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华中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720地理科学导论考研真题

合集下载

地理考研真题

地理考研真题

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研究生入学考试《地理科学导论》试题及解析一、简答题(每题10分)1.中国地缘政治战略。

解析:教材内容,在P197,共7条。

2.地理大发现解析:教材内容,在P264,共5条。

二、分析题(每题15分)3.分析文化整合的过程解析:教材内容,在P255,共4条。

4.简述现代地理学的特征。

解析:教材内容,在P374,共5条。

5.简述“一山有四季,十里天不同”所揭示的地理现象。

解析:教材知识应用,相关内容在P103。

主要反映山地地区出现的垂直自然带现象,是垂直带性地域分异规律的表现。

山地地区,因温随高山海拔升高而降低,可以从山脚到山顶形成四季的气温,及由气温决定的自然面貌差异。

山区地区,因地形高度变化大,水汽温度随地形起伏而变化,产生了不同的水热组合,即小气候,产生不同的天气。

6.知识经济时代产业区位论面临的挑战解析:教材内容,在P132,共4条。

三、论述题:7.去江苏南京参加世博会的一个关于“环境变化与城市责任”会议的讨论,从与会或地理工作者的角度谈谈你的观点和看法(20分)解析:知识综合运用,可以从低碳城市、绿色消费、建筑节能、可持续交通等方面来谈自己的观点,也可综合论述。

本次主题讨论会的相关报道:/zt/2010/hjbhcszr/8.近现代地理科学的思想流派(25分)解析:教材内容,在P290。

共五个学派:区域学派、景观学派、环境学派、空间学派和社会学派,简要介绍近代和现代这些学派的思想及研究方向。

9.结合全球气候变暖谈谈人类对大气圈的影响(25分)解析:教材知识应用,相关内容在P74,“人类对大气圈的影响”。

结论: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1)1,2,3,4,6,8,这六道题目,共90分的内容教材中有标准答案,答题时首先写出每一条的关键句,然后简要阐述。

只要考前背过,就可得满分。

(2)5,9这两道题目,共35分内容是教材知识的应用,只要对教材中这些知识有所了解,就能很好地回答。

(3)第7题,是25分的论述题,属于考察个人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及对当前研究热点的关注程度,如果平时有所留心,就不会答偏,可以拿到大部分的分数。

2003一2013年湖北华中师范大学地理学科考研真题

2003一2013年湖北华中师范大学地理学科考研真题

2003一2013年湖北华中师范大学地理学科考研真题2003年湖北华中师范大学地理学科考研真题一、论述题:每小题20分1、运用地理课程理论,说明现行中学地理课程的基本特征,并结合当前进行的“地理课程改革”,谈谈你的认识;2、以一节中学地理教材为例,说明编制中学地理教材应坚持的基本原则;3、联系实际说明影响学生地理课堂学习动机的主要因素,并论述激发学习动机的基本策略;4、自选一段中学地理教材内容,设计3种或3种以上的教学策略,并说明设计思想(理由)。

二、专业外语(英译汉): 满分20分Water PollutionEverybody needs fresh water. Without water people, animals and plants cannot live. Although a few plants and animals can make do with saltwater, all humans need a constant supply of fresh water if they are to stay fit and healthy. Of the total supply of water on the Earth, only about 3 percent of it is fresh, and most of that is stored as ice and snow at the poles, or is so deep under the surface of the Earth that we cannot get to it. Despite so much of the water being out of reach, we still have a million cubic miles of it that we can use. That's about 4,300,000 cubic kilometers of fresh water to share out between most of the plants, animals and people on the planet.Whether water is clean enough to use, or too polluted depends on many things such as where it is, whether there is enough for everyone to use, what we do with it, and how we deal with the water we have used before we let it run back to join the rivers and lakes.The Developing WorldIn the developing world the biggest problem is the shortage of water and the lack of clean supplies. When water is very scarce people have to make good use of it. That might mean using the same source of water for drinking and cooking, a place to wash, a place to clean clothing, pots and pans and a place to let the farm animals drink as well.The same water is used by many people for many different purposes, and each time the water becomes a little more polluted.Imagine a river that is the only source of water for a series of farming villages along its banks.The people in the first village might be very careful and always get their drinking water from above the village, do all their washing a little further down stream, and let their animals drink in the river as it leaves their village. By being very careful and aware of basic hygiene they can try to stay healthy. They can do very little to protect themselves from dead animals decaying in the river further upstream, or from germs and parasites introduced to the water by wild animals. As the river leaves their village the water will have been polluted by washed bodies, food scraps from washed pots and pans, and body waste from the farm animals and village dwellers. The people in the next village will have to drink this polluted water, and will suffer from the diseases that accompany dirty water.If an animal dies and falls into the only water supply for miles around, the people still have to drink the water. If the water is thick with mud and snails, but is the only water within reach, people have to drink it. Whether the water source is a river, a lake or a well, the problems are similar throughout the developing world&#59; little piped and sterilized water, and not enough water to go round means that the same source has to be used for everything, and the risk of pollution and disease is very high .2013年湖北华中师范大学地理学科考研真题地理科学导论:一、简答题1、杜能学说的意义是什么?2、地球系统演化特征是什么?二、分析题1、简析月球对地球物理过程的影响2、试分析非地带性形成机制,并分析非地带性对社会、经济、文化的影响3、何谓生态文化,中国生态文化区有哪些4、分析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三、综合论述题1、论述海陆梯度地带性对社会、经济、文化的影响2、现代地理科学面临的挑战是什么?结合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建设“美丽中国”,谈谈地理工作者的责任和作用3、阅读以下材料(关于宁波镇海PX项目),论述中国工业化、城镇化过程中如何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

最新华中师大历年人文地理全国考研真题,包括中国地理打印版.doc

最新华中师大历年人文地理全国考研真题,包括中国地理打印版.doc

一、华师城环院2012年专业课真题及解析(一)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研究生入学考试《地理科学导论》试题及解析1、简答(每题10分)(1)地球系统的演化过程。

解析:教材内容,在P47,难度低。

演化过程分4个阶段,即天文时代、地质时代、生物时代和人类时代。

(2)何谓“土地承载力”?解析:教材相关内容,在P226,难度中。

属于可持续发展相关研究内容,教材中有提到土地承载力这一概念,但没有详细论述。

回答本问题只需对“土地承载力”这一概念做出详细解释即可。

2、简析(每题15分)(1)太阳活动对地球气候过程有何影响?解析:教材内容,在P24,难度低。

主要回答太阳活动对气温、降水、地磁场等的影响。

(2)地理学理论革命和计量革命有哪些共同特征?解析:教材内容,在P281,难度低。

包括三个方面的共同特征,可按原文作答。

(3)地理实验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是什么?解析:教材内容,在P381,难度低。

包括三个方面的趋势,可按原文作答。

(4)在人地关系视阀中,前苏联地理学家B.B.索恰瓦提出人与自然共同创造的基本思想是什么?NO.62解析:教材内容,在P211,难度低。

3、综合论述(1)论地球公转的地理效应。

(25分)解析:教材内容,在P41,难度中,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精简。

(2)结合美国地理学家哈特向“方塞插入圆孔”之说,谈谈你对地理学追求一般规律和法则的认识。

(20分)解析:教材相关内容,在P292,在哈特向区域思想中提到“方塞插入圆孔”之说。

本题难度为高。

要想回答完整,首先需要对哈特向思想有所了解,其次还要对计量地理学、理论地理学的发展及影响熟悉。

回答本题,首先要阐述一下哈特向“方塞插入圆孔”要表达的意义,即地理学不能追求一般规律和法则。

然后要对此观点发表自己的看法并进行论证。

我个人认为此观点有道理,可以从地理学的特性即区域性和计量地理学、理论地理学的实践来证明。

(3)结合区域发展的梯度推移理论,分析一:现阶段我国部分地区承接国际国内产业转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二:在产业转移过程中,如何防止移入地承接落后产业和高污染产业?(25分)解析:教材相关内容,在P168,区域发展理论中有专门论述梯度推移理论。

华中师范城环院考研资料大全(系列四)--《地理科学导论》大纲、教案和试卷A

华中师范城环院考研资料大全(系列四)--《地理科学导论》大纲、教案和试卷A

华师城环院考研资料大全(系列四)《地理科学导论》大纲、教案和试卷1、白光润《地理科学导论》课程大纲 (1)2、白光润《地理科学导论》教案 (5)3、《地理科学导论》试题及参考答案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白光润《地理科学导论》课程大纲课程名称:地理科学导论Geography学分:2 总学时:54实验(观察与实习)学时:8开课专业:地理科学一、课程性质、目的和培养目标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学位课教学目的:使学生初步了解地理科学的性质、方法论、科学和实践意义、基本理论、学习方法,为地理专业的后续学习打下基础,指导后续专业学习。

培养目标:掌握地理科学科学方法论,培养从环境和空间二个视角观察人地关系的地理思维能力,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环境观和发展观。

二、预修课程本课程为大学一年级入门课、基础课和向导课,在大学期间不需要预修课程。

三、课程内容和建议学时分配第一章地球系统8学时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2学时认识宇宙,宇宙大爆炸,宇宙的构成,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第二节宇宙因素的地理效应1学时太阳活动,潮汐,其他宇宙活动的地理效应第三节地球的整体性质2学时地球的形状、大小、构造、理化性质、运动、地理坐标第四节地球系统过程2学时地球演化与特征实习1 宇宙星空观察2学时第二章地球表层5学时第一节地球表层构造1学时第二节地球表层的能量转换与物质循环1学时第三节人类活动的地理效应2学时人类活动对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和全球变化的影响专题讨论1:人类与地理环境1学时第三章地理空间16学时第一节环境空间3学时纬度地带性、海陆梯度地带性、垂直带性、非地带性第二节区位空间3学时产业区位论、中心地理论、空间相互作用、空间扩散、行为空间第三节区域空间2学时区域发展、区域演化、城市空间结构第四节地缘空间1学时专题讨论2:知识经济时代的区位空间1学时实习2 城市空间结构与郊区土地利用观察6学时第四章地理生态11学时第一节人地关系理论2学时文明与环境关系论,进化与环境关系论,发展与环境关系论第二节可持续发展理论1学时第三节景观生态1学时第四节文化生态3学时文化起源、文化扩散与环境、地域文化、文化整合、文化圈实习3 江南水乡文化观察4学时第五章现代地理科学13学时第一节现代地理科学的产生与发展2学时古代地理学、近代地理学简史、现代地理学的理论革命、行为革命、生态思潮、地理科学思潮、信息革命第二节地理学思想流派2学时区域学派、景观学派、环境生态学派、空间学派第三节现代地理科学的科学性质与科学体系1学时第四节现代地理科学方法3学时地理科学方法论现代地理科学的研究方法专题讨论3:三S技术与现代地理科学发展1学时第五节地理科学的社会意义与文化意义地理科学对科学发展的贡献、社会经济意义、文化意义2学时第六节现代地理科学发展展望1学时复习总结1学时四、实验内容和建议学时分配实习1 宇宙星空观察2学时实习2 城市空间结构与郊区土地利用观察6学时实习3 江南水乡文化观察4学时五、教材与参考书目教材:白光润著:《地理科学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参考书:1白光润著,《地理学引论》,东北师大出版社,1989;2白光润著,《地理学导论》,东北师大出版社,1993;3白光润著,《地理学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4約翰思顿著,唐晓峰译《地理学与地理学家》,商务印书馆,1999;5王铮等著,《地理科学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6《重新发现地理学》,学苑出版社,2002;7潘玉君,《地理学基础》,科学出版社,2001;8钱学森,《论地理科学》,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9西川治等,《全球时代の地理思想》,古今书院,1990;10李小建等,《经济地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11王恩涌等,《人文地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12王建等,《自然地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13胡序威,《自然地理学》,科学出版社,2000;14胡兆亮,《地理环境概述》,科学出版社,1998;六、课外学习要求1、以节为单位课后上网查阅相关网上资料和最新研究进展。

2014年湖北华中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导论考研真题

2014年湖北华中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导论考研真题

2014年湖北华中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导论考研真题
一、概念题(每题10分,共30分)
1、地质大循环。

2、生态思潮。

3、区位
二、简析题(每题15分,共60分)
1、简析开普勒行星运行三大定律
2、简要分析客观环境与行为环境的区别
3、格尔德的“客观环境”与“行为环境”的区别?
4、自然生态系统的纬度地带性规律及其成因
三、论述题(每题20分,共60分)
1、试述自然地理系统纬度地带性的成因(地球表层的含义、范围、基本特征和演化机制)
2、试述地理科学对经济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地位与作用
3、阅读下面的专栏,请结合材料分析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的特征及为什么。

既要保护传统文化又要发扬现代文化?
(所谓专栏是一段材料,约1000多字,主要内容是传统节日的消亡、现代文化的兴起、屏幕时代以及与之相关的一系列高科技节日,比如“第一块电脑屏幕纪念日”,“第一封电子邮件发送纪念日”等,比较有深度,不过不影响答题)。

2016考研真题及答案解析

2016考研真题及答案解析

2016考研真题及答案解析全程报道2016考研试卷及答案公布(点击进入考研真题解析专题),新东方网考研频道时刻关注2016考研初试情况,第一时间为考生提供考研真题答案及答案解析内容,同时新东方考研名师将在考后为考生提供在线答案解析直播。

请关注新东方网考研频道为您带来的精彩内容。

一、A型题:1~90小题,每小题i.s分;gl~120小题,每小题2分;共1 95分。

在每给出的A, B, C,D 四个选项中,请选出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关于机体内环境稳态的描述,错误的是DA.稳态是一种动态平衡B.稳态的维持是机体自我调节的结果c.稳态调节中都有一个调节点D.稳态是指细胞内液理化性质基本恒定2.在引起和维持细胞内外Na+、K+不对等分布中起重要作用的膜蛋白是BA.载体B.离子泵c.膜受体D.通道3.神经细胞的静息电位为一70mV, Na+平衡电位为+60mV, Na+的电化学驱动力则为AA. -130mVB. -10mVC. +lOmVD. +130mV4.风湿热时,红细胞沉降率加快的原因是CA.红细胞表面积/体积比增大B.血浆白蛋白、卵磷脂含量增高C.血浆纤维蛋白原、球蛋白含量增高D.红细胞本身发生病变5.阿司匹林通过减少TXA2合成而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环节是AA. 抑制COXB.抑制TXA-,合成酶C.抑制PGI7合成酶D.抑制PLA26.心室肌细胞在相对不应期和超常期内产生动作电位的特点是BA.0期去极化速度快B.动作电位时程短C.兴奋传导速度快D.O期去极化幅度大7。

在微循环中,进行物质交换的血液不流经的血管是BA.后微动脉B.通血毛细血管C.微静脉D.微动脉8.下列呼吸系统疾病中,主要表现为呼气困难的是AA.肺气肿B.肺水肿C.肺纤维化D.肺炎9.下列关于CO影响血氧运输的叙述,错谈的是AA. CO中毒时血02分压下降B. CO妨碍02与Hb的结合C. CO妨碍02与Hb的解离D.cO中毒时血02含量下降10.下列关于颈动脉体化学感受器的描述,错误的是DA.其流入流出血液中的Pa02差接近零,通常处于动脉血环境中B. Pa02降低、PaC02和H+浓度升高对其刺激有协同作用c.感受器细胞上存在对02,、C02、H+敏感的不同受体D.血供非常丰富,单位时间内血流量为全身之冠11.胃和小肠蠕动频率的决定性因素是DA. 胃肠平滑肌动作电位频率B.胃肠平滑肌本身节律活动C. 胃肠肌问神经丛活动水平D.胃肠平滑肌慢波节律12.在胃黏膜壁细胞完全缺乏时,病人不会出现的表现是CA.维生素B12吸收障碍B.肠道内细菌加速生长C.胰腺分泌HC03-减少D.食物蛋白质消化不良13.促进胰腺分泌消化酶最主要的胃肠激素是CA.胰多肽B.促胰液素C.缩胆囊素D.胃泌素14.人体发热初期出现畏寒、寒战的原因是BA.散热过程受阻B.体温调定点上调C.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异常D.产热过程过强15.利用肾清除率概念测定GFR,被清除物除能被肾小球滤过外,尚需满足的条件是CA.不被肾小管重吸收,但可被分泌B.可被肾小管重吸收,但不可被分泌C.不被肾小管重吸收和分泌D.可被肾小管重吸收和分泌16.肾小管重吸收Na+与水的量与肾小球滤过率成定比关系的部位是DA.髓袢细段B.髓袢升支粗段C.远曲小管D.近端小管17.机体安静情况下,对醛固酮分泌调节不起作用的因素是CA.高血Na+B.血管紧张素IIC.促肾上腺皮质激素D.高血K+18.视网膜中央凹处视敏度极高的原因是DA.感光细胞直径小,感光系统聚合联系B. 感光细胞直径大,感光系统单线联系C.感光细胞直径大,感光系统聚合联系D.感光细胞直径小,感光系统单线联系19.在突触传递中,与神经末梢释放递质的数量呈正相关的因素是DA.末梢内囊泡的大小B.囊泡内递质的含量C.活化区面积的大小D.进入末梢的Ca2+量20.在周围神经系统中,属于胆碱能纤维的是CA.所有副交感节后纤维B.所有支配血管的交感节后纤维C.所有自主神经节前纤维D.所有支配汗腺的交感节后纤维21.下列激素中,能使机体的能量来源由糖代谢向脂肪代谢转移的是CA.胰岛素B.皮质醇C.生长激素D.甲状腺激素22.口服葡萄糖比静脉注射等量葡萄糖引起更多的胰岛素分泌,其原因是BA.小肠吸收葡萄糖非常完全。

华中师范大学地理学考研历年真题

华中师范大学地理学考研历年真题
专业:自然地理专业科目:自然地理学
1.地球在宇宙中不是孤立的,它与其他天体都有联系,为什么说地球与太阳的关系最为密切(10分)?
2.地球表面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最基本空间,试述地球表面具有哪些基本特征(12分)?
3.简述海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0分)。
4.简述洪水及按洪水来源的洪水的基本类型(6分)。
五、影响生物的生态因素包括哪些。(7分)?
六、在较长时期内,人类生产生活最基本的水源是哪一部分水资源?为什么(9分)?
七、土壤资源的基本概念是什么?其基本特点是什么(10分)?
八、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和物质循环两者在运行过程中区别是什么?如何理解能量转化的“百分之十率”(10分)?
九、城市是独特的人工生态系统,试分析城市生态系统与其他生态系统的不同特点。(14分)
一.论述人地关系在人文地理学理论与实践中的作用(20分)
二.论述人本主义思想给人文地理学发展带来的影响(20分)
三.从文化地理学角度论述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内涵(20分)
四.从历史地理角度举例说明环境变迁中的人为影响(20分)
五.对中国的区域发展模式,学术界存在着“梯度论”和“反梯度论”两种观点,请在评述这两种观点的基础上谈谈你对中国区域发展问题的看法(20分)
五,解释下列名词的定义及其特征、(9题,共30分)
现代农业(3分)民族(3分)民俗(3分)语言(3分)宗教(3分)旅游资源(3分)地理物象(3分)
国家核心区城市内部地域结构模型(6分)
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人文地理学试题
一,在概述人文地理学的学科特性的基础上,论述现代人文地理学发展的主要特征及其形成原因、(30分)
2.地震波的体波又分为哪两种类型?发生地震时,这两类地震波到达地面的对序地面物质的震动方向如何?我国台湾处在世界哪一地震主要分布带上?(12分) .

地理科学导论历年真题

地理科学导论历年真题

一、简答题1.物质文化与环境的关系.P240答:(一)物质文化对环境有强烈的依赖性,受到环境条件的限制和制约。

(1)环境向人类提供资源,提供物质生产条件,从而决定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

如蒙古族的畜牧文化,爱斯基摩人的冰猎文化等。

(2)环境资源的天然条件决定了人工制品的材料、样式的地域风格。

如山区的石木结构,黄土地区的窑洞等。

(3)环境影响产业的分布格局地势。

如第一产业受气候条件和水体分布的影响,资源型产业受资源分布的制约等。

(4)地理环境影响物质文明的发展程度。

如气候相宜、地形崎岖的地区生产力发展快,反之,天然条件恶劣的地区物质文明总是比较落后。

(二)随着人类物质文化程度的提高,文化对环境的依赖程度和表现形式不同。

(1)在农耕文明阶段,主要表现为人类对气候、土壤、水文等农作物生产条件的依赖。

(2)进入工业文明以后的社会文明对环境的依赖主要表现为一对资源、能源产地的依赖,文明发展程度与资源的占有程度密切相关。

(3)20世纪 60年代以后,主要发达国家相继浮上后工业文明,信息产业发达。

工作环境、工作时光对文明发展的意义加大。

(4)随着世界各国经济联系和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的加强,文明对环境的依赖的空间范围发生了改变,变地区、国家对所在局部环境的依赖为全体人类对全球环境的依赖。

2.地球系统演变的过程.P47答:地球系统的演变过程分4个阶段,即天文时代、地质时代、生物时代和人类时代。

(1)天文时代。

所谓天文时代就是地球作为天体的形成阶段。

关于太阳系和地球的起源,受到绝对和认同比较多的是星云说。

认为太阳和太阳系的行星都是太阳星云形成的。

太阳星云中央部分收缩增温,达到热核反应条件后,太阳形成一颗恒星。

氢元素和其他挥发性物质在辐射压力和太阳风的驱赶下逃离,剩下的主要是硅、氧、镁、铁等较重元素。

地球就在较重物质形成的星云中的尘粒互相碰撞、吸引、合并形成。

(2)地质时代。

地质时代就是地球内部构造形成的阶段。

地球形成之初,热能使地球内部增温,密度高而熔点低的铁、镍等物质熔融后在重力的作用下流向地心,密度低而熔点高的硅酸盐类物质熔融后上浮,地球逐渐分层形成地核、地幔和地壳。

(NEW)华中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847旅游学综合历年考研真题汇编

(NEW)华中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847旅游学综合历年考研真题汇编

目 录
第一部分 华中师范大学847旅游学综合历年考研真题
2008年华中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849旅游学综合考研真题2007年华中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446旅游学综合考研真题第二部分 兄弟院校考研真题
2015年中山大学901旅游学概论考研真题
2015年华南理工大学849旅游学考研真题
2015年河北大学885旅游专业基础理论考研真题
第一部分 华中师范大学847旅游
学综合历年考研真题
2008年华中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849旅游学综合考研真题
2007年华中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446旅游学综合考研真题。

华中师范大学人文地理学、自然地理学考研王静爱《中国地理教程》课后思考题答案

华中师范大学人文地理学、自然地理学考研王静爱《中国地理教程》课后思考题答案

华中师范大学人文地理学考试科目解析——适用于人文地理学、自然地理学、GIS专业1、王静爱《中国地理教程》的复习建议( 地学考研中心提供)《中国地理》( 1) 侧重于考查教材基础知识, 因此平时复习要认真全面;( 2) 喜欢在某些领域出些综合性题目, 需要你对书本知识进行理解, 并进行总结和归纳, 因此在看课本时候, 一定要理解其含义。

不能只局限于一本书, 还应看其它相关书籍。

………………( 7) 中国地理方面, 华大出题并不完全来自该书, 这与地理科学导论方面不同。

因此, 建议大家有时间时, 还应参考李振泉版《中国经济地理》, 如各种经济地理区方面, 该书介绍更为详细。

( 8) 《中国地理》更加注重对运用地理学知识来分析、解释、解决当前与地理学相关的经济社会问题的地理学能力的考察。

8道题目中, 有5道题目在教材中都没有答案。

因此对于中国地理的复习, 一方面要把握教材重点, 特别是往年真题经常考察的理论、规律、特征等内容。

另一方面, 要在平时培养地理思维, 用地理学视角来分析解决现实问题。

要关注当前国家或地区发展的重要举措, 如往年的西部大开发战略、中部崛起、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低碳经济, 和今年的循环经济、城市群发展战略, 其它的如环渤海经济区、长三角经济区、珠三角经济区、北部湾经济区等的最新发展规划, 特别是湖北省”两圈一带”的区域发展战略。

, 国家及湖北省的”十二五”发展规划都将出台, 这里面凡是牵涉到地理学的内容都要格外重视。

平时能够针对这些热点问题, 找一些相关的地理学期刊论文, 归纳其中的要点, 使自己对这些热点问题有总体上的认识。

总之, 中国地理的复习单看教材是不够的, 地理学知识在现实中是大有用武之地的, 中国地理考察的是大家的地理学能力, 而并不再是记忆力。

总之, 从基础开始, 在看书背诵的时候多多地思考, 要求有足够的知识背景储备, 但并不是脱离课本, 而是要把热点知识与课本理论联系起来。

2016华中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720地理科学导论考研真题

2016华中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720地理科学导论考研真题

中国跨校考研全科协议过线第一品牌2016华中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720地理科学导论考研真题
一、概念题:
1地质时代;
2时间地理学;
3资源承载力。

二、简述题:
1简述地球上的物质循环的过程;
2简述海陆梯度地带性形成的原因;
3简述复活节岛上人类文明消失的原因;
4解析地理科学方法论中的整体思想。

三、论述题:
1人类对地理环境影响的特点;
2为什么城镇不能没有文化?如何把传统文化在城镇化进程中推进?
3如何利用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工具分析土地利用和土地覆盖率?
考研公共课院校专业课
更多免费考研资料和资讯请关注微信号renrenkaoyan 或去人人免费考研论坛搜寻
报名咨询电话************更多考研资讯可关注微信renrenkaoyan。

[华中师范大学]城环学院自然地理专业2003年硕士

[华中师范大学]城环学院自然地理专业2003年硕士

[华中师范大学]城环学院自然地理专业2003年硕士研究生复试试题一、地球运动有哪些地理意义?(16分)二、季风对我国东部降水有何影响?(16分)三、地球水循环与人类水资源供应有何联系?(16分)四、生态因子怎样影响生物种群增长?(16分)五、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变化有何影响?(16分)六、英译汉(20分)*注意:1 括号中系有下划线的词或短语对应的中文含义;2 人名(黑体)不必译成中文。

Ecological Economics and SustainabilityPerhaps the most salient(突出的,显著的) contribution of ecological economics is its challenge to many of the fundamental precepts(戒律,格言) of neoclassical(新古典主义的) economic theory. In the view advocated by ecological economists, an economyis a ‘one-way entropic throughput of energy and materials(耗散过程)’ as opposed to the neoclassical view of a circular flow of exchange value without any explicit links to the biophysical world. The central aim of ecological economics involves describ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ynamic human economic systems and larger dynamic, but normally slower-changing ecological systems’。

华中师范大学

华中师范大学

华中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以前的年份,专业课《中国地理》的考试,每年区域部分都是考试重点。

而它的学习是有规律可循的。

它无外乎把前面第七八章节讲的区划、分区的基础知识放在我国各个区域的实地特点中去研究,一般先介绍区域自然基础,之后是分析在自然基础之上的经济、人文社会发展状况,或者好的或者出现问题,第三是根据自然、人文经济发展现状来分析解决区域发展过程中的不足和问题、发展自身优势。

要学习好区域地理,必须把七八章节的内容弄懂,再根据它所涉及的框架来学习各个区域,这是区域学习的基本思路。

每年的真题分析来看,华师的《中国地理》区域问题必然与国家相关热点相联系,06-09年多次考察东北区,这是跟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是相关的,而长江中下游区和中部地区个几年便会出现,这是与中部崛起这一热点相关的,而2011年出现的广州湾与北部湾的比较一题是与2010年深圳特区30周年以及北部湾开发这两个热点相组合而出的题目,2012年的高铁“四纵四横”网络系统对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2012年简述我国东部的主要文化特征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这一题目其实与《十七届六中全会报告》所要求的内容不谋而合,所以我总结了相关热点、区域热点,分析了他们的问题,罗列了他们的优势,以及相关发展思路,供大家参考。

同时广大考生应该注意,每年的真题都是相当有价值的,可以通过分析真题而得出参考书籍的重点之所在,同时华师出题有个特点是每年都会围绕接近的重点反复出题,多年真题可以看到原题的影子,看看2012年真题就最少涉及100分左右的原题,我们不应忽视。

13的专业目录稍有变动,考试科目没有变化,只是专业课中国地理的指定参考书变为王静爱的《中国地理教程》,和之前的赵济《中国地理》教材相比,主要内容差别不大,但内容更新一些,教材体系也新一些,用这本教材复习更能跟上时代。

大家尽快在网上把教材买到,熟悉一下内容,再把重要知识点整理出来,理解记忆,同时做些课外拓展,关注十八大相关信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凯程考研集训营,为学生引路,为学员服务!
第 1 页 共 1 页 2016年华中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
院720地理科学导论考研真题
一、概念题:
1地质时代;
2时间地理学;
3资源承载力。

二、简述题:
1简述地球上的物质循环的过程;
2简述海陆梯度地带性形成的原因;
3简述复活节岛上人类文明消失的原因;
4解析地理科学方法论中的整体思想。

三、论述题:
1人类对地理环境影响的特点;
2为什么城镇不能没有文化?如何把传统文化在城镇化进程中推进?
3如何利用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工具分析土地利用和土地覆盖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