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危重症护理学 第一章(绪论)ppt课件
合集下载
急危重症护理学--绪论 ppt课件

初步形成。
特色:a.全球性 b.院前急救由专业医师负责 c.部队
化的组织形式和快捷反应能力
17
其他欧洲国家的急诊医疗服务体系
德国急救车的标准,在当代名列前茅。车内装有心电
监测、心肺复舒、外伤处理、静脉输液等装备以及多种药
品及敷料等,还有灵敏度很高的通讯装置
1960年,德国首次派遣军用直升机参与高速公路交通
15
国外急诊医疗服务体系概括
美国医疗服务体系
20世纪50年代,开始有急救专业人员进行科学、
规范的现场救治。1966年制定两项急救法规:一项是
国家公路安全法。另一项是美国心脏协会开始提倡在
公众中普及心肺复舒初级救生术。
1973年,国会通过了加强急救医疗法案,开始
采用“911”作为全国通用的急救电话号码。
7
急救护理学的范畴
院前急救
概念:院前急救是指急、危、重症患者进入医院前的医疗救 护。
任务:现场急救和途中监护 。 意义:及时有效的院前急救,对于维持患者的生命,防止在
损伤,减轻 患者的痛苦,为进一步诊治创造条件,对提 高抢救成功率,减少致残率,均具有重要意义。
8
急救护理学的范畴
医院急诊科救护
12
急救护理学的范畴
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完善 研究如何建立高质量、高效率的急救医疗服务体
系,大力建设和完善城市及乡村紧急呼救网络设施, 不断研究如何充实和完善已建立的紧急呼救网络设施。
13
急救护理学的范畴
急救护理的人才队伍培训和科研工作 急救护理人员的技术业务培训工作是发展我国急
救事业的一个重要方面。
事故伤员的救助
1980年起运用直升机运送患者,也称“空中救护车”。
急危重症护理学ppt课件ppt课件ppt课件

我国院前急救的组织形式
• 北京模式
• 上海模式
• 广州模式
院前急救的任务
1、对呼救患者进行现场急救和运送
院前急救原则
1、先排险后救护 2、先重伤后轻伤 3、先救治后运送 4、急救与呼救并重
院前急救物品
急诊科救治
• 定义
医院急诊科是EMSS中最重要的中间环节, 是院前急救医疗的继续,又是医院内急救 的第一线,24小时不间断地对来自院前的 各类伤、病员按照病情轻重缓急实施急症 和急救。
第二章 急诊医疗服务体系(EMSS)
• 急救医疗服务体系 是集院前急救、院内急诊科诊治、重症
监护病房救治和各专科的“生命绿色通道” 为一体的急救网络。 • 六大功能:
发现、报告、反应、现场抢救、途中监 护、转至院内救治
• 主要目标
建立一个组织机构严密,行动迅速,并 能实施有效救治的医疗组织来提供快速的、 合理的、及时的处理,将患者安全的转送 到医院,使其在医院内得到更有效的救治
突发事件
9.11恐怖事件 海啸 SARS 禽流感 矿难 火灾 车祸
西方的一位急救专家Vogt曾说过:“对一 般公民来说,最大的威胁不是家里失火, 也不是马路上的罪犯,而是不能再生死攸 关的几分钟内得到急救医疗。”
第一章 绪论
急危重症护理学—是以挽救病人生命,提高抢救
成功率,促进病人健康,减少伤残率,提高生命 质量为目的,以现代医学科学、护理学专业理论 为基础,研究急危重症患者抢救、护理和科学管 理的一门综合性
院前急救的重要意义
• 及时有效的院前急救,对于维持患者的生 命、防止再损伤、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 抢救成功率,减少致残率均具有极其重要 的意义.
急救的时效性
“黄金1小时”指伤后开始至伤后1小时以内的 时间。 “白金10分钟”指紧急事件发生后,无论经 过怎样的程序以送到医院急诊科或相关科室 抢救时间为起点,到医师进行紧急救治的最 初10分钟为止。
最新急危重症护学——第一、二章 课件-药学医学精品资料

11
二、院外急救的任务与原则
(二)院外急救的原则: ※急救者越早接近伤病员,受
1、先排险后施救 2、先重伤后轻伤 3、先施救后运送 4、急救与呼救并重
伤后急救时间越会缩短,伤病 员的存活率就越高。 最佳急救期:伤后12h内; 较佳急救期:伤后24 h内; 延期急救期:伤后24h以后.
5、转送与监护急救相结合
8
一、院外急救的重要性与特点
1、院外急救的重要性 ㈠从医疗角度:院外急救是整个EMSS的子系统,是急救过
程中的重要一环;
※时间就是生命:猝死--最佳抢救时间4min
严重创伤--抢救的黄金时间30min
㈡从社会救灾角度:是整个城市和地区应急防御功能的重 要组成部分。
※否则,院内设备再好,医生医术再高明,难以起死回生
17
第二节 院外急救护理
★主要护理工作:护理体检、急救护理措施 实施、转运和进行途中监护
▪ 现场评估与呼救 ▪ 现场救护 ▪ 转运与途中监护
2020/12/31
free teamplate from
18
一、现场评估与呼救:
(一)现场评估: 1、基本原则:先救命后治病,尽量不移动病人 2、手段:望、触、叩、听 3、顺序:生命体征→一般状况→依次从头颈、脊柱、胸腹、四肢
free teamplate from
10
二、院外急救的任务与原则
(一)急救中心(站)院外急救的任务
1、平时呼救病人的院外急救 2、大型灾害或战争中的院外急救 3、特殊任务时的救护值班 4、通讯网络中的枢纽任务 5、急救知识的普及
2020/12/31
free teamplate from
2020/12/31
free teamplate from
急危重症护理学 绪论ppt课件

具备良好的系统通讯网
1急救电话收接畅通(120、999、112等)。 2自动显示呼救方位与救护车的动态变化。 3自动记录呼救时间,自动同步录音。 4急救资料储存。 5危重病人病情资料储存,提供医疗咨询。 6“120”院前急救指挥调度软件系统中的三方通话
功能可以达到中心调度台、现场救护人员和患 者三方通话。
1980.10.30,卫生部颁发 “加强城市急救工作”的指示。 1983年卫生部颁发 “城市医院建立急诊(室)的方案”。 各地相继成立专科或综合监护病房。 1982年,协和设立第一张ICU病床 1984年成立ICU
起源与发展
• 我国急危重症护理的发展
90年代: 1983年,急诊医学成独立学科。 1986年,“中华医学会急诊分会”正式成立,设立全国统一呼救
全、高效、畅通、规范”。 • 1980年德国运用直升机运送伤病员,称“空中救护站”,是世
界空中急救最发达国家。 • 1983年,美国危重症医学成为新学科。起源与Biblioteka 展• 我国急危重症护理的发展
早期: 急诊只是医院门诊的一个部门; 危重症只是将危重病人集中在靠近护士站的病房或急救室,便
于护士密切观察与护理。 80年代: 从大城市开始相继成立了急诊室、急诊科和急救中心。
2007.6.23 侯耀文心脏 病突发去世
2006.12.20马季 心脏病突发去世
基本概念
急危重症护理学是以挽救病人生命、提高抢救成 功率、促进病人康复、减少伤残率、提高生命质 量为目的,以现代医学科学、护理学专业理论为 基础,研究危急重症病人抢救、护理和科学管理 的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
起源与发展
20世纪70年代
• 在德国会议上提出了急救事业国际化、国际互助、标准化的方 针;国际间统一呼救电话,加强急救车装备,交流急救经验等。
第一章 急危重症护理学概述ppt课件

• 我国急危重症护理学的建立与发展 • 1980—1983年 卫生部颁发“加强城市急救工 作”“城市医院急诊室建立”文件 • 1983年 急诊医学被确立为独立的学科 • 1985年 急诊医学研究生点 • 1988年 开设急救护理学 • 20世纪80年代 相继成立了ICU病房 • 1989年 卫生部将急诊室、 ICU列为等级医 院评审条件 • 目前 设立了急救网络
第一章 急危重 症护理学概述第一节 急危重症护理学的起源与发 展
• 国际急危重症护理学的起源与发展
• 我国急危重症护理学的建立与发展
• • • •
国际急危重症护理学的起源与发展 19世纪福罗伦斯· 南丁格尔年代的急救护理实践 1854年—1856年 克里米亚战争 1923年 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医院建立了神经外科 术后病房 • 1927年 芝加哥建立了早产儿监护中心 • 1960年 几乎所有美国医院都建立了术后恢复病 房
第二节 急危重症护士培训及其资质 认证
• 国内外急危重症护士培训
• 国内外急危重症护士资质认证
国内外急危重症护士培训 • 国外急危重症护士培训 • 我国急危重症护士培训
国内外急危重症护士资质认证 • 国外急危重症护士资质认证⑴具有护理学士学 位。⑵取得注册护士资格。⑶有急诊护理工作 经历。⑷参加急诊护士学会举办的急救护理核 心课程学习并通过急诊护士资格认证考试。⑸ 执照有效期5年。 • 我国急危重症护士资质认证
• 国际急危重症护理学的起源与发展 • 真正得到发展 • 20世纪50年代 北欧发生了脊髓灰质炎,“ 铁肺”治疗 • 70年代中期 国际红十字会参与下,提出急 救事业国际化、国际互助和标准化,应用电 子仪器设备。 • 20世纪90年代 急救医疗服务体系得到了迅 速发展(院前急救、院内急诊、危重症病人 救治、灾难医学等项目内容)
急危重症护理学课件(1)

05
预防并发症:包括感染、出 血、血栓等
06
提供心理支持:包括与患者 及家属沟通、提供心理疏导
等
案例分析
案例一:患者突发心梗,护士如 何快速识别并采取紧急措施
案例二:患者出现呼吸困难,护 士如何判断并采取相应措施
案例三:患者出现休克,护士如 何快速识别并采取紧急措施
案例四:患者出现严重创伤,护 士如何快速识别并采取紧急措施
03
02
情景模拟法:模 拟真实场景,让 学生身临其境, 提高实践能力
04
实践教学法: 通过实际操作, 提高学生动手 能力
教学评价
01
评价标准:理论知 识、实践技能、沟 通能力、团队协作
02
评价方法:笔试、 操作考试、案例分 析、小组讨论
03
评价结果:优秀、 良好、合格、不 合格
04
反馈与改进:根据 评价结果,调整教 学方法和教学内容, 提高教学质量
急危重症护理学的 教育体系不断完善, 培养出越来越多的 专业人才
肆
急危重症护理学的 实践应用越来越广 泛,为患者提供更 加优质的护理服务
2
急危重症护理学 理论
基本概念
1
急危重症护理学:针对急危 重症患者实施的护理学理论
和实践
2
急危重症患者:病情严重、 生命体征不稳定、需要紧急
救治的患者
3
护理学理论:护理学的基本 原理、方法和技术
旨在提高急危重 症患者的救治成 功率和生存质量
研究范围
01
急危重症护 理学的定义 和研究对象
02
急危重症护 理学的研究 方法和技术
03
急危重症护 理学的研究 内容和领域
04
急危重症护 理学的研究 目标和意义
急危重症护理学_PPT课件

• 我国院前急救主要模式
独立型
院前型
依托型
指挥型
二、医医院院急诊急科诊(科h救osp治ital emergency
department) 医院急诊科是EMSS中最重要的
中间环节,是院前急救医疗的继续,又是医院内 急救的第一线,24小时不间断地对来自院前的各 类伤、病员按照病情的轻重缓急实施急诊或急救。 此外,还经常承担各种类型灾害事故的紧急救护 任务。
20世纪50年代 北欧脊髓灰质炎大流行,“铁肺”----最早的“监
护病房”
20世纪60年代后期 真正的ICU,现代仪器集中
二、我国急危重症护理学的起源与发展
早期急诊只是医院门诊的 一个部门,直到上世纪80年代 卫生颁发“加强城市急救工 作”、“城市医院急诊室建立” 的文件后,北京、上海等地才 相继成立了急诊室、急诊科和 急救中心,开创了我国急危重 症护理学的初级阶段。
第一章 急危重症护理学概述
一、国1际854急-1危856重年的症克护里理米学亚战的争起期源间,与前发线展的英国
伤病员死亡率高达42%以上,南丁格尔(F. Nightingale)率领38名护士前往战地救护,使死亡率 下降到2%,这充分说明了护理工作在抢救危重伤病员 的重要作用。在救护伤员的过程工作中,南丁格尔首 次阐述了在医院手术室旁设立术后患者恢复病房的优 点。此后随着急诊和危重症医学实践日益受到重视, 急救护理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并出现了危重症护理的 雏形。
5.普及急救知识
院前急救的转运模式
通讯、运输和医疗(急救技术)被认为是院前急救 的三大要素。
国际院前急救主要有美-英模式和法-德模式,我国 主要借鉴法-德模式,即院前急救包括急救小组现场 治疗、送院继续治疗,医疗小组由专业的急救医生、 护士、驾驶员等人组成,急救内容不仅仅限于对症 治疗,还包括药物治疗等。
急危重症护理学 第一章(绪论)ppt课件

PPT学习交流
6
三、急危重症护理学的学科特点与要求
(1)学科特点: 专业特征:跨学科、综合性;独立性、合作性; 患者特点:起病急、病情危重、变化快、病因复杂; 工作要求:最短时间、最有效的方法,初步判断和紧
急救护。
PPT学习交流
7
三、急危重症护理学的学科特点与要求
(2)素质要求: 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 具有良好的管理协调能力 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 熟悉常用急救技术 具备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14
(2)发展
1963年,美国耶鲁大学 的New Haven Hospital 急诊科首次运用分诊技术
1968年美国麻省理工学 院建立急救医疗服务体系
PPT学习交流
15
(2)发展
教 育 : 1972 年 : 英 国 皇 家 护 理 学 院 成 立 A & E (Accident &Emergency Nursing Group) ,为护士 提供不断更新临床急救知识与技术,形成当今急救护理 课程的雏形。
PPT学习交流
8
一、急危重护理学的起源与发展
Q:国际上,急危重护理学起源于什么?我 国起源于什么?为什么都起源于战争?
Q:是一个年轻的学科吗?
PPT学习交流
10
第一节 概 述
一、急危重护理学的起源与发展 1.国际急救护理学的起源与发展
PPT学习交流
11
1.国际急救护理学的起源与发展
(1)起源 1854-1856年的克里米亚战争 弗洛伦斯·南丁格尔率领38名护士前往前线实行救护,
PPT学习交流
24
二、急危重护理学的研究范畴
急危重症护理教学、管理和科研
包括急危重症护士的技术业务培训、急救护理工作的 管理、科学研究和情报交流。
急危重症护理学大本绪论PPT课件

可编辑课件
60
可编辑课件
61
2、第一目击者
可编辑课件
62
第一目击者( First Responder )是指在现 场为突发伤害、危重疾病的病人提供紧急救护 的人。包括现场伤病人身边的人(亲属、同事、 EMS救援人员、警察、消防员、保安人员公共 场合服务人员等)。
可编辑课件
63
第一目击者现场救护原则
急危重症护理学
海南医学院 吕传柱
可编辑课件
1
讨论
Discussion
可编辑课件
2
讨论一 体验前后 ?
可编辑课件
3
讨论二 你眼中的护士?
可编辑课件
4
讨论三
护理工作?
可编辑课件
5
讨论四 急诊护士?
可编辑课件
6
讨论五 急救护理的重要地位
可编辑课件
7
第一章 绪论
可编辑课件
8
教学目标
1.掌握急危重症护理学的基本概念 2.熟悉医院急诊医疗体系 3.了解急重症护理学的历史 4.了解急重症护理学的范畴 5.树立“时间就是生命”的观念
急诊科
可编辑课件
急诊ICU
42
公众急救普及
可编辑课件
43
(一)急救医疗服务的组织体系
1、队伍和急救站 2、急诊科管理 3、重大事故的医疗救援 4、急救技术
可编辑课件
44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可编辑课件
45
(二)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主要参与人 员
1、第一目击者 2、急救医护人员 3、医院急诊科的医护人员
可编辑课件
46
可编辑课件
17
二、急危重症护理学的范畴
(一)院前急救
急危重症护理学(第一章绪论)

20
三、转运及途中监护
❖ 注意:对危重病人,应 先做初步处理病情稍趋 稳定再转运。
21
途中监护
❖ 根据不同的运输工具和伤情摆好伤病员体 位。
❖ 担架行进途中,病员头在后,下肢在前。 ❖ 脊椎受伤者,应保持脊椎轴线稳定。 ❖ 救护车在拐弯、上下坡、停车调头中要防
颠簸。 ❖ 途中要加强生命支持性措施。 ❖ 用先进的监测、治疗手段 加强生命维护。 ❖ 做好抢救、面容、监护等记录和伤病员的 22
14
反应时间
定义:急救中心调度室接到呼救电话到 急救车到达现场所需时间。
要求:市区15分钟内、郊区30分钟内
15
院外急救服务系统的管理
● 具备良好的系统通讯网。 ● 装备齐全和完好的运输工具 ● 配备较高技术水平的专业人员
16
第 二节 院外急救护理
一、现场评估及呼救: 二、现场救护 三、转运及途中监护
12
院外急救服务系统的设置原则
1、院外急救中心设置原则 2、分中心设置原则 3、区域人口及急救车辆比例 4、随急救车医护人员、驾驶员配置原则 5、急救半径及反应时间要求
13
急救半径
定义:急救单元所执行院外急救服务区域的 半径,代表院外急救服务范围的最长直线 辐射距离。
城区急救半径的要求:< 5 km
交接工作。
小结
❖ 急危重症护理学的概念 ❖ 急危重症护理学的范畴 ❖ 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组成 ❖ 院外急救的概念及原则 ❖ 院外急救护理的内容 ❖ 现场评估包括评估哪几方面
23
24
谢谢!
17
一、现场评估及呼救
❖ 现场评估:原因、环境、危重病情(意 识、气道、呼吸、循环)
❖ 紧急呼救:呼救人及病人的姓名、电话 ,地点,病情,灾害事故的严重程度、 受伤人数等。
三、转运及途中监护
❖ 注意:对危重病人,应 先做初步处理病情稍趋 稳定再转运。
21
途中监护
❖ 根据不同的运输工具和伤情摆好伤病员体 位。
❖ 担架行进途中,病员头在后,下肢在前。 ❖ 脊椎受伤者,应保持脊椎轴线稳定。 ❖ 救护车在拐弯、上下坡、停车调头中要防
颠簸。 ❖ 途中要加强生命支持性措施。 ❖ 用先进的监测、治疗手段 加强生命维护。 ❖ 做好抢救、面容、监护等记录和伤病员的 22
14
反应时间
定义:急救中心调度室接到呼救电话到 急救车到达现场所需时间。
要求:市区15分钟内、郊区30分钟内
15
院外急救服务系统的管理
● 具备良好的系统通讯网。 ● 装备齐全和完好的运输工具 ● 配备较高技术水平的专业人员
16
第 二节 院外急救护理
一、现场评估及呼救: 二、现场救护 三、转运及途中监护
12
院外急救服务系统的设置原则
1、院外急救中心设置原则 2、分中心设置原则 3、区域人口及急救车辆比例 4、随急救车医护人员、驾驶员配置原则 5、急救半径及反应时间要求
13
急救半径
定义:急救单元所执行院外急救服务区域的 半径,代表院外急救服务范围的最长直线 辐射距离。
城区急救半径的要求:< 5 km
交接工作。
小结
❖ 急危重症护理学的概念 ❖ 急危重症护理学的范畴 ❖ 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组成 ❖ 院外急救的概念及原则 ❖ 院外急救护理的内容 ❖ 现场评估包括评估哪几方面
23
24
谢谢!
17
一、现场评估及呼救
❖ 现场评估:原因、环境、危重病情(意 识、气道、呼吸、循环)
❖ 紧急呼救:呼救人及病人的姓名、电话 ,地点,病情,灾害事故的严重程度、 受伤人数等。
急危重症护理学课件

急危重症护理学发展的促成因素
意外伤害事故增多 人口及家庭结构的改变 疾病谱的改变 社会转型的影响 生活方式的改变
生命之星 是紧急医疗救护服务系
统(EMS)的国际标志 生命之星为什么是一根权杖与一条蛇来代
表?
符号象征
蓝色:寓意宁静、祥和 橄榄枝:代表生命、顽强、永恒 交叉的六条臂:象征[EMS]的六大功能:发现、报
转运与途中监护
先畅通气道 行心肺复苏 控制大出血 骨折制动 医疗监护转运
不同转运工具特点
担架(木板)转运 汽车转运 飞机转运 轮船转运
转运中的监护
摆好合适的体位 担架转运应头在后,注意途中安全 脊柱损伤病人应用硬板担架 救护车行进中的安全 空中转运气压低 生命体征监测 做好记录、交接工作
急危重症护理学
突发公共事件↑↑
自然灾害(地震、台风、山体滑坡) 事故灾害(生产、生活中的意外、交通事故) 公共卫生事件(ASRS、甲流) 社会安全事件(投毒、爆炸)
每年:死亡>20万人 伤残>200万人
经济损失>6000亿人民币
SARS事件
SARS让我们措手不及 SARS让我们觉醒
A 气道、B 呼吸、C 循环、 B 出血、S 感知觉
进一步评估 (检伤)
询问病史和损伤机制 头面部:有无出血、脑脊液漏 脊柱:有无压痛、畸形、肿胀 胸部:呼吸运动是否对称,有无压痛、畸形、肿胀 腹部:有无压痛、反跳痛、肌紧张、出血、穿孔 骨盆:有无压痛,骨盆骨折可伴有多量的失血 四肢:有无畸形肿胀、骨擦感
必要时加配呼吸机。
院外急救护理
现场评估 环境评估 病人评估 快速评估:意识、气道、呼吸、循环 紧急呼救 救护启动 早期呼救、启动救援系统 电话呼救“120”
01急危重症护理学-第一章 绪论

再 会
第二节:急救医疗体系的组成及管理
完整的急救医疗服务体系(EMSS) :
完善的通讯指挥系统 现场急救 有监测和急救装置的运输工具 高水平急诊服务和强化治疗(ICU)
第二节:急救医疗体系的组成及管理
1.建立灵敏的通讯网络: 紧急呼救时通讯畅通无阻,提高反应时效。 2.改善院前急教的运输工具:既是运送病员的载体又是现场及途中实施教、监护的场所。 3.加强急教专业人员培训: 具有医学资格,并接受管理培训 4.普及社会急救:场人员自救互教。 5.完善卫生法律法规: 6.组建布局合理的急救网络:
第一节:概述
始于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对伤员的战地初级救护和转运; 20世纪50年代,开始在大中城市建立急救站; 70 年代开始建设心脏监护病房; 80年代各医院相继成立急教中心。 1980年 10月,卫生部颁布《关于加强城市急救工作的意见》要求增强急救工作。 1983年,卫生部颁布《城市医院急诊室(科)建设方案》,急危重症护理步入正轨。 1986年1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急救医疗法》颁布实施。设立全国统一呼叫号码为“120”。 1999年由我国54个民航联合发起成立“中心民航机构管理委员会现代医学航空救援专业组”,使 航空急救做到“应急、救近、方便”
绪论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急救医疗体系的组成及管理
第一节:概述
第一节:概述
是以挽救病人生命、提高抢救成功率、促进病人康复、减少伤残率、提高生 命质量为目的的一门研究各类急性病、急性创伤、慢性病急性发作及危重病 人抢救与护理的跨学科的综合性学科。
西西方方的的一一位位急急救救专专家家VVooggtt曾曾说说过过::““对对一一般般公公民民来来说说,,最最大大的的威威胁胁不不是是家家里里失失火火,,也也不不 是是马马路路上上的的罪罪犯犯,,而而是是不不能能在在生生死死攸攸关关的的几几分分钟钟内内得得到到急急救救医医疗疗””。。
急危重症护学——第一、二章ppt课件

2021/3/5
free teamplate from
14
四、院外急救服务系统设置与管理
(二)院外急救服务体系的管理
1、具备良好的系统通讯网 2、装备齐全和完好的运输工具 3、配备较高技术水平的专业人员
2021/3/5
free teamplate from
16
第二节 院外急救护理
★主要护理工作:护理体检、急救护理措施 实施、转运和进行途中监护
▪ 现场评估与呼救 ▪ 现场救护 ▪ 转运与途中监护
2021/3/5
free teamplate from
17
一、现场评估与呼救:
(一)现场评估: 1、基本原则:先救命后治病,尽量不移动病人 2、手段:望、触、叩、听 3、顺序:生命体征→一般状况→依次从头颈、脊柱、胸腹、四肢
现场时间 短,一般<0.5h
大多>0.5h
治疗原则 对症,限于急救处理 病情初步稳定
药物种类 少
较多
器械配置 只达标准
规格较高
2、我国院外急救的组织体系
广州模式:指挥中心→区域→医院专科; 病人/家属拔打120电话→市急救中心立即通知该
区域承担急救任务的医院急诊科→相关医护人员出车 现场抢救→监护运送加本院继续救治 重庆模式:以一家综合性医院为主; 上海模式:指挥中心(站)→分站→医院; 北京模式:急救中心→院外急救科→急诊室→ICU
2021/3/5
free teamplate from
8
一、院外急救的重要性与特点
2、院外急救的特点: (1)突发性:社会性强、随机性强 (2)紧迫性:时间紧急 (3)艰难性:急救环境条件差 (4)复杂性:病种多样复杂 (5)灵活性:以对症治疗为主
最新第一章 急危重症护理学绪论_PPT课件-精品课件

第十二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二点 一分。
3.重症监护病房救护: CPR术后,休克,昏迷,多器
官功能衰竭,严重水电解质紊乱,急性多发性创伤等。
第十三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二点 一分。
4.灾难救护:自然灾害(地震,洪水,台风,旱灾,虫害 等),人为灾害(交通事故,放射性污染,战争等)
灾难医学(disater medicine)
in Transit • 转至院内救治
Transfer to Definitive Care
第六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二点 一分。
第七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二点 一分。
第八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二点 一分。
教学目标
1、掌握急危重症护理学、急诊医疗服务体系的概念。 2、熟悉急危重症护理学的范畴、急诊医疗服务体系的管理。 3.了解急危重症护理学的起源发展及范畴。
第十六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二点 一分。
20世纪50年代 • 北欧脊髓灰质炎大流行,“铁肺”----最早的“监护病房”
第十七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二点 一分。
20世纪60年代
n 心电示波、电除颤器、人工呼吸机、血透机
第十八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二点 一分。
20世纪60年代后期
• 真正的ICU,现代仪器集中
9.11恐怖事件
第三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二点 一分。
矿难
第四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二点 一分。
因道路堵塞发生严重的拥挤踩踏事件
第五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二点 一分。
• 发现 Detection • 报告 Reporting • 反应 Response • 现场抢救 On Scene
Care • 运输途中监护 Care
第三十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二点 一分。
3.重症监护病房救护: CPR术后,休克,昏迷,多器
官功能衰竭,严重水电解质紊乱,急性多发性创伤等。
第十三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二点 一分。
4.灾难救护:自然灾害(地震,洪水,台风,旱灾,虫害 等),人为灾害(交通事故,放射性污染,战争等)
灾难医学(disater medicine)
in Transit • 转至院内救治
Transfer to Definitive Care
第六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二点 一分。
第七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二点 一分。
第八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二点 一分。
教学目标
1、掌握急危重症护理学、急诊医疗服务体系的概念。 2、熟悉急危重症护理学的范畴、急诊医疗服务体系的管理。 3.了解急危重症护理学的起源发展及范畴。
第十六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二点 一分。
20世纪50年代 • 北欧脊髓灰质炎大流行,“铁肺”----最早的“监护病房”
第十七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二点 一分。
20世纪60年代
n 心电示波、电除颤器、人工呼吸机、血透机
第十八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二点 一分。
20世纪60年代后期
• 真正的ICU,现代仪器集中
9.11恐怖事件
第三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二点 一分。
矿难
第四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二点 一分。
因道路堵塞发生严重的拥挤踩踏事件
第五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二点 一分。
• 发现 Detection • 报告 Reporting • 反应 Response • 现场抢救 On Scene
Care • 运输途中监护 Care
第三十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二点 一分。
急危重症护理学 PPT课件

第一节
急危重症护理学的起源与发展
急危重症护理学是与适于急诊医 学及危重症医学同步建立和成长起来 的,在我国它经历了急诊护理学、急 救护理学、急危重症护理学等名称上 的不断演变,涵义也得到了极大的拓 展,目前主要研究包括急诊和急危重 症护理领域的理论、知识及技术,已 成为护理学科的一个主要专业。
一、国际急危重症护理学
诊护士资格认证考试。
日本在1995年正式开始进行急诊护理专家的资质认证。英国、 瑞典、奥地利、丹麦等国家对急救和危重症护士的资质认证也有各
自的要求,待遇也优于普通护士。
为了保证护理工作质量,这些国家还对证书的有效期做了具
体规定。如美国急诊和危重症护士执照有效期通常为5年,在此
期间必须要争取继续教育学分来保持执照的有效性,否则执照会 被取消或被迫重新参加资格考试。日本护理学会及临床护理专家、
与国外相比,我国急危重症医学及护理学成为独立学科较晚, 但在院前急救、院内急诊、危重症救治乃至灾害救援等方面发挥 着越来越重要的药的作用。1983年,急诊医学被卫生部和教育部 正式承认为独立学科。1985年,国家学位评定委员会正式批准设 置急诊医学研究生点。此后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重症医学及灾 害医学分会相继成立,中华护理学会也分别成立了门急诊护理和 危重症护理专业委员会。1988年,第二军医大学开设了国内第一 门《急救护理学》课程。此后,国家教育部将《急救护理学》确 定为护理学科的必修课程,中华护理学会及护理教育中心设立了 多个培训基地并多次举办了急危重症护理学习班,培训了大量急 危重症护理人员,特别是急危重症护理理论不单纯局限于人的生 理要求,而是着眼于人的整体生理、心理、病理、社会、精神要 求,将现代急危重症护理观、急危重症护理技术由医院内延伸到 现场、扩展到社会,更是一大进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急诊科救护
急诊科医护人员对急危重症患者实行集中式抢救、监护、 留院观察。
PPT学习交流
22
二、急危重护理学的研究范畴
重症监护病房救护
受过专门训练的医护人员在配备先进急救设备和监护 设备的重症监护病房,对危重症患者进行全面监护及 治疗。
PPT学习交流
23
二、急危重护理学的研究范畴
灾难救护
是指对自然灾害或人为灾难所造成的人员伤害迅速有 效的进行救治。 寻找并救护伤病员、检伤分类、现场急救、运输和疏 散伤病员。
PPT学习交流
18
1.我国急救护理学的起源与发展
(1)起源: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战地初级救护和转运。
(2)发展:
20世纪50年代,在大中城市建立急救站
70年代开始建设心脏监护病房
80年代各医院相继成立急救中心
1981年《中国急救医学》杂志创刊
1986年11月,PP《T学习中交流华人民共和国急救医疗法》
PPT学习交流
24
二、急危重护理学的研究范畴
急危重症护理教学、管理和科研
包括急危重症护士的技术业务培训、急救护理工作的 管理、科学研究和情报交流。
PPT学习交流
25
第二节 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组成 与管理
一、急救医疗体系的组成 急 救 医 疗 服 务 体 系 ( emergency medical service
PPT学习交流
29
第二章 院前急救
Q1:心搏骤停的患者能否立刻转运,为什么? Q2:院前急救是对症治疗还是病因治疗,为什么? Q3:院前急救的工作模式中,英美模式和欧洲模式
的区别在哪里? Q4:P10导入情景。 Q5:灾难救护相较于平时的院前急救有何特点?
PPT学习交流
30
第三章 急诊科管理
急危重症护理学
Emergency and Critical Care Nursing
PPT学习交流
1
课前交流
自我介绍 新学期的感受 寒假见闻
PPT学习交流
2
急危重症护理学
Emergency and Critical Care Nursing
PPT学习交流
3
国际急救标志“生命之星”
PPT学习交流
PPT学习交流
8
一、急危重护理学的起源与发展
Q:国际上,急危重护理学起源于什么?我 国起源于什么?为什么都起源于战争?
Q:是一个年轻的学科吗?
PPT学习交流
Hale Waihona Puke 10第一节 概 述
一、急危重护理学的起源与发展 1.国际急救护理学的起源与发展
PPT学习交流
11
1.国际急救护理学的起源与发展
(1)起源 1854-1856年的克里米亚战争 弗洛伦斯·南丁格尔率领38名护士前往前线实行救护,
Q1:急诊科的任务有哪些?急诊和急救有什么区别? Q2:什么是急救绿色通道?有哪两种主要形式? Q3:什么是急诊分诊?为什么要分诊? Q4:分诊时如何收集资料? Q5:急诊护理评估中,初级评估和次级评估的目的
是什么?
PPT学习交流
31
PPT学习交流
32
4
第一节 概 述
Q:什么是急危重症护理学(Emergency and Critical Care Nursing ) ?
(研究什么?特点是什么?目的是什么?)
PPT学习交流
5
研究内容:各类急性病、急性创伤、慢性病 急性发作及危重症患者的抢救与 护理。(?)
目的 :挽救患者生命、提高抢救成功率; 促进患者康复、减少伤残率; 提高生命质量。
14
(2)发展
1963年,美国耶鲁大学 的New Haven Hospital 急诊科首次运用分诊技术
1968年美国麻省理工学 院建立急救医疗服务体系
PPT学习交流
15
(2)发展
教 育 : 1972 年 : 英 国 皇 家 护 理 学 院 成 立 A & E (Accident &Emergency Nursing Group) ,为护士 提供不断更新临床急救知识与技术,形成当今急救护理 课程的雏形。
PPT学习交流
6
三、急危重症护理学的学科特点与要求
(1)学科特点: 专业特征:跨学科、综合性;独立性、合作性; 患者特点:起病急、病情危重、变化快、病因复杂; 工作要求:最短时间、最有效的方法,初步判断和紧
急救护。
PPT学习交流
7
三、急危重症护理学的学科特点与要求
(2)素质要求: 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 具有良好的管理协调能力 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 熟悉常用急救技术 具备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system, EMSS): 综合院前急救、院内急诊科救护、重症监护室救护
和各专科的“生命绿色通道”为一体的急救网络。
PPT学习交流
26
院前急救—急诊室急救—ICU救治
PPT学习交流
27
。。
PPT学习交流
28
第二节 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组成 与管理
二、急救医疗体系的管理 1.建立灵敏的通讯网络 2.改善院前急救的运输工具 3.加强急救专业人员培训 4.普及社会急救 5.完善卫生法律法规 6.组建布局合理的急救网络
19
一、急危重护理学的起源与发展
Q:国际上,急危重护理学起源于什么?我 国起源于什么?为什么都起源于战争?
Q:是一个年轻的学科吗?
PPT学习交流
20
二、急危重护理学的研究范畴
院前急救
是指急危重症患者进入医院前的救护包括现场急救和 途中监护两大任务。
PPT学习交流
21
二、急危重护理学的研究范畴
科技:电子设备的发展,出现了心电监护仪、电除颤、 人工呼吸机等。
PPT学习交流
16
PPT学习交流
17
(2)发展
国际组织:1975年5月,国际红十字会提出了:急救事 业国际化、国际互助和标准化的方针。
学科发展:1979年,国际上正式承认急救医学是一门独 立的医学学科。急救护理学。1983年,美国医学专业委 员会确立麻醉、内科、外科和儿科四大医学专科中设立 危重症医学专业。
死亡率从42 %下降到2.2 %. 急救护理技术在抢救急危重症患者中的重要作用
PPT学习交流
12
(2)发展
➢ 20世纪50-60年代,欧美国家的医疗机构相继建 立起重症监护治疗病房 北欧脊髓前角灰白质炎大流行“铁肺”治疗
PPT学习交流
13
世界上最早的用于监护护理衰竭患者的
“监护病房”
PPT学习交流
急诊科医护人员对急危重症患者实行集中式抢救、监护、 留院观察。
PPT学习交流
22
二、急危重护理学的研究范畴
重症监护病房救护
受过专门训练的医护人员在配备先进急救设备和监护 设备的重症监护病房,对危重症患者进行全面监护及 治疗。
PPT学习交流
23
二、急危重护理学的研究范畴
灾难救护
是指对自然灾害或人为灾难所造成的人员伤害迅速有 效的进行救治。 寻找并救护伤病员、检伤分类、现场急救、运输和疏 散伤病员。
PPT学习交流
18
1.我国急救护理学的起源与发展
(1)起源: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战地初级救护和转运。
(2)发展:
20世纪50年代,在大中城市建立急救站
70年代开始建设心脏监护病房
80年代各医院相继成立急救中心
1981年《中国急救医学》杂志创刊
1986年11月,PP《T学习中交流华人民共和国急救医疗法》
PPT学习交流
24
二、急危重护理学的研究范畴
急危重症护理教学、管理和科研
包括急危重症护士的技术业务培训、急救护理工作的 管理、科学研究和情报交流。
PPT学习交流
25
第二节 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组成 与管理
一、急救医疗体系的组成 急 救 医 疗 服 务 体 系 ( emergency medical service
PPT学习交流
29
第二章 院前急救
Q1:心搏骤停的患者能否立刻转运,为什么? Q2:院前急救是对症治疗还是病因治疗,为什么? Q3:院前急救的工作模式中,英美模式和欧洲模式
的区别在哪里? Q4:P10导入情景。 Q5:灾难救护相较于平时的院前急救有何特点?
PPT学习交流
30
第三章 急诊科管理
急危重症护理学
Emergency and Critical Care Nursing
PPT学习交流
1
课前交流
自我介绍 新学期的感受 寒假见闻
PPT学习交流
2
急危重症护理学
Emergency and Critical Care Nursing
PPT学习交流
3
国际急救标志“生命之星”
PPT学习交流
PPT学习交流
8
一、急危重护理学的起源与发展
Q:国际上,急危重护理学起源于什么?我 国起源于什么?为什么都起源于战争?
Q:是一个年轻的学科吗?
PPT学习交流
Hale Waihona Puke 10第一节 概 述
一、急危重护理学的起源与发展 1.国际急救护理学的起源与发展
PPT学习交流
11
1.国际急救护理学的起源与发展
(1)起源 1854-1856年的克里米亚战争 弗洛伦斯·南丁格尔率领38名护士前往前线实行救护,
Q1:急诊科的任务有哪些?急诊和急救有什么区别? Q2:什么是急救绿色通道?有哪两种主要形式? Q3:什么是急诊分诊?为什么要分诊? Q4:分诊时如何收集资料? Q5:急诊护理评估中,初级评估和次级评估的目的
是什么?
PPT学习交流
31
PPT学习交流
32
4
第一节 概 述
Q:什么是急危重症护理学(Emergency and Critical Care Nursing ) ?
(研究什么?特点是什么?目的是什么?)
PPT学习交流
5
研究内容:各类急性病、急性创伤、慢性病 急性发作及危重症患者的抢救与 护理。(?)
目的 :挽救患者生命、提高抢救成功率; 促进患者康复、减少伤残率; 提高生命质量。
14
(2)发展
1963年,美国耶鲁大学 的New Haven Hospital 急诊科首次运用分诊技术
1968年美国麻省理工学 院建立急救医疗服务体系
PPT学习交流
15
(2)发展
教 育 : 1972 年 : 英 国 皇 家 护 理 学 院 成 立 A & E (Accident &Emergency Nursing Group) ,为护士 提供不断更新临床急救知识与技术,形成当今急救护理 课程的雏形。
PPT学习交流
6
三、急危重症护理学的学科特点与要求
(1)学科特点: 专业特征:跨学科、综合性;独立性、合作性; 患者特点:起病急、病情危重、变化快、病因复杂; 工作要求:最短时间、最有效的方法,初步判断和紧
急救护。
PPT学习交流
7
三、急危重症护理学的学科特点与要求
(2)素质要求: 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 具有良好的管理协调能力 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 熟悉常用急救技术 具备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system, EMSS): 综合院前急救、院内急诊科救护、重症监护室救护
和各专科的“生命绿色通道”为一体的急救网络。
PPT学习交流
26
院前急救—急诊室急救—ICU救治
PPT学习交流
27
。。
PPT学习交流
28
第二节 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组成 与管理
二、急救医疗体系的管理 1.建立灵敏的通讯网络 2.改善院前急救的运输工具 3.加强急救专业人员培训 4.普及社会急救 5.完善卫生法律法规 6.组建布局合理的急救网络
19
一、急危重护理学的起源与发展
Q:国际上,急危重护理学起源于什么?我 国起源于什么?为什么都起源于战争?
Q:是一个年轻的学科吗?
PPT学习交流
20
二、急危重护理学的研究范畴
院前急救
是指急危重症患者进入医院前的救护包括现场急救和 途中监护两大任务。
PPT学习交流
21
二、急危重护理学的研究范畴
科技:电子设备的发展,出现了心电监护仪、电除颤、 人工呼吸机等。
PPT学习交流
16
PPT学习交流
17
(2)发展
国际组织:1975年5月,国际红十字会提出了:急救事 业国际化、国际互助和标准化的方针。
学科发展:1979年,国际上正式承认急救医学是一门独 立的医学学科。急救护理学。1983年,美国医学专业委 员会确立麻醉、内科、外科和儿科四大医学专科中设立 危重症医学专业。
死亡率从42 %下降到2.2 %. 急救护理技术在抢救急危重症患者中的重要作用
PPT学习交流
12
(2)发展
➢ 20世纪50-60年代,欧美国家的医疗机构相继建 立起重症监护治疗病房 北欧脊髓前角灰白质炎大流行“铁肺”治疗
PPT学习交流
13
世界上最早的用于监护护理衰竭患者的
“监护病房”
PPT学习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