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自主创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本情况与判断
我国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高,表现出良好的发展趋势,居于发展中国家前列,但与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二、自主创新面临的主要问题
总体上讲,我国整体创新能力不高,企业尚未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缺乏创新的动力和机制。
(一自主创新能力不足,核心技术受制于人
尽管我国各个产业的技术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个别产业在国际上也具备了一定的竞争力,但总体来看,产业自主创新能力仍然较弱,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相当差距,多数产业处于国际产业价值链末端,技术水平、劳动生产率和工业增加值率都还比较低,产品附加值也很低。
首先,我国产业技术中的核心专利技术少。
其次,我国工业生产所需的大量技术装备,特别是高端产品主要依赖于进口。
我国作为工业品的出口大国,生产装备特别是技术装备水平还比较差。
装备制造业虽然规模较大,但真正体现行业竞争力的高精尖加工工艺和重大技术装备仍然比较薄弱。
市场急需的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技术装备和产品严重短缺,一些国民经济和高技术产业领域所需的重要装备依赖进口。
(二引进技术消化再创新能力薄弱,引进技术没有与自主创新和提高产业竞争力结合起来
我国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长期缺乏足够重视,只引进而不消化吸收,成为产业技术进步的一个老大难问题。
由于消化吸收经费投入明显不足,导致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能力薄弱,严重影响了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
(三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尚未形成
在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低的情况下,充分利用科研院所及高等院校的科研能力,实现产学研紧密结
合,对于推动技术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我国产学研的结合还不紧密。
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科技经费主要来源于政府资金,得到企业资金支持的较少。
企业对目前“产学研”结合中企业处于从属地位的状况很不满意。
企业认为国家的经费偏重于支持高校,而高校搞出来的成果往往市场性不强,成果转化困难。
(四人、财、物投入严重不足
尽管我国科技人力资源总量已是世界第二位,但与其他国家相比,特别是在相对指标(如当前,我国尚未建设形成有利于科技人员创新创业的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大型科研设施以及科研资料、科学数据等严重匮乏、分散落后,并且还存在着盲目重复购置、使用效率不高的问题,没有形成社会共享机制。
由于缺乏国家层次上的整体规划和政策引导,无法实现科技资源的有效共享,科技人员难以及时了解和掌握国际国内最新科技文献和数据,无法有效利用先进科研设施。
三、成因分析
造成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历史的背景,也有政策导向的问题;既有客观条件的限制,也有认识和理念上的误区,但主要是缺乏自主创新的动力、机制和政策环境。
(一市场体制不完善,没有形成有效推进自主创新的体制和制度环境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完善,没有形成公平竞争和讲究诚信的市场环境。
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尚不完善,尚未建立起有利于自主知识产权产生和转移的法制环境。
整个社会缺乏创新的文化氛围,培育创新人才和创新精神,尊重个性、恪守诚信、公平竞争、激励探索、提倡冒尖、宽容失败的良好的创新文化和创新环境还没有形成。
(二政府作用和政策没有发挥好,有时甚至成为自主创新的障碍
2. 政府在产业发展中职能越位和缺位的现象并存。
目前,各级政府仍然管了许多不应该管又管不好的事,而不少应该由政府管理的事却没有管好。
3. 相关部门之间和部门内部缺乏协调机制,影响了产业创新能力的提升和产业的发展,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4. 国家对一些重要产业缺乏对自主创新的总体部署和有效安排。
部分战略性产业发展未能妥善处理好近期与远期、局部与整体的关系,难以形成统一的战略部署,也难以形成完整的创新链条。
同时,共性技术的研发问题很突出,政府的重视与支持不够。
5. 现行政策体系与支持自主创新导向不协调。
我国产业创新的体制、机制还很不完善,提高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受到很大制约。
现行的政策体系,基本上以支持GDP 增长为主,缺乏支持自主创新的明晰导向。
特别是,有些政府部门把有限的资源用于规模扩张、增长速度,实际操作中对自主创新是抑制性的,对技术引进却是鼓励性的。
6.政府资金投入使用效率不高,重复浪费严重。
(三企业创新能力不足,创新的动力机制有待完善
我国企业研发机构数量较少,研发能力不足。
在“产学研”结合中,企业基本处于从属地位。
企业普遍重生产轻研究开发,重引进轻消化吸收,重模仿轻创新,创新层次低,高端发明少。
很多企业处在有“制造”无“创造”、有“产权”无“知识”的状态,一些企业甚至靠仿造和假冒生存②。
重当前、轻长远,缺乏通过自主创新做强做大企业并实现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
(四大学和科研院所创新能力不足、创新机制不健全
科研工作缺少长期、持续发展的综合目标;科研规划与重点项目的整合程度不高,难以实现科技资源和成果共享,低水平重复的现象还时有所见;科研成果转化的资金匮乏,只有不到10% 的科研成果或专利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短期行为严重,主要集中搞一些“短平快”的项目,忽视对基础性、共性技术的研究,影响发展后劲。
(五学术腐败严重
社会上的过度追求名利和浮躁之风,也对科学界造成冲击。
近年来,腐败和造假行为已经蔓延到教育界和学术界。
一些人急功近利,科研成果粗制滥造,不顾科研工作的职业操守,弄虚作假,欺骗社会大众。
学术腐败猖獗不仅是学者个人道德问题,更是一个社会转型时期的结构性和体制性问题。
措施:
全面实行“创造力教育”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前提。
其特征是死记硬背、以单一的学习分数的高低来评价学生的优劣、学用脱节、脑手脱节,培养出来的学生多为高分低能、解决问题的能力差、缺泛探究精神、难以适应社会生存的〃读书人〃。
这种〃记忆力教育〃模式,是与建设〃创新型国家〃所需的教育模式是背道而驰的。
因为要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要有一大批符合创新型国家所需要的人材来承担起〃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任,然而我国现行的〃记忆力教育〃模式,是无法完成这个艰巨任务的,所以,要想建设〃创新型国家〃,首先必须要胡锦涛发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讲话改造我国现行的教育模式,尽快地通过建立〃创造力教育〃模式培养出大批符合〃创新型国家〃需要的人材来满足〃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需要,基础
建设〃创新型国家〃,全面提升国民的〃创新素质〃是基础。
〃创新型国家〃有一个重要的内涵就是国民的〃创新素质〃如何,因为创新的基根就是创造力,所以也可以理解为国民的〃创造力素质〃如何。
国民的〃创新素质〃包括:创造力意识、创造力人格特征、创造力知识、创造力思维、创造力技能、创造力体能、创造力运用实效等。
从目前的实际情况看,我国多数国民的创新素质尚处于低下状态,具体表现为创造力意识微弱缺泛主动意识、只能被动接受新生事物;创造力人格特征不足 ------ 不敢冒险、不愿想象;创造力知识淡薄--------- 缺少学习创造力知识的机会;思维固化 ------- 只习惯于逻辑思维和聚合思维;创造力技能单一
--- 无法满足创造的需要;创造力运用实效不佳---------- 企业及个人拥有的发明专利与发达国家相差太大、创造力产业的实力不显等。
这样的国民〃创新素质〃是无法达到〃创新型国家〃的基本要求的。
因此,要想完成〃创新型国家〃的建设,就必须想办法提升国民的〃创新素质〃来满足〃创新型国家〃对国民〃创新素质〃的要求。
所以说,全面提升国民的〃创造力素质〃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基础。
全面提升国民的〃创新素质〃,可以通过改造旧的教育模式、加大社会创造力培训的投入及力度、举办各类创造力活动、提高创造力者的各种待遇等途径来
实现。
重点
建设〃创新型国家〃,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是重点。
建设〃创新型国家
〃,需要有良好的〃创新环境〃为之作铺垫的土壤。
可眼下我国的〃创造力环境〃实在是不敢恭维:学校的〃记忆力教育〃模式;社会的剽窃、走后门、认人为亲、假冒伪劣、诚信缺失等陋习;传统文化中的不良影响——中庸之道和师道尊严;家
长以我为主的独裁和溺爱;各电视媒体花样翻新而且自感良好的〃智力节目〃;领导者对思维活跃者的压制;创新教育的神秘化、虚设化等等,这些现象都是与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要求是格格不入的。
〃创新型国家〃需要的〃创新环境〃应该是这
样的:在学校推广创造力教育模式;在社会倡导诚实劳动、公平竞争、大力鼓励创新、积极保护
创新成果免遭非法侵害;号召广大民众对传统文化中不利于创新的东西进行〃扬弃〃;动员各媒体改变观念,积极宣传创新信息及刊播创新报道和节目;把创新教育通俗化、实用化。
在这种环境的熏陶下,我国国民的创新意识和能力都会有很大程度的增强,人们将以创新为荣,以创新为傲。
营造良好的〃创新
环境〃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
但是,为了保证〃创新型国家〃的建设成功,我们就必须按照创新环境的要求去做、去努力地做好。
不然的话,创新型国家这颗充满希望的种子就会因为缺泛合适的土壤而无法正常地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关键
建设〃创新型国家〃,建立〃创新保护和鼓励机制〃是关健。
在我国的现实
国情中,存在着诸多影响甚至是扼杀人们创新积极性的不良现象:学术文艺界的剽窃成风、产业界的假冒伪劣猖獗、知识产权的法律执行力度低下;创新成果的奖励制度不完善、不规范;创新成果的申报程序复杂、手续麻烦;创新成果的转让和产业化的难度相当的大等等。
这些现象的存在,从根本上阻碍了我国创新事业的发展。
另一方面也造成了我国创新人才缺泛、创新成果不足的严重后果。
要想保证
创新型国家的建设能够顺利完成,就必须要针对我国现实当中的不足以及〃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需要,改进和制定出一整套完善的创新成果保护和鼓励政策、制度,并形成一种强有力的促进机制。
这当中应该包括:完善知识产权法律的建设;加大对侵犯知识产权案件的执行力度;大幅度提高假冒伪劣案件的违法成本;建全和完善国家、省、市、县四级创新成果奖励政策和标准;加大对创新成果交流和产业化工作的宣传、中介的投入等等。
建立〃创新成果保护和鼓励机制〃是建设〃创新
型国家〃的关健所在。
因为,没有良好的保护和鼓励机制,就没有国民的创新积极性,没有国民的创新积极性,就没有多数量、高质量的创新成果,没有多数量、高质量的创新成果,〃创新型国家〃也就〃实力空虚〃了,也就〃名存实亡〃
“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
在世界金融危机后,中国依靠低附加值的非核心部件加工和劳动密集型的产品出口之路已越走越难,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日益抬头。
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推动创新型国家建
设,既是挑战,更是机遇。
在未来五年乃至更长时间里,坚定走构建创新型国家之路,势将有助中国经济社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