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旅游信息管理系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旅游管理信息系统
★1、旅游管理信息系统是管理信息系统在旅游管理领域中的具体应用。它是一个以人为主导,利用计算机硬件、软件、网络通信设备以及其他办公设备,进行旅游信息的收集、传输、加工、存储、更新和维护,以旅游企事业战略竞优、提高效益和效率为目的,支持旅游企事业高层决策、中层控制、基层运作的集成化的人机系统。
2、旅游管理信息系统的结构
1)旅游管理信息系统的组织结构
旅游管理信息系统有三种组织形式:国家旅游管理信息系统、地方旅游管理信息系统、区域联网旅游管理信息系统。
2)旅游管理信息系统的逻辑结构
旅游管理信息系统逻辑结构如图1.3所示。
(1)信息支持层:建立包括风景旅游资源信息、基础地理信息(如区域地理、环境、社会经济文化信息)、旅游规划信息、旅游市场信息、旅游业运行管理统计等信息、地图等图件信息在内的各种数据库,记录关于旅游地的旅游资源、旅游企业、旅游规划、旅游电子商务、旅游电子政务等信息;
(2)管理支持层:完成对上述数据库的查询、编辑修改、添加、删除、统计、输出等功能;
(3)决策支持层:建立模型库,在旅游资源评价模型、旅游开发条件评价模型、景区容量模型、旅游需求预测模型、旅游经济效益分析模型、地理信息系统(GIS)空间分析模型等的支持下,辅助旅游管理部门分析决策。
★五、常见的旅游管理信息系统的类型
①饭店管理信息系统②旅行社管理信息系统③景区管理信息系统④旅游目的地营销系统⑤旅游交通信息系统⑥旅游资源管理信息系统⑦旅游规划信息系统⑧旅游电子商务系统⑨旅游电子政务系统
六、旅游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
旅游管理信息系统开发过程和开发方法与一般管理信息系统大致相同,可根据个体系统的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开发方法。
1、旅游管理信息系统开发阶段
按计算机软件工程的需求,在软件生命周期的每一个阶段都规定明确的任务。旅游管
理信息系统依其开发和应用流程通常将一个生命周期划分为6个阶段,如图1.4所示。
①系统调查阶段(可行性研究,系统开发计划,逻辑模型设计)
系统调查阶段需要了解使用者对软件系统的使用要求和现实的环境,熟悉现有信息处理的数据处理流程和数据处理方法,从技术、经济和社会等多方面研究并论证旅游管理信息系统项目的可行性,编写出系统调查报告和可行性研究报告,制定出初步的系统开发计划书。
②系统分析阶段(逻辑模型设计)
系统分析阶段要研究现有手工信息处理过程,并对其去粗取精,把握现有手工信息处理的本质要素,改善其中的不合理部分,增添使用者所要求的计算机信息处理系统的新的功能。该阶段以计算机环境为基础,确定出新的计算机信息处理系统的功能界面,建立新系统的逻辑模型,编制出能够反映新系统功能特点和运行环境及测试确认标准的旅游管理信息系统的需求说明书。
③系统设计阶段(总体设计,详细设计)
系统设计阶段包括计算机软件的总体设计和详细设计。总体设计是在系统需求说明书的基础上,建立起包括系统的模块结构和数据结构在内的计算机软件系统的结构,并定义出各个模块所要实现的功能和相互之间的接口关系。详细设计是对总体设计所划分的各个模块的进一步设计,详细设计要详细介绍每一模块所具有的功能和实现模块功能的程序,定义程序的实现方法和程序内部的数据结构等。
④程序设计阶段(代码设计)
程序设计阶段是按照软件详细设计说明书的要求,为每个模块编写计算机可以运行的源程序代码,并对单个程序进行测试。由于程序设计过程将书面的资料转化成了计算机可以运行的指令代码,在计算机上实现了系统的功能,因此这一阶段又称为“程序实现阶段”。
⑤系统测试阶段
系统测试包括单元测试、组装测试和确认测试。单元测试验证单个模块的正确性;组装测试是将单个模块装配起来,测试模块连接在一起后的正确性;确认测试是验证系统在功能和性能上是否达到系统需求说明书中的要求。
⑥运行维护阶段(系统维护,系统评价)
运行维护阶段对投入运行后的计算机软件系统进行修改,以改正在设计编程阶段产生而在系统测试阶段未能发现的问题,使计算机软件系统能够依据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做出相应的变化。通过对旅游管理信息软件在运行期间的维护,扩充其功能,改善其性能。
为了完成以上各阶段的任务,从软件工程的角度规定各阶段工作所必须遵循的规范。需要注意的是,系统开发的各个阶段并不是绝对按顺序单向进行的,也经常会出现反复。另外,各阶段之间的界限也不是泾渭分明的。
★2、系统开发方法
研究和重视开发方法可以使旅游管理信息系统正确反映管理需要,满足用户需求,提高软件开发速度和生产效率,合理组织和充分利用人力、物力和财力等资源,降低开发成本。常见的开发方法有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原型法和面向对象方法等。
①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
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又称结构化生命周期法,是系统分析员、软件工程师、程序员以及最终用户按照用户至上的原则,自顶向下分析与设计和自底向上逐步实施的建立计算机信息系统的一个过程,是组织、管理和控制信息系统开发过程的一种基本框架。
A、结构化系统开发的阶段与任务
系统规划阶段:该阶段的范围是整个业务系统,目的是从整个业务的角度出发确定系统的优先级。
系统分析阶段:主要包括可行性分析和需求分析。其范围是列入开发计划的单个信息系
统开发项目。目的是分析业务上存在的问题,定义业务需求。
系统设计阶段:系统设计的目的是设计一个以计算机和网络为基础的技术解决方案以满足用户的业务需求。总体设计的主要任务是构造软件的总体结构;详细设计包括人机界面设计、数据库设计、程序设计。
系统实施阶段:系统实施的目的是组装信息系统技术部件,并最终使信息系统投入运行,如用户手册等。包括的活动有编程、测试、用户培训、新旧系统之间的切换等。
系统运行与维护阶段:目的是对系统进行维护,使之能正常地运作。
B、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的原则
用户的积极参与:用户积极参与信息系统的开发的全过程,是信息系统开发能否成功的一个关键的、绝对必要的因素。
严格按划分的阶段和活动进行系统开发:运用系统处理方法,将系统开发的全过程采取“分而治之”的策略,将整个系统的开发过程分为一系列“阶段”,然后再将阶段分为一系列的“活动”,将活动划分为更小的、更易于管理和控制的“作业”。
设立检查点:在系统开发的每一个阶段均设立检查点,来评估所开发系统的可行性,避免由于系统开发的失败造成更大的损失。
文档的标准化:文档标准化是进行良好通信的基础,是提高软件可重用性的有效手段。
C、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的优点
阶段的顺序性和依赖性:前一个阶段的完成是后一个阶段工作的前提和依据,而后一个阶段的完成往往又使前一个阶段的成果在实现过程中得到了体现。
从抽象到具体,逐步求精:从时间的进程来看,整个系统的开发过程是一个从抽象到具体的逐层实现的过程,每一阶段的工作,都体现出自顶向下、逐步求精的结构化技术特点。
逻辑设计与物理设计分开:即首先进行系统分析,然后进行系统设计,从而大大提高了系统的正确性、可靠性和可维护性。
质量保证措施完备:对每一个阶段的工作任务完成情况进行审查,对于出现的错误或问题,如果没有及时加以解决,不允许转入下一工作阶段,也就是对本阶段工作成果进行评定,使错误较难传递到下一阶段。错误纠正得越早,所造成的损失就越小。
D、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的缺点
它是一种预先定义需求的方法。基本前提是必须能够在早期就冻结用户的需求,只适应于可以在早期阶段就完全确定用户需求的项目。然而在实际中要做到这一点往往是不现实的,用户很难准确地陈述其需求。其次,未能很好地解决系统分析到系统设计之间的过渡,即如何使物理模型如实反映出逻辑模型的要求。此外,该方法文档的编写工作量极大,随着开发工作的进行,这些文档需要及时更新。
因此,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适用于一些组织相对稳定、业务处理过程规范、需求明确且在一定时期内不会发生大的变化的大型复杂系统的开发。
②原型法
运用结构化系统化开发方法的前提条件是要求用户在项目开始初期就非常明确地陈述其需求,需求陈述出现错误,信息系统开发将会出现严重偏差,因此,这种方法不允许失败。事实上这种要求又难以做到,人们设想有一种方法能够迅速发现需求错误。这就是,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逐步被大家广为接受的原型法。
A、原型法的开发过程
原型法开发首先进行可行性研究,确定系统的基本要求;其次建造系统初始原型,利用原型提炼用户需求;然后修改系统原型,反复进行修改、评审,直到用户满意。
B、原型法的优点
原型法对系统需求的认识取得突破,确保用户的要求得到较好的满足,改进了用户和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