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中情境教学论文
小学数学案例教学论文
小学数学案例教学论文小学数学案例教学论文一、抓住问题生活特性,设置真实生动问题情境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利用教材内容的生活应用特性,在问题案例教学活动中,多向学生展示具有生活浓郁“气息”的数学问题,通过声情并茂、真实生动的数学案例,激起学生的情感积极性,靠近学生内在情感“发展区”,将小学生吸引到问题解答活动中,主动探知成为自觉行动。
如在“分数类应用题”问题课教学中,学生在学习分数知识过程中,对分数的数学意义和性质有了初步的理解和掌握,但对其生活应用特性还没有深刻的认识和理解,此时,教师设置“小王看一本300页的书,第一天他看了整本书的二分之一,第二天看了剩下的一半,请问小王此时没有看的`部分占整本书的多少?”、“售货员王阿姨在商店同时卖出两件商品,每件各得到60元,现在知道其中一件商品赚了20%,另一件则亏了20%,请问王阿姨卖出去的这两件商店是赚还是亏?说说其理由?”等生活性的问题案例,让学生进行感知分数知识点方面的活动,获得对分数知识内容的深刻、深入认识,内在学习情感受到“调动”,主动参与解题的欲望得到“挖掘”,切实推进了此方面问题案例教学进程。
值得注意的是,小学数学教师在生活性问题案例设置时,要贴近学生认知情况,切忌设置偏离和超越小学生认知实情的内容或案例。
二、抓住问题探究特性,开展解题探析指导活动著名教育学家陈苏芹曾经指出:“问题是数学的‘精华’,应将问题解答方法讲解作为自身重任,坚持实践融于问题教学中,提高探究分析等学习能力。
”众所周知,问题教学,不是为了解答问题,而是为了传授解题技能,“授之以渔”。
新实施的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也强调指出,要把解答问题的技能传授作为问题案例教学的重要任务和环节,进行有效的实施和深入的开展。
因此,在数学问题讲解活动中,小学数学教师要利用问题案例解答的探究特性,将问题案例讲解的过程变化为问题解答技能传授的过程,发挥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主导功效,对解题方法运用、解题策略的设定进行有效的指导和讲解,提升小学生探析、解答问题的技能和素养。
数学教学教研论文范文3篇
数学教学教研论文范文3篇精品文档----WORD文档,下载后可编辑修改----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范本,欢迎您借鉴参考阅读和下载,侵删。
您的努力研究是为了更美好的未来!1.1创设教学情境,提高课堂效益良好的教学情境可以使学生迅速进入课堂,使学生能够提高研究的兴趣和积极性。
在情境设置的时候教师一定要注意:情境创设的目的要明确,同时情境的设置也要与时俱进,具有时代气息,此外,情境创设要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
现今小学教材比较重视情境的引入,不仅仅只是文字,图片以及故事性的文字比较多,所以对于提高学生的研究兴趣具有重要的作用。
笔者认为情境教学需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创设真实的教学情境。
虽然数学主要是与数字打交道,但是与我们的生活也紧密相关。
因此,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时可以与生活紧密相关。
比如说教师在讲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这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将纸质的正方体和长方体沿边展开,将展开图放在桌子上供学生观察。
然后让学生自己数一下一共有多少个面,然后观察一下各个面的大小,最后让学生自己思考如何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学生在自己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对整个立体图形有了一定的认识,在此情境中学生不仅学到了一定的知识,而且也提高了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
第二,教学过程中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
提问无疑是一种比较方便而且有效的教学方法。
教师对学生进行提问可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养成善于思考问题的惯。
问题情境的创设主要是指教师根据课程内容,对学生进行一定的提问,进而引导学生进入新课程的研究,同时也可以活跃课堂的气氛。
比如说在讲解“平均数的应用”这一课时,教师可以用在超市购物的情境给学生出几个求平均数的题,然后让学生进行回答。
将问题与生活结合起来,无疑会提高学生的研究兴趣。
第三,创设一定的游戏情境。
小学生具有爱玩的特点,因此教师可以在数学课上组织学生做一些小游戏,让学生在活跃的氛围中获得一定的知识。
小学数学教学实践小论文(3篇)
第1篇摘要:本文以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小学数学教学现状,探讨小学数学教学策略,旨在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实践;教学策略;教学质量一、引言小学数学教学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兴趣不高,导致教学质量难以提高。
本文将从小学数学教学现状出发,探讨小学数学教学策略,以期为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二、小学数学教学现状1. 教学方法单一:部分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教学效果不佳。
2. 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由于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脱节,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缺乏兴趣,导致学习效果不理想。
3. 教学评价单一:部分教师只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忽视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导致学生全面发展受阻。
4. 家校沟通不足:部分教师与家长沟通不畅,无法形成教育合力,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小学数学教学策略1.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1)结合生活实际,创设情境: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数学,提高学习兴趣。
(2)运用多媒体技术,丰富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技术,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具体化,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1)采用探究式教学: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分层教学: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实施分层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3. 完善教学评价,关注学生全面发展(1)多元化评价: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2)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
4. 加强家校沟通,形成教育合力(1)定期召开家长会:与家长沟通交流,了解学生在家的学习情况,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
小学数学教学现状及优化措施论文精选9篇
小学数学教学现状及优化措施论文精选9篇在学习、工作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论文吧,论文的类型很多,包括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学位论文、科技论文、成果论文等。
写起论文来就毫无头绪?下面是白话文整理的小学数学教学现状及优化措施论文精选9篇,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家。
数学教学论文篇一小班化人数较少,每层人数比大班化要少得多,在小班化教学中开展分层教学的针对性更强,使有效分层教学研究成为一种可能与需要。
下面请阅读关于小班化数学教学论文,希望能够帮到大家!研究背景:小班化教学是在学生数量控制在30人以下的教学单位面向学生个体,围绕学生个体发展而开展的教学活动,是当代中国教育发展的趋势之一、教育的变化总是和经济社会的变化有着最直接的关联,小班化的出现就是如此。
随着出生人口负增长、教育资源的充裕和家长对子女接受优质教育期望的提高,被称为“精品教育”的小班化教育在国内部分大中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渐露风采,成为教育新的探索热点。
研究意义:小班化教学是国内外教学发展之趋势:世界课程的趋势是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索学习,这就使得大班化教学面临诸多问题,比如如何面向全体、如何因材施教等,小班化教学就应运而生。
1996年,上海市率先开展小班化教育实验研究,10所小学在起始年级中进行首轮小班化教学试点,此举被称为“教学领域的一场革命”。
大量的研究表明,小班化教育对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个性发展等起到明显的效果。
对改变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优化教育资源等有革命性的突破。
晋江市近几年经济发展迅速,地方财政投入加大,资源不断丰富的优势条件,为小班化教学探究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
我校为一所备受社会关注的新办市区重点校,教育硬件条件优越,生源好,为小班化教学研究创设了必要条件。
笔者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就如何创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过程以促进小班化的有效教学,谈几点粗浅的看法:一、分层教学我们深知小班化教育的最大意义在于让每位学生得到均衡发展,不仅要关注个体认知水平差异,还要关注学习方法差异,进而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心理等和谐发展。
五年级数学教学论文范文五年级数学小论文范文
《五年级数学教学论文范文|五年级数学小论文范文》摘要:五年级数学教学论文范文篇一:情景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只有把数学知识同生活情景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够真正学以致用,加深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小学生在数学学习方面的质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入情景教学方法,通过创设问题情景,把复杂的知识点简单化,把枯燥的教学兴趣化,提高小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有效的提高小学数学的总体教学质量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而数学教学问题也来自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
所以在小学五年级数学这门学科的教学中应该联系实际生活,回归生活本身。
本文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五年级数学教学的论文范文的内容,欢迎阅读!摘要:数学作为一门开发学生智力、塑造思维的重要学科,在小学学习和生活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随着新课程改革步伐的加快,传统教学模式已经很难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变化,同时对小学生的自主性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情景教学方法作为一种全新教学方法,实现了课堂教学内容与日常生活情景的有机融合,改变了传统枯燥教学方法给小学生带来的压抑,提高了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本文主要是以情景教学方法引入为基础,分析了此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情景教学;小学数学;应用1关于情景教学法的内涵及特征1.1何为情景教学情景教学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法,对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意义重大。
它主要指的是在教学过程中,任课教师把课堂理论教学内容与日常生活结合起来,在现实中展现出生动形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帮助学生更快掌握课程内容的教学方法。
1.2情景教学法的特征首先,情感性。
通过引入情景教学模式,能够把课程内容转变为各种游戏、生活等情景,让学生在情景中得到情感的体验,不知不觉的掌握知识。
其次,形象性。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入情景模式,能够实现学生生活实际、心理感受与教学目标结合起来,通过情景真正的感受情形。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论文(五篇)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论文(五篇)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论文篇一开题报告一、课题提出的背景新课程改革几年来,数学课堂教学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理念为广大教师所认同,各种极具新课程理念的教学模式、方法不断涌现,素质教育在新课程改革的推动下,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但不可否认的是,目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还没有从普遍意义上摆脱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教学中的无效、低效甚至是负效现象俯拾即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目前有部分教师缺乏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的理论支撑,在教育教学观念上,往往还停留在“讲授——接受”的层面上,对新课程改革抱着一种“课改是其他教师的事,我们靠边站”的思想,没有融入到课改大潮之中,拿着新教材,唱着过去的歌谣。
教师教得苦,学生也学得累,学生的能力、素质得不到充分的发展。
2.照搬一些优秀老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案例,不顾班级实际情况,不研究学生特点,教学时心里没有学生,满足于是否完成了教学计划,忽视了学生的动态生成,呈现出教学形式化的趋势。
3.课堂效率不高,导致学生作业增加。
同时,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获得满意的分数,老师们增加了大量的作业。
大量的作业需要老师花更多的时间批改,使得老师陷入繁重的批改任务,很少有时间静下心来反思自己的教学,研究自己的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形成了老师更忙,学生更苦的怪现象。
因此,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指导下,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性研究就是要转变数学教师的教学观念,提高教学水平,促进专业发展,最终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二、课题研究的概念界定、目的和意义课题界定:教学:从师生关系的角度,有两种观点。
一种是教学是教师的活动,旨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一种观点认为,教学是师生互动,是师生矛盾和依赖的过程。
我们认为教学是师生互动的过程,是师生主动学习的结果。
有效教学:有效教学是为了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益、强化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的一种现代教学理念。
小学数学教学实践论文10篇
小学数学教学实践论文10篇第一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一、利用网络环境,创设学习情境学习情境的创设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总结提升,吸取新知,让呆板的数学课堂变得活泼充满趣味,让深奥的数学知识变得简单、易于理解。
例如,教学“分数的大小比较”时,笔者充分利用网络创设情境。
打开事先查找到的网页动画,在大屏幕上播放。
盛夏的太阳照耀着大地,烈日下,唐僧师徒四人艰难地走在通往西天取经的道路上,大家口渴难耐,八戒找来一个西瓜解渴。
悟空说:“咱们四人平分,每人分得四分之一。
”唐僧和沙僧频频点头表示同意,贪吃的八戒不高兴地说:“西瓜是我找来的,应该多吃一些,我要吃五分之一或六分之一。
”其余三人哈哈大笑。
教师适时提出问题:“你知道大家为什么取笑八戒吗?”学生利用以前已有的知识经验,很快判断出八戒要五分之一或六分之一吃了亏。
利用网络创造这一情境,烈日、大地、西瓜和人物对话让学生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诱发学生好奇心,激发学生求知欲,很自然地进入到新课的学习。
网络环境下创设的学习情境,让学生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课堂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二、借助网络环境,亲历学习过程在网络环境下,利用网络资源的优势开展探究学习,把学习的知识进行有效整合,设计有利于学生探究的学习内容,拓展学生的探究空间,让学生亲历学习过程。
例如,教学“年、月、日”一课,如果从以往的经验出发,教师提供几张年历,学生从这几张年历中归纳出一年有几个月,哪几个是大月,有多少天;哪几个是小月,有多少天;二月份有多少天等。
再总结出几句顺口溜: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天永不差;四六九冬三十整,惟有二月二十八,闰年还把一日加。
而笔者基于网络环境下教学这部分内容,整合相关网络资源,让学生在计算机中依托网络查找任意年份的日历,观察思考,获取大月、小月、特殊二月等知识,这一过程是学生亲身感受的,历历在目的,印象深刻,知识掌握扎实牢固。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范文精选 10篇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范文精选 10篇数学这门课程作为三大主科之一,对于学生来说很重要,那么老师的教学则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是小学数学教学论文范文精选10篇,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进来看看,参考参考!【篇一】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情境运用一、创造良好的游戏情境孩子们都很爱玩耍,也非常喜欢玩游戏,在上课的时候,教师要适当地组织一些游戏活动,游戏不仅能让孩子们增加学习兴趣,还能调动起孩子们积极参与,积极地去亲自做这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并且又增加了学生对学习的浓厚兴趣。
通过这些游戏证明了适当的游戏教育对教学有很大的帮助。
如果在课堂中适当地安排一些游戏教学,那么会对学生有一定的效果的。
例如,在小学一年级课本的数学上册数字“6”的读与写的时候,教师在上课之前就已经准备好想用游戏来学习这课程了:安排六名学生玩一个围绕五张椅子转圈的游戏,安排其他学生唱歌,当歌曲结束时,让他们去抢座位,看看谁先抢到座位。
通过这个游戏让学生们对数字有了一些了解,“6比5多1”还知道了“5比6少1”,通过游戏既能复习以前学过的关于“5”的课程,又能从中启发学生对学习新课的爱好,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在数学教学中,加、减法计算是在一年级数学教学里最主要的内容,数学计算不仅单调而且枯燥,它要进行反复练习和计算,也可以在反复练习中采用一些“找朋友”“送信”“摘桃子”等方式学习。
这样的课堂游戏是学生最喜欢的爱好了,我们通过这种游戏的方式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也从游戏中学到了充足的知识,又能让学生有紧迫感,还培养了学生努力进取的精神。
在游戏中不仅给学生提供了计算熟练的时机,并且也让学生感受到了团队的精神。
二、创造生活情境,使学生了解数学生活中时时都会用到数学。
要想让学生学好数学这门课程,就应该从学生感兴趣与熟悉的生活情景出发,为学生提供有力的学习机会,让他们从实际生活当中去创造学习数学的机会,去了解数学,感觉到数学时时就在他们的身边,让他们从中感觉到学习数学的趣味。
新课改小学数学教学论文3篇
新课改⼩学数学教学论⽂3篇 新课改⼩学数学教学要以学⽣为主体,在⼩学数学教学中,实施有效的互动是⾮常必要的。
本⽂是店铺为⼤家整理的新课改⼩学数学教学论⽂,欢迎阅读! 新课改⼩学数学教学论⽂篇1:⼩学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提升 1激发学⽣的学习兴趣是提问的前提 ⼩学⽣年龄较⼩,且具有活泼好动、精⼒旺盛等特点,在学习的过程中主要的学习动⼒就是兴趣,⽽数学⼀直被⼤多数孩⼦认为太过枯燥和乏味,在学习时很难提起兴趣。
因此,教师若想要使孩⼦积极主动投⼊到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来,那么就要想⽅设法激发孩⼦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如何在教学中调动学⽣的学习欲望,将关系到数学的教学效果。
在平时教学中,教师应该将问题设计的带有吸引⼒和趣味性,激发孩⼦的好奇⼼理,从⽽产⽣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授“圆的认识”时,教师可以先提问道:“⽣活中有什么东西是圆形的呢?”学⽣们便回答道:“⾜球,车轮……”接下来,教师继续提问:“那么⾜球为什么是圆形的呢?如果做成三⾓形⼜如何呢?”这个问题⾮常贴近学⽣的⽣活,他们⽴即产⽣了兴趣,很多学⽣举⼿争前恐后的发表⾃⼰的观点和见解,在这样的课堂⽓氛中,教师逐渐指引学⽣认识了圆形。
⼜例如,在学习乘法⼝诀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爱玩游戏的特点来设计⼀个乘法⼝诀的游戏,在⿊板上画出⼀棵⼤苹果树,然后拿起早已准备好的苹果卡⽚,在每张卡⽚背后写上不同的乘法⼝诀,并提问:先把卡⽚背后的乘法⼝诀补充完整,再将苹果贴到⿊板上。
学⽣们⽴即被贴苹果的游戏所吸引,积极的参与到回答问题的游戏中。
运⽤游戏提问的⽅式,不仅能够有效激发学⽣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巩固了所学的知识。
2课堂提问的启发性要强 在⼩学数学教学中,教师提问学⽣时要理解提问的⽬的和意义,提问并不是单纯为了提问⽽提问,是为了启发学⽣的思维⽅式,帮助学⽣更深层的理解问题的性质。
因此,在提问时,教师应遵循由浅到深,由感性到理性,逐渐引导,循序渐进的提问原则。
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可以采取先设问,再反问的提问形式,这样能够有效的启发学⽣的思维能⼒,使学⽣带着问题去学习知识,并对问题加深了印象。
小学数学教学中课堂情境的创设论文
小学数学教学中课堂情境的创设论文小学数学教学中课堂情境的创设论文课堂情境创设是指在一定情境下所进行的教学活动,借助各种直观手段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应的有利于丰富学生感知、启迪学生探究、引导学生联想和想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为实现课堂教学目标服务的具体形象且富有情感性的教学环境和氛围。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要善于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课堂上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生动的教学情境,能使学生不由自主地进入角色,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全身心地投入学习。
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些粗浅的做法和体会。
一、教学情境的创设要符合学生的知识和经验基础在教学实践中,教师都在创设教学情境这一环节上,下了很多工夫,力求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深入探究。
但无论以什么样的方式创设情境,至少有一个基本原则:从儿童发展的内在需要出发。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因此,创设教学情境,教师必须高度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基础,考虑自己创设的问题情境与学生的经验基础是否契合。
如在教学“数学广角”烙饼问题时,有位小学教师就创设了这样的情境:用手中的三个圆片当作饼,让学生自己翻饼感受如何才能更节省时间。
但是在农村的家庭很多都是使用大铁锅烙饼的,一些农村的学生不约而同地得到了这样的结论,就是把三张饼一起放到锅里,同时烙。
在此,教师就没有考虑到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虽然使学生感受到情境的生动与有趣,但却与教学要求相背离。
二、教学情境的创设要符合课堂教学实际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高质量的教学情境,紧扣课堂的教学内容和学习任务,将它处理得当,同时把情境贯穿教学过程的始终,不仅能达成课堂教学目标,而且还能更好地切合教学实际。
如在教学“圆的.周长”时,当导入新课后,教师说:“请同学们想一想,你打算用什么方法求出圆的周长?”有的学生用绳子围住圆一周,再用直尺测量绳子,有的学生把圆在直尺上滚动一周也能得出圆的周长,方法很多。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共10篇)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共10篇)论文一:数学游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这篇论文探讨了数学游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通过游戏的方式,能够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研究动力,促进学生的合作和交流能力。
通过游戏,学生能够更加深入理解数学概念,从而提高数学成绩。
论文二:小学生数学思维培养的策略与方法这篇论文介绍了小学数学思维培养的策略与方法。
通过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能够提高学生数学思维水平。
同时,有效的策略和方法也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数学知识。
论文三: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差异化教育这篇论文探讨了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差异化教育。
通过根据学生的不同能力和研究方式,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方案,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研究需求。
差异化教育能够帮助学生充分发挥自身潜力,提高研究效果。
论文四:小学数学启发式教学的有效性研究这篇论文研究了小学数学启发式教学的有效性。
启发式教学通过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
研究表明,启发式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和研究兴趣,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
论文五: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情境教学法这篇论文探讨了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情境教学法。
情境教学通过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情境结合,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研究和应用数学。
情境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研究动机和兴趣,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
论文六: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多媒体教学法这篇论文介绍了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多媒体教学法。
多媒体教学通过利用视听、图像和互动等媒体手段,使学生更加生动地研究数学知识。
多媒体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研究效果和记忆力,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论文七: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问题解决教学法这篇论文探讨了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问题解决教学法。
问题解决教学通过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思考和探索来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问题解决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求知欲,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
论文八: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多元智能教育这篇论文介绍了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多元智能教育。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论文3篇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论文篇一【摘要】有效的教学课堂,是数学教师永恒的追求。
本文将通过在教学过程中的摸索、实践,以情景创设的有效性,学习过程的有效性,学习方式的有效性来阐述来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情景创设的有效性学习过程的有效性学习方式的有效性教学是一种有明确目的性的认知活动,是教师在达成教学目标和满足学生发展需要方面都很成功的教学行为,是教学的社会价值和个体价值的双重表现。
现就课堂教学有效性实验研究发表几点初浅的看法:1有效性教学要注重“情境创设的有效性”创设数学学习的良好情境,教育界已进行了广泛的讨论,并已形成了一定的理论认识与实践经验。
新教材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许多知识的引入和问题的提出、解决都是在一定的情境中展开的,因此,精心创设情境是提高数学有效性的一项重要教学策略。
然而,新课程下的一些数学课,情境只是为创设而创设,只图表面热闹,有的甚至成了“说话课”,夹杂了太多的非数学信息,干扰和弱化了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以及数学思维的发展。
实现情境创设的有效性,应注意以下几点:1.1情境创设应目的明确。
每一节课都有一定的教学任务。
情境的创设,要有利于学生数学学习,有利于促进学生认知技能、数学思考、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
所以,教学中既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创设情境,又要充分发挥情境的作用,及时引导学生从情境中运用数学语言提炼出数学问题。
如果是问题情境,教师提出的问题则要具体、明确,有新意和启发性,不能笼统地提出诸如“你发现了什么”等问题。
1.2情境的内容和形式应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与年龄特征进行设计。
教学情境的形式有很多,如问题情境、故事情境、活动情境、实验情境、竞争情境等。
情境的创设要遵循不同年龄儿童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根据学生身边熟知的事物而设计。
对低、中年级的儿童,可以通过讲故事、做游戏、直观演示等形式创设情境,而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则要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问题情境,用数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论文3篇
浅谈⼩学数学教学论⽂3篇 ⼩学数学课堂教学⼀定要紧紧围绕培养学⽣素质、能⼒,突出⼩学⽣的特点。
本⽂是店铺为⼤家整理的浅谈⼩学数学教学论⽂,欢迎阅读! 浅谈⼩学数学教学论⽂篇⼀ 数学课程中“解决问题”教学,把解决问题寓于现实的问题情境中,让学⽣在情境中理解、发现并提出问题,然后利⽤有关知识经验,通过学⽣的探究和教师适当的点拨指导,既解决了问题⼜学习了数学知识,形成了数学能⼒,并能获得⼀定的情感体验。
“授⼈之鱼,不如授⼈之渔”,注重对学⽣进⾏解决问题策略的教学,提⾼学⽣的解决问题能⼒是当前课程改⾰的重要理念,也是我们每⼀位数学教师需要认真思考的课题之⼀。
结合低段教学实践,谈谈我在学习和教学中的⼀些⼼得体会: ⼀、精⼼预设问题情景,激发学习热情。
解决问题⼀般都是在情境中让学⽣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 提出⼀个问题往往⽐解决⼀个问题更重要。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课题解决的难易程度,学⽣学习的知识⽔平和认知特点,精⼼设计问题。
教师只有这样创设的问题情景才能诱发学⽣的好奇性和求知欲,点燃思维的⽕花。
例如:教学⼆年级两步应⽤题时:创设了⼀个游乐场的场景,游乐项⽬是学⽣熟悉和喜欢的活动项⽬,通过师⽣⾃然的交流,导⼊新知。
让⼩朋友说说图中的⼩朋友在⼲什么?发⽣了什么事情?看着这幅图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你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能指着图给⼤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吗? ⼆、引导主动探究,增强主体意识 学⽣是学习的主⼈,教师应突出学⽣的“主体”,为学⽣提供充分的⾃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发挥学⽣的潜⼒,⿎励学⽣运⽤已有知识主动⼤胆地猜测、推测,⽤科学⽅法去探究问题,从不同⾓度去寻找解题思路,引导学⽣⾃⼰获取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思想⽅法,主体意识在主动探究中增强。
当学⽣提出问题后,我都给学⽣⽐较充⾜的时间⾃⼰独⽴思考,尝试解决。
⿎励学⽣把⾃⼰的想法写下来。
想清楚每⼀步为什么这样做,想⼀想有没有不同的解决⽅法?通过合作学习,交流的形式,⾃⼰探究算法,⽼师适时指导。
数学毕业论文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探索论文4篇
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探索论文4篇第一篇一、创设数学研究情境,提出探究问题1.创设趣味研究情境.数学本就属于一门逻辑性较强、思维要求高的学科,如果单纯的只讲理论知识,课堂必然会单调无聊,缺乏一定的活跃生气,因此老师在教学中可以开展一些有益的教学活动,如,猜谜语、讲笑话、做游戏、演角色等形式,让学生在活动发现数学的原身,从而将抽象化的数学从活动中抽离并提出.2.创设日常生活情境.数学来源于生活,并融入于生活,它不似艺术形式般高贵,却也足够生活化、平易化,隐藏在商品的买卖中、日常的计算中和多样的形状里,是需要我们自己去发现、去寻找的,进而调整学生的学习状态,然他们乐于也善于在生活中发现数学的踪迹.3.创设矛盾冲突情境.某一确定的数学知识点,可能并不具有普遍性,而是受一定的条件限制,但是小学生可能根本不会注意到这一点,他们潜意识的认为知识点均具有普遍性,所以在出现不适宜的情况时可能会表现得手足无措,对此,老师需要常常为学生制造这样的冲突情境,在冲突问题中引发他们思考,提出一些值得探究的问题.二、深入探究所提问题,寻找内在规律探究所提出的数学问题,是探究式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构成的一个重要程序,也是整个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的核心所在,所以老师和学生两者都需要重视此问题.对于老师来说,他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得他们在观察到某一数学知识点时,能够从中发现问题并提出值得探究的问题;对学生来说,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善于提问,培养自己不懂就问的良好学习习惯,并乐于去完成问题探究的过程,乐于解决问题.如,老师在讲“三角形”这一内容时,必然会涉及到“三角形内角和为180°”这一定理,但应该注意的是,这一定理只适用于平面图形,立体图形并不适用,也就是说在立体图形中根本无法运用此定理,但学生并不清楚这一点.因此,老师可以将此问题的探究分成三个步骤,分别是个体独自探究、小组沟通交流、全班论辩解决,首先带领学生将符合原理的平面图形先行探究,再将立体图形计算探究,便于清楚地对照;其次,将此计算结果在自己小组中进行沟通交流,分享学生各自的看法,在小组中达成统一意见;最后,由老师作为主持,给学生足够的自由空间在全班进行探究论辩,在想与说的过程中渐渐理清思路,在论辩中激起思想的火花和知识的冲突,创造出新的知识态度.而且,这种探究式的学习方法,不但有利于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而且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并找到了知识的内在规律,为他们进一步的知识探索做好了铺垫.三、概括数学探究结论,力求学以致用概括学生数学探究结论,这是老师所要完成的一项重要工作,主要是要求老师将各小组学生提出的问题、探究的结果予以统计,自己在课下的时间里进行整理分析,总结概括出探究问题的最终合理结果,于下次课堂教学中给学生详细讲解这个探究问题,在二次教学、二次探究中升华数学知识、学习能力.例如,在学习“有限小数”这一节内容时,老师必然会把无限小数和有限小数进行对比,从而解释清楚两者的差别和异同,还会提及到有限小数的基本分数特征这一知识点,通过列举一系列可以化为有限小数的分数作为范例,像“分母可以整除10、100…”“分母中只有2和5这两种质因数”……教师可以利用这些有效地举例迅速发现这其中的规律,为学生概括总结出一条具体的数学理论,即“已经化为最简分数的一个分数,如果它的分母除了2和5以外没有别的质因数,那么这个分数就可以转化为有限小数”.这样的探究后总结的工作,是老师辛苦所得,他融会了老师缜密的思维和严密的语言,相当于二次增强了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力,同时也明白了知识之间具有某些奇妙的规律,便于学生在以后的日常生活中将数学知识学以致用.纵观全文,笔者主要从三方面对小学数学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具体开展做了详细研究,力求通过此种探究式课堂模式的建构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为学生学习兴趣的启发、学习思想的开放、学习能力的提升做了充分的准备,希望对于此课题的研究有所建树,对于读者也有所帮助.第二篇一、探究式教学的介绍传统的教学方式相对落后,尤其是小学生,缺少专注力和控制能力,教师长时间讲课,会让学生对课堂产生厌倦,而数学又是比较理论的知识,如果教师总是以“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学生就会觉得数学比较枯燥无聊,使学生的学习效率提不上来。
数学论文2000字
数学论文2000字数学是一种理性的精神,使人类的思维得以运用到最完善的程度。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数学论文2000字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数学论文2000字篇1浅析小学数学中创设有效情境教学新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了情境教学法在小学数学中的地位,倡导教师通过创建情境,引导学生展开学习。
情境教学法的优势在于能够将抽象、难懂的数学知识更加直观地展现出来,符合小学阶段学生的学习特点以及因材施教的原则,针对小学数学教学中情境教学法的应用进行几点研究。
生活情境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情境教学法是倾向于学生的教学方法,而不是单纯地追求教学效果,为何要创建生活情境?它是以小学生实际能力为基础,在它们所能理解消化知识的最大范围内,运用更加便于学生理解的方式,来进行教学,从这一点可以看出生活情境完全符合因材施教,以生为本的原则,是非常值得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和推广的。
一、小学数学课堂中情境教学法的优势数学学科的特点是逻辑性强,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推理能力、分析能力以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小学阶段的数学,虽然在难度上有所控制,但是数学学科原本的性质并没有改变,它依旧具有抽象性、逻辑性以及实用性的特点,小学课本中一些图形、定义,教师如果单抽说教,学生很难理解和掌握。
为了达到教有所成的目的,教师需要借助一定的教学方法,来简化这些数学知识,使学生能够更加轻松、快速地理解和掌握,情境教学法恰恰能够满足小学数学的有需求,借助情境教学法,能够将抽象知识点直观化的呈现出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教师通过构建一个个生动的情境,为学生营造更加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鼓励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被调动起来,教师的教学效率必然会得到提升。
举例说明,进行“中心对称图形”这部分知识的讲解,采用传统的教学工具以及单一的口头讲述,学生很难理解其中的内涵和意义,而采用创建情境教学法,将学生带入到一个直观化的思维空间中,并通过多媒体技术将概念、关键知识点制作成动态的课件,学生很快就会投入学习状态,学习成效显著,教学效率得以提升。
小学数学教研论文8篇
第一篇一、用生动的情境,调动学生的兴趣对于小学生而言,单纯的强制地灌输知识只会起到适得其反的效果,造成学生大面积厌学,这样的话,小学数学的高效教学就成为一句空话。
要想有效提高小学数学教学就要学会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从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出发,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他们周围。
例如,在学习圆的周长时,教师可以给学生讲一个有趣的故事:小明和小刚比赛跑步看谁跑的快,小明跑正方形跑道,小刚跑圆形跑道,结果谁先赢呢?教师可以将两条跑道画在黑板上,这时就提问:这两条跑道一样长吗?学生充满疑惑的同时,教师给出正方形的边长是10米,同学们很快就能计算出小明跑40米,那圆形跑道多长呢?同学们充满好奇心,很想知道圆形跑道周长计算法。
这时,教师是时候引入课题今天我们就学习圆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那么,同学们都想早点知道到底谁先赢了,积极融入到课堂,这样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通过生动的情境导入,将枯燥无味的圆周长内容,变得生动有趣,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注重课后与课堂的紧密衔接性要想学好小学数学必须加大习题练习,但是课堂40分钟时间毕竟是有限的,这就要求学生课后加强复习,课后复习不仅能使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好习惯,而且能够使学生系统性相互联系所学知识,给学生以总结、探索、发展的空间,开发学生潜在智力,培养他们发现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由于小学生思维能力还处在发育阶段,同时接受知识的能力也是有限的,鉴于这个事实,有些知识的教学往往是分几节课来完成,这就要求学生注重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以便收到良好的效果。
例如,这个例题:有50米布,剪下11米做床单,剩下的布做衣服,每件衣服用3米布,可以做几件?这类题目要求先从问题入手进行分析,根据一个问题和一个已知条件求答,要重视相关知识的相互联系,只有这样,才能取得更好的课堂效果,从而提高学生数学成绩,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游戏活动,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生还处在贪玩的阶段,一听到游戏他们会立即提起兴趣。
2024小学数学教学论文
2024小学数学教学论文第一部分:背景与目的一、背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教育改革不断深入,小学数学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日益受到广泛关注。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方面都发生了深刻变革。
为推动小学数学教育的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加强小学数学教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二、目的本论文旨在通过对2024年小学数学教学现状的分析,探讨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策略和方法,以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具体目标如下:1. 分析当前小学数学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2. 总结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教学特点及发展趋势;3. 探讨适应新课程改革要求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和方法;4. 提出针对性的教学建议,为小学数学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
三、研究内容1. 小学数学教学现状分析: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分析当前小学数学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2.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教学特点及发展趋势:总结新课程改革对小学数学教学的影响,探讨未来小学数学教学的发展趋势;3. 小学数学教学策略和方法研究:结合教育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等理论,提出适应新课程改革要求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和方法;4. 教学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小学数学教学案例进行分析,以验证所提出的教学策略和方法的实际效果;5. 教学建议:根据研究结果,为小学数学教育工作者提供具有针对性的教学建议。
四、研究方法1. 文献分析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了解国内外小学数学教学研究现状,为新研究提供理论依据;2. 问卷调查法:设计问卷,调查小学数学教师和学生的教学现状,获取第一手数据;3. 访谈法:对小学数学教师、教育专家等进行访谈,了解他们对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的看法和实践经验;4. 案例分析法:挑选具有代表性的教学案例,进行深入剖析,总结有效教学方法和策略;5. 数据分析法: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提炼出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策略和方法。
新课标小学数学教学论文
新课标小学数学教学论文第一部分:新课标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现状分析一、背景介绍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新课标的实施对小学数学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
新课标强调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综合素质。
在此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面临着一系列新的挑战和机遇。
二、现状分析1. 教学观念的转变: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教师逐渐摒弃了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注重启发式、探究式教学方法的运用,但仍有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难以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
2. 教学内容的更新:新课标要求教学内容与时俱进,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目前,教材内容已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更新,但仍存在与实际生活脱节的现象。
3. 教学方法的创新:教师们逐渐尝试采用小组合作、情境教学等新型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
然而,部分教师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对教学方法的掌握和运用仍有待提高。
4. 教学评价的改革:新课标倡导过程性评价和多元化评价,但目前小学数学教学评价仍以考试成绩为主,评价方式单一,难以全面反映学生的实际水平。
三、存在问题1. 教师专业素养有待提高:部分教师对新课标理念的理解不够深入,难以在教学实践中有效落实。
2. 教学资源分配不均:城乡、区域之间教学资源差距较大,影响新课标的实施效果。
3. 家长和社会的认可度:部分家长和社会对新课标理念存在误解,认为新课标教学“不扎实”,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
4. 评价体系不完善:新课标下的教学评价体系尚未建立健全,导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难以把握评价标准。
四、改进措施1. 加强教师培训:通过多种形式的培训,提高教师对新课标理念的理解和教学实践能力。
2. 优化教学资源:加大投入,改善教学条件,促进教学资源均衡分配。
3. 加强家校沟通:通过家长会、家访等方式,增进家长对新课标的了解和认可,形成教育合力。
4. 完善评价体系:探索多元化评价方法,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业水平和综合素质。
第二部分:新课标指导下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与方法一、教学策略1. 以学生为中心: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10篇
第一篇一、精心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1、情境的内容和形式必须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与年龄特征教学情境的形式多种多样,主要有:问题情境、故事情境、活动情境、实验情境、竞争情境。
根据少年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低、中年级的学生通过讲故事、做游戏、直观演示等形式创设,高年级的学生,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问题,用数学本身的魅力去感染学生、吸引学生、教育学生。
2、情境创设必须有趣味性情境创设有没有趣味是上课的关键所在。
例如讲授分数的再认识时,展示多媒体设计的猪八戒分西瓜的故事。
讲授统计时,设计投球游戏。
让学生在趣味思考中学习数学知识。
3、创设有效的生活情境,让学生自主探究学生探索知识的积极性、主动性主要诱因源于新奇的问题情境,教师必须创设和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情境,让学生从熟悉的生活环境体验数学,逐步养成观察思考的习惯,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求知欲望。
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在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
贴近生活的问题情境,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实实在在有数学,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对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很有益处的。
二、进行有效的师生互动,让学生践行教学活动教师教育学生树立参与意识,引导学生践行教学活动过程。
教师教学精心组织,巧妙设计,给学生参与提供有效的活动。
诱发学生的想象思维,为学生创造一些思考问题的情境,思考问题的时间,思维活动的空间。
让学生表现自己,体验成功的愉悦,享受人生的快乐,教师教学过程中可以开展:说一说、摆一摆、做一做、比一比、量一量、画一画、折一折、叠一叠多问几个为什么?哪位同学还有不同的看法?让全体学生有机会参与教学活动之中。
三、开展有效的课堂评价,增强师生之间的教学交流教学实践证明:学生只有体验学习的成功,才能愉悦的学习。
教师必须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位学生,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成长,激励鼓励每一位有成绩的学生,及时批评教育有错误的学生,让学生感悟成功的幸福,让学生领会落后的羞涩,对未来充满自尊心和自信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小学数学中的情境教学
“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是新课标的一个重要理念。
它最大的特点和优点之一就是许多知识的引入和问题的提出、解决都是在一定的情境中展开的,因此,情境教学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一项重要措施。
一、良好的数学情境需要具备的条件
好的数学情境一定蕴含着丰富的数学内容和数学思想,不但要能够很好地激发起学生的探究欲望,还要紧紧围绕着“数学”核心问题。
特定情境的创设不应仅仅起到“敲门砖”的作用,即仅仅有益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应当在课程的进一步开展中自始至终发挥一定的导向作用。
(一)能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
心理学家研究证明,人在情绪低落时的思维水平只有情绪高涨时的一半。
然而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创设有效的情境,把学生的心理调节到最佳状态,促使学生产生弄清事物的迫切愿望,激发创造性思维的热情和兴趣,使学生处于一种积极思维的良好状态。
学生只有对数学课堂感兴趣了,才能参与到数学课堂中来,才能为学习数学知识做好充分的准备。
(二)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
合理的情境创设能将数学与儿童的生活、数学经验有效地整合,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的价值,从分析、提炼、推理、探索和发现以及问题解决的过程中,获得思维的锻炼,完成数学化的过程。
在此过程中,不仅是数学知识、方法、技能的建构,而且经历了数学思考、问题解决的过
程,同时也获得了对数学的情感价值观体验。
(三)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
要以学生经历过的、比较现实的、有趣的或与学生的知识相联系的问题引起学生的讨论,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出现新的知识点或有待形成的技能,让学生带着明确的目的去了解新的知识,形成新的技能,反过来解决原先的问题,从而产生解决问题的冲动,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
(四)能为课堂教学的内容服务。
我们的每节数学课都有一个具体的教学内容,必须完成具体的教学目标,所以我们的教学情境必须为教学的内容服务,而不能游离于教学内容之外。
二、怎样创设好的数学情境
在选择是否创设情境、创设什么样的情境时,应以该情境能很好地承载数学知识为标准,否则将是舍本求末。
教学实践告诉我们,要想创设好的数学情境,一般要遵循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则:(一)以选取合理的情境素材为前提。
情境中的背景信息应符合现实生活场景和事物运动的客观规律,其蕴含的数学关系应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
因此,情境素材选取得恰当与否,对学生问题意识的产生具有直接的影响。
(二)以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为导向。
所谓“问题意识”指的是学生在面对一些难以解决的、疑惑的“问题”时产生的怀疑、困惑、焦虑、探究等心理状态。
由于“问题意识”反映了学生基于自发与主动的求知欲,产生于学生主动参与的活动中,因此,作为激发学生“问题意识”的活动平台,情境就不仅应给学生营造一种宜
于学习的场景,而且还应提供一个能够原创和具有挑战性的问题。
例如,在学习“圆的认识”一课时,一位教师设计了这样的导入:谁知道,自行车为什么能行驶得又快又稳?学生回答:“因为车轮是圆的。
”稍加思考,就有学生马一提出:“车轮做成其他形状,如正方形、长方形、椭圆形……行吗?”这一质疑激起了同学们的极大兴趣,这种强烈的认知冲突触发学生想弄懂其中的原因。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研究探讨、举例验证,明白了“圆”、“圆心”、“半径”、“直径”等有关的概念及性质。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从情境的现实性、基础性、思考性、趣味性这四个维度来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
教师要以“点燃有效兴趣”为起点,以“激活知识原型”为支点、以“激扬数学思考”为重点,合理选择情境素材,精心设计情境过程,智慧把控情境走向,如此,课堂情境定能走出“浮华”、收获“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