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1文综——历史试题及标准答案
2016年全国新课标卷1卷历史试题含答案汇总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全国I 卷)文综历史试题24.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汉代崇尚儒学,尊《尚书》等五部书为经典,记录孔子言论的《论语》却不在“五经”之中。
对此合理的解释是A .“五经”为阐发孔子儒学思想而作B •汉代儒学背离了孔子的儒学思想C .儒学思想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D •儒学传统由于秦始皇焚书而断绝25.图4为汉代画像砖中的农事图。
此图可以用来说明当时1珍号A .个体农户的生产劳作状态B •精耕细作农业的不断发展C . 土地公有制下的集体劳作D •大地主田庄上的生产情形26. 史载,宋太祖某日闷闷不乐,有人问他原因,他说:A .重史传统影响君主个人行为B .宋代史官所撰史书全都真实可信C .史官与君主间存在尖锐矛盾D .宋太祖不愿史书记录其真实言行27. 明初废行省,地方分设三司,分别掌管一地民政与财政、司法、军事,直属六部。
明中叶以后,皇帝临时派遣的巡抚逐渐演变为三司之上的地方最高行政长官。
28. 19世纪中期以后,中国市场上的洋货日益增多,火柴、洋布等用品“虽穷乡僻壤,求之于市,必有所供”。
这种情况表明误失,史官必书之,我所以不乐也。
”此事反映了“尔谓帝王可容易行事耶……偶有A •扩大地方行政权力B •提高地方行政效率C .削弱六部的权限D •缓解中央与地方的对立这一变化有助A •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B .商品经济基本取代自然经济图4$ - • FC.民众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 D .中国市场由被动开放转为主动开放日本必然最后被彻底粉碎”。
他们做出上述判断的主要依据应是,中国1943年8月,国民党颁布《抗战期间宣传名词正误表》,把“亲日派” “长征时代” “争取民主” “国共合作”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等归为“谬误名词” ,禁止刊载。
这反映了国民党上升到52. 8%。
这种变化的外交背景是,我国德国文学家歌德说, 罗马法“如同一只潜入水下的鸭子,虽然一次次将自己隐藏于波光水影之下,但却从来没有消失,而且总是一次次抖擞精神地重新出现” 解应是,罗马法1702年英国国王威廉三世去世,安妮女王即位。
(完整word版)2016年全国1卷历史试卷及答案.doc
WORD格式 - 专业学习资料 - 可编辑2016 年全国 1 卷历史试卷及答案24.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始人,代崇尚儒学,尊《尚》等五部典,孔子言的《》却不在“五”之中,此合理的解A“.五” 孔子儒学思想而作 B.代儒学背离了孔子的儒学思想C.儒学思想植根于久的史D.儒学由于秦始皇焚而断25. 4 位代画像中的事。
此可以用来明当A.个体的生作状B.精耕作的不断展C.土地公有制下的集体作D.大地主田庄上的生情形26.史,宋太祖某日不,有人他原因,他:“ 帝王可容易行事耶⋯⋯偶有失,史官必之,我所以不也。
”此事反映了A.重史影响君主个人行B.宋代史官所撰史书全都真实可信C.史官与君主间存在尖锐矛盾D.宋太祖不愿史书记录其真实言行27.明初废行省,地方分设三司,分别掌管一地民政与财政、司法、军事,直属六部。
明中叶以后,皇帝临时派遣的巡抚逐渐演变为三司之上的地方最高行政长官。
这一变化有助于A.扩大地方行政权力B.提高地方行政效率C.削弱六部的权限D.缓解中央与地方的对立28.19 世纪中期以后,中国市场上的洋货日益增多,火柴、洋布等用品“虽穷乡僻壤,求之于市,必有所供”。
这种状况表明A.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B.商品经济基本取代自然经济C.民众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D.中国市场由被动开放转为主动开放29.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夕,有些西方人士认为中国拥有一定的军备优势,“毫无疑问的是日本必然最后被彻底粉碎” ,他们做出上述判断的主要依据应是,中国A. 已完成对军队的西式改革B. 集权制度有利于作战指挥C.近代化努力收到较大成效D.能获得更广泛的外部援助30.1943 年 8 月,国民党颁布《抗战期间宣传名词正误表》,把“亲日派”“长征时代”“争取民主”“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等归为“谬误名词” ,禁止刊载,这反映了国民党A. 努力缓和与其他党派的关系B.竭力塑造战时政府的形象C. 与中共争夺抗战的领导权D.力图维护一党专政的局面31.1965 年,中国大陆与西方国家的贸易额在进出口中所占的比重,由1937 年的 17.9%上升到 52.8%,这种变化的外交背景是,我国A.实现了与西方国家的正常化B. 调整了与苏联的外交政策C. 推行了全方位的外交政策 D. 打破了欧美对华经济制裁32.德国文学家歌德说,罗马法“如同潜入水下的一只鸭子,虽然一次次将自己隐藏于波光水影之下,但却从来没有消失,而且总是一次次抖擞精神更 =饱满地重新出现”,对此的正确理解应是,罗马法A.是近代欧洲大陆国家法律的基础B. 为欧洲近代社会确立了行为规范C. 所维护的民主制度历史影响深远D.不断地改变了欧洲历史发展方向33.1702 年英国国王威廉二世去世,安妮女王继位,当时议会内部存在两个党派,安妮延误占多数席位的辉格党,于是解除了辉格党人的行政要职,代之以托利党人。
2016年全国卷高考真题教育部考试中心解析(新课标全国Ⅰ卷·文综历史)完成
2016年全国卷高考真题教育部考试中心解析(新课标全国Ⅰ卷·文综历史)本卷每小题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2016·全国Ⅰ卷˙24)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汉代崇尚儒学,尊《尚书》等五部书为经典,记录孔子言论的《论语》却不在“五经”之中。
对此合理的解释是(C)A.“五经”为阐发孔子儒学思想而作B.汉代儒学背离了孔子的儒学思想C.儒学思想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D.儒学传统由于秦始皇焚书而断绝【分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并得出结论的能力。
题干综合考生已有知识,如孔子创立儒学、汉代儒学独尊、儒家“五经”、《论语》记录孔子言论,在此基础上设立了一个有趣又含学理的问题,要求考生予以解释。
“五经”中《春秋》为孔子编撰,但《易经》、《尚书》远早于孔子出现,故应排除A项。
汉代董仲舒等对儒学有改造,有继承,有发展,并非背离,故可排除B项。
汉兴儒学,可知秦始皇焚书并未断绝儒学传统。
孔子以诗、书、礼、乐教育学生,阐述自己的思想,“述而不作”“厚古薄今”本也是儒学的传统,故正确答案为C。
25.(2016·全国Ⅰ卷˙25)图4为汉代画像砖中的农事图。
此图可以用来说明当时(D)图4A.个体农户的生产劳作状态 B.精耕细作农业的不断发展C.土地公有制下的集体劳作D.大地主田庄上的生产情形【分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推理与综合判断的能力。
汉代个体农户“五口之家”包括男女老少,男耕女织,显然与画面所显示的情形不合,故可排除 A;精耕细作在汉代以牛耕、铁制农具为主要特征,画面显然也不能反映,故可排除 B;土地公有制在汉代早已不存在,故可排除 C。
符合题意的答案只能是 D。
26.(2016·全国Ⅰ卷˙26)史载,宋太祖某日闷闷不乐,有人问他原因,他说:“尔谓帝王可容易行事耶……偶有误失,史官必书之,我所以不乐也。
”此事反映了A.重史传统影响君主个人行为B.宋代史官所撰史书全都真实可信C.史官与君主间存在尖锐矛盾 D.宋太祖不愿史书记录其真实言行【分析】本题旨在设置新情境,以一段有关宋代的活泼材料,考查考生有效解读信息,正确理解所学知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2016年全国I卷文综历史试卷
2016年(新课标全国Ⅰ卷)文综历史试题24.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汉代崇尚儒学,尊《尚书》等五部书为经典,记录孔子言论的《论语》却不在“五经”之中。
对此合理的解释是A.“五经”为阐发孔子儒学思想而作B.汉代儒学背离了孔子的儒学思想C.儒学思想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D.儒学传统由于秦始皇焚书而断绝25.图4为汉代画像砖中的农事图。
此图可以用来说明当时图4A.个体农户的生产劳作状态B.精耕细作农业的不断发展C.土地公有制下的集体劳作D.大地主田庄上的生产情形26.史载,宋太祖某日闷闷不乐,有人问他原因,他说:“尔谓帝王可容易行事耶……偶有误失,史官必书之,我所以不乐也。
”此事反映了A.重史传统影响君主个人行为B.宋代史官所撰史书全都真实可信C.史官与君主间存在尖锐矛盾D.宋太祖不愿史书记录其真实言行27.明初废行省,地方分设三司,分别掌管一地民政与财政、司法、军事,直属六部。
明中叶以后,皇帝临时派遣的巡抚逐渐演变为三司之上的地方最高行政长官。
这一变化有助于A.扩大地方行政权力B.提高地方行政效率C.削弱六部的权限D.缓解中央与地方的对立28.19世纪中期以后,中国市场上的洋货日益增多,火柴、洋布等用品“虽穷乡僻壤,求之于市,必有所供”。
这种状况表明A.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B.商品经济基本取代自然经济C.民众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D.中国市场由被动开放转为主动开放29.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夕,有些西方人士认为中国拥有一定的军备优势,“毫无疑问的是日本必然最后被彻底粉碎”。
他们做出上述判断的主要依据应是,中国A.已完成对军队的西式改革B.集权制度有利于作战指挥C.近代化努力收到较大成效D.能获得更广泛的外部援助30.1943年8月,国民党颁布《抗战期间宣传名词正误表》,把“亲日派”“长征时代”“争取民主”“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等归为“谬误名词”,禁止刊载。
这反映了国民党A.努力缓和与其他党派的矛盾B.竭力塑造战时政府的形象C.与中共争夺抗战的领导权D.力图维护一党专制的局面31.1965年,中国大陆与西方国家的贸易额在进出口总额中所占的比重,由1957年17.9%上升到52.8%。
2016年全国1卷历史试卷及答案
2016年全国1卷历史试卷及答案24.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汉代崇尚儒学,尊《尚书》等五部书为经典,记录孔子言论的《论语》却不在“五经”之中,对此合理的解释时A.“五经”为阐发孔子儒学思想而作B.汉代儒学背离了孔子的儒学思想C.儒学思想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D.儒学传统由于秦始皇焚书而断绝25.图4位汉代画像砖中的农事图。
此图可以用来说明当时A.个体农户的生产劳作状态B.精耕细作农业的不断发展C.土地公有制下的集体劳作D.大地主田庄上的生产情形26.史载,宋太祖某日闷闷不乐,有人问他原因,他说:“尔谓帝王可容易行事耶……偶有误失,史官必书之,我所以不乐也。
”此事反映了A. 重史传统影响君主个人行为B.宋代史官所撰史书全都真实可信C.史官与君主间存在尖锐矛盾D.宋太祖不愿史书记录其真实言行27.明初废行省,地方分设三司,分别掌管一地民政与财政、司法、军事,直属六部。
明中叶以后,皇帝临时派遣的巡抚逐渐演变为三司之上的地方最高行政长官。
这一变化有助于A.扩大地方行政权力B.提高地方行政效率C.削弱六部的权限D.缓解中央与地方的对立28.19世纪中期以后,中国市场上的洋货日益增多,火柴、洋布等用品“虽穷乡僻壤,求之于市,必有所供”。
这种状况表明A.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B.商品经济基本取代自然经济C.民众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D.中国市场由被动开放转为主动开放29.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夕,有些西方人士认为中国拥有一定的军备优势,“毫无疑问的是日本必然最后被彻底粉碎”,他们做出上述判断的主要依据应是,中国A. 已完成对军队的西式改革B. 集权制度有利于作战指挥C.近代化努力收到较大成效D.能获得更广泛的外部援助30.1943年8月,国民党颁布《抗战期间宣传名词正误表》,把“亲日派”“长征时代”“争取民主”“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等归为“谬误名词”,禁止刊载,这反映了国民党A.努力缓和与其他党派的关系B.竭力塑造战时政府的形象C.与中共争夺抗战的领导权D. 力图维护一党专政的局面31.1965年,中国大陆与西方国家的贸易额在进出口中所占的比重,由1937年的17.9%上升到52.8%,这种变化的外交背景是,我国A. 实现了与西方国家的正常化 B. 调整了与苏联的外交政策C. 推行了全方位的外交政策D. 打破了欧美对华经济制裁32.德国文学家歌德说,罗马法“如同潜入水下的一只鸭子,虽然一次次将自己隐藏于波光水影之下,但却从来没有消失,而且总是一次次抖擞精神更=饱满地重新出现”,对此的正确理解应是,罗马法A. 是近代欧洲大陆国家法律的基础B.为欧洲近代社会确立了行为规范C. 所维护的民主制度历史影响深远D. 不断地改变了欧洲历史发展方向33.1702年英国国王威廉二世去世,安妮女王继位,当时议会内部存在两个党派,安妮延误占多数席位的辉格党,于是解除了辉格党人的行政要职,代之以托利党人。
高考文综历史全国Ⅰ卷试题和答案.doc
2016年高考新课标 1 卷 ( 全国乙 ) 历史 24.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首创人汉代崇尚儒学尊《尚书》等五部书为经典记录孔子言论的《论语》却不在“五经”之中对此合理的解说时A. “五经”为阐发孔子儒学思想而作B.汉代儒学背叛了孔子的儒学思想C.儒学思想植根于长远的历史传统D.儒学传统因为秦始皇焚书而隔离25.图 4 位汉代画像砖中的农事图。
此图能够用来说明当时A.个体田户的生产劳作状态B.精耕细作农业的不停发展C.土地公有制下的集体劳作D.大地主田庄上的生产情况26. 史载宋太祖某日郁郁寡欢有人问他原由他说“尔谓帝王可简单行事耶 ,, 偶有误失史官必书之我所以不乐也。
”此事反应了A. 重史传统影响君主个人行为B.宋朝史官所撰史册全都真切可信C.史官与君主间存在尖利矛盾D.宋太祖不肯史册记录其真切言行27. 明初废行省地方分设三司分别掌管一地民政与财政、司法、军事直属六部。
明中叶以后皇帝临时差遣的巡抚渐渐演变成三司之上的地方最高行政长官。
这一变化有助于A. 扩大地方行政权益B.提升地方行政效率C.削弱六部的权限D.缓解中央与地方的对峙28.19世纪中期此后中国市场上的洋货日趋增加火柴、洋布等用品“虽穷山恶水求之于市必有所供”。
这类状况表示A.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B.商品经济基本取代自然经济C.公众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亲密D.中国市场由被动开放转为主动开放29. 甲午中日战争迸发前夜有些西方人士认为中国拥有必定的军备优势“毫无疑问的是日本必定最后被完全粉碎”他们做出上述判断的主要依照应是中国A. 已达成对军队的西式改革B.集权制度有益于作战指挥C.近代化努力收到较大收效D.能获取更宽泛的外面救助30.1943年 8 月公民党宣告《抗战期间宣传名词正误表》把“亲日派” “长征时代” “争取民主”“国共合作”“抗日民族一致战线”等归为“错误名词”严禁刊载这反应了公民党A. 努力和缓与其余党派的关系B.全力塑造战时政府的形象C.与中共抢夺抗战的领导权 D.力争保护一党专政的场面31.1965年中国大陆与西方国家的贸易额在出入口中所占的比重由 1937 年的 17.9%上涨到52.8%这类变化的外交背景是我国A. 实现了与西方国家的正常化B.调整了与苏联的外交政策C. 推行了全方向的外交政策D.打破了欧美对华经济制裁32. 德国文学家歌德说罗马法“好像潜入水下的一只鸭子固然一次次将自己隐蔽于波光水影之下但却素来没有消逝并且老是一次次振作精神更=饱满地从头出现”对此的正确理解应是罗马法A. 是近代欧洲大陆国家法律的基础 B.为欧洲近代社会确定了行为规范C. 所保护的民主制度历史影响深远D.不停地改变了欧洲历史发展方向33.1702 年英国国王威廉二世逝世安妮女王继位当时议会内部存在两个党派安妮憎恶占多半席位的辉格党于是排除了辉格党人的行政要职代之以托利党人。
2016年高考文综历史部分真题试卷及答案(word版)
2016年高考文综真题(历史部分)科学技术的重要性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
回答13-14 题。
13.郭沫若为张衡墓题词:“如此全面发展之人物,在世界中亦所罕见。
”此评价的依据之一是张衡A.创制了简仪 B.最早做了关于太阳黑子的记录C.制定了《大衍历》 D.最早对月食作了科学的解释梢14.1985 年,法国总统密特朗倡议制定“尤里卡计划”,呼吁西欧国家在光电子学等尖端领域展开合作,建立“科技欧洲”。
提出该计划的目的是A.推动政治一体化的进程 B.加强对科学研究的支持C.提升高科技领域竞争力 D.加速国际经济格局调整和社会与和谐世界是人类进步力量的共同追求。
回答15-17题。
15.从图7 中可以获得的信息包括①和亲有利于民族之间的和睦②祖国认同感具有强大影响力③反抗外来侵略维护国家统一④民族平等是历代的民族政策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16.1971 年,周恩来在接见来访的美国乒乓球代表团时说:“你们这次来,打开了两国人民友谊的大门。
”这反映出当时中美关系解冻的特点是A.以民促官B.国际推动C.官方交流D.以官带民17.1970年的一个冬日,联邦德国总理勃兰特在华沙被纳粹杀害的波兰人纪念碑前神色凝重地跪下了。
这一举动的内涵表明德国A.曾经占领波兰B.深刻反省历史C.实行非军事化D.奉行和平外交日常生活现象折射着社会文明的曲折历程。
回答18-20 题。
18.唐朝时,蔬菜品种日益丰富,开始出现原产于地中海的莴苣、印度的刀豆、波棱国(今尼泊尔)的菠菜等。
这一情况透露出唐朝A.农业生产的发达B.对外交流的繁荣C.西域都护的设置D.泉州口岸的开放19.清末的一首打油诗云:“洋帽洋衣洋式鞋,短胡两撇口边开。
平生第一伤心事,碧眼生成学不来。
”该诗反映了当时A.服饰的西化B.洋货倾销中国C.社会上的崇洋现象D.学习西方的迫切愿望20.1873年的一天,侍奉日本天皇的女宫例行给天皇梳理头发时吃惊地发现,天皇已将自己的长发剪掉。
2016高考真题__文综历史[新课标I卷]含解析改后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1)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解析)【题文】24、《吕氏春秋·上农》在描述农耕之利时不无夸张地说,一个农夫耕种肥沃的土地可以养活九口人,耕种一般的土地也能养活五口人。
战国时期农业收益的增加A.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 B.抑制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C.导致畜力与铁制农具的使用 D.阻碍了大土地所有制的成长【答案】A【解析】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形成。
材料反映的信息是“一个农夫可以养活5口甚至9口人”。
精耕细作的生产方式促使战国时期农业受益的增加,从而强化了一家一户的个体小农经济,个体小农经济在战国时期形成。
所以本题正确答塞为A项。
【题文】25、两汉时期,皇帝的舅舅、外祖父按例封侯;若皇帝幼小,执政大臣也主要从他们之中选择。
这被当时人们视为“安宗庙,重社稷”的“汉家之制”。
汉代出现外戚干政的背景是()A.皇帝依靠外戚抑制相权 B.“家天下”观念根深蒂固C.母族亲属关系受到重视D.刘氏同姓诸侯王势力强大【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汉代政治制度。
两汉后期,特别是东汉后期外戚专权、宦官干政是两大顽疾。
年幼的皇帝大多是在外戚的帮助下继位的,母族亲属关系自然受到重视,结果造成外戚干政局面;皇帝年长后往往利用宦官打击外戚夺回权力,这又造成了宦官干政的局面。
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C项。
A项“皇帝依靠外戚抑制相权”不符合材料“执政大臣也主要从他们之中选择”的信息;外戚是“外人”,因此B项“‘家天下’观念根深蒂固”错误;D项“刘氏同姓诸侯王势力强大”符合西汉前期的情况,而外戚干政是在两汉后期。
【题文】26、宋代东南沿海地区出现了一些民间崇拜,如后来被视为海上保护神的妈祖、被视为妇幼保护神的临水夫人等,这些崇拜得到朝廷认可,后世影响不断扩大。
这反映出()A.朝廷不断鼓励海洋开发B.女性地位逐渐得到提高C.东南沿海经济社会影响力上升D.统治思想与民众观念趋向一致【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宋代南方经济发展的影响。
[精心整理] 2016年高考新课标Ⅰ卷文综试题及详细解析
2016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Ⅰ)文科综合能力测试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题前,考生务必在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试卷上无效。
3. 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卸载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 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本卷共35小题。
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我国是世界闻名的陶瓷古国,明清时期,“瓷都”景德镇是全国的瓷业中心,产品远销海内外,20世纪80年代初,广东省佛山市率先引进国外现代化陶瓷生产线,逐步发展成为全国乃至世界最大的陶瓷生产基地。
2003年,佛山陶瓷主产区被划入中心城区范围,陶瓷产业向景德镇等陶瓷产地转移。
据此完成1—3题。
1.与景德镇相比,20世纪80年代佛山瓷业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A.市场广阔B.原材料充足C.劳动力素质高D.国家政策倾斜2.促使佛山陶瓷产业向外转移的主要原因是佛山A.产业结构调整B.原产料枯竭C.市场需求减小D. 企业竞争加剧3.景德镇吸引佛山陶瓷产业转移的主要优势是A.资金充足B.劳动力成本低C.产业基础好D.交通运输便捷自20世纪50年代,荷兰的兰斯塔德地区经过多次空间规划,形成城市在外,郊区在内的空间特征:该区中间是一个接近3000平方千米的“绿心”——乡村地带;四个核心城市和其他城镇呈环状分布在“绿心”的周围,城镇之间设置不可侵占的绿地,四个核心城市各具特殊职能,各城市分工明确,通过快速交通系统连接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城市群,近20年来,该地区城镇扩展程度小,基本维持稳定的城镇结构体系。
据此完成4—6题。
4.兰斯塔德地区通过空间规划,限制了该地区各核心城市的A.服务种类B.服务等级C.服务范围D.服务人口5. 兰斯塔德空间规划的实施,显著促进该地区同类产业活动的A.技术创新B.空间集聚C.市场拓展D.产品升级6. 兰斯塔德空间规划的实施,可以A.提高乡村人口比重B.降低人口密度C.促进城市竞争D.优化城乡用地结构贝壳堤由死亡的贝类生物在海岸带堆积而成,在沿海地区经常分布着多条贝壳堤,标志着海岸线位置的变化,图1示意渤海湾沿岸某地区贝壳堤的分布。
2016年高考新课标全国文综卷Ⅰ历史试题解析
2016年高考新课标全国文综卷Ⅰ历史试题解析作者:赵正林来源:《中学政史地·高中文综》2016年第08期24.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汉代崇尚儒学,尊《尚书》等五部书为经典,记录孔子言论的《论语》却不在“五经”之中。
对此合理的解释是()A.“五经”为阐发孔子儒学思想而作B.汉代儒学背离了孔子的儒学思想C.儒学思想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D.儒学传统由于秦始皇焚书而断绝【解析】本题考查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
“五经”不是为阐发孔子儒学思想而作的,故A项错误;汉代儒学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儒学思想,故B项错误;秦始皇焚书并没有使儒学传统断绝,故D项错误。
【答案】C25.下图为汉代画像砖中的农事图。
此图可以用来说明当时()A.个体农户的生产劳作状态B.精耕细作农业的不断发展C.土地公有制下的集体劳作D.大地主田庄上的生产情形【解析】此图反映的是集体劳动的场景,而非个体农户分散的生产劳作状态,故A项错误;此图没有反映出精耕细作农业的不断发展,故B项错误;汉代封建土地私有制已经确立,故C项错误;此图反映出汉代豪强地主在驱使农民集体生产的情形,故D项正确。
【答案】D26.史载,宋太祖某日闷闷不乐,有人问他原因,他说:“尔谓帝王可容易行事耶……偶有误失,史官必书之,我所以不乐也。
”此事反映了()A.重史传统影响君主个人行为B.宋代史官所撰史书全都真实可信C.史官与君主间存在尖锐矛盾D.宋太祖不愿史书记录其真实言行【解析】由材料中“偶有误失,史官必书之”可知,宋代重史传统影响君主的个人行为,使得帝王不可“容易行事”,故A项正确;受到皇权至高无上的影响,宋代史官所撰史书并非全部都真实可信,B项说法过于绝对;材料中未能体现史官与君主间存在尖锐矛盾,故C项错误;材料只是强调宋太祖担心自己有误失会遭史官记录,而没有反映出宋太祖不愿史书记录其真实言行,故D项错误。
【答案】A27.明初废行省,地方分设三司,分别掌管一地民政与财政、司法、军事,直属六部。
2016年高考试题历史新课标Ⅰ卷及答案
2016普通高等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Ⅰ卷)历史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12题,48分)24孔子是儒家派的创始人,汉代崇尚儒,尊《尚书》等五部书为经典,记录孔子言论的《论语》却不在“五经”之中,对此合的解释时A“五经”为阐发孔子儒思想而作 B汉代儒背离了孔子的儒思想儒思想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 D儒传统由于秦始皇焚书而断绝【答案】【考点定位】中国传统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儒成为正统思想【名师点睛】本题命题意图是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探讨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本题以儒传统典籍——五经为切入点,深入考查了考生对儒家思想的认识和解。
《论语》属于四书的范畴,而本题将我们平时熟悉的四书和五经做了分开处,加大了题目的难度,需要能够甄别出四书与五经之间的区别,考查细致入微,特别提醒我们在一轮复习时要注重对细节的处,更要求生能够扩大自己的知识广度,在此基础上加大对深度的把握。
25图4位汉代画像砖中的农事图。
此图可以用说明当时A个体农户的生产劳作状态B精耕细作农业的不断发展土地公有制下的集体劳作D大地主田庄上的生产情形【答案】D【考点定位】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耕作方式的变【名师点睛】本题命题意图是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图片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以及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
本题以古代的农业生产形式为切入点,深入考查了考生对我国古代农业发展的认识和解。
东汉王朝建立后,由于封建大土地所有制的盛行,土地兼并的迅速发展和西汉末年的战乱等原因,豪强地主建立了一个个封建地主田庄。
地主田庄的内部,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它占有大片土地和山林川泽,种植粮食和各种经济作物,还经营手工业、渔牧业等,通常采用田庄式的规模经营。
本题的干扰项为项,井田制下也采用集体劳作的方式,但井田制下土地名义上是国家共有,实际上是君主私人所有。
井田制随着土地私有制的确立而逐渐崩溃,所以汉代没有土地公有制的情况。
2016答案-高考历史(新课标Ⅰ卷)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历史(新课标Ⅰ卷)24. C解析“五经”是孔子所编订的儒家典籍,而《论语》是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所记录孔子言论的著作,不是孔子编订的。
由此可知,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不符合史实,可以排除。
25. D解析由题干中的“汉代画像砖”和画像砖中集体劳作的场景,可知其应该是大地主田庄上的生产情形。
由此可知,D项正确;A项与图中的画像情景不符,故A项错误;精耕细作农业的发展主要体现在耕作方式发展、耕作技术的进步上等,与图片信息不符,故B项错误;C项与“汉代”不符合,可以排除。
26. A解析由“偶有误失,史官必书之,我所以不乐也”可知史官的记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君主的言行,A项符合题意;B项错误在于“全都”,可以排除;题干材料也未体现“史官与君主间存在尖锐矛盾”,C项排除;“真实言行”包括正确的,也包括失误的,且题干材料看不出宋太祖不愿史书记录其真实言行,D项排除。
27. B解析从三司并立到巡抚总揽,并不是中央权力下放,A项排除;巡抚权力相对集中,可以防止三司鼎立而酿成的互不相统、运转不灵的弊端,提高了地方行政效率,B 项正确;六部与都察院是并列的中央机构,都察院为最高监察机关,巡抚是都察院的外差,不是地方正式军政长官,巡抚的派遣、巡行不会削弱六部权限,故C项错误;明朝前期,地方三司并立,权力分散,与中央政府难以形成对立,D项排除。
28. C解析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是在鸦片战争后,中国市场上的洋货日益增多应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A项排除;近代中国自然经济始终占主导地位,B项排除;火柴、洋布等洋货是日常生活用品,遍及城乡,即民众的日常生活融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C项正确;中国市场主动开放是在19世纪末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失败之后清政府自开商埠,D项排除。
29. C解析清政府对军队的西式改革,在洋务运动时期有过,在戊戌变法的法令中有过,在清末新政中有过,甲午中日战争爆发之前未完成,A项排除。
2016高考全国Ⅰ卷文综历史试题及答案
2016高考全国Ⅰ卷文综历史试题及答案随着2016高考落下帷幕,今年的高考试题已经陆续出来,那么你想知道全国卷文综历史科目的试题难度如何吗?下面店铺为大家带来2016高考全国Ⅰ卷文综历史试题及答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Ⅰ卷24.C 25.D 26.A 27.B 28.C 29.C30.D 31.B 32.A 33.B 34.B 35.A第Ⅱ卷40.(1)原因:统一与稳定;耕地面积增加;精耕细作;高产作物的推广;税收制度的变革。
影响:人地关系紧张;土地过度开发,环境破坏;贫困化,社会矛盾加剧。
(2)主张:向人口密度低的地区移民;发展实业吸收劳动力;增加耕地,改良农业生产;节制生育。
评价:可以总体评价,也可以就主张分别评价。
总体评价:多角度提出缓解人口压力的方法,为后世提供了借鉴;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
分别评价:康有为的主张是缓解人口压力的传统方法,但向生态环境脆弱地区大量移民不可行;严复的主张符合时代发展方向,但当时条件尚不具备;节制生育有可取之处,但未认识到人口因素的积极面。
41.答案(略)。
45.(1)朝廷主持修撰全国总谱;扩大入选范围;否定谱牒在选任官员中的作用;建立新的门第标准。
(2)加强皇室地位;肯定现有政治秩序,有利于维持政权稳定;抑制旧士族的影响;有利于维护统一;巩固民族交融的成果。
46.(1)发展变化:质询时间由不固定到固定;由可拒绝回答到有问必答;专业化、制度化成都逐步提高。
实质:立法机构监督、问责行政机构的民主制度。
(2)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推动政府改善工作;进一步完善民主制度。
47.(1)冷战时期,美国的战略中心在欧洲;吸取朝鲜战争的教训;中国政府有效的警示信息;美国采取了避免直接冲突的一些措施。
(2)国内反战运动的高涨;调整国际战略,改善与中国的关系;战争给经济造成巨大负担;战争胜利无望,欲从战争中脱身。
48.(1)强大的综合国力;中外文化交流频繁;对外贸易繁荣;积极的边疆政策;开放的民族政策与用人政策。
2016年高考文综全国一卷历史真题含答案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全国Ⅰ卷)文综历史试题24.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汉代崇尚儒学,尊《尚书》等五部书为经典,记录孔子言论的《论语》却不在“五经”之中。
对此合理的解释是A.“五经”为阐发孔子儒学思想而作B.汉代儒学背离了孔子的儒学思想C.儒学思想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D.儒学传统由于秦始皇焚书而断绝25.图4为汉代画像砖中的农事图。
此图可以用来说明当时图4A.个体农户的生产劳作状态B.精耕细作农业的不断发展C.土地公有制下的集体劳作D.大地主田庄上的生产情形26.史载,宋太祖某日闷闷不乐,有人问他原因,他说:“尔谓帝王可容易行事耶……偶有误失,史官必书之,我所以不乐也。
”此事反映了A.重史传统影响君主个人行为B.宋代史官所撰史书全都真实可信C.史官与君主间存在尖锐矛盾D.宋太祖不愿史书记录其真实言行27.明初废行省,地方分设三司,分别掌管一地民政与财政、司法、军事,直属六部。
明中叶以后,皇帝临时派遣的巡抚逐渐演变为三司之上的地方最高行政长官。
这一变化有助于A.扩大地方行政权力B.提高地方行政效率C.削弱六部的权限D.缓解中央与地方的对立28.19世纪中期以后,中国市场上的洋货日益增多,火柴、洋布等用品“虽穷乡僻壤,求之于市,必有所供”。
这种情况表明A.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B.商品经济基本取代自然经济C.民众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D.中国市场由被动开放转为主动开放29.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夕,有些西方人士认为中国拥有一定的军备优势,“毫无疑问的是日本必然最后被彻底粉碎”。
他们做出上述判断的主要依据应是,中国A.已完成对军队的西式改革B.集权制度有利于作战指挥C.近代化努力收到较大成效D.能获得更广泛的外部援助30.1943年8月,国民党颁布《抗战期间宣传名词正误表》,把“亲日派”“长征时代”“争取民主”“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等归为“谬误名词”,禁止刊载。
这反映了国民党A.努力缓和与其他党派的矛盾B.竭力塑造战时政府的形象C.与中共争夺抗战的领导权D.力图维护一党专制的局面31.1965年,中国大陆与西方国家的贸易额在进出口总额中所占的比重,由1957年17.9%上升到52.8%。
2016年新课标历史1高考真题
2016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新课标Ⅰ)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48分)1.(4分)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汉代崇尚儒学,尊《尚书》等五部书为经典,记录孔子言论的《论语》却不在“五经”之中,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五经”为阐发孔子儒学思想而作B.汉代儒学背离了孔子的儒学思想C.儒学思想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D.儒学传统由于秦始皇焚书而断绝【分析】本题考查中国传统主流思想的演变。
考查汉代儒学﹣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解答】“五经”指儒家的五圣经,即《周易》、《尚书》、《诗经》、《礼记》、《春秋》,由孔子编订的是《春秋》,五经是孔子编订的奠基。
故A项错误。
儒学传统并没有由于秦始皇焚书而断绝,而且还发展成为中国传统思想的主流,成为中国古代的正统思想。
故D项说法明显错误。
汉代儒学是吸取了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而形成的一种与时俱进的新儒学,是对孔子的儒学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论语》是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所记录的孔子的言论,不是孔子编订,所以《论语》不在五经之中,故C项正确,B项错误。
故选:C。
【点评】知识拓展:董仲舒的新儒学(1)必记结论──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已经不是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原貌,而是掺杂了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是一种与时俱进的新思想。
它维护了封建统治秩序,神化了专制王权,因而受到统治者推崇,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正统和主流思想。
(2)警示和认识──董仲舒的思想主张,是儒家思想成为我国的传统文化的正统思想,统治中国达两千年之久,对中华民族共同心理的形成和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但同时也有封建迷信落后的一面,应当科学的区别对待。
2.(4分)如图为汉代画像砖中的农事图。
此图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大地主田庄上的生产情形B.精耕细作农业的不断发展C.土地公有制下的集体劳作D.个体农户的生产劳作状态【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农业发展情况,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全国Ⅰ卷)文综历史试题(含答案)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全国Ⅰ卷)文综历史试题24.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汉代崇尚儒学,尊《尚书》等五部书为经典,记录孔子言论的《论语》却不在“五经”之中。
对此合理的解释是A.“五经”为阐发孔子儒学思想而作B.汉代儒学背离了孔子的儒学思想C.儒学思想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D.儒学传统由于秦始皇焚书而断绝25.图4为汉代画像砖中的农事图。
此图可以用来说明当时A.个体农户的生产劳作状态B.精耕细作农业的不断发展C.土地公有制下的集体劳作D.大地主田庄上的生产情形26.史载,宋太祖某日闷闷不乐,有人问他原因,他说:“尔谓帝王可容易行事耶……偶有误失,史官必书之,我所以不乐也。
”此事反映了A.重史传统影响君主个人行为B.宋代史官所撰史书全都真实可信C.史官与君主间存在尖锐矛盾D.宋太祖不愿史书记录其真实言行27.明初废行省,地方分设三司,分别掌管一地民政与财政、司法、军事,直属六部。
明中叶以后,皇帝临时派遣的巡抚逐渐演变为三司之上的地方最高行政长官。
这一变化有助于A.扩大地方行政权力B.提高地方行政效率C.削弱六部的权限D.缓解中央与地方的对立28.19世纪中期以后,中国市场上的洋货日益增多,火柴、洋布等用品“虽穷乡僻壤,求之于市,必有所供”。
这种情况表明A.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B.商品经济基本取代自然经济C.民众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D.中国市场由被动开放转为主动开放29.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夕,有些西方人士认为中国拥有一定的军备优势,“毫无疑问的是日本必然最后被彻底粉碎”。
他们做出上述判断的主要依据应是,中国A.已完成对军队的西式改革B.集权制度有利于作战指挥C.近代化努力收到较大成效D.能获得更广泛的外部援助30.1943年8月,国民党颁布《抗战期间宣传名词正误表》,把“亲日派”“长征时代”“争取民主”“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等归为“谬误名词”,禁止刊载。
这反映了国民党A.努力缓和与其他党派的矛盾B.竭力塑造战时政府的形象C.与中共争夺抗战的领导权D.力图维护一党专制的局面31.1965年,中国大陆与西方国家的贸易额在进出口总额中所占的比重,由1957年17.9%上升到52.8%。
2016年高考真题-------文综历史(全国卷Ⅰ) Word版含解析
绝密★启封前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题前,考生务必在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试卷上无效。
3. 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 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本卷共35小题。
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汉代崇尚儒学,尊《尚书》等五部书为经典,记录孔子言论的《论语》却不在“五经”之中,对此合理的解释是A.“五经”为阐发孔子儒学思想而作B.汉代儒学背离了孔子的儒学思想C.儒学思想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D.儒学传统由于秦始皇焚书而断绝【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汉代儒学的相关内容。
五经是孔子儒学思想的基础,而《论语》是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所记录的孔子的言论,不是孔子编订,所以《论语》不在五经之中,故选C。
考点:中国传统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儒学成为正统思想25.图4为汉代画像砖中的农事图。
此图可以用来说明当时A.个体农户的生产劳作状态B.精耕细作农业的不断发展C.土地公有制下的集体劳作D.大地主田庄上的生产情形【答案】D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耕作方式的变化26.史载,宋太祖某日闷闷不乐,有人问他原因,他说:“尔谓帝王可容易行事耶……偶有误失,史官必书之,我所以不乐也。
”此事反映了A. 重史传统影响君主个人行为B.宋代史官所撰史书全都真实可信C.史官与君主间存在尖锐矛盾D.宋太祖不愿史书记录其真实言行【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君主专制的相关内容。
由“偶有误失,史官必书之,我所以不乐也”可知,史官的记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君主的言行,所以选A。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I卷历史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I卷)历史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12题,48分)24.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汉代崇尚儒学,尊《尚书》等五部书为经典,记录孔子言论的《论语》却不在“五经”之中,对此合理的解释时A.“五经”为阐发孔子儒学思想而作B.汉代儒学背离了孔子的儒学思想C.儒学思想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D.儒学传统由于秦始皇焚书而断绝解析:本题命题意图是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探讨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本题以儒学传统典籍——五经为切入点,深入考查了考生对儒家思想的认识和理解。
《论语》属于四书的范畴,而本题将我们平时熟悉的四书和五经做了分开处理,加大了题目的难度,需要能够甄别出四书与五经之间的区别,考查细致入微,特别提醒我们在一轮复习时要注重对细节的处理,更要求学生能够扩大自己的知识广度,在此基础上加大对深度的把握。
答案:C25.下图位汉代画像砖中的农事图。
此图可以用来说明当时A.个体农户的生产劳作状态B.精耕细作农业的不断发展C.土地公有制下的集体劳作D.大地主田庄上的生产情形解析:本题命题意图是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图片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以及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
本题以古代的农业生产形式为切入点,深入考查了考生对我国古代农业发展的认识和理解。
东汉王朝建立后,由于封建大土地所有制的盛行,土地兼并的迅速发展和西汉末年的战乱等原因,豪强地主建立了一个个封建地主田庄。
地主田庄的内部,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它占有大片土地和山林川泽,种植粮食和各种经济作物,还经营手工业、渔牧业等,通常采用田庄式的规模经营。
本题的干扰项为C项,井田制下也采用集体劳作的方式,但井田制下土地名义上是国家共有,实际上是君主私人所有。
井田制随着土地私有制的确立而逐渐崩溃,所以汉代没有土地公有制的情况。
本题考查了我国古代土地制度和农业生产制度的一个小细节,还是提醒我们在备考时注意对细节的把握。
答案:D26.史载,宋太祖某日闷闷不乐,有人问他原因,他说:“尔谓帝王可容易行事耶……偶有误失,史官必书之,我所以不乐也。
2016年高考文综历史全国卷1含答案
绝密★启用前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历史(全国Ⅰ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汉代崇尚儒学,尊《尚书》等五部书为经典,记录孔子言论的《论语》却不在“五经”之中,对此合理的解释是【C】A.“五经”为阐发孔子儒学思想而作B.汉代儒学背离了孔子的儒学思想C. 儒学思想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D.儒学传统由于秦始皇焚书而断绝2.图4位汉代画像砖中的农事图。
此图可以用来说明当时【D】A. 个体农户的生产劳作状态B. 精耕细作农业的不断发展C. 土地公有制下的集体劳作D. 大地主田庄上的生产情形3.史载,宋太祖某日闷闷不乐,有人问他原因,他说:“尔谓帝王可容易行事耶……偶有误失,史官必书之,我所以不乐也。
”此事反映了【A】A. 重史传统影响君主个人行为B. 宋代史官所撰史书全都真实可信C. 史官与君主间存在尖锐矛盾D. 宋太祖不愿史书记录其真实言行4.明初废行省,地方分设三司,分别掌管一地民政与财政、司法、军事,直属六部。
明中叶以后,皇帝临时派遣的巡抚逐渐演变为三司之上的地方最高行政长官。
这一变化有助于【B】A. 扩大地方行政权力B. 提高地方行政效率C. 削弱六部的权限D. 缓解中央与地方的对立5.19世纪中期以后,中国市场上的洋货日益增多,火柴、洋布等用品“虽穷乡僻壤,求之于市,必有所供”。
这种状况表明【C】A. 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B. 商品经济基本取代自然经济C. 民众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D. 中国市场由被动开放转为主动开放6.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夕,有些西方人士认为中国拥有一定的军备优势,“毫无疑问的是日本必然最后被彻底粉碎”,他们做出上述判断的主要依据应是,中国【C】A. 已完成对军队的西式改革B. 集权制度有利于作战指挥C. 近代化努力收到较大成效D. 能获得更广泛的外部援助7.1943年8月,国民党颁布《抗战期间宣传名词正误表》,把“亲日派”“长征时代”“争取民主”“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等归为“谬误名词”,禁止刊载,这反映了国民党【D】A. 努力缓和与其他党派的关系B. 竭力塑造战时政府的形象C. 与中共争夺抗战的领导权D. 力图维护一党专政的局面8.1965年,中国大陆与西方国家的贸易额在进出口总额中所占的比重,由1957年的17.9%上升到52.8%,这种变化的外交背景是,我国【B】A. 实现了与西方国家的正常化B. 调整了与苏联的外交政策C. 推行了全方位的外交政策D. 打破了欧美对华经济制裁9.德国文学家歌德说,罗马法“如同潜一只入水下的鸭子,虽然一次次将自己隐藏于波光水影之下,但却从来没有消失,而且总是一次次抖擞精神地重新出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Ⅰ文综试题
24.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汉代崇尚儒学,尊《尚书》等五部书为经典,记录孔子言论的《论语》却不在“五经”之中,对此合理的解释时ﻫA.“五经”为阐发孔子儒学思想而作B.汉代儒学背离了孔子的儒学思想ﻫC.儒学思想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 D.儒学传统由于秦始皇焚书而断绝
25.图4位汉代画像砖中的农事图。
此图可以用来说明当时ﻫ
A.个体农户的生产劳作状态ﻫ
B.精耕细作农业的不断发展
C.土地公有制下的集体劳作
D.大地主田庄上的生产情形
26.史载,宋太祖某日闷闷不乐,有人问他原因,他说:“尔谓帝王可容易行事耶……偶有误失,史官必书之,我所以不乐也。
”此事反映了
A. 重史传统影响君主个人行为ﻫ
B.宋代史官所撰史书全都真实可信ﻫ
C.史官与君主间存在尖锐矛盾
D.宋太祖不愿史书记录其真实言行
27.明初废行省,地方分设三司,分别掌管一地民政与财政、司法、军事,直属六部。
明中叶以后,皇帝临时派遣的巡抚逐渐演变为三司之上的地方最高行政长官。
这一变化有助于
A.扩大地方行政权力
B.提高地方行政效率ﻫC.削弱六部的权限ﻫD.缓解中央与地方的对立28ﻫ.19世纪中期以后,中国市场上的洋货日益增多,火柴、洋布等用品“虽穷乡僻壤,求之于市,必有所供”。
这种状况表明A.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
B.商品经济基本取代自然经济
C.民众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ﻫD.中国市场由被动开放转为主动开放2ﻫ9.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夕,有些西方人士认为中国拥有一定的军备优势,“毫无疑问的是日本必然最后被ﻫ彻底粉碎”,他们做出上述判断的主要依据应是,中国ﻫA. 已完成对军队的西式改革 B. 集权制度有利于作战指挥ﻫC.近代化努力收到较大成效D.能获得更广泛的外部援助
30.1943年8月,国民党颁布《抗战期间宣传名词正误表》,把“亲日派”“长征时代”“争取民主”“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等归为“谬误名词”,禁止刊载,这反映了国民党
A.努力缓和与其他党派的关系
B.竭力塑造战时政府的形象ﻫ
C.与中共争夺抗战的领导权D.力图维护一党专政的局面
31.1965年,中国大陆与西方国家的贸易额在进出口中所占的比重,由1937年的17.9%上升到52.8%,这种变化的外交背景是,我国
A. 实现了与西方国家的正常化
B. 调整了与苏联的外交政策
C. 推行了全方位的外交政策D. 打破了欧美对华经济制裁32ﻫ.德国文学家歌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