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学生工作进社区的理念和策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形势下学生工作进社区的理念和策略摘要: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是培养党和国家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环节,是高等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坚强核心。
以学生工作进社区为抓手,建设教育、管理与服务多为一体的新型学生社区,切实满足大学生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和精神需要,对于做实做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学生党建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高校党建;社区;学生工作
一、学生工作进社区的背景和意义
(一)强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迫切需要
社会转型背景下,部分大学生存在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艰苦奋斗精神淡化、团结协作观念较差、心理素质欠佳等问题,归根到底在于大学生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和精神需要与相对短缺的教育资源和相对僵化的教育理念之间的矛盾,这对长期存在的主要矛盾使高校传统的德育工作失之以软。
因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迅速占领新的制高点,必须面向社会整合新的教育资源、开拓新的实践领域,必须在坚持理论创新的基础上迅速寻找新的支撑点和着力点。
在此基础上,建设教育、管理与服务多位一体的新型学生社区,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深入腹地,具有十分重大的战略意义。
(二)创新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形势所趋
高校学生社区是大学生学习生活的第一社会、第二家庭和第三课堂,是大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提升综合素质的重要阵地,
是敌我争夺意识形态渗透的战略前线,也是新时期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重要突破口和有效切入点。
以学生社区为中心创新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把大学生教育、管理与服务工作送进学生社区,是新时期高校学生党建工作阵地的战略转移,是思想政治教育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时代要求,也是我党一贯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核心宗旨[1]。
二、学生工作进社区的目标和理念
(一)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现由软到硬的战略转变
“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是学生工作进社区的根本出发点和主要目的。
转变教育理念和工作方式,将服务工作送进学生社区,使“强化管理”上升为“优质服务”,使学生工作重心下放、关口前移的理念上升到切实满足大学生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和精神需求的战略高度,是从制度上保证学生工作能够深入基层,切合实际,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保驾护航。
(二)使学生社区成为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阵地延伸
学生工作进社区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突破概念上和空间上的壁垒,为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拓展了新阵地、新途径和新方法。
通过建立健全学生社区党建与院系党建的联动机制,使学生社区党支部成为解决大学生学习、生活实际问题的中心枢纽和战斗堡垒,使学生党员成为社区学生先进性教育的标杆和旗帜,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通过点点滴滴的社区工作深入学生头脑,扎根于社区阵地。
此外,学生社区还承担了部分维稳舆情监控功能,使高校维
稳工作的敏锐触角向学生社区纵深推进,改变“维稳大于维权”的现实,通过跟上服务、合理疏导,及时解决学生实际问题,使影响高校稳定的各种因素扼杀在萌芽状态。
(三)使学生社区成为社会力量参与育人的重要门户
将社会工作理念深入引进学生社区,通过学生社区打开大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奉献社会的窗口,使学生社区成为社会多方力量参与共同育人的重要门户;通过制度设计、资源整合和策略推进,实现多学科渗透、多形式结合和多环节参与,使社会力量通过学生社区门户参与育人,共同关心大学的成长与成才。
三、学生工作进社区的策略和方法
(一)转变教育观念,强化服务意识
学校层面应重视学生社区建设,由学生工作部统筹,各职能部门共同参与,共同解决学生社区的各种问题,形成党委领导、党政齐抓,全校一盘棋的局面。
成立院校两级学生发展支持中心,学校一级由学生工作部直接管理,把心理咨询、就业指导、学业辅导、勤工助学及其他相关服务送进学生社区。
学院学生发展支持中心学院党委直接管理,根据学院专业特色和学生特点,结合社区文化,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提供更精细化和个性化的指导和服务。
(二)打造品牌活动,形成社区文化
以社区文化节为载体,根据不同社区学生群体个性和特点,打造具有学校特色和地区文化特色的大学生社区文化活动精品,充分发挥社区文化育人的功能。
打破以往以院系为单位的文化活动组织
形式,以学生社区为单位开展科技、健康、人文、艺术等社区文化活动,减少学校同类型、同性质学生活动的重复建设,集中精力抓品牌、抓特色、抓创新。
此外,还可以效仿“书院制”管理,将学生社区建成集有住宿、娱乐、学习和文化生活等多方面的功能的“书院”。
通过建设不同文化内涵的“书院”,促进不同背景的学生学习交流,促进学生的个性拓展和全面发展。
将书院院长、学习导师和书院辅导员的办公室建在学生社区,建设和完善多功能的沙龙室、健身室、党团活动室、咖啡厅和小型阅览室等配套设施,为学生提供相互交流和学习的平台和场所,提高学生对社区的归属感[2]。
(三)利用特色项目,激发参与热情
以诸如“社区时间银行”等社区特色项目为纽带,寓教于乐。
所谓“时间银行”,是指社区参与者把自己的“服务时间”存储在银行里,在别人来“支取”的时候帮助和支持他们。
参与者也可以在自己需要的时候,把存在银行里的“服务时间”提取出来,以此获得别人的帮助。
“社区时间银行”是一项爱心互助项目,旨在为学生社区内的同学提供一个爱心交换的互助平台,营造一种积极向上、温馨和谐、互助友爱的校园社区氛围。
充分激发社区学生的参与热情,在帮助他人的同时获得他人的帮助,实现自我价值。
此外,还可以创新学生活动形式,举办“勤工助学社区招聘会”、“社区精英学子见面会”、“社区周末文化广场”等活动,以形形色色的社区特色项目为实践载体,激发社区学生的参与热情。
(四)创新组织生活,夯实群众基础
以社区楼层为单位,成立学生党支部,使基层学生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发挥到学生学习、生活的最前线。
通过将党支部建在社区的方式,将党旗飘扬在基层,让每一个党员感染一个宿舍,带动一个楼层,影响一片社区,为社区学生党建工作打下扎实的群众基础[3]。
以社区楼层为单位建设学生党支部,打破院系、专业和年级的界限,从组织建设上为不同院系、专业和年级的学生打造互相交流和学习的平台。
充分发挥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的功能,由学生社区管理委员会负责本社区日常学生工作的部分事务,成员由居住在本社区的学生民主推荐产生 [4]。
以社区为中心,分别在学校不同学生宿舍区成立学生社区党员服务站和志愿者10分钟服务圈,提供更细致和优质的服务。
四、学生工作进社区的保障体系
(一)制度保障
理论学习和思想认识是做好学生工作进社区的前提,学校拟在每年的学生工作专项基金中,设立《高校社区学生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生工作进社区的模式与机制》等相关研究课题,从理论提升上统一认识,更好地促进此项工作的开展。
建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社区的相关制度和运行机制,重点是建立辅导员社区工作制度,从制度上保证辅导员深入基层、深入学生的时间和空间。
探索完善可供借鉴的社区工作模式,建立辅导员
工作与社区后勤工作的紧密衔接,厘清责任,积极联动的工作机制,在宿舍卫生、纪律、网络管理等具体工作上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
(二)组织保障
建设一支职业化、专业化的学生工作队伍,提高学生工作的科学化水平,是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社区工作的组织保障。
实行此项目后,原来以学院为单位的空间界限被打破,不同学院的辅导员轮流到社区值班,成为社区辅导员。
社区辅导员根据自己的专长,对学生进行就业、心理、学业以及奖助贷勤方面的指导,在组织建设上促进辅导员向更专业化、专家化发展。
(三)硬件保障
学生党建活动室、党员活动实践基地、党务工作宣传阵地等硬件保障是开展社区学生党建的前提,也为学生工作进社区提供必要的硬件保障。
社区学生发展与支持中心、社区党建活动室、社区志愿者工作流动站都要有明显、统一的标志[5]。
此外,还应该充分发挥社区广播、报栏、专刊等社区宣传舆论阵地的作用,丰富学生精神生活,发挥正确的导向和宣传教育作用,发挥社区文化育人的功能,打造“文明、整洁、和谐、有序”的社区环境。
(四)舆论保障
学生工作进社区是一个新的理念,在实际工作过程中或许需要在人员配备、部门调整、硬件设施建设和资金保障体系中做出较大规模的调整,难免遇到各方阻力和问题,因此舆论引导始终是做好
此项工作的重要力量。
同时,还需争取社会舆论的参与和支持,营造全员参与社区建设的良好氛围。
利用新兴网络技术,打造更新颖、有效、适应现代青年信息交流特点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模式,并深入推进学生社区,使学生工作占领新载体,创造新模式,探索新规律,逐步构建具有时代特点、符合实际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体系。
五、结语
随着高校后期社会化程度的不断深入和多元化价值观对大学生的深刻影响,学生社区已成为高校最大的教育后方阵地,学生社区的稳定就是高校最大的稳定,学生社区文化的进步和发展就是校园文化的进步和发展。
因此,学生工作进社区是适应高校现代化发展和学生需求的必然举措,也是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有效途径,对于进一步提高学生工作的科学化水平,促进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建设,提高队伍生机和活力具有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谢孟岑.论高校社区文化建设.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2]刘平昌,周清华,王建琼.书院制:创新高校学生教育管理组织体系的探索.四川理工学院学报.2011年第06期
[3] 陈祯如.基于学习型党组织的高校社区党建管理机制探索.
东方企业文化.2011年02期
[4]任和平,陈丹.高校学生社区管理机制创新与模式构建——以上海市高校为例.煤炭高等教育. 2010年02期.
[5]姜华,关艳芳,王欢,邹学莲.切实加强社区党建,推进和谐社区建设.科技创新导报.2008年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