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生理学 09排泄(2)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鸟类的盐腺



海鸟饮海水吃海产,要排除进入体内过多 的盐分,单靠肾是不够的。 海鸟的盐腺位于眼眶上方的头骨窝内,左 右对称,导管开口于鼻腔。 陆生的鸟类中也有的保留着盐腺,但比海 鸟的小。一些生活在沙漠的鸟(如鸵鸟), 猛禽和缺乏水源环境的鸟,也具有类似于 海鸟的盐腺。

盐腺的活动受进入体内Na+的调节,当超量 摄入Na+后引起血浆晶体渗透压升高,盐腺 立即被激活,几分钟内就从静止状态转入 活动状态,开始分泌,一旦盐负荷消失, 其分泌立即停止。这种作用似具有“全或 无”的特征,而不像肾那样连续性活动。

美洲鳗鲡等生殖回游鱼类在从淡水转移到 海水时,血浆中的Na+升高,同时鳃上 Na+-K+ ATP酶的活性升高,从而使排出的 Na+增多。
二、爬行类和鸟类的盐腺是肾外渗透调节器官
(一)爬行类的盐腺 爬行类的肾无典型的髓袢,肾髓质渗透压 低,对尿的浓缩能力弱,不能排除大量的 盐分,但发展了另一种排盐器官—盐腺。 有些蛇、龟、蜥蜴头部的眼眶附近有盐腺, 能分泌高浓度的钠、钾和氯。这些盐腺对 体内水盐平衡和酸碱平衡的作用超过了肾。
1、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



肾素是肾小球近球细胞分泌的一种蛋白水解酶。 肾素释放入血后,将血浆中的血管紧张素原水解, 产生血管紧张素I(10肽)。 血液流经肺部时在转换酶的作用下,血管紧张素I 被水解成8肽的血管紧张素II。 血管紧张素II有较强的缩血管、升高血压、刺激 肾上腺皮质球状带分泌醛固酮的作用。所以,这 个系统由称之为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
(三)肾髓质高渗梯度的保持

深入到髓质的直小血管呈U形,其管壁对水 和小分子物质(如NaCl)也通透,于是构 成了一个逆流系统,且与髓袢伴行。



当直小血管的血液沿下降支流动时,周围 组织液中的NaCl、尿素等不断进入血液, 使其中的(渗透压倍增)浓度不断升高。 当直小血管中的血液由上升支流走时,其 中大量的NaCl、尿素就又扩散到组织间液, 而不被其中的血液大量带走。 直小血管升支越靠后,血压就越低,其中 的水越不容易出来。所以,直小血管只带 走了较多的水,使肾髓质的高渗状态得到 维持。

2、大动脉和左心房内膜下有一种容量感受器。 当血量过多时兴奋,其冲动沿迷走神经上 传,间接抑制下丘脑-神经垂体分泌系统, 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使尿量增多,排除 多余水分以恢复正常血量。反之则是相反 的调节过程;
3、颈动脉窦的压力感受器亦可反射性地调节 抗利尿激素的释放。血压升高抑制抗利尿 激素的释放,血压降低促进抗利尿激素的 释放,与左心房容量感受器的作用相似, 但不如左心房容量感受器的影响大。
启动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决定性 的因素是肾素的释放。 调节肾素释放的因素包括: (1)肾血流量的改变(血流量增加时肾素分 泌减少,肾血流量减少时肾素分泌增加); (2)肾交感神经兴奋时直接兴奋近球细胞, 增加肾素的释放; (3)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可直接刺激近 球细胞,促进肾素分泌量增加。
2、逆流倍增


逆流交换的结果使降支的水温不断升高, 这叫作“逆流倍增现象”。 肾小管的髓袢和支小血管呈 U形,构成了 复杂的逆流系统。
(二)肾髓质高渗梯度的形成

根本原因是:肾小管不同部位对水与各种 溶质的通透性和重吸收能力不同。
1、髓袢升支粗段:对水不通透;主动重吸收 NaCl,NaCl使外髓组织液为高渗状态。 2、髓袢降支细段:对水通透;对NaCl不通 透。小管液在向下流动时,水不断被周围 的高渗组织液夺走,NaCl的浓度越向下越 高,在髓袢的底部达最高。 3、升支细段:对水不通透;对NaCl通透。 所以,小管液的大量NaCl扩散到内髓,形 成了内髓的高渗状态。
第四节 肾泌尿功能的调节

机体主要通过影响肾血流量、肾小管管壁 细胞对水的通透性和各种物质的重吸收、 分泌等过程来调节肾的泌尿功能。
一、肾血流量的调节

主要有肾内部对肾血流量的自身调节和整体 的神经体液调节。
1、肾血流量的自身调节


入球小动脉平滑肌能随肾动脉压的变化而调节自 身的紧张程度,以改变肾小球的血流量。肾动脉 血压高时,入球小动脉平滑肌紧张性增强,管径 变小阻力加大;肾动脉血压低时,入球小动脉平 滑肌紧张性减弱,管径变大阻力减小。 当动脉压在10.7~24.0kPa(80~180mmHg)之 间变动时,肾血流量和肾小球滤过率能保持相对 稳定。这种机制称为血压—血流自身调节机制。

抗利尿激素与远曲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细胞 膜上的受体结合后,激活细胞内的腺苷酸环 化酶,使cAMP增加,cAMP激活蛋白激酶, 使膜蛋白磷酸化而改变膜的构型,导致水 通道开放,提高了对水的通透性,促进远 曲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使排尿量 减少。
(二)醛固酮的作用和分泌调节


醛固酮由肾上腺皮质的球状带分泌,能促 进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Na+的主动重吸收和 促进K+的排出,称为“保Na+排K+”作用。 醛固酮的分泌受肾素-血管紧张素和血浆中 的Na+和K+浓度的调节。
第六节 排尿活动及其调节

肾的泌尿活动是连续不断进行的,形成的 尿液经输尿管储存在膀胱中,当贮积到一 定容量时引起尿意,经排尿反射完成排尿。
一、膀胱和尿道括约肌的神经支配




由脊髓传出三对神经支配尿道内括约肌(平滑肌)、外括 约肌(横纹肌)和膀胱逼尿肌(平滑肌)。 从骶髓2-4节的侧柱发出的盆神经(副交感神经)支配尿 道内括约肌和膀胱底部,兴奋时尿道内括约肌舒张、膀胱 壁收缩,促成排尿; 由胸髓12节和腰髓1-2节的侧柱发出的腹下神经(交感神 经)支配膀胱和内括约肌,兴奋时内括约肌收缩、逼尿肌 舒张,促使膀胱贮尿; 从骶髓2-4节前角运动神经元发出的阴部神经支配会阴的 横纹肌和尿道外括约肌,接受大脑的随意支配,兴奋时能 引起外括约肌收缩,阻止排尿。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神经都是混合性神经,内部分别含有传 入和传出神经纤维。
二、尿的浓缩与稀释的机制:逆流系统学说


关于随着机体水平衡情况的变化,肾能使 尿浓缩或稀释的机制,实验和理论根据较 为充分的是逆流系统学说。 该学说包括逆流倍增机制和逆流交换机制 两部分。
(一)逆流交换与逆流倍增
1、逆流交换 两个并列的管道,其中的液体流动方向相反,称 逆流。以一个逆流管通过水浴盆加温为例: a.如果逆流管的上升支和下降支彼此不交换热量, 则这个逆流管从水浴盆得到的热量全部带走,即 带走热量较多; b. 如果逆流管的上升支和下降支彼此能交换热量, 则这个逆流管升支从水浴盆得到的热量就有一部 分传给了降支,给其预热,这样,带走的热量就 较少。 降支中的水从升支中得到热量而逐渐升温,这叫 作“逆流交换现象”。
(四)稀释尿和浓缩尿的最后形成

抗利尿激素的作用及其分泌的调节是形成 稀释尿和浓缩尿的关键。
(五)影响尿液浓缩和稀释的因素
1、髓袢的机能 (1)肾盂肾炎引起肾髓质的纤维化、肾囊肿 引起的髓质萎缩等都会使髓质的逆流系统 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减弱了尿的浓缩能 力。 (2)“速尿”“利尿酸”等药物,抑制肾小 管升支粗段主动重吸收NaCl,影响肾髓质的 高渗梯度,所以具有利尿作用。

2、血浆中的Na+和K+浓度

当血浆中K+浓度稍超过正常水平(如提高 0.5~1.0mEq/L)或Na+浓度降低时,都 将刺激肾上腺皮质球状带增加醛固酮的释 放。血K+对于醛固酮分泌的调节更为显著。
第五节 脊椎动物的肾外渗透调节器
一、鱼类的鳃为肾外渗透调节器官 淡水鱼类的体液比水的渗透浓度高,为了 不丢失电解质,可通过较为发达的肾排出 低渗尿。 海产的硬骨鱼类则相反,海水的渗透压高 于体液。为能保持体液的渗透压和体内的 水分不大量散失,其鳃上皮细胞有一些特 化成能将Na+和Cl-排出体外的泌盐细胞, 又称氯细胞。该细胞上有丰富的Na+-K+泵, 通过Na+-K+泵将Na+泵出细胞。
2、肾血流量的神经体液调节




刺激支配肾的交感神经使入球和出球小动脉明显 收缩。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是促进肾血管收 缩的主要激素。 所以剧烈的肌肉运动、情绪紧张、疼痛刺激等使 交感神经紧张、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释放增 加时,肾血流量都会减少,泌尿量也必然减少。 神经—体液调节是整体性的调节,其作用在于使 肾血流量适应于全身循环血量的再分配,间接改 变肾的泌尿机能。 肾自身调节与神经—体液调节是互为补充、相辅 相成的。




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都是被动重吸收:渗 透作用,各部重吸收水的量取决于对水的通透性。 近球小管对水的通透性很高,该部能重吸收滤液中 水的65%~70%,近曲小管重吸收的量总占肾小 球滤过率的60%左右,称为球—管平衡。 髓袢和远曲小管对水通透性仅为近球小管低 1/4~1/5倍,各重吸收滤液中水的10%。 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率变化很大,为滤液中水的 10%~20%,该部分对水重吸收能力受激素调控, 是肾进行尿的浓缩和稀释的关键部位。
2、尿素浓度
(1)营养不良,缺乏蛋白质时,体内尿素生 成较少,使肾髓质的高渗梯度减弱,浓缩 尿液的能力降低。 (2)老年人蛋白质代谢率降低,浓缩尿液能 力减弱。
3、直小血管血流
(1)血流过快:NaCl、尿素得不到充分交 换,被血流带走较多,肾髓质高渗梯度减 弱,浓缩尿液能力降低。 (2)血流过慢:水不能及时被血流带走,肾 髓质高渗梯度减弱,浓缩尿液能力降低。
二、肾小管活动的调节

肾小管的重吸收机能受神经—体液因素的 调节。较明确的是抗利尿激素和醛固酮的 调节。
(一)抗利尿激素的分泌及作用
多种因素影响抗利尿激素释放,主要有: 1、下丘脑及其他器官组织存在渗透压感受器, 能感受血浆渗透压,特别是血浆晶体渗透 压的变化。当机体缺水时晶体渗透压升高, 刺激这些感受器使其兴奋,从而促进神经 垂体对抗利尿激素的释放,肾重吸收大量 水分,尿液被浓缩,尿量减少。
4. 集合管对Na+的重吸收 + 在存在醛固酮时,集合管可主动重吸收Na , 这就使内髓的渗透压进一步升高。 5. 尿素的再循环 髓袢降支、升支粗段、远曲小管、集合管 皮质部和外髓段,对尿素都不通透。只有 集合管内髓段和髓袢升支细段对尿素通透。



当存在抗利尿激素时,远曲小管和集合管 对水重吸收,使集合管中的尿素浓度增高。 尿素扩散到内髓组织间隙,使尿素的渗透 压进一步升高。内髓组织液的尿素又可进 入升支细段的小管液,这就形成了尿素的 再循环:集合管内髓→内髓组织间液→升 支细段→远曲小管→集合管内髓。 由此可见:外髓的高渗是主动重吸收NaCl 形成的。内髓的高渗是尿素和NaCl被动扩 散共同形成的。
第三节

尿的浓缩和稀释

尿的浓缩和稀释是与血浆比较而言的。 如果尿的渗透压高于血浆称高渗尿,即尿 被浓缩。反之称低渗尿,即尿被稀释。 尿的浓缩和稀释与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率 密切相关。
一、水的重吸收与尿的浓缩和稀释



当体内缺水时,肾重吸收的水多,排出的 是高渗尿。 体内水过剩时,肾重吸收的水较少,排出 的是低渗尿。 肾对水的重吸收率减少1%,则尿量就将增 加1倍,这充分说明水的重吸收与尿量的关 系。
(三)盐腺分泌的调节



可分为神经和体液两种调节方式。 盐腺分泌的启动由神经反射活动引起的。位于心 脏和下丘脑内的渗透压感受器能感受体液盐负荷, 兴奋信号由多条途径汇聚于下丘脑室旁核附近的 整合区,整合后的信息一方面激活内分泌系统, 另一方面下传到脑干副交感核团,后者发出节前 纤维经过筛骨神经节换元,节后神经纤维释放乙 酰胆碱直接作用于盐腺组织细胞上的M型受体而 启动细胞的分泌活动。 皮质酮、催乳素和甲状腺激素等可直接或间接加 强盐腺的分泌活动。
二、膀胱贮尿与生理性容量




在一定范围内,膀胱的容积能随尿量的增加而增 大,其内压却无较大变化,这一现象称为膀胱的 适应性。 正常成人,膀胱内尿量达100~150ml时,有充 盈感。 尿量达到150~200ml时,则产生尿意。 尿量达250~450ml时,则引起排尿,此为无不 适感的最大容量,称为膀胱生理性容量。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膀胱内尿量达700ml时,便是过度扩张状态, 会有疼痛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