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公民基本权利的宪法保护(一)
2020年宪法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第四套)
![2020年宪法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第四套)](https://img.taocdn.com/s3/m/999d36200029bd64783e2cd4.png)
2020年宪法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第四套)1、(单选题)中华人民共和国()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A.群众B.公民C.人民D.国民正确答案:B用户选择:B2、(单选题)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宪法明确规定的公民的基本权利?()A.环境权B.受教育权C.选举权D.劳动权正确答案:A用户选择:A3、(单选题)现行《宪法》明确规定,由于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侵犯公民权利而受到损失的人,有依照法律规定()。
A.要求给予刑事处罚的权利B.提出民事补偿的权利C.取得赔偿的权利D.提出补偿的权利正确答案:C用户选择:C4、(单选题)任何公民,非经()批准或者决定或者()决定,并由()执行,不受逮捕。
A.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公安机关B.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C.人民法院,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D.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正确答案:A用户选择:A5、(单选题)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保护属于我国公民的()权利。
A.文化教育B.政治自由C.社会经济D.人身自由正确答案:D用户选择:D6、(单选题)我国公民的平等权利是指公民()。
A.事实上平等B.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C.有相同的权利和义务D.在立法上一律平等正确答案:B用户选择:B7、(单选题)下列各项权利和自由中,()是我国宪法没有规定的。
A.言论自由B.迁徙自由C.宗教信仰自由D.公民的人格尊严正确答案:B用户选择:B8、(单选题)公民应履行的最根本的法律义务是()。
A.劳动的义务B.依法纳税C.遵守宪法和法律D.受教育的义务正确答案:C用户选择:C9、(单选题)根据现行《宪法》规定,关于公民权利和自由,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A.劳动、受教育和依法服兵役既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又是公民的基本义务B.《宪法》明确规定,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C.休息权的主体是全体公民D.公民在年老、疾病或遭受不法侵害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正确答案:B用户选择:B10、(单选题)根据我国宪法关于公民基本权利的规定,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A.我国公民的出版自由不能被剥夺B.我国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遭受抢劫时有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C.我国宪法没有明确公民信仰宗教的自由D.我国劳动者有休息的权利正确答案:D用户选择:B11、(单选题)下列人员中不享有宪法规定的选举权的是()。
未列举基本权利的宪法保护(1)
![未列举基本权利的宪法保护(1)](https://img.taocdn.com/s3/m/3cc0e2634028915f814dc299.png)
未列举基本权利的宪法保护(1)宪法文本对于基本权利的列举,可以追溯到近代成文宪法的产生之初。
1776年的弗吉尼亚宪法,首先对公民基本权利作了专门规定。
1789年制定的美国联邦宪法,最初虽然没有专门规定基本权利,但是不久便通过了被称为“权利法案”的前十条宪法修正案。
法国***后颁布的第一部宪法——1790年宪法,将1789年《人权宣言》作为宪法的序言,还规定了公民享有的集会、请愿、宗教信仰以及有限制的选举权等权利。
美国和法国宪法的做法,为各国宪法所仿效,蔚然成风。
于是,便有了成文宪法列举基本权利的传统,也有了这样的问题——在各国宪法列举之外的未列举基本权利是否应受宪法保护?这一问题虽然有些古老,但是,即使是在美国,这个很早便有了肯定未列举基本权利的宪法第九修正案①的国家,对此问题的争执仍未停止。
当美国联邦最高法院作出一系列判决,承认个人隐私、堕胎、同性恋等“新权利”后,“要不要保护未列举基本权利?”这一争执成为美国社会的热门话题之一。
在1965年Griswold V. Connecticut②一案中,美国最高法院首次提出了宪法上的隐私权概念,判决已经结婚的夫妇,享有避孕的权利。
在1973年著名的Roe v. Wade③一案中,最高法院作出了具有历史性意义的判决:宪法中存在隐私权,因此堕胎是合法行为。
在2003年的Lawrence v. Texas④一案中,美国最高法院推翻了Bowers v. Hardwick,⑤认为德州刑法惩罚同性恋之间的肛交行为,侵犯了第十四修正案的正当程序条款所保护的重要自由与隐私权。
由于这些宪法并没有直接规定的所谓“新权利”极大地改变了美国社会,因而受到了来自美国保守派的强烈攻击。
于是,“要不要保护未列举基本权利?”的争论,连同“司法能动”还是“司法克制”的争论,所谓“解释与不解释”的争论,以及围绕原旨解释的争论,成为美国保守派和自由派之间最为重要的辩论之一。
保守派注重尊重传统,强调对现状的维持。
宪法题库(一)--普法考试
![宪法题库(一)--普法考试](https://img.taocdn.com/s3/m/f76b8a9c011ca300a7c3904b.png)
1、(单选题)根据宪法和法律规定,关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下列哪一选项是不正确的?()A.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对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负责,并接受其监督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体现了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原则C.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正确答案:A2、(单选题)在我国《宪法》的规定中,下列哪项不属于公民的诉愿权内容?()A.批捕权B.批评权C.检举权D.建议权正确答案:A3、(单选题)我国公民的平等权利是指公民()。
A.事实上平等B.在立法上一律平等C.有相同的权利和义务D.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正确答案:D4、(单选题)下列有关XX信仰自由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强制公民信仰XX或者不信仰XXB.不得歧视信仰XX的公民和不信仰XX的公民C.XX团体和XX事务不受外国势力的支配D.少数民族聚居区的学校应该开设XX课程正确答案:D5、(单选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常设机关,根据《宪法》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多项职权,但下列哪一职权不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A.在全国人大闭会期间,审查和批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国家预算在执行过程中所必须作的部分调整方案B.决定同外国缔结的条约和重要协定的批准和废除C.批准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建置D.解释宪法,监督宪法的实施正确答案:C6、(单选题)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保护属于我国公民的()权利。
A.文化教育B.社会经济C.人身自由D.政治自由正确答案:7、(单选题)关于文化教育权利是公民在教育和文化领域享有的权利和自由的说法,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A.受教育既是公民的权利,又是公民的义务B.我国宪法没有明确规定公民受教育权利C.我国公民有进行科学研究、文学艺术创作和其他文化活动的自由D.宪法规定的文化教育权利是公民的基本权利正确答案:B8、(单选题)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宪法明确规定的公民的基本权利?()A.受教育权B.选举权C.环境权D.劳动权正确答案:C9、(单选题)下列各项权利和自由中,()是我国宪法没有规定的。
简论人权在我国的宪法保护
![简论人权在我国的宪法保护](https://img.taocdn.com/s3/m/32bf42d6c1c708a1284a44df.png)
简论人权在我国的宪法保护人权是人依其自然属性和社会本质所应享有的、受社会经济文化条件制约的权利,依其存在状态的不同可表现为应有权利、法定权利、实有权利。
从学术史的角度来看,人权(human rights)这个概念一般被认为是西方文化的产物。
有关人权的主张最早产生于古代自然法和自然权利的概念之中。
古希腊斯多葛学派主张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不受任何基于政治地位、家庭背景等因素的影响。
早期的基督教和自然神宗教的教义认为,上帝创造人本身就意味着赋予人某种存在的价值,依其存在的价值和尊严,理所当然就享有一定的权利了。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一些人文主义思想家从历史文库中重新祭起人权思想的旗帜,加以适当改造后用来向封建的意识形态发起进攻。
他们主张以“人”为中心,把“人”作为一切事物的出发点和归宿,用“人权”取代“神权”,声称人类“天生一律平等”。
十七世纪启蒙思想家倡导的天赋人权学说更是主张“人类天生都是自由、平等和独立的”,每个人都是“他自身和财产的绝对主人”,生命、健康、自由和财产是每个人“不能变更”和“无从否定”的天赋人权。
一、人权在我国的发展与现状19世纪后半叶,我国早期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马建忠、郑观应等人将西方近代意义上的人权概念介绍、引入中国。
清末变法维新和立宪修律运动以及人权与宪政思想在中国迅速的传播,对我国的辛亥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都产生过积极影响。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政府也曾注意总结人权发展的成果,重视人民对人权的理想追求。
例如,周恩来总理曾于1954年亚非会议全体会议上代表中国政府庄严声明:“各族人民不分种族和肤色都应该享有基本人权,而不应该受到任何虐待和歧视。
”“反对种族歧视,要求基本人权……已经是觉醒了的亚非国家和人民的共同要求。
”1上世纪50年代末以后,人权概念在我国一度被视为“异端”而打入冷宫,人权理论和人权问题亦被弄得混乱不堪。
即使到了1979年前后,还有学者坚持认为:“人权是资产阶级的口号和意识形态,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再提“尊重人权”,“争取人权”的口号,实际上是向党和政府“示威”,是意味着要倒退到资本主义社会中去。
浅谈我国公民基本权利保障的立法完善
![浅谈我国公民基本权利保障的立法完善](https://img.taocdn.com/s3/m/859da502cfc789eb172dc8c0.png)
浅谈我国公民基本权利保障的立法完善论文关键词:权利宪法权利程序正义论文摘要:权利是宪法上确认的权利,是宪法赋予公民的权利和自由的指称,它包括人的尊严、平等权、言论自由、出版自由、人身自由、宗教自由、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等我国公民的权利还,本文就从立法了的建议。
权利,或称宪法权利,是宪法上确认的权利,是宪法赋予公民的权利和自由的指称,包括人的尊严、平等权、言论自由、出版自由、人身自由、宗教自由、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等。
权利和自由在公民的权利体系中较高的地位和价值,冠之以权利的名称。
我国现行宪法的规定,关于公民权利的规定主要体现在“章公民的权利和义务”中,这__章涉及的宪法条文从33条到56条,公民权利的条文从33条到50条,权利大致分为:(1)平等权;(2)政治权利和自由,包括: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权利;(3)宗教信仰自由;(4)人身自由,包括: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人格尊严不受侵犯、住宅不受侵犯、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5)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检举权、赔偿权;(6)社会经济权利,包括劳动权、休息权、退休人员的生活保障权、物质帮助权;(7)文化教育权利,主要包括:受教育的权利,科学、文艺创作和文化活动的自由。
(8)男女平等权;(9)婚姻家庭的权利。
此外,宪法总纲中还规定了公民的财产权,并于2004年宪法修正案对公民的财产权完整表述为:“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和继承权。
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公民的私有财产征收或者征用并补偿。
”可以说,我国宪法公民权利的规定,内容涉及到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和领域。
我国也参加签署人权保障公约,我国对公民权利的宪法保障。
1997年lO月27日和1998年l0月5日,我国签署《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国际公约》和《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
2001年2月28目,第九届全国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十次会议了批准《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国际公约》的决定。
法宣在线试题答案(宪法部分)
![法宣在线试题答案(宪法部分)](https://img.taocdn.com/s3/m/f6153d59b4daa58da0114aa9.png)
1、(单选题)中华人民共和国()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A.群众B.人民C.公民D.国民正确答案: C 用户选择: A 导入到我的错题解析:展开解析↓收起解析↑2、(单选题)我国现行《宪法》规定,国家举办各种学校,国家普及的义务教育是指)。
(A.职业教育B.高等教育C.中等教育D.初等义务教育正确答案: D 用户选择:导入到我的错题解析:展开解析↓收起解析↑3、(单选题)下列关于平等权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任何公民一律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也都平等地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B.平等权是我国宪法所保护的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C.平等权禁止一切差别D.平等权是公民行使其他权利的基础正确答案: C 用户选择:导入到我的错题解析:展开解析↓收起解析↑4、(单选题)我国公民的平等权利是指公民)。
(A.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B.事实上平等C.在立法上一律平等D.有相同的权利和义务正确答案: A 用户选择:导入到我的错题解析:展开解析↓收起解析↑5、(单选题)根据现行《宪法》规定,关于公民权利和自由,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A.《宪法》明确规定,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B.休息权的主体是全体公民C.劳动、受教育和依法服兵役既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又是公民的基本义务D.公民在年老、疾病或遭受不法侵害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正确答案: A 用户选择:导入到我的错题解析:展开解析↓收起解析↑6、(单选题)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保护属于我国公民的()权利。
A.文化教育B.人身自由C.政治自由D.社会经济正确答案: B 用户选择:导入到我的错题解析:展开解析↓收起解析↑7、(单选题)根据我国《宪法》的规定,下列不属于我国公民享有的基本权利和自由的一项是()。
A.平等权B.人身自由C.依法纳税D.宗教信仰自由正确答案: C 用户选择:导入到我的错题解析:展开解析↓收起解析↑8、(单选题)下列关于我国宗教信仰自由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论我国公民基本权利的宪法保护——以《宪法解释程序法》(专家建议稿)为视角
![论我国公民基本权利的宪法保护——以《宪法解释程序法》(专家建议稿)为视角](https://img.taocdn.com/s3/m/c77d48df960590c69ec376b6.png)
收稿日期:2017-08-25作者简介:常宁堃(1988-),男,山西蒲县人,天津商业大学法学院2015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宪法学与行政法学。
论我国公民基本权利的宪法保护摘要:我国1982年宪法第二章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2004年宪法修正案进一步规定“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在制定法意义上,我国公民基本权利有了越来越完善的宪法依据。
然而,徒法不足以自行,从我国宪法保护公民基本权利的实践来看,公民基本权利保护条款仍停留在纸面上,实施宪法、保护公民基本权利,就必须建立公民寻求宪法救济的途径。
由韩大元等国内学者起草的《宪法解释程序法》(专家建议稿)为公民基本权利保护规定了抽象审查性宪法解释请求权与建议权、具体审查性宪法解释请求权、公民个人请求宪法解释权,文章对这三种保护路径进行分析,并对其规定的合理性提出建议。
关键词:基本权利;宪法保护;宪法解释请求权中图分类号:DF1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0438(2018)03-0049-04(天津商业大学法学院天津300134)常宁堃∗∗∗第38卷第3期绥化学院学报2018年3月Vol.38No.3Journal of Suihua UniversityMar.2018“有权利,就有救济方法,如果存在一种权利,那么,法律就要为这种权利的被侵害找到一种救济方法。
”[1]同样,如果我国宪法不能及时为基本权利受到侵害的公民提供救济,那么,再美好的宪法也仅是纸面上的美好童话。
“宪法必须实施,否则不如无宪”[2]愈来愈成为宪法学界的共识。
借助王泽鉴民法上请求权理论体系,“谁得向谁,依据何种法律规范,主张何种权利”[3]。
在基本权利保护上,公民基本权利的保护,即应表达为:公民得依宪法上的规定向加害人主张,请求宪法监督机构全国人大常委会,保护其宪法上的基本权利。
由此,便可明确公民基本权利保护的重点:一是,有明确的宪法监督机构,由其受理保护公民基本权利的请求;二是,公民可以通过法定渠道,提请宪法监督机构保护其基本权利。
宪法学之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
![宪法学之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https://img.taocdn.com/s3/m/2d4ab4d8bb4cf7ec4afed093.png)
二、政治权利和自由 (一)选举权与被选举权 (二)政治自由:言论自由;出版自由;结 社自由;集会、游行、示威自由
(三)诉愿权:包括批评、建议、申诉、控 告、检举和取得赔偿的权利。
三、宗教信仰自由
四、人身自由 (一)人身自由不受侵犯; (二)人格尊严不受侵犯
(三)公民住宅不受侵犯;
(四)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
§2、 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
一、平等权:宪法第33条第2款的规定, 公民的平等权有以下含义: ① 所有公民平等的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 的权利,平等的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 务; ② 国家机关在适用法律时,对于所有公民 的保护或者惩罚都是平等的,不得因人而 异; 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 法律的特权。
2、范围不同;
3、后果不同;
4、前者为个体概念,后者为群体概念。
三、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一)权利和义务的含义
权利与义务最大的不同在于权利的选择性和义
务的不可选择性,即权利是可以放弃的,义务 是不可放弃、转移或免除的。 (二)公民基本权利的特点: 1、根本性与母体性; 2、稳定性与不可转让性; 3、固有性与法定性; 4、排他性与受制约性。
宪法学之 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
§1、 我国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 概述 一、公民和国籍: 1、公民:具有某个国家国籍的个人或 自然人。 2、国籍:指一个人属于某个国家的一 种法律上的身份。国籍的取得方式有两 种:出生取得和加入取得。
二、公民和人民 在我国公民和人民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主 要区别是:
1、范畴不同;
(六)私生活的权利
五、社会经济、文化教育方面的权利 (一)财产权;
(二)劳动权;
(三)休息权;
(四)退休者生活保障权;
试析从吕特案谈对基本权利的宪法保护(1)论文
![试析从吕特案谈对基本权利的宪法保护(1)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6210b7770b4c2e3f57276355.png)
试析从吕特案谈对基本权利的宪法保护(1)论文下文为大家整理带来的试析从吕特案谈对基本权利的宪法保护(1)论文,希望内容对您有帮助,感谢您得阅读。
【关键词】基本权利保障模式现状完善摘要:结合案例对公民基本权利保障的方式进行分析,公民基本权利保护是作为“高级法.和“根本法”的宪法目的之一,法治形式较完备的国家经过长期发展,逐步形成了以宪法诉讼、违宪审查等为主要形式的公民权利保障模式,在保护公民宪法权利方面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我国应该借鉴国外的经验完善国内基本权利的保障模式。
1问题的提出公民基本权利保护是作为的宪法目的之一,国外关于运用宪法来保护公民基本权利的案例非常常见。
其中最典型的案例就是吕特案。
【案情】VeitHarlan是一个在纳粹时期拍反犹点电影的导演,声名狼籍。
在二战后,他又拍摄了一部影片含有比较强的反犹情绪。
而Luth是一个社会活动者,以消除民族仇恨弥补战争创伤为己任。
他对Harlan的电影组织群众杯葛和在放映电影的剧院前示威,导致Harlan的影片票房收人下降。
Harlan以Luth触犯了他的公民经济利益权为理由,向汉堡法院提出对Luth的禁制令。
汉堡法院判Harhtn胜。
Luth不服以它的个人言论自由被侵犯为由向宪法法院提出上诉。
最后宪法法院归纳说公民间的宪法赋予的公民权的冲突时候,法庭必须遵循合理平衡的标准来对待。
言论自由有社会性的和个人目的性的,当冲突的时候,法庭必须尊重宪法赋予的公民权的前提下,进行判决,汉堡法院明显由于疏忽,不能够充分合理的判断背景,由于Luth的社会目的性高于Harlan 的私人财产保护的目的性。
因此,判luth胜。
在德国,1958年的“Luth案”判决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在该判决中,宪法法院严肃地申明了这样的观点与态度:基本权利的首要功能虽仍然在于赋予人民对抗公权力不法侵害个人自由的消极防御权利,但基本权利的整体同时也建构出一个客观的价值秩序或体系,且该秩序或体系中的每项权利均体现一个客观规范,并各自蕴涵一个客观价值决定。
浅论基本人权的宪法保障
![浅论基本人权的宪法保障](https://img.taocdn.com/s3/m/a2ba0037ed630b1c59eeb56e.png)
浅论基本人权的宪法保障论文摘要:保障人权是宪法的终极价值。
宪法历来被称为人权保障书,人权的实现和保障离不开宪法和宪政制度。
宪法通过宏观上控制国家权力和微观上规定基本权利的内容,形成有机的宪法人权保障机制。
党的十七大报告通篇贯穿着以人为本,改善民主,扩大民生,保障人权的内容。
坚持人权的平等性是我国社会主义人权保障的基本特点,也是我国宪法对人权保障的基本要求。
本文从宪法对人权保障的意义和作用、宪法保障机制等方面进行论述,进而分析了我国在人权保障方面的不足之处并提出了相关完善建议。
论文关键词:宪法人权保障意义人权,是人作为人依据其自然属性和社会本质所应当享有的权利。
尊重和保障人权是当代世界政治发展的主题,也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应有之义。
虽然不是所有的人权都需要法律化,但人权事业发展的历史进程表明,基本人权以及保障基本人权得以实现的其他(非基本)人权可以也应当由法律加以规定。
无论是人权原则、人权内容、还是人权的实现途径,都要通过宪法做出规定。
另一方面,人权保障又是宪法的核心,离开了人权保障,宪法也就失去了其存在的价值。
人权与宪法相互依存、相互作用。
我国现行宪法在总结历史教训的基础上对人权的内容及其保障做出了明确的规定,以宪法为基础的、有中国特色的人权保障制度已初步形成。
虽然这些宪法修正案大大推进了我国人权事业的进一步发展,但我国现行宪法在人权保障方面仍存在诸多不完善之处。
一、宪法对人权保障的意义和作用(一)为中国民主宪政建设提供了法律依据宪法的确立过程也即是人权原则不断宪法化的过程,“既然劳动是劳动者的无可争议的所有物,那么对于这一有所增益的东西,除他以外就没有人能够享有权利。
享有充分的人权,是人类长期以来追求的理想,是无数仁人志士为之努力奋斗的崇高目标。
在17、l8世纪资产阶级宪法诞生后,伴随着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资产阶级的宪法逐步向全球扩展,资产阶级宪法所确认的人权思想和人权原则也被普遍接受,尊重和保障人权已经成为人作为人依据其自然属性和社会本质所应当享有的权利,成为当代世界政治发展的主题,也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应有之义。
宪法学第八章(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问题解析
![宪法学第八章(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问题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d96fd21c0b4c2e3f5727639f.png)
宪法学第八章(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问题解析一、公民、人民、国民公民是指具有一国国籍的人。
我国现行《宪法》明确规定:“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在我国,取得公民资格的条件只有一个,即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公民这个概念有它产生和发展的历史,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社会,不同的国家曾有过不同的含义。
随着历史的发展,公民的词义日趋一致,但由于各国的国情不同,其使用情况也不尽相同。
在西方,如美国、法国、意大利等国,公民和国民、人民是同义词,均指一国的全体成员,而且在宪法中常常是交错使用。
在我国,国民和公民的概念只是不同时期的提法,含义一致。
1949年颁布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曾使用了人民和国民两个概念。
1953年颁布了第一部选举法,我国在法律中首次使用了公民一词。
从此,我国宪法和法律在提到个人的法律地位时,就一直使用公民的概念,而未再使用国民的术语。
在我国公民和人民则是两个概念,其区别为:其一,范畴不同。
人民是个政治概念,是相对于敌人而言的。
划分人民的标准是随着革命性质和革命内容的变化而变化的,即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具体标准。
我国在抗日战争时期,一切愿意抗日的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都属于人民的范畴;在解放战争时期,凡是赞成打倒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大敌人”的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都属于人民。
现阶段,在社会主义新的历史时期,人民则包括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等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以及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
而公民是个法律概念,是与外国人(包括无国籍人)相对应的,它是依据法律来确定的。
在我国,凡是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我国公民。
其二,范围不同。
人民的范围小,仅指国家的主人,在国家政治、社会生活中处于主人翁地位。
公民的范围大,指社会全体成员,即凡具有国籍的自然人,不论在政治上属于敌人还是属于人民,都是公民。
其三,后果不同。
《宪法学》章节练习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下)-自考法学类宪法学(一)试卷与试题
![《宪法学》章节练习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下)-自考法学类宪法学(一)试卷与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d75a1323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f6.png)
《宪法学》章节练习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下)-自考法学类宪法学(一)试卷与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 在公民享有的宪法基本权利体系中,最基础的权利是()A. 经济社会权利B. 人身自由C.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D. 言论自由答案:B2.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宪法规定的公民的基本权利?A. 环境权B. 平等权C. 出版自由D. 受教育权答案:A3. 根据我国宪法的规定,下列有关公民基本权利的宪法保护的表述,哪一个是正确的?()A. 一切公民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B. 宪法规定了对华侨、归侨权益的保护,但没有规定对侨眷权益的保护C. 宪法对建立劳动者休息和休养的设施未加以规定D. 公民合法财产的所有权和私有财产的继承权规定在宪法“总纲”部分答案:D4. 现行宪法规定,我国宗教团体和宗教事务不受()A. 党政机关的支配B. 社会团体的支配C. 外国势力的支配D. 任何人的支配答案:C5. 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包括()A. 人身不受非法拘禁、逮捕、限制、搜查、侵害B. 人格尊严不受侵犯C. 通信自由D. 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自由答案:D6. 从我国宪法和法律来看,人格尊严的基本内容不包括()A. 公民姓名权B. 公民肖像权C. 公民荣誉权D. 公民的通信自由答案:D7. 某县法院在审理一起民事案件中,为查明案件事实,对一当事人的信件进行拆检,弄清了案情并作出了判决。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法院为了查明案情可以对当事人的信件进行拆检B. 法院对当事人与案件无关的信件无权拆检C. 法院对当事人所有的信件都无权拆检D. 法院拆检当事人信件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作出公正的判决答案:C8. 现行宪法规定,享有申诉权的主体为()A. 公民B. 受害公民C. 受害公民的近亲属D. 受害公民及其近亲属答案:A9. 依据宪法,下列哪种情况不是公民获得物质帮助权的原因?()A. 公民在疾病时B. 公民在年老时C. 公民在丧失劳动能力时D. 公民在遭受自然灾害时答案:D10. 根据我国宪法规定,下列关于私有财产权的表述哪一项是不正确的?()A. 公民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B. 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和继承权C. 任何人不得剥夺公民的私有财产D. 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公民的私有财产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答案:C11. 我国宪法规定,公民享有受教育的()A. 权利B. 义务C. 权利和义务D. 责任答案:C12. 我国现行宪法规定,国家举办各种学校,国家普及义务教育的范围是()A. 职业教育B. 高等教育C. 中等教育D. 初等教育答案:D13. 下列哪项属于宪法对特定人的权利保护?()A. 保护开发区人民的权利B. 保护老少边地区人民的权利C. 保护妇女的权利D. 保护特区公民的权利答案:C14. 下列关于我国宪法中庇护权的表述,错误的是()A. 受庇护权只能给予提出申请要求的外国人B. 外国人向我国政府提出避难要求,必须是由于政治原因C. 我国政府对于外国人提出的避难要求应当同意D. 取得庇护权的外国人,不被引渡或驱逐答案:C二.多项选择题15. 依据我国现行宪法,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A. 国家事务B. 经济和文化事务C. 社会公益事务D. 社会事务答案:A、B、D16. 下列有关我国公民权利的表述哪些符合宪法的规定?()A. 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B. 公民对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提出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C. 任何国家机关在接到公民提出的申诉、控告或者检举后,都必须查清事实,负责处理D. 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侵犯公民权利造成损失的,受害人有依法请求赔偿的权利答案:A、B、D17. 我国宪法规定,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A. 国家的利益B. 集体的利益C. 社会的利益D. 其他公民的合法自由和权利答案:A、B、C、D18. 下列关于公民平等权的说法正确的是()A. 平等权是公民的基本权利,也是国家的基本义务。
《中国宪法》 第六章 公民基本权利一般原理(一)
![《中国宪法》 第六章 公民基本权利一般原理(一)](https://img.taocdn.com/s3/m/2aeee8a0a58da0116d17493e.png)
三、基本权利的历史发展与概念
1、基本权利的历史发展:英国的宪法性文件;美国 宪法;法国宪法;魏玛宪法;二战以后的宪法。
2、人权与基本权利关系 3、基本权利的特征:基本权利确立公民的宪法地位, 是一种个体抵抗国家权力的权利体系;基本权利是 权利体系和宪政体制的核心价值;基本权利是实定 法意义上的权利形态;基本权利一般具有不可转让 性;基本权利的综合性。
三、人权条款与国家保护人权义务
1、国家尊重的义务 2、国家保护的义务 3、国家满足或确保的义务 4、国家促进的义务
第六章 公民基本权利一般原理(一)
第一节 人权与权利概念
一、人权概念
1、人权含义的发展 2、宪法文本上的人权表述 3、宪法文本中人权的含义 4、人权与基本权利的关系 5、我国宪法文本中人权条款的含义 6、宪法文本上规定人权条款的意义
二、权利概念
1、权利概念的历史发展 2、权利的含义 3、权利的基本特征 4、权利的基本分类:法律权利与基本权利;政治权
第三节 宪法上列举的基本权利与 未列举的基本权利
一、宪法上列举的基本权利设定方式
1、列举式及其利弊 2、概括式及其利弊 3、折中式及其利弊 4、特殊方式
二、宪法文本上未列举的基本权利保护方式
1、宪法文本上未列举的基本权利保护的理论根据 2、美国宪法修正案第9条争议 3、我国宪法的人权条款与宪法文本上未列举的基本 权利保护
第二节 基本权利主体与分类
一、基本权利主体
1、公民 公民的含义、公民资格的取得、公民与国民
的关系、公民与人民的关系 2、外国人
外国人作为基本权利主体的可能性与局限性 3、法人
论我国公民基本权利的宪法保障及其现状
![论我国公民基本权利的宪法保障及其现状](https://img.taocdn.com/s3/m/680ca1e14afe04a1b071de4b.png)
论公民基本权利限制的基本原则(一)
![论公民基本权利限制的基本原则(一)](https://img.taocdn.com/s3/m/4b5ccf42168884868762d684.png)
论公民基本权利限制的基本原则(一)关键词:公民/基本权利/限制/基本原则内容提要:公民基本权利是宪法所规定的公民在国家和社会生活中最主要的权利。
公民基本权利进入行为领域,都应受到限制,但对限制公民基本权利的国家行为应实行更为严格的“限制”。
对公民基本权利的限制应遵循下述原则:(1)不损害基本权利本身原则。
不能只见限制,不见权利;(2)法律保留原则。
对公民基本权利的限制,应由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立法进行;(3)明确化原则。
限制公民基本权利的法律条文的文意,应具体明确;(4)司法审查原则。
对限制公民基本权利具体行为,公民相对人可提起司法审查。
一、公民基本权利的分类及其限制的必要性什么叫公民基本权利?我国宪法学界的解释可谓众说纷纭,但众多的理解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从宪法规范入手,主张宪法规定的权利就是公民基本权利;另一类定义着眼点是放在“基本”二字上面,而不在于宪法有没有规定。
笔者赞成第一种理解。
公民基本权利的终极来源问题,主要是一个学术问题,宪法规定范围之外公民是否享有其他基本权利,也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
我们讨论的是现实生活中宪法确认的公民基本权利的保护问题,应以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为前提。
对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学者们从不同标准出发,作了不同的分类。
有的将公民基本权利分为六个权利群:一是平等权,在我国指法律适用上的平等;二是政治权利,包括选举权与被选举权、监督权等。
这是公民追求社会发展、实现高层次需求的重要渠道;三是精神、文化活动的自由、通信自由与秘密等;四是人身自由与人格尊严。
这是最古老、最经典的基本权利,也是最易受到伤害的基本权利;五是社会经济权利,包括财产权、劳动权、休息权、生存权、受教育权等,这是发展较快、范围较宽、类型较多的基本权利;六是获得权利救济的权利,包括申告权、求偿权、救助权等,也是基本权利的保障机制1]。
还有的将公民基本权利划分为九类:(1)平等权;(2)选举权与被选举权;(3)言论、出版、结社、集会、游行、示威自由;(4)人身自由;(5)宗教信仰自由;(6)文化教育权利;(7)社会经济权利;(8)监督权与请求权;(9)特定主体的权利。
公民基本权利及法律案例(3篇)
![公民基本权利及法律案例(3篇)](https://img.taocdn.com/s3/m/3c57ca40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76fc104.png)
第1篇一、引言公民基本权利是指宪法和法律赋予公民的基本权利,是公民在社会生活中享有的最基本、最核心的权利。
我国宪法明确规定,公民的基本权利包括言论自由、人身自由、宗教信仰自由、财产权、受教育权等。
本文将通过对几个典型的法律案例进行分析,探讨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与实施。
二、公民基本权利概述1. 言论自由言论自由是公民的基本权利之一,包括发表、传播、接受和评论各种意见和信息的自由。
在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2. 人身自由人身自由是公民的基本权利之一,包括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名誉权、隐私权等。
在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
”3. 宗教信仰自由宗教信仰自由是公民的基本权利之一,包括信仰宗教、不信仰宗教、自由选择宗教和宗教组织等。
在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
”4. 财产权财产权是公民的基本权利之一,包括财产所有权、继承权、债权等。
在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5. 受教育权受教育权是公民的基本权利之一,包括接受教育的权利和提供教育的权利。
在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三、法律案例分析1. 案例一:言论自由的边界案例简介:某网民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了一篇涉及国家领导人不当言论的文章,被公安机关依法行政拘留。
分析:该案例中,网民的行为虽然涉及言论自由,但超出了法律允许的范围。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五条规定,散布淫秽、色情、赌博、暴力、恐怖或者教唆、煽动、侮辱、诽谤他人等内容,扰乱公共秩序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
2. 案例二:人身自由的限制案例简介:某地公安机关在执法过程中,对涉嫌犯罪的嫌疑人进行强制传唤,但未按照法定程序进行。
分析:该案例中,公安机关的行为侵犯了嫌疑人的人身自由。
法宣在线试题答案(宪法部分)
![法宣在线试题答案(宪法部分)](https://img.taocdn.com/s3/m/12b014cd240c844769eaeef1.png)
1、(单选题)中华人民共和国()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A.群众B.人民C.公民D.国民正确答案:C用户选择:A导入到我的错题解析:展开解析↓收起解析↑2、(单选题)我国现行《宪法》规定,国家举办各种学校,国家普及的义务教育是指()。
A.职业教育B.高等教育C.中等教育D.初等义务教育正确答案:D用户选择:导入到我的错题解析:展开解析↓收起解析↑3、(单选题)下列关于平等权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任何公民一律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也都平等地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B.平等权是我国宪法所保护的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C.平等权禁止一切差别D.平等权是公民行使其他权利的基础正确答案:C用户选择:导入到我的错题解析:展开解析↓收起解析↑4、(单选题)我国公民的平等权利是指公民()。
A.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B.事实上平等C.在立法上一律平等D.有相同的权利和义务正确答案:A用户选择:导入到我的错题解析:展开解析↓收起解析↑5、(单选题)根据现行《宪法》规定,关于公民权利和自由,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A.《宪法》明确规定,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B.休息权的主体是全体公民C.劳动、受教育和依法服兵役既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又是公民的基本义务D.公民在年老、疾病或遭受不法侵害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正确答案:A用户选择:导入到我的错题解析:展开解析↓收起解析↑6、(单选题)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保护属于我国公民的()权利。
A.文化教育B.人身自由C.政治自由D.社会经济正确答案:B用户选择:导入到我的错题解析:展开解析↓收起解析↑7、(单选题)根据我国《宪法》的规定,下列不属于我国公民享有的基本权利和自由的一项是()。
A.平等权B.人身自由C.依法纳税D.宗教信仰自由正确答案:C用户选择:导入到我的错题解析:展开解析↓收起解析↑8、(单选题)下列关于我国宗教信仰自由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宗教信仰自由包括传教自由B.宗教信仰自由包括宗教活动自由C.任何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不得强制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D.有过去信教现在不信教或者过去不信教而现在信教的自由正确答案:A用户选择:导入到我的错题解析:展开解析↓收起解析↑9、(单选题)根据现行《宪法》规定,没有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犯罪分子正在服刑期间()。
论我国公民在宪法中的基本权利和宪法保障Microsoft Word 文档
![论我国公民在宪法中的基本权利和宪法保障Microsoft Word 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5f36f743f7ec4afe05a1df07.png)
论我国公民在宪法中的基本权利和宪法保障摘要:宪法作为我国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宪法基本权利是公民在国家和社会中享有的最主要的和不可缺少的权利。
但如果这些基本权利在现实中得不到保障的话,无疑会严重损害宪法的尊严和权威,也会极大地阻碍我国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方略的实现。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进一步发展,我国公民也越来越深刻的体会到宪法所赋予给自己的基本权利的重要性,因此,我们要不断加强和完善公民在宪法中的基本权利。
本文将通过介绍和分析我过公民在宪法中的基本权利的规定,以及认识现状和原因的分析,从而提出加强对公民基本权利的宪法保障措施。
关键词:宪法公民基本权利宪法保障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是自由公民的大宪章。
宪法规定的权利叫基本权利,它决定着公民在国家中的法律地位,是公民在国家和社会中最主要,最根本和不可缺少的权利。
1宪法作为根本法,是其他所有法律的依据,跟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都很密切,而宪法基本权利是公民权利中不可缺少的最重要的权利,是公民其他一切权利的依据,列宁曾经说过:“宪法是什么?宪法就是一张写着人民权利的纸”。
2所以公民享有的基本权利是固有的,是每一个公民与生俱来的权利,它们受到根本大法——《宪法》的确认和保护,处于宪法的核心地位。
而自宪法颁布以来,我国公民基本权利宪法保护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但与此同时,我国宪法在保障公民基本权利的方面也存在着不尽完善的地方,有必要对我国宪法中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进行进一步的加强。
一.我国公民基本权利在宪法中的规定我国宪法对于公民基本权利的规定最近一次的改革是在 1982年,这一年将对于公民基本权利的规定由12条增加到了18条并将其由最初的第三章提前到第二章,显示出公民基本权利的重要性。
宪法在规定和保障公民基本权利和自由时遵循的基本原则可以概括为以下三点,即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且国家尊重和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https://img.taocdn.com/s3/m/36c96d18bed5b9f3f90f1cee.png)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编辑丨笑语盈盈一、公民的基本权利公民的基本权利是由一国的宪法规定的公民享有的,主要的、必不可少的权利,故有些国家又把公民的基本权利称为宪法权。
(一)平等权宪法第三十三条第二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这既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的一项重要原则,也是我国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
其含义有以下几点:第一,我国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一律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并平等地承担相应的义务;第二,国家机关对公民平等权利的保护,对公民履行义务平等的约束,平等的要求;第三,所有公民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
不允许任何组织和个人有超越宪法和法律之上的特权;第四,法律面前一律平等还包括民族平等和男女平等。
(二)政治权利和自由1.选举权与被选举权宪法第三十四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
”选举权与被选举权包含以下内容:(1)公民有权按照自己的意愿选举人民代表;(2)公民有被选举为人民代表的权利;(3)公民有依照法定程序罢免那些不称职的人民代表的权利。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参加国家管理的一项最基本的政治权利,也是最能体现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一项权利。
2.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宪法第三十五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1)言论自由就是宪法规定公民通过口头或书面形式表达自己的意见的自由。
(2)出版自由是公民以出版物形式表达其思想和见解的自由。
(3)集会自由是指公民享有宪法赋予的聚集在一定场所商讨问题或表达意愿的自由。
(4)结社自由是公民为一定宗旨,依照法定程序组织或参加具有连续性的社会团体的自由。
(5)游行自由是指公民采取列队行进的方式来表达意愿的自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论公民基本权利的宪法保护(一)
【论文摘要】宪法的司法化对保护公民基本权利至关重要,是法治进程的必然要求。
但宪法在我国仍被排除在司法领域之外。
根据我国现行体制和宪法实施现状,比较借鉴国外的经验,我国的宪法司法化进程应首先树立宪法权威,改变宪法观念,完善宪法的解释,建立专门的宪法委员会负责处理宪法问题,逐步建立宪法法院和宪法诉讼制度,加强对人权的保护。
【论文关键词】宪法宪法的司法化宪法的司法适用公民基本权利对于宪法司法化的涵义,主要有两种理解。
一是认为“宪法司法化就是指宪法可以向其他法律、法规一样进入司法程序直接作为裁判案件的法律依据”。
二是认为法院在司法审判中不直接援引宪法作为依据,而是对与宪法相抵触的法律和法规进行违宪审查。
笔者认为,违宪审查在我国近期是行不通的。
但是,宪法直接进入司法程序作为判决的依据使用就可以很好的避免违宪审查的缺陷,更直接的发挥宪法的作用。
这正是第一个观点的内容,它指的是宪法的司法适用性,当宪法保护的公民权利受到侵犯时,可直接以宪法为依据向法院起诉,法官也能依宪法审判案件。
这是建立在对公民基本权利的充分保障的宪政理念基础之上的。
我国没有宪法司法适用的规定,宪法的实施仅局限于宪法监督。
而我国在实践中形成的惯例是宪法不可以作为起诉的依据,也不能由法官在判案中直接适用,因此我国宪法的实施有名无实。
一、我国宪法的司法适用在立法与实践中的现状
1.立法上,我国没有关于宪法司法适用的规定
我国宪法不能在审判及司法文书中作为依据使用源于我国的两个司法解释和行政诉讼法。
1955年,新疆省就是否在刑事判决中援引宪法向最高院请示,最高院的答复是“在刑事判决中,宪法不宜援用”,这是我国第一次以司法解释开创的宪法不可被援用的先例。
随后,1986年,最高人民法院又出台了一个司法解释《关于人民法院制作的法律文书应如何引用法律规范性文件的批复》,批复中表示:“人民法院在依法审理民事和经济纠纷案件制作法律文书时,对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法律,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均可引用。
”1989年,我国《行政诉讼法》颁布,其中第52和53条明确规定法院在审理行政案件时以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以及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为依据,但是没有规定是否可以用宪法作为直接依据。
这样,在我国就形成了不援引宪法判案的宪法惯例。
2.司法实践中,援用宪法审判的案件确有存在
尽管我国形成了不援用宪法判案的习惯,但在司法实践中,确实有很多案件需要援用宪法来保护公民权利。
于是有的法院打破惯例,大胆创新,山西闻喜县粮食贸易公司案、赵忠祥诉新华日报社案、齐玉苓案……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案例要属齐玉苓案,它被称为我国“宪法司法化第一案”。
八年前,齐玉苓案得到最高人民法院的支持,最高人民法院于2001年8月13日公布了法释2001]25号《关于以侵犯姓名权的手段侵犯保护的公民受教育的基本权利是否应承担民事责任的批复》,它不仅维护了齐玉苓的合法权益,并且第一次体现了宪法在司法实践中被具体应用的主张,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齐玉苓案虽然在判决中援引了宪法,但笔者认为也并非真正的对宪法的直接适用,而是在向最高院请示以后,根据最高院的批复而适用的,宪法的适用不是一般规则。
这就导致八年后的今天,与齐玉苓有相似遭遇的罗彩霞却得不到相似的判决结果。
2004年,湖南隆回县学生罗彩霞高考后,没有被任何高校录取,而她的同学王佳俊冒名顶替罗彩霞却被贵州师范大学录取。
2009年,罗彩霞诉诸法律维权。
本来“罗彩霞事件”完全可以依循“齐玉苓案”的先例来处理,然而,当年的《批复》已自2008年12月24日起以“已经停止适用”为由被废止了。
最高院的这一举动不仅给罗彩霞案出了难题,更重要的是让讨论至今的“宪法司法化”也受到了质疑。
有的学者认为,2001年的《批复》被废除意味着法院将不能援引宪法裁判。
二、我国确立宪法的司法适用制度的必要性
1.宪法的司法适用是公民权利的保障
宪法生而肩负着保障人权的使命。
在法治化进程中,起灵魂作用的并贯穿始终的是人权的保障。
人权的基础内容是宪法所保护的公民基本权利,宪法是其它法律产生的依据,其所保护的公民基本权利也是其他法律所保护的公民权利的来源和基础。
宪法首先是法,其次才是根本法。
如果我们忘记了宪法的基本属性是法,就会将宪法束之高搁,无法发挥作用,人权就是空洞的口号。
2.有利于树立宪法的权威,完善社会主义法治
法治是当今世界各国的普遍选择。
我国在1999年3月15日的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新的宪法修正案,在现行宪法第5条增加一款:“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标志着我国走上了法治之路。
我国在2004年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了宪法修正案,其中的第24条修正案规定:“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从此,人权保护在我国被提升到了宪法的高度。
宪法的产生是近代法治确立的标志,法治的核心和根本是“宪治”,通过宪法的有效实施来达到宪政的状态。
实行宪政需要能有效实施的活的宪法,否则,有宪法也无宪政。
3.宪法的司法适用是我国经济发展的要求
宪法的司法化最早源于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审理的马伯里诉麦迪逊一案,随后,无论是英美法系国家还是大陆法系国家都纷纷采用,逐渐成为世界各国的普遍做法。
而我国正处于发展市场经济的关键时期,我国已加入世贸组织,逐步向世界市场迈进,这就要求我国的司法制度也要走向世界,与世界看齐。
因此,宪法的司法适用是我国依法治国的要求和法治发展的必由之路。
纵观历史和现实,我国亟需建立宪法的司法适用制度。
三、外国宪法的司法适用的几种模式
1.美国宪法的适用制度
美国的违宪审查制度和宪法司法适用制度关系密切,均包括在司法审查中。
但是,美国法院并不对二者进行区分。
美国的体制被称为“司法机关模式”。
美国是现代资产阶级国家最先颁布成文宪法的国家。
美国违宪审查制度是从马伯里诉麦迪逊案确立的。
当时的大法官马歇尔指出:违反宪法的法律是无效的,那么,应该有人来认定什么是违宪的法律;如果一部法律是违宪的,而该法与宪法均能适用于同一案件,法院应该决定适用哪一个。
因为宪法是美国的最高法律,违宪的法律是无效的,所以,法院当然的应该适用宪法。
美国的违宪审查模式的特点是宪法解释权与审判权合一行使,当法律与宪法确认的公民权利不一致时,则以成文宪法为依据。
在司法审查中,联邦最高法院在审理具体案件时有权通过判决的方式解释宪法,成为保障宪法实施的另一措施。
当个人权利受到侵害时,也可以通过普通法院的司法程序给予救济。
提出侵犯个人宪法基本权利的违宪诉讼,必须是在要求确认被指控的法律违宪的诉讼中附带提起。
这与法国德国有所不同。
2.法国宪法的适用
欧洲各国的体制与美国不同,由于早期受英国“议会至上”原则的影响,欧洲各国的议会过于强大,而法院太弱小。
于是欧洲各国发展了适合自身的模式,将宪法的解释权和违宪审查权授予专门机关,在法国体现为1958年法国第五共和国设立的宪法委员会,其有权解释法国宪法,并有权对议会制定的法律的合宪性进行审查。
法国的体制被称为“专门机关模式”。
欧洲的德国等主要国家也采用此种模式。
法国的宪法委员会只能在议会制定的法律生效之前审查,如果被裁定违宪,则不得颁布。
但是,议会制定的法律颁布生效后,就不得对其合宪性再进行审查。
这是典型的事先审查,是法国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