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灾逃生自救安全教育方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火灾逃生自救安全教育方案

火灾的预防是绝不能马虎大意的,尤其在校园中,进行逃生自救安全教育非常有必要。下面就由小编为你整理推荐火灾逃生自救安全教育方案,希望你满意。

活动设计背景

本班幼儿对水、火、电的安全意识较差,本课主要针对于火来开展动静结合的游戏活动。

活动目标

1、让幼儿掌握着火时自救的办法。

2、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加强幼儿对火的安全意识。

教学难点:正确掌握着火逃生的办法。

活动准备

挂图一幅(着火逃生的正确方法)、火警警报声、碟片(幼儿园着火的小故事)、小毛巾(一人一张)、电话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教师播放火警警报声,问:是什么声音?怎么了?

幼儿回答:火警的声音,着火了。

2、教师:“是吗?我们一起来看看是不是着火了。”

二、活动过程

1、播放碟片,让幼儿仔细看。

2、看完后,教师问幼儿:这是哪儿着火了?

幼儿:幼儿园

教师:那小朋友怎么了?

幼儿:有的哭了,有的在桌子下面。

教师:后来怎么样了?

幼儿:老师让小朋友排好队,一只手拿着毛巾,一只手扶着栏杆排队下楼。

3、教师重复讲一遍故事:有一天在依依的幼儿园里突然起火了,依依班上的小朋友有的吓的哭了,有的吓的躲在桌子下面,这时老师叫小朋友们不要着急,不要慌,赶快拿小毛巾弄湿捂住鼻子和嘴巴排好队弯着腰一个一个快速下楼,然后打119电话报警。

4、出示挂图,和幼儿一起学习着火时应该怎么做。

(首先,不要慌张,不要到处跑;然后去取毛巾弄湿捂住鼻子和嘴巴;最后,排好队弯着腰一个一个快速下楼,拨打火警电话119报警,注意报警时要说清楚地址。

5、学三字经

着火逃生

着火时,勿拥挤

湿毛巾,掩口鼻

不慌乱,听指示

安全道,速逃离

三、游戏

1、下面我们就来学学着火逃生的办法吧。

2、教师:着火了,快取毛巾弄湿捂住嘴巴和鼻子。(幼儿操作)

3、教师:弯腰排好队快速下楼,然后报警。(幼儿操作)

重复玩2到3次,加深幼儿映像。

活动延伸

1、引导幼儿了解水和电的危险,做出正确的方法。

2、组织幼儿看关于消防员救火的电影,让幼儿知道消防员的辛苦。

3、和幼儿一起讨论,如果没有电话怎么办?(出去找路人借)

教学反思

不足:1、幼儿说的太少,应该让幼儿自己看图说出逃生的方法。

2、安全知识太少,应该多讲一些安全方面的知识,多看一点关于火灾的碟片。

校园火灾逃生知识1、火灾发生时,听老师和相关人员的指挥,逆风而行;

2、若火灾发生在自己所处楼层之上时,要迅速往下跑;

3、逃离时最好用湿毛巾掩住口鼻,并尽量避免大声呼喊;

4、在浓烟区时,要以最低姿势匍匐前进;

5、身上着火时,不要跑,要躺下来回翻滚;

6、教孩子记住报警电话和报警时的重要信息,如家庭地址、父母电话、火情大小等。

公共场所火灾逃生要点1、了解和熟悉环境。进入影院、商场、宾馆、歌舞厅等公共场所时,要观察安全出口、灭火器的位置,并注意查看安全疏散指示标志,了解紧急救生路线。一旦发生火灾,可及时疏散和灭火。

2、迅速撤离。一旦听到火灾警报或意识到自己被火围困,要立即想法撤离。

3、保护呼吸系统。逃生时可用毛巾或餐巾布、口罩、衣服等将口捂严,否则会有中毒和被热空气灼伤呼吸系统软组织窒息致死的危险。

4、通道疏散。如疏散楼梯、消防电梯、室外疏散楼梯等。也可考虑利用窗户、阳台、屋顶、避雷线、落水管等脱险。

5、绳索滑行。用结实的绳子或将窗帘、床等被褥等撕成条,拧成绳,用水沾湿后将其拴在牢固的暖气管道,窗框、床架上,被困人员逐个顺绳索滑到下一楼层或地面。

6、低层跳离,适用于二层楼。跳前先向地面扔一些棉被、枕头、床垫、大衣等柔软物品,以便“软着陆”。然后用手扒住窗户,身体下垂,自然下滑,以缩短跳落高度。

7、借助器材。通常使用的有缓降器、救生袋、网、气垫、软梯、滑台、导向绳、救生舷梯等。

8、暂时避难。在无路逃生的情况下,可利用卫生间等暂时避难。

避难时要用水喷淋迎火门窗,把房间内一切可燃物淋湿,延长时间。在暂时避难期间,要主动与外界联系,以便尽早获救。

9、利用标志引导脱险。在公共场所的墙上、顶棚上、门上、转弯处都设置“太平门”、“紧急出口”、“安全通道”、“火警电话”和逃生方向箭头等标志,被困人员按标志指示方向顺序逃离。

10、利人利己。遇到不顾他人死活的行为和前拥后挤现象,要坚决制止。只有有序的迅速疏散,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