市场评价法的基本类型。
答:剂量——反应方法、生产率变动法、疾病成本法、人力资本法、机会成本法。
剂量——反应法:是通过一定的手段评估环境变化给受者造成影响的物理效果。
生产率变动法的基本步骤。
答:①估计环境变化对受者造成影响的物理效果和范围;②估计该
影响对成本或产出造成的影响;③估计产出或者成本变化的市场价
格。
利用生产率变动法对环境损害或效益进行评估所需的数据与信息。
答:①生产或消费活动对可交易物品的环境影响数据;②有关所分
析物品的市场价格的数据;③在价格可能受到影响的地方,对生产
与消费反应的预测;④如果该物品是非市场交易品,则需要与其最
相近的市场交易品的信息;⑤由于生产者和消费者对环境损害会做
出相应的反应,因此,需要对可能的或已经实施的行为进行识别和
评价。
人力资本法的基本步骤。
①识别环境中可致病的特征因素。
②确定致病动因也疾病发生率和
过早死亡率之间的关系。
③评价处于风险之中的人口规模。
④估算
由于疾病导致缺勤所引起的收入损失和医疗费用,对因疾病而消耗
的时间与资源赋予经济价值。
⑤估算由于过早死亡所带来的影响。
直接市场评价法的使用范围。
①土壤侵蚀对农作物产量的影响,以及泥沙沉积对流域下游地区使
用者造成的影响。
②酸雨对农作物和森林的影响,以及它对材料和
设备造成的腐蚀等影响。
③空气污染通过大气中的微粒和其他有害
物质对人体健康产生的影响。
④水污染对人体健康造成的影响。
⑤
由于排水不畅和渗漏问题,造成受灌地的盐碱化,从而影响作为的
产量。
⑥砍伐森林对气候和生态的影响。
采用直接市场评价法所需要具备的条件。
答:①环境质量变化直接增加或者减少商品或服务的产出,这种商
品或服务是市场化的,或者是潜在的、可交易的、甚至它们有市场
化的替代物。
②环境影响的物理效果明显,而且可以观察出来,或
者能够用实证方法获得。
③市场运行良好,价格是一个产品或服务
的经济价值的良好指标。
环境价值评价方法的选择规律与依据。
答:方法选择:生产力、健康、舒适性和环境的存在价值。
依据:
①影响的相对重要性;②信息的可得性;③研究经费和时间。
环境影响经济评价步骤①建立影响因子名录;②建立影响名录;③
筛选和分析影响;④将影响量化;⑤将影响货币化;⑥估算因素分
析;⑦把评估结果纳入项目经济分析。
影响的筛选过程①影响能否内部化或被控抑;②影响是否相对不重
要;③影响是否不确定或过于敏感而不能保证评价的客观性;④能
否完成影响的定量评价。
四类影响量化方法之间共同的原则性步骤①在影响筛选分析汇总表
中,查找出需要进行全面或部分经济评估的影响,然后在表中查找
出这些影响相对应的环境影响因子。
②确定这些环境影响因子的量
纲和数量。
③确定受体以及影响因子对受体的传播途径。
④确定描
述受体所受影响的指标及量纲。
⑤量化影响。
成果参照法的步骤。
①文献筛选;②价值调整;③计算单位时间价
值;④计算总贴现值。
造成偏差的原因①经验数据②样本③方法④
专业影响⑤部门影响定量估算中偏差与不确定性的来源。
①抽样误
差或样本偏差;②差异性;③量度与系统误差,即真实值与估算值
之差;④主观判断⑤语言不准确⑥固有的随机性;⑦简化
环境经济政策的两大类别和两大功能。
环境经济政策分为调节市场
和建立市场两类。
环境经济政策具的两种最基本的功能为行为激励
和资金配置。
环境经济政策的实施条件与影响因素。
实施条件:①
比较完备的市场体系;②相应的法律保障;③配套的规章和机构;
④相应的数据和信息。
影响因素:①政策可接受性;②相关政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