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袍服构型特征及其发展演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
中国古代袍服构型特征及其发展演变 (3)
从20世纪初汉族女装袍服看华服结构的合理性 (3)
蟒袍霞帔流光溢彩海上京剧服饰 (3)
浅析元代棉袍的艺术特色 (4)
辽代盘球纹绫绵袍的修复 (4)
清代龙袍的制作费折合人民币十几万 (4)
龙袍为何是黄色 (4)
长袍与短衫 (5)
清代皇袍有玄机 (5)
北宋“灵鹫纹锦袍”的仿制与探讨 (5)
皇家风范——破解清皇龙袍“密码”2007年2期 (5)
中国古代袍服构型特征及其发展演变 (5)
蒙元龙袍的类型及地位 (6)
清代龙袍上龙纹眉眼的演变和辨识 (6)
宋代文人袍衫浅谈 (6)
明代藩王命妇霞帔、坠子的探索 (6)
古代霞帔探源 (6)
大衫与霞帔 (7)
中华襦裙的美学内涵 (7)
唐代的襦、半臂与裲裆考 (7)
中国传统服饰中深衣的民族文化 (7)
《礼记》的深衣制度与设计 (7)
中国传统服饰中深衣的民族文化涵义和美学意蕴 (8)
论汉代深衣的礼教色彩和实用功能 (8)
关于“深衣”之探索 (8)
蟒衣考源兼谈明宫廷演剧的武将装扮 (8)
对胡服骑射进程的认识 (9)
唐代胡服——唐代敦煌壁画维摩诘经变中的胡服考证 (9)
胡服的发展特质及文化内涵 (9)
唐装胡服色彩略论 (9)
走进西域看胡服——西域女子的服饰美 (10)
“胡服”与维吾尔族服饰图案考(上)(中)(下) (10)
禅衣曲裳——中国戏曲学院专场造型秀 (10)
此衣非“禅衣” (10)
龙袍与袈裟 (10)
敦煌莫高窟北朝时期佛陀造像袈裟色彩分析 (10)
关于袈裟 (11)
袈裟与权杖 (11)
唐代官员的袴褶服 (11)
唐人袴褶服演变的文化美学解析 (11)
唐代士人服饰文化解析 (11)
唐代妇女日常服饰与对外文化交流 (12)
敦煌石窟中回鹘、西夏供养人服饰辨析 (12)
敦煌石窟中回鹘天公主服饰研究 (12)
万历百子衣中的古代玩具 (12)
中国古代袍服构型特征及其发展演变
2006年12期《丝绸》
Silk Monthly 页码:50-52国际标准刊号:1001-7003国内统一刊号:33-1122栏目:历史与文化
祖倚丹河北科技大学纺织服装学院,石家庄050031
摘要:袍服是中国古代服装中的一种基本样式.它被作为中国古代服装的象征,蕴涵了中华文化的精髓。
通过分析中国古代各个时期典型袍服的构型特点,总结出我国古代袍服构型的整体特征及其演变规律。
关键词:中国古代袍服构型特征演变
从20世纪初汉族女装袍服看华服结构的合理性
2006年10期《装饰》
Art & Design 页码:17-18国际标准刊号:0412-3662国内统一刊号:11-1392栏目:艺术设计史论
刘瑞璞李洪蕊万岚北京服装学院
摘要:本文通过对20世纪初汉民族典型女装袍服实物结构的考据与复原,分析华服十字型整一性平面体传统结构的合理性,对我们从结构和技术上继承、保护和利用服装传统文化遗产,探索新的思路和方法是至关重要。
关键词:汉民族袍服平面体结构文化遗产
蟒袍霞帔流光溢彩海上京剧服饰
2006年11期《收藏》
Collections 页码:112-113栏目:当代海派收藏专号
收藏家包畹蓉顾惠康杜开乐(摄影)上海当历史进入新各年后,上海著名京剧服饰收藏家包畹蓉好运连连。
2002年,他于十几年前创立的服饰收藏博物馆应邀落户奉贤海湾旅游区,“包畹蓉中国京剧服饰艺术馆”正式挂牌,成为沪上乃至全国首屈一指的京剧服饰博物馆。
2003年,博物馆新馆落成,气派而有规模,成为海湾旅游区的地标性景观。
2004年,上海市文管会批准其京剧服饰博物馆为正式登记的个人收藏博物馆,并入选中国十大民间博物馆排行榜。
2005年,包畹蓉应邀参加第四届中国京剧节京剧服饰文化收藏展,由他提供的京剧服饰博得了社会和新闻媒体的一致赞誉。
关键词:中国京剧服饰文化收藏家民间博物馆海上个人收藏新闻媒体旅游区
浅析元代棉袍的艺术特色
辽代盘球纹绫绵袍的修复
清代龙袍的制作费折合人民币十几万
2008年3期《法制博览》
Legality Vision 页码:27-27国内统一刊号:14-1188栏目:掌故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服饰制度最为繁缛的一个朝代。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皇帝的服饰,其严密性和复杂度让人吃惊。
“服色品章,昭一代之典则,皇袍的颜色、款式以及其上细微的纹样,无不具有深刻的含义。
”清代皇帝的服装基本上分为礼服、吉服、常服、行服、雨服和便服几大类。
关键词:清代人民币制作龙袍服饰制度中国历史复杂度严密性
龙袍为何是黄色
2008年4期《百科知识》
Encyclopedic Knowledge 页码:54-54国际标准刊号:1002-9567国内统一刊号:11-1059/Z 栏目:社科文摘
中国人尚黄的这种风习是西汉中期确立的。
在此之前,中国人并不尚黄。
殷商尚白,周尚赤,秦朝始尚黑。
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学说,进行了多方面的变革。
董仲舒对邹衍的五行说作了进一步的阐释。
按照这种学说,五行相生相克,每一个朝代都代表了五行中的一德。
在金、木、水、火、土五德中,木居东,尚青;火居南,尚赤;金居西,尚白;水居北,尚黑;土居中央,尚黄。
在董仲舒看来,改朝换代,必须在礼仪、制度等方面做出相应的改变。
关键词:黄色五行说相生相克中国人汉武帝学说
长袍与短衫
2007年12S期《中国服装(北京)》
China Garment 页码:36-37国际标准刊号:1003-1030国内统一刊号:11-2379栏目:中国服装观察
奕一 orange(图)伊朗警察7月23日在全国展开了一项特殊行动——针对衣着不整的男女采取强制措施,来纠正他们穿衣过于暴露或者松垮的形象。
德黑兰警方表示.些与伊斯兰教义相违背的着装方式都将被查处,情节严重的还可能会因此遭受牢狱之灾。
德黑兰警察局局长阿赫马德·莱扎·拉丹对媒体称:“警方将对那些裤子穿得太短、着紧身服装和印有西方图案的T恤衫及留有西方发型的人采取行动。
”
关键词:强制措施伊斯兰教紧身服装德黑兰警察局T恤衫警方西方
清代皇袍有玄机
2007年8期
《知识窗》页码:24-24国际标准刊号:1006-2432国内统一刊号:36-1072栏目:史海回眸
季振宝清代皇帝的服装并不只是一件衣服那么简单,自黄帝及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开始,冠服就超越了蔽体御寒的实用功能,而具有了“严内外,明等级,辨尊卑”的社会属性。
关键词:清代玄机实用功能社会属性
北宋“灵鹫纹锦袍”的仿制与探讨
2007年7期《丝绸》
Silk Monthly 页码:54-55国际标准刊号:1001-7003国内统一刊号:33-1122栏目:历史与文化
王国和[1] 沈惠[2][1]苏州大学材料工程学院,江苏苏州215021 [2]苏州丝绸博物馆,江苏苏州215001摘要:在宋代“灵鹫纹锦袍”的图片和资料数据的基础上,结合锦织物设计,制定研制技术路线,仿制出“灵鹫纹锦袍”,以达到继承和弘扬丝绸文明的目的。
关键词:灵鹫纹锦袍织物设计锦宋代
皇家风范——破解清皇龙袍“密码”2007年2期
《国学》页码:55-56国际标准刊号:1672-0401国内统一刊号:22-1221/C栏目:闲话:于无声处听惊雷
一提到清代龙袍,多数人会立刻联想到“清宫戏”中皇上的穿着:一袭明黄的长袍,上面有龙盘绕。
殊不知,皇袍其实有着繁复的种类和式样,皇帝在不同的场合穿着都会有所不同。
关键词:密码风范清宫戏穿着
中国古代袍服构型特征及其发展演变
2006年12期《丝绸》Silk Monthly 页码:50-52国际标准刊号:1001-7003国内统一刊号:33-1122栏目:历史与文化
祖倚丹河北科技大学纺织服装学院,石家庄050031
摘要:袍服是中国古代服装中的一种基本样式.它被作为中国古代服装的象征,蕴涵了中华文化的精髓。
通过分析中国古代各个时期典型袍服的构型特点,总结出我国古代袍服构型的整体特征及其演变规律。
关键词:中国古代袍服构型特征演变
蒙元龙袍的类型及地位
2006年8期《文物》Cultural Relics 页码:85-96国际标准刊号:0511-4772国内统一刊号:11-1532栏目:文物600期纪念专稿
赵丰中国丝绸博物馆研究员龙袍一直是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中一个引人注目的领域。
但目前对龙袍的研究大多集中在明清两代,只有黄能馥先生写过《龙袍探源》一文,讨论过早期龙袍的起源问题。
笔者也曾经对辽代的龙袍以及龙袍的类型作过局部研究。
除此之外,明代以前的龙袍基本是个空白。
清代龙袍上龙纹眉眼的演变和辨识
2006年32卷4期《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Journal of Donghua University 页码:133-137国际标准刊号:1671-0444国内统一刊号:31-1865栏目:科研简报
包铭新李晓君东华大学服装学院,上海 200051
摘要:龙纹是龙袍上最受关注的纹样,清代龙袍上的龙纹特征明显,容易识别,而且其细节的演变过程呈现一定的规律性。
这里分析了清代各个时期龙袍上龙纹眉眼的时代特征,以作为龙袍和龙纹断代的一个指标。
关键词:龙龙纹眉眼龙袍清代
宋代文人袍衫浅谈
2006年5期《中国服装(北京)》China Garment 页码:82-83国际标准刊号:1003-1030国内统一刊号:11-2379栏目:专业讲坛
黄竹兰宋代以着衫为尚,有紫衫,凉衫,白衫及对襟大袖的直裰等多种色彩与样式,士庶百姓多用作常服,文开官吏则作为更服,宋代服饰的主要特点是清新、朴实、自然、雅致,这不仅与中国的传统思想有关,更重要是由当时的政治文化决定的。
关键词:宋代文人袍衫服饰
明代藩王命妇霞帔、坠子的探索
2008年1期《南方文物》Relics From South 页码:87-92国际标准刊号:1004-6275国内统一刊号:36-1170/K栏目:名物新证
于长英南昌大学人文学院
霞帔和霞帔坠子作为礼仪服饰,在宋、明时期政治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明代,霞帔作为身份、地位的象征,在颜色、质地、纹样等方面有严格的规定,不同等级的命妇有不同的服用要求,在文献中有详细的记载(见附表)。
上世纪下半叶以来,霞帔以及霞帔坠子陆续发现,引起学术界的注意,作出了有益的探索,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本文对已经出土的部分藩王墓葬的有关资料,就使用和纹样两个方面作一些探讨。
关键词:坠子藩王明代政治生活学术界纹样文献
古代霞帔探源
2007年2期《华夏文化》
Chinese Culture 页码:40-41国际标准刊号:1007-7901国内统一刊号:61-1274栏目:文化百花园
于长英江西省南昌市南昌大学中文系,330031
霞帔在宋明时期作为一项重要的命服制度,对中国古代礼仪制度和服饰文化有很大的影响。
当时其形制由两条罗带构成,两条罗带在一端裁成斜边缝合,使之呈尖状,并在尖上坠有霞帔坠子,另一端则短且平直。
这一形制自宋代沿用至明代,从此与“凤冠”齐名,成为古代妇女权力和身份的象征。
关键词:中国古代宋明时期服饰文化礼仪制度古代妇女形制服制坠子
大衫与霞帔
2005年2期《文物》Cultural Relics 页码:75-85国际标准刊号:0511-4772国内统一刊号:11-1532栏目:研究与探索
赵丰中国丝绸博物馆研究员摘要:《明会典》中多处提到“大衫霞帔”为明代贵族女性的礼服。
如皇后冠服:大衫霞帔,衫用黄色,纻丝纱罗随用。
霞帔深青为质,织金云霞龙文,或绣,或铺翠,圈金饰以珠,纻丝纱罗随用。
皇妃与亲王妃冠服:大衫霞帔,衫用红色,纻丝纱罗随用。
霞帔深青为质,织金云霞凤文.或绣,或铺翠,圈金,饰以珠,纻丝纱罗随用。
郡王妃冠服:大衫霞帔,
关键词:大衫霞帔明代贵族女性礼服服饰制度古代礼制形制出土文物
中华襦裙的美学内涵
2005年6期《装饰》Art & Design 页码:11-11国际标准刊号:0412-3662国内统一刊号:11-1392栏目:艺术设计史论论
熊玛琍江西科技师范学院艺术学院摘要:本文分析了中华襦裙在历代的服饰特征,揭示出襦裙和其它服装形制不同的美学内涵,最终阐述了襦裙装饰人体功能的魅力和襦裙体现传统文化的社会内涵,进而阐明了襦裙在现代女装中的美学生命力。
关键词:襦裙黄金分割装饰美学内涵
唐代的襦、半臂与裲裆考
2005年1期《浙江学刊》Zhejiang Academic Journal 页码:215-217国际标准刊号:1003-420X 国内统一刊号:33-1005栏目:社科新论
徐颂列浙江教育学院教授,杭州310012摘要:唐代是经济、文化相当兴盛的一个朝代,反映在人们的服饰上,就是在继承和发扬传统的服饰文化的同时,对外来的衣冠服饰采取兼容并取的态度,使这个时期的服饰体现出与其它时期不同的特点:雍容华美,异彩纷呈。
本文选取唐代上衣中的襦、半臂和裲裆作粗浅的考释。
关键词:唐代裲裆半臂襦面料
中国传统服饰中深衣的民族文化
(西安工程大学人文学院,西安71049)
深衣是中国传统的民族服装的代变性毅式,它在中国服装史上具有长久的生命力。
从周代起,在中国民族服装教式墓本定型之后,深衣几乎影响了中国服饰发展的整个脉络。
而且深衣作为袍(衫)服的特别形式,和世界其他民族的同类服装(比如日本的和服、朝鲜的裙服、阿拉伯民族的长衣等)具有深层的相似性联系,它本身羞藏看人类社会文化学、历史文化学、地城文化学和民族文化学等诸多的美学意羞,能够引发我们对于人类服饰发展与演变的更
多文化学和美学方面的思考。
【关健词】中国传统服饰;深衣;社会文化学意义;历史考证;美学意盆
《礼记》的深衣制度与设计
2007年4期《东南文化》Southeast Culture 页码:81-85国际标准刊号:1001-179X国内统一刊号:32-1096栏目:十竹斋艺谭
邱春林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文化研究所,北京100029
摘要:深衣是我国古代历史上受众最广的一种日常服饰,其最古老的形制被简略地记载于《礼记》中。
后人出于遵循古礼的愿望,对于《礼记》深衣的制度问题有诸多探寻,因观点不同形成许多争议。
考校了历史上诸家观点,梳理出《礼记》深衣的大体制度,并从设计思维的角度阐明为何深衣能不断因时而变。
关键词:《礼记》深衣制度设计价值时变
中国传统服饰中深衣的民族文化涵义和美学意蕴
2007年6期《理论导刊》Journal of Socialist Theory Guide 页码:110-112,106国际标准刊号:1002-7408国内统一刊号:61-1002栏目:文史纵横兰宇西安工程大学人文学院,西安710049摘要:深衣是中国传统的民族服装的代变性款式,它在中国服装史上具有长久的生命力。
从周代起,在中国民族服装款式基本定型之后,深衣几乎影响了中国服饰发展的整个脉络。
而且深衣作为袍(衫)服的特别形式,和世界其他民族的同类服装(比如日本的和服、朝鲜的裙服、阿拉伯民族的长衣等)具有深层的相似性联系,它本身蕴藏着人类社会文化学、历史文化学、地域文化学和民族文化学等诸多的美学意蕴,能够引发我们对于人类服饰发展与演变的更多文化学和美学方面的思考。
关键词:中国传统服饰深衣社会文化学意义历史考证美学意蕴民族文化
论汉代深衣的礼教色彩和实用功能
2004年21卷6期《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Yunnan Nationalities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页码:132-134国际标准刊号:1672-867X国内统一刊号:53-1191/C栏目:文学艺术
尹浩英四川大学艺术学院,四川成都601164摘要:汉代深衣有其特殊的礼教色彩和实用、装饰功用。
服饰文化体现了不同的时代特征,汉代深衣对后代的服饰也产生了很大影响。
关键词:汉代深衣礼教装饰功能实用功能服饰文化
关于“深衣”之探索
2003年22卷6期《天津工业大学学报》Journal of Tianjin Polytechnic University 页码:72-76国际标准刊号:1671-024X国内统一刊号:12-1341
万棣中国民航学院管理学院,天津300300
摘要:深衣是我国服装史中最具代表性的服饰之一,针对深衣的发展演变、形制款式、栽制特点、色彩纹样和材质等进行古文献研究,并分析其历史源流和文化底蕴,说明其儒学思想与服装造型的融合性,并探索深衣现代演变的方向。
关键词:深衣古代服装中国服装史
蟒衣考源兼谈明宫廷演剧的武将装扮
2001年41卷4期《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Sun Yatsen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 页码:56-62国际标准刊号:1000-9639国内统一刊号:44-1158
宋俊华中山大学中文系,广东广州摘要:《脉望馆钞本古今杂剧》中的“穿关”是研究明代宫廷演剧的重要材料。
作者考察这些“穿关”时发现:尽管剧本描绘的武将往往是“披甲戴铠”的“武扮”,但武将的“穿关”却主要采用蟒衣等“文扮”。
通过对蟒衣渊源和形制的考
察,作者认为明宫廷演剧中武将的蟒衣装扮,主要和明代的赐蟒衣及宦官演剧有关。
关键词:《脉望馆钞本古今杂剧》蟒衣赐蟒宫廷演剧宦官武将装扮穿关渊源形制戏剧
对胡服骑射进程的认识
2007年20卷4期《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Journal of Handan V 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页码:4-6,11国际标准刊号:1009-5462国内统一刊号:13-1284栏目:赵文化暨邯郸历史
孟光耀[1] 赵建朝[2][1]邯郸市博物馆,河北邯郸056002 [2]赵王陵文物管理处,河北邯郸056002摘要:针对战国时期赵国迁都邯郸后,第四代国君武灵王(赵雍)继位后,为增强国力,推行的服饰、军事改革,着重分阶段分析了武灵王实施改革的全过程。
关键词:胡服骑射进程
唐代胡服——唐代敦煌壁画维摩诘经变中的胡服考证
2007年3期《丝绸》Silk Monthly 页码:44-47国际标准刊号:1001-7003国内统一刊号:33-1122栏目:历史与文化
曹喆[1,2][1]南通大学纺织服装学院,江苏南通226006 [2]东华大学服装学院,上海200051摘要:唐代敦煌壁画维摩诘经变中有十多个不同民族人物的图像,考证这些人物的服饰有助于了解唐代的胡服样式和民族关系。
唐代是胡服流行的朝代,唐代的胡服概念宽泛而模糊。
由于考古资料不够充分,维摩诘经变中的胡人身份多难以确认,文章使用图像比较和文献参考考证了唐代的波斯、高丽、吐蕃、回鹘、龟兹等民族的服饰。
关键词:胡服维摩诘经变高丽吐蕃回鹘龟兹
胡服的发展特质及文化内涵
2004年9期《装饰》Art & Design 页码:13-13国际标准刊号:0412-3662国内统一刊号:11-1392栏目:民艺之窗
石历丽西安美术学院服装系教师沈从文先生认为:胡服是西北地域性服装的代表。
胡服是古代中原对西北及北方少数民族服装的泛称,主要特征为短衣窄袖、左衽束腰,下着裤装、革靴,以毛、皮革为主要材料,有短小精悍、保暖防晒的特点,其强烈的地域性特色惟西北独有。
唐代张守节在《史记赵世家》的《正义》中称胡服是“今时服也”,指唐人日常所穿之服。
关键词:胡服文化内涵少数民族服装地域性西北沈从文裤装皮革靴
唐装胡服色彩略论
2002年4期《西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Northwest Minorities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页码:122-126国际标准刊号:1001-5140国内统一刊号:62-1023 王淑芳西北民族学院历史系,甘肃兰州730030
摘要:唐代最善于博采外来文化,是中华文化发展的高峰时期,其最大的特点是开放性和世界性。
唐代既善于归纳和发展前期中国文化的成果,又主动加强中外文化交流,进而创造了自己的灿烂文化。
服饰是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服饰的共赏性、直观性,有完全呈外共睹的特点,便于更直接,形象地交流学习。
唐装之所以能够成为中华服饰中最具特色,丰富多彩的服饰,是因其融入了少数民族独具特色的民族服饰-胡服。
胡服的流行极大地丰富了唐代服饰的内容,进而使唐装成为中国古代服饰史上最有特色的服饰之一,以至于从总体来看,历代服饰都难以逾越这座高峰。
关键词:唐装胡服色彩
走进西域看胡服——西域女子的服饰美
2000年11期《服装科技》页码:22-25
张瑶蕖新疆工学院纺织工程系关键词:中国服装史民族服饰胡服回鹘女装
“胡服”与维吾尔族服饰图案考(上)(中)(下)
1998年6期
《服装科技》页码:17-20
关键词:胡服维吾尔族服饰图案服装设计
禅衣曲裳——中国戏曲学院专场造型秀
2006年10期《北京服装纺织》页码:142-142国际标准刊号:1673-5226国内统一刊号:11-5444/TS
10月20日上午,禅衣曲裳——中国戏曲学院专场造型秀在北京展览馆上演。
此次造型秀体现出浓郁的“中国特色”。
设计者肖燕老师带着她的学生们,将中国传统的戏曲文化特征与现代造型审美倾向巧妙地结合,中国传统戏曲人物造型特色与时尚相结合,经过学院派的专业构思和设计,用30分钟的时间,把中国的特色风情和西方现代美学的理念演绎得淋漓尽致。
关键词:戏曲文化中国戏服
此衣非“禅衣”
2006年9期《咬文嚼字》页码:10-10国际标准刊号:1009-2390国内统一刊号:31-1801栏目:众矢之的
蔡玫本人爱好服饰文化,山东卫视《收藏天下》播出的《天下服饰》很合我的胃口。
5月20日的一集中在介绍秦汉的服饰文化时,屏幕上出现一张西汉前期的服装(仿制品)照片,旁边的提示文字为:“直裾禅衣”,解说员念的也是“直裾chán衣”。
笔者不由嘀咕道:西汉前期有“禅衣”吗?
关键词:禅服饰文化《收藏天下》西汉前期山东卫视仿制品解说员文字
龙袍与袈裟
2007年3期《东方养生》页码:46-48国际标准刊号:1004-5058国内统一刊号:46-1022栏目:文化
马未都个人崇信的强大推动力,使乾隆时期成为清代藏传佛教发展最盛的时期
敦煌莫高窟北朝时期佛陀造像袈裟色彩分析
2006年1期《敦煌研究》Dunhuang Research 页码:62-66国际标准刊号:1000-4106国内统一刊号:62-1007栏目:石窟考古与石窟艺术
余明泾集美大学艺术学院,福建厦门361021摘要:对莫高窟佛陀造像的衣着色彩进行整理分析,首先将莫高窟内北朝时期佛陀造像的袈裟色彩进行了统计,将其划分为绛(绛赤)、青、缁/黑、木兰几种基本色彩;再从色彩学的角度对所出现的袈裟色彩进行分析。
通过与佛教典籍中所记载的关于袈裟用色的仪轨制度进行比较研究,判断其佛陀造像衣着色彩与现实僧伽服装色彩的相关性。
关键词:敦煌北朝佛陀造像袈裟色彩
关于袈裟
2004年1期
《广东佛教》页码:23-23 法正
关键词:袈裟佛教文化千佛衣弥勒佛
袈裟与权杖
2003年8期《读书》
Readings 页码:45-51国际标准刊号:0257-0270国内统一刊号:11-1073
张鸣
关键词:书评《雪域求法记—一个汉人喇嘛的口述史》喇嘛邢肃芝藏传佛教
唐代官员的袴褶服
2003年2期《西北美术》Northwest Fine Arts 页码:40-41国际标准刊号:1002-1833国内统一刊号:61-1042栏目:服饰研究
李怡官员
服饰是唐代服饰中最具时代特色的一种,而袴褶服在唐前期占有重要地位。
《旧唐书·舆服志》:“衣裳有常有服,公服、朝服、祭服四等之制。
”各品级官员官员参加大朝会所著之礼服即为朝服,“其服各准正品,(其流外官,亦依正品流外之例。
)参朝则服之。
”(《旧唐书》卷4、5《舆服志》)由于朝服礼节繁琐,
关键词:官员唐代《旧唐书》流外官服饰礼节
唐人袴褶服演变的文化美学解析
李怡
(200 7年3月第23卷第1期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Uni "ScienceSciencesand Technology BeijingEdition)Mar. 2007V ol. 23 No. 1
北京科技大学艺术教育中心,北京100083)
[摘要 ) 唐代官员袴摺服原为北方少数民族服饰,传入中原后,隋唐时期一度抬升至官员礼服。
初、盛唐时期作为朝服、公服的替代品,至代宗朝后渐废,可谓命运多片。
挎摺服在唐代的演变经历正是中国古代服饰文化美学观念的具体体现,即自然美服从于伦理美。
服饰,尤其是官员服饰,不仅具有御寒、遮体的墓本功能,同时还体现着极强的等级性和礼仪性,是伦理政治物化形态。
(关键词 ) 唐代;官员;袴摺服
唐代士人服饰文化解析
2005年10月第21卷第4期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ournalo fU nivers ityo fS ciencea ndT echnologyB eiiing(Social Sciences Edition)O ct.2 005V ol. 21 Nc
李怡
〔北京科技大学艺术教育中心,北京1 00 083 )
〔摘要〕唐代士人服饰颇具特色,大多头戴摸头或席帽,身著圆领初衫,有时外加半臂,系腰带,足着履。
文章一方面考辨了其具体形制,另一方面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士人服饰所体现的文化特质,即它是大唐皇室在继承传统基础上进行调整的特色服装;它是汉族传统服饰与来自西域胡服的完美结合;它是南北朝以来民族大融合时代特色的集中反映
〔关键词〕唐代;士人;服饰;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