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高等教育现状与发展趋势研究(七)
高等教育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

高等教育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近年来,高等教育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随着全球化的推进,高等教育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受到了广泛关注。
本文将从国内外两个层面探讨高等教育的现状与发展趋势,以期对高等教育的未来发展有所思考。
一、全球范围内的高等教育现状全球范围内,高等教育的发展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
一方面,发达国家如美国、英国等拥有世界一流的大学和教育体系,以其优质的教育资源和先进的教育理念在全球范围内具有重要影响力。
另一方面,发展中国家如中国、印度等则经历了高等教育大规模的迅猛扩张,其高等教育水平得到持续提升。
与此同时,全球范围内大学之间的竞争也日益激烈。
大学不仅要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还要注重国际合作交流,提升研究实力和学术声誉。
在这种竞争中,一些学科和学院的特色优势逐渐形成,成为各国高等教育的亮点。
二、国内高等教育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在国内,高等教育的发展也取得了显著成就。
随着国家对创新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大学在提供高等教育的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近年来,各高校纷纷加强科研力量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
除了创新能力的培养,高等教育的国际化也是未来的发展趋势之一。
高校之间的合作交流愈发紧密,国际留学生的数量也持续增加。
这不仅有助于推动高校的国际影响力,也能提升本土学生的国际视野,培养全球化人才。
同时,高等教育的差异化发展也是当前的趋势。
不同大学之间有着不同的办学定位和发展战略,有的注重学科建设,有的侧重专业发展,有的推进人才培养。
这种多样化发展将弥补高等教育中的结构性缺陷,促进高等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
三、高等教育发展的挑战与前景然而,高等教育的发展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高等教育的规模扩展加剧了教育资源的短缺和不均衡问题。
一些重点高校的教育资源得到过度集中,而一些地区或学校的教育资源相对匮乏。
此外,教育质量的保障也是一个重要问题。
高等教育要注重提高教师队伍的师资水平,加强师德建设,提高教学质量。
“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高职教育国际化发展探究

“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高职教育国际化发展探究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逐步推进,高职教育国际化发展也逐渐受到关注。
高职教育一直以来就是我国教育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随着国际化的趋势日益显现,促进高职教育国际化发展已经成为当下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带一路战略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思想和实施方案,旨在加强与沿线国家的交流合作,促进共同繁荣。
而高职教育国际化发展正好符合这一愿景,可以加强与沿线国家的交流、合作,提高我国高职教育水平和影响力,也有助于提升沿线国家的教育水平。
高职教育国际化的具体实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加强高职教育与沿线国家的交流。
可以通过创建国际学生交流项目,开展国际交流课程,邀请沿线国家的专家教授来我国高校讲学,也可以组织我国高职教育师生前往沿线国家学习交流,了解当地的高职教育现状及其特点,以及从中获取宝贵的教育资源。
二是建立国际化的高职教育联合体。
可以与沿线国家建立高职院校联盟,共同研究教学方法和管理模式,推动课程建设和教育改革,以更好地满足各方需求。
同时,建立国际化的教育机构可以为师生提供更广泛的学习机会,拓宽国际视野,提高国际竞争力。
三是推广高职教育的国际认证。
通过国际认证,可以提高我国高职教育的品质和水平,增强高职院校的国际竞争力和吸引力,也可以使培养的专业人才更加符合国际标准,更好地适应全球化的经济环境。
四是推广国际化的课程体系。
可以通过引进国际化、前沿的教学资源和课程体系,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全球经济、多元文化和国际市场的发展趋势,同时增强他们的语言、交流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提高就业竞争力。
总之,高职教育国际化的发展离不开多方面的合作与支持,需要政府、高校、企业、相关机构、学者等各方力量的共同努力。
同时,更需要高职院校自身的实力和创新能力,积极探索适合自身特点和国际化趋势的发展模式和策略,为实现与沿线国家的交流合作和共同繁荣做出积极的贡献。
“一带一路”对我国高校教育的机遇和挑战

“一带一路”对我国高校教育的机遇和挑战作者:杨杰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18年第1期一、“一带一路”对我国高校教育的机遇(一)培养人才方面如今我国的高校教育培养体系存在很多不足,随着教育体系各方面的不断发展,我国对高校人才的培养方向陷入盲区,不能明确未来人才培养的具体定位。
“一带一路”战略的出现,毫无疑问地为高校人才的培养指明方向,引领着我国高校教育体制的发展。
“一带一路”突出了我国在各个方面的优势,同时形成对应方面的人才缺口,因此在相关方面,需要大量人才的支持,刺激了高校配套专业的发展,人才的需求量不断提高,与“一带一路”相关专业也得到一定的扩张,为人才输出提供了保障。
(二)办学合作方面“一带一路”倡议不仅仅刺激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在战略区域邻近的地方也以同样的高速发展。
但在高等教育方面,这些地区的高等教育发展普遍较弱,但有着较为强烈的需求。
因此,合作办学是我国对外合作中需要重点支持的项目。
因为“一带一路”刺激下的高校教育,所培育出的人才极具生产力,我国可以打出成功的高等教育品牌,提供高素质的人才,大力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
(三)学生就业方面“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不仅对当地经济发展提供了极大的推动力,还为广大的高校毕业生提供了就业基础。
战略的意义在于,结合当地现有资源,积极开发相关类型产业,与对外经济相对应,旨在促进当地经济和周边国家的发展,优化资源的输出方式,并与合作对象的生产模式相结合,为当地和周边国家的高校毕业生提供稳定的就业保障。
并且,可以为广大毕业生提供走出国门的机会,实现人才的继续深造,在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不断发展,实现互利双赢的大好局面。
二、“一带一路”对我国高校教育发展的挑战(一)爱国主义教育更加艰巨“一带一路”倡议影响着我国的人才建设,使其对人才有了一个更高的要求。
战略的发展要以“人”为中心,着重于国际化和专业化人才的培养。
它不仅要培养人才,还要打通相应的人才供应渠道,在双方的经济发展观念上达到思想的高度统一,并不仅仅局限于专业知识的掌握,还应具备一定的国际交往能力。
高等教育国际化研究调研报告

高等教育国际化研究调研报告一、引言近年来,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加深,高等教育国际化成为各国教育界关注的焦点。
本次调研旨在深入了解不同国家在高等教育国际化方面的做法和经验,并根据国内实际情况,提出推进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建议。
二、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背景和意义全球化背景下,高等教育国际化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高等教育国际化可以促进学术交流和合作,提高教育质量。
其次,它有助于培养具备全球视野和跨文化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以适应日益增长的国际竞争。
三、国际化高等教育的发展现状1.全球范围内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普遍趋势面对全球化的挑战,各国纷纷加强高等教育国际化建设。
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在高教国际化方面经验丰富,吸引了大量国际学生和教师。
法国、德国等欧洲国家重视高等教育本土化,注重本国学术传统和文化的保护。
东亚国家如中国、日本、韩国等,逐步加强对外交流、办学合作和国际标准的认同。
2.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现状和问题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我国各大学在国际学术交流领域的影响力相对较低,国际学术期刊的发表数量和质量仍不尽人意。
此外,我国对外的留学生数量虽然逐年增多,但存在一定程度上的留学生流失问题,推进国际学生的留学体验和就业困难等挑战也亟待解决。
四、推进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对策与建议1.提高学校国际化水平学校应加强国际学术交流,邀请国际知名学者来校讲学、合作研究,提升学术影响力。
同时,加强学术期刊的建设,提高我国学术期刊的国际化水平。
2.建立留学生支持体系针对留学生的特殊需求,建立完善的留学生支持体系,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加强文化教育和语言培训,帮助留学生更好地适应中国的学习和生活。
3.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教师是推动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重要力量。
学校需要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交流,提高他们的国际化素养和跨文化教育能力。
4.加强国际合作交流积极发展国际学术合作项目,与国外高校建立合作办学机构,共同培养具备全球视野的优秀人才。
分析高等教育国际交流的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

分析高等教育国际交流的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高等教育国际交流是各国人才培养和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也是促进文化多样性和民族间互信的桥梁。
随着全球化的加速推进,高等教育国际交流日益成为各国政府、高校和企业关注的焦点。
本文从现状出发,探讨高等教育国际交流的未来发展趋势。
一、现状分析(一)交流规模不断扩大近年来,全球高等教育国际交流规模不断扩大,以留学为主的传统交流方式逐渐丰富,学术交流、科研合作、人才培养等多种形式的交流逐渐成为主流。
根据国际学生增长观察指数报告显示,2011年到2018年,全球留学生总数从44万人次增长到64.1万人次,增幅达45%。
同时,国际学生的流动也多元化。
发达国家之间的留学交流仍然是主流,但新兴国家逐渐崭露头角,如中国、印度、巴西等国,逐渐成为留学大国。
此外,数字化技术的应用推动了以线上交流为主的远程教育和短期培训逐渐增多,创新型留学以及海外实习等新型交流形式也蓬勃发展。
(二)质量意识日益强化随着交流规模的不断扩大,各国高校逐渐承认了高等教育国际交流的战略意义,对交流质量的要求也日益提高。
国际化办学成为许多高校的重要战略规划之一,高校的评估和排名体系也逐渐引入国际元素。
同时,质量认证在交流质量控制中扮演重要角色,各国高校也积极参与国际性质量认证,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
此外,各国在交流过程中也逐渐意识到了文化多样性和民族间互信的重要性,在交流活动中积极弘扬本国文化,同时尊重和包容其他文化,推动多元文化共存。
二、未来发展趋势(一)数字化技术推动多元化交流随着数字化技术的不断发展,线上交流将会更加广泛应用,开放式在线课程、MOOC、远程教育等数字化教育平台将更加普及。
数字化技术还将推动创新型留学和海外实习等新型交流形式的发展。
借助数字化技术,各国高校可以更高效地开展学术交流、科研合作等活动,同时为学生提供更加个性化的留学养成培训。
(二)知识产权保护成为难点随着科技创新的不断加速和高等教育国际交流的不断扩大,知识产权海外保护逐渐成为国际交流的难点。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汉语国际教育发展新趋势及对策研究

第7期2019年7月现代教育科学ModernEducationScienceNo 7July 2019[收稿日期]2019-03-25[基金项目]2017年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一般项目“‘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汉语国际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及优化研究”(项目编号:C17124)。
[作者简介]过国娇(1979-),女,湖南株洲人,博士,上海师范大学对外汉语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汉语国际教育、汉语语法。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汉语国际教育发展新趋势及对策研究过国娇(上海师范大学,上海200234) [摘 要]“一带一路”倡议为沿线国家的汉语国际教育带来了新发展与新挑战。
沿线国家的来华留学生规模和孔子学院建设以及当地学校中文课程的开设都呈现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同时也面临着来华留学生教育现状与“一带一路”战略需求相脱节、孔子学院建设与战略布局未能有效对接、师资和教材建设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汉语国际教育需求等发展瓶颈。
新形势下,需要进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优化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结构,调整战略重点,分层规划建设孔子学院,并不断加强中外合作,推进教师和教材的本土化建设,从而让汉语国际教育更好地服务于“一带一路”建设。
[关键词]汉语国际教育;“一带一路”建设;新趋势;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9)07-0014-04 [DOI]10 13980/j cnki xdjykx 2019 07 003 “一带一路”建设需要语言铺路搭桥[1]。
随着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贸文化合作的深入开展,亟需大批精通汉语言文化的专业人才来协助沟通交流。
汉语国际教育作为以汉语言教学和中华文化传播为主要目标的国际教育,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具有不可替代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新形势下,汉语国际教育应如何抓住“一带一路”建设带来的发展机遇和挑战,更好地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人才智力支撑,值得我们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探讨。
“一带一路”战略发展现状、问题及趋势

区域经济 I Regional Economy “一带一路”战略发展现状、问题及趋势郑州大学国际学院经济系郭子阅摘要:一带一路”战略是“十三五”区域发展规划四大板块三个支撑带的重中之重。
在“十三五”规划的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宏伟苴图下,中国经济转型升鈒的关健阶段,回M“一带一路”的发展历程,取得的成就、在在的问題和面临的挑战,对“一带一路”实现 “十三五”的规划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一带一路”輛带体系区域经济发展中图分类号:F12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298(2017)02(b)-121—021“一带一路"的当前路线“一带一路”战略不仅是中国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新格局,也是 新型区域合作模式的探索。
空间轴带体系将沿线64个国家纳入辐 射体系内,形成了沿线国家间多层次影响关系。
丝绸之路经济带与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首尾相接,首端是发达的欧洲经济圈,中心是 发展潜力巨大的中亚地区,尾端是发展迅速的东亚经济圈,形成贯 通欧亚非三大洲的海陆环形经济带。
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带以重要 经济贸易产业园区为平台,沿线发达城市为支撑点,依托陆上国际 间运输大通道连接。
陆上丝绸之路主轴带依托中国一中亚一西亚 经济合作走廊,以新疆为起点,经中亚五国,抵达波斯湾、地中海沿 岸和阿拉伯半岛[1]。
为使“一带一路”战略的辐聚效应带动更多沿 线国家经济发展,推动地区间合作,形成了中国一俄罗斯一欧洲、中国一中亚一西亚一地中海两条与主轴带平行的副轴带,与主轴 带互补。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以沿海城市、重点港口为支撑点,依 托国际海洋运输航线连接,通过沿海城市群、港口向内陆地区辐射 延伸。
中国环渤海、东南沿海地区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起点,从 南海经济圈过马六甲海峡沿岸经济带至南亚沿岸经济带,经阿拉 伯海、红海沿岸经济带,抵达地中海经济圈,与陆上丝绸之路经济 带在欧洲回合。
2 “一带一路"战略发展现状及成果“一带一路”战略近期阶段目标是公路铁路港口、能源电信管线等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使贸易投资便利程度有较大改善。
高等教育国际化战略下的发展趋势与途径

高等教育国际化战略下的发展趋势与途径高等教育国际化已成为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话题,越来越多的大学开始制定国际化战略,这不仅有利于提升学校的声誉和知名度,也有利于培养有全球视野的优秀人才。
本文将从发展趋势和途径两个方面来探讨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现状和未来。
一、发展趋势1. 加强教育交流与合作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核心在于加强国际化交流与合作。
通过各种形式的国际交流和合作,学校能够吸引更多的海外优秀生源来到本校学习,同时也为本校的学生提供了更多的留学机会,为学生的职业发展打下更为坚实的基础。
此外,教育交流和合作也有助于提升学校的国际声誉和影响力,并对学术研究和科技创新带来新的思路和合作机会。
2. 推进本土化办学虽然国际化教育是当前的大趋势,但是在推进国际化办学的过程中,应该坚持本土化,即根据自身的教育特点和文化传统来发展国际化教育。
本土化办学既不排斥国际化的理念和模式,也不忽视本土文化和实践背景。
只有把国际化和本土化有机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实现高等教育的全球化和本土化。
3. 加强对国际学生的服务和管理国际化教育离不开吸引和服务海外留学生。
对于国际学生,学校应该提供更为完善和专业的服务和管理,包括入学、住宿、生活、学习等方面的支持。
此外,学校也应该加强对海外留学生的宣传和推广,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和吸引力。
4. 推进跨文化教育跨文化教育是国际化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跨文化教育,可以增强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能力,培养他们具有开放、包容、多元化的视野和思维方式。
跨文化教育不仅是国际化教育的内容之一,也是推进国际化教育的重要手段。
只有通过跨文化交流和体验,才能真正实现国际化教育的目标。
二、发展途径1. 建立国际化教育体系建立国际化教育体系是推进国际化教育的基础。
学校应该建立完善的国际教育发展规划,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明确国际化教育的目标和任务,以便形成有组织、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国际化教育体系。
2. 扩大国际交流和合作渠道推进国际化教育需要广泛开展国际交流和合作,与海外高等院校、研究机构、教育组织等建立密切联系。
一带一路形势下高职教育的职业化改革发展道路研究

文_社科研究117摘要:职业教育结合“一带一路”战略,搭建合作平台、提升职业院校效益、产生国际影响力等;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树立职业教育国际化理念,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人才,顺应“一带一路”形势。
本文分析了“一带一路”形势下高职教育的职业化改革,希望为职业教育在人才改革发展道路上提供一定借鉴和帮助。
关键词:一带一路;高职教育;职业化改革;发展道路教育部颁发了《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其中包括境外优质资源,鼓励优质产能走向国外,“一带一路”形势,和沿线国家职业教育加强合作,继续推进职业教育在国际上的影响力[1]。
职业教育结合“一带一路”,明确“一带一路”形势下职业教育迎来的契机,以科学的方式发展职业教育,应对职业教育的挑战,解决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实现发展道路的改革。
一、高职院校的职业化改革的瓶颈职业院校在专业设置常常沿袭原有的课程设置,部分专业课程已经无法满足市场发展的需要,造成了专业教学和社会的脱节。
我国职业教学培养培养了大量社会所需的人才,然而真正能够和国际社会接轨的人才还非常少,主要在于培养的人才无法满足和国际接轨的要求,我国许多职业院校和国际上其他院校合作办学较少,极少涉及涉外企业,不具备国际化视野,不熟悉通晓国际规则、惯例等,国外资质的性质及能力水准尚需提升,这对培养国际需求的复合型人才极为不利。
二、高等教育职业化改革发展带来什么优势提供对话合作平台,多个国家积极参与“金融基础设施”文化等多方进行合作,搭建了职业教育对话的平台;推动职业院校增质效。
在实践上,“一带一路”促使职业院校进行改革,思考教学运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强化校企间合作,合理设置专业,培养高质量人才。
职业教育结合“一路一带”,增强了国际间的交流和合作,使职业教育在社会上更具吸引力,有助于推动教育提质增效。
强化了我国职业教育文化推广和宣传,主动投入到经济实力较弱国家的援助中,提升职业教育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三、高等教育职业化改革策略1、优化职业院校专业设置,改革旧课程体系国家将重点加强政治、贸易、设施沟通等的合作,密切联系“一带一路”,各区域协同发展,以不同经济带、产业带、产业集群为中心,构建需求的、特色鲜明的、效益高的专业群。
在地国际化: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新走向

在地国际化: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新走向【摘要】中国高等教育在全球竞争中不断提升国际化水平,本文通过分析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现状、趋势、影响、挑战和策略,探讨了国际化对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性。
随着中国高等教育不断向国际化方向发展,面临着挑战与机遇并存的局面。
文章还展望了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前景,提出了发展建议,总结了国际化在高等教育中的重要性。
本文旨在为中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化进程提供参考与借鉴,推动中国高等教育实现更高水平的国际化发展。
【关键词】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现状,重要性,研究意义,趋势,影响,挑战,策略,前景展望,发展建议,总结。
1. 引言1.1 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现状中国高等教育在近年来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就。
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增长和社会的不断进步,高等教育已经成为中国国家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
截至目前,中国高等教育系统已经实现了全面覆盖,包括本科教育、硕士研究生教育和博士研究生教育在内的教育体系已经初步建立,各类高等学校数量逐年增加,教育质量不断提高。
在教育资源配置方面,中国高等教育取得了一定的平衡,不断提高了教育公平性和质量。
各地教育部门不断加大对高等教育的投入,建设了一大批现代化的高等学府,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学习机会。
中国高等教育发展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高校之间的发展不平衡现象明显,一些学校在师资和科研实力方面仍有所欠缺。
教育教学模式也亟待改革创新,培养更多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
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现状呈现出蓬勃的生机和潜力,但也需要进一步加强改革和创新,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和国际竞争力。
1.2 国际化对中国高等教育的重要性国际化对中国高等教育的重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已成为大势所趋。
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其高等教育水平的提升和国际影响力的增强都需要与国际接轨,吸引更多国外学生和学者来中国学习和研究,同时加强与国际高校的合作与交流。
国际化可以促进中国高等教育的转型升级。
“一带一路”倡议对我国跨境高等教育发展的影响

“一带一路”倡议对我国跨境高等教育发展的影响“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提出的重大战略举措之一,旨在实现互利共赢的合作与发展。
这一倡议的发起和实施,对于我国跨境高等教育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首先,“一带一路”倡议提供了跨境高等教育合作的机遇。
随着中国走向世界的步伐加快,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对我国高等教育的质量和专业性产生了信任和认可,打开了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合作的大门。
通过“一带一路”倡议,我国各高校可以与沿线国家和地区的高校发展紧密的友好关系,推动跨境高等教育交流与合作,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完善高等教育的国际化方向。
其次,“一带一路”倡议扩大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影响力。
通过倡议,我国高校可以在海外开拓市场,吸引更多国际学生和合作机构,进一步拓展高等教育的国际视野,并为我国高等教育提供更多的发展机遇。
同时,各国高校也可以来我国交流学习,了解我国的高等教育发展现状,促进跨境合作交流。
这样,不仅可以提升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影响力,更能够促进我国高等教育的创新与发展。
再次,“一带一路”倡议拓宽了我国高等教育的领域。
倡议的实施将促进我国与沿线国家在人民币汇率、信用额度、跨境贸易与投资等方面的合作与交流,并形成良性互动的局面。
这些交流与合作可以在高等教育领域得到表现,在不同国家之间建立不同的院校合作关系,共同开展交换、合作、研发等活动,实现高等教育、科研与文化的合作交流,为我们的国家带来发展的机遇。
因此,“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必然会有利于我国跨境高等教育的发展。
在这个大背景下,我国高等教育机构应更加注重自身的发展,在推动高等教育国际化方向的同时,加强自身建设和整体实力的提升,拓展优质人才的培养和科学研究,更好地应对新形势和新挑战。
同时,我们应该积极发掘国内外的优势资源,加强与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合作,得到更多的支持和帮助,共同推进全球教育的繁荣发展。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高等教育现状与发展趋势研究(十)——以拉脱维亚为例

一、拉脱维亚高等教育发展概况(一)高等教育体系拉脱维亚的高等教育可划分为学术教育和专业教育。
高等教育体系包括三个学位等级———学士学位、硕士学位、博士学位,并由大学及其他高等教育机构提供相关的学位课程。
其中,完成学士学位课程需要3~4年;硕士学位至少需要5年;学生获得硕士学位或同等学位(若学生修读法学和医学等需学习5~6年的专业,可在获得学士学位后直接攻读博士学位)后可继续攻读博士学位,博士生一般需要3~4年的学术研究。
拉脱维亚的教育系统涉及国家、市政府、教育组织等广泛机构。
在国家层面,教育科学部(Ministry of Education and Science,MOES)、议会(立法机构)、内阁(执行机构)是主要的教育政策制定机构。
拉脱维亚有各种政府机构监督教育系统以支持MOES工作,如国家教育质量服务局(The State Education Quality Service, SEQS)负责登记教育机构相关信息、许可教育方案,并进行学校的认证和重新认证,负责监督从小学到高中以及高等教育系统的教育质量,包括所有公立和私立教育机构;国家教育发展局(The State Education Development Agency,SEDA)负责监督国家教育政策执行及与教育国际合作有关的活动;拉脱维亚语言署(Latvian Language Agency)负责实施国家语言政策。
在高“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高等教育现状与发展趋势研究(十)———以拉脱维亚为例文/刘进闫晓敏摘要:被称为“波罗的海明珠”的拉脱维亚位于欧洲东北部,历史上与中国保持良好的双边关系。
自加入“一带一路”倡议以来,拉脱维亚希望将自身打造成“一带一路”中转站,在多国合作中扮演积极角色。
文章通过分析拉脱维亚的高等教育发展现状,结合“一带一路”倡议对拉脱维亚的影响,探索中拉高等教育合作的可能路径,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贡献力量。
文章系“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高等教育现状与发展趋势研究成果之一,此为第十部分。
钻研一带一路在教育领域的机遇与挑战

钻研一带一路在教育领域的机遇与挑战“一带一路”倡议自提出以来,在经济、贸易、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果。
与此同时,教育作为国家发展的基石,也在这一倡议中迎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
从机遇方面来看,“一带一路”为教育领域带来了更广泛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沿线国家众多,文化丰富多样,这为各国的教育机构提供了相互学习、借鉴的机会。
通过学生交流项目,不同国家的学生可以亲身体验他国的教育模式和文化氛围,拓宽视野,培养全球意识。
比如,中国的学生可以前往沿线国家学习当地的语言、历史和文化,而沿线国家的学生也可以来到中国,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
在教育资源共享方面,“一带一路”促进了优质教育资源的跨国流动。
各国可以分享各自在教育领域的优秀教材、教学方法和教育技术。
一些教育发达国家在某些学科领域的研究成果和教学经验能够为发展中国家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帮助其提升教育质量和水平。
同时,通过在线教育平台的建设,优质课程资源能够突破地域限制,惠及更多的学生和教育工作者。
人才培养的需求也因“一带一路”而大幅增长。
随着基础设施建设的推进,能源、交通、通信等领域急需大量专业人才。
这就要求教育机构调整专业设置和课程内容,加强相关领域的人才培养。
例如,工程技术、物流管理、国际贸易等专业的人才培养规模可以适当扩大,课程设置更加注重实践能力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培养,以满足“一带一路”建设对各类人才的需求。
此外,“一带一路”也为教育产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越来越多的教育机构和企业参与到国际教育合作项目中,推动了教育服务贸易的发展。
例如,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不断增加,为学生提供了更多接受国际化教育的机会。
同时,教育咨询、教育培训等相关产业也迎来了新的市场空间。
然而,“一带一路”在为教育领域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挑战。
首先是文化差异和语言障碍。
沿线国家的文化背景、价值观和教育理念存在较大差异,这可能导致在教育交流与合作中出现误解和冲突。
“一带一路”倡议下高职院校国际交流合作面临的困境与出路

“一带一路”倡议下高职院校国际交流合作面临的困境与出路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国际交流合作已成为高职院校发展的重要趋势。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中国高职院校也积极响应,并加大了与沿线国家的合作力度。
这种合作不仅有助于促进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和经济合作,也有助于提升高职院校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
在实际操作中,高职院校国际交流合作仍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
如何应对这些困境,找到出路,已成为当前高职院校发展中亟需解决的问题。
有必要对高职院校国际交流合作面临的困境与出路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为进一步推进高职院校国际交流合作提供借鉴和启示。
1.2 问题意识在“一带一路”倡议的背景下,高职院校国际交流合作面临着一些困境和挑战。
由于高职院校在国际交流合作方面的经验和资源相对缺乏,导致其在“一带一路”倡议中的地位不够稳固,合作机会有限。
由于语言、文化等方面的差异,高职院校难以与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合作伙伴建立起有效的沟通和合作关系。
高职院校在国际交流合作中所面临的政策、法律等各方面的不确定性也增加了其合作的难度。
在这样的背景下,高职院校急需提高自身的国际化水平,加强与国际合作伙伴的交流与合作,以更好地融入“一带一路”倡议。
高职院校还需要加强内部的管理和组织,提高办学质量和国际声誉,从而更好地吸引国际合作伙伴的关注和合作意愿。
通过不断地加强与国际合作伙伴的交流合作,高职院校可以借助“一带一路”倡议的平台,实现资源共享、互利共赢,推动高职院校的国际化发展。
2. 正文2.1 高职院校国际交流合作现状高职院校在“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国际交流合作面临着一些挑战和机遇。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际影响力的增强,高职院校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发展趋势。
目前,高职院校与国外院校的交流合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学生交流是最常见的形式。
高职院校通过签订合作协议,开展学生交换项目,让学生有机会到国外院校学习一段时间,增加国际视野和交流经验。
亚洲教育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亚洲教育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亚洲作为全球最大的大陆之一,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和多样性的教育体系。
教育在亚洲国家传统上具有重要价值,并被视为实现个人和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
本文将对亚洲教育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并展望未来的趋势。
亚洲教育的现状亚洲各国的教育发展水平存在差异,但整体而言,亚洲教育在近几十年取得了显著的进步。
以下是一些亚洲国家的教育发展现状的概述:1.中国:中国的教育系统庞大而多样化,涵盖了幼儿教育、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等各个层次。
近年来,中国政府致力于提高教育质量和促进教育公平,并实施了一系列政策和改革举措。
2.印度:印度是亚洲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其教育系统面临着人口激增和资源不足的挑战。
然而,印度政府一直在致力于提高教育普及率,并鼓励私立教育机构的发展。
3.日本:日本在教育方面一直以来都具有良好的声誉。
该国的教育体系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强调道德教育和个人素质的培养。
日本也以其高等教育质量和科学研究的推动而闻名于世。
亚洲教育的未来趋势未来,亚洲教育面临着一些挑战和机遇,以下是对亚洲教育未来发展的几种可能趋势的展望:1.技术与教育的结合:随着技术的迅速发展,亚洲各国正在逐渐将技术融入教育中。
在线教育、智能教育和虚拟现实等新技术的应用正逐渐改变着教育的传统形式。
这种变革将为学生提供更多个性化的学习机会,并促进教育的普及与高质量。
2.职业教育的重视:随着亚洲国家工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于职业教育的需求也在增加。
未来,亚洲国家可能加强对职业教育的投入,以满足劳动力市场对技术熟练工人和专业人才的需求。
3.国际交流与合作:亚洲国家在教育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将进一步加强。
高等教育机构之间的合作项目、学生交流和教师培训等将成为教育国际化的重要推动力。
4.强调综合素质教育:亚洲国家将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批判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种教育模式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思维。
高等院校国际化发展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高等院校国际化发展的现状与对策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高等院校国际化发展是当前教育领域的热门话题,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高等院校间的国际交流合作日益频繁。
我国高等教育机构也在积极推进国际化发展,以提升教育质量和国际竞争力。
目前我国高等院校国际化水平整体还有待提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我国高等教育体制相对封闭,教育资源不够开放和共享。
这导致了我国高等院校在国际化发展方面存在着一定的障碍。
在国际化发展过程中,高等院校还面临着教学质量、师资力量、学术研究水平等方面的挑战。
国际化办学需要面临着语言文化差异、教育体系不同等问题,这也给高等院校的国际化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深入研究高等院校国际化发展的现状及对策,对于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推动高等院校国际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通过本研究,能够探索出一些有效的对策和措施,促进我国高等院校国际化水平的提升,实现高等教育的全面发展。
1.2 研究意义高等院校国际化发展对于提高学校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高等院校国际化已经成为当前教育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
加强高等院校国际化发展,可以为学校引进更多国际化教育资源,提升学校的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促进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竞争力的优秀人才。
高等院校国际化发展还可以为学校带来更多的国际学生,丰富校园文化,促进跨文化交流与交融。
研究高等院校国际化发展的现状与对策,对于推动学校教育事业的发展,提升学校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意义。
【含200字】2. 正文2.1 高等院校国际化的现状分析当前,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和教育交流的日益频繁,高等院校国际化发展已成为教育领域的重要趋势。
我国高等院校国际化水平整体上处于不断提升的阶段,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
在学生方面,我国高等院校国际学生的数量不断增加,但相较于发达国家,国际学生比例仍然较低。
我国学生出国留学的比例虽有所增加,但留学生源地集中在少数发达国家,呈现地域分布不均衡的现象。
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趋势与策略

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趋势与策略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发展和信息技术的迅猛进步,高等教育国际化已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趋势。
国家和各大学都意识到了国际化的重要性,并积极采取措施来推动高等教育的国际化进程。
本文将分析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趋势,并提出相应的策略。
一、全球化背景下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趋势在全球化背景下,高等教育国际化呈现出以下几个趋势。
1. 留学生数量持续增加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到国外留学,增加了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需求。
大量的留学生也为国际化创造了条件。
2. 学术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各国高校之间的学术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
学者和研究人员之间的合作项目和交流活动增加,促进了知识和经验的传播。
3. 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已成为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重要方面。
跨国合作办学、双重学位、交换生项目等形式的人才培养模式正在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实施。
二、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策略为了适应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趋势,各大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制定相应的策略。
1. 提升国际化水平高校需要提升国际化水平,包括引进国际化的课程和教学方法,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教师团队,提供国际化的学习环境等。
此外,加强与国外高校的交流与合作也是提升国际化水平的关键。
2. 推动留学生招生工作留学生招生对于高等教育的国际化至关重要。
学校可以加强对外宣传,提高知名度,扩大留学生招生规模。
同时,也应当设立相应的招生政策和奖学金,用以吸引优秀的留学生。
3. 发展学术交流与合作加强学术交流与合作是实现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有效途径。
学校可以与国外高校签订合作协议,开展学者交流项目,组织国际学术研讨会等。
通过这些活动,可以促进学术交流与合作,提高高校的学术水平。
4. 建立合适的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模式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核心。
学校可以与国外高校合作,开展双学位项目,推动学生的交换学习,组织暑期学校等活动。
这些活动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学习机会和经验积累。
结语高等教育国际化已成为时代的潮流,各国高校应积极主动地面对和适应国际化的趋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高等教育现状与发展趋势研究(七)摘要:“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得到沿线国家的积极响应。
分析沿线国家的高等教育现状与发展趋势有助于为日后的教育交流与合作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文章通过分析斯洛伐克高等教育的发展概况,结合中国与斯洛伐克的合作经验,为今后中国和斯洛伐克的高等教育合作提供政策建议。
文章系“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高等教育现状与发展趋势研究成果之一,此为第七部分。
关键词:“一带一路”;高等教育;现状;发展趋势;斯洛伐克一、斯洛伐克的高等教育发展概况(一)高等教育机构类型及高校教师入职标准斯洛伐克的高等教育学习项目可分为三个级别,第一级为学士学位学习项目;第二级包括硕士学位学习项目、工程硕士学位学习项目、博士学位学习项目(the doctor’s degree study program);第三?指哲学博士学位学习项目(the PhD-degree study program)。
[1]斯洛伐克高等教育机构分为公立、州立、私立三类。
公立高等教育机构依据斯洛伐克《高等教育法》建立,学术自治主体是学术参议院、校长、科学委员会、纪律委员会,上述主体决定了机构内部的组织架构、活动管理;州立高等教育机构由斯洛伐克共和国政府部门设立;私立高等教育机构由经过国家批准并在斯洛伐克注册的法人实体设立。
[2]高等院校员工包括学术教师、研究人员、艺术工作者及其他人员。
其中,学术教师分为教授、客座教授、副教授、讲师、助理讲师、外教等。
在斯洛伐克,所有高校教师须至少拥有硕士学位,且需通过接受更高水平的教育提升自身专业水平。
(二)高等教育规模高校数量及在校学生人数是衡量高等教育规模的重要指标。
截至2016年,斯洛伐克共有各类高等教育机构35所,其中公立高等教育机构20所,私立高等教育机构12所,州立高等教育机构3所[3]。
根据斯洛伐克统计局公布的数据[4],2008-2009年,斯洛伐克高等教育机构总人数有小幅度上升;2009-2016年,总人数处于持续下降状态。
在校国际学生人数保持逐年上升,从2008年的2915人增至2016年的6404人,年增长率高达15%(见图1)。
(三)高等教育学科领域分类斯洛伐克统计局将其高等教育学科领域分为7类[5],图2呈现了斯洛伐克2016年高等教育机构学生所学专业分布。
基于需求与供给平衡的视角,就读于社会科学及理论、科技及理论等相关专业的学生人数最多,表明社会急需这方面的人才,该领域的发展规模远远超过其他类别。
从整体发展趋势来看,选择学习医药科学与理论的学生人数总体呈上升态势,仅在2009-2010年出现小幅下降(见表1)。
从年度变化趋势分析,2009-2016年,学生人数逐年稳步减少的领域包括科学、科技及理论、社会科学及理论、艺术文化科学及理论;学习农业和林业及兽医科学、军事安全科学及理论的学生人数先缓慢增加,后急剧减少。
(四)高等教育国际化参与欧盟“伊拉斯谟+”项目(Erasmus+ programme)及各种奖学金项目是斯洛伐克促进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主要举措。
目前,斯洛伐克支持教育领域人员流动的项目主要包括以下5类(见表2)。
教育领域人员流动事务的咨询和管理工作由斯洛伐克学术信息机构(Slovak Academic Information Agency,SAIA)负责。
SAIA是一个非政府、非营利组织,提供的服务侧重于支持教育和科研活动的国际化。
除以上资助项目外,斯洛伐克许多大学专门开设为国际学生服务的斯洛伐克语课程。
学生可在特定大学的外语学习部和布拉迪斯拉发夸美纽斯大学的外国学生语言和学术准备学院(Institute for Language and Academic Preparation for Foreign Students of the Comenius University in Bratislava)获取此类课程的相关信息。
该学院是斯洛伐克唯一一个为各种类型的高等教育机构的国际学生提供服务的机构,其服务对象主要是那些希望在斯洛伐克学习语言或其他专业的国际学生。
此外,外国学生可以在国际之家喀里多尼亚学校、尼特拉语言与跨文化交际研究所、欧洲语学校学习斯洛伐克语课程。
[7]二、中斯合作关系的发展斯洛伐克位于欧洲中部,地理位置优越,政局稳定,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一。
斯洛伐克政府对华友好,中斯关系发展顺利。
2015年11月,斯洛伐克与中国签署了“一带一路”合作备忘录。
2017年4月,中国政府批准由斯洛伐克经济部提交的“2017-2020年斯洛伐克与中国发展经济关系纲要”。
该纲要强调,要增强两国政府间经济联委会对经贸合作的促进作用,其中特别提到“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指出“一带一路”合作不仅有助于斯洛伐克自身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而且将借助斯洛伐克良好的地理位置为其在区域合作中带来潜在利益。
同年5月,斯洛伐克经济部长日加出席“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时表示,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至关重要,斯方希望积极参与其中[8]。
2017年11月,国内首条直达斯洛伐克的中欧班列顺利抵达,该班列的运行将进一步加强中斯两国在运输和物流领域的合作。
[9]除经济等领域的合作以外,中斯广泛开展教育领域的双边合作。
在国家层面,斯洛伐克教育部是我国留学基金委的欧洲合作伙伴之一。
2012年,时任总理温家宝出席中国与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和经贸论坛时对外宣布“未来5年向中东欧国家提供5000个奖学金名额”,2013/14学年至2017/18学年,中国向中东欧16国增加1000个单方奖,每学年200个,斯洛伐克约每学年增加15个单方奖名额[10]。
2015年11月,教育部时任副部长郝平会见了斯洛伐克教育、科研和体育部秘书长诺贝尔特?莫尔纳尔一行,会谈后,郝平与莫尔纳尔共同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与斯洛伐克共和国教育、科研和体育部2016-2019年教育合作计划》[11]。
截至2017年12月31日,斯洛伐克建立了布拉提斯拉发孔子学院、考门斯基大学孔子学院、斯洛伐克医科大学中医孔子课堂[12]。
在高校层面,中国地质大学与夸美纽斯大学建立了学生交换项目[13]。
2015年9月,西北工业大学校长汪劲松与斯洛伐克国家科学院院长布瓦?萨加里克教授共同签署了《西北工业大学与斯洛伐克国家科学院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合作备忘录》[14]。
2016年4月,斯洛伐克兹沃伦技术大学、马杰贝尔大学与东北财经大学开展了一定的交流,双方期待发挥各自学科优势,开展具有特色的实质性的交流合作项目[15]。
2017年5月,斯洛伐克驻华使馆特命全权大使率团访问天津大学,双方希望今后在新能源、智慧城市、生物医药等领域开展合作研究。
[16] 三、“一带一路”倡议下中斯高等教育合作(一)加强中斯语言互通,联合培养语言人才斯洛伐克的官方语言是斯洛伐克语,语言是制约双方合作尤其是教育领域合作的一大障碍。
在语言人才培养培训方面,两国都有丰富经验。
斯洛伐克为本国的国际学生提供语言培训课程。
我国主要通过在国外开办孔子学院、开设孔子课堂、传播中华文化。
自1990年起,孔子学院总部/国家汉办先后研发并实施了汉语水平考试(HSK)、汉语水平口语考试(HSKK)等多种汉语考试,为留学中国、申请来华留学奖学金、开展学校教学评估等提供客观有效的测试标准[17]。
为促进中斯语言互通,两国政府应加强教育政策沟通,继续加大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在斯洛伐克的发展;外国语院校应发挥语言人才培养优势,拓展语言学习交换项目,联合培养高层次语言人才,克服两国交流中的语言障碍,助力中斯各领域合作深入开展。
(二)结合两国重点产业及优势学科,培养专门技术人才斯洛伐克的主要产业部门有钢铁、石化、机械、汽车等。
其中,汽车工业、电子是斯洛伐克主要支柱产业,冶金和机械制造业历史悠久。
从学科领域发展来看,斯洛伐克的社会科学与理论领域招生规模最大,医药科学与理论领域最具发展潜力。
中医既是中国的传统及特色产业,又是中国优势学科领域;中国的高铁技术水平国际领先,电信产业正处蓬勃发展态势。
两国政府部门、学术界、产业界应互联互通,着力推进相关领域的务实合作。
高等教育机构具有人才培养的职能及先天优势,要为“一带一路”倡议的落地提供专门的技术和人才支撑。
(三)借鉴他国中外合作办学经验,推进中斯高校合作办学有研究表明,“一带一路”沿线高校在世界主流大学排行榜的表现不佳[18],斯洛伐克也不例外。
目前,斯洛伐克尚未有一所高校进入世界大学排行榜五百强。
但是,最新的《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泰晤士高等教育》排名、上海交通大学世界大学学术排名及QS世界大学排名榜单上同时出现了斯洛伐克的布拉迪斯拉发夸美纽斯大学,此外,斯洛伐克科技大学(Slovak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Bratislava)同时入围《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及《泰晤士高等教育》分别发布的世界大学排行榜榜单。
这两所学校在世界大学排行榜的名次靠后,但同时进入不同榜单则表明其办学水平获得了国际社会的认可。
此外,截至2018年3月2日,我国尚未与斯洛伐克高校开展中外合作办学实践。
伴随中斯高等教育合作不断推进,中斯高校合作办学是一个新的合作领域,合作空间巨大。
两国高校应积极借鉴经验[19],开创高等教育合作新局面。
参考文献:[1]Ministry of Education,Science,Research and Sport of the Slovak Republic. Study in Slovakia[EB/OL]. http://www.minedu.sk/study-in-slovakia/,2018-05-25.[2]Study in Slovakia. Institutions of Higher Education[EB/OL]. http://office.studyin.sk/,2018-05-25.[3]European Commission. Institutions[EB/OL]. https://eacea.ec.europa.eu/national-policies/eurydice/content/institutions-39_en,2018-05-25.[4][5]Statistical Office of the Slovak Republic. Datacube[EB/OL].http://datacube.statistics.sk/#,2018-05-25.[6]European Commission. Mobility and Internationalisation[EB/OL]. https://eacea.ec.europa.eu/national-policies/eurydice/content/mobility-and-internationalisation-63_en,2018-05-25.[7]Ministry of Education,Science,Research and Sport of the Slovak Republic. Slovak Language Coursesfor Foreign Students[EB/OL].https://www.minedu.sk/slovak-language-courses-for-foreign-s tudents/,2018-05-25.[8]新华网.斯洛伐克经济部长:斯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倡议[EB/OL]. http:///2017-05/13/c_1120965221.htm,2018-05-25.[9]新华社.国内首条直达斯洛伐克中欧班列顺利抵达[EB/OL]. http:///2017/1116/69695.shtml,2018-05-25.[10]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国―斯洛伐克教育合作与交流简况[EB/OL]. http:///s78/A20/s3117/moe_853/201005/t 20100511_87477.html,2018-05-25.[1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郝平会见斯洛伐克教育部秘书长诺贝尔特?莫尔纳尔[EB/OL].http:///jyb_xwfb/gzdt_gzdt/moe_1485/201 511/t20151127_221414.html,2018-05-25.[12]孔子学院/课堂.关于孔子学院/课堂[EB/OL].http:///confuciousinstitutes/node_ 10961.htm,2018-05-25.[13]中国地质大学.教育合作信息:捷克、斯洛伐克高校(一)[EB/OL]. http:///info/1029/1352.htm,2018-05-25.[14]西北工业大学.中国驻斯洛伐克大使出席西工大国际合作框架协议签约仪式[EB/OL].http:///info/1001/1340.htm,2018-05-25.[15]东北财经大学.斯洛伐克兹沃伦技术大学、马杰贝尔大学校长访问我校[EB/OL]. http:///content_10838.html,2018-05-25.[16]天津大学国际合作与交流处.斯洛伐克驻华使馆特命全权大使率团来校访问[EB/OL].http:///xwzx/xwzx/201705/t20170516_294897. html,2018-05-25.[17]汉语考试.关于汉语考试[EB/OL]. http:///tests/node_7475.htm,2018-05-25.[18]?⒔?,哈梦颖. “一带一路”大学排名表现及重构[J].重庆高教研究,2017(3):44-51.[19]郭强. “一带一路”视阈下的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思考[J].高校教育管理,2017(6):83-88.编辑徐玲玲校对吕伊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