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单元口崩脉冲控释片的研制___盐酸地尔硫脉冲控释小丸的制备_梁超峰

合集下载

脉冲控释给药系统

脉冲控释给药系统

关键 词
脉冲
控释 给药
中图分类号 : 9 49 R 4.
文献标 识码 : B
文 章编 号 :6 2 8 5 (0 80 — 0 7 0 17 — 3 12 0 )2 0 5 - 3
Pu s ntole Ree s u lv r yse le Co r l d- l a eDr g De i e y S t m

2一 8
3讨 论
北方药学 20 年第 5 08 卷第 2 期
好 的线性 关系 。 24 6稳定 性试 验 ..
取 供试 品溶 液 ,每 间 隔一 定时 3 1 实 验通 过 正交 试验 法对 青 叶胆 的提 取 工 艺条 .本
O O O O O
间, 即在 1 2 3 4 5小 时按“ . . ” 下方法 测 定吸 件进 行 了优化 , 、 、、、 243 项 并按 最佳工 艺进行 了验 5l 03 耋5 } ! 啪m蓍
成 的受体 敏感 性 降低 和 细菌 耐 药性 的产 生 ,并减 低 压 推 动 剂 、包衣 厚度 及 释 药 孔 径 是 制 剂 成 功 的关
药物 的毒副 作用 , 到 最佳疗 效 。 达 同时给 药 次数 的减 键 。 少还可 大大 提 高患者 的顺 应 性 。此外 , 有研 究证 明,
又 名择 时释 药系 统 ,是根 据疾 病 发作 时间 规律适 时 高血压 和心 绞痛 的维拉 帕米 脉冲 渗透泵 片 ㈨为三层 地 释放药 物 的给药 系 统 。 由于 脉 冲制剂 是 在疾病 发 片 型渗 透泵 ,该 渗透泵 片 的基 本 组成是 片心 、半渗
作 时才给 予药 物 ,可避 免某 些 药物 因持 续 高浓度 造 透包 衣膜 和释 药小孔 。 择合适 的包 衣膜材 料 、 选 渗透

药剂学 -缓控释制剂

药剂学  -缓控释制剂

茶碱骨架小丸
单硬脂酸 甘油酯
挤出 物
圆形 小丸
分散热蒸馏 水中
混合微晶 纤维素
干燥 过筛
茶碱骨
加茶 碱
浆料
架小丸
膜控型微丸结构
丸芯
外层聚合 物衣膜
膜控型 微丸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时控爆破系统(time-controlled explosion system,TES)
脉药不节液该 冲物同外环系 释的的层镜统 药释时衣 药 。放滞膜值物
I. 由于微丸具有很多优点,其在现代药品开发和应 用上越来越受到重视,并且制备微丸的现代化机 械设备的日益先进、微丸制备工艺的逐渐成熟及 各种薄膜包衣辅料的发展,促使微丸制剂成为口 服缓控释制剂研究的主要方向之一,具有广阔的
结 应用前景,对于丰富固体制剂剂型具有重要的意 语 义。
II. 微丸的发展还有赖于新型辅料的研究开发,新型 辅料的开发对于丰富缓控释微丸的种类有重要的 促进作用。
——07药学薛鹏程
多单元型给药系统 (multiple-unit drug delivery system)
体内吸收的个体 间差异性小,吸 收动力学重现好
提高药物的生物 利用度,减小或 消除对胃肠道的
刺激性
将几种不同释药规律 的小单元组合成多单 元系统以获得理想的
释药速率
药物释放动力学 可以得到较准确 的预测而且重现
时,的的释 间从厚影放 ,而度响不 达可可,受 到以以通外 定调得过界 时节到调溶
pH
释控层 溶胀层 药物层
丸芯
——一种脉冲释药微丸系统
膜控与骨架技术相结合制备微丸
采用膜控与骨架技术相结合制成的微丸是在骨架微丸基础 上进一步包薄膜衣制备而成,可以从更多的角度来控制药 物释放。

一种脉冲微丸及含其的脉冲口腔崩解片,制备方法和用途[发明专利]

一种脉冲微丸及含其的脉冲口腔崩解片,制备方法和用途[发明专利]

专利名称:一种脉冲微丸及含其的脉冲口腔崩解片,制备方法和用途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发明人:任麒,刘丽媛
申请号:CN201010152645.9
申请日:20100421
公开号:CN102232934A
公开日:
20111109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脉冲微丸,其从内到外依次包括20~40%的空白丸芯、5~30%的药物层、8~25%的溶胀层、5~12%的阻滞层、20~40%的酸层和15~40%的迟滞层;所述的迟滞层包括55~75%的缓释材料,10~35%的抗粘剂和5~20%的增塑剂;所述的缓释材料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甲酯和甲基丙烯酸氯化三甲胺基乙酯形成的三元共聚物;所述空白丸芯的平均粒径为0.1~0.3mm;所述的酸层包括有机酸和粘合剂。

本发明还提了该脉冲微丸的制备方法,以及含有该脉冲微丸的脉冲口腔崩解片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本发明的脉冲口腔崩解片兼具脉冲和口腔崩解功能,尤其适用于昼夜节律性疾病的给药,降低药物副作用,生产成本低,利于吞咽。

申请人: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上海浦力膜制剂辅料有限公司
地址:200040 上海市北京西路1320号
国籍:CN
代理机构:上海智信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盐酸地尔硫唑片工艺-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盐酸地尔硫唑片工艺-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盐酸地尔硫唑片工艺-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的内容可以如下所示:引言部分旨在介绍本文的主题——盐酸地尔硫唑片工艺。

盐酸地尔硫唑片是一种常见的药物,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特别是在治疗感染性疾病方面。

本文将对盐酸地尔硫唑片的制备工艺进行详细介绍,以帮助读者了解该药物的生产过程以及相关的工艺参数。

在本文中,我们将首先介绍盐酸地尔硫唑片工艺流程和工艺参数。

工艺流程部分将逐步介绍制备盐酸地尔硫唑片的各个步骤,包括原料的选择与准备、合成反应的条件与控制、结晶与干燥等关键工艺环节。

而工艺参数部分将详细阐述影响制备质量和产量的关键参数,例如反应温度、反应时间、溶剂选择等。

在正文的最后部分,我们将对整个工艺进行总结,回顾工艺的主要步骤和参数,并评估工艺的优点和不足之处。

同时,我们也将展望未来,对盐酸地尔硫唑片工艺的改进和优化进行一些设想。

通过本文的阅读,读者将能够全面了解盐酸地尔硫唑片的制备工艺,并且能够根据工艺流程和参数进行工艺的控制和优化,以提高产品质量和产量。

同时,本文也为进一步研究和改进盐酸地尔硫唑片工艺提供了一定的参考和指导。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是对整篇文章的框架进行介绍和概括。

在这部分,我们可以简要说明文章的各个章节和各个章节的内容。

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如下所示:文章结构如下:第一部分:引言这一部分首先概述了盐酸地尔硫唑片的工艺,并说明了整篇文章的目标和意义。

第二部分:正文2.1 工艺流程本部分详细描述了盐酸地尔硫唑片的工艺流程。

包括原料准备、药物制备、制剂工艺等多个步骤,并对每个步骤的关键操作进行了阐述。

2.2 工艺参数这一部分介绍了盐酸地尔硫唑片制备过程中的一些重要参数,如温度、时间、pH值等。

同时,还对这些参数的选择和控制进行了讨论和分析。

第三部分:结论3.1 总结本部分对整篇文章进行总结,对盐酸地尔硫唑片工艺的关键点进行概括,并指出了工艺的优点和不足之处。

3.2 展望最后一部分展望了盐酸地尔硫唑片工艺的未来发展,提出了一些可以改进和优化的方向,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盐酸地芬尼多单层渗透泵控释片处方与制备工艺优化

盐酸地芬尼多单层渗透泵控释片处方与制备工艺优化

ChinaPharmaceuticals2021年5月5日第30卷第9期Vol.30牞No.9牞May5牞2021基金项目:国家“十三五”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犤2018ZX09J18110-002犦;军队后勤科研项目犤CLB18J043犦。

第一作者:曾媛,女,硕士,主管药师,研究方向为药物新剂型与新技术,(电话)027-50772889(电子信箱)1056873163@qq.com。

△通信作者:刘辉,男,博士,主任药师,研究方向为药物新剂型与新技术,(电话)027-50772871(电子信箱)pharmacyman@126.com。

doi:10.3969/j.issn.1006-4931.2021.09.007盐酸地芬尼多单层渗透泵控释片处方与制备工艺优化曾媛1,朱兰琼1,2,彭瑛3,熊菁1,4,吴芬1,4,刘辉1△(1.中国人民解放军中部战区总医院医疗保障中心,湖北武汉430070;2.南方医科大学药学院,广东广州510515;3.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七十四集团军医院,广东广州510515;4.湖北中医药大学药学院,湖北武汉430065)摘要:目的优选盐酸地芬尼多单层渗透泵控释片的处方与制备工艺。

方法采用单因素法考察片芯处方、包衣膜处方和体外释放条件,以累积释放度和f2相似因子为评价指标,采用L9(34)正交试验优选盐酸地芬尼多单层渗透泵控释片的最佳处方,并进行验证。

结果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为氯化钠90mg,聚氧乙烯N1020mg,聚乙二醇1500与包衣液配比8g∶1000mL,包衣增重4.50%。

结论制备的盐酸地芬尼多单层渗透泵控释片缓释特征显著,且优化后的工艺合理、可行。

关键词:盐酸地芬尼多;单层渗透泵;控释片;正交试验;累积释放度;f2相似因子;制备工艺中图分类号:R971;R983;TQ460.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6-4931牗2021牘09-0022-05OptimizationofthePrescriptionandPreparationProcessofDifenidolHydrochlorideSingle-LayerOsmoticPumpControlled-ReleaseTabletsZENGYuan1,ZHULanqiong1,2,PENGYing3,XIONGJing1,4,WUFen1,4,LIUHui1(1.DepartmentofPharmacyofMedicalSecurityCenter,TheGeneralHospitalofCentralTheaterCommandofthePLA,Wuhan,Hubei,China430070;2.CollegeofPharmacy,SouthernMedicalUniversity,Guangzhou,Guangdong,China510515;3.The74thArmyHospitalofthePLA,Guangzhou,Guangdong,China510515;4.CollegeofPharmacy,HubeiUniversityofChineseMedicine,Wuhan,Hubei,China430065)Abstract:ObjectiveTooptimizetheprescriptionandpreparationprocessofDifenidolHydrochlorideSingle-LayerOsmoticPumpCon trolled-ReleaseTablets.MethodsSingle-factormethodwasusedtoscreenthecoreprescription,coatingprescriptionandthereleaseconditionsinvitro.L9(34)orthogonaltestwasusedtooptimizeandverifytheprescriptionofDifenidolHydrochlorideSingle-LayerOsmoticPumpControlled-ReleaseTabletswithcumulativereleaseandf2similarityfactorastheevaluationindexes.ResultsTheopti mumprescriptionconditionswereasfollows:90mgofsodiumchloride(NaCl),20mgofpolyoxyethyleneN10(PEO-N10),8g∶1000mLofpolyethyleneglycol1500(PEG1500)-coatingsolutionratio,and4.50%ofcoatingweightgain.ConclusionThesustained-releasecharacteristicsofDifenidolHydrochlorideSingle-LayerOsmoticPumpControlled-ReleaseTabletsaresignificant,andtheoptimizedprocessisreasonableandfeasible.Keywords:difenidolhydrochloride;single-layerosmoticpump;controlled-releasetablets;orthogonaltest;cumulativerelease;f2similarfactor;preparationprocess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盐酸地芬尼多为抗晕止吐药,疗效确切,于1967年在美国批准上市,主治各种原因引起的眩晕、恶心呕吐,PharmacyArticles联网诊疗管理办法(试行)等3个文件的通知犤EB/OL犦.(2018-07-17)犤2020-11-18犦.http://www.gov.cn/gong bao/content/2019/content_5358684.htm.犤7犦李琳,宋士卒.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互联网药学服务实践与研究犤J犦.中国药业,2020,29(8):18-20.犤8犦姜,肖秘苏,等.疫情期间基于“在线处方”的慢病用药和药学服务新模式的实践犤J犦.中国药业,2020,29(6):41-43.犤9犦高洋洋,徐ChinaPharmaceuticals2021年5月5日第30卷第9期Vol.30牞No.9牞May5牞2021f2=50lg1+1∑nnt=1Rt-Tt()[]2-0.5×{}100混合均匀95%乙醇单层片盐酸地芬尼多颗粒压片干颗粒40℃干燥24h包衣片激光打孔盐酸地芬尼多单层渗透泵片包衣锅包衣湿颗粒软材混合物图1盐酸地芬尼多单层渗透泵控释片制备工艺Fig.1PreparationprocessofDifenidolHydrochlorideSingle-LayerOsmoticPumpControlled-ReleaseTablets如乘车、乘船、乘机时的晕动症状等,在常规治疗剂量下不良反应少且较轻微,主要症状为视物模糊、口干,一般停药后可消失。

盐酸地尔硫(艹卓)脉冲控释微丸的制备与体外释放影响因素的研究

盐酸地尔硫(艹卓)脉冲控释微丸的制备与体外释放影响因素的研究

盐酸地尔硫(艹卓)脉冲控释微丸的制备与体外释放影响因素的研究张晓晖;郭英;孙建军;曹德英【摘要】Objective To study the preparation of diltiazem hydrochloride ( DIL ) pulsatile controlled - release pellets and various influence factors on in vitro release. Methods The cores of pulstile pellets were prepared by extrusion - spheronization and coated with low - substitued hydroxypropylcellulose( L - HPC )as the inner swelling layer and ethylcellulose aqueous dispersion as the outer controlled layer. The main factors including coating materials of the swelling layer, amount of swelling layer,concentration of sodium alkyl sulfate( SDS )in swelling layer, amount of outer controlled membrane, which influenced release of pellets, were investigated. Results The drug release was triggered by rupturing the membrane of the conrtolled layer. The coating materials of the swelling layer, amount of swelling layer, concentration of SDS in swelling layer, amount of outer controlled membrane had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lag time and the release rate. Conclusion The pulstile release pellets, with a lag time of 4h and more than 80% released within following 1. 5h under the simulated gastro intestinal pH conditons, can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pulstile release preparation.%目的制备盐酸地尔硫((艹卓))脉冲控释微丸并考察体外释放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挤出滚圆法制备载药丸芯,以流化床包衣法分别包覆内层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low substituted hydroxypropylcellulose,L-HPC)溶胀层和外层乙基纤维素水分散体控释层来制备脉冲控释微丸,并考察溶胀层材料类型、溶胀层包衣增重、溶胀层包衣液中十二烷基硫酸钠(sodium alkyl sulfate,SDS)浓度及控释层包衣增重对释药的影响.结果药物通过控释层衣膜破裂而释放,溶胀层材料类型、溶胀层包衣增重、溶胀层包衣液中SDS浓度及控释层包衣增重等对脉冲控释微丸的释药时滞和释放速度均有显著影响.结论该方法制备的脉冲控释微丸,在模拟人体内胃肠道pH值变化条件下达到了时滞为4h,滞后1.5h,累积释药80%以上的脉冲释药效果.【期刊名称】《河北医科大学学报》【年(卷),期】2012(033)010【总页数】4页(P1166-1168,封3)【关键词】地尔硫(艹卓);脉冲释药;微丸【作者】张晓晖;郭英;孙建军;曹德英【作者单位】内蒙古医学院附属医院药剂科,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59;内蒙古医学院附属医院药剂科,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59;内蒙古医学院附属医院药剂科,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59;河北医科大学药学院药剂学教研室,河北,石家庄,05001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44.9丸芯,以流化床包衣法分别包覆内层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1ow substituted hydroxypropy1ce11u1ose,L-HPC)溶胀层和外层乙基纤维素水分散体控释层来制备脉冲控释微丸,并考察溶胀层材料类型、溶胀层包衣增重、溶胀层包衣液中十二烷基硫酸钠(sodium a1ky1 su1fate,SDS)浓度及控释层包衣增重对释药的影响。

复方丹参脉冲控释滴丸的制备及其体外释放度考察

复方丹参脉冲控释滴丸的制备及其体外释放度考察

复方丹参脉冲控释滴丸的制备及其体外释放度考察李婷;陈连剑;李成;巫小娟;冯风明【摘要】目的制备复方丹参脉冲控释滴丸,并考察其体外释放度.方法以复方丹参滴丸为载药丸芯,对包衣材料配比及包衣材料用量进行选择,对控释滴丸体外释药情况进行考察.结果溶胀层的种类与包衣增重、控释层的包衣增重对药物的释放影响显著,采用交联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作为溶胀层材料,乙基纤维素水分散体作为控释层材料,溶胀层包衣增重12%,控释层包衣增重20%,所制备的微丸时滞时间为4h左右,时滞后3h内累积释药达到80%.结论制备的复方丹参脉冲控释滴丸体外释放可达到脉冲控释效果.【期刊名称】《中国药业》【年(卷),期】2014(023)006【总页数】3页(P43-45)【关键词】复方丹参;脉冲控释滴丸;交联羧甲基纤维素钠;乙基纤维素水分散体【作者】李婷;陈连剑;李成;巫小娟;冯风明【作者单位】广东省深圳市福田人民医院,广东深圳 518033;广东省深圳市福田人民医院,广东深圳 518033;广东省深圳市福田人民医院,广东深圳 518033;广东省深圳市福田人民医院,广东深圳 518033;广东省深圳市福田人民医院,广东深圳51803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Q461;R283.6复方丹参是由丹参、三七和冰片3味中药组成的口服方,方中丹参为君药,三七为臣药,冰片为佐使药。

丹参活血定痛,三七活血补气,冰片引经报使,三者相辅相成,具有活血化瘀、理气止痛的功效,临床上用于治疗胸中憋闷、心绞痛等症状,对心绞痛、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具有较好的疗效。

心绞痛是心血管疾病中常见疾病,是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急剧、暂时的缺血与缺氧所引起的临床综合征。

心绞痛有明显的昼夜节律性,在凌晨发生的几率极高,可能与早晨血浆儿茶酚胺水平提高、皮质醇浓度达到高峰,使心肌氧供需平衡失调有关。

因而,可设计在凌晨释药的制剂来防治心绞痛发生[1-3]。

与复方丹参片等剂型相比,复方丹参滴丸具有疗效高、作用迅速、用量小、无胃肠道刺激等优点[4]。

盐酸普萘洛尔控释微丸的研制

盐酸普萘洛尔控释微丸的研制

盐酸普萘洛尔控释微丸的研制
周建平;平其能;李汉蕴
【期刊名称】《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年(卷),期】1994(25)2
【摘要】采用一步制丸和薄膜包衣工艺研制了盐酸普萘洛尔控释微丸(Propranololcontrolled-releasepellets,PCP),体外释药符合双相零级动力学过程,释药速率常数分别为K_(p1)=11.13%/b(0≤t≤7)和K_(p2)=3.73%/h(7<t≤12),在pH2.2~5.6之间释药行为不变。

与国外同类产品InderalLA的体内外数据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PCP在模似胃肠体液中的体外累积释药百分率与其体内吸收百分率之间有显著相关性,相关方程F(t)=2.005A(t)-9.39(r=0.9956)。

【总页数】5页(P83-87)
【关键词】盐酸普萘洛尔;控释制剂;微丸
【作者】周建平;平其能;李汉蕴
【作者单位】中国药科大学药剂学研究室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972
【相关文献】
1.盐酸帕罗西汀控释微丸的研究 [J], 宋学志;梁日鹏
2.灰色绝对关联度在盐酸普萘洛尔延迟缓释微丸处方优化中的应用 [J], 徐云;张兵锋;宗莉
3.盐酸罗沙替丁醋酸酯脉冲控释微丸的研制 [J], 廖鹏;陈燕忠;吕竹芬;钟龙
4.盐酸地尔硫(艹卓)脉冲控释微丸的制备与体外释放影响因素的研究 [J], 张晓晖;郭英;孙建军;曹德英
5.盐酸维拉帕米脉冲控释微丸的研制 [J], 张瑜;魏变芬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法莫替丁脉冲控释片的研制

法莫替丁脉冲控释片的研制

法莫替丁脉冲控释片的研制
汤韧;刘辉
【期刊名称】《医药导报》
【年(卷),期】2007(26)10
【摘要】目的制备法莫替丁脉冲控释片.方法以脉冲控释片在人工胃液和人工肠液中的释放度为指标,采用正交设计进行处方筛选和优化.结果按优化处方成功制备法莫替丁脉冲控释片.释放度实验表明,4 h内有一个速释过程,经约8 h的时滞后,又产生一个符合Higuchi动力学模型的释药过程.结论该制剂体外释药具有脉冲释药特点,有利于提高消化性溃疡疾病的治疗效果.
【总页数】3页(P1196-1198)
【作者】汤韧;刘辉
【作者单位】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药剂科,武汉,430070;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药剂科,武汉,43007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969.4;TQ460.6
【相关文献】
1.阿司匹林脉冲控释片的研制 [J], 程三芳;岳红坤;常明;周冉;王婧
2.法莫替丁脉冲控释微丸胶囊的制备及其体外释放 [J], 张莉;陈大为;高子彬;张宇洋
3.酮洛芬薄膜包衣脉冲控释片的制备 [J], 李彩艳;李新亮
4.丙烯酸树脂RS100和丙烯酸树脂RL100混合包衣制备法莫替丁渗透泵控释片
[J], 李红菊;张向荣;刘洪卓;陈存香;李三鸣
5.法莫替丁脉冲控释胶囊剂的研究 [J], 陈燕忠;岗艳云;金志忠;阳怡;单萍萍;朱家璧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盐酸可乐定脉冲释药微丸的制备工艺研究

盐酸可乐定脉冲释药微丸的制备工艺研究

盐酸可乐定脉冲释药微丸的制备工艺研究江尚飞;杨宗发;张荣发;胡娟娟【期刊名称】《中国药业》【年(卷),期】2012(21)6【摘要】Objective To study the preparation of Clonidine Hydrochloride Pulsatile Release Pellets and its in vitro dissolution. Methods Clonidine Hydrochloride Pulsatile Release Pellets was prepared with extrusion - spheronization and fluidized bed coating technology. The formulation was optimized by orthogonal design. The in vitro release of the pellets was determined. Results The drug release was strikingly influenced by various investigation factors. The optimal technology was as follows with microcrystalline cellulose as the pill core containing drug, low - substituted hydroxypropylcellulose for the swelling layer and ethylcellulose aqueous dispersion (surelease) for outer controlled - release layer with 10% and 15% weight increment of coating in swelling layer and controlled - release layer respectively. The lag time of prepared pellets was about 4. 2 h and the accumulative release rate reached 90% within 1 h. Conclusion Clonidine Hydrochloride Pulsatile Release Pellets has the pulsatile drug - release characteristic in vitro.%目的研究盐酸可乐定脉冲释药微丸的制备方法.方法采用挤出-滚圆工艺和流化床包衣法制备,用正交试验设计优化处方,考察产品的体外释放度.结果各考察因素均对药物的释放影响显著.优选工艺结果为,含药丸芯采用微晶纤维素,溶胀层材料采用低取代羟丙纤维素,控释层采用乙基纤维素水分散体,溶胀层和控释层包衣增重分别为10%和15%.制备的微丸时滞时间为4.2 h左右,时滞后1 h内累积释药百分率达到90%.结论盐酸可乐定微丸在体外具有有脉冲释药特性.【总页数】2页(P44-45)【作者】江尚飞;杨宗发;张荣发;胡娟娟【作者单位】重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重庆,400030;重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重庆,400030;重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重庆,400030;重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重庆,40003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Q460.6;R972+.4【相关文献】1.多索茶碱脉冲微丸的制备及释药机制研究 [J], 王文喜;朱淼;高捷;沃联群2.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盐酸可乐定脉冲释药微丸胶囊的含量 [J], 杨宗发;江尚飞;张荣发;胡娟娟3.黄连结肠定位释药微丸的制备工艺研究 [J], 吴珊;李小芳;李航;舒予;罗佳;文怡静;刘玲4.硫酸沙丁胺醇脉冲释药微丸的制备及其体外释药研究 [J], 陈智伟;刘志承;丘晓清5.单硝酸异山梨酯脉冲控释微丸的制备及体外释药影响因素的研究 [J], 王荣梅;黄桂华;方增军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酮洛芬薄膜包衣脉冲控释片的制备

酮洛芬薄膜包衣脉冲控释片的制备

酮洛芬薄膜包衣脉冲控释片的制备李彩艳;李新亮【摘要】目的研制夜间服药、凌晨释放的酮洛芬脉冲控释片. 方法采用湿法制粒压片法制备片芯,滚转包衣锅法包控释衣膜.通过对片芯、衣膜处方中崩解剂、填充剂、致孔剂、增塑剂、包衣增重进行单因素考察,并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对处方进行优化. 结果单因素考查表明崩解剂、致孔剂、包衣增重对释药时滞有明显影响,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得到的最优处方为:片芯处方KPF 50 mg(25%),MCC 40mg(20%),乳糖70 mg(35%),L-HPC 40 mg(20%);包衣液处方为Eudragit L100与EC比例是65∶35,PEG6000 15%,包衣增重9.0%.其体外释放时滞为3.75 h,释药时间为0.5h. 结论酮洛芬薄膜包衣片能实现脉冲释药,达到定时速释的要求.【期刊名称】《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年(卷),期】2016(047)002【总页数】7页(P132-138)【关键词】酮洛芬;脉冲控释片;释药;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作者】李彩艳;李新亮【作者单位】山西职工医学院药学系,晋中030619;离石区人民医院骨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Q460.6脉冲释放制剂是根据人体时辰药理学特点,实现定时给药,即在用药后,制剂不是立即释药,而是在人体最需要的时候释放药物[1,2]。

关节炎病常在凌晨加重,出现“晨僵”等症状,而此时服药极不方便。

因此,我们制备酮洛芬(ketoprofen,KPF)脉冲控释片,以期制剂在临睡前被服用,一定时滞后,迅速释药发挥药效。

从而避免了凌晨起床服药的麻烦和持续血药浓度带来的副作用,更有效地预防和治疗关节炎的发作。

本研究采用薄膜包衣技术,在具有一定膨胀力的片芯上进行乙基纤维素包衣。

主要考察了片芯中不同崩解剂种类和用量、不同填充剂种类和用量对膨胀力大小的影响,及衣膜中各因素(如增塑剂、致孔剂)等对药物释放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处方,确定脉冲控释片的最佳处方。

丹参酮ⅡA脉冲微丸的制备与体外质量评价

丹参酮ⅡA脉冲微丸的制备与体外质量评价

丹参酮ⅡA脉冲微丸的制备与体外质量评价梁雪丹;郑颖;范田园【期刊名称】《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年(卷),期】2010(042)005【摘要】目的:制备小分子活性成分丹参酮ⅡA的脉冲微丸并进行体外质量评价.方法:采用流化床包衣,分别选用羟丙甲纤维素(HPMC)、低取代羟丙纤维素/HPMC(L-HPC/HPMC)和HPMC/乙基纤维素水分散体(HPMC/Surelease)作为溶胀层材料,Surelease作为控释层材料,以双层膜崩解原理制备丹参酮ⅡA的脉冲微丸.通过丹参酮ⅡA的体外释放结果来评价溶胀层材料种类、增重以及控释层增重对药物释放的影响;通过对包衣微丸横切面进行扫描电镜观察来评价包衣层的质量,并对丹参酮ⅡA的体外释放曲线进行数学模型拟合来预测释药机制.结果:使用HPMC或L-HPC/HPMC作为溶胀材料均不能实现丹参酮ⅡA的延迟释放,而以HPMC/Surelease为溶胀材料的微丸则成功地实现了3~5 h的延迟释药,且药物释放时滞随溶胀控释层中Surelease比例的增加而增加.另外,控释层增重的提高也可有效地延长药物的释放时滞,其最佳增重范嗣为30%~40%.数学模型拟合结果显示,丹参酮ⅡA脉冲微丸的药物释放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结论:联合HPMC和Surelease为溶胀材料,以Surelease为控释材料,可以成功制备具有3~5 h药物释放时滞的丹参酮ⅡA脉冲微丸,为小分子药物的脉冲释药的制备提供参考.【总页数】6页(P559-564)【作者】梁雪丹;郑颖;范田园【作者单位】北京大学药学院药剂学系,北京,100191;澳门大学中华医药研究院;北京大学药学院药剂学系,北京,10019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84.1【相关文献】1.法莫替丁脉冲控释微丸胶囊的制备及其体外释放 [J], 张莉;陈大为;高子彬;张宇洋2.盐酸地尔硫(艹卓)脉冲控释微丸的制备与体外释放影响因素的研究 [J], 张晓晖;郭英;孙建军;曹德英3.硫酸沙丁胺醇脉冲释药微丸的制备及其体外释药研究 [J], 陈智伟;刘志承;丘晓清4.地尔硫双脉冲控释微丸的制备及体外释放度考察 [J], 张晓晖; 贾晓英5.单硝酸异山梨酯脉冲控释微丸的制备及体外释药影响因素的研究 [J], 王荣梅;黄桂华;方增军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均匀设计优化盐酸丁咯地尔渗透泵型控释片的处方

均匀设计优化盐酸丁咯地尔渗透泵型控释片的处方

均匀设计优化盐酸丁咯地尔渗透泵型控释片的处方
张翠娟;常建晖;袁敏;邓树海
【期刊名称】《华西药学杂志》
【年(卷),期】2004(19)4
【摘要】目的制备盐酸丁咯地尔渗透泵型控释片 ,控制其在 12h内维持零级释放药物 80 %以上。

方法采用均匀设计优化衣膜厚度与致孔剂用量 ,制备盐酸丁咯地尔渗透泵型控释片 ,进行体外释放试验。

结果最佳处方为 :衣膜厚度 (膜重表示 )5 .83mg ,致孔剂用量0 .5 2g·L-1。

按处方制备 3批样品 ,在 12h内体外释放符合零级过程 ,零级释药相关系数 (r=0 .998) ,12h累积释药 80 %以上。

结论所用方法制备的盐酸丁咯地尔渗透泵型控释片 ,体外释药符合零级动力学规律。

【总页数】2页(P277-278)
【关键词】均匀设计;盐酸丁咯地尔;渗透泵型;控释片;剂型;处方
【作者】张翠娟;常建晖;袁敏;邓树海
【作者单位】山东大学医学院;山东临淄制药厂;山东中医药研究所;山东大学药学院【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943
【相关文献】
1.均匀设计法优化秋水仙碱渗透泵控释片的衣膜处方 [J], 王文苹;谢秀琼;杨大坚;陈士林
2.度米芬渗透泵型控释片包衣处方的优化研究 [J], 何凤慈;陈亮;宋宏宇
3.均匀设计法制备苦参碱渗透泵型控释片 [J], 张丹;孙英华;刘艳;方金玲;张永强;何仲贵
4.欧前胡素双层渗透泵控释片处方的优化 [J], 胡春霞;严巍;范明松
5.Box-Behnken设计-响应面法优化盐酸地芬尼多双层渗透泵控释片处方 [J], 曾媛;刘辉;胡华;朱兰琼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GPCG-1 型流化床 ( 德国 Glatt GmbH) ; LC-10AT 型高 ZRS-4 型智能溶出 效液相色谱仪 ( 日本 Shimadzu 公司 ) ; LS-200 型贝克曼激光粒度测定仪 仪 ( 天津大学无线电厂 ) ; YD-20 型硬度仪和 FT-2000 ( 美国 Coulter Beckman 公司 ) ; 型脆碎度仪 ( 天津大学精密仪器厂 )。 1 原药 [ 广州白云山化学制药厂,含量 100.1%,批号 A080420, 粉碎后筛取≥ 200 目 ( 即粒径≤ 0.075 mm) 细粉 ]·; 1 对照品 ( 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含量 99.9 %,批号 10161-0102) ; 羟丙甲纤维素 ( HPMC,E5,5 mPa·s,Dow 公司 ) ; 胶态二氧化硅 Silicones N20 ( 德国 Wacker Chemie AG 公司 ); 滑石粉 ( 沈阳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化玻公司分装厂, 医用级 ) ; 聚维酮 ( PVP K30 )、共聚维酮 ( Kollidon VA64 )
・ 833 ・
2 ~ 3 h,半衰期 3 ~ 5 h [ 1 ]。国内外对 1 的缓控释 片剂及小丸剂、脉冲片剂已有报道
[ 2-4 ]
和聚乙二醇 (PEG)4000(Lutrol E 4000)( 德国 BASF 公司 ) ; 聚丙烯酸树脂 ( Eudragit RS100、Eudragit S100、Eudragit L100,德国 Evonik Röhm GmbH ) ; 枸橼酸三乙酯 ( TEC, 蚌埠丰原医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 其他试剂均为分析纯。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再以聚丙烯酸树脂为包衣材料采用底喷技术制备了 1 脉冲控释小丸。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芯粒的处方,采用正交设计优 化了脉冲控释小丸的处方。结果表明,以胶态二氧化硅为润滑剂、6%共聚维酮 ( Kollidon VA64 ) 为黏合剂,采用流化床 侧喷技术将药物细粉制成芯粒,再喷入含有药物细粉、胶态二氧化硅和 VA 64 的 50%乙醇溶液,继续增大制成微丸。然 后采用底喷工艺将此微丸用聚丙烯酸树脂 [Eudragit RS100 与 Eudragit L100/S100(1 ∶ 1) 的重量比为 3 ∶ 1,增塑剂枸橼 酸三乙酯用量为 20% ] 包衣,增重为 70%。所制 1 脉冲小丸经约 4 h 时滞后形成一波脉冲式释放,5 h 时累积释放率约 24 h 时药物基本释放完全。稳定性试验结果表明, 为 20%, 随后以近恒定速率释药, 制品在 (40±2)℃、 相对湿度 (75±5)% 条件放置 6 个月和 (30±2)℃、相对湿度 (65±5)%条件放置 24 个月,体外释放行为无明显变化。 关键词:盐酸地尔硫 ;微丸;脉冲控释;小丸;包衣;流化床;制备 中图分类号:R944.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8255(2012)10-0832-05
Preparation of Multiple-unit, Pulsatile Controlled-release Orally Disintegrating Tablets. Ⅰ. Preparation of Diltiazem Hydrochloride Pulsatile Controlled-release Pellets
盐酸地尔硫
收稿日期:2011-12-21;修回日期:2012-08-01 作者简介:梁超峰(1968-),男,硕士,制药高级工程师,从事口 服固体缓控释制剂,脉冲、透黏膜和多单元给药系统的研发。 Tel:020-84489994,013392455159 E-mail:33306369@
ABSTRACT: The diltiazem hydrochloride microspheres with mean diameter of about 0.25 mm were prepared by fluidized-bed tangential-spraying technology with drug-loaded particles (about 0.15 mm) which were prepared with bulk powder (≤0.075 mm) by the same technique. Then the pulsatile controlled-release pellets were prepared with the above microspheres by bottom-spraying technology. The formulations of the drug-loaded particles and pellets were optimized by single-factor test and orthogonal test, respectively. The optimal preparation was as follows: the particles were prepared by tangential-spraying technology with colloidal silica as lubricant and Kollidon VA64 as adhesive, then sprayed 50% ethanol (containing bulk powder, colloidal silica and Kollidon VA64) to obtain microspheres. The microspheres were coated with the mixture of Eudragit RS100 and Eudragit L100/S100 (1∶1) of the weight ratio of 3∶1 (containing 20% triethyl citrate as plasticizer) at coating level of 70% to obtain the pellets. The pulsatile release was observed after a lag time of about 4 h. The cumulative amount at 5 h was about 20%, then the drug was released at a nearly constant rate. Finally, the drug was completely released at 24 h. The results of stability test showed that in vitro release behavior of the product stored at (40±2)℃ [relative humidity of (75±5)%] for 6 months and (30±2)℃[relative humidity of (65±5)%] for 24 months was not significantly changed. Key Words: diltiazem hydrochloride; microsphere; pulsatile controlled-release; pellet; coating; fluidized-bed; preparation
・ 832 ・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s 2012, 43(10)
多单元口崩脉冲控释片的研制.Ⅰ.盐酸地尔硫 脉冲控释小丸的制备
梁超峰1,倪庆纯1,陈桐楷1,安穗伟1,邱玉文2
(1. 广州医药工业研究院,广东广州 510240;2. 中山大学药学院,广东广州 510006) 摘要 : 采用流化床侧喷技术将盐酸地尔硫 (1) 细粉 ( ≤ 0.075 mm) 制成芯粒 ( 约 0.15 mm),继而增大成微丸 (0.25 mm),
[5-11]
2 方法与结果 2.1 质量评价参数 2.1.1 芯粒和微丸 轻敲密度 ( D T ) : 称取定量粉粒置量筒中,用 橡胶锤轻敲至其体积不再变化为止,测量体积,计 算轻敲密度。 休 止 角 ( ) :将 定 量 粉 粒 在 指 定 高 度 ( 约 6 cm ) 从漏斗中落至硬平面上,测量圆锥的堆积高 度和堆积半径,计算休止角。 脆碎度 ( Fr) : 采用压缩空气冲击法测定。称取 ( 100±20 ) 目芯粒和 ( 60±10 ) 目微丸各 50 g,分别 置直径 8 cm、长 20 cm、两端封有 160 目筛网的有 机玻璃筒,向有机玻璃筒的一端通入压缩空气,空 气流量为 80 L/min,每次试验 5 min,测定通气前 后粒子损失百分率。 收率 (Y) : 以 (100±20) 目芯粒、(60±10) 目微 丸为合格品,60 ℃烘干 30 min 后,合格颗粒的重 量占总重量的百分比。 2.1.2 包衣小丸 释放度 : 取本品照中国药典 2010 年版二部附 录Ⅹ D 第一法试验。采用Ⅹ C 第二法装置,在转 pH 速 100 r/min、(37±0.5)℃的适当介质 [0 ~ 2 h : 1.2 盐酸 (9→1 000)750 ml ; 2~4h: 2 h 末取样后 在原介质中加入 0.25 mol/L 磷酸钠溶液 150 ml,并 以 2 mol/L 氢氧化钠溶液调至 pH 4.5 ;4 ~ 10 h : 4 h 末取样后在原介质中加入 0.25 mol/L 磷酸钠溶液 50 ml,并以 2 mol/L 氢氧化钠溶液调至 pH 6.8 ; 10 h 10 h 末取样后在原介质中加入约 2 mol/L 氢 以后 : 氧化钠溶液 7.8 ml 调至 pH 7.2 ] 中进行试验。分别 于 1、2、4、5、8、10、14、16 和 24 h 取样 10 ml ( 及时补充同温等量相应介质 ),经 0.8 m 微孔滤 膜过滤,精密量取续滤液 2 ml,分别用水稀释至 10、 25 和 50 ml, 在 236 nm 波长处分别测定吸光度。 另精密称取经 105 ℃干燥 2 h 的 1 对照品适量,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