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电视基础知识
广播电视机务员点知识总结

第一章广播电视机务员知识第一节有线广播电视网络※有线广播机务员主要工作的主要工作在室内,线务员主要工作在室外。
※我国有线广播电视网层次国家级广播电视干线网(简称国干网)、省级广播电视干线网(简称省干网)、地区级广播电视网(简称地市网)和县级广播电视网。
广电宽带城域网络:由广播交互两个业务平台组成的用射频电缆、光缆、微波、数据电缆及其组合来传输和分配交换图像声音及数据信号的城域宽带、多业务有线广播电视网络。
※广电宽带城域网的五个要素:信道构成、物理介质、作业任务、处理对象、功能特点。
※信道构成:具有广播和交互两种信道,分别用于完成广播式业务和交互式业务。
※物理介质:可采用射频电缆、光缆、微波、数据电缆及其组合多种传输介质。
※作业任务:对广播式和交互式业务进行传输、分配、交换三种作业。
※处理对象:图像、声音和数据三种信号※功能特点:覆盖整个城域范围,局域宽带通讯网的特性,可开展多种业务。
※我国的模拟电视制式:PAL-DAM-VSB制式。
※无线广播电视的频率配置主要有48.5-108MHz、167-223 MHz、470-566 MHz,606-958 MHz。
24与25频道之间有40MHz的间隔,被其他部门占用。
开路电视有68个频道,每个频道带宽都是8MHz,伴音载频比图像载频高6.5MHz。
其中1-12频道为VHF频道,13-68为UHF。
调频通道为88 MHz -108 MHz,部分频率与电视频率重叠,因此一般5频道不用。
5-6频道之间有增补频道1-7;12-13频道之间有增补频道8-37;24-25频道之间有增补38-42频道。
※卫星广播电视系统的组成:卫星广播转发器、地球上行发行站、测控站、地面卫星广播电视接收站。
※卫星地面接收站组成:由接收天线、馈源、高频头、功分器和卫星接收机组成。
※卫星广播电视的频率使用:C频段为3720-4180MHz、带宽大约500MHz;Ku频段11.7MHz-12.75MHz,带宽为1.05GHz,每个频带大约20MHz。
电视机原理及维修技术上第一章

附:隔行扫描行、场扫描参数
场频:fZ=fV×2=50㎐ 场周期:TZ=1/50=20ms 每场扫描的行数为312.5行,其中逆程为
25行,正程为287.5行 行频:15625㎐,行周期:64μS
第二节 图像的光电转换
四、基本参量 灰度等级:
第二节 图像的光电转换
四、基本参量 像素计算
消隐信号的幅度其次,是75%
图像信号的幅度在12.5%~75%之间
电
平 图像信号
场消隐信号
100%
均衡脉冲 场同步信号 均衡脉冲
行同步信号 行消隐信号
75%开槽脉冲来自12.5%时间
第三节 黑白全电视信号
图像信号:是反映图像内容的电信号,它 的电压高低表示了图像像素的明暗情况。
我国电视信号采用负极性调制,抗干扰能力 强。(当电子束扫描遇到图像的黑暗部分的 时候,信号的幅度就大,为75%;遇到明亮 部分,信号的幅度就小,为12.5%)
每秒传送25幅图像,会产生闪烁现象, 放映质量不高
附:逐行扫描行、场扫描参数
帧:一幅静止图像叫一帧
帧频:电子束每秒沿垂直方向扫描出的完整图像 数,fV=25㎐
帧周期:TV=1/fV=1/25=40ms 行频:fH=25×625㎐=15625㎐ 行周期:TH=H=1/fH=1/15625=64μS。 行扫描电子束从左到右是正程,约52μS,从右到
一、图像的光电转换过程
把一幅静止的图像分割成许多点( 这 些点称为像素,它是图像的基本单元,像素 越多则分辩率越高),并把这些点逐一变成 电信号,在接收端再把这些电信号按原来的 顺序组合,由显像管(显像管:也叫阴极射 线管,国产管宽高比为4∶3,国外为16 ∶9) 还原成原来的图像。
第二节 图像的光电转换
影视基础知识点总结

影视基础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影视产业概述1.1 影视产业的定义影视产业是指利用影像、声音和文学创作等手段,以各种艺术形式和商业模式为基础,生产和销售各类影视作品的产业。
它是一个涉及影片、电视节目、动画、游戏、音乐等多个领域的综合性产业。
1.2 影视产业的组成影视产业由电影、电视、网络视频、动画、影视配音、影视广告等多个子产业组成。
其中,电影、电视和网络视频是最主要的三大板块。
1.3 影视产业的发展状况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文化娱乐需求的增加,以及科技的进步,影视产业在全球范围内呈现蓬勃发展的态势。
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电影市场,影视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逐年增加。
1.4 影视产业的发展趋势未来,影视产业将更加多元化,包括了黑科技的运用、内容创作的多样性、IP内容的深度开发等。
同时,全球化合作将成为趋势。
第二章影视创作基础2.1 剧本创作剧本是影视作品的基础,良好的剧本有助于推动影视作品的成功。
而好的剧本通常需要包括有吸引人的故事、立体的角色、精彩的情节设计。
2.2 影视拍摄影视拍摄是指把剧本中的内容转化为视觉形象。
影视拍摄包括摄影、美术、服装、灯光、道具、特效等多个方面。
摄影师在拍摄时需要考虑角度、光影、色彩等诸多因素。
2.3 后期制作后期制作是影视作品创作的最后一个环节,包括剪辑、配音、特效、音乐、字幕等。
后期制作的质量直接影响到作品的视觉和听觉效果的表现。
2.4 影视编导编导是影视作品创作的核心人才,他们负责对剧本进行解读,将剧本中的内容转化为视听的形式。
好的编导需要具备丰富的电影知识、过硬的技术和丰富的创意。
第三章影视表演基础3.1 演员表演演员是影视作品的灵魂,他们通过表演将角色的性格、情感展现出来。
好的演员需要具备扎实的表演技巧、丰富的情感表达能力、对角色的深刻理解。
3.2 角色塑造角色是影视作品的重要元素之一,角色的深刻与否直接影响到作品的质量。
塑造好的角色需要演员注意角色的性格特点、心理转变和行为动作等方面。
第1章 广播电视理论基础

<<彩色电视技术>>课件 任课老师:苏庆雄Email:suqingxiong@厦门理工学院光电与通信工程系《电视技术》课程介绍课程性质:专业课课程学时:电子56学时(理论课48、实验课8)通信40学时(理论课40、实验课8)前修课程:电路原理、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高频电路、电源技术、通信原理、信息论与编码、单片机原理、C语言程序设计考试方法:笔试最终成绩评定方式:考试(70%)+ 平时(30 %)平时成绩:〔作业+ 实验〕*出勤率《电视技术》课程的学习目的与实际应用1、电子产品整机的概念:可以把“电路原理、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电源技术、高频电路、通信原理、信息论与编码”等课程的知识串起来;2、校内“电子工程实践”课:电视机的安装调试;3、电视机、显示器的设计制作领域;4、显示屏的生产制造;5、电视广播领域:电视台、有线电台;6、视频监视领域:交通监控、楼宇(社区)安防监控、视频会议等;7、与视频显示有关的电子产品领域:电脑、移动手机、GPS导航器、数码相框、数码相机、摄像机、DVD播放机等。
目 录3.电视信号接收原理、天线及高频调谐器4.图像通道及伴音通道1.广播电视理论基础2.彩色电视基本原理5.PAL 解码器6.扫描电路7.模拟及数字电视图像显示器件8.平板电视技术9.数字电视原理10.数字电视标准11.数字电视信号的发射与接收12. IPTV第 1 章 广播电视理论基础1.1 电视信号传输与接收过程1.2 电视图像的传送原理1.3 图像的摄取与重现1.4 电视扫描1.5 重现图像的基本参数1.6 视频全电视信号1.7 射频电视信号1.8 电视信号的传输方式电视图像信号的传送及接收可分成四个步骤:1.1 电视信号传输与接收过程电光(1) 把图像的光信号通过光电转换器件转换成代表图像的电信号。
(2)将图像信号调制到高频载波,再通过天线向空中辐射出去。
(3)用电视信号接收天线,将“载”着图像和伴音信号的高频载波同时接收下来,送入电视接收机进行放大、解调等一系列的处理。
第1章 广播电视的基本知识

二次电 子
灯丝:6.3V,0.6A。 (12寸以下12V,0.085 至0.089A。) 阴极:几十V至100V 栅极:低于阴极几十伏。 截止电压-20V至-90V 加速极:120V至400V 聚焦极:0V至400V 第二、第四阳极:9KV至 16KV
灯丝
阴极 栅极 (加速极) 第一阳极 铝 荧光粉 膜
第1章 广播电视的基本知识
1956年,法国亨利· 法莱西博士提出了另一种由NTSC制 迪· 基础上改进而来的彩色电视制式SECAM制,1960年被法国采 用。 1960年,西德德律风根公司的赫尔· 伯鲁赫工程师提出了 PAL制,1966年西德和英国确定PAL制为国家标准,我国采用 PAL制。 1965年,我国第一台黑白电视机北京牌14英寸黑白电视机 在天津712厂诞生。 1970年12月26日,我国第一台彩色电视机在同一地点诞生, 从此拉开了中国彩电生产序幕。 1978年,国家批准引进第一条彩电生产线,定点在原上海 电视机厂即现在的上广电集团,1982年10月份竣工投产。不久, 国内第一个彩管厂咸阳彩虹厂成立。这期间我国彩电业迅速升 温,并很快形成规模,全国引进大大小小彩电生产线100条, 并涌现出熊猫、金星、牡丹、飞跃等一大批国产品牌。
荧 光 屏
(聚焦极)
第三阳极
铝膜
高压嘴
管颈
锥体
第1章 广播电视的基本知识
(2)电→光转换 无信号作用时:
电子束扫描方向
负极性信号作用于阴极:
电子束扫描方向
低电平重现 高亮度图像
等亮度光栅
第一行 第二行 第三行 第四行
第1章 广播电视的基本知识
1.2 电视扫描原理
1.2.1 行扫描和场扫描 扫描:电子束在显像管屏面上有规律 的运动 行扫描正程:电子束从左往右运动。 行扫描逆程:电子束从右往左运动。
有线电视概况

噪声、信噪比及噪声系数
噪声是一切干扰和破坏有用信号的无用信号的 泛指。在有线电视系统中,它不仅会影响图像的清晰 度,在屏幕上出现“雪花”或杂乱的干扰条纹,严重时 甚至会淹没信号。因此对于整个系统来说,噪声是一 个重要的指标
噪声产生的来源有系统内部的,也有系统外部的。 系统内部噪声主要是由于各种元器件导电特性而产 生的随机噪声,包括电阻的热噪声、晶体管的散弹噪 声以及低频噪声等。外部的噪声也称为干扰,主要有: 天电干扰、其它电台发射的电磁波、工业干扰以及 天线热噪声等。天电干扰是指由于大气层内各种自 然现象(例如雷雨放电)引起的干扰;工业干扰是指由 于各种电气设备产生的电火花而引起的干扰;天线热 噪声是由于天线周围介质的热运动产生的电磁波辐 射,由天线接收进来而形成的噪声,在具有接收天线的 系统中,它是一项主要的噪声源,通常无论有线电视系 统性能的好坏,在接收天线输出端至少要有2.4dBμV 大小的噪声,从而限制了信号的最低接收电平。
式中 Gp ——相对功率电平; Gu ——相对电压电平; P ——测量点的功率; P0 ——进行比较的基准功率; U ——测量点的电压; U0 ——进行比较的基准电压。
相对电平用来表示两个同类物理量的比值。注 意,这里只是表示一个比值,而不表示一个有确定数 值的物理量。由上述定义可以得出:
(1)当P>P0,则Gp>0,记为+dB,表示测量值大于基准值。 (2)当P<P0,则Gp<0,记为-dB,表示测量值小于基准值,不能误解 为测量值为负。 (3) 当P=P0,则Gp=0,记为0dB,表示测量值等于基准值,不能误 解为测量值也为零。
2 载噪比
在有线电视系统中,大部分传输信号都是高频载波信 号(射频信号),因此常使用载噪比这一概念,其定义为 信号载波功率和噪声功率之比,也用分贝表示,其公式 为: 载噪比=10lg(C/N) dB (1-7) 式中 C——信号载波功率; N——噪声功率。 载噪比与信噪比的关系为: C/N(dB)=S/N(dB)+6.4(dB) (1-8) 即载噪比电平比信噪比电平高6.4dB。在接收机中, 检波级以前用载噪比表示,检波级以后可用信噪比表 示。
第一章黑白电视基础知识

下面显像管内电子束偏转情况的演示
3、中心位置调节器
当偏转线圈不加电流时,电子束不偏转,应落在屏幕 的中心点上。但是由于种种客观原因(电子枪的构造、 安装误差等),电子枪的轴线与管颈轴线不会完全重 合,偏转线圈在管颈上得位置不合适,也会使电子束 不能打在荧光屏的正中心,造成光栅偏移。为了克服 这个缺点,就在偏转线圈后边加有两个带磁性的中心 位置调节片,实际上是加一个可以调节方向与大小的 静磁场。 现看看以下图的结构及位置和演示的调节方法
一、电视图像的分解传送 1.图像分解----像素 根据人眼对细节分辨力有限的视觉特性,反 应不同的亮度的小细点组成。
如下图1-2所示。像素是组成可视图像的最小 单位。
2、信号传输技术
下面如下关于图同时传送和顺序传送的演示
顺序传送(扫描)演示
(1)同时传送
一副图像有40万个像素。同时传送一副图 像则要40多万条传输通道,难以实现的。 (2)顺序传送(扫描)在画面中从左到右、从 上到下的顺序将像素转换成电信号并依次传送。
6)高压极(A2)由第二阳极(A2)与第四阳极(A4)相 连形成。
(3)荧光屏 1)荧光屏的结构 平面玻璃内表面沉积一层厚度约 10um的荧光粉。 2)余晖特性 不同的荧光粉余晖时间不同,按时间飞 长短可分为短余晖(小于1ms)、中余晖(1-100ms) 和长余晖(100ms至几分钟)三类。 2、图像显示原理 首先由附属电路给显像管各级加上规定值的工作电压。 灯丝加热阴极发射电子,在加速极和聚焦极作用下形成 电子束,电。子束以极高的速度轰击荧光屏上得荧光粉, 根据电子束流的大小发出强弱不同的光,完成电光转换。 同时,在飞向荧光屏的途中,经过由
3、黑白显像管的调制特性和性能参数 (1)调制特性(如图1-7所示)p7页介绍
调制载波的幅度

第一章 广播电视基础知识
(5)光是一种以电磁波形式存在的物质。可见光的波长为 380 nm~780 nm 之间,在此范围内按波长从长到短变化,分 别呈现红、橙、黄、绿、青、蓝、紫 7 种颜色。任一彩色光都 可用彩色三要素表示:亮度、色调和色饱和度,或者用亮度和 色度表示。 (6)三基色原理是彩色电视图像得以传输和重现的重要理 论依据。在彩色电视系统中采用红、绿、蓝三单色光作为三基 色,把它们按一定比例相互混合,可以得到自然界中大多数彩 色;反之,自然界中的大多数彩色也可以分解成三基色。彩色 电视技术采用相加混色法。而实现相加混色法有空间混色法和 时间混色法两种方法。 (7)黑白全电视信号包括图像信号、复合同步信号、复 合消隐信号、槽脉冲和均衡脉冲。彩色全电视信号包括亮度信 号(Y) 、色度信号(F) 、色同步信号(B)及辅助信号(S ) 。其中色度信号包括振幅和相位两个参数,分别代表色度信 号的色饱和度和色调。
第一章 广播电视基础知识
第六节 电视信号的调制与频道划分
电视信号包括图像信号(全电视信号)和伴音信号, 图像信号的频率范围是 0~6 MHz,伴音信号的频率范围为 20 Hz~20 kHz。 一、图像信号的调制 1. 残留边带调幅 电视图像信号采用调幅方式调制。所谓调幅是用低频调 制信号(全电视信号)调制载波 的幅度,使载波的幅度随调制信号的幅度变化而变化。图像 信号的调幅如图 1.41(a)所示。 图像信号频率非单一频率,而是几乎包含 0~6 MHz 频 率的正弦信号。图像信号经调幅 后将在载波 p f 两侧产生两 个同频边带,如图 1.41(b)所示。
频道1~57频道和Z1~Z38全部增补频道。
第一章 广播电视基础知识
本章小结
(1)电视技术是 20 世纪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它经 过几十年的发展历程后,正向着高清晰度化、数字化、薄型 化、立体化、多功能化等方向发展。 (2)电视图像是由像素组成的,图像的分解与重现是靠 摄像管和显像管来实现的。目前,在电视系统中常采用负极 性电视信号。 (3)电子扫描的方式有逐行扫描和隔行扫描两种。我 国采用 625 行制隔行扫描方式,其优点是在不增加帧频的情 况下,能解决图像闪烁问题。 (4)电子扫描是靠偏转线圈来驱动的,偏转线圈是由行 、场偏转线圈、磁环等部件组成的。工作时必须在行、场偏 转线圈中通入行频和场频锯齿波电流,使电子束同时作水平 和垂直扫描运动,从而形成光栅。
液晶彩电显示技术基础知识

第二节 液晶显示屏概述
• 2.TFT 液晶显示屏的主要元器件介绍 • (1) 液晶电容和存储电容 • 根据TFT 液晶显示屏的结构可知, 在上下两层玻璃间夹着液晶, 液晶
是容性材料, 其等效电容一般称为液晶电容CLC, 它的大小约为0.1 pF, 但是实际应用上, 这个电容并无法将电压保持到下一次再更新画 面数据的时候, 也就是说当TFT 液晶显示屏对这个电容充好电时, 它 并无法将电压保持住, 直到下一次TFT 液晶显示屏再对此点充电的时 候(以一般60 Hz 的画面更新频率, 需要保持约16 ms 的时间), 这样一 来, 电压有了变化, 所显示的灰阶就会不正确,因此, 一般在面板的设计 上, 会再加一个储存电容CS (一般由像素电极与公共电极走线形成), 其容量约为0.5 pF, 以便让充好电的电压能保持到下一次更新画面的 时候。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二节 液晶显示屏概述
• 2.液晶显示屏的采光技术 • 液晶显示屏是被动型显示器件, 它本身不会发光, 是靠调制外界光实现
显示的, 外界光是液晶显示屏进行显示的前提条件。液晶显示屏的采 光技术分为自然光采光技术和外光源设置技术。而在外光源设置上, 又有背光源、前光源和投影光源3 类技术, 其中, 液晶彩电采用的是背 光源采光技术。 • (1) 背光源的任务 • 透射型和半透射型液晶显示屏一般都需要加背光源, 背光源的任务主 要有两点: 一是使液晶显示屏在有无外界光的环境下都能使用; 二是 提高背景光的亮度, 以改善显示效果。 • (2) 背光源的分类 • 常用的背光源主要有CCFL、LED 和EL3 种。
• 三、TFT 液晶显示屏的结构
• 1.TFT 液晶显示屏的基本结构 • TFT 液晶显示屏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如图1 -2 所示。
彩电原理第一章优秀课件

2.逐行扫描
在锯齿波电流作用下,电子束自左向右、自上而下,一行紧靠着一
设显像管的电一光转换是线性的(实际为非线性的),那么, 屏幕上重现的图像,其各像素的亮度都正比于所摄图像相应各像 素的亮度,屏幕上便重现了发端的原图像。
显像管内电子束偏转
(3)显像管的γ失真及校正 对于摄像管来说,光电转换特性可近似认为是线性的;
而显像管电光转换特性则是非线性的。
显像管的显示亮度(用Bd表示),与其栅、阴极间电压(用
在接收端,电视接收天线将高频图像及伴音信号一起接收 下来,并还原出图像信号和伴音信号。利用图像信号由显象管 重现原图像,而伴音信号则经扬声器恢复出伴音。
1.1.1像素的概念
1.1 电子扫描
1.像素
组成图像画面的细小单元称为像素。像素越小,单位面
积上的像素数目就越多,由其构成的图像就越清晰。
组成黑白画面的每个像素,不但有各自确定的几何位置, 而且它们各自还呈现着不同的亮度;又由于电视系统传送的是 活动图像,因而每个在确定位置上的像素其亮度又随时间不断 地变化着, 也就是说像素的亮度又是时间的函数。
ugk表示)的γ次方成正比例,即
Bd Kdugk
(1-1)
式中,Kd为比例常数, γ为显像管光电转换的非线性失真系数、通常γ=2~3。
考虑到显像管电光转换的非线性,为保持重现图像与原 景像亮度成正比,则需在摄像端预先将图像信号电压开γ次 方(预失真),即
uu1 0 K0 1B0 1
(1-2)
式中,u0代表摄像电压,B0为摄像亮度,K0为比例常数。 重现亮度则为
可见,像素亮度既是空间(二维)函数,同时又是时间函数。
2.图像帧 (一幅图像)的概念
电视系统中把构成一幅图像的各像素传送一遍称为进行了一 个帧处理,或称为传送了一帧,每帧图像由许多像素组成。
第1章 彩色电视基础知识

1.5.3电视图像基本参量 宽高比 根据人眼视觉特性,视觉最清楚的 范围是在垂直视角约15°,水平视角 约20°的矩形面积之内.因此,电视 机屏幕一般都设计成矩形. 我国原来的模拟电视图像宽高比为 4:3.生理和心理测试表明,图像宽 高比达16:9以上的宽幅图像利于建立 视觉临场感.为此,我国高清晰度电 视的图像宽高比已确定为16:9.
1.3.2三基色原理及应用 实现相加混色的方法: 空间混色法
空间混色法是将三种基色光分别投射到同 一表面的相邻三点上,只要三点相隔足够近, 由于人眼的分辨力有限,故看到的不是三种基 色,而是它们的混合光.
1.3.2三基色原理及应用 实现相加混色的方法: 生理混色法
当两只眼睛同时观看不同的颜色,人们所 感觉到的彩色不是两种单色,而是它们的混合 色,称为生理混色法.
1.5.2电视扫描方式 隔行扫描的缺点: 行间闪烁现象 并行现象引起垂直清晰度下降 易出现垂直边沿锯齿化现象 隔行扫描产生的视频信号对于压缩处 理和后期视频制作带来困难
1.5.2电视扫描方式 逐行扫描 电子束从屏幕左上端开始,按照从 左到右,从上到下的顺序以均匀速度 一行接一行的扫描,一次连续扫描完 成一帧电视画面的方式称为逐行扫描.
幅度:
1.6标准彩条信号
相位:
作业
P23
2.说明彩色三要素的物理含义. 6.什么是图像分辨力?什么是图像清 晰度?图像清晰度与图像分辨力有什么 联系和区别? 8.图像显示格式是指什么?什么是 720@60p,1920×1080i 和1080p格式?
1.6标准彩条信号
1.6标准彩条信号 彩色电视为了与黑白电视兼容,必 须传送一个亮度信号,以便黑白电视机 接收.在彩色电视中,常用两个色差信 号(B-Y)和(R-Y)来代表色度信息,它们与 彩色摄像机输出的R,G,B三基色信号 存在下列关系: Y = 0.299 R + 0.587G + 0.114 B R Y = 0.701R 0.587G 0.114B B Y = 0.299 R 0.587G + 0.886 B
第四节全电视信号

第一章 广播电视基础知识
图 1.18 图像不同步现象
第一章 广播电视基础知识
2)行、场同步信号 行同步信号电平为100%,宽度为4.7 μs,在行消隐期间, 距行消隐脉冲前沿1.3 μs,周期为64 μs。 场同步信号电平为100%,宽度为2.5TH(160 μs),距场 消隐脉冲前沿2.5TH(160 μs),周期为20ms。
第一章 广播电视基础知识
③利用频谱交错原理。采用大面积着色后,亮度信号的传 送带宽为 6 MHz,两个色差信号的传送带宽为 1.3 MHz,总的 传送带宽仍大于 6 MHz。因此,为了兼容,必须进行频谱交 错处理。
研究亮度信号的频谱可知,亮度信号并没有占满 6MHz 带 宽,而是以行频为中心,两边分布以场频为间隔的、一群一群 的线状谱,各群谱线之间存在着大量间隙,如图 1.21所示。这 些间隙正好可以用来传送色差信号。
第一章 广播电视基础知识
第四节 全 电 视 信 号
一、黑白全电视信号 全电视信号又称视频信号,黑白全电视信号包
括图像信号(亮度信号)、复合消隐信号(行消隐 和场消隐信号)、复合同步信号(行同步、场同步、 槽脉冲及前后均衡脉冲。
彩色全电视信号多一个色同步信号,图像信号 包含有亮度信号和色度信号。
第一章 广播电视基础知识
图 1.16 图像信号波形
第一章 广播电视基础知识
2. 复合消隐信号
图 1-12 复合消隐信号 行、场消隐脉冲的相对电平为75%,相当于图像信号黑电 平,保证在行、场回扫期间,电视屏幕不出现干扰亮线(即回 扫线)。行消隐脉宽为12 μs,周期为64μs,场消隐脉宽为1 612μs, 周期为20 ms。
第一章 广播电视基础知识
4. 全电视信号
数字电视基础知识

简单型SP 4:2:0
主型MP 4:2:0
信杂比可分 SNRP 4:2:0
-
空间可分 SSP 4:2:0
-
高型HP 4:2:0 4:2:2
HP@HL 100Mbit/s 25Mbit/s HP@H1440L 80Mbit/s 20Mbit/s
SP@ML 15Mbit/s (无B帧) -
SNP@ML 15Mbit/s 10Mbit/s SNP@LL 4Mbit/s 3Mbit/s
第二章
第一节
数字信号及常用接口
数字化过程
一、取样 1、取样结构: 正交结构 行交叉结构 2、取样频率:亮度取样频率13.5MHz 3、色度结构: 4:2:2 色度取样频率是亮度的1/2 4:4:4 色度取样频率是亮度的1/1 4:2:0 色度取样频率是亮度的1/4 4:1:1 色度取样频率是亮度的1/4
第三章
第三节
压缩编码技术
JPEG压缩编码原理
JPEG编解码算法主要有以下几个步骤: 1、DCT变换,去除图像数据空间冗余。 2、量化,利用人眼视觉特性。 3、之字形扫描,在编码前,需要把二维的变换系数矩阵转换为一 维序列。 4、可变长熵编码,消除码字中的统计冗余。
第三章
第三节
压缩编码技术
JPEG压缩编码原理
第二章
第二节
数字信号及常用接口
常用接口
一、比特并行接口
机械特性:110Ω25针电缆,接头D型
电气特性:时钟信号27MHz;电缆容许长度50米
说明:比特并行接口利用25芯电缆传输,插脚多,较容易发生接触不 良问题,而且电缆较粗,长度也受到限制,因此比特并行传输仅适合 短距离传输。
第二章
第二节
数字信号及常用接口
第1章电视机ppt课件

为了达到兼容的要求,各种彩色电视制式在处理信号上有很多相似之处,
其共同点为:
• 都传送一个亮度信号Y和两个色差信号R-Y与B-Y。
• 为了实现兼容,要对两色差信号信号叠加,合成彩色电
视信号。
1.亮度信号
根据三基色原理可知,由红(R)、绿(G)、蓝(B)三基色按一定的比例混合,
在目前所用的电视制式中,将图像分解成575×766≈44万个像素。 图1-3 传真照片的像素
2.光电转换 光电转换由摄像机来完成,摄像机的关键部件是“摄像管”,其作用
是将图像的光信号转变成相应的电信号。摄像管的种类很多,但主要结构 和工作原理大致相似,其原理示意图如图1-4所示。摄像管内电子枪发射出 的一束电子射线投射到光电靶上,该电子射线叫做电子束。
图1-11 色度信号的频谱图
(3)频谱间置 由于亮度信号与色度信号的频谱不连续性并且具有相等的间隔,因此,
可以将色度信号与亮度信号的频谱相互错开使其相加,则可在不增加带宽的 前提下同时传送亮度信号和色度信号两个信息。
为了实现频谱间置,在无线电技术中采用了“移频”技术,即将色度信 号的频谱向高端移动,移到亮度信号频谱的间隙中间,再与亮度信号相加, 具体方法是:选择一个“副载波”,使副载波频率落在亮度信号频谱的间隙 中间,再将色差信号调制在该副载波上以后与亮度信号叠加。如图1-12所 示。
第二节 黑白电视信号 一、光电转换与图像信号
1、图像的分解 如图1-3所示是报纸上的一幅黑白传真 照片,用放大镜观察,会发现整幅照片 是由很多深浅不同的小光点组成,光点 的深浅代表该点图像的亮度信息。我们 把组成图像明暗不同的小光点称为像素, 像素是组成图像的基本单元。
通过对传真照片的比较可看出:单 位面积上的像素越多,它所提供的细节 越丰富,层次越多, 看起来越清晰,反 之越粗糙。
第一章 电视技术基础知识

上一页 返回
1.2电子扫描技术
电视是一种视觉设备,电视技术是根据人眼的视觉特性,经 过电子扫描,用光电转换的方法来传送活动图像的技术。电 视技术与电影技术的最大的区别在于,电影采用的是图片投 影成像,而电视技术的成像是逐个对像素扫描成像,因此, 首先要建立像素的概念,理解电子扫描成像的工作原理,并 了解在电视机中实现电子扫描的器件,偏转线圈的结构及工 作原理。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1.1 绪论
纵观电视的发展,它经历了机械黑白电视、电子黑白电 视和彩色电视三个阶级。1884年德国人尼普科夫 (Nipkov)做出了第一个电视装置;1925年英国的贝尔 德(Barid)表演了实用的机械电视;1936年英国贝尔德 电视公司首次进行电子黑白电视广播,从此人类进入了电子 广播电视的新时代。 1940年美国的哥德马克(Goldmark)发明了场顺序 制彩色电视,由于它不能与黑白电视兼容,因此没有得到推 广。1953年美国发明了世界上第一个兼容制的彩色电视制 式--NTSC(National Television System Committee)制。1960年以后法国和德国针对NTSC制 的缺点,发明了另两种兼容彩色电视,它们分别是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1.1 绪论
如果把影像分成单个像点,就极有可能把人或景物的影像传 送到远方。1883年圣诞节 ,“尼普柯夫圆盘”问世,它是 一种光电机械扫描圆盘。1884年11月 6日,尼普可夫为这 项发明申请专利。他称这项发明可使处于A地的物体,在任 何一个B地被看到。一年后,专利被批准了。 这是世界电视 史上的第一个专利。 专利中描述了电视工作的三个基本要素:1.把图像分解 成像素,逐个传输。2.像素的传输应逐行进行。3.用画面传 送运动过程时,许多画面快速逐一出现,应用人的视觉惰性 这个过程在眼中融合为一。
电视原理第一章第1讲

电视原理第一章第1讲
顺序转换的实现 —— 扫描
将组成一帧图像的像素,按顺序转换成电信号的过程(或逆过 程)称为扫描。
扫描的过程和我们读书时视线从左到右、自上而下依次进行的 过程类似。
从左至右的扫描称为行扫描; 自上而下的扫描称为帧(或场)扫描。 电视系统中,扫描多是由电子枪进行的,通常称其为电子扫描。 通过电子扫描与光电转换,就可以把反映一幅图像亮度的空间 与时间的函数,转换为只随时间变化的单值函数(电信号),从 而实现平面图像的顺序传送。
电视原理第一章第1讲
1.6. 数字电视(DTV)
▪ 数字电视(DTV)包括 ➢ 普及型数字电视(DPTV,352×288i,约300电视线) ➢ 标准清晰度数字电视(SDTV ,704×576i或720×480i,约500电视线,相 当于DVD标准) ➢ 高清晰度数字电视(HDTV ,1920×1080i,约1000电视线) 均采用MPEG-2/1数字压缩技术。
对于彩色电视,每一个平面活动基色图像都可以表示成
空间坐标x、y和时间t 的三维离散函数:
fR(xm,yn,tk) fG(xm,yn,tk) fB(xm,yn,tk) 对于黑白电视,平面活动亮度图像可表示为: fL(xm,yn,tk)
电视原理第一章第1讲
根据人眼对细节分辨力有限的视觉特性,可以把一幅平面图像分解成许许多多 小单元。这些组成画面的细小单元具有单一的亮度和色度,称为像素(pixel)。 像素越小,单位面积上的像素数目越多,图像就越清晰。
(1) 光电转换、声电转换;
(2) 视频、音频信号的传输;
(3) 电光、电声转换。
1.电视传像基本过程.swf
2.电视传输过程.swf
第一二三章《数字短片概述-电视制作基础

• 影视剧本情节; • 是由画面讲述出来的故事,包括语言和描述,
而这些内容都发生在它的戏剧性结构之中。
• 一部电影剧本就是一个由画面讲述出来的故事。 • 它指是一个人或几个人,在一个地方或几个地方,
卢米埃尔兄弟的“活动照相”
从路易·卢米埃尔的影片中人们了解 到,电影可以是“一种重现生活的机 器”,而不是像爱迪生的“电影视镜” 那样,仅仅是一种制造动作的机器。
——(法国)乔治·萨杜尔
卢米埃尔的作品题材和内容:
• 劳动和工作的生活场景:
《工厂大门》、《照相师》、 《木匠》、《铁匠》、 《烧草的妇女们》、 《水浇园丁》、 《拆墙》、 《消防员》(四部)
去干他或她的事情。 • 一部故事片是一个视觉媒介,它把一条基本的故
事线加以戏剧化。如同所有的故事一样,它有一 个明确的开端、中段和结尾。
• 呈现要素:商业元素+戏剧结构+人物关系+大致 情节。
情节 的艺术魅力
情节的艺术魅力无非是两个:一是,吸引观念,二是,刻划人物。
俄华词典的解释:情节,指对艺术作品中所描写的事件的叙述, 即通过时间的连贯性来叙述事件。 我国词典的定义:情节,事情的变化和经过,如故事情节。 英国福斯特的说法:虽然“情节”跟“故事”一样,都是对事 件的叙述,但情节对事件的叙
第三节 短片创作的流程与概要;011
• 一、前期阶段;剧本创意、选题、写作、 分镜头剧本、拍摄计划
• 二、中期阶段;拍摄计划实施、录制等 • 三、后前期阶段; • 制作、特技、编辑、配乐、配音、宣传、
推广、字幕、片头、片尾等 • 案例; 瑞典戏剧学院学生 制作; • 《酒的故事》,获国际金奖
逐行扫描示意图

第一章 广播电视基础知识
图1.5 逐行扫描示意图
第一章 广播电视基础知识
逐行扫描示意图
第一章 广播电视基础知识
逐行扫描方式存在的问题: 如果每秒传送25帧图像,人眼看上去还很不舒服,存在着 闪烁的感觉(因为临界闪烁频率为45.8Hz);如果每秒传送50 帧图像,虽然可以克服闪烁感,却又会使电视信号所占用的频 带太宽,其结果导致电视设备复杂,并使有限的电视波段范围 内可容纳的电视台数量减少。因此,目前广播电视系统一般不 采用这种逐行扫描方式。 怎样即能保证图像有足够的清晰度,又不占用太宽的频带, 并且还不产生闪烁现象?目前世界各国都是采用隔行扫描方式 来解决这个问题的。
2. 隔行扫描的实现要求 两场光栅均匀交错是对隔行扫描的基本要求, 否则垂直清晰度将大大下降。 为了使偶数场光栅嵌在奇数场之间,每一场必 须包括半行扫描,即要求每一帧的扫描行数为奇数 行。我国采用 625 行的隔行扫描制,每一场的扫描 行数为 312.5 行;而美国则采用 525 行,每场扫描 行数为 262.5 行。
第一章 广播电视基础知识
二、 隔行扫描 1. 隔行扫描的原理
隔行扫描——就是指把一帧图像分成两场来扫描,第一场扫描1、 3、5、7等奇数行,形成奇数场图像,然后再进行第二场扫描2、 4、6、8等偶数行,形成偶数场图像的扫描方式。奇数场和偶数 场快速地镶嵌在一起,利用人眼地视觉暂留特性,人们看到的 仍是一幅完整的图像,如图1.6所示。
第一章 广播电视基础知识
三、电子扫描原理 在逐行扫描和隔行扫描中,电子束均要做从左到右、从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1―7逐行扫描电流波形 (a)行扫描电流波形; (b)场扫描电流波形
由于在图1―7所示的锯齿波电流作用下,电子束产 生自左向右、自上而下,一行紧挨一行的运动,因而称其 为逐行扫描。
(1)电子束偏转的基本原理。 (2)扫描电流的非线性对显示图像的影响。
图1―8 光栅形状 (a)只有行扫描; (b)只有场扫描; (c)行、场扫描同时存在
(1―4)
1.2.2 辅助信号 1.复合同步信号 电视系统中,收、发扫描必须严格同步,即收、发扫
描对应的行、场起始和终止位置必须严格一致,否则就 会出现画面失真或不稳定现象。图1―14(a)为发端图像, 图(b)为相位不同步的情况。
图1―14 相位不同步产生的失真 (a)发端图像; (b)收端失真图像
图1―4 光电导摄像管
图1―5 光电转换原理示意图
2. 显像管与电光转换
如图1―6所示,在接收端重现图像的是显像管。显 像管也是电真空器件,主要由电子枪、荧光屏、偏转线 圈等组成。其工作原理如下。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摄像管来说,光电转换特性 可近似认为是线性的;而显像管电光转换特性则是非线 性的。显像管的显示亮度(以Bd表示),与其栅、阴极间 电压(以ugk表示)的γ次方成正比例,即:
图1―15 复合同步与复合消隐信号 (a)复合同步信号;(b)复合消隐信号; (c)复合同步与复合消隐信号
2. 复合消隐信号 3.槽脉冲和均衡脉冲 图1―15(a)告诉我们,行同步脉冲与场同步脉冲具有 相同的幅度,不同的宽度,因而分离行、场同步脉冲的方 法一般是借助于宽度分离电路——微分与积分电路的 组合,如图1―16所示。
Bd Kdugk
(1―1)
如果图像信号由发送端传到接收端的传输过程中
未产生非线性失真,考虑到显像管电光转换的非线性,为 保持重现图像与原景像亮度成正比,则需在摄像端预先 将图像信号电压开γ次方,即
u u01/ K01/ B01/
(1―2)
式中,u0代表摄像电压,B0为摄像亮度,K0为比例常数。
经预失真校正(常称为γ校正),重现亮度Bd则为
Bd Kd ugk Kd (u01/ ) Kd K0B0 KB0 (1―3)
1.1.3 电子扫描
1. 逐行扫描
在电视系统中,摄像管和显像管的外面都装有偏转 线圈,当线圈中分别流过如图1―7所示的行、场锯齿波 扫描电流时就会产生相应的垂直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偏 转磁场,在这两个磁场的共同作用下,使电子束作水平与 垂直方向的扫描运动。
扫描,直到最下面的中点a为止,共计 5 1 行,完成了第一
场正程扫描。
2
第二场(偶场),扫描从a′点开始,先完成第一场扫描 留下的半行a′—11′行的扫描,接着完成2—2′,4—4′,…等 偶数行的扫描。
1.2 黑白全电视信号
1.2.1 主体信号——图像信号 1. 图像信号及其特征 图像信号是由摄像管将明暗不同的景像转变而得
图1―9 偏转线圈结构示意图 (a)行偏转线圈; (b)场偏转线圈
图1―10 扫描电流与重现图像的关系 (a)线性扫描,图像无失真; (b)行扫描非线性,产生左伸、右缩的非线性失真; (c)场扫描非线性,产生上拉、下压的非线性失真
图1―11扫描电流幅度不足时产生的失真 (a)行扫描幅度小;(b)场扫描幅度小
图1―16同步分离原理框图及波形 (a)分离电路原理图; (b)各点波形
图1―17 复合同步脉冲及积分结果 (a)复合同步信号;(b)积分输出波形; (c)加有均衡脉冲的复合同步信号; (d)加有均衡脉冲后的积分器输出波形
1nit 1cd / m2 1sd 1cd / m2
图1―13图像信号 (a)正极性亮度递减信号; (b)负极性亮度递减信号; (c)一般的负极性图像信号
由于1m2=104cm2,所以
1sb=104nit
对比度是客观景物最大亮度Bmax与最小亮度Bmin 之比。当以K表示对比度时,有
K Bmax Bmin
第1章 电视基础知识
1.1 电子扫描 1.2 黑白全电视信号
1.1 电子扫描
传输语音信号的无线电广播,主要包括发射与接收 两大部分。在发端主要完成将语音变为电信号(称音频 信号),并经放大、调制,然后由天线以高频电磁波形式 发射出去。收端则正好相反,将收到的高频电磁波经高 放、解调、音频放大,最后送扬声器发出声音。图1―1 给出了无线电语音广播原理图。
2. 隔行扫描
所谓隔行扫描,就是在每帧扫描行数仍为625行不 变的情况下,将每帧图像分为两场来传送,这两场分别称 为奇场和偶场。奇数场传送1,3,5,…奇数行;偶数场传送 2,4,6,…偶数行。
图1―12 隔行扫描光栅及电流波形 (a)每帧光栅;(b)行扫描电流波形;(c)场扫描电流波形
第一场(奇场),从左上角开始按1—1′,3—3′,…顺序
图1―3 顺序传送像素示意图
1.1.2 光电与电光变换 电视图像的传送,在发端是基于光电转换器件,在收
端是基于电光转换器件。实现这两种转换的器件分别 称为摄像管和显像管。
1. 摄像管与光电转换 图1―4为光电导摄像管,属电真空器件。它主要由 镜头、光电靶、聚焦线圈和偏转线圈组成。其工作原 理如下所述。
图1―1 无线电语音广播原理图
电视广播有开路与闭路之分。开路系统,即无线电 视广播系统,其原理与语音广播类似,但无论是发端还是 收端,都远比语音广播复杂。
闭路电视系统所不同的只是传送电视信号由同轴 电缆完成而已。
图1―2 无线电视广播系统Fra bibliotek理方框图1.1.1 像素的概念 像素的传送具有以下两个特点: 第一是要求传送速度快。 第二是传送要准确。
的电信号。 由图1―13可见,图像信号具有如下特征: (1)含直流,即图像信号具有平均直流成分,其数值确
定了图像信号的背景亮度。
(2)对于一般活动图像,相邻两行或相邻两帧信号间 具有较强的相关性。
2. 图像信号的基本参量 亮度、对比度和灰度是电视图像转换中三个十分重 要的参量。图像质量的好坏,可由它们给予完整的描述。 所谓亮度,通常是指单位面积的光通量。 亮度常以B表示,光通量的单位是烛光(cd),亮度的单 位是尼特(nit)或熙提(sb),它们之间的关系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