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讲 思想和情感要寄托在具体的“物像”上(整理精校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讲思想和情感要寄托在具体的“物像”上
作文辅导
0414 2221
第六讲思想和情感要寄托在具体的“物像”上
徐志摩深爱着他的康桥。
他曾说:“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我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
”康桥是他生命的组成部份,面对着将要惜别的康桥他要抒发沉淀在心中的情感,他要讴歌康桥。
由于徐志摩的特殊情感,在诗歌中他“借用”了在康桥他见到的“物
像”――“云彩”、“青荇”、“水草”、“长篙”等,哪怕是天上的一片云彩也是康桥生命之所在,也是自己思想和情感之寄托,所以,就是这“一片云彩”徐志摩也舍不得去“挪动”它,“带走”它。
“思想和情感”依附在具体的“物像”上,才能可触、可见、可闻。
作文中的“思想和情感”包括文章的主旨、观点等;作文中的“物像”,包括故事、人物、事件、自然景物等。
作文中的“物像”承载着的思想、主旨、观点、感情。
那么,思想和情感怎样寄托在具体的“物像”上呢?
一、让思想、主旨在故事中演绎。
我们都知道思想和情感的表达极容易产生“假”、“空”的阅读感觉,那么你就把自己的思想、主旨演绎在具体形象的故事之中。
近年来用文学性的小小说作为体裁的高考作文呈现上升的趋势。
请看一篇高考作文:
画
有那么一种很小的世界,它就是舞台;有那么一种很大的舞台,它叫做世界。
——题记张副市长的妻子办事沉稳,胖胖的身材给人以敦厚的感觉。
她对张副市长很是体贴,生活上的照顾无微不至;她对张副市长也很顺从,购置个三五十块钱的家当也得张副市长开口同意。
张副市长不抽烟不喝酒,闲时就爱个画画。
这天,张副市长正在家里画兴正浓呢,“得意楼”酒楼的孙老板找上门来,“哟!市长雅兴高啊,画得不错嘛,我虽是个生意人,可对画也是略懂几分呢。
”一听是位“画友”,张副市长高兴了,放下架子,沏了两杯茶,与孙老板谈得很是投机。
临走时,孙老板看着案上那幅未画完的《奔马图》说:“酒店刚好缺幅画,这张正合适,不如市长您就割爱把它卖给我吧,市场价,两万五!”
张副市长虽然平时画画自我感觉不错,但两万五的高价还是让他吃了一惊,忙摆手说:“不行不行,我画艺不精,这画是画着玩的,你还是去正规地方买幅画挂在店里吧。
”
“市长您就别谦虚了,您看这幅画虽然还未作完,但气势不凡早就看出来了,莫非您是舍不得割爱?”
争执不过,张副市长只好答应他三天后来取画。
不一会儿,张副市长的妻子买菜回来了,张副市长把事情跟她说了一下。
她听了,不置可否,只是说:“你前几天在市里参赛的《百竹图》,在一千多
幅参赛作品中只排了六百多名。
”张副市长一听,心里大吃一惊,原来那姓孙的是想找借口贿赂我哪!张副市长连忙把未完成的《奔马图》收起,再也没跟孙老板提拿画的事。
不久,张副市长转正。
多年后,已退休的张市长收捡老伴的遗物,一本烫金的《获奖证书》掉了出来。
张市长翻开一看,“百竹图”、“一等奖”几个字映入眼帘。
张市长顿时明白了,敦厚的妻子怕自己抵挡不了诱惑,收下不该收的钱,向来不说谎的她也“机灵”了一下,对自己说了谎……
张市长抚摸着通红的证书,禁不住老泪纵横。
(江苏考生)
作文题目是以“山的沉稳,水的灵动”为话题,面对一个比喻性的话题,采用了小小说的形式。
对题目的读解和想表达的主旨都演绎在这篇小小说中。
小小说的主人公是市长夫人,但是在市长夫人身上所花笔墨并不多,只是在开头简略地作了介绍,只是写了她在听了孙老板要买画的事后说了一句话:“你前几天在市里参赛的《百竹图》在一千多幅参赛作品中只排了六百多名”。
然而,就这简单几笔,描绘了一位贤内助的形象,恰好与“山的沉稳,水的灵动”这一话题贴近、吻合。
小说故事有深厚的社会背景和现实基础,在中国文化背景下,“夫人”一般是不会跑到“台前”来的,但是,在许多事情上,她们往往在“幕后”起着举足轻重或推波助澜的作用,“一个成功的男人的背后一定有一个聪慧的女人”,说得就是这个道理。
这位考生如果没有对社会现状的深层了解,没有敏锐的社会洞察力,是不可能写就这样的作文的。
他把对社会、对现实的情感的爱憎,态度的褒贬全都演绎在这个生动的故事中了。
在形象的故事中演绎了自己的真情实感、真知灼见。
其实,并不一定全篇一个故事才能演绎思想、主旨,在一般情况下片段式的故事具有同样的阅读效果。
让我们来阅读一段今年高考优秀作文。
曾记得,儿时为卖火柴的小女孩流下了辛酸之泪;曾记得,情窦初开时席慕蓉的诗怎样打开了女孩子隐秘的内心;曾记得,在一片沉思中被余秋雨先生带着走了一段文化苦旅;曾记得,在卡西莫夫独眼的注视下审视内心的良知、美与丑的天平;曾记得,在《边城》似幻梦的歌声中摘得大把厚实的虎耳草……
上帝给了我仅仅一次的生命,我却要在书中偷偷地双生。
…………
可是如今呢?在一个快速发展物质不断充盈的社会里,精神的馨香哪里去了?
我曾记得无意踱进路边小书店的经历。
那是一家极小极古旧的书店,门楹上“书香深处自清凉”的句子已显破败,书店中我竟意外发现了线装本的《庄子》和罗曼·罗兰的《巨人传》,店主是个头发花白的老头子,当我问起他为什么不卖些时下走俏的小说,他说:“我就不信这么好的东西会没人要!”我惊异于他的执著,他花白的头发在我眼中显出一种亮闪闪的光彩。
在书中延续他的生命,在书中寻找着自己的乌托邦。
匆匆追逐名利的人儿啊,你的眼蒙尘了吗?腿走倦了吗?停下来吧,让书中的清泉洗净你的眼,沉寂心的浮躁,让书的火点燃你的善良和激情,还一个真我。
上帝仅给我们一次生命,让我们在书中偷偷地双生。
(《偷偷地双生》全国卷考生)
文章中有一个“我无意走进小书店”的故事,简单的情节传递着对社会,对世俗的惊叹,思想和主旨在故事的叙述中包蕴:“那是一家极小的古旧书店”,“我竟意外发现”,“我惊诧于他的执著”,“他花白的头发在我的眼中显出一种亮闪闪的光彩”,思想在故事之中闪现,主旨在故事之中表达。
二、让观点、感情在议论中显现。
我们都明白,议论性文章中的例证是用来证明观点的。
例证的确凿、生动和形象能够使议论不显得空泛无力,能够让的观点和感情鲜明地显现出来。
一个精巧的例证能够胜过长篇大论,把观点、感情渗入带有“物像”的议论之中,议论才是可信的、可感的、有说服力的。
在一篇谈“民族性与世界性”文章中,为了表达“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的观点,用了下面这样一段议论:
也许巩俐自己也不明白:为什么当她数年后一袭旗袍、娉婷婀娜地在戛纳当评委的时候,她是那么地风情万种,被老外们惊为来自东方的美人,可她本人却偏偏是因为演了一个土得掉渣的农村孕妇而捧回了一座金狮;为什么当她演够了敢爱敢恨又备受折磨的苦命女人之后,却又很难在其她角色的身上重新找回创造的自信?而当她想在银幕上借小金宝来传递风情、借周渔来堆积情感时,却又为什么掌声稀落,甚至恶评如潮?
答案不在风中飘,答案就在她身上:巩俐有着一股由内而外的中国乡土气息,这股气息隐隐约约却又根深蒂固。
(《只有民族的再是世界的》草木)
借用了“巩俐饰演的角色与她名扬世界的现实”这个例证,非常准确地把一个较复杂的观点清晰、形象得表达出来。
考场作文切忌空泛的议论,同时也忌讳例证一个接着一个。
有的作文说了司马迁又谈苏东坡,举了李太白又扯李清照,这样“堆砌式”的例证(有人称之为“掉书袋”),同样给人以议论“空虚”的感觉。
再读一段文字:
一生著述甚丰的李渔,身兼作家、文艺理论家、评论家、美学家,精通花卉竹木、器玩服饰、琴棋书画,按理是够“忙碌”得了,但是写下大作却偏偏命名为《闲情偶记》。
看来学术研究“繁忙”但是情态“休闲”。
明明是农家一派“忙碌”的景象,但是经过王维的笔尖流淌出来的却是“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的“闲景”和“闲情”;明明是春耕春种的农忙季节,可是经过杨万里的笔一转,却成了这样的“闲景”:“插秧已盖田面,疏苗犹逗水光。
白鸥飞处极浦,黄犊归时夕阳”。
看来都是农事“繁忙”而诗人心情“悠闲”。
本来是“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的万里行程,却粘贴在“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空旷背景上,沙漠、烽火、霜露、荆棘的环境被“千古壮观”(王国维)所染,又透出淡淡的“闲味”,似乎可以用手去触摸。
也许是人们的生活太忙碌了,就希望寻求一个“闲”字来寄托“得不到闲”的情感和愿望;也许是我们民族文化的意识中,正人、君子都应该有这样的“闲情”和“闲态”。
于是文人们赋予了“闲”一种淡淡的、薄薄的美意。
这样,所有的“忙”都被“闲”装饰了,美化了,掩盖了。
(《“忙”是生活,“闲”是文化》木子)
这是上海卷04年高考题:以“忙”为话题。
从文化、文学等切入、铺开、发散开去……,把自己的观点和感情完全渗入例证之中,既选择精彩的“例”,更注重形象的“证”。
例证中所呈现的事例都是作文的“物像”,这些“物像”是由精心挑选的,它承载着要表达的一切。
所以,如何把握好作文中的这些“例证”,如何让思想和情感自然地在“议论”中流露,这是我们写好高考作文的重要一环。
挥一挥手,不带走一片云彩,让我们学会把思想和感情寄寓在这“一片云彩”上。
〔练一练〕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重庆卷)
“走”与“停”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其内涵十分丰富,可以引起我们对自然、社会、历史和人生的种种感受、联想和思考。
请以“走与停”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②题目自拟;③立意自定;④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⑤不少于600字;⑥不得抄袭。
佳作欣赏
说“睡”
“睡”左目右垂,很形象地表现了一个人眼睛下垂“睡觉”的样子,是不是很有意思呢?
“走”了一天的我们,需要“停”一下,那么“睡”就是最好的“停”。
当夕阳西下,嫦娥飞上天空,无数的小星星眨着眼和她作伴,夜寂静了!我们被这美丽的夜景陶醉了,于是我们掉进自己编织的睡梦之中,嘴角的微笑荡漾开来!
“走”了一天,忙了一天,也累了一天,此时,睡觉是最好的休闲方式。
不管你今天是大悲大喜,还是平淡无奇;是大彻大悟,还是消极混沌,一切“喜悦”、“烦恼”、“激动”、“平静”都在闭上眼睛的那一刻画上了句号。
忙碌了一天的肢体必须“停”下来休息了,是的,为了明天的“走”,为了明天“走”得更快、更好,你必须“停”下来!
不管你是富有或是贫穷,是为官或是为民,是拍人马屁还是被人拍马,闭上眼你不必计较任何事,羡慕任何人,这一刻“停”下来我们都是平等的,我们的身心都是自由的。
“枕着穷人的枕头,可以做富人的梦。
”《巴黎圣母院》中乞丐王国穷人们的格言深刻地揭示了这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道理。
不管你是光彩夺目,还是暗淡失色,我们都不必在意,“停”下来以后,可以寻找属于自己的一切美梦,实现自己一切愿景。
“睡”应该是身体的休息,是心灵的休憩,“睡”是一种多好的生活方式啊!
也许上帝造人时进行了准确地运算,他让人每天三分之一的时间必须在“睡”中度过;女娲补天时留有了充分的余地,她让每天三分之一的时间必须是黑暗的天地;仓颉造字时领悟了上帝和女娲的用意,于是让人类
“目”“垂”下而“睡”。
所以,人生一世,就得要走走停停,停停走走,“停”是为了更好地“走”。
假如,今天这个世界上任何你所期盼的东西都没有你的份,你也不必叹息,只是你知道,灰心会产生失望,失望会产生动摇,动摇会产生失败。
回到家,躺在自己舒适的床上,闭上眼,放松筋骨好好睡一觉,明天醒来,又会是一个崭新的太阳,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
当你疲劳了,“睡”便使你彻底放松;当你哭累了,“睡”便无怨无悔地安慰你;当你幻想了,“睡”便让你实现梦想……
“睡”可真是个好东西!它会无条件地安慰你、成全你。
在功名利禄的路上“走”得累了,就该“停”下来,“睡”一觉;在尔虞我诈的路上“走”得急了,也该“停”下来,“睡”一觉。
“睡”,有时可以给你反思、反省的时间和机会,或许明天,你早就看淡、看轻、看破了这一切。
说起来,睡的好处还有好多好多,可是只可意会难以言传,其实你只要亲身体会一下这种感觉,那么对“睡”的作用,“睡”的哲理,也许比我懂得更多哦!
你爱睡吗?我可要睡了哦,晚安!
(玲玲)
每个名句后都站着一个灵魂
光阴如河,无数诗词亦是沉入河底的石头。
日月经天,日复一日的洗刷下,有些石头磨去了棱角,露出晶莹透彻的本质,有些石头则随流飘荡,失了去处。
那些晶莹温润的,便是脍炙人口的名句。
只有拥有灵魂,寄托真心的句子,才能沉淀,结晶。
王国维说:“有境界自成高格,自有名句。
”境界取决于诗人的遇合,更取决于诗人的修养与内涵。
诗词之悲,如李后主。
他说:“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
”他说:“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他的悲恨如东去流水般,无法回头,无法拾取,无法依托。
李后主的诗词成于国破家亡之时,字字藏血,颗颗带泪。
他是一个十分易感易伤的人,他不需要洞察世界,只极为主观地诉出真心,便已汹涌澎湃,历久不息。
诗词之愁,如李清照。
曾经在“赌书消得泼茶香”的日子里明媚耀眼的女子,竟在政治剧变中失了家,失了国,踏上流亡颠沛的生活。
她说:“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她说:“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李清照的愁如同丝线,触着柔软,但密集层叠,深入人心。
令观者扼腕叹息,感慨呜咽。
如果没有这等身世变故,没有这等细腻的情感,那些“为赋新词强说愁”之人的词句,又怎能经久流传呢?
诗词之旷,如苏东坡。
词本是绮丽的助兴之物,但到了苏轼手中,却生出了道家旷达的意味。
他说:“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他说:“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他的感慨,一份洒脱,一份向往。
他的自嘲,一份豁达,一份逸兴。
他包容着人生中的是是非非,他宽容面对世间无常,他从容应对着生活。
诗词之豪,如辛弃疾。
辛弃疾的从文,多少带点命运的玩笑。
本欲执剑冲锋的手,却被迫挥笔弄墨,本应驰骋沙场的豪情,却融入到了词句之中。
他说:“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他说:“无人会,凭栏意。
”少有人
的词可以同时包含豪情万丈与壮志难酬,所以千百年的我们,在那些词句里看到了一个不屈的人影,为他钦佩,为他无奈。
……
每一句名句后面都站着一个灵魂。
我们跨越千百年感受到他们曾经的喜怒哀乐,夹杂着历史沉甸的质感,几番风雨,墙外笙歌,如坠梦中。
“怅望千秋同洒泪”,便是名句的使命,为了寻找知音人。
你看他们一直在名句之后,望过来的眼神,告诉我们亘古不变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