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58-64号月经周期的调节机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子宫内膜增殖期(月经周期5-14天):与卵巢 周期中的卵泡期对应。在垂体分泌的促性腺激 素如黄体生成素和卵泡刺激素的作用下卵泡开 始发育,卵泡开始发育时雌激素分泌量很少, 至月经第7天卵泡分泌雌激素迅速增加,卵泡期 卵泡不分泌孕酮,在雌激素的作用下,子宫内 膜出现增殖期变化,此时内膜表面上皮、腺体、 间质、血管均呈现增殖性变化,该期子宫内膜 厚度自0.5mm增生至3-5mm。
卵巢、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与激素的水平关系
子宫内膜月经期(月经周期1-4天):由于黄 体萎缩,雌激素水平在月经期达到最低水平, 孕激素到月经来潮前也降到卵泡期水平,雌 孕激素的共同撤退使得月经周期第1-4天出现 月经期的改变,子宫内膜海绵状功能层从基 底层崩解脱离。经期24小时,内膜螺旋动脉 节律性收缩以及舒张,继而出现逐渐加强血 管痉挛性收缩,导致远端血管壁以及组织缺 血坏死,剥脱,脱落的内膜碎片以及血液一 起从阴道流出,即月经来潮。
感谢观看
月经周期的调节机制
①女性进入青春期后,在下丘脑GnRH的控制下,垂体前叶分泌 FSH和少量LH促使卵巢内卵泡发育成熟,并开始分泌雌激素。在 雌激素的作用下,子宫内膜发生增生性变化; ②卵泡渐趋成熟,雌激素的分泌也逐渐增加,当达到一定浓度时, 又通过对下丘脑垂体的正反馈作用,促进垂体前叶增加促性腺激素 的分泌,且以增加LH分泌更为明显,形成黄体生成素释放高峰, 它引起成熟的卵泡排卵; ③在黄体生成素的作用下,排卵后的卵泡形成黄体,并分泌雌激素 和孕激素。此期子宫内膜,主要在孕激素的作用下,加速生长且机 能分化,转变为分泌期内膜;由于黄体分泌大量雌激素和孕激素, 血中这两种激素浓度增加,通过负反馈作用抑制下丘脑和垂体,使 垂体分泌的卵泡刺激和黄体生成素减少,黄体随之萎缩因而孕激素 和雌激素也迅速减少,子宫内膜骤然失去这两种性激素的支持,便 崩溃出血,内膜脱落而月经来潮。 此时血中雌激素和孕激素浓度降低,解除了对下丘脑 以及垂体的 抑制,下丘脑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又可增加,并开始下一个月经周 期。
卵巢、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与激素的水平关系
子宫内膜分泌期(月经周期15-28天):排卵后 由于卵泡液中雌激素释放至腹腔使得循环中雌激 素暂时下降,排卵后1-2日,黄体开始分泌雌激素 是循环中雌激素水平又逐渐上升,约排卵后7-8日 黄体成熟,循环中雌激素形成又一高峰,此后, 黄体萎缩,雌激素水平急剧下降。排卵后黄体分 泌的孕酮逐渐增加至排卵后7-8日黄体成熟,分泌 量达到顶峰,以后逐渐下降。在雌激素和孕激素 的共同作用下,增殖期内膜继续增厚,腺体更增 长弯曲,出现分泌现象,血管迅速增加,更弯曲, 间质疏松并水肿,此时内膜厚且松软,含有丰富 的营养物质,有利于受精卵着床,此时对应月经 周期的第15-28日,与卵巢的黄体期相对应,此 时子宫内膜由增殖期转变为分泌期。
月经周期的调节机制
组员:郑斯平58号、 林沛玟59号、文华英
60号、 易玉虎61号、 尹兰兰62、 钟晓凤 63号、黎玉鲜64号
月经周期的调节机制
月经是指伴随卵巢周期性变化而出现的子宫内膜周期性脱落 及出血。 规律性的月经出现是生殖功能成熟的标志 月经周期主要受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神经内分泌调节。
卵巢、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 化与激素的水平关系
卵巢、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与激素的水平关系
卵巢、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与激素的水平关系
1.卵巢周期:从青春期开始到绝经期,卵巢在 形态和功能上发生周期性变化。 2.排卵:卵细胞和它周围的卵丘颗粒细胞一起 被排出的过程。(排卵前,成熟卵泡分泌的 雌二醇在循环中达到对下丘脑起正反馈调节 作用的峰值,促使下丘脑大量释放GnRH,继 而引起垂体释放促性腺激素,出现LH/FSH峰) 3.黄体:排卵后卵泡壁塌陷,卵泡外膜包围卵 泡颗Hale Waihona Puke Baidu细胞好卵泡内膜细胞形成黄体。
那么HPO轴是通过怎样的方式发挥对月经周期的影响以 及HPO轴又主要受到体内那些机制的影响呢?
月经周期的调节机制
1.下丘脑合成和分泌GnRH,作用于垂体前叶,通 过调节体的FSH和LH合成与分泌达到对卵巢功能 的调节。 2.卵巢产生的雌二醇和孕酮作用于子宫内膜,使得 子宫内膜出现周期性变化,如增殖期、分泌期、 月经期,它们共同构成了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 3.同时卵巢产生的激素对垂体前叶和下丘脑均有反 馈作用,腺垂体分泌的FSH和LH也存在对下丘脑 的反馈作用。4.同时下丘脑、腺垂体、卵巢功能轴 即HPO轴的功能活动还会受到中枢神经系统分泌 的多种激素以及神经递质的影响。
卵巢、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与激素的水平关系
子宫内膜月经期(月经周期1-4天):由于黄 体萎缩,雌激素水平在月经期达到最低水平, 孕激素到月经来潮前也降到卵泡期水平,雌 孕激素的共同撤退使得月经周期第1-4天出现 月经期的改变,子宫内膜海绵状功能层从基 底层崩解脱离。经期24小时,内膜螺旋动脉 节律性收缩以及舒张,继而出现逐渐加强血 管痉挛性收缩,导致远端血管壁以及组织缺 血坏死,剥脱,脱落的内膜碎片以及血液一 起从阴道流出,即月经来潮。
感谢观看
月经周期的调节机制
①女性进入青春期后,在下丘脑GnRH的控制下,垂体前叶分泌 FSH和少量LH促使卵巢内卵泡发育成熟,并开始分泌雌激素。在 雌激素的作用下,子宫内膜发生增生性变化; ②卵泡渐趋成熟,雌激素的分泌也逐渐增加,当达到一定浓度时, 又通过对下丘脑垂体的正反馈作用,促进垂体前叶增加促性腺激素 的分泌,且以增加LH分泌更为明显,形成黄体生成素释放高峰, 它引起成熟的卵泡排卵; ③在黄体生成素的作用下,排卵后的卵泡形成黄体,并分泌雌激素 和孕激素。此期子宫内膜,主要在孕激素的作用下,加速生长且机 能分化,转变为分泌期内膜;由于黄体分泌大量雌激素和孕激素, 血中这两种激素浓度增加,通过负反馈作用抑制下丘脑和垂体,使 垂体分泌的卵泡刺激和黄体生成素减少,黄体随之萎缩因而孕激素 和雌激素也迅速减少,子宫内膜骤然失去这两种性激素的支持,便 崩溃出血,内膜脱落而月经来潮。 此时血中雌激素和孕激素浓度降低,解除了对下丘脑 以及垂体的 抑制,下丘脑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又可增加,并开始下一个月经周 期。
卵巢、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与激素的水平关系
子宫内膜分泌期(月经周期15-28天):排卵后 由于卵泡液中雌激素释放至腹腔使得循环中雌激 素暂时下降,排卵后1-2日,黄体开始分泌雌激素 是循环中雌激素水平又逐渐上升,约排卵后7-8日 黄体成熟,循环中雌激素形成又一高峰,此后, 黄体萎缩,雌激素水平急剧下降。排卵后黄体分 泌的孕酮逐渐增加至排卵后7-8日黄体成熟,分泌 量达到顶峰,以后逐渐下降。在雌激素和孕激素 的共同作用下,增殖期内膜继续增厚,腺体更增 长弯曲,出现分泌现象,血管迅速增加,更弯曲, 间质疏松并水肿,此时内膜厚且松软,含有丰富 的营养物质,有利于受精卵着床,此时对应月经 周期的第15-28日,与卵巢的黄体期相对应,此 时子宫内膜由增殖期转变为分泌期。
月经周期的调节机制
组员:郑斯平58号、 林沛玟59号、文华英
60号、 易玉虎61号、 尹兰兰62、 钟晓凤 63号、黎玉鲜64号
月经周期的调节机制
月经是指伴随卵巢周期性变化而出现的子宫内膜周期性脱落 及出血。 规律性的月经出现是生殖功能成熟的标志 月经周期主要受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神经内分泌调节。
卵巢、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 化与激素的水平关系
卵巢、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与激素的水平关系
卵巢、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与激素的水平关系
1.卵巢周期:从青春期开始到绝经期,卵巢在 形态和功能上发生周期性变化。 2.排卵:卵细胞和它周围的卵丘颗粒细胞一起 被排出的过程。(排卵前,成熟卵泡分泌的 雌二醇在循环中达到对下丘脑起正反馈调节 作用的峰值,促使下丘脑大量释放GnRH,继 而引起垂体释放促性腺激素,出现LH/FSH峰) 3.黄体:排卵后卵泡壁塌陷,卵泡外膜包围卵 泡颗Hale Waihona Puke Baidu细胞好卵泡内膜细胞形成黄体。
那么HPO轴是通过怎样的方式发挥对月经周期的影响以 及HPO轴又主要受到体内那些机制的影响呢?
月经周期的调节机制
1.下丘脑合成和分泌GnRH,作用于垂体前叶,通 过调节体的FSH和LH合成与分泌达到对卵巢功能 的调节。 2.卵巢产生的雌二醇和孕酮作用于子宫内膜,使得 子宫内膜出现周期性变化,如增殖期、分泌期、 月经期,它们共同构成了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 3.同时卵巢产生的激素对垂体前叶和下丘脑均有反 馈作用,腺垂体分泌的FSH和LH也存在对下丘脑 的反馈作用。4.同时下丘脑、腺垂体、卵巢功能轴 即HPO轴的功能活动还会受到中枢神经系统分泌 的多种激素以及神经递质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