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只毛毛虫的故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只毛毛虫

有一天来到这棵苹果树下。并不知道这是一棵苹果树,也不知树上长满了红红的苹果。当他看到同伴们往上爬时,不知所以的就跟着往上爬。没有目的,不知终点,更不知生为何求、死为何所。最后结局也许找到了一颗大苹果,幸福的过了一生;也可能在树叶中迷了路,颠沛流离胡涂一生。不过可以确定的是大部分的虫都是这样活着的,也不去烦恼什么是生命意义,倒也轻松许多。

第二只毛毛虫

也爬到了苹果树下。他知道这是一棵苹果树,也确定他的「虫生目标」就是找到一棵大苹果。问题是他并不知道大苹果会长在什么地方?但他猜想:大苹果应该长在大枝叶上吧!于是他就慢慢地往上爬,遇到分支的时候,就选择较粗的树枝继续爬。当然在这个毛虫社会中,也存在考试制度,如果有许多虫同时选择同一个分支,可是要举行联考来决定谁才有资格通过大树枝。幸运的,这只毛毛虫一路过关斩将,每次都能第一志愿的选上最好的树枝,最后他从一枝名为「台大」的树枝上,找到了一颗大苹果。不过他发现这颗大苹果并不是全树上最大的,顶多只能称是局部最大。因为在它的上面还有一颗更大的苹果,号称「老板」,是由另一只毛毛虫爬过一个名为「学徒」的树枝才找到的。令他泄气的是,这个学徒分支是他当年不屑于爬的一棵细小的树枝。

第三只毛毛虫

也来到了树下,在还未开始爬时,就先利用望远镜搜寻一番,找到了一棵超大苹果。他很细心的从苹果的位置,由上往下反推至目前所处的位置,记下这条确定的路径。于是,他开始往上爬了,当遇到分支时,他一点也不慌张,因为他知道该往那条路走不必跟着一大堆虫去挤破头。譬如说,如果他的目标是一颗名叫「教授」的苹果,那应该爬「升学」这条路;如果目标是「老板」,那应该爬学徒」这分支。最后,这只毛毛虫「应该」会有一个很好的结局,因为他己具备了「先觉」的条件了。但也许会有一些意外的结局出现,因为毛毛虫的爬行相当缓慢,从预定苹果到抵达时,需要一段时间。当他抵达时,也许苹果已被别虫捷足先登,也许苹果已熟透而烂掉了。

第四只毛毛虫

第四只毛毛虫可不是一只普通的虫,具有先知先觉的能力。他不仅先觉知道自己要何种苹果,更先知道未来苹果将如何成长。因此当他带着那「先觉」的望眼镱时,他的目标并不是一颗大苹果,而是一芽含苞待放的苹果花。他计算着自己的时程,并估计当他抵达时,这朵花正好长成一颗成熟的大苹果,而且他将是第一个钻入大快朵颐的虫。果其然,他获得所应得的,从此过着幸福快乐的日子。

第五只毛毛虫

到底怎么了...?其实他什么也没做,就在树下躺着纳凉,而一颗颗大苹果就从天而降在他的身边。因为树上某一大片树枝早就被他的家族占领了。他的爷爷、爸爸、哥哥们盘据在某一树干上,禁止他虫进入。然后苹果成熟时,就一颗颗的丢给底下的子孙们捡食。奉劝诸

位~如果你不是含着金汤匙出生的,可不要妄想检到大苹果,因为反而会被砸死的。

感言:

五只毛毛虫,道尽人生百态,

你愿意做哪一只呢?

但事实上、其实你是属于哪一只呢?

优秀与平庸的区分很多时候,不在于意愿上的差别,而在于行动和持续性的行动的差别:

成功者的结局通常让人趋之若鹜

但成功经历的过程更让人望而成畏

当前很多人将精力用在找一份:工资回报高但轻松的工作!其实在充分市场竞争中的环境中,作为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应该清楚这种情况存在的可能性有多少?工资回报高通常存在的可能性有以下几种:

1. 你正好是第五只毛毛虫,生在一棵叫“美国”的苹果树下,只要每天做个包装工,包包微软的CD就能拿高工资:在发达国家可以是少数精英分子的智慧带来整个国民的丰厚收入。但可惜我们还是发展中国家,不要以为有北京、上海、深圳中国就是发达国家了,我们这一代最主要的工作就是如何高质量地生活了!空心的树自有倒的一天,而且中国经济这个空心大树99.9%的可能性在我们这一代还没有安息的一天前就倒下。

2. 天生我才,你生来就先知先觉,成为第四只毛毛虫,采取差异化战略,用最少的时间和精力能够取得最大的回报。轻松且高收入,这就是为社会创造最大财务的少数精英,关键的问题是:你坚信你是吗?真的是吗?如果真的是,你还在这看这个无聊的文章,还等什么?等伯乐,不是开玩笑吧?!

3. 很不幸90%以上的我们都生得平凡无奇的智慧,还想成功和与众不同,而且你还有幸不幸是中国人,办法就不多了!你可以成为第二只或第三只毛毛虫,如第三只一样比别人更早有明确的目标,别人在彷徨时你已经向目标前行了;要么如第二只一样,在大家都行进和路上,你走得更快些,如果你不幸走不快,那你需要走得更长时间,别人休息你还在走。

如果你感觉这样太累,生来平凡但梦想很美:轻松且高回报!那还是省省吧,继续做梦

“三明治”式的批评,是指对某个人先表扬、再批评、接着再表扬的一种批评方式。由于这种批评方式并不是一味地采取批评的手段,而是在二层厚厚的表扬之间夹杂着批评,因此被称为“三明治”式的批评。

例如电视剧《西游记》中,在孙悟空保护唐僧取经的过程中,佛祖曾说过三句话:

你这泼猴,一路以来不辞艰辛保护师傅西天取经。

这次何故弃师独回花果山,不信不义。

去吧,我相信你定能发扬光大,保护师傅取得真经。

这三句话褒中有贬,既肯定了孙悟空前面保护唐僧的所作所为,又批评了他这次的不信不义,最后提出目标和期望,恰到好处地激励了孙悟空的斗志。

情绪ABC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埃利斯创建的。就是认为激发事件A(activating event 的第一个英文字母)只是引发情绪和行为后果C(consequence的第一个英文字母)的间接原因,而引起C的直接原因则是个体对激发事件A的认知和评价而产生的信念B(belief的第一个英文字母),即人的消极情绪和行为障碍结果(C),不是由于某一激发事件(A)直接引发的,而是由于经受这一事件的个体对它不正确的认知和评价所产生的错误信念(B)所直接引起。错误信念也称为非理性信念。

如图中,A(Antecedent)指事情的前因,C(Consequence)指事情的后果,有前因必有后果,但是有同样的前因A,产生了不一样的后果C1和C2。这是因为从前因到后果之间,一定会透过一座桥梁B(Bridge),这座桥梁就是信念和我们对情境的评价与解释。又因为,同一情境之下(A),不同的人的理念以及评价与解释不同(B1和B2),所以会得到不同结果(C1和C2)。因此,事情发生的一切根源缘于我们的信念(信念是指人们对事件的想法,解释和评价等)。

情绪ABC理论的创始者埃利斯认为:正是由于我们常有的一些不合理的信念才使我们产生情绪困扰。如果这些不合理的信念存在久而久之,还会引起情绪障碍。情绪ABC理论中:A表示诱发性事件,B表示个体针对此诱发性事件产生的一些信念,即对这件事的一些看法、解释。C表示自己产生的情绪和行为的结果。[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