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论林黛玉性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窥视人物性格的另一窗
——林黛玉诗词探析摘要:诗词是《红楼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作者塑造典型形象的重要手段。它与刻画小说中人物的描述性文字互为表里,相得益彰。在《红楼梦》一书中,曹雪芹用天才的艺术笔触,为我们塑造了中国古代小说史上一个全新的女性形象——林黛玉。生活在诗一样环境中的林黛玉同时也是诗的化身,她在短暂的一生中,用诗宣泄痛苦和悲愤,用诗抒发欢乐与爱情,更用诗表示抗议和叛逆。本文将从分析林黛玉所作的诗词入手,着重探讨林黛玉自尊自重、多愁善感、敏感、笃实、叛逆、任性、孤傲、天真、坚强、谨慎等性格特点,从而论证她性格特征的各个方面。
关键词:林黛玉诗词;性格特征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塑造了林黛玉这个绝美且富有诗意和理想色彩的悲剧形象。林黛玉有“闲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之貌,有“心比比干多一窍”之才,有“病如西子胜三分”之病,她的美不仅表现在其梦幻迷离、病态柔弱,动静交融的美丽,还表现在她横溢的才学和浓郁的诗人气质。林黛玉出生于一个世袭侯爵,支庶不盛的书香门第之家,自幼受过良好的家庭教育,心地善良,为人纯朴,但幼年丧母,寄人篱下的生活使她变得异常敏感,自尊自卑和脆弱,但她又总是与封建阶级格格不入,表现出其性格的独特性。
林黛玉的诗词作品类型丰富数量众多,例如:
咏物类有《咏白海棠》、《柳絮词》、《菊花诗》、《大观园题咏》和《螃蟹咏》等;哀悼身世类有《葬花吟》、《秋窗风雨夕》、《桃花行》等;赞美人物类有《五美吟》5首;
另外还有《灯谜诗》2 首,《题帕诗》3首,酒令1首,绝句1首,《琴曲》4章。
这些诗词有的是人物命运的暗语,有的是人物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有的是人物高洁人格的赞歌,有的寄兴寓情,寄托着人物对美好未来的热情向往和执着追求。它们在思想上和艺术上都深刻地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征。下面就通过林黛玉这些丰富多彩的诗词作品,来欣赏一个活灵活现,具有独特性格特征的林黛玉。
一、斗争精神和叛逆精神
在《红楼梦》一书中,曹雪芹塑造了一个令人敬慕的叛逆者形象---林黛玉。
林黛玉是贾老夫人的女儿贾敏和林如海的独生女,自小娇惯使她具有优越感,进而发展为极强的自尊心。因父母相继早逝,她一无所有,无依无靠,孤身寄住在外祖母家。在“都是一双富贵眼”的贾府,黛玉的处境,究其实,只不过是仅有一层极不牢靠的亲戚关系的面纱,而得到的“不正经主子”身份。随着年龄的增长,她对此认识越来越清,但强烈的自尊心又使她不甘心这种命运。在贾府“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的生活中,把同样对封建主义表现出叛逆倾向的宝玉引为知己,并在共同叛逆的道路上建立起了纯真的爱情。然而,黛玉又清醒地意识到,他们之间的爱情将注定是一场没有结果的悲剧。为了改变命运,她竭力地捍卫着自己的尊严和爱情,使这个娇若纤柳、洁如芙蓉的少女内心深藏着坚强与叛逆。她虽寄人篱下,但为人处世光明坦诚,不亢不卑,用柔弱的身躯为自己撑起一片坦荡荡的天空。用一首首充满着血和泪的诗作,来表现她对理想爱情至死不渝的追求和对封建礼教冷酷无情的抗议。这在她的《葬花吟》、《灯谜诗》、《五美吟》、《题帕诗》等作品中体现得非常深刻。
《葬花吟》一诗是塑造林黛玉这一艺术形象、表现其性格特性的重要作品。这首诗并非一味的哀伤凄恻,其中包含着一种愤愤不平之气。“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就寄有对世态炎凉、人情冷暖的愤懑。“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是对长期迫害着她的冷酷无情的现实的控诉。“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则是在幻想自由幸福而不可得时,所表现出来的那种不愿受辱被污、不甘低头屈服的孤傲不阿的性格。一首《葬花吟》简直就是黛玉与她自己所处的罪恶世界彻底决裂的檄文,展露出她至死不渝的心灵世界及强烈的叛逆性格。
《春灯谜》一诗中写道:“朝罢谁携两袖烟,琴边衾里两无缘,焦首朝朝还暮暮,煎心日日复年年。光阴荏苒须当惜,风雨阴晴任变迁。”“两无缘”仿佛在说与宝玉的恋爱是要落空的。“朝朝还暮暮,煎心日日复年年”,又进一步说明她素日的心情。从诗的后两句可以看出,即便是在自己追求的爱情没有把握、心灵倍受煎熬的情况下,她也决不任由摆布,而是要在短暂的生命过程中珍惜时光,勇敢地斗争下去。
同样,在她的另一首灯谜诗中也明显地表现出这种斗争精神。诗中写道“马录马耳何劳缚紫绳?驰城逐堑势狰狞。主人指示风云动,螯背三山独立名。”这里“驰城逐堑”的千里马气势凶猛,不受紫绳的束缚,更是生动地展现出黛玉的奔放气概和叛逆思想。
林黛玉思想意识的最为闪光之处是对封建正统思想的蔑视与背叛,对庸俗、偏见的抗争和嘲弄。这一特征在她的诗词《五美吟》中表现最为突出。
咏西施,是认为西施因美而失去自由,不及东施因丑而自在。咏虞姬,是认
为当叛徒被杀不如守义自刎。咏明妃,是认为悲剧由于皇帝所托非人。咏绿珠,是认为绿珠为石崇殉葬完全不值得。咏红拂,是认为红拂与人私奔是正义的壮举,值得赞扬。这些完全是与封建正统思想和社会舆论背道而驰的。尤其是《绿珠》和《红拂》这两首。封建社会一贯提倡并要求女子要“三从四德”、“从一而终”,而黛玉却认为绿珠大可不必“效死于君前”,这种“落花犹是坠楼人”的从一而终是不值得的,大胆地对腐朽的封建思想本质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和嘲弄。
作为封建礼教叛逆者的坚强性格,通过她的《题帕三绝句》也明显地表现出来。三首题帕诗,写的真切自然,一腔痴情贯注其中,颇为动人心魄。不仅把黛玉悲苦的爱情体验刻画的入木三分,而且既与第一回的神话背景相承接,又是未来情节发展的“草蛇灰线”。小说中说,宝玉挨打之后,黛玉前来探伤,宝玉因时间苍促,未能和黛玉“交心”,所以特遣心腹晴雯送两条半新的手帕来,黛玉体会出其中的意思,便顾不得嫌疑避讳提笔蘸墨,写下了三首题帕诗,可见这是黛玉和宝玉心有灵犀的一次喷发。这以心相许的可贵意义在于,此时并非宝玉金榜题名或升官发达的春风得意之日,而是在封建时代的化身贾政亲自动手要“处死”这个“逆子”的艰难时刻,林黛玉向这个封建势力的叛逆儿献上了自己坚贞执着的爱情。在当时的封建社会中,青年男女婚姻不能自主,而黛玉不顾世俗的阻挠,依然决然追求自己心中理想的爱情。从中可以看出黛玉对爱情的追求是多么执着,对于封建礼教的背叛又是多么决绝。
二、多愁善感和自怨自艾
林黛玉出身在一个业已衰微的封建官宦家庭。林家支庶不盛,门庭单薄,母亲的早逝使她从小失去母爱,同时也使她没有像一般大家闺秀那样,从母亲那里受到礼教妇德的熏陶。父亲请了家塾先生教她识字读书,又因她身体怯弱,课读也就不很严格。封建礼教和世俗功利对她的影响是很有限的,这就使她保持了纯真的天性,爱憎分明,我行我素,很少顾及后果得失,这种性格最不适宜寄人篱下,可是她又逃不过寄人篱下的命运。寄居在声势显赫的荣国府,环境的势利与险恶,与她的个性格格不入。在这个冷漠的环境中,她遇上了热心、真诚的贾宝玉,他们由青梅竹马顺乎自然地发展成爱情。
然而,宝、黛的爱情又时时遭到封建势力的阻止和迫害。面对环境的压迫和爱情的无望,使她形成了多愁善感和哀怨的性格,这一性格几乎在她的每一首诗词中都有不同程度的表现。黛玉的三首长诗《葬花吟》、《秋窗风雨夕》和《桃花行》都是她伤悼身世之作。其中《葬花吟》是她感叹身世遭遇的代表作。
《葬花吟》是林黛玉的命运悲歌,诗中写道:“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通过这如泣如诉的诗句,我们可以看到黛玉在这种处境中所受到的折磨、威胁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